如何放下心中的執念?

如何放下心中糾纏已久的執念?比如求不得,比如一直很在意的某件事?怎樣才能真正的放下呢?


這是一個寫故事和禪理的題目,我也來寫寫我的看法。

可能我們會遇到這樣的情況:感覺明明對一件事物或一個人喜歡的不得了,但是當自己真正得到之後,發現他/她並沒有自己想的那麼完美,自己也並不是真的那麼喜歡。

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情況呢?一個人為什麼會放不下自己的執念呢?我嘗試從心理學和社會學方面給出解釋。

1.認知閉合需求

人天生就有一種辦事有始有終的驅動力,人們之所以會忘記一些已完成的東西,是因為想要完成的動機得到了滿足。如果工作還未完成,這動機便會使我們對此留下深刻印象,從而使得我們沒有辦法安心去做下一件事情。

比如,我們會在外出開房的時候記得自己的房間號,但是一旦離開就很快忘記。還有,即使當你媽喊你全名吃飯的時候,你還是會說:玩完這局我就來。

2.沉沒成本

人們想要放下自己的執念的時候,不僅是看這件事情對自己是否有益,而且還要看過去是否在這件事情上是否有過投入。如果我們曾經投入過,那麼我們就會對這件事情更有執念。人對「獲得」和「失去」是有兩個心理賬戶的。大腦對損失和恐懼有著更加敏感的反應,知道自己一旦放棄和失去,那麼就會帶來恐懼和損失。所以,大腦會對自己的付出特別敏感。一些人之所以賭博賭的傾家蕩產也是這個原因,總想著贏回來。一些情侶分手的時候經常會聽到這麼一句話:我為你付出那麼多,你為什麼還要離開我?

3.受挫-攻擊行為

人天生就是逆反動物。參與稀缺競爭,會帶來強烈的刺激性。我們會因為受拒絕而感覺自尊心受損(丟臉),我們去做一件事情,可能後來的目的不再是當初的那個,更多是為了挽回面子。因為受挫被拒絕是會帶來攻擊行為的,有的人的攻擊性較為溫和,就會表現為更加進取和努力。有的攻擊性較為激進,就會產生暴力行為。電視劇的橋段怎麼演來著?霸道總裁遇到一個敢於反對自己的人,為了讓她服從和認同,自己想法設法在她面前表現,然後……

4.追求確定性

未知是會帶來恐懼的,就像人天生害怕黑夜,是因為黑夜給了我們未知和恐懼。所以,我們對神秘的事物也會有更多的敬畏和崇拜。一旦一些人/事給了我們這種確定性,那麼我們就減少對他們的尊重和執念。這是為什麼我們對親人表現更多不滿的原因之一,因為他們是確定的,我們知道安全的。而陌生人則是一種不確定和得罪有風險的。

換在執念上,我們對一些人之所以念念不舍,是因為他們帶給我們不確定性,讓我們感覺到神秘,感覺到很有吸引力。比如我們所知道的唐玄宗很喜歡的玉環,她經常一言不發,讓人焦躁她的內心在想什麼。

講完了為什麼我們會有執念,大家可以根據上面的分析自己去想想辦法,我在這裡也提供一些我的經驗。

1.完成它

完成一件事情是放下執念比較好的辦法。我們看電視經常會有這麼一幕:垂死的人憋著一口氣,等一個人來說最後一句話。然後才離開。其實比起抗日神劇,這不算扯,而是認知閉合的需求帶來的力量確實非常強大。所以,如果說那件事情是能夠實現的,那麼就儘可能去做吧。比如,向喜歡的人表白,失敗了也當作完成了(當然,也可能引發受挫-攻擊)。不過,如果真的失敗了,不要說是我出的餿主意哦。

2.確定認知態度

沉沒成本到底放棄還是不放棄,其實這也是我們這些經管人非常頭疼的地方。放棄了可能導致浪費,繼續堅持可能造成更多的損失。就像追女孩追個千辛萬苦,還是不能擄獲芳心。想放棄,覺得自己再堅持一下可能對方會同意的,但是又覺得貌似永遠不可能。

但是一些事情比較確定,那就是對事物的認知態度——自己是真的喜歡,還是因為捨不得沉沒成本?買了一張「電影票」,看了一半,覺得不好看,那麼就離開吧。這樣自己也可以省下更多的時間去做自己喜歡的事。不要捨不得,否則更多是錯上加錯。

3.減少距離帶來的美化

我們會因為距離感帶來對對方的尊重和喜歡。一些時候我們之所以放不下一些人和事,是因為這距離感,讓我們過度美化所需要的東西。比如我們父母口中隔壁家的孩子。比如我們的「上一屆」總是很厲害。這都是距離感帶來的不正確認知。所以,不要因為自己得不到就覺得再也不會遇到更好的人了。只是這樣的距離感讓自己看不到,從而美化了未知的和未得到的人或事,讓人更加迷戀。男神/女神也是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不足之處,直到自己接近他/她的時候,你可能會發現:我的EX貌似不比他差。

4.接納它

我們越是排斥一件事情,那麼他就會更加影響我們。就像那句「不要去想大象」,反而讓我們腦子裡滿滿的大象。所以,盡量不要去排斥自己的執念。如果心中有這樣的執念,不要一直希望能夠忘記,而是儘可能讓自己順著去思考,引導自己慢慢走出來。這樣也不會引發「受挫-逆反」的機制。讓自己更能夠放下執念。你會發現,當自己不去排斥,接受自己放不下的事實時,反而會讓自己真正放下。

有收穫就順手點個贊吧,也當對個人幾小時投入的一些鼓勵,謝謝。

關於自控力的其他回答:

自控力極差的人如何自救? - 衛藍的回答

如何從一個空有上進心的人,變成行動上的巨人? - 衛藍的回答

長期通過微博、微信、知乎等平台接收碎片化的知識有什麼弊端? - 衛藍的回答

——————————

不到一天飯錢,卻可飽食一生的自我提升類書籍《反本能》銷售中,解答你80%的生活疑惑。點擊購買鏈接:《反本能:如何對抗你的習以為常(衛藍)》- 噹噹圖書


認真回答這道題,希望能夠幫助到題主。
我認為,既然題主說了是執念,那麼想必一定程度上刻進了骨子裡,如果是這樣,且沒有達到目的,那麼想忘記就很困難。然而這個時候,希望題主不要迎難而上,越是弩著自己,越較著勁兒,越是放不下。

不知道題主看沒看過《美麗心靈》,納什先生在電影結尾的地方還是看得到那三個人,但是他已經不像年輕時候那樣衝動暴躁。

所以說,我覺得題主可以嘗試「與這些執念共存」接納它,面對它,處理它,疏遠它。也就是講,你允許這些執念的存在,尊重它接受它。如果你無法處理妥當,那就讓它們逐漸趨向成為生活的邊角,讓更多其他的事情聚向生活的中心。要明確,這裡不是說「替代」,是「擠開」,千萬不要給錯了自己心理暗示。你不用著急著撇開關係,你不用放下,你只要把它們輕輕往旁邊推,時不時望幾眼也沒所謂,這樣看起來是不是任務就沒這麼重了?以後時間長了,你有了更多的生活中心,它們也會越來越邊緣越來越無足輕重,它們不會消失,但你也不會重視了。


每個人都會被一些事情所纏繞,要習慣不去理會它們,不是嗎


願題主一切順利!


上面的回答都太過文藝
來說說一些實用性的觀點和做法

首先區分執念本身是有害的還是有益的
區分的關鍵在於 這份執念會讓你越來越好還是越來越糟糕
普通人而已 如果沒點想要的東西 那麼只會讓自己停滯不前
保持適當的執念是對自己有益的
如果這份執念讓你每天積極向上 一天比一天更好 那麼可以保持著
但如果這份執念讓你整天患得患失 連眼前的事都沒辦法去做 被一些想法所困擾的話 建議趕緊停下來

有益的執念後面再說 接下來說絕大部分人面對的有害的執念

其次分析明白這份執念的底線在哪裡 自己對這份執念最大的要求是什麼
你得明白 在這份執念中 你究竟想要的是什麼?
建議深度思考下
你最後想要的東西是什麼?你目前的理由是什麼?
真的是你目前所想的理由嗎? 這份理由的背後又是什麼?
讓你造成執念最大的阻礙在哪裡?這份阻礙能突破嗎?不能突破的話,背後是法律的原因還是道德的原因?你的底線在哪裡,在不突破你理性的底線的情況下,你能有辦法破除這份執念得到你想要的東西嗎?
最後一定是和你缺少的某部分東西有關 你只要知道自己缺少什麼 以及自己的底線 就有辦法去想解決辦法了
這些問題過後 大概有一部分人的執念就解決

接下來說深度的執念
再次 到了這裡 這部分執念 其實就是自己和自己的鬥爭了
你已經清楚了自己的問題在哪裡 理智地知道自己的底線是什麼 但是為了得到你的執念 想著最終的後果 你的理智逼著你放棄 但是你內心深處卻又特別想要 甚至都分不清楚 這到底是想贏還是真的想要
這樣的執念最麻煩 每天都要和自己鬥爭 去放棄自己想要的東西
而且 還是在想像中 每天和自己的內耗很嚴重
人每天的精力是很有限的 你花在這裡 就沒辦法花在別的事上了
所以得明白 這部分的執念 其實只是一個觀念問題 並沒有造成實質上的後果
太多人搞不清楚想像的後果和實際已經產生的後果 把後果想像得很嚴重 於是就讓自己陷入執念之中

解決辦法
分析都分析完了 接下來提點建議
對於這部分執念 明白了這些都是想像出來的後果 止步不前是自己因為種種原因給自己設下的枷鎖

經濟學中有個概念叫做邊際效用遞減
就是說 當你口渴的時候 第一杯水對你的效用最大 第二杯效用可能就減了一半 第三杯再減一半 後面的水 效用越來越低

其實其他任何事都是一樣的 完全可以應用過來
只要不是違反法律的事情 你所執念的事 完全可以在不違背自己底線的狀況下 去接近它
絕大部分的執念 都是因為在想像中變得十分完美 沒有瑕疵
但是世界上不存在完美的事物 真正完美的事物 有機會見到接觸到這輩子就已經賺到了

所以 面對執念 去面對 去接近它 去把它完美的光環拿掉
一開始 你會萬分高興 因為此時邊際效用最大 這份高興會讓你變得激昂 變得願意去為這份執念去做任何事 即使犧牲自己也沒事
然後慢慢地 隨著邊際效用遞減 你會慢慢地回歸理性。 揭開了完美的面紗 漸漸的你會看到某些和你期望不符合的 可能還是你介意的東西
一開始可能你不介意 但是隨著時間久了 接觸的時間多了 自己的生活軌跡被影響多了 該不合適的你會漸漸地發現不合適 會慢慢的自己有選擇
到了這步 很多人就已經解決了自己的執念了

始終不介意的 恭喜你找到了真愛 或者 找到了你覺得這輩子應該珍惜保護的事物
到了這步 你面對的是你這輩子見過最好的東西 但是因為種種原因 你得不到
說白了 目前以你的能力 即使拼盡全力甚至背叛你的信仰得到了 也很難守護住它
這幾天在看歡樂頌 最後幾集老譚說的一句話挺有道理的

既然沒把握承擔一切 最好從一開始就不要招惹

既然你目前沒辦法守護住 那就先不要往得到的這一步上走
注意 這裡的一開始不要招惹 和前面說的去接觸 不是一個概念
接觸歸接觸 正常範圍內的接觸了也不會發生什麼
只有一旦你下定決心去得到你的執念 才會發生你所想的不好的結果
面對這樣的事物 你沒打算毀壞它的話 你只有兩條路可以走
1:乾脆利落的放棄
知難而退 也不失君子之范 你是理性思考 並且有自知之明之下得出來的結論 沒人會嘲笑你是膽小鬼
歡樂頌的老譚是一個例子

2:和理想保持距離 可以保持接觸 但不要有任何得到的想法 並且在這基礎上 抓緊任何機會提升自己的能力
這麼做依舊會有得不到的風險 但這是把有害的執念轉化成有益的執念
提升自己能力的一大好處是 你會接觸到更多的東西 會慢慢地稀釋掉你的執念
會慢慢的接觸到 可能適合自己的東西 或者改變自己原有的很多觀念
這部分 一定要離執念的事物遠點 這些都是自己的事

在保持距離的過程中 會反覆 會難受 會很難控制自己的理性 想突破底線
這些都是正常的
但希望還是靠自己解決 實在是控制不住了
去發泄 去表達 去把自己內心裡所有好不好的想法說給安全的人
出去運動 體力的耗盡會讓你精神上得到很大的補充和緩解
人的情緒有低谷有高峰 低谷過後就是高峰 發泄完會慢慢變好

一開始控制不住 但是可以慢慢延長自己控制的時間
在很難的事面前 沒有人是一下就能做到的
但 只要慢慢延長 就是好事
很多東西 裝著裝著 就有了。

直到最後 哪天你終於會明白 你做的這麼多 其實都是為了自己 不是為了別人
執念也好 放棄也好 這些都是你自己的選擇 你只要好好地為自己負責就好
在別人眼裡 你未必有那麼重要 但是在你自己眼裡 自己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人
我想 只有太善良的人才會不斷地陷入執念 因為在意 因為不忍破壞 所以執念
所以還是應該對自己好點
執念最後得不到是很正常的事 人生如青春一樣 都是不完美的多
所以還不如好好利用執念的這部分能量 讓自己變得更好些

理想和現實的差距只能通過不斷實踐去縮短 不管路是對的錯的
只要往前走 不斷試錯 總能找到對的那條路
最糟糕的是在原地一直執念 完全不踏出任何一步

當然 還有一部分人 始終不能保持理性的
just do it 不能保持理性 說明目前來說 和理想的差距過大
這種時候 只要發泄出來就好了
真的 沒必要害怕失去 失去也沒什麼可怕的
一味地害怕失去 會讓你變成別人的附庸
如果你不是你 即使得到一切都沒有任何意義
只要不做違反法律的事 把你內心的想法發泄出來就好了
有些死現在不作就沒有機會作了 不能保持理性的人 只有把自己的情緒也都徹底釋放出來
才能真正觸底反彈 徹底失去了才會真的思考 怎樣才是理性 怎樣才能好好愛自己

說真的 你對別人的影響 未必有你想像的那麼大 你對自己的影響 比你想像的大多了。
人生是你自己的 活著就是讓自己的效用最大

這樣未必會失敗哦 很有可能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但是 這是大絕招
慎用!
慎用!
慎用!
重要的話說三遍
盡量讓自己保持理智吧 這是最後的辦法

以上。


謝邀。

「放下」其實是認知的問題,而不是行為的問題。

就像一個人蒙著了眼睛在地上亂抓,抓起了一條毒蛇。他要丟掉毒蛇本是極為容易的事,但他還是攢著不放手。為什麼?因為他眼睛被蒙住了,根本不清楚手裡是什麼。這種「不清楚」才是他放不下的原因。


正如我們放不下執念,是因為根本不清楚什麼是執念。

不了解執念,是因為我們不了解人,不了解世界;不了解生,也不了解死;不了解物質,也不了解意識;不了解是非善惡,也不了解愛恨情仇;不了解世間,也不了解出世間。

我們就像那個蒙眼漢一樣,對一切的認知都是模糊的,又不願意承認自我認知的局限性。所以被「咬」了以後,總以為是意識行為上出了什麼問題,期望獲得一些鏡花水月的答案。

那只是自欺欺人。人生充滿了無數怨嗔會、愛別離、求不得,你摸了摸去,都不過是在一堆毒蛇里挑選而已。

放下最難,誰都希望沒有痛苦,但從古至今,有幾人能做到?

放下也最容易,因為只是一念而已。

比如生死。有人看到死亡就會恐懼,就會痛哭流涕,就會挂念不已;而有人看到死亡就明白了無常的道理,從而去追尋生死背後的意義。

一念而已。前者使人執迷;而後者使人出離。


有時候睡不著,會和老婆對詩詞玩。

把學校里背過的詩詞名句拉出來,一人出上句,一人對下句,對的順了,會有種基礎紮實,作風過硬,不負語文老師的自豪感。但很快,就會遇到一句詩,那麼熟悉,那麼平常,在眼前,在嘴邊,但兩個人都想不起來,抓耳撓腮,搜腸刮肚,說不出的糾結,在質疑完彼此的智商後,只能睡覺了。

一件風雅的事,消失於尷尬的沉默中。

之後幾天,那句詩依然縈繞於心頭,想不起來,也不去查,就這麼放著。某一刻,不經意間,它會突然跳出來,像是靈光乍現,滿是驚喜;再或者,我會忘記這件事,不再糾結。

或者得到,或者忘記。

那些生活中求而不得的事,對我來說,最後有兩個可能,在未來的某一刻,或者得到,或者忘卻。而任何一種結果,都不算糟,盡可以坦然面對,從容前行。

得不到的,以後可能得到;放不下的,最終會忘掉。

對於那些曾執著過的事,不強求,也不放棄,而是把它化成憧憬,想著也許有一天會實現。除了唱歌不跑調之外,曾求而不得的事,大多在某一刻,以未曾想到的方式實現,就像找到了遺忘的那句詩詞,驚喜之餘,還有一份輕鬆。

也有些事,最終是忘了。

忘了,也就忘了。


心中的執念是成長道路中必須降服和化解的心魔,這個心魔是自身幻化而成。我從以下兩點分析和論述。

(一)我執

我們身體每一個表皮細胞都有數千計的感受器和接收器,協助我們在意識和潛意識層面感受快樂或痛苦。我們在嬰幼兒時期即發展出對自我的執著、對「我的」人和物品的佔有慾望,並努力希望順境與享樂恆久存在。

然而現象世界中的一切都在無休止地變化,即無常。佛陀也說過,整個宇宙都是流動的。但自我渴望永恆,妄圖用更多的外部條件來抵禦無常,這才導致所有事物背後的本質是痛苦:我們追求的婚姻家庭、物質安全、身體事業,幾十年內都會從地球上被剝離。自我不斷地與無常去碰撞,少數人在撞擊和反彈的頭破血流中得到有限成長,大多數人則一遍遍重演心靈深處的創傷。

面對無常,自我越是不安,越是進入一種防衛或宣洩的狀態。憤怒和傲慢是最強悍的自我認知;冷漠、悲傷、恐懼亦是其表現形式,並希望藉此改造他人、改造世界。於是自我不易察覺地演變成自戀,演變成對物質和慾望的追求,甚至演變成不同形式的傷害和侵略。

這讓我想起弗洛伊德這位「異端」的觀點,他認為人類一切努力都是在與自然和死亡做鬥爭,因為死亡傷害到我們內心深處的自戀情懷,所以人類為了應付對時間和死亡的感知,聚集在一起來獲得某種集體的自戀快感。這種看似理性的邏輯,讓個體錯誤地覺得自我是重要的:即使自我會滅亡,但它至少是某件強大、重要而持久的事情的一部分。德國人屠殺猶太人時,執行者在過程中儘管良心不安,但依然用「我是祖國的一部分,我正在創造和書寫歷史」的邏輯去強化自己的行為。

(二)無常

讀書易,讀出智慧難,強大而系統的智慧或可突破理性認知的局限。靜心進入某些禪定狀態亦可協助我們在意識清醒的當下,忘卻時間的存在、感知肉身的消失與重現,或如波動般與自然融為一體,觀察一個完全不一樣的宇宙。

正視宇宙無常的真相,體驗自我並不存在,我們更能在出定後,客觀而平靜的觀察一切變化的本質。蒼白的人類語言和邏輯沒法無損地傳遞更深層的實證和體悟。若去用理性認知來理解禪悟境界,這彷彿讓我們去相信,而無法用常識框架去證明一個悖論——為什麼跳下深淵卻能體驗到一種立足根基的踏實感,一種終極的支持與安全,一種無盡的愛和永恆的關懷。

了解無常讓我們借事而煉出一種無我的信心,這種信心是寧靜而持久的耐心,讓我們看淡生死與無常,讓每一個當下都是希望。我們深入經藏,照見五蘊皆空,力撥洪荒,望盡萬古長空,卻發現最初的山還存在於另一維度,它還是山,但有著與曾經肉眼所見的截然不同的色彩和光澤;它孕育著曾經的滄海之水,在潤澤樹木和花草後,這水已成為血液流淌於一個正在歌唱的孩童的胸腔。這時我們會明白,無常雖然摧毀一切,無我卻自成世界,卻能對有限的時空做出整體的超越。

理解無常不是對世俗責任的躲避,亦非讓個體去放棄生活、愛情、職業或社會屬性。它只是一種視角去擁抱和肯定一切繁瑣的存在,並將它們置於更包容的環境中。自我依然存在,但不再被當下強暴心靈的風氣與潮流所影響,因此能釋放巨大的生命潛能。

理解無常既不會帶給我們歡呼雀躍,亦不會帶給我們失落與痛苦。它帶給我們的是心靈的成熟,而非人性的根除。它讓傷痛比仇恨更有意味,讓平靜比興奮更甜美,讓服務大眾比英雄主義更高貴,讓一種強大的平衡之美超越了快樂與痛苦的輪迴。

當我們理解每個生命都在經受自我幻覺所產生的痛苦,都渴望從分離與死亡中獲得解放時,這種無我的信心讓我們產生最深的同理心:一種與所有生靈的親屬感。我們也更加樂觀的相信,由於個人漣漪般地影響著群體,做最好的自己並帶動更多個體的升華,亦成為社會進步的催化。

於是在我們面對最終的無常之前,我們明白未來還有很多世要活,很多恐懼要面對,很多成長的雙手渴盼著智慧的引導,很多同道中人需要我們相互啟發,很多未知的湖泊,在荒野中召喚著我們去探索,去靜觀動物們漫步於晨曦,在朦朧的霧氣里自由地呼吸。

在宇宙賦予我們的啟悟之路上,我們還有太多需要學習。但每一個當下銘記無常與無我的道理,即能保持心靈的平靜、德行的富足,並將生命的能量投入創造活動之中。這符合自然與天道的期許,我們的生命形態亦進入一個新的不可逆的轉變。


來點原味雞湯...


「我們鮮少真正地滿足;我們心裡有一種永不休止的嘮叨,想要從生活中獲得更多,而這種不滿足就導致了痛苦。」


這些「壓力」「煩躁」「煩」都是因為各種雜念/執念。人的念頭總是很多,比如有些人總是想著要爭第一,有些人總想著自己要成為「成功人士」,有些人對過去念念不忘,有些人對未來總是充滿期待。這些念頭都源於慾望。佛經中說,我們的念頭在一彈指之問,有十六次(虛數)生滅,通常的人根本來不及數在一彈指之間究竟有幾個念頭,你可能覺得:「我剛才沒有想什麼,沒動什麼念頭。」其實,念頭是在動的,可以理解為我們的潛意識活動。念頭太多,心就太亂。所以我們就說想法越少的人越幸福,知足是福,因為不產生太多的慾望和念頭。


繼續說念頭,有些念頭出現之後會馬上消失。

有些念頭出現後會被打壓,然後在潛意識裡左右你的思維(所以有時自我暗示很有用)。

很多念頭會變成執念,比如有些人突然想吃東西,沒有吃到就心理不舒服,有些人拿到一本書,總是想一天看完,然後就一天都被這個念頭左右,不完成不罷休,其實這就是執念,有些人在工作時突然會想去休息,有些人總是想找個漂亮的女朋友,這個也是執念,還有些人執著於某些不切實際的目標。還有一些是對過去的執念,有些人總是覺得沒有做過某件事情遺憾,但是很有可能即使做了也不會有什麼收穫,只是執著於這個念頭。有些人婚姻不如意時總是感慨自己後悔跟前男/女友分手,但是他們即使沒分手,同樣可能也會收穫失敗的婚姻。


出現執念的直接原因就是執著。這裡的執著,並不是指「不輕易放棄」的那個執著,而是指「放不下」的那個執著。


在一個日本佛教傳說中,有兩位禪宗和尚正準備過河。一位年輕女人請求他們背她過這湍急的水流。這兩個和尚都受過重戒,不可碰觸異性,但其中年長的一位毫不遲疑地將她背了起來下水。抵達彼岸後,他把女子放下,也不交談就走了。幾個時辰後,年輕的和尚忍不住問道,我們不是比丘嗎?為何你背那位女子過河呢?年長的和尚答道,我早已把她放下了,你怎麼還背著她呢?


上面的小和尚,就是放不下,都已經過去的事情,還在想。六祖壇經裡面講 「無念為宗」,「無住為本」,「無念為宗」,就是要「念而無念」,也就類似於「無相」,不是不產生念頭,而是「念念不住」,就是沒有什麼念頭會停留在心裡,產生了念頭就要「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而不讓這個念頭總是縈繞於腦海,換句話說就是做什麼事情都要「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發乎本性,自行真如,而不是被過去的念頭所羈絆。


星雲說「如果能對過去的境界不追憶,這就是「修定」;對現在的境界不貪著,這就是「持戒」;對未來的境界不存幻想,這就是「修慧」。「無念」實際上就是修「戒、定、慧」;在「無念」的境界里,對人沒有愛恨,對境界沒有貪著。能夠「無念」,則生活里自能「隨喜」、「隨心」、「隨緣」!「


有些人會說,難道就是鼓勵我們隨波逐流嗎?如何面對這些念頭呢?


我們應該做的是認真但不執著,放下但不放棄,隨心但不隨便。


認真但不執著,放下但不放棄」指的是腳踏實地的積累和提升、積極的努力。同時心裡不會總想著未來是否可以實現啊,過去吃的苦太多自己太虧了啊,實現不了別人會嘲笑啊。有些人錯誤理解的「放下」,是萬念俱灰,不願意再努力的妥協,是一種無可奈何。


放下執念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很多念頭只是幻象,如同倒映在井裡的月亮,妄圖打撈只是徒勞。如果懂得世事無常,便應該明白沒有什麼事情是一定能發生,而且我們執著的東西往往只是自己想像中的念想,或者表象。如同單戀的男女,愛上的只是想像中的對方。


「隨心但不隨便」 指的是追尋本心,追尋自己的志氣,有些人立志要成為明星,他們不是真的喜歡當明星,他們喜歡的只是當明星帶來的榮耀和光環,這只是慾望而已。慾望往往來自於直接的刺激,而真正的志氣,當然也不排斥慾望,但更重要的是囊括了理性的思量和對自己正確的審視,以及願意付諸的努力。


梁漱溟曾經說,「越聰明的人,越容易有慾望,越不知應在哪個地方擱下那個心。心實在應該擱在當下的。可是聰明的人,老是擱不在當下,老往遠處跑,煩躁而不寧。所以沒有志氣的固不用說,就是自以為有志氣的,往往不是志氣而是慾望。彷彿他期望自己能有成就,要成功怎麼個樣子,這樣不很好嗎?無奈在這裡常藏著不合適的地方,自己不知道。自己越不寬鬆,越不能耐,病就越大。所以前人講學,志氣慾望之辨很嚴,必須不是從自己軀殼動念,而念頭真切,才是真志氣。張恆渠先生頗反對慾望,謂民胞物與之心,時刻不能離的。自西洋風氣進來,反對慾望的話沒人講,不似從前的嚴格,殊不知正在這些地方,是自己騙自己害自己。」


知易行難。


這麼多人勸你放下,我卻偏想告訴你,拿起來。
沒拿到,放哪門子下啊?
當然,違法壞德的事咱不做。
沒吃到葡萄就別說葡萄酸。
很多人明明很想要,可是得不到,就假裝自己不想要。
但多年之後仍念念不忘。
而有另一類人。
明知得不到,卻還硬要試試,不管得不得到,卻會真正放下 。


我也曾經是,為了某人在深夜痛哭,想想就覺得這輩子都再也放不下。找他求和過多次,每次都像拿刀往對方身上捅。互相傷害。
兩年了,我都一直沒放下。總還因為他一個眼神一個動作一句話,就覺得我跟他還有戲和好。
心灰意冷就在前幾天,當我知道我跟他一年的感情只被他當做可有可無的時候。
突然我就釋然了。覺得何必折磨自己又折騰別人呢。
怎麼樣才能真正的放下?可能是,終於明白了自己以前有多可笑,或者終於明白了,不值得再為他再去傷害自己吧。


心理學上有一個效應,叫做蔡格尼克效應。

這個效應指出:人們天生有一種辦事有始有終的驅動力。對於未完成的事情,人們總是傾向於把它補全,否則心裡便會不舒服。

你拿出圓珠筆,在白紙上面畫一個有缺口的圓,然後你再看一眼那個圓,你會發現,你有一種隱隱的要把它補全的衝動。

蔡格尼克效應只是一個效應,它本身並無好壞,重要的是,我們應如何利用。

好的方面當然是利用它去完成各種未完成的任務,以獲得心理上的舒適。

但壞的方面呢?

要知道,不是每一件事情,都是值得我們去完成的。

不是每一個任務,都是值得我們花費精力去完成的。

盲目地去完成事情,本身並沒有任何意義。

那種要把每件事情都要做完,每一件事情一旦開始就要有個結束的做法,

只會消耗我們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而人的時間和精力,又是極其寶貴的。

怎能浪費在那些已經發現不值得繼續做下去的事情上面呢?

不是每一個開始,都要有一個結束。

一旦我們發現事情不值得去做,一旦我們發現回報已經遠遠趕不上投入,

那現在就是結束的時刻了。

那就要立刻結束了。

而不是被一種「一定要把事情做到底」的衝動所綁架,繼續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時間。

你一定要明白,你的時間和精力,都是寶貴的。

放棄,本身就是一種選擇。

果斷的放棄,永遠是一個睿智的頭腦所必備的品質之一。

不要被「一定要做到底」的衝動所綁架,

要學會果斷地放棄,果斷地割捨,果斷地停止不值得繼續做下去的事情,

果斷地終止消耗你大量精力和時間的項目。

然後,你的時間和精力才能始終保持充沛,

才能被慷慨地投入到最值得投入的地方去。

————————————————————————

知乎專欄:成為更強大的自己 有些技巧,只被少數人掌握,從未出現在大眾的視野之中

新浪微博:秘傳心理學 Sina Visitor System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公眾號「秘傳哲學」

秘傳哲學、心理學,為你解讀世界的元規則


放下執念,不是為了立地成佛,只是為了完善我們的認知。

經常有人問我:如何才能放下自己的執念。似乎執念是一個略帶貶義的辭彙,特別是佛教,講究放下。諸法無常,諸行無我,心有所執,都是妄念!很多人會執著於一件事情,特別是當這件事情達不到,做不好的時候,往往會給人帶來無盡的痛苦。該放下自己的執念嗎,可是誰又知道堅持一下說不定就到達自己的目標了呢,英特爾總裁安迪.格魯夫也說了:只有偏執狂才能生存!


我從來不講放下,因為放下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越是說放下,越是放不下,心理學上也有過實驗,如果睡覺前,越是告訴自己不要去想某件事情,晚上就越容易夢見那件事。


禪宗有個故事:老和尚和小和尚過河,路遇美女在河邊無法過去。老和尚背著美女就過河了,然後和小和尚繼續趕路。小和尚很不滿意,就問:師傅,你一個出家人,怎麼就能背著美女過河呢。老和尚一笑:我過河後就把她放下了,而你心理卻一直想著這件事,你還沒放下。放下從來都是順其自然的。


我不是佛教徒,也不能把任何事情都看空。但是人的思維是有局限性的,世界又如此複雜,沒人保證自己的認知完全正確。所以我對在自己的任何看法都不敢有百分百的確定。雖然最近做空股市,說自己有99%的把握,其實都是在吹牛逼,隨時準備在突破前高的時候認錯止損呢(實際上應該是止盈了,因為前期成功做過幾次短線)。


很多事情,如果跳出原有的思考維度,就發現原來自己的認知是如此的不靠譜。就像夏蟲不可語冰一樣,你給一個從來沒見過冬天的生命講解零下多少度的世界,它是永遠不能理解的。從宇宙的角度來看,誰能保證我們人類就不是那樣的夏蟲呢。


所以對自己的任何判斷都要保留幾分,所謂偏執狂才能生存,那是不以別人的觀點為就輕易改變自己的看法。但是對於客觀世界的證據,萬萬不可忽視。如果發現正面的證據,我們對自己的判斷就加深幾分,如果是反面的證據,那就減少幾分,如果是碰到直接證偽的證據,那就應該果斷放棄原有的判斷。


說起來似乎很容易,真要做的時候,恐怕有點困哪。比如一段無可挽回的戀情,由於自己付出了感情、時間、財富,很多人不是那麼容易放棄的,即便已經確定對方是個渣!不放棄又如何,難道要人間賠償你!所謂的放不下,其實就是不甘心,哪有自己想像的愛得要死要活,等再碰到一個符合自己理想的戀愛對象的時候,其實放下也沒那麼難!


其實說了這麼多,與其說放下執念,不過說不要形成執念吧。


親戚從成都給我帶了兩個石榴,路上他跟我討論石榴的閩南發音,我們從xia leu到jiu leu,然後我腦洞大開說了了屁滾尿流,被親戚笑說不正經。
說來也是難為情,我上一次吃石榴可以追溯到小時候抹著鼻涕跟小夥伴爬樹偷枇杷的年紀,那時候,小學的斜坡上種了一棵石榴樹,只開花,從來沒見過它結果,我和小夥伴那時候也不認識它是個什麼,偶爾從大人口中知道這個叫石榴,結合當時在畫冊上看到的水果,我們像特務一樣時時刻刻盯著那棵石榴樹,偶然看到它有了異常:鼓起的小果子和畫冊上的好像。我和小夥伴放學的時候總會假裝漫不經心地路過石榴樹,然後看一眼小果子,保證它健康成長,結果應該是吃到了,而且應該是不喜歡,因為如果喜歡的話,我應該會纏著媽媽去水果攤買現成的,畢竟保護這麼一棵石榴樹以及等到它結果,過程實在太漫長了。
我剝開石榴的時候,很本能地按照紋理,別問我為什麼知道這麼做,因為我是一個有生活經驗的人,那種大刀闊斧直接切的人,估計做西紅柿炒蛋的時候也會很苦惱吧。一顆顆石榴躺在果殼裡,居然有些可愛,我取下一顆放在嘴裡,畢竟是不拍巧克力廣告,也沒有攝像機對著我,所以並沒有表現得很享受,因為意識到:石榴的籽挺難吐啊。
舌頭和牙齒需要非常靈活的配合,在牙齒咬上果肉的那一刻用舌頭輕輕一挑,將整個石榴籽從薄薄的囊中剔出來……而我是一個強迫症,而且還是個白羊座,吃石榴的過程讓我陷入了矛盾之中:想要大飽口福但是又不願意簡單粗暴的咀嚼了事……
這個過程讓我想到了我第一次吃瓜子,去姨媽家做客的時候,桌上沒有其他零食,只有一碟瓜子,我覺得大人吃瓜子的聲音特別酷,克拉克啦,奶油香的瓜子對小孩子來說是無法抗拒的,我抓起一把就往嘴裡塞,簡單粗暴地把它們都咀嚼成渣,然後吐掉,瓜子表皮的奶油香和瓜子殼類似木茬子的味道混合起來太奇怪了,以至於我覺得大人們都好奇怪,居然喜歡這樣的東西。
媽媽看了看我吐出的瓜子渣,告訴我說:「你看,瓜子是這樣吃的。」然後示範了一遍,彷彿打開了我新世界的大門……
「外婆那時候就告訴我們,吃蝦米要一隻一隻吃才會有味道,所以,瓜子也要一顆一顆吃哦。」媽媽說道。
然而小時候我根本不理解這句話,當然是大快朵頤最好啦~大口喝酒~大口吃肉什麼的簡直是人間樂事!
我想,一定是我吃石榴的方式不對吧?是不是犯了小時候吃瓜子的錯?不行,做人要逆向思維一下,也許石榴就是應該連肉帶核的一起吃呢?我愉快地將一勺滿滿的石榴放入口腔,開嚼——澀口,這不經讓我懷疑石榴榨汁是不是也是這樣的味道……
吐出了渣渣,不甘心地再舀了一勺,這次學得溫柔了,就像廚師改花刀一樣,以舌做砧以牙做刀,控制著力道和距離……結果還是不盡人意:石榴籽上還是殘留著很多果肉,
一定是我太笨了才找不到技巧,這個世界上一定存在著一種方法可以批量地將石榴完整食用的方法!
我打開了百度,打開了微博,打開了朋友圈,然而找到的都是:「教你如何輕鬆地剝開石榴皮哦~」呵呵,愚蠢,剝皮這種事居然還要教。

忽然腦子裡閃過了一些片段,似乎在這一瞬間參透了一個道理:有些東西是吃芯的,而有的是淺嘗即止的……

轉自我自己的微博長文吃石榴 - 長微博


—如何忘掉前任?
—新歡和時間。如果還是忘不了,那要麼是時間不夠長,要麼新歡不夠好。

—如何忘掉恐懼的事?
—嘗試或者解析。如果心底還是在退縮,那要麼你嘗試的還不夠多,或者接觸了解得還不夠深。

—如何忘掉憂傷的事?
—替換或者分享。如果腦海還在縈繞霓裳,那要麼是你替換在腦中的東西還不夠開心或者瘋狂,抵擋不了潛意識裡想要挽回懊惱憤怒等等灰色能量的進攻。要麼你的世界還太小太淺薄,一點點的風雷也會引起狂風大作。你得向更大的世界分享,當你發現自己的世界也有辰星寥落,清澗飛澈,木橋上長出花朵,潮水聲里光絮婆娑。你會發現,原本的一切擾人之事都淡化明亮起來,大部分變成經歷,談笑風生,剩下的沉重只佔小小的一角,一天天,一年年的被一迭又一迭的心潮融去,成為當年,成為過去。

記得當年草上飛,鐵衣著盡著僧衣。天津橋上無人識,獨倚欄干看落暉。

祝安。

以上。


月亮一直在你頭頂,也會跟著你走,但你有自己的路要走。


我是這麼做的:
1,解決問題。

2,無法解決的情形下,告誡自己時刻做正確的事。這需要高度理性與自律。

或者讓自己變得更智慧,當你什麼都了解了,也就不再執著了。


上述方法行不通,就求助信仰吧,理性不是萬能的。


占坑

這個我來回答,心中的執念,之所以成為執念,是因為一直達不到目標,它在你的意識存在。接受它,執念是一個人的組成部分。接受它,它也就不再折磨你了。

看吸血鬼日記,elena轉化的時候,一直在壓抑自己的吸血鬼本性,demon說過一些話,首先接受你是

卧虎藏龍里也有一句話叫壓抑只會讓感情更強烈。承認它,接受它,慢慢的它也就不再是執念了,或者說你不再執著於放下執念了


我理解的執念
就是數不清的賠本買賣
但我還心甘情願並且樂此不疲

執念說穿了,是個念想,是慾望,是渴求。

並沒有人真正放下了。

當你問了這個問題,你已經走在了放下的路上,只是這路多長,沒人能告訴你,要你自己走。

希望你在路的盡頭,別回頭。


跳出你能跳出的條條框框,認為它們都是胡扯蛋就可以了。包括但不限於,

1.初戀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戀愛。

2.愛情和婚姻是神聖不可侵犯的,偉大的,值得自己犧牲的,永恆不變的。

3.人一定xxx才是成功的,如果yyy就一定是失敗的。

4.如果得到了這件東西/實現了這件事,我的生活一定會變得xxx。

等等。你所認定了的一切事情都可以挑戰。


我心中執念的放下多半不是因為想開了,而是記性不好。

看,有利有弊。


"時間是敵不過肉身執念的。"所以,如果你不放過自己,時間也幫不了你啊。


推薦閱讀:

我不知道為什麼我討厭和父母待在一起,我回家一點也不快樂,我覺得我再這樣下去,抑鬱症要再次複發了?
在你做心理新醫生或者心理治療和心理訪問的的時候,有沒有遇到特別嚴重的或者讓你感到可怕的病情?
有哪些有趣卻令人笑不出來的笑話?
1800/月的工資拿三年,怎樣花錢不算大手大腳?
小時候父母離異,爺爺奶奶撫養長大,雖然他們很疼我,但是我總是覺得特別孤獨,不管跟誰在一起,都覺得孤獨?

TAG:心理學 | 心理 | 執念 | 心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