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物理勘探在天然氣勘探開發中佔據什麼樣的地位?
地球物理勘探技術在常規天然氣的勘探開發中佔據什麼樣的地位?全球對天然氣需求的日益增長對做地球物理勘探的有益嗎?
好激動……隱約覺得終於可以回答一個自己會的問題了。
地震在天然氣勘探中的作用
關鍵詞: 地震;流體檢測;顯擺
- 背景
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也為了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我們需要猴,不是,需要天然氣。地震是進行天然氣勘探的重要手段之一。
- 阻抗
地球物理勘探涉及諸多方法,本答案只涉及地震部分(因為並不懂其他的)。根據各種岩石物理理論(比如Gassmann, 1951),含氣的岩石會有明顯低的縱波速度和體積密度,橫波速度會由於密度降低而略微上升。可以認為在疊後地震剖面中,我們看到的是波阻抗(AI, 縱波*密度)的差別,喚作反射係數 :
- 亮點技術
這個含氣的岩石啊,它的波阻抗通常會比含水的時候更低。對於高阻抗圍岩情況,含氣岩石會有一個明顯的強振幅。偉大的光榮的正確的勘探地球物理學家們管這種強振幅叫做亮點,洋文寫作Bright Spot (Hammond, 1974)。這個亮點什麼樣呢?
你說你就看到灰不拉幾的一片,沒看到哪亮?其實就是縱軸1.2,橫軸差不多正中間那一段黑線。你問它怎麼這麼黑?怎麼那麼黑,氣死張飛不讓李逵,亞賽過唐朝的黑敬德了吧,在東山送過炭,西山挖過煤,開過兩天煤廠子賣過兩天煤了,它又當過兩天煤鋪的二掌柜的吧(Hou and Guo, 1981)。大概齊是因為看到這東西就眼前一亮,得了,就叫它亮點吧(誤)。這個亮表示的是振幅,振幅高了就亮,振幅低了就暗。七幾年那會的資料不清楚,現在分秒鐘就能出一個色彩斑斕的地震剖面給人看,亮點那真可以很亮。
- 暗點技術
記不記得剛才我說的「對於高阻抗圍岩情況」,另外還有些情況啊,這個圍岩阻抗和含氣岩石差不多,這種時候含氣部分的振幅反而低,而其他含水的都強。文獻我忘了哪篇了,回頭找找。
- AVO(終於到了終於到了!)
後來大家一看,這一會亮一會暗的哪有個准。原來用的是疊後地震,從這時候起,得益於更好的採集和處理技術,再加上橫波測井技術,AVO技術出現了。啥是AVO,全稱是振幅隨偏移距變化,但是看官吶,您看我頭像都是樹懶,當然懶得說那麼多,縮寫縮寫。那位又問了,它怎麼個變化呢?
很簡單嘛,這變化有公式的,喚作佐布里茲公式(Zoeppritz, 1919):
你看這個公式,一點都不複雜對不對(誰都不許說Shuey和其他人的各種化簡,強力勸退)。地球物理學家施展法術,把和角度有關的反射係數 寫成:
注意這個A和B,有寫成R和G的,有寫成P和G的,都對,都對。A和B可以弄出個交會圖(見Fig 2),在這個圖裡,從x到o的方向是可以指示流體,尤其是氣體的。
舉個栗子啊:
在Fig 3里,氣藏就是通過這種AVO異常識別出來噠。
但是啊,AVO的多解性啊(樂隊!二泉映月,起!)
- 反演
現在的主流技術,就不細分各種反演方法了,單說結果解釋。
不同於上面提到的針對反射界面的地震,反演的結果是阻抗域的。最早的時候只能出縱波阻抗,但是如前所述,這東西它對於流體識別能力不高。目前比較常用的有縱波阻抗-泊松比(或者縱橫波比,映射關係), - (不解釋了,要不又得把岩石物理卷進來),直接上個例子:
其實還有好幾種效果不錯的方法,但是吧……懶得找了。。。
- 結論
天然氣是關乎國計民生的重要資源。地震可以對天然氣勘探提供有力支持。我們地球物理工作者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擼起袖子,放下袖子(大冷天的,冬至了都,放下會行么)。打鐵還要自身硬,在行業的冬天,我們要苦練編程、開車、寫作等等技巧,為轉行做充分的準備。
日出江花紅勝火,隨風散做九秋蓬。讓我們張開雙臂,迎接更冷的冬天!
- 致謝
感謝sci-hub提供的文章下載。
- 參考文獻
Avseth, P., Mukerji, T., Mavko, G. (2010). Quantitative seismic interpretation: Applying rock physics tools to reduce interpretation ris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astagna, J. P., Swan, H. W. (1997). Principles of AVO crossplotting. The leading edge, 16(4), 337-344.
Gassmann, F. (1951). Elasticity of porous media. Vierteljahrsschrder Naturforschenden Gesselschaft, 96, 1-23.
Goodway, B., Chen, T., Downton, J. (1997). Improved AVO fluid detection and lithology discrimination using Lamé petrophysical parameters;「λρ」,「μρ」, 「λ/μ fluid stack」, from P and S inversions. In SEG Technical Program Expanded Abstracts 1997 (pp. 183-186). Society of Exploration Geophysicists.
Hammond, A. L. (1974). Bright spot: better seismological indicators of gas and oil. Science, 185(4150), 515-517.
Hou, B and Guo, Q. Selling cloth head. 1981.
Zoeppritz, K. (1919). Erdbebenwellen VIII B, Uber Reflexion and Durchgang seismischer wellen durch Unstetigkeisflachen. Gottinger Nachr, 1, 66-84.
孟子云:聽人勸,吃飽飯。
@雲舞空城 雲大建議我找點好看的圖。懶得往上面的文字里插了,就暫且都扔在底下吧。
上圖左:大紅大藍那塊就是傳說中的亮點。黑圈裡的是氣水(不是汽水!)界面。上圖右:三維中氣藏顯示的強振幅。你說中間缺一塊?那是漏氣了(gas leakage)……
上圖:上數第一個虛線……忽略吧,第二個虛線以上顏色暗,往下(虛線左下方那一條線)顏色亮,這就是暗點了
上圖:左邊只能看到一處有利區,右邊可以看到一個新的。唔,這玩意就是AVO了。
上圖:左邊是 - 的交會圖,在交會圖上選各種多邊形是我們常用的伎倆。選完的多邊形會反映在右邊的剖面上。右邊就是解釋的結果,紅色的是氣。
這回亮點-暗點-AVO-反演算是捋下來了。
參考文獻
Ghosh, D., Halim, M. F. A., Brewer, M., Viratno, B., Darman, N. (2010). Geophysical issues and challenges in Malay and adjacent basins from an E P perspective. The Leading Edge, 29(4), 436-449.
Mello, M. R., Azambuja, N., Mohriak, W. U., Catto, A. J., Francolin, J. B. (2011). Promising giant new hydrocarbon frontier: the Namibian continental margin. GeoExpro, 8, 64-69.
Russell, B. H., Hedlin, K., Hilterman, F. J., Lines, L. R. (2003). Fluid-property discrimination with AVO: A Biot-Gassmann perspective. Geophysics, 68(1), 29-39.
別人都寫得寫的都很全面了,一般一個探區布完重磁電之後,會先打一口地質井或參數井,然後就要布二維地震了,解釋一輪再布幾口風險預探井,在解釋論證,布三維,再打探井評價井,然後再精細三維,一邊開發產能井,一邊擴邊勘探新區。差不多就是這樣了。全是用錢砸出來的。
石油行是一個大力出奇蹟的行業,沒有一頓砸錢解決不了的事兒,有就再砸。
不失禮貌的微笑.JPG
哦,這個,我給個形象的比喻吧,物探就相當於生理課,給你講講你第一次怎麼找位置,嗯。接下來,就是鑽井,這個就是實踐了,找到了,性福,生理課牛比,找不到,就一句,還不如多看看日本老師呢。
地位就是: 打井出油了,地質家的功勞,打井失利了,物探是幹什麼吃的
樓上劉同學的答案從技術層面講的很詳細了
簡單來說,油氣開發從上游到下游要經過勘探,鑽完井,測錄井,採油,集輸,煉化,銷售
勘探環節就是告訴我們,哪裡有資源,有多少資源,在地下多少米,儲層有多厚,地層壓力有多大,儲層上部地層都有哪些層系,各層性質和產狀是什麼樣的,有沒有水層,金屬礦,易坍塌層各種。
也就是告訴我們,這裡的油氣藏有多大產量,在什麼具體的位置,他的上面各層位都是什麼情況
我們要根據這些信息來判斷,這個儲藏值不值得開採,如果值,那就是我們鑽完井上場了。我們要判斷怎麼通過挖洞的方法溝通儲層,定向設計,地面設計,軌跡設計,剖面預測 井身結構設計各種。然後就是打洞。
打完洞,錄井試採的來測一下,ok了。那就輪到採油,怎麼采,壓力溫度怎麼控制,要不要二采,怎麼提采,怎麼控制產量達到最大採收率,要不要多打幾口井一起采,九點法五點法什麼的。
再往後就是采出來的油氣怎麼運輸,安全性,壓力損耗,管匯設計各種。然後就是煉化銷售了。
於是整個流程下來,勘探的地位就清楚了,沒有勘探,那後面的一切都是盲目的。
推薦閱讀:
※《獨立日2》里有哪些從科學角度看穿幫的細節?
※在地學的發展史上,板塊構造說是如何戰勝膨脹說而成為「主流理論」的?
※夏威夷火山是怎樣形成的?
※如何理解地球科學是一個複雜的科學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