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歐文亞龍與他寫的書?

歐文亞隆1931年6月13日生於美國華盛頓特區。父母是俄羅斯人,第一次大戰後移民美國。如今擔任斯坦福大學精神病學終身榮譽教授,美國團體心理治療權威,與維克多·弗蘭克(Viktor Frank)和羅洛·梅(Rollo May)並稱存在主義治療法三大代表人物,當世僅存的國際精神醫學大師。寫過的書有 《診療椅上的謊言》、《當尼采哭泣》、《生命的意義》、《愛情劊子手》、《叔本華的治療》等 (轉自百度百科)

對他的了解只是看了一部分他寫的書,很故事化,感性,更像文學


我到處推薦他的書呀。通俗,容易懂,深喑人性。

對我影響最早的一本《給心理治療師的禮物》。後來凡有人要我推薦心理諮詢相關的書,我都推薦先去看這一本。沒有高冷的專業辭彙,從中你能看見一個人應該有、可以有的樣子。


對心理學有興趣的人入門來說,通俗易懂。
對想深入了解的人來說,它是一本本案例集。可以看到諮詢流派特點,也有技巧方面的東西,並不僅有文學性,也有實用性。
對有普通心理問題的人而言,是一種替代學習的治療。
文學性方面,幾乎不用深奧的術語,說故事能力強,語言平實真誠,沒有文飾造作的東西。可以感覺到作者是一個對自己很誠實的人。
如果評價,大約可以類比為寫音樂劇的安德魯·勞埃德·韋伯。權威、專業、雅俗共賞。
(一向認為,寫出人人看得懂、聽得懂的東西的人,才是最牛X的人。)
作品是適合入門的讀物,很受歡迎。
現在翻譯成中文流行的,大概有以下幾種:
1.《愛情劊子手》:案例集。適合普通心理問題。
2.《直視驕陽》:如何面對死亡和對死亡的焦慮。
3.《當尼采哭泣》:有真有假的八卦故事。涉及了「話療」可能產生的幾個心理變化階段,精神分析、行為治療等等。諮詢師和來訪者的角色被打破,成為互相治療--這個在現實當中基本是不太會出現的,因為諮詢師如果利用來訪者的問題來治癒自己,這對來訪者是不公平和不利的,需要諮詢師時時自我覺察。但在小說中,兩方都因此收到了很大收穫。
年輕的弗洛伊德還用了催眠。這一段我個人受益良多。醫生的困擾,也可以說成是「中年危機」。-_-"雖然他的家庭看似美滿,事業成功,可這一切並不是他想要的,成了桎梏。所以在催眠時,他選擇了離開妻子、孩子、朋友、放棄事業,去過自己想要的生活。當然最後他覺悟「自己不再年輕」,還是覺得現實的生活好,看到這裡的時候,我是有點小失望的。(把最精彩的一段劇透了,這樣真的好嗎?)
尼采:寧願痛苦,不要麻木--這樣的人。所以最後沒有選擇醫生給他的「安樂窩」,還是步入孤獨。有的人的一生,註定是要和別人不同的。
還有真正自由的女性。可能在世俗上,她是有爭議的。
4.《日益親近》:亞龍和一位來訪者在每次諮詢結束後,各自寫下的感受。可以從不同角度了解咨訪之間不同的體驗。
6.《給心理諮詢師的禮物》:很小的冊子,說什麼看書名就知道。要在實踐中用,這個冊子才有用,否則對你來說,就是空泛的忠告而已。它的小標題是:給新一代治療師及病人的公開信。
7.《團體心理治療--理論與實踐》:非常完整的流程,可以用來系統學習。
8.《媽媽與生命的意義》:非常奇怪,這本書我回想起來居然只能想起第一篇和最後一篇。剛剛翻了翻當中的幾篇,居然基本沒有印象。其它幾本書也是幾年前讀的,惟獨這本印象空白。
9.《診療椅上的謊言》:這個怎麼沒有人來拍成電影啊!!!!!!!我看的時候一直在想,如果拍成電影,肯定能獲獎!!!!!什麼是真,什麼是假,旁觀者不明白,當事人也未必能明白。集懸念宮斗性愛情心理諮詢於一身啊!!!!!
10.《叔本華的治療》:沒看過,不評價。

-----------------------------------------------------------------------------------------------------------------------------------------
2015年1月1日
今天看完《叔本華的治療》:講述了發現自己身患癌症的團體訓練治療師如何和團隊成員一起自我覺醒和成長的過程。關於死亡問題只是其中一部分,還包括了如何建立親密關係,面對衝突,以及對此時此刻行為出現的觀察和體驗「為什麼是現在?」。
1.人的發展具有階段性,在不同的發展階段,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理論和方法幫助自己。
2.可以利用哲學來反思生命。
3.對建立親密關係的恐懼,具有一定程度的普遍性。


我們當年線上諮詢團隊還真的把這書直視驕陽-征服死亡恐懼_360百科當成督導讀物,結果讀到最後我私下和一個拿了三級證的交流:書中與來訪者共情嚴重,與國內心理諮詢主流傳統原則相悖,【和來訪者站在一起】更是不可能做到,認真的話簡直是顛覆她們所受教育的觀念,或許是因為歐大爺是資深治療師,而不僅僅是心理諮詢師,資深大師可以違反諮詢守則做些超常的事

到了後來,我更直接的感覺是:什麼原則、方法都TM扯淡,回到人性談人性、回到思維談思維、回到目的談目的,才是最靠譜最有效,一切諮詢流派和方法除了裝點門面製造噱頭外並沒有多大作用,把事情做完做好,並且副作用最小,規則也是因此制定出來的,如果規則妨礙目的,要那些自欺欺人的東西有毛用

至少歐大爺不是玩神秘主義的,已經能讓我看得下去了


從入行不是很久的心理諮詢師角度來看亞隆的書。
因為剛入行不是很久,在心理諮詢方面主要以學習理論和個人成長為主,個案不多,團體略微帶過一些。在這個過程中會經常參加一些案例督導的課程,一個諮詢師報案例,一群學生提問,一個老師督導,這個模式並不少見。聽後當然很受啟發,可是對於治療師在諮詢過程中所經所感卻了解的很少,而他在那個時候心裡滑過的東西對諮詢是否有影響卻不得而知。都說來訪者是聞著諮詢師身上的味道來的,來訪者在表述的東西中還會有很多諮詢師近期的困惑或者是本身諮詢師人格中存在著的盲點,這些如何解決,作為諮詢師如何克服?這些問題都是很迷茫的。當我看完他的書才知道就亞隆而言,他是怎樣處理這些的都清清楚楚的寫在書里,而他怎樣干預來訪者,干預後來訪者的反應這一連串的東西都清晰而連貫的在書中呈現。與來訪者共同成長是我在看亞龍的書後最大的收穫。關於這點我是很推薦他的《愛情劊子手》《診療椅上的謊言》《叔本華的治療》。


非常喜歡歐文·亞隆的作品,真實、誠懇、流暢,既有可讀性、通俗易懂,又包含著深刻的哲理。可惜,好像讀它的人不太多啊。

《給心理治療師的禮物》 書中每句話都特別有道理、特別對、特別適合新入行的心理學人士,但是可實踐性不高,有種手裡拿著武功秘籍不知道怎麼練的感覺。但不可否認,裡面的一些視角非常有啟發性。

《當尼採在哭泣》大愛的一本小說,裡面尼采和布雷爾的對話非常精彩,談慾望、談選擇、談絕望、談希望、談苦痛……看完覺得自己好像被治療了一樣有點頓悟的感覺。

《愛情劊子手》非常易懂,案例講的既引人入勝又不刻意製造懸念。

《診療椅上的謊言》大愛,裡面心理醫生被連環騙的故事看完特別有畫面感,腦子裡對各種人物的遐想揮之不去。

《直視驕陽》還沒看完,關於死亡的思考得慢點看,但是亞隆的觀點我雙手贊同「死亡可能會摧毀我們,但對死亡的理解可能會拯救我們」。


我剛剛讀完亞龍的《叔本華的治療》,內心一直久久不能平靜。
我為亞龍筆下的菲利浦感動。
我為亞龍描寫的團體人物對話而震驚。
我為亞龍蘊含的深沉的對來訪者的愛,以及人文關懷感到暖心。我也為他精湛的團體治療技藝叫好。

先佔坑,然後換電腦詳細說明我的觀點。


http://mp.weixin.qq.com/s/wQlcFB_WDv-3KtJFaiHh3Q剛寫了一份《叔本華的治療》的閱讀筆記,讀的第五遍,每次參加團體都會讀一遍,最早是在2009年讀的第一遍。


他的書分兩類: 一類是小說,比如診療椅上的謊言、愛情劊子手等等,故事描寫得非常生動;一類是理論指導,比如存在主義心理治療、給心理諮詢師的禮物等等,理論會多一些,但也是通俗易懂。深入淺出、出神入化,歐文亞隆的確是大師。


我只看過《當尼采哭泣》和《斯賓諾莎問題》。我對心理學和精神病學專業知識不了解,僅從看小說的角度,寫的非常好!形式上雖然是大段大段的對話,可是一點也不會感到枯燥和不耐煩。用電影做類比的話有點像拍得好的「話嘮」電影,比如「日出之前」三部曲。除了故事講得好之外,也是很好的哲學啟蒙讀物。


太喜歡亞龍的書了,幾乎都看過,對人心理的刻畫非常細膩又深刻,看他的書大概知道心理諮詢是什麼樣的,比那些電影里的諮詢過程真實很多,心情不好時看他的書可以讓你沉靜下來。


推薦閱讀:

害怕人偶/人形是什麼原理?
發現老爸的潛在小三該怎麼處理?
為什麼室友打呼嚕,自己一發出聲音(比如咳嗽)他就不打了?
恐懼時間流逝是為什麼?
你自卑的時候是什麼樣的?你用什麼辦法對付自己莫名的自卑?

TAG:心理學 | 心理諮詢 | 心理諮詢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