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德的崇高地位是如何樹立起來的?


不知道該不該謝邀,這麼大的題目,讓我從何入手。要寫歌德這種大神,必然唯唯諾諾不敢下筆,所以這裡省去所有引經據典的評價,只說個人觀點。

首先,在德語文學界,關於歌德的地位這種問題幾乎是沒有人討論的。這是真理。

既然說的是如何樹立地位,我姑且認為這裡問的是文學地位,那麼不可避免地要回顧一下歌德之前的德語文學史(那時候還沒有德國這個概念)。

看這裡:http://www.zhihu.com/question/20341224/answer/14842852

在歌德以前,從宗教改革到文藝復興,文學是新教與天主教之爭;從巴洛克到啟蒙運動,文學是市民階層與貴族之爭。

至此,文學都帶有說教的意味。宗教的,亦或是政治的。

而除了上述兩種目的,文學在大多數時候還是娛樂和消遣。

直到歌德,我們迎來了一個叫維特的年輕人。維特是誰?一個無所事事的小青年。他是個什麼角色?一個插足別人家庭的第三者。可是歌德全篇表達了一種基調,在愛情面前,理性算個屁,世俗禮教算個屁,傳統道德算個屁。此書一出,舉世嘩然,原來文學可以這麼寫。原來文學可以關注小人物的個性,而不在乎社會的價值體系。連自殺都成了一種浪漫的結局。

維特是什麼社會背景?這不重要。他有什麼好煩惱的?為情所困。這算什麼煩惱?歐洲剛剛才打完仗呢!你這都算煩惱那我豈不是比你更有資格煩惱?誰不曾為愛受傷為情折磨?壓抑了許久的感情一下找到了出口。一時間人們覺得歌德就是在為自己說話,於是人手一本爭相傳閱。人人都覺得自己就是維特,維特就是自己。

從歌德開始,德語文學有了一種新的形式,它既不是說教也不是娛樂,是共鳴。是不是看到了現代藝術的影子?

文學用來表達個體的情懷,文學成了個體與社會之爭。是不是看到了個人主義的苗頭?事實上,亞當斯密在《維特》成書兩年之後才寫了《國富論》。

只這一本書足以。

但是歌德還是總在不斷地與傳統文學劃清界限,他甚至把一貫以負面形象出現的浮士德寫成了一個風流倜儻、自強不息、追求愛情和自由的理想主義者。浮士德的故事從宗教改革開始就一直是個被新教徒們利用的反面教材,然而歌德讓人性擺脫宗教的束縛。

很多人說歌德代表了資產階級的進取精神,可是歌德一生浪漫,他真的那麼在乎你們這些階級鬥爭的破事兒?歌德是用紙筆告訴人們,當你心中有一份情,就不惜一切代價追隨它,至死不渝。

文學回歸人性,回歸自然。在德語文學史上,史無前例。

也就是從歌德開始,德語文學界開始了在寫實與抒情、理性與情感之間交替輪迴的局面。可以說德語文學一半以上的輝煌始於歌德。

我知道以我的水平,絕沒有資格評價歌德。所以在寫這個答案的時候,一直都有一種極大的敬畏之情,不知如何表達,略為慌亂,請見諒。


從文學成就(他的主要成就)來說,他是狂飆突進運動的兩大旗手之一(另一個是他的好朋友席勒),從青年起即創作詩歌,小說,他寫的《少年維特的煩惱》甚至在整個歐洲引發了青年自殺潮,致使他後來還要以維特口吻寫一首詩勸大家不要自殺。晚年從浪漫主義回歸古典主義,寫就了包羅萬象的《浮士德》,稱其為德語文學中最偉大著作並不為過。
從其他成就來說,歌德不僅是文學家,同時也精通哲學和科學(在生物學上有成就,發現了人的某塊骨頭,寫過關於植物變態的著作,同時也寫過光學方面討論色彩的著作),而且也在政治方面也有經歷(在魏瑪做過公爵的顧問),人脈極廣(例如,和哲學家叔本華一家關係很好)。這一切經歷,加上他的曲折的情感生活,使他成為一個極度豐富的人。
個人認為,他是一個把握了時代精神的人。他是文藝復興以後人文精神的高峰,也是一個非常健康的藝術家:在這之後當藝術走向浪漫主義後死之衝動就越來越強,不再健康,直到二戰後之前種種對於人性的美好想像徹底破滅走向存在主義的虛無和後現代主義的解構。


推薦閱讀:

如何從精神分析的角度評價莎樂美?
思維混亂,條理性差應該怎麼提高?
《EVAair 真心為你》 中真嗣為什麼不選擇凌波麗用死創造的人類大同和諧統一的世界
如果真有五維空間,那是不是就真的有命運?
歌德為什麼說「人只要奮鬥就會犯錯」?

TAG:哲學 | 詩歌 | 美學 | 西方文學 | 歌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