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武術是什麼樣子的,武俠小說中有多少真的?
在自己的公眾號有槽(dr-venting)更新了一篇,轉過來。
最近,MMA格鬥教練徐曉冬痛毆太極拳掌門人的新聞持續發酵,很多人對中華武術的實戰能力產生質疑。為了挽回聲譽,各派掌門開始向徐曉冬發下戰書,其中包括武當、青城和少林,可惜活動因徐曉冬「生病」而叫停。
這些人是不是掌門人?有沒有一戰之力?中國武術是否是花架子呢?
2012年,我曾去四川採訪了多位掌門人,其中包括峨嵋掌門人汪鍵(他在2013年因病去世)、青城劉綏濱、武當游玄德和崆峒派白義海。當年幾大門派雖無如今這般處在輿論的風口浪尖,但也都面對著種種爭議,比如武當崆峒都出現了掌門之爭,青城太極被別家掌門人批判「根本是亂來」,幾位掌門人當時在接受採訪時,互懟的情緒可以說是很明顯了。
武當掌門游玄德:一陽指其實是金針指
游玄德是向徐曉冬下戰書的人之一,2012年他參加成都洛帶文化節,我在都江堰附近的一個度假山莊採訪了他。當年他隨身帶著兩個道童打扮的年輕人,告訴我這是他的徒兒——清風和明月。
游玄德自稱有五個師傅,分別是武當北宗第十三代道總王通勝、南宗掌門人王通和,另外還有隱真道長和呂真人以及吳真人,都是已經過世的得道真人。此時游玄德已經有了些名氣,曾在幾個省台表演「一陽指」。不過,武當還有另外一個道長鍾雲龍,也自稱是武當掌門,並且閉關修鍊了七年。兩位掌門在接受採訪時都對彼此顯得不太服氣。
村總:請問您師傅呂真人的身份是?
游玄德:是武當派的道長,高真大道。武當派的經典是什麼,是《真武本傳妙經》,這是張三丰所傳,是我們必須要掌握的武當派的核心武功。
村總:我在網上視頻看到,你在黑龍江衛視表演隔山打牛,還有一陽指。這好像都是武俠小說的功夫?
游玄德:其實在武當功夫裡面這叫金針指。這是一套內功方法,後來寫小說寫了一個名字叫一陽指,陽代表純陽之氣,從名字講它是跟道教有關係的,但是它的正名叫金針指。我開始去了河南電視台的《武林風》,導演胡言亂語說了半天。我說拍個太極拳吧,天下太極出武當。他說光打太極拳不行,每個公園都練太極拳,這個太極拳好在哪裡?我說這樣吧,導演你上台來,你在前邊也好,你在後邊也好,我發功,你感受一下。我隔幾米一發力,把他的人打到檯子下邊,窩著起不來了。
後來去了黑龍江電視台,遇到這個主持人也是油嘴滑舌。說就不相信你,說什麼功夫都見過,甄子丹怎麼樣,李連杰怎麼樣,都在這拍過片子。那天他找了一個女性在前面,是哈爾濱公安局一個警務人員。我問女警察怕不怕?她說不怕,說學過擒拿格鬥。如果注意看片子的細節,就會注意到那天我擺開架勢,她就渾身打顫了。她問道長你會不會傷我?我說出家人不傷人。我伸手一點,在她的肩頭上一發功,她就倒了。然後很多人要拜師,包括一個歌手陳曉東,都拉著要我拜師。我講拜師你可是很吃苦,沒有三年五年也不行。
游玄德隔山打牛的氣功
村總:我的一個同事採訪了鍾雲龍道長,您對他面壁七年有什麼看法?他說在山洞裡面壁七年,練功夫。
游玄德:這個我不好說。這個事到武當山鎮上去問問就知道了,他長期是住在鎮上,住在一個農民家裡。我感覺有些很玄的東西不要輕易說,閉關七年八年,你再說閉關九年就跟達摩一樣了。他現在不在廟裡面住,我們不做任何評價。我說閉關一年都是笑話,他有一家人要養,有幾個小孩,要讀書學習,經濟來源在哪裡?
至於鍾雲龍呢?他對於游玄德也說了些相當不客氣的話,直稱游玄德和武當沒有任何關係。 「他不是出家人,連皈依弟子都不是,」鍾雲龍說。根據鍾雲龍的說法,1988年,游玄德當兵復原後,在當地任領導的姑父將其安排到武當山。初到武當時,游玄德只是負責看守廟裡的花園,後調到辦公室打雜。之後通過姑父的關係,成為武當山金頂管委會的副主任。
迫使游玄德離開武當的,也是地方政府。「每次有人去找游玄德,他的徒弟都讓對方稍候,說是要通報。通報之後多半會說,師父正在打坐。一次,一個政府官員去見他,在門口候得久了,就偷偷推門去看。這一看倒好,游玄德哪裡是在打坐,分明是裝腔作勢地走來走去,時而撥弄一下自己的頭髮。這名官員二話不說,扭頭就走了。這之後,政府的人覺得他那套越搞越邪乎,就把他趕走了。」被逐出武當山的游玄德到了南武當,四處遊學、講課。
青城派掌門劉綏濱:青城主推的是太極
相比於峨眉,青城是否獨立成派就一直有很大爭議。「峨眉派五花八葉,青城只是五花中的一朵,」時年90歲的峨眉武師王旭告訴村總。「五花八葉」的說法最早見於清末湛然法師的「五花八葉」賦:「一樹開五花,五花八葉扶,皎皎峨眉月,光輝滿江湖。」
另一個爭論點在於青城派武術本身。青城派掌門劉綏濱目前授徒以教授青城太極為主,但太極拳是青城武術嗎?「劉綏濱對武術根本沒有一個系統的認識,他的太極拳是亂來的,國內所有太極的源頭都是陳氏和楊氏太極,根本就不存在什麼青城太極拳,」峨眉派掌門汪鍵當時告訴村總。
目前太極已經被視為青城武術的根本,所謂青城道養就是青城太極的簡化版,如果青城太極不存在,那麼青城派的立派基礎就有了問題。「青城太極是歷代掌門單傳的,我師父余國雄在86歲的時候傳給了我,」針對這個問題,劉綏濱是如此解釋的,「青城太極與陳氏楊氏太極都有很大不同,陳氏太極講究沉肩,青城太極是抬肩,這樣對治療肩周炎頸椎病大有好處。另外,青城太極拳的手印也是獨一無二的,其他太極所沒有的。」說到這裡,當時劉綏濱雙手環抱,向村總擺出了幾個手印。
根據峨眉派掌門汪鍵的回憶,他與劉綏濱還有一次間接交手。「我認識劉綏濱是在彭山,1994年,他當時在大鵬鋼廠做保衛科長,說服鋼廠老闆出資在當地搞了一個大鵬精英杯擂台賽,自己也外聘幾個摔跤手和拳擊手組隊參賽,」那會兒汪鍵的大佛武校剛剛創立,於是帶領幾個學生參賽。「我們拿到了團體第一,而劉綏濱率領的代表團卻沒有拿到任何名次,」汪鍵說。
1997年,劉綏濱從一位福建商人那裡得到啟發。此人200來斤,練武的目的就是減肥。「他明白告訴我,每天練四個小時太苦了,受不了。」於是,劉綏濱建議他學太極拳,每天只練一個小時,但仍按四小時收費。一個月下來,商人減量十幾斤,甚是滿意。劉綏濱也覺得這樣省時省力,收入也不會減少。此後,劉綏濱的教授方式就從武館變成了養生課。
劉綏濱的青城派目前忙於各種生意。 2011年,由都江堰市政府牽頭,邳海旗的馬瑞卡集團、劉綏濱的青城武術研究會三方共同成立了青城文化公司,推廣青城武術品牌。目前主推項目是「青城道養」概念。除學習青城太極之外,還提供青城道養食品、道養飲料,全方位養生。
崆峒派掌門白義海:武術還是舞蹈?
武俠中的崆峒派較早見於平江不肖生的小說《江湖奇俠傳》,崆峒派是其中的主力門派,還珠樓主的《蜀山劍俠傳》也有提及,但屬於打醬油的角色。更多人了解崆峒派則是通過金庸的《倚天屠龍記》,崆峒派的七傷拳是書中一門厲害武功。
八十年代,隨著金庸小說傳入內地,一位自稱為崆峒派掌門的武術家燕飛霞開始為媒體所關注。1985年的《精武》雜誌對燕飛霞進行了採訪,在這篇名為《武海沉珠》的文章中,燕飛霞自述了崆峒派的歷史。根據他的說法,崆峒派由唐朝中期的飛虹子在甘肅平涼崆峒山所創,到他是第十代掌門。從第四代掌門人開始,崆峒派就離開了崆峒山。
崆峒派第十代掌門燕飛霞
燕飛霞後來遠赴日本,在東京與甲裴睦子結婚,兩人一起開設武館。80年代開始,平涼政府著手挖掘崆峒派武術,打造當地的品牌文化。「當時平涼練武的人雖多,但完全不成系統,」崆峒武術研究會會長王鏢告訴村總。具體負責這一事務的崆峒山管理局發現了《武海沉珠》這篇文章,並通過文章作者聯繫到了燕飛霞夫妻,於1994年邀請他們訪問平涼。
在94年之行中,燕飛霞在平涼收了十個徒弟,這其中包括現在的掌門白義海。「除了白義海之外,其他都是記者、畫家,都不是練拳的。」從那之後,燕飛霞和甲裴睦子有三次造訪平涼,並於2002年收王鏢為弟子。
2005年,燕飛霞因肺癌病逝,此後崆峒派爆發了一場掌門爭奪大戰。多數時候在廣東東莞生活的白義海宣布自己為第十一代崆峒掌門。「我有崆峒派傳派大印,是師傅2004年在病榻前給我的,」白義海對村總說。而甲裴睦子也在日本宣布自己繼任掌門。甲裴睦子當時向村總傳真了一份由燕飛霞手寫的任命書,任命書上寫著任命她為崆峒派第十一代掌門人,落款為「崆峒派第十代掌派大宗師燕飛霞」。
甲裴睦子(中)在東京教授太極球,這也是崆峒派的一套武功。
「甲裴睦子這個日本人是在盜取我們國家的武術遺產,我所做的一切就是為了把崆峒派武術留在國內,」當時在成都洛帶鎮參加武俠文化節的白義海如是說,他一身唐裝,相貌端正,說起甲裴睦子十分憤怒。
村總在洛帶武俠文化節看過白義海的表演,他的功夫非常特異,手裡總是拿著扇子繩子啥的,動作很奔放,比起技擊,更像是舞蹈。
峨嵋派掌門汪鍵:武術不是頂級的格鬥術
峨眉派掌門汪鍵另一個身份是樂山市大佛文武學校的董事長,和國內其他門派一樣,開武校是主要的經營方式。大佛武校現有學生500多人,開課從小學一年級到中職(武術中等職業教育),跨度很大。
除了大佛武校外,峨眉派的另一個實體是峨眉武術文化傳播公司。「峨眉武術文化傳播公司在峨眉上景區與景區管理委員會合作,公司出人,景區出場地,」功夫峨眉藝術團團長丁恆告訴村總,他是汪鍵的徒弟。
峨眉武術文化傳播公司的經營項目有武術表演、武術養生和餐飲住宿。峨眉景區管委會提供了一個劇場,以大佛武校學生為主體,成立了峨眉武術表演團,每晚在劇場有一場名為「功夫峨眉」的演齣節目。「除了峨眉當地風情表演外,我們還有童子功、吞鐵球這種硬氣功表演,」丁恆說。「03年中秋,金庸就來看過我們表演,當時汪鵬表演氣功開棍,」丁恆指了指旁邊一位很壯實的小夥子,「由於心情激動,沒有控制好方向,棍砸斷了之後直飛金庸,將他面前的杯子砸得粉碎,但金庸沒有介意,反而連贊峨眉武術超出想像。」
傳播公司更為重視武術養生項目,養生項目主要針對國外旅遊團,由峨眉武術研究會出人負責養生功培訓。「我們分為三種班,初級、中級和高級,一個月費用分別是三千、六千和一萬。高級班將有峨眉武術研究會的大師來一對一教授,比如研究會副會長吳信良。」丁恆說。
相比其他幾個掌門人,汪鍵長得非常壯實,更像個練武之人。他非常健談,有一天晚上一直和村總聊了四個小時的武林逸事,看得出來,他對中國武術、門派的認識很深入客觀。
峨嵋、武當和少林三個門派每隔一年年都要在峨眉山舉辦一次金頂論劍,這是2010年的合影。代表少林的是釋延魯大師,代表武當的是鍾雲龍道長。
村總:我聽說存在一個金頂論劍,是類似於華山論劍的比武嗎?
汪鍵:對,少林和我們峨嵋達成一個協議,我們是單數年舉辦,他們是雙數年舉辦,其他門派是參與者。除了武當、崆峒,還有崑崙派天山派也參加了。
村總:能介紹下崑崙派和天山派嗎?
汪鍵:崑崙派是遼寧的一個大學的一個人來了,是一個老師,類似搞太極拳的這種功夫。天山派是新疆的。他們當時找過我們,說他們搞了一個天山派,讓我們去支持他們。他們是些商人,喜歡佛教,也做生意。他們希望嫁接到我們峨嵋派裡面,從而振興他們的天山派,通過品牌做一些他們的業務。他們主要生意是做礦泉水。
村總:您怎麼看少林武術的實業化道路?
汪鍵:中原武術和峨嵋武術是地域性的,整個中原的武術叫中原武術。到了這代是說少林寺只能代表少林寺,而不是代表整個少林派。門派是一個地域的代表。我們現在是一樣的,我們是四川武術的一個代表,或者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人,少林寺也是一樣的。
村總:中國武術的門派是怎麼劃分的?
汪鍵:國內現在能稱為門派的也就是少林、武當、峨嵋了,其他的都是拳種。武當是內家拳,轉圈圈的,我們峨嵋是走兩邊。一進一退很快的。少林是外家。
村總:您在現實中有沒有碰到砸場子的事?
汪鍵:剛開始辦武校的時候有人挑戰的,挑戰一般到不了我這裡,都是學生打的,擺平了就不用說了,唯一一次有一個垃圾武師,非要指名道姓來找我,要跟我打。我說你跟我打什麼,你沒有辦法打。他那個樣子就是力量練得非常好,但是速度技術非常差,很僵硬的。那就打吧。我就連續打他,他手還沒有動我就連續打他三下了,都打在臉上,他覺得太丟人就哭起來了,然後走了。
村總:中華武術的實戰性如何發?
汪鍵:中華武術我給它定義的概念是強身健體,武術是養生術,而不是格鬥術,有格鬥的能力,但不是頂級的格鬥術。我們的格鬥術是散打。散打講究科學訓練,講究身體素質和技術,這是傳統武術所不具備的。很多人不弄清楚,把太極和散打併列。說太極格鬥不行就是打擊中國精神,打擊中國人,這種理解是很狹窄的。
金庸在峨眉山與汪鍵、少林永壽大師合影。
汪鍵先生是我走訪四川武林當中見到的最有功夫,也最有見識的一位,對於武術和格鬥都有獨到的見解,可惜2013年不幸在出差途中去世。
在集中對談過各派掌門、欣賞過各家門派的武術表演後,作為一個武俠迷,我的看法是武術是存在的,但不存在所謂的武林。武俠小說是幻想的產物,但由於影響力過大,又反過來影響了現實。至少現有的這些門派都在照武俠小說的模式來試圖重新打造自己的產業。
這是有槽(Dr-Venting)的第109篇原創文章,圖文版權由作者所有。
歡迎轉發到朋友圈,歡迎貢獻槽點,合作請發郵件:dr-venting@qq.com
未經授權,不歡迎其他公眾號和媒體轉發。
轉一篇文章,大家姑且一看。 若是侵犯了原作者的利益,請私信我,保證第一時間刪除。
兩千年傳承的古武術的秘密
序
在火器時代之前,中國是天下第一步戰強國。動則數十萬人的戰爭中,能活下來的人所憑藉的東西到底是什麼?
我研究在世上活命之道二十年,不敢在擂台上說能打贏泰森,小光頭,格雷西,但是自有自己獨到之處。如今就完全免費地和各位分享一下。
本文會分析中國幾大傳統拳種的源流。看看它們的來歷和用途。將分為如下幾個章節。
1.戰場之拳
2.義士之拳
3.暗殺之拳
4.飛賊之拳
5.擂台之拳
第一卷:戰場之拳
中國古代戰爭的特點就是人多,多到什麼地步呢?我打個比喻,一個足球場大概可以容納5萬人在那裡密密麻麻地站著。一場較大規模的戰爭,大概就是好幾個足球場的人密密麻麻地擠在一起。這麼多人擠在一起,面臨的最大危險是什麼?
答案是個廢話,就是被踩死。五萬人中只要有1000人突然發了神經亂走路。至少一瞬間就能踩死2000人。踩殘廢的則不計其數。什麼泰森小光頭遇到這 1000個發神經亂走路的人,可能可以一陣擺拳***四五個,但最後也只有死路一條。死得最快的是什麼人?是格雷西家族的人,這個家族的人有個壞習慣,就是一打架就往地上趴。只見一陣大腳丫過後,頓時退貨。
如果這發了神經亂走路的1000人,不是一般人,是騎著馬拿著長矛的,死的人就更多了。什麼?發了神經的不止1000人,是另外50000個騎馬拿長矛的人?!?!
所以各位喜歡看穿越小說的兄弟們,千萬不要以為自己練了點什麼無限制啊,k1啊,跑到古代就能吃香。真過去的話吃的估計都是燒的香。
在戰場之中,對武功的第一要求是
1.重心低+平衡感(馬步穩),否則一滑倒則萬事休矣
2.保護要害。挨一刀一槍則省下娶老婆生孩子的費用了。
這裡說的保護要害,可千萬不要以為是像拳擊手一樣兩手護著太陽穴和下巴。在戰場上你擺這個姿勢就是找死。
首先分析你是個什麼兵種,你是長槍兵(排在最前面送死的就是你這個兵種)就擺個形意拳的三體式。前手防咽喉和胸,後手防腹+下陰,兩手抓一支長槍,用趟泥步前進。形意拳號稱是岳飛傳下來的武功。岳飛用的肯定不是什麼泰拳黑市拳。動腦想想就明白了。
你是刀盾兵(好不到哪裡,也是個送死的兵種啊!)就一手在前持盾,一手在後持刀。擺個太極拳的白鶴亮翅的姿勢。誰要是擺泰拳姿勢死了不要怪我沒指點啊!
你是弓箭兵……安心射箭吧,別想這麼多了。士兵在該死的時候不死是一種恥辱。
如果你祖先積德,分配了個騎兵,也別太得意。你照樣要練馬步。那些喜歡蝴蝶步的兄弟還是在家和美女撲蝶嬉戲吧。
看到這裡,也許有些聰明的朋友已經明白了一個道理,那就是「功夫實用不實用,關鍵看你在哪裡用」
當年巴西有個小男生,學了日本的柔術。據他自己說「刪除了一些不實用的技法,創編了無敵的格雷西柔術」
格雷西柔術現在已經到處挨打了。說明這世界上那有什麼無敵的東西?那都是廣告!我們分析一下日本柔術和格雷西柔術的異同,就不難發現格雷西刪除的是什麼技術。
日本柔術的針對對象,是雙手持武士刀的鎧甲武士(一般開始從小練刀,反應不會比你差)。面對這樣的對手,你用什麼鞭腿,什麼下潛抱腿摔都是假的,你若用鞭腿,只見對方瀟洒地大刀一揮,只見一條腿如鞭一樣飛上半空去了。
吾觀察街斗多年,未見有人敢對手持西瓜刀的對手使用高鞭腿,便是這個道理。
但如果對手是個空手的人,那便不可怕了,拼著挨幾拳,也要把對方推倒凌辱一番。但這依然有危險,你永遠不知道他身上是不是藏著把小刀,或者摸出把鑰匙朝你臉上猛刺。
我觀察了一下泰森的身板,在要害未被刺中的前提下,他大約能在挨5刀的情況下支持10分鐘不死亡。超出10分鐘則情形不樂觀。
如果要害被刺中,沒啥說的,當場斃命。
在街斗中,吾未見面對匕首者雙手護頭跳躍作泰森狀的。反對的人請上視頻證明。
日本柔術和中國同類拳法(太極拳)的最大異同在哪裡?兩者都有快速進身反關節奪刀的技術,都有快速進身用「內勁」打透鎧甲的技術,都有借力跌人的技術。這幾項都是戰場上最實用的東西。
但日本柔術多出一個「寢技」,其原因無他,因為日本戰爭人少,幾百人對打就是大會戰了。打著打著就稀疏起來,可以放心用擒抱技術來抓俘虜,除此以外,還因為日本從來沒發明過盾牌兵之類的兵種,只要躲開了對方雙手持的刀、槍,近了身抱住對方的手臂就安全了。要是到了中國,一盾牌(鐵山靠)把你撞開,順手補一刀,看你還來寢技?
但到了格雷西的時代,就離戰場越來越遠,在單對單徒手對抗中,只剩下插眼踢襠等技術還能讓對方忌憚一下,格雷西柔術大刀一揮,把插眼踢襠去掉了,在不用武器的前提下,寢技頓時失去了天敵,迅速繁殖起來。我常常見一些熱心的傳統武術家在思考怎麼對付格雷西柔術,我每次都對他們說,別想怎麼對付了,乾脆就別對付。幹嗎去找鬱悶呢?
戰場之拳的第二要求是
1.有去無回
有去無回不是指一種精神狀態,而是指你後面的人時刻在擠著你向前走。你一停步或者回頭看一看就被50000人踩死。沉迷於側踹,鞭腿啊的兄弟撫心自問。你背後有人始終用全力推著你的時候你的鞭腿還剩下幾成功力?踢完人之後能不能站穩?
2.貼身發力
我前面說的內勁打透鎧甲,估計已經有兄弟懷疑了。這也不怪你們,誰叫你們沒練過內勁呢?我沒練過也不相信有人深蹲900公斤。要真有人深蹲900公斤,別說打透鎧甲,打透航母都可以啊!
在這裡就公布一個不傳之秘,那就是日本人潛心研究中國拳法多年,研究出來的內勁速成太監版。放到空手道館,至少要騙你幾萬塊學費,混到個什麼師範才教你。
一般人出拳,是先蹬地,然後扭腰,然後送肩,然後出拳,然後擊中對手。
用內勁的人是先出拳,然後迅速上前一步(很重要),扭腰,送肩,同時擊中對手,就這麼簡單。只要用這個訣竅,就算後面有一千人在拚命推你,你也能連續不斷打出重拳。能不能透甲,就看你每天花幾個小時練了。兄弟們,拿出點練黑市拳流深蹲的精神出來!
總結一下,在中國古戰場上,最實用的招數就是「站穩,保護要害,在對方武器以外的範圍痛打對方。」
我國古代貪污成風,士兵的武器基本都是偷工減料的。能拿到一套正常的武器/鎧甲,該士兵要含淚跪謝祖宗。這不是開玩笑的話,是血腥的事實。而即使是正常的武器,砍了幾個盔甲人以後也會損壞。作為一個老兵,你不得不考慮後備武器,那就是你的肉體,這就是戰場之拳的雛形。至於戰場之拳的真正成型,是在元代的禁武令之後。
蒙元禁武器,漢人藏武器者全家死。菜刀必須幾戶公用。申請備案。該菜刀出了血案傷了元人的話,共用菜刀的這幾戶一起咔嚓咔嚓了。
宋軍雖然積弱,但畢竟曾用步兵對抗游牧民族幾百年,怎麼可能沒幾分實力?於是藏在民間兩眼發紅,一邊拜岳爺爺一邊時刻準備還我河山的軍人比比皆是。然而蒙元的禁武令下,你要是帶著一批村民每天拿著武器練捅人砍人,估計沒幾天你就掛在旗杆上示眾了。
所以蒙元的漢人武士們發明了一種看上去很像健身操的東西。「左手撐著,向前一步,右手向前伸一下,回手摸一下自己後腦勺,再摸一下前面……」「一手在喉嚨位置,一手在下陰位置,用趟泥步往前走……」
太極拳裡面有一招看起來很華而不實的招數「切地龍」(用日本人的說法就是「XX流秘奧義——地龍死閃),其真正用法就是近身後先舉著盾牌頂著對方,同時擋住對方視線,然後保持盾牌舉著,身體下潛一刀子猛捅對方下陰。還有什麼海底針(水龍死閃)大致上也是如此。攬雀尾則是用左手來抱著對方的長矛,右手猛斬。
張三丰被蒙元皇帝召見,路上殺山賊若干,他說他是夜夢神人授拳,鬼(蒙元鬼子)才相信。實際上答案很簡單,他就是傳承戰場之拳的人之一。但這要是明著和蒙元皇帝說,蒙元皇帝絕不會表揚張三丰熱愛科學實事求是,而會命令御林軍猛衝過來考驗科學。
外篇:戚家軍剿匪法
有朋友提到,在戰場上最實用的是武器而不是拳法,並且舉出了戚繼光為例子。
但事物並非一成不變的,實際上在古戰場上,雙方隔開距離對刺對砍,實在是一種非常理想化的狀況。實際的狀況是什麼呢?是兩軍第一回合的對刺對砍之後,你還沒來得及刺第二槍,砍第二刀,就已經被後面的人擠得和敵人臉貼臉,心連心了。這個時候如果你還沒死,那麼最可靠的不再是手中的大刀長矛,而是拳法,肘法。只要能一拳把對手打暈2秒,你就可能多活了兩秒。
戚家軍的鴛鴦陣是一種剿匪陣法,適合對抗不能形成踐踏性殺傷的小股的步兵倭寇勢力。但是卻不適合大規模軍陣,戚繼光的戰友余大猷中後期被調去守北邊,對付北方騎兵,他就沒再使用鴛鴦陣,而是使用了其他更適合環境的陣法。
不審勢則寬嚴皆誤啊。
戰場之拳中還有些叫「劈拳」的招數,是單手從上到下砸對方的臉。這種拳法在手持刀柄的情況下威力特彆強大。還有些叫大劈的招數,則是一手高一手低地同時往下砸,這一招的密碼只需要手持長槍即可明白,這是用槍尾鑿擊近身對手的技術啊。
以傳承戰場技術為目的的戰場之拳在清代發生了很大變化,其中相當一部發展為更適合用來單兵/小規模作戰的「義士之拳」這點會在後文再述。
某些人一輩子就練一種拳法,美其名曰「貴精不貴多」,他們是否能做到「精」,那是很可疑的,至於「多」是肯定做不到的。所以只要有人說「貴精不貴多」,他們就油然而生知己之感。
而養生剛好相反,所學的拳法能不能做到精這個很難說,但至少種類多是無可疑的。而且讀書不少,所以絕不是他們的知己。
養生認為太極拳為刀盾兵所創,證據嘛……比太極拳是張三丰夜夢神人所授,或者陳王庭在鄉下種田時拍腦袋想出來的還是要充足一點的。
陳王庭創太極拳說,來源於陳氏族譜。而養生的說法,來源於春秋時期齊桓公的……錯了,那個應該是神虎術。那麼就來源於李景林將軍的秘傳日記本好了,李景林將軍深明打仗之道。他日記里的記載應該比在座各位都有說服力吧?看誰還敢質疑?
調侃就到這裡好了,前幾天有兄弟其實已經答對了。義士之拳是利用雜物,以少對多,剋制古代**的一種拳法。
順便回空格兄的話,依靠鯨魚和鯊魚樣子長得像,是不能判斷他們屬於同族的,但是卻能夠判斷出這兩種東西都是在海里生活的。因為他們的樣子都符合海洋生物原則,而不符合陸地生物原則。
我們先看看義士之拳必須符合什麼原則
1.身體平衡,不容易在移動中摔倒。一旦倒地,就會被一堆捕快撲上去施展巴柔緊緊擒住。而被擒住的話,則比死還慘,自己受盡酷刑不說,還要連累親戚好友一起死。
2.反擒拿,不能被人輕易用關節技抓住,理由同上。
3.在一群圍著自己的對手中找到可逃生的空位,並且衝出去。
4.為活命不擇手段。(沒錯,就是24如獲至寶地發現的無限制格鬥術)
5.簡單速成。
6.所用武器便攜。
義士拳五寶之一,四平大馬
大部分義士之拳里都有四平大馬,就算不是四平,也是馬步樁。李連杰演的精武門裡批評馬步樁,說那樣不適合起腿踢人,所以是死馬。那部片的動作指導估計是個李小龍迷+散打控,哪裡知道馬步樁的妙處?
馬步樁之妙,第一在速成。
義士們平時要工作養家,還要打扮成良民大大的樣子,自然不能像職業拳手那樣買了各種器材,公然夏練三伏冬練三九給官府看,這樣一來,大多數時候也只有晚上睡覺前能關了燈練一陣子。在這種前提下,四平大馬就是最快的增加平衡力和腿力,協調性的方法。
站四平大馬也沒啥標準和訣竅,就是按標準站到四平狀態,站到四平就啥都懂了。諸如「兩膝對稱撐拔,氣沉丹田,腰馬合一。」等,一句話概括起來都是四平狀態,說多了反而讓人糊塗。
練拳有兩種方法,一種是明理後練拳,一種是練拳後明理。前者精細,後者強壯。各有各的好處。各有各的好處,嘿嘿。
有人也許會說「四平大馬這東西對膝蓋有害啊,是不科學的練法。」,義士們對此則回答說,眼前還活著最重要,讓科學見鬼去吧。
四平大馬之妙,還在於這是一種在移動時能時刻保持身體平衡的步法。拳擊的步法在打中目標時固然威力強大,但是在開始移動到攻擊到目標之前,身體都處於被他人一撞就會失重的狀態。這種步法是不適合群戰的。
當然,義士之拳中也有高位步法,所謂的高位步法也沒什麼特別,就和田徑運動員的短跑/跳遠前的助跑差不多。但只要有人近身,就會馬上切換為馬步。
形意拳和拳擊結合,它們的產物可以叫形意拳擊或者風雲道,但是不能叫形意,也不能叫拳擊。形意拳和拳擊各有其對應環境,吸取了一些精華的同時,必然導致其他一些精華的失傳。以傳承為目標的,則是形意,以發揚形意拳其中某些技術或訓練方法為目標的,則是風雲道。
AMAN所練的,則是散打,散打就是散打,不是別的東西,他說他練過形意拳,但只要他用的教的研究的練的不是形意拳,那就等於沒學過。把兩者扯到一起,也只是騙騙外國人吧。
題外說一句,85年左右我還是兒童的時候,曾看過AMAN對張建國的散打比賽。因為某些緣故,有深刻印象。一轉眼二十多年,物是人非,真是讓人感傷。
題外話說完了,繼續說義士之拳
義士之拳的第二寶,是王八拳。
對於一般沒受過職業訓練的街戰者來說,為什麼本能的用王八拳?因為王八拳是一種殺傷範圍大的拳法,只要在手臂範圍內,都在扇形攻擊覆蓋下,只有整體下潛躲閃才能躲得過。而會使用下潛躲閃的人一般都是受過職業訓練的人(會使用腰腿力),常人無非就是硬抗或者後仰躲閃。
王八拳能保證在自身訓練時間較短,而又面對大批平庸對手時,有相對較高的命中率。而殺傷力問題則用武器來彌補。
《殺破狼》里吳京手持一把短刀來使用長拳。動作設計者是個明白人。但最適合長拳的武器不是短刀,而是峨嵋刺,T字短拐等。一個王八拳擺過去,對方低頭閃過了後,還能回手再擺一下或者順勢舉起往下扎砸。一個回合能攻擊好幾次。如果配合馬步移動還能造成一次出拳橫掃幾個目標。回步又橫掃或者突捶其他目標等。
也許你這種橫掃幾個目標的拳法殺傷力不夠大,但卻能起到「盪開陣腳」的地步。在橫掃的過程中,對手誰是最弱的,馬上就能分辨出來。
用三國演義中三英戰呂布的局面來比喻一下,三英戰呂布描述的不是軍陣,而是小群毆,呂布單對單未必能絕對搞定關羽張飛,但是依靠赤兔馬的移動和力量,卻能和他們兩個打得不落下風。等到劉備上陣,形成合圍,呂布移動就有了困難,但劉備三人組中最弱的劉備還是成了呂布逃跑的突圍點。
這個突圍法,是義士之拳的第三寶
衝撞
義士之拳中有很多衝捶類的拳法,沖捶之後還有靠撞的小動作。
沖捶的原理和訓練方法很簡單,就是上半身硬梆梆的,把手和身體化為剛體,利用下身的快速移動把這個剛體向對手捅去。這東西沒什麼技術含量,就是簡單速成,無需悟性。
*河蟹*人的空手道也是義士之拳的傳承,他們最喜歡召集一大堆學生把這樣硬梆梆的一個正拳練上N久,只有入室弟子花錢買了黑帶才教身追手的破甲打。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功夫有時不需要精深,只需要夠用就好。一名義士如果能用這樣沒有技術含量的技巧在人群中衝撞出一個缺口跑掉。就是撿回了自己的命,撿回了組織的命。撿回了紅花會千千萬萬弟兄的命。
這類不精深但是好用的拳還有很多精髓,例如「唯快不破」。
人的反應神經最快的時間一般在0.2秒左右。很多拳擊手出拳都比0.2秒快,那麼對手怎麼辦呢?還是可以破,因為可以觀察對手的身體變化,尤其是肩部或者腳步,可以判斷出提前量。
而大部分普通人出一拳至少要1秒,那些沒時間進行職業訓練的義士估計不會比普通人好到哪裡。但是他們卻能做到超越對手的神經反應能力,避開對手對自己的身體預估來對對手進行打擊。
待續,看看有沒有兄弟猜到義士之拳中的「唯快不破」是如何解釋和應用的。
唯快不破
在說這個技巧之前,我先埋下伏筆。說一下別的東西。
1。李小龍的截拳道創立時期,李小龍主要的交手對象為中國南方的武師而非外國拳法,而李小龍的拳法架勢非常特別。在這裡估計沒人不了解截拳道的架勢,就不重複了。
2.清末,埋藏數百年的戰場之拳太極形意等紛紛重出江湖。和八卦掌一起橫掃北方武林。
3.王薌齋認為形意拳有不適合環境的地方,於是對形意拳進行了一定的改革,其獨特架勢為前手遠遠撐抱的矛盾樁。
上述拳法在當時雖不能說中國無敵,但是卻都是一方豪強。至少都是公開接受挑戰的。而且挑戰者眾。證明其是有實戰作用的。
但這幾種拳法到今天則再也不能橫掃一方,為什麼呢?
繼續扯
義士之拳故老相傳中常說「某招可破某招,某招可克制某招」。這些話,練現代搏擊的人自然都不屑一顧,但是在一兩百年前,這些話是誰都不懷疑的真理。
原因就在唯快不破,唯硬不破這八個字上。
上文說到人體反應一般最快就是0.2秒,義士們在社會穩定的情況下,紛紛退出江湖,成為「技擊家」,作為技擊家,一般對手就是單體攻擊為主,雖然還有群戰套路傳下來,但是較技時一般不用群戰套路,而是用門內秘傳的「獨門絕招」
需的說,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絕招,只有對方破不了的攻擊。要對方破不了,只有更快。
在肌肉能力有其極限的情況下,最快頻率攻擊對方的守則如下
1.動作儘可能小,避免對手預讀後躲避,小動作也有兩條出路,一條出路是純靠手法襲擊對方面部脆弱器官,身體不參與出力。另一條是手先動,身體到最後一刻才參與作功。
2.發力距離儘可能短,距離2米出手,就算再快也要0.7秒才打的到對手,距離10厘米出手就算不快也只要0.1秒。
3.減少自己出拳時花費的思考和計劃時間。
南方之拳術家相角,則一二手,多亦不過五六手,勢均力敵者,不互中要害,即相揪相扭,同時力竭罷角,或重整旗鼓,相與復角,曾未有角至若干手,尚不分勝負者,此其分別之點,在北拳尚氣勁,南拳則不然,純以技巧勝,功夫不到者無論已,有工夫者,其氣勁不必驚人,然出手必能創敵,角時多不施展門戶,臨時落馬,意到手隨,每有勝負之分,非特旁觀者,不知所以致勝之道,即被創之人,亦多不明敵手來去之路。
巴西有這樣的技術,中國也有。而且種類更多。
形意拳是以槍化拳,太極拳則是刀盾兵留下來的拳法,一刀一盾,就是那陰陽魚(當然,還有別的比喻)
所謂的借力打力,在徒手打鬥中沒那麼管用,或者說,使用難度太高,但是配上了盾牌+刀,就是最恐怖的技術。
當一個盾牌兵頂著四米長的長矛,衝到敵人跟前,他的任務就是把敵人的長矛陣破開,讓自己的兄弟們能衝上來。
在敵人的槍陣還沒衝破的時候,太極拳奧義「切地龍」「海底針」「跌叉」等技術的方法都是持盾矮身潛進,避開上身的矛頭,用刀猛捅對方下身。而當近身以後,則使用攬雀尾等技巧抱住對方的多枝長矛,用刀猛砍。
攬雀尾的雀尾,指的是孔雀的尾巴,用來比喻許多長矛。當一個刀盾兵奮不顧身地抱住了對手好幾根長矛的時候,他的戰友們就可以乘虛猛衝進去亂砍。
這也是攬雀尾被稱為太極拳母拳的原因之一。當然,攬雀尾也可以用來接腿摔,用來反關節。但效果便打有折扣。
而當兄弟們都衝到身後,把你擠得和敵人已經臉貼臉,心連心的時候,你已經沒有距離舉刀,這種情況下,你有幾個選擇
1.用發力距離極短,可以借背後力的發勁透甲打來打對方,把對手打暈或者打退,有了揮刀距離後補上一刀。
2.用盾牌猛擊對手。(太極拳凡是用小臂發勁的技術大致都出於此)
3.用刀柄自上而下猛砸對方的臉。
4.丟了武器抱住對方脖子擰(看著練太極拳的兄弟在那裡玩太極石球,不要奇怪,等你的腦袋像石球一樣在對方手裡的時候就明白了)
5.用盾牌擠對手,趁對手用力對抗的時候盾牌上玩點虛實,讓對方失勢跌倒(牽動四兩撥千斤),成功的話,是讓對手一大堆人一起跌倒(踩死)
6.用BT的柔韌性,突然矮身用盾牌和肩膀撞擊對方小腿(七寸靠),讓出上盤的空間給自己兄弟在背後砍/捅對方。
7.用長勁將對方撞退,然後突進砍殺。
除了刀拳合一的拳擊術外,太極拳有種種匪夷所思的小臂勁法,例如堋、履、擠、按,這些都是用盾牌打擊或者擠壓對手的訓練法。還有采、挒這兩種針對長矛或者對方手臂的控制技,肘、靠兩種近身打擊技。
上述都是實用至極的標準軍人技術。但軍人和軍人之間總有區別,其中一些軍人將自己的軍體拳和道家的「返先天」奧義結合,潛心體己,發現了一些進階的鍛煉技巧。
注意,是鍛煉技巧。不是實戰技,我知道肯定有些回帖不看帖的人會在那裡大喊:「這些東西戰場上有用嗎?」我現在就提前回答:「這些就像長跑跳繩一樣,不是實戰用的,都是鍛煉用的,鍛煉鍛煉鍛煉鍛煉……」
和真正練太極拳的人搭手,會有奇怪的發現,就是無法從對方的手上感覺到對方的重心,但對方卻能抵抗住你的力量不後退。這個情況在某些練日本劍道的人身上也能找到。
答案其實在李仲軒前輩的門下另一條走狗徐浩峰的書中已經披露,那就是無名指鍛煉法。(全身及其他手指放鬆,只有無名指緊張),無名指在日常生活中是廢指,很難動用到相關的力量,但是它緊張的時候卻能讓力量傳到手上。而且你感覺不到自己無名指的相關力量,對方也感覺不到從你無名指上傳出來的暗勁。
正確用刀揮砍的時候,主要就是無名指帶動刀的運行,其他手指只是在砍中目標的時候緊張以保持刀的平穩,所以很多練劍道的人無意中能練出這個效果,專練柔道的兄弟反而練不出來。
而太極拳最重要的攻擊力量雖然來源於無名指,但是其核心卻在大拇指上,在持刀揮刀的時候,身體因刀而失重,全靠大拇指來維繫刀的重量和平衡。內家拳的「人刀合一」秘法,也在大拇指上。
我們平時坐公共汽車,汽車一顛簸,我們就要找個地方扶一下來維持平衡,實際上扶一下那個力相對是很輕的,為何就能讓我們一百多兩百斤的體重保持平衡了呢?因為我們只是要找一下平衡感。找到了來源於兩個大拇指的平衡感,就進入了「不動之動」的境界。,真正的「四兩」撥千斤,用的是四兩重的大拇指,撥自己的體重千斤。
養生自己發明了一個方法,平時把大拇指握在其他四個手指里。行走時假裝失重,有時拇指從其他四個手指里尋找借力來平衡,有時其他四個手指也從拇指上找借力來尋找平衡。
我年輕的時候,遇到個練八卦掌的朋友,這位朋友練了好幾年的八卦掌,但是還是打不過拳擊手,他十分苦惱。
認為是他內力未到的原因,實際上按他那種練法,就
算練十年,也打不過練了十年的拳擊手,因為八卦掌這東西最早出現在商業社會的時候,雖然是在一次職業擂台賽上,但是八卦掌最早的誕生用途卻絕非打擂台,而
是反清復明。
八卦掌的手法和身法讓人眼花繚亂,打擊力卻不盡如人意。有很多八卦掌的朋友因此苦惱,都兼練鐵砂掌之類的重手法,但是鐵砂掌配合到這樣靈活的身手上卻又沒了威力。所以當世很多八卦掌名家都遇到兩難的境地。
實際上八卦掌的可怕之處還是在兵器上,空手的掌法也是掩人耳目罷了,甚至連八卦掌這個名字也是掩人耳目。八卦掌的精華在其獨門武器子午鴛鴦鉞,這東西可以鎖勾,可以劃,可以摳,可以割。但這東西也只是和平年代用來表演的。子午鴛鴦鉞的真正平民身份是——鐮刀。
在夕陽下的小樹林里,一個雙手持鐮刀的農民,突然用極其詭異的身法,向著你的頸動脈,股動脈,腳筋,腕動
脈等地方連續不斷地襲擊,你出一刀的時間他已經對
你攻了五六刀。而當你反擊的時候,他又躲到了樹後,用匪夷所思的角度不斷襲擊你。八卦掌的「九宮步」,說穿了就是在人群中,樹林里逃走或者躲閃反擊的技
術。在樹林/無辜群眾里的話,什麼形意拳,什麼太極拳,都不是八卦掌的對手。
八卦掌其實是介乎暗殺拳和義士拳之間,真正招牌的義士之拳就是「洪拳」(前身為太祖長拳,後來者為國標武術長拳套路)。太祖長拳,即託名宋太祖的黑社會拳法,在蒙元就有出現。
其特徵如下
1.注重王八拳(最符合人體本能的拳法,但此王八拳非彼王八拳,下面會詳述)
2.注重橋手(小臂運用技巧)
3.注重移動,上一招向東打,下一招可能就向南跑了
思維模式的差異,最終使東西方拳法開始走向不同的領域。如果按西方的思維看唯快不破,那麼就是猛練速度,比對手更快到達目的地。按東方的思維就是減少距離,比對方更快到達目的地。
因為義士之拳普遍使用小兵器作戰,所以在這個情況下,你只要手上拿一支小鐵筆,用鼓掌的速度對對方眼睛,咽喉連續**,一般沒練過的對手就鐵定得死。
而如果手上沒有小鐵筆怎麼辦呢?也有辦法,就是將自己的手練得堅硬如鐵。這也是現代內家拳的人往往不齒的
「局部力、局部硬度。」以一對堅硬如鐵的手,用練
成了本能的鶴啄,虎爪,手刀,拍掌等手法,每秒7~12下地對對手臉部發動多角度攻擊,如果配合馬步突進,實際攻擊速度還能翻倍。而人體反應速度的上限是
每秒反應5次(做到這點的也是神人了)。外加眼睛受到威脅時的本能躲閃反應時間,理論上幾乎是1秒內必分勝負。
當雙方都完全依靠「拳招」來形成鼓掌式攻擊本能時,誰的招數(攻擊角度次序)最能剋制對方的攻擊角度次序,誰就能先擊中對手,一旦擊中,則綿綿不絕。(如果手持武器,則一擊必殺),在這種情況下,傳說中的「拳招時代」就到來了。
當然,每秒7~12下只是理論速度。實際上影響攻擊有效性的因素很多。為了對抗這種「閃電手」,我國拳法家也發明了很多訓練方法,例如「聽勁」「粘手」「擒拿」「拔根」「控距」「地堂」等。
而除此以外,還有擅長距離控制的流派。例如大成拳和截拳道。
大成拳王薌齋公然聲稱「一切局部硬度的手法打法,全不足取」,他在當時也未嘗一敗,主要原因還是他的對手
主要是古拳法,他所發明的矛盾樁也是一種專門破解
唯快不破拳法的架勢,重心後傾,前手遠撐不讓對方近身,後手和腳等待機會給與打擊。這樣的架勢適合對抗古拳法,卻不適合對抗現代拳法。
李小龍的截拳架勢則是側身對敵,用低端截踢控制距離。等待機會給與重擊。這樣的架勢適合對抗古拳法,但也不適合對抗現代拳法。
所謂的「拳本無法,有法也空」「以無法為有法」其中透露出來的信息,就是「用最適合環境的打法去在這個環境里打」,在散打擂台上,最實用的拳法就是散打,在泰拳擂台上,最實用的拳法就是泰拳。
在這個和平年代,最實用的拳法就是養生。如果以泡妞為目的,最實用的拳法就是跆拳道(不帶I),如果想要保命,則最實用的是消除自己的一切心理盲點,讓自己迅速進入環境,進入角色。(題外話,RUN叔說他能在0.3秒內前撲5米並在敵人身上連擊5拳,什麼程度自行想像)。
這是大明朝萬曆年間,這時候戚繼光編寫了《紀效新書》《武備新書》誇二十年梨花槍天下無敵手,少林寺的和尚們在征戰倭寇的過程中終於找回了實戰棍法,[內家拳]這個詞還沒有在任何紙面上出現過,內家拳開祖王征南的老爹因為被主角的老爹從戰場上背下來而心甘情願在主角家做家奴,也就是說,內家拳的祖師爺是主角的家生子。
而日本的上泉伊勢守信綱被室町幕府十三代將軍封為劍聖,宮本武藏的老爹新免無二西雖然參加過正親町天皇的天皇預覽,可實際上天皇自己都要靠賣字畫維持皇室開銷,新免老爹日後雖然跟兒子吹噓過自己拜見天皇的輝煌,但當時卻是整日混跡鯨屋,職業是用心棒。
歐洲,劍術大師們用詩歌書寫劍術秘籍,你看見[粘劍][聽勁]這類名詞千萬別奇怪,翻譯過來就這個意思,如果看見[奪劍],好罷,這個技巧明朝叫[空手入白刃],日本叫[無刀取]
是的,這是一個有傳承有招式的時代,東西方都如此。
冷兵器打仗,首先講什麼?
不是名將,不是陣法,不是兵書,什麼都不是,最重要得下盤穩固,看見武術裡面趟泥步像鴨子走路是不是很挫?看見日本劍道試合半跪著揮劍是不是很傻?
冷兵器時代步兵陣型人靠人,你下盤站不穩,腳一滑撲街當場,不用敵人捅刀子,首先無數雙大腳巴丫就把你活活踩死。散兵線?那得十九世紀以後,所以,一旦倒下來,對不起,你已經死了。
在中國,幾千年仗打下來,動輒幾十萬大軍上百萬大軍,只有這種背景條件,才會衍生出[馬步][站樁]這類基本功,你別管它科學不科學,是不是會對人體造成什麼妨礙,活著,才有資格講一切。所以,冷兵器時代,下盤穩固最重要,不管是布魯斯.李還是邁克.泰森,在冷兵器戰場上蹦蹦跳跳唯一的下場就是被踩死。
戰場對陣,雙方數萬人排成整整齊齊面對面,長槍都是兩人高以上,書上所謂[槍陣如林]形容的就是這種情況。雙方在鼓點聲中邁步前進,當要接觸的那一剎那,由於雙方端槍平刺,中間會產生一段長約三米的隔離區,如果你蹲在這裡,會發現頭上全是長槍,而且,由於長槍的長度,長槍手們根本沒法把槍頭矮下來捅蹲在地上的你。這時候,如果你學過[地趟刀法][地堂拳法],恭喜你,你有用武之地了,實際上,這兩種武功也是這麼來的。
招式首先就是用來殺敵的,任何關於養生健體之類都是後人附會的,或者,換個客氣點的說法,起碼,是在殺敵基礎上改編的。
比如說,你練太極拳的,上戰場怎麼打?好罷!首先,深呼吸,別緊張,雙方接陣的剎那,用你的左手抱住刺過來的一根或者許多根長矛,然後,突然矮身,用手上的刀劍往前揮,不是讓你砍對方長槍兵的雙腳,說實話你夠不著那麼遠,往前揮是因為對方也會在槍林下蹲身殺敵的,你揮動手上的刀劍殺的是和你差不多的角色。
練過太極拳的朋友知道我說的是哪一招了罷?沒錯,就是[雀地龍]
至於對方的長槍兵,交給你身後練形意拳用大槍的隊友去捅罷!這也是太極雀地龍為什麼要突然蹲下來的緣故。
這種野戰雙方接陣的技巧,太極拳中還有很多,但是,沒有有真傳承的老師教你,你練一輩子太極拳,頂多能拿來和同樣練太極拳的領導套近乎,雲深霧罩的扯幾句[倗]啦[擠]啦[領導聽勁練得高,我推手不是領導的對手]這樣的廢話,當然,拍好領導的馬屁也是可以陞官的。
我再偷偷透露一點發勁的技巧,別看無數古拳譜裡面鉛啊汞啊一堆道家術語,就以為練武術能破碎虛空武道成仙,要知道我們中國很多朝代民間禁武,比如說我要是穿越到元朝,把剛才太極拳那番戰場殺敵用處一說,沒幾天,我的腦袋就會被蒙古人砍了掛在城門口警示漢人。
好罷!那麼我就必須用點隱語,朝廷不準練武,可沒不準燒丹鍊汞吧!你不許教拳,我燒香拜拜丘真人總可以罷!
為什麼古人練武要練馬步、站樁,這東西好啊!不佔地方,床前都可以練,每天睡覺前站兩個時辰就行。你想如今天的搏擊愛好者一樣,一堆人聚集在一起,買一堆杠鈴啞鈴拳靶腳靶回來練,然後高談闊論說練武心得?
你們一堆人聚在一起想幹什麼?聚眾*河蟹*么?
在古代,私藏兵刃十件以上者,這是謀逆大罪。聚眾結社,灑血為盟,這個要判絞監候(死刑緩期執行),聚眾二十人,絞立決(死刑立即執行)。
還是馬步站樁最經濟實惠啊!用鬼子的說法,那就是[打槍滴不要,悄悄滴進村],低調才是王道。
所以,別看古拳譜一堆道家術語,實際上,很多東西說出來很簡單,什麼明勁、暗勁、化勁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我的老師汪俠芳傳授我怎麼發勁的時候就說:[你一拳打出去,眼前一黑,勁就到了]
眼前一黑,勁就到了,別看只有八個字,要是放在《笑傲江湖》背景下,這八個字大略等於五嶽劍派真傳弟子才能傳授的東西,江湖上那些豪客比如金刀王元霸之流絕不會有這等真傳。
等你明白髮勁的訣竅,回頭再看那些大師諸如李存義、張占奎、孫福全、尚雲祥之流,讀一讀描寫他們的語句:一發力,首尾俱顫……
真傳就藏在不顯眼處啊!一發力,渾身顫抖,連腦漿都在晃,要是不明白眼前一黑勁就到了,如何看出[一發力首尾俱顫]這句話裡面隱藏的武學真諦?
事實上,那些大師也很清楚的對弟子們說過:不可長練發勁,傷身。
等到了現代,武俠電影裡面常常有類似的表演手法,電影《新少林五祖》裡面小屁孩洪文定欺負馬超興、胡德帝、蔡德忠、方大洪等年幼五祖,擺個攬雀尾,身上灰塵震起一層,這就是[一發力首尾俱顫]的電影表現手法,其實,那灰塵是撲在身上的爽身粉。
這個,就是[真傳一句話,假傳萬卷書],當然,輕易得來不知貴。如我這般,十三四歲,夜裡四點起床騎自行車穿城而過去和老師練拳,練完了請老師去茶社,兩籠蒸餃一盤燙乾絲一壺茶,再來兩碗干拌面……晚上再跟老師從八點練到夜裡十二點,如是幾年,老師覺得差不多了,才把訣竅告訴你。二十年後恍惚,再回頭看去,如果老師一開始就把訣竅告訴我,恐怕我也不大信:就這麼簡單?不可能罷!
每一種武功,都有她特定的用武之地,就像我前面說的地趟刀法、地堂拳法,兩隊長槍兵互相亂捅的時候,就是他們的用武之地。
當近代《大刀進行曲》雄渾唱響時,日本軍隊迷信[皇軍白刃戰天下無雙],喊著[退子彈,上刺刀]的時候,馬鳳圖、馬英圖兄弟倆創編的[破鋒八法]就是用武之地。
當你身陷囹圄,雙手被銬但是又需要對付敵人的時候,[武鬆脫銬拳]或者巴西的[卡波依拉格鬥技]就有了用武之地。
當你是康熙皇帝,需要擒拿鰲拜的時候,玩摔跤的善撲營就有了用武之處。
當你是**,需要抓小偷的時候,好罷!據說**大學已經開始教授合氣道,柔道也是不錯的選擇,實際上,柔道的前身應該叫擒捕術,沒聽說過日本哪個劍豪或者名將學這玩意兒出身的,江戶時代,柔道才真正崛起。
當你要在人群中暗殺某一個人的時候,日本的忍術,中國的八卦掌是不錯的選擇。忍術不去說她,這玩意兒本來就是陰人用的。八卦掌,是的,我沒寫錯你也沒看錯,練八卦的朋友再也不需要懊惱自己為啥打不過練拳擊的了,用網路遊戲的說法來解釋,八卦掌就是一種群戰技巧,跑動中殺敵。
玩網遊的時候是不是看見戰士追殺法師一邊追一邊喊[有種別跑]覺得可笑?實際上,法師不跑位,原地不動跟戰士拼不是扯淡么!
別以為董海川用八卦掌跟人單挑一時無敵就認為八卦掌可以上擂台,董海川還是太監呢!你是么?
實際上,我很懷疑老金的[欲練神功,必先自宮]的原型就是董公海川,拳諺所謂[形意勁,太極腰,八卦步],八卦掌靈活多變的步法才是重中之重,是不是和鬼神莫測的東方不敗很相似?
很多人認為八卦掌的掌法沒威力,打人不疼,其實,我也沒見到過東方不敗用掌法打人,用針去戳人倒是在電影上看到過。
有時候,歷史的真相往往就淹沒在[八卦]這兩個字當中。
史說,董海川喜歡用兩種兵器,一種是細竹子裡面灌水銀,看著就好像街頭孩子玩耍用的,實際上,由於揮動的時候水銀在竹子體內流淌,輕重變化,一下抽在人身上皮開肉綻筋骨斷裂,十分之歹毒。
另外一種武器,叫子午鴛鴦鉞,八卦門的獨門兵器,當然,董海川喜歡叫它日月乾坤劍,看清楚,日月,明白了罷!
董海川乾的是反清復明的勾當,所以,很多野史說董海川是捻軍派到清廷的卧底。
日月乾坤劍的形狀就是兩個半月形月牙反著拼在一起,這東西十分小巧,往袖子裡面一攏誰也看不出來。
當年美男子汪精衛去刺殺大清攝政王載灃,用什麼手槍炸彈啊!自宮變成汪不敗,大清朝攝政王載灃早完蛋了。
我們試想一下:殘陽如血,東方不敗……哦不,汪不敗在人群中漫步,接近暗殺對象後,一翻手,日月乾坤劍在手,一躍而起,往攝政王載灃脖子上一抹,一道血箭飈射噴洒在殘陽中。隨即,汪姐姐身如鬼魅,在人群中左閃、右閃……頓時不見,空氣中只有汪姐姐男女莫測的笑聲和「天下風雲出我輩……」的詩句,一大群保鏢在人群中擠得一身臭汗,最後也沒發現汪姐姐的蹤跡。
想一想就激動,多麼唯美的畫面啊!真要這樣,後來也就沒東方不敗什麼事了,林青霞肯定飾演汪精衛汪姐姐,頓成影視圈一顆奇葩。
別看我寫的八卦,可八卦掌她先天就不合適去擂台上玩。
你能想像東方不敗裸著上身穿條短褲站在擂台上跟一個男人廝打在一起么?
所以,練八卦掌的朋友們,不要很傻很天真的去和人競技了,你們學的東西是反清復明滴幹活,要怪就怪你們生不逢時罷!
說了這麼多,聰明的朋友肯定明白了,沒有最強的拳法,也沒有最強的人,誰最適應環境,誰生存。
老虎跑水裡面和鱷魚玩,下場肯定沒好,鱷魚離開水長途跋涉去虎穴殺虎,也沒好下場。
懂了這個,你就再也不會因為國家散打隊勝了泰拳而熱淚盈眶了,朝廷台也肯定不會報道,國家散打隊遠征泰國,在泰王杯上被泰拳手用泰拳規則打得七零八落灰頭土臉。
同樣,當日本籍韓裔摔跤手力道山花錢買通花旗國摔跤手,日本民眾在電視上看見本國選手狂毆花旗佬,最後舉起金腰帶的時候不禁熱淚盈眶狂喊[大日本滿塞]頓時忘記了被花旗國佔領的陣痛。
再說一個適應環境因此生存發展的例子,二戰後,聯合國認為武士道有宣揚推動軍國主義的嫌疑,所以,勒令所有武道不許公開練習。隨即,日本文部省下達武道禁止令。
但,日本人鑽了一個空子,由於空手道自身沒有獨立的財團法人,它是掛在柔道下面的,所以,日本人聲稱,空手道正式名稱叫空手,不是武道。
於是,空手道放棄了一部分冷兵器的技巧,以現代體育競技的名義立刻蓬**來。
持心而論,空手道對於在全世界宣傳東方武術系統是做了極大貢獻的,但,空手道的崛起,在當時,標誌著武術招式時代的死亡。
用佛家的話來說,武術從那一瞬進入末法時代。至於歐洲,武術招式的時代逝去的更早。
等到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新派武俠小說家金庸提出[無劍勝有劍][無招勝有招]的觀點以後,武術招式更成了臭狗屎,誰都可以踩上幾腳。
無招勝有招發展了幾十年以後,終於變成了被某些人奉為圭臬的東西——無限制格鬥術。
何謂無限制格鬥術?一句話,不擇手段弄死你:手上有煙灰缸就別空手,有碎啤酒瓶就別拿煙灰缸,有西瓜刀就別拿碎啤酒瓶,有折凳就別拿西瓜刀,有大黑星就別拿折凳,有AK-47就別拿大黑星,有米尼崗六管機炮就別拿AK-47,有核武器……恭喜你,你已經天下無敵,能和你平起平坐的唯有奧大叔、**等寥寥數人而已。
這就是無限制格鬥術,最現代的無招勝有招。
而我要描寫的時代,是一個武學招式的時代,那個時代的人相信某一個絕學招式可以破解另外一個絕學招式,那個時代萬人敵指的是軍事家,百人敵指武術家。
自90年代以來,流行過的傳說之拳大概包括——太極拳,大成拳,截拳道,散打,泰拳,無限制,最近幾年流行的是巴柔。
這幾門拳法都真實存在,但又並非真實。
太極拳隱去不談,大成拳號稱40年代未曾一敗,散打號稱全世界最實用,泰拳號稱五百年不敗,無限制省去若干字,巴柔號稱60年不敗……柳龍拳號稱……
真正把以上拳法練到一定程度的人,自己心中都明白,這些拳法中其實有著極大缺陷和隱患。他們都只適合特定環境和特定對手。而且在這個資訊年代,我們常常可以看到太極,大成,泰拳,巴柔這些拳法在熒屏上被人打得滿地找牙。什麼五百年不敗,100年不敗,都只是廣告詞。
以此為生的專業運動員往往很少發言,經常在網上為了「誰更厲害」而吵得不可開交的,多半都是些半桶水的業餘愛好者。
這些業餘愛好者在網上爭論的目的,從來不是為了研討技術的應用,而是要告訴別人「我練的拳比你們厲害,我選擇這種拳,所以我比你們聰明,我有智力上的優勢」。這些業餘愛好者會自動過濾自己門派選手的敗績,將對方門派選手的敗績作為自己炫耀的資本。(常見的是將太極拳N個流派其中某小門派的掌門人次子和另外一名白鶴館館主的比賽情況到處轉帖,而將早期格蕾絲柔術比賽視頻中的選手水平低劣視若無睹)
我在前面幾章,闡述了一些拳法的產生目的和其局限性。這些拳法很多弟子都會勃然大怒,因為他們覺得我打破了他們心中的幻想,在他們心中的「無敵拳,全能拳」的光環被污染了。(例如如果有人說插眼可破巴柔的某些動作,其弟子就會大怒「誰要是敢**眼,我也一定插他的眼睛」,全然不顧這最終結果就是變成插眼比賽而非巴柔比賽)
這個世界上幾億年演化中從來沒出現過無敵的動物。老虎到了水下,鯊魚到了陸地,都會自斃。甲鱗角牙,各有所長,各有所短。
人類的出現,扭轉了這個局面,人類依靠智慧和工具,適應了任何環境。但卻總有一些人,將自己生活中的不如意,都寄托在一門「全能,無敵」的拳法上。為了「我練的拳有沒有用」而憤恨數年。甚至浪費了大半生光陰。
在古籍中,很少會看到關於拳師不敗,無敵的記載,這類記載的起源是自清末起,因為自鴉片戰爭以後,中國積弱,在國際地位也低落,所以自清末開始,開始流行一種風氣,就是以拳為榮。
在中國教拳,要承受的壓力比跆拳道等拳法重的多,你的徒弟會對你有不切實際的期望,他們期望你未嘗一敗,期望你全能,無敵。如果他們發現你敗過,他們會將自身的不得志歸結於自己的智慧問題,歸結於選擇了你這個師傅、他們會覺得自己受到了極大的侮辱。因為這個師傅,他們在和別的門派口水戰的時候,處於屈辱地位。
在這種情況下,一些師傅選擇保守,以「不授你真傳」作為學生能力不足的借口,一些師傅開始編造「XX年不敗」的神話,以滿足弟子的需求。
泰拳在國外,從未有「五百年不敗」之說,是香港某拳協會長為推廣泰拳而編造,如今舉國皆信以為真。巴柔在國外,從未有「六十年不敗」之說,為90年代中期國內UFC推廣者所編造,如今舉國皆信以為真。
要想這類「XX年不敗」的神話在中國消失,先要國人消除自卑,從學生的心態做起,最後扭轉老師的心態,拳法才能真正從傳說中走出來,成為真實的拳法,從「全能無敵」中走出來,走到其真正的適用環境。
小說里除了歷史人名之外,關於武功的描述幾乎沒有什麼是真的,寫的特別真實是不好看的,你看魔戒看星球大戰你知道是虛構的,怎麼到了武俠小說就有那麼多人信了呢,一個成年人還拿武俠小說當史書的得有多缺心眼啊。
古代的武術是什麼樣子我不敢說,我不是古代人,我就在一個太極拳館練過陳式56式,但我們那個太極拳館,全國冠軍也得有幾十個了,有點天賦練個幾年拿個全國冠軍不是什麼難事,幾乎年年都有不少,所以很多人說的武術不能速成這一點,至少在我看到的套路比賽上,是不成立的。
至於實戰能力,你可曾見過任何一個現代傳統武術名家有過任何公開的,眾多見證人的,廣為流傳的實戰記錄?
而現在武術的問題是,尤其也是眾多武術迷的問題是,你跟他說套路,他跟你說實戰,你跟他說實戰,他跟你聊修養,反過來正過都是他的理,尤其一個看家法寶就是,中華武術是從軍陣搏殺中脫胎出來的,好像一下子就殺氣凜凜,那我容問一句,全世界是不是只有中國打過仗?既然不是,那憑什麼武術就獨步天下超越一切國外格鬥技就是一坨屎了?
武林是有的,只不過是一幫人自娛自樂互相捧臭腳罷了,擺不上檯面,事實上以現今傳媒的發達,沒有都能給你整出個一二三四來,更何況武術這麼能戳中國人G點的東西,所以人才被埋沒的可能性是非常低的,就更不可能有什麼隱居山林的高人,至於現今武術到底是什麼樣子,你去看一個叫康龍武林大會的節目,就知道了,裡面正經都是各地的武林高手,都是有頭有臉的人。這個問題比較長,先發出來,慢慢更。
請順序觀看。
金庸小說中,逆天的內功和武功,分別是:
北冥神功,斗轉星移,乾坤大挪移,六脈神劍,小無相功,(大)無相功,葵花寶典。
一、以下文字部分部分摘自百度:
——————————————————————————————————————————
一、小無相功:
小無相功是李秋水的絕技,為逍遙子所創。乃是逍遙派的獨傳內功心法。威力強大。
其主要特點是不著形相,無跡可尋,只要身具此功,再知道其他武功的招式,倚仗其威力無比,可以模仿別人的絕學甚至勝於原版。道家的武學之精華的一門神功。
逍遙武功源於道家,而後者源於段氏,起點雖不同,確有殊途同歸異曲同工之妙。「小而無相」小才能無跡可尋,所以「小」字標頭。兩種神功皆與心脈血氣相連,都是鍛煉小指手少陰心經為主,從外觀看,殊難分辨。小無相功若演化至極境,威力奇大,不過此功既稱為小無相,加上一個小字。指明畢竟僅為道家高深之內功之初階,以之運使道家功夫與別家功法,確可得心應手,但此功未能盡臻其妙。
繼續百度:手少陰心經
——————————————————————————————————————————
實際修鍊之一:
——————————————————————————————————————————
二、六脈神劍:
手背為陽,手心為陰,肢體內側面的前、中、後,分別稱為太陰、厥陰、少陰;肢體外側面的前、中、後分別稱為陽明、少陽、太陽。
劍法名稱
左手大拇指—手太陰肺經—少商劍。特點:劍路雄勁,頗有石破天驚,風雨大至之勢。右手食指—手陽明大腸經—商陽劍。特點:巧妙靈活,難以捉摸。
「六脈神劍」
右手中指—手厥陰心包經—中沖劍。特點:大開大闔,氣勢雄邁。
右手無名指—手少陽三焦經—關沖劍。特點:以拙滯古樸取勝。
右手小指—手少陰心經—少沖劍。特點:輕靈迅速。
左手小指—手太陽小腸經—少澤劍。特點:忽來忽去,變化精微。
——————————————————————————————————————————
實際情況之二:1m 30s 以後
傳太極魏樹人揉手—在線播放—優酷網,視頻高清在線觀看視頻
看了上面幾個答案,優劣摻雜。回頭細看我再點贊
題主,你說:1、武術類似於中醫,充滿著雲霧繚繞的概念,類似於內家、外家、陰陽等……在其發展傳播過程中處處謎團,很難如體育般推廣;
首先,通過這句話我覺得你應該沒有認真地學過功夫。每個領域都有所謂的行話,比如玉石人家開價叫大三、小四、中五,賣翡翠的人家有什麼A貨,B貨,醫學裡管腸子叫十二子腸、直腸……這些東西只是術語,找個懂行的人,讓人家好好給你解釋一下,一般是可以理解的。
如果一個東西真的非常玄乎,只有創始人理解,那這個東西早就隨創始人進棺材了。
你說他比較謎團,只不過你沒有機會或者途徑去深入了解而已,不過你態度算好的了,有些知乎上的黑子,會自己意淫這是什麼,然後抹黑某些事物。
像體育般推廣是可以的,但是水平絕對兩極分化很嚴重,且有一些難處。
比如,我教你跑步,調整姿勢一下,頂多三天你就會了,跳繩之類的也馬上就會,游泳我從不會游到會游用了兩小時。
但是武術呢?如果你要做一個比較能打的體格好的傳習者。首先,要教你手法腳法身法,然後教你演練,再陪你對抗,再學各種情況下的應對戰術,你如果要求高的話,還有額外練體能,學長短兵器器械,甚至練一點跑酷。這些東西業餘選手一天練兩三小時,算很投時間了,這麼多內容,沒個三年都不好意思說自己練得全,
如果你只是簡單防身,可能學個三招兩式,一打就跑的,但是這個就和上面那個明顯水平差異了。
你說這個推廣是不是不太方便,越是投時間精力的東西都不好推廣。那些說籃球足球非常好學的,你讓他和學校校隊打個比賽他就沒話說了。
2、我們對武術的了解往往是先有現在才有過去。我們對武術的印象和了解往往源自金庸、古龍、李小龍、李連杰,從誇張的藝術作品上溯開來。
這個觀點也很正常,每種東西都是通過傳媒來廣泛傳播的,除非你祖傳或者鄰近就有,不然很多東西我們都無法親身經歷。
說一點,藝術作品,是源於生活高於生活的,你死死要求人家要完全和生活一樣,那就不好看了。很多電影我也看,但是我通常是消遣著看,剛學武的時候我還會去分析這個對不對那個動作合理與否,後面都沒法愉快地看電影了。
@張佳瑋先生說的那個也算是一個經典說法,有時候一些東西本不是人家自己說的,旁人拿去當茶餘飯後談資,添油加醋,以訛傳訛再正常不過了。
我接觸過很多關於武術的傳說什麼的,我都是當故事聽,這種歷史評書的東西不會對功夫產生任何乾貨作用,所以何不僅當消遣看呢?
想要真正深入了解一個東西,還是要去拜訪懂行的人,看靠譜的書,可以的話,去親身體會一下。
給你推薦幾個知乎用戶,你反正要蠻了解就去看看 @焦子@曹宇狼@長臨@繼續者張@dizzarz@城年@趙斯基等等不盡列舉
作為一個練過下散打跟詠春的人,我個人認為不是,只能說現在有不少作品做了藝術加工,同時也有一些騙子其實水平一般就來招搖撞騙。
現在社會沒有從前這麼亂並且專職學武的人不多,你看到高手的機會少一些而已。以下是我的一些粗淺見解:
一、武術從來都是從實戰技擊中發展出來的,前人不會為了好看去弄一個套路出來。就像現在的八極、形意都是從以前的戰陣長槍中演變出來的,已故八極拳名師劉雲劁曾擔任四屆台灣軍隊搏擊總教練。現在很多國家軍隊都會有詠春的培訓。如果說武術只有花架子沒有實戰作用,怎麼可能做到這樣?只是現在的社會規則改變了,靠打不能解決任何問題甚至打傷了別人要付法律責任所以很多傳統的套路被修改成為好看的競技性套路。
二、現在一些媒體包括電影、電視劇等確實會對武術有藝術性加工,使得一些武術元素變得玄乎其玄。但是某種意義上也是因為有這些媒體的存在才會讓武術能夠得到更好的傳承。試想當年一部少林寺電影讓多少人喜歡上了功夫?現代人生活節奏快,誘惑也多,練功都是要吃苦的。能頂得住誘惑願意去學拳的人本來就少,如果沒有一些宣揚,相信學的人會更少。
三、很多人會覺得武術套路是好看不實用。按我個人的理解,套路這東西就好像你寫英語作文時候背的範文。沒背過的人只知道優美,但你只看然後要你寫你一定寫不出來。因為你沒有背,沒有把它存放在你的記憶中反覆斟酌慢慢沉澱,你少了一個悟的過程。套路也一樣,很多套路是前人把技擊技巧濃縮在一起,你必須反覆練,加上實戰的經驗才能領悟。所以從這個角度上說,武術確實是玄的。也沒有散打、拳擊等那麼容易上手。但絕不代表武術就是想像。
四、常常有人舉什麼散打跟什麼武術的對戰視頻為例子。我想說的是,功夫有練的好壞的,身體素質也有不一樣。我們練功夫的有句老話叫「一膽,二力,三功夫」。找一個練得很一般的散打選手跟一個練了6年功夫的一樣沒有可比性。我個人理解中國武術應該說是挖掘人自身潛能的技法,同時能夠防身禦敵。如果你忽略了武術本身蘊含的文化以及哲學,那跟你學書法卻只知道寫字彈琴忽略了曲子的情感一樣。
五、一些武術上的比如內功、各種勁等等這種東西。不排除現在確實有人藉此行騙沽名釣譽。我沒有練過內功,但覺我了解,有不少門派都講究吐納方法,舉個簡單的例子。如果你只知道憋氣打拳,可能你打幾下就沒力了而且力量不見得大,氣也喘。但如果你打拳時調節好呼吸,比如發自丹田的叫喊。這樣勸的力量會大一些。我不知道這算不算氣功的皮毛,但能夠流傳這麼久的東西一定有他的道理。之前央視也出過一個紀錄片,用科學儀器及數據研究太極、氣功等。結果發現數據上沒有什麼特別,但確實使用者能夠做出奇異的功效。我個人理解是有一些技巧性的東西需要全身去協調,甚至肌肉的記憶等等才能發揮出來,所以說武術是挖掘潛能。不是簡單的一拳有多少KG這麼簡單。有些東西,現在科學還不能證明不代表它就不存在。
以上是鄙人愚見,中有粗淺各位見笑了。
別人說日本人從百層高樓上跳下來還能無聲無息的安然落地,說他們可以平地消失又憑空出現,說他們在受了致命傷的時候會變成一段木頭,然後本體從空中落下來突襲你的腦袋。你不信,你說這是虛構的。
別人說歐洲人可以穿著沉重的板甲拿著巨大的鎚子打步戰,唱句歌頌聖主的頌辭就可以立即讓自己和友方傷口癒合,錘指之處所有亡靈皆會魂飛魄散,甚至能以真誠的祈禱令友方犧牲的戰士起死回生。你不信,你說這是虛構的。
別人說美國人身上有打不完的彈藥,水冷的重機槍不用架子,兩手一手一個拿著邊走邊打,還沒有后座力。一個人就是一支軍隊,RPG在身邊爆炸也不能傷他分毫,只會吹起他動人的捲髮。你不信,你說這是虛構的。
別人說非洲人使用吹箭無論多遠都能見血封喉,會戴著面具朝你口吐烈焰,跳起戰舞就能刀槍不入,還會使用巫毒娃娃令你痛不欲生。你不信,你說這是虛構的。
別人說南洋十大邪術殺人於無形,養小鬼可以幫你辦成現實中的事,下降頭能讓對方永遠的走某種特定的霉運。降頭師可以元神出竅去偷看女生洗澡,還能禍禍別人漂亮的未婚妻,以元神狀態讓她脫了衣服和看不見的你達成生命中不可描述的大和諧。你不信,你說這是虛構的。
別人說中國人能上天入地,掉下懸崖兩腳搭一搭就能再跳上來,隔空打人如同魔法,一掌震碎你的肝脾胃臟,手指在你身上點一下就可以對你為所欲為,伸出一隻手指頭凌空虛打就可以切斷旗杆,中了他一拳保准七竅流血而死。你信了!你覺得這有可能是真的!!
到底是什麼在干擾你的判斷?
既然在說武俠小說,既然說的又是傳統武術,那麼就拿出「傳統武俠小說」來看看吧。
這總有說服力了吧?清代寫的武俠小說《七俠五義》節選:
白玉堂急將花氅脫卻,摘了儒巾,脫下朱履,仍然光著襪底兒,搶到上首,拉開架式。北俠從容不迫,也不趕步,也不退步,卻將四肢略為騰挪,只是招架而已。白五爺抖擻精神,左一拳,右一腳,一步緊如一步。北俠暗道:「我儘力讓他,他儘力的逼勒,說不得叫他知道知道。」只見玉堂拉了個回馬勢,北俠故意的跟了一步。白爺見北俠來的切近,回身劈面就是一掌。北俠將身一側,只用二指看準脅下輕輕的一點。白玉堂倒抽了一口氣,頓時經絡閉塞,呼吸不通,手兒揚著落不下來,腿兒邁著抽不回去,腰兒哈著挺不起身軀,嘴兒張著說不出話語,猶如木雕泥塑一般,眼前金星亂滾,耳內蟬鳴,不由的心中一陣噁心迷亂,實實難受得很。那二尼禁不住白玉堂兩手,白玉堂禁不住歐陽春兩指。這比的雖是貶玉堂,然而玉堂與北俠的本領究有上下之分。
北俠惟恐工夫大了,必要受傷,就在後心陡然擊了一掌。白玉堂經此一震,方轉過這口氣來。北俠道:「恕劣兄莽撞,五弟休要見怪。」白玉堂一語不發,光著襪底,呱咭呱咭,竟自揚長而去。
這段里,提到了點穴功夫,但也絕不是現代武俠小說寫的那麼玄乎。這裡打的是肋下,正是人體軀幹最薄弱的地方之一。這裡的描述是白玉堂「頓時經絡閉塞,呼吸不通,手兒揚著落不下來,腿兒邁著抽不回去,腰兒哈著挺不起身軀,嘴兒張著說不出話語,猶如木雕泥塑一般,眼前金星亂滾,耳內蟬鳴,不由的心中一陣噁心迷亂,實實難受得很」,這應該是有生活經歷作為原型的,你跑著跑著肋下突然撞到桌角上,也是這感覺。現實格鬥術有沒有打軟肋的技巧?我相信是有的。小說當然有虛構誇張的成分,但也和現實偏得不是太遠。
然而到了現代,點穴就變玄乎了,某未婚准人妻被人點了一下,不僅長時間不能動,還能被人蒙眼來一回輕SM,很明顯是文學創作——而且是在前人文學創作的基礎上再行文學創作,這就不知道比現實偏到哪去了。
順便得說一下,這段還有很精彩的打戲。說白五爺「左一拳,右一腳,一步緊如一步」。這裡頭沒有半點提到所謂的內力。
再來段清朝的《續小五義》,一段精彩的打擂:王興祖往後一閃,王剛過來說:「這位朋友請。」仍然二人一抱拳,窮人把捎馬褡褳放下,袖子一挽,汗衫一掖,兩個人往當中一湊,就打起來了。這二人躥奔跳躍,閃轉騰挪忽上忽下,行高就矮,這就叫當場不讓步,舉手不留情。台下之人,全都喝彩誇讚不絕。此時徐良、艾虎、馮淵、盧珍相湊在一處,議論這個人。徐良說:「這個人比咱們兄弟還好,他一身功夫,窮到這個地步,他還不偷,可見此人志量不小。」盧珍說:「等他下來,我周濟周濟他,我真愛惜此人。」艾虎說:「我也愛惜他,我問問他的名姓,不但周濟他,我還要與他拜把子哪。」徐良說:「拜把子算上我。」馮淵說:「我看這人本領,像我們本門裡人。」徐良說:「臭豆腐,不用往臉上貼金啦,我領教過尊駕的本領,你們怎麼有這樣出色的人物。」馮淵說:「醋糟,你也太藐視人了,我們本門中除了我不行,難道連一個強的都沒有!」艾虎說:「你們二位先別爭論。三哥,你看這個窮人是輸是贏?」徐良說:「似乎那個黃臉的,三個也不是窮朋友的對手。」說話之間,王剛早被那個窮人刁住腕子,往上一拉,橫跺子腳踹在脅下,險些沒掉下台來,撲咚倒於擂台之上。那個窮人過去拿起他的捎馬褡褳就要走,墨金剛柳飛熊過來,說:「這位壯士別走,我來領教。」窮漢說:「方才小可已然說明,非為上台打擂,無非陪著爺們走個三合兩趟罷了。」柳飛熊說:「不行,總得較量較量。」窮人無奈,兩個人一交手,走了十幾個來回,窮人往下一敗,柳飛熊趕將下來,跟著一腿,打算要踢窮漢,窮漢一回身,用手一桂柳飛熊腳後跟,往起一勾,將柳飛熊摔倒擂台之上。急三槍陳正過來,五六個回合,被窮人使了一個靠山,把他摔倒擂台之上,菜火蛇秦業氣哼哼的過來,說:「你別走。」那個窮漢無奈,只可又與秦業交手,走了數十餘合,那窮人不慌不忙,一手一勢,身體靈便,把個秦業打的鼻窪鬢角,熱汗直流,始終不能搶人家的上風。一著急,使了一個盡命的招數,用一個雙風貫耳,窮人雙手合在一處,往兩下一分,其名叫白鶴亮翅,把他雙手撥開,復用自己雙手,住秦業肋下一插,是一個撮勁,秦業身不由自主,往後一仰,噗咚倒於擂台之上。
這裡有幾段漂亮的描寫,分別是:
1、「說話之間,王剛早被那個窮人刁住腕子,往上一拉,橫跺子腳踹在脅下,險些沒掉下台來,撲咚倒於擂台之上」。
2、「窮人往下一敗,柳飛熊趕將下來,跟著一腿,打算要踢窮漢,窮漢一回身,用手一桂柳飛熊腳後跟,往起一勾,將柳飛熊摔倒擂台之上」
3、」被窮人使了一個靠山,把他摔倒擂台之上「
4、「(對手)一著急,使了一個盡命的招數,用一個雙風貫耳,窮人雙手合在一處,往兩下一分,其名叫白鶴亮翅,把他雙手撥開,復用自己雙手,住秦業肋下一插,是一個撮勁,秦業身不由自主,往後一仰,噗咚倒於擂台之上」
尤其是最後一段,對手打急了,在擂台上使出了可能致命的招數,雙風貫耳。這是什麼呢?就是兩拳一左一右,夾擊過來打你的雙耳。這要是中了,的確有可能致死。窮人怎麼破的呢?使了個白鶴亮翅。這個白鶴亮翅可不是現代武俠小說里的架式,看描寫就知道這招其實非常非常簡潔和實用:兩手合一處,招住對方兩拳,然後往兩下一分,就把對方雙手撥開了。然後再插對方肋下,一招致敵。
這段非常有參考價值。其一,這裡面出現兩個我們可以在很多現代武俠劇中看到的招式,一個雙風貫耳,一個白鶴亮翅。但這兩招,都絕不是現代武俠劇(小說)中描述的那樣華麗和閃亮,在清代的武俠小說中,它們都非常樸素和實用。一個是致命的進攻招數,夾擊對方的雙耳,一個是防守反擊的奇招,招開對手再反攻肋下。這裡面都沒有任何多餘的動作,沒有什麼玄乎其神的東西,更沒有提到所謂的內力。
所以,傳統的小說當中,到底有沒有過玄而又玄的東西呢?當然有過,比如《聶隱娘》,唐朝時期的作品。
節選一段
及明,至大石穴之嵌空,數十步寂無居人,猿極多,松蘿益邃。已有二女,亦各十歲,皆聰明婉麗,不食。能於峭壁上飛走,若捷猱登木,無有蹶失。尼與我葯一粒,兼令長執寶劍一口,長二尺許,鋒利吹毛,令專逐二女攀緣,漸覺身輕如風。一年後,刺猿百無一失。後刺虎豹,皆決其首而歸。三年後能飛,使刺鷹隼,無不中。劍之刃漸減五寸。飛禽遇之,不知其來也。
什麼意思呢?說的大致是,到了白天,到了石穴住下,那裡沒有人煙,猿類極多,松蘿茂密。那裡有兩個女孩,各十歲,都是聰穎美麗,而且不用吃飯。能在峭壁上輕捷的行走,從沒有過閃失。尼姑給我吃了粒葯,又送我把鋒利的寶劍,讓我跟著女孩們攀懸崖,漸漸身輕如風。一年之後,用劍刺猿類從不失手,後來刺虎豹,都可以帶著它們的頭回來。三年後可以飛起,刺鷹隼無不中。
怎麼樣,這下有點像現代武俠小說的意思了吧?想不到返樸歸真,反而到更遠的唐朝作品中找到我們熟悉的內容了。
還不止呢,比如以首入囊,返主人舍,以葯化之為水。
「精精兒已斃。」拽出於堂之下,以葯化為水,毛髮不存矣。
殺了人,用藥點上,使之化為水,連毛髮都留不下。
是不是相當眼熟了!然而,聶隱娘還有這樣的內容:
尼曰:「吾為汝開腦後,藏匕首而無所傷。用即抽之。」
我為你打開腦洞,把匕首藏在裡面你也不會受傷,要用的時候再從腦洞里把匕首抽出來。
令來日早至城北候一丈夫、一女子,各跨白黑衛。……忽不見二衛所之,劉使人尋之,不知所問。後潛收布囊中,見二紙衛,一黑一白。
令人第二天在城北等一對夫妻,騎著黑色和白色的驢子(衛就是驢子)……忽然找不到驢子去哪了,劉派人去找也沒有結果,後來在布袋裡找著,是兩隻紙驢,一黑一白。
但以于闐玉周其頸,擁以衾,隱娘當化為蠛蠓,潛入僕射腸中聽伺,其餘無逃避處。
用闐玉環在頸處,蓋上被子。隱娘當化為一隻小蟲子,潛入您的肚腸里等候,否則沒有別的地方可以逃避。
以上這些內容,可不是武俠了。所以《聶隱娘》的分類相當明確,這是「傳奇小說」,作不得真的。首先,你得知道什麼是武術吧。武:關於軍事或技擊的;術:技藝。就字面意思就可以知道,這是一種技擊的技藝。然而,武術這個詞是現代才產生的,以前,可不是叫武術。所以,武術只是現代的東西,把以前的東西進行藝術創作。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不斷積累和豐富,把這種(我個人稱之為)防身技巧整理為一種術。然而,發展到現在這個水平,是因社會的變化而變化,變成一種以養生方式為主,技擊為輔的「藝術」。但是,也有一部分老前輩,不願這些從古代傳承下來數千年的東西被改變,而繼續以古代的模式傳承著。所以,不能單純的從現在看,也不能單純的從以前看。武術這個東西,就和你寫字一樣,寫多了,自然字就寫出水平來了。一個字寫上上百遍、上千遍,你也就成了「大家「(當然,前提是,你得有個有本事的師父,畢竟裡面還是有訣竅的,要是真的那麼簡單的話,給本武林秘籍,大家都是高手了)。
1、首先要定義你所以為的中國武術是什麼樣子的,如果是來源於電影、電視和小說,那確實是想像的產物。
2、不要以偏概全,你知道這世界上有種職業叫「騙子」,前段時間有人冒充軍委領導四處招搖撞騙被抓了,你敢說軍委是想像的產物嗎?
3、有沒幾個斤兩的靠這個來賣弄,確實也是讓人頭疼。廣東這邊詠春比較火,幾年前遇到一貨坐飯桌上一邊甩手一邊眉飛色舞地吹:「知道詠春為什麼傳不出去嗎?因為中央禁止啊?知道為啥禁止嗎?因為這拳專克軍體拳。」你沒遇上騙子,但是遇上這樣的貨,對武術也產生不了啥正確的認識。
對問題中的中國武術,先要有一個可見的定義才行。清朝民間禁武,這就在最大程度上損害了中國武術。至於清末開始盛行的俠義小說和後來的武俠小說本來就有幻想成份。
所以一件在三百年前就被禁的東西,你再通過小說來回溯。那怎麼有定論。問題的補充描述本身不嚴謹。
謝邀。
題目有點大,我就打個比方了。
我巷子里,住個編故事的師爺,隔壁住個武混混。
這天,武混混掄起西瓜刀,嚇走兩條狗,師爺立刻就傳揚了:哎呀呀!咱巷裡住了個劍俠!
大家紛紛傳揚:不得了不得了,巷裡有個劍俠!舞起來那可就是劍術啊!
武混混聽說了,很高興,真就自己擬了三五下:我這是嚇狗三刀!
師爺聽說了,又去傳揚了:不得了不得了,劍俠發明了屠龍五劍!
大家紛紛傳揚:不得了不得了,劍俠會屠龍十三劍,每劍又分七般變化,短的了得!
武混混這天掄折凳,打翻了兩個潑皮。
師爺回去說:不得了,劍俠使劍,打敗了二十個綠林好漢!
大家紛紛傳揚:劍俠用御劍術,一口氣做掉了二百個絕頂高手!
武混混聽說了,很高興,真就舞起西瓜刀,練投擲:提一口氣,扔出去!這就是御劍術!
師爺說:他這口氣可不得了!這是承莊子的本事,駕天地之正,是為逍遙也!是要成仙!
大家紛紛傳揚:不得了不得了,劍俠還是個仙俠!能不吃不喝,能飛能走!可以開山劈石!
大致如此。
歷代筆記小說,都愛把劍俠當個異士來講,越講越神。而江湖上會幾手的人物,又能牽強附會,安些祖宗,說些真理。清朝時的王八拳,可以上找祖宗到軒轅黃帝,就是如此。
民間能打的,肯定有,而且不少。但許多師承淵源、原理玄妙,則很大程度是很民間的段子。和評書一樣,初聽都是歷史淵源,細聽才發現完全不是那回事。
請讀周偉良《中國武術史》(雖然未必完全準確,但大抵可以有一些事實可觀)。
一、武術不是幻想的產物,而是實際的技藝。以中國的武俠小說的內容來理解武術,如同看過了西方的奇幻小說認為鍊金術如何如何一樣,難道文學不是事實的誇大嗎?
二、內功外功、穴道真氣等等,都有其現實的對應物。雖然實際中,並沒有小說所渲染地如何如何厲害,但其原理也並非完全是空中閣樓。現在,就是缺少大師,騙子太多,民眾接觸到實際武術的方式太少。
三、凡事有結論之前,請稍作研究。
武術即殺人術, 平時各種媒體上看到的武術基本是表演或者影視作品, 所以會給人以意淫, 騙人的印象.
下面是之前無意中看到 達摩劍法 的拆招講解視頻【實戰套路】達摩劍法(附帶拆招講解)
武備要略里有,不過實戰和比武用的招式會有很大差異,實戰的不會有多麼華麗
[此處應有圖片,但因為未知原因而無法上傳]
少林功夫是真的,日本忍術也是真的——在歷史上,它們曾經對應一些或強或弱的武裝力量,儘可能採用當時最為「現代化」的軍用技術和作戰手段,奠定了幾百年後獲得商業包裝的前提。
低調的瑞士傭兵,雖然也已衰落到極限,武器畢竟從長矛陣變成了今天的突擊步槍。至於少林和尚跟日本忍者自稱的後繼者就無力跟進了。2013-08-13鏘鏘三人行 《小時代》不深刻但很真實-20130813鏘鏘三人行
前半段講中國武術的內容。
剛看到了真定老人博文中的一篇文章,講的真tm好,突然覺得自己寫的一大坨都是放屁,此回答不再更新
以下轉自真定老人新浪博客
真定老人練了五十多年的拳,最後認為「張氏短打拳」、「岳氏八翻手」乃拳中之上品,所以在新浪網開博,發了幾段八翻手視頻,過了好幾天,沒幾個人問津。於是,又發了我自己打的其他幾個拳種的視頻,一上網就引來不少人點擊。我覺得好像一個擺攤的商販,好貨沒人問,一般貨色卻搶著買,心裡挺不是滋味。國人的武術理念是否出了問題?
武術是搏擊之術。武術起源於博擊,在博擊中發展。然而,博擊的機會很少,能朝夕相處,切磋技藝的拳友難得,總不免單人獨練,空自揣摸,於是出現了架子,把架子串聯起來,成為套路。套路是中國武術的一大特色,技擊是武術的內容,套路是武術的形式。
從哲學的觀點說,形式一旦確定,就產生相對獨立的發展趨勢,甚致脫離開原有的內容,而演變成另外一種東西。比如「敬禮」這個動作,本是掀起頭盔露出面孔以示尊重的意思,這個動作傳到現在,標準的敬禮姿勢,還能看出它的原本含義嗎?再如寫的「日」字,造字時原本是一個圓圈中間一個點,表示太陽,這個字傳到現在,成了一個方塊中間加一橫,還有一點太陽的樣子嗎?武術也是這樣,套路一旦出現,就可以脫離實戰相對獨立地代代相傳,傳之既久,必生變異。何況在冷兵器時代,武技是一種謀生手段,技擊精粹總是密不傳人,所傳者,花拳繡腿而已。於是架子越傳越花,技擊含量卻越傳越少。何況打把勢賣藝要的就是花哨,不然怎麼掙錢?試看國術中那些大弓步、大仆步、大架子、大亮相,上竄下跳360度的大旋子,真的能上陣嗎?
1943年陳炎林先生在他的書里說,太極拳「倒卷肱」這招本來是從胸前出手的,比如對手推按我的左臂,我左肘下沉化勁的同時,右手就從胸前出手打他臉。但後來就變成右手從身後經耳側向前出手了,這就繞遠了。陳炎林先生肯定不知道,現代太極大師們在打倒卷肱的時候,不但從身後出手,而且還要回過頭去向後看,連敵人在什麼方向都弄不明白了。活脫脫地把圓圈的太陽畫成了方塊,而國人還以為這就是太極,這就是武術。
不止是太極拳,即使是自認為很實用的拳種包括岳氏八翻手也有許多不切實際的花架子,也在向觀賞性方向發展。
自從有了槍炮,武術在軍事上的使用價值一落千丈,如今又加上商品經濟的誘惑,拍電影、做廣告、辦武校,開武館,拳式越花稍,越能掙錢,恨不得用鋼絲吊著飛起來才過癮,不怪人們不認識武術了。
武術的實用性和觀賞性之間,存在不可調和的矛盾。戚繼光在《 紀校新書》中說:「實用必不良於觀,美觀必不實用」。架子越舒展越好看,但越緊湊越好用,動作越複雜越好看,但越簡單越快捷。滿足觀賞性,就犧牲實用性。
不用置疑,武術就是博擊之術,而博擊是兩個人的事。不論是拳擊、跆拳道、空手道都沒有脫離開博擊,從始至終,都是在二人對抗中練習的。只有武術卻發明了數不清的,令人眼花繚亂的,可以一個人練並代代相傳的套路,最要命的是練武術的人可以跟本不懂用法,也能打得虎虎生風。「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奈何外行者眾。武術就在熱熱鬧鬧中走向舞蹈。離開搏擊練武術,好比在旱地練游泳,痴人說夢而已。由於長期脫離搏擊的實踐,使得武術的練法和用法之間存在很大差距,實用技法被深深地包藏在套路架子里,好像美玉被包藏在石頭裡,只有剖開石頭才能看到美玉,而許多人一輩子都沒能剖開那塊石頭。這是武術的悲衰。從某種意義上說,是套路毀了武術。
話又說回來,社會發展到熱兵器時代,武術的使用價值已經大打折扣,絕大多數練武術的人並不真想練搏擊,有的只是想鍛煉身體,有的只是為了好看,熱衷於參加表演,有的練武就是想進演藝圈。正因為武術有好看的套路,老人小孩都能練,才有了這麼廣泛的群眾基礎。從這個意義上說,正是套路推廣了武術。正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不能否認,武術除了技擊價值外,還有健身價值、觀賞價值、經濟價值。武術甚至具有哲學價值,它包含一整套世界觀、道德觀。黑格爾說過,「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社會需要一種似龍而非龍的東西。武術的技擊性、觀賞性、健身性、商品性都有它存在和發展的理由。但是,技擊應當是武術的價值核心,是武術之魂。我呼籲武術向搏擊回歸。看看張橫秋先生在他張氏短打里闡述的技擊理念,看看張氏短打拳、岳氏八翻手與現今流行武術徊然不同的步法、手法,你或許能夠看到一點原本就流傳在中國大地上的古老武術的影子,我們有責任把祖宗創造的武術流傳給他的子孫,而不是讓它蛻變為舞蹈。
我呼籲武術向搏擊回歸,第一,呼籲套路架子向搏擊原則回歸。當然,各拳派有自己的特殊風格,但,只要叫做「拳」,那就是搞搏擊的,就得服從搏擊的一般規律,比如孫式太極就在保留太極風貌的基礎上,向搏擊原則作了一定程度的回歸。有些拳本來就是實戰性的,比如岳氏八翻手,那就叫它徹底向搏擊回歸。像這種拳本來就不好看,可在流傳過程中他也在追求觀賞性,比如八翻手第一路的架子與使用就有很大差距,應該怎麼用就怎麼練。大家可以看我的八翻手視頻就是這麼教的,我把原來是怎麼練的告訴你,也告訴你應該怎麼改。人們會說我對傳統不夠尊重,但我想,岳家拳創始之初肯定是實戰架子,後來傳得走了樣,向搏擊回歸才是向傳統回歸。不論怎麼說,一個拳架子,能打人而不被人打才是硬道理。還有一些拳本來就沒有套路,比如張氏短打拳,它就是以散手的形式存在,或者也串聯了一些套路,但基本是怎麼用就怎麼練,這就很好了,千萬別向舒展大方方向發展。觀賞性的武術夠多了,保留點好東西吧。
第二,呼籲單人演練向兩人對抗回歸。從練第一個拳式開始就告訴他怎麼用,怎麼變,並叫他往對手身上放,對手一開始當「死靶子」,以後變成活靶子,破他的招,他還能用,能變,練到身上才是拳。我也提倡練對打套路,所以我在搏客里發了許多對練視頻。那是古人對技擊精華的總結,對提高攻防意識和反應能力很有幫助,而且比較安全,久練自能產生一些變化,從死招變成活招,但對練不能取代散手的練習,還是要對抗。
應該指出的是武術不僅僅是現在擂台上的散打,它壓根就不是為比賽設計的。武術抓拿跌打,博大精深,它還包含許多致人傷殘、致人死地的手法。它也包含在套路里,一個不起眼的動作,可能就包含一個致人死命的絕招,這些不能在網上廣為流傳,如果毫無限制地把它揭示出來就可能影響社會治安,所以有「不傳匪類」之說。即使好人也不能隨便用,防衛過當也是有罪。也不能用於比賽,有悖於體育的宗旨。但它是生死相搏的重要手段,是歷代武術家重要成果,是武術很重要的精華所在,它也應該回歸,應該從架子里剖析出來,有控制的地流傳下去,就像原子彈,不讓用,為什麼還造,有備無患嘛。
=================================原回答=============================
首先要明確的是,熟練使用冷兵器是一種技巧,使用自己的拳腳在鬥毆中取得上風也是一種技巧,這兩種技巧都是存在的,同樣也是和其他的技巧一樣可以通過練習以取得精進;而由於社會背景、地域差異使得這些技巧呈現出了不同的風格,由此可見所謂中華武術到底是一個多麼宏大的概念……這也就是所謂的博大精深
因此中華武術是存在的,但武俠小說和電影中所表現的中華武術是不存在的
@張佳瑋 所假設的武混混很有意思,但我不認為單個的武混混能混得開。武混混們聚在了一起,若是成了一群古惑仔,便成了師爺們口中的巨鯨幫,使的是平沙落雁黑虎掏心;若是操起傢伙落草為寇,那就是黃河五鬼梁山好漢。
至於師爺口中的名門正宗,少年劍俠又是哪裡來的?當然是那些混開了的武混混啊!
這些武混混有當了高官的護衛,有的成了宗教組織的打手,有的成了軍中驍將;在師爺們的口中,他們就成了大內高手,佛道高人,沙場鬼神……當然混到了這份上,混混兩個字已經無法正確的形容他們了。
武混混終於混成了武術家。
但武術家也是人,是人就要吃飯而不能隨手一摸就是好幾兩銀錠往小二的桌上一扔;是人就只有兩手兩腳而無法開著無雙收割凡人;是人就會年老體衰做不到七老八十了還能痛扁精壯小伙。所以他們要經營自己的勢力,他們要收徒弟。
師父和徒弟聚在一起,就成了門派。
門派多了,便成了武林。
武林中人以他們的遊戲規則分配著蛋糕,有衝突有合作,有權謀有規矩。等到這些流傳下來成了歷史,武術文化由此產生。
這就是為什麼傳統武術中有諸多的禮節性和表演性的動作;對於門派來說,禮尚往來和武術表演的重要性往往不亞於實戰格鬥,因為前兩者在大部分情況下決定了門派在武林中的地位和面子,而武藝再高,兩拳也難敵四手。
而那些不入流的武混混們,只能混江湖,做著些末流的爭地盤看場子胸口碎大石之類的生計。但這並不意味著師爺口中武藝高超的大俠們能夠輕鬆打十個武混混——能直覺躲大劍鐵拳揍lv5的東瀛少俠上條當麻,碰到三個武混混也要落荒而逃口牙!
武林與江湖的格局就這樣維持著,為無數待業社會青年提供了崗位,師爺們為了吃飯而編的故事也是越來越離譜。
直到堅船利炮轟開了封閉的大門,洋槍大炮打敗了義和團;再後來,形意拳宗師被機關槍掃死,20年代地方上的大師武聖們在擂台賽上被散打選手們吊打……
那又是另一個故事了,給贊我就講下去
===================================================================
會關注這個問題的知友們,想來看過吳公儀對戰陳克夫的視頻,聽說過李小龍的截拳道,知道趙道新對傳統武術的批判,也了解散打對戰泰拳的戰績。
在這些資料底下,武術粉和武術黑爭鬥激烈,涇渭分明,你永遠不會看到一個中立的評論。
談到吳公儀對戰陳克夫,武術黑就表示這尼瑪看著還不如小混混街上鬥毆呢這兩個大濕放到俺們這疙瘩就是被一磚拍死的節奏,武術粉立馬回應哎呀國術只殺敵不表演打起來就是這麼難看但勁道十足你挨一下不死也殘我一同學/同事/朋友/鄰居當年如何如何反正就是吊。
談到李小龍的截拳道,武術黑就譏笑這就是李小龍忽悠人的騙錢玩意兒他這輩子就跟一個餐廳服務員真打過自己上街還帶刀,武術粉反駁說你都沒跟截拳道打過你怎麼知道截拳道有多叼李小龍的肌肉有多強你知道嗎他把中華武術推向了世界他的貢獻你比得上嗎你有什麼資格說人家。
談到趙道新的訪談,武術黑就說哎呀總算找到個明白的圈內人了趙道新簡直就是指出皇帝新裝的那個小孩中華武術就是個騙局,武術粉則指出趙道新他師父王薌齋是個漢奸他自己編的心會掌一直到他人死了都沒見個影你用這個去黑中華武術真是小學森233333
談到中泰武術對抗,武術黑紛紛譴責規則不對裁判黑哨中國選手都快被打死了還能點數獲勝泰拳選手這麼兇悍還敗了真是當今體育界的恥辱,武術粉……一般這時候提不出什麼有力的反駁因為散打選手在擂台上的表現與他們相望的中國武術相去甚遠
武術粉與武術黑的戰鬥過去不曾停止,現在沒有停止,將來也永遠不會停止,就像是九層地獄與無底深淵之間無休無止的血戰一般……哎呀又扯遠了
在我看來,絕大多數的武術粉高估了中華武術,絕大多數的武術黑低估了中華武術
無論是吳公儀、陳克夫、李小龍、趙道新還是散打選手乃至泰拳選手,他們在鬥毆中的表現都會強於這輩子沒打過架只會在網上發表評論的鍵盤格鬥家;以武術為生的他們哪怕要花時間去拍電影或是進行其他表演、社交活動,常年的鍛煉也能使他們擁有高於常人的體魄和反映。
但武術究竟有多強呢?像電影里那樣葉問一個打十個,注意是真的把十個經過訓練的對手打趴下了而不是打趴一兩個渣渣嚇跑八九個廢柴,中華武術做不到,拳擊空手道跆拳道做不到,ufc mma之流也做不到。
兩拳難敵四手,這是放之四海皆準的真理。
而更為重要的是,隨著冷兵器時代的結束,武術的實戰意義幾乎已經消失了。
在戰場上,義和團的失敗早已證明了武術不敵槍炮;而隨著科技的進步,最後一次聽說武術在戰場上發揮作用的,是著名的喜峰口和「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在此我引用一下好奇實驗室《抗戰拼刺刀,好像是弱了點》一文
但事實上,對宣傳大刀殺敵當時是有不同意見的。一方面這極大的鼓舞了抗戰士氣,另一方面卻是民眾對大刀在現代化戰爭中的作用產生了不切實際的誤解。
後方民眾到前線慰問,唯獨對大刀情有獨鍾,募集來的款項常全部用來購置大刀,甚至當內政部長黃紹竑將軍告訴勞軍代表,長城抗戰中,中央軍關鱗征、劉戡部在古北口方面的戰鬥要比喜峰口慘烈得多,大家都不相信。抗戰進入後期,隨著正規部隊裝備的改善,大刀很快被淘汰下來,即使是民兵等地方武裝,在有了足夠的槍械後,也將包括大刀在內的各種原始冷兵器逐步替換,已經很少使用。
新四軍研究會的康小平說,1936年長徵結束以後,抗日軍政大學學的是拼刺、投彈、射擊三大軍事技術,後來又加入土攻作業和爆破,一共是五大軍事技術,都沒有練刀。
而在街頭與市井,伴隨著全球性現代化進程的加速與法律法規的完善,依仗一身勇力的武混混日漸稀少,懲惡揚善的大俠們害怕殺人坐牢只能選擇去鑽研擒拿,而往日高高在上的大師們,那些武林中人發現他們賴以生存的土壤將不復存在……
怎麼辦?
兩名奇人出現了,他們身兼武術家和師爺的雙重身份,分別來自中國和日本,卻都在美國揚名立萬,給這個問題提出了兩個不同的解答。他們是李小龍和大山倍達。
過10贊我就說下去
如果是金庸的話,有的說高了有的說低了,比如中醫里的寒用現代翻譯來講包括組織粘連,血液流通降低,激素內分泌減少,神經抑制等等,打出這種效果其中之一併不是很困難(打瘀血了很難嗎?),有的技巧要求很高,實際上用起來很難,況且一擊把人打死也算(笑)。比如寒冰真氣,通過手法以及力量把對手兩隻手廢了是可以存在的(好像反而太大眾了……揪著對手的胳膊扭就行了……),玄冥神掌就很玄幻了,效果要求太高,不過治療比較正常(張三丰理療,胡青牛開藥,張無忌自己最後鍛煉)。
傳統武術問題太多,但是卻被小說電影描述的太誇張,好想一個幼兒園的孩子,大家非要說他力大無窮。所以,泡沫越來越大,這也導致許多掌門許多高手不敢實戰,,,你去百度一下,傳統武術擂台塞沒多少高手,甚至許多高手也是圈內的高手根本不足為外人道。。為什麼,除了傳統武術太過意淫之外,訓練方式也有很大問題,比如扎馬步,完全是效果微乎其微的方式,想練力量耐力穩定,這些採用負重的方式更好。。
看過《一代宗師》沒有?裡面的武術都是真實存在的。汪家衛拜訪了很多真正的武術高手才拍出來的,幾個主演(梁朝偉、章子怡、張震等)也是正兒八經練習了武術的。
當然,小說、電影這些都是要經過一些藝術加工的。這些東西本來就是來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
如果真的有心了解,那就是找人學一下,練一練是最好的途徑。網上武術黑很多,粉也很多,只有自己去實踐一下才知道,不是么?推薦閱讀:
※武術和舞蹈都厲害是怎樣的一種體驗?
※哪裡買得到如圖片中這樣臉被完全保護的格鬥頭盔?
※有哪些類似「馬上林沖,馬下武松」、「一呂二趙三典韋」的排名?
※扎馬步與深蹲哪個更利於腿部力量的增強?
※太極拳真的能養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