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最早把 60 分定為及格?


雖然我不知道為什麼60分及格,但是澳洲考試50分及格,說明多少分及格是個相對隨意的事情,不會有什麼高深的道理。或許中國人喜歡6這個數字,最早的老師就定為60分。


第一個答案不知道為什麼贊同那麼多,一個標準差內的面積應該是正態分布的68%,幹嘛不設定為70分?何況,正態分布和及格線有什麼關係?


漢代考策論,共10策,過六者為通過,這一傳統後來就延續下來.

小妖精們,答案我改了,我改還不行么


有一個統計學上的解釋,考試成績是正態分布,這在一個標準差以內的概率樣本是60%,貌似這樣純選擇題的話60%正確率可以保證和隨便猜答案在統計學上的顯著性差異。具體的解釋過程已經不記得了,求統計相關人士解釋。
還有一個說法是5分制中一半以上為3分,隨即出現百分制的60。
雖然更喜歡第一個,不過覺得貌似第二個可能性反而更大,大家扒一扒把這個挖一下唄


用0~100分表明學生學業成績的一種記分方法。與五級制記分法相比,百分制記分法具有等級多,可以較細緻地表明學生學業成績的狀況,有利於排列名次等優點。但是,在只需要粗略劃分學業成績時,就不必採用這種記分法。
我國學校中採用百分制記分法開始於20世紀初。1902年,清政府頒布的《欽定學堂章程》規定:評定分數,以百分為滿格,通各科平均計算,每科得60分為及格,不至60分者為不及格。1952年前後,學習蘇聯,開始改為五級制記分法;有時也採取百分制評分,再折算為五級制記分。1960年前後,開始恢復百分制記分法。


我記得上學時有「60分基礎20分中等20分高難」(也許是30分中等,10分高難,或者別的什麼數字,我記不清了)的說法。看這裡其他回答者提到外國的情況有的不是60及格,似乎也說明跟題目難度分布有關。


評分是5分制,一般上是3分。百分制就是60分。


采分點設置設置及格線應該是某種意義上最合理的。
及格線的意義應該在於不把那些由於失誤沒瞎選卻低分的人排除在外,也不把人品好瞎選的人包括進來。

假設,100分的卷子有100個采分點,我們把模型簡化成正誤題,1/2的概率正確。那麼這就是一個典型的0-1分布模型.我們答100個正誤題,就是在0-1分布的總體中抽取了n=100的樣本
樣本計X,得分Y=sum_{a}^{b}{Xi} ,服從於二項分布B(100,p)
根據中心極限定理,X的均值服從正態分布(NP&>10且N(1-P)&>10)
給定顯著性水平alpha =0.01,均值是0.617,也就是說,瞎猜還能得到62的概率不超過1%
進一步計算得出瞎猜得到60分的幾率在2.33%左右。
當然中間涉及到alpha eta 係數的取值的選擇就不細說了,但是可以認為60分設置為及格線是符合統計學意義的。

以上可以解釋,不同地區不同卷子的及格線是不一樣的,完全看采分點設置才能設定模型啊。哦,還要看老師對於及格的定義是否相同。。。
比如有些掛科課最後可能就變成了根號乘十計及格,就是為了守60這條對那張試卷不科學的線。

然並卵,我還是覺得60分就是曾經有個老師取個整得出來的數字。

不過這麼做無可厚非,當一個老師自己已經見過大量的考試數據後,

毛估出來的數字接近統計學數字才是數學最性感的時候啊。


都是人為制定的,和出題難度有關。比如,英國40分及格,70分就是優秀(Distinction),但因為沒有選擇題,都是大題(計算題,很多小問那種)。很多人連40分都拿不到,70分以上更是難了。


黃金分割比例是0.618,近似為0.6,在百分制中就是60分
黃金比例之所以這麼有名,是因為它在自然之中普遍存在,可百度
最後是猜想:可能大家不知不覺的都認為60這個數作為及格線可以很好的判定學習效果,內在原因就是在人群中黃金比例無處不在


這和正態分布沒有一毛錢關係,考試的目的是為了檢驗學習成績,而不是根據正態分布淘汰掉一批人。所以,60分的意思是說,你對於知識點的理解至少在6成以上,即正確的掌握了大部分知識點,算考核通過。


難道是因為黃金分割率是0.618,然後取一位有效數字?


大學有的考試劃線,取60%的人及格。就跟高考一樣。並不是60分及格


我猜啊,按照正態分布,68%的人屬於最普通的人,最初可能對大家的考試成績做了一次統計,發現分數在60分以下的佔總人數的68%左右,於是乎就按照60分及格了...


也不是所有地方都是60,很多地方是50分及格


推薦閱讀:

地震發生後如何自救?
為什麼睡覺的時候眼睛在這麼近的距離看眼皮不會造成近視眼?
人死了,屍體會長蘑菇么?
下雨時在同等距離的情況下是走路還是跑步淋的雨多?
有哪些截然不同的譯名其實有相同的原名?

TAG:教育 | 考試 | 追根溯源 | 冷知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