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 2011 年 6 月底霍炬、羅永浩、和菜頭等人關於 Twitter 和新浪微博的爭論?

最近爭論很激烈,詳見以下博文──

  • 霍炬:microblogging和微博信息架構產品差距和影響 http://blog.devep.net/virushuo/2011/06/26/microblogging.html
  • 羅永浩:病態自我中心加弱智的「專業評論」 http://page.renren.com/600002131/note/734199758
  • 和菜頭:遵霍炬之囑而作 http://www.hecaitou.com/blogs/hecaitou/archives/134545.aspx

另可參考閱讀──

  • 徐宥:技術文章的質量 http://blog.youxu.info/2011/06/26/technical-blog-postings/
  • 也談 Twitter 與新浪微博的優劣 http://5li.de/wb/

  1. 關於 Twitter 和新浪微博的產品設計的爭論又多出來了,但如 junyu 所說,這樣的爭論有很多先入為主的想法。輸出個人價值觀 &> 討論產品。
  2. 我曾經是 Twitter 極深度用戶,有非常強的 Twitter 原教旨主義,並且為此在微博團隊里有很多討論,堅持過。但本質上,兩者的定位和長期願景完全不同,指導下的產品設計自然不同,面向的主體目標群也不一樣,沒有太大的可比性。
  3. 不過研究 Twitter 和國內微博在信息組織和流通方面的差異,是非常有趣的事情,眼界開闊。Twitter 有很了不起的創新,這種靈氣是新浪微博所沒有的。而新浪微博在商業和運營驅動下的產品改進(從最初的引入評論功能、對轉發優化,到最近往 SNS 方向上靠),從估值上貌似超過了 Twitter。
  4. Jack Dorsey 都說他不知道應該如何描述 Twitter 的定位,它是什麼不重要。但新浪微博是什麼,其實你我都可以不超過 3 句話講清楚。

說兩句,1、網路節點是呈冪律分布的,幾乎不可能去中心化,2、名人是大眾偏好,追星者有之,消遣者也不少,哪國都一樣,新浪所為,唯手熟爾。3、評論不影響傳播,網路節點間雙向互動或鏈接,原則上比單向有效,可引發多頻次傳播,評論還可使信息增值。4、允許評論和不許評論,哪個更平等,這是偽命題。


都是大師,學習了半天,說兩點個人感覺:
1. 微博和twitter核心都是社交媒體傳播網路,但是誰也沒有規定傳播網路裡面不能有SNS互動,原創和轉發屬於傳播網路,評論不屬於傳播網路,這個有什麼問題么?而且是不是這種結構導致微博雙向關注比例更接近SNS,還要看……
2. 單純就傳播網路而言,微博的轉發和twitter的RT相比,還是覺得前者更符合未來的方向,如果一個信息在一個網路中傳播會導致歧變,那麼這個傳播網路相對傳統現實社會和web1.0並沒有體現出其優勢,個人感覺twitter也會向原文轉發分離這個方向改造……

————————————分割線——————————————
(太渣了,居然沒有自動保存,不小心按了backspace,居然頁面返回了,寫了半天全沒了)
美國之行,做了一些溝通,補充幾點新認識:
1. 之前俺認識片面了,微博和Twitter核心是完全不一樣的產品,站在微博角度看Twitter,和站在Twitter角度看微博,都是不夠全面的。
2. 一句話概括,就目前而言,微博目標是社交媒體(Social Media),Twitter目標是實時信息網路(Real-time information network),兩者確實不是一樣的產品,只是都利用了microblog這種形態而已。
3. 微博從一開始的目標,就是做一個社交平台,媒體只是實現方式。就概念上而言,社交媒體的核心一是用戶要在這個平台互動,二是在平台上生產內容;這個定位是由新浪的長期戰略(從05年就開始研發社交產品)以及當時國內互聯網的環境決定的(即使在開心網最火爆的時候,中國的中高端人群,特別是高端人群,也缺少一個社交平台),microblog只是實現方式;
4. Twitter即使目前在發展上遇到一些壓力,其目標暫時也並未發生改變,還是要做實時信息網路;對Twitter而言,用戶在這個平台上是否互動不在考慮範圍之內,他們的目標就是做一個實時傳播網路,用戶把信息丟進來,可以用最快的方式獲得傳播——所以從這個角度理解官方Retweet和微博轉發的差異性,我們並不能說誰做的更好——微博轉發支持附言是為了加強互動;Twitter是為了快速傳播,目的不同,方式自然也不一樣
5. 從用戶粘性而言,Twitter自己也很清楚只做real-time network的局限性(Twitter對微博做的跟進研究超過俺的想像,對兩個產品基本性能和某些功能的優劣對比,S和T雙方意見比較一致:p),但是就其所處的環境而言,Facebook和Google都是其難以逾越的, Twitter對於在其網路上提供社交功能並沒有太大的信心,雖然未來並不排除Twitter網路中出現遊戲、群組等功能,但是社交性更強的相冊等功能看起來並不在他們的計劃中。
6. Twitter過去兩年的問題,更多的在於其架構問題——公司的架構不穩定,技術的架構不穩定;用他們自己的話說,過去兩年就上了一個新功能——寬版twitter,還是失敗的,大部分時間都在內部爭鬥和解決系統崩潰問題;Twitter用了兩年時間來解決這些問題。
7. 目前隨著dorsey的回歸和對原有核心中高層的清洗完成,隨著技術架構在今年上半年得以穩定,在俺看來Twitter如果定位清晰,Google+如果定位錯誤的話,未來一段時間Twitter在產品上有望有快速的發展:)


因為我做了一個關於Jack Dorsey的視頻片子(兩次神奇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GC3l4ot0sY0/),過程中翻閱了許多資料。任何一個偉大產品的誕生,都有一個價值和邏輯體系深藏在背後。Twitter的原始衝動在於Jack對於地圖的迷戀和調度員與司機間的對話的優美。Jack喜歡Beautiful這個詞。

我注意到Instant Message,LiveJournal,和電台對話的三要素對Twitter的巨大影響,當然也包括團隊成員140限制的絕妙主意,這也符合Jack的極簡風格(以後我會在關於Square的片子裡面提到)。這裡要提到一個事件,對於Twitter的命運有決定性的,就是2007年的西南向南SxSW。

因為這個指數般膨脹的盛會SxSW,沒有Twitter的幫助,參與者的感知度很差。正是Twitter這種碎片式嘮叨的收集發布,把體驗做到了極致。也許知道TED的人很多,SxSW人很少。但SxSW在創新文化中非常知名。Groupon也是通過SxSW成名的。但SxSW更草根,因為沒有3k的門票門檻。

Twitter有許多Jack自己的烙印,當然在中國主要為明星服務(政府也是一種明星,也想當明星),與Twttr的極客交流更是相距甚遠。這無所謂。事實上,中國因為個體個性不鮮明,容易形成圍繞明星的活動(就像舞廳里的現象,本來是自娛自樂的東西,容易成為圍觀明星的群體活動)。

其實只要好用,你可以不管祖師爺是怎麼鼓搗出來的,就像指南針,本來是風水師的玩意兒,後來導航最常用。

我非常佩服Twitter和Facebook的原創動機的工具化和行動,大學生想漂亮女孩子,結果鼓搗出一個FB。Jack想實時視覺化城市脈搏,整出一個Twitter。這種簡單又激情的邏輯,才可能產生偉大的產品。


「新浪微博」基本上(不排除少數例外)是用漢語發帖子交流,而 Twitter 是用各種語言發帖子(以英語為最多)。首先是話題上的差異,新浪上的話題主要發生在中國,而 Twitter 上的話題來自世界各國。也就是說,新浪微博的話題是中國人比較熟悉的, Twitter 上的話題比較生疏,甚至通過搜索才大致清楚發生了什麼事件。隨意打個比方,當新浪在談論「動車追尾」的時候, Twitter 可能在談論華爾街及美國經濟衰退的問題,或是從阿富汗撤軍的問題、或是法國卡恩的官司、。。。。。。如果沒在海外生活,可能想融入外國的話題中並不容易。如果在 Twitter 上發漢語帖,還不如回到新浪上更有人氣、更有討論的氛圍,當然,除了某類話題之外(大家都懂的)。


從技術上,我很喜歡一開始的twitter。原因是Tweets遵循非常簡單的協議,即@和#。這種協議下的文本包含了文本之間的矢量關係,所以從理想的角度來說獲取了所有的文本就獲取了整個信息網路的矢量關係。這正是網路的精髓,超鏈接定義了矢量關係,而MIME type擴展了文本所承載的更多數據結構。Tweets因為可以包含鏈接,所以單條tweets還是可以引用帶有MIME type的數據。而Tweets本身可以表示信息源之間的關係(圖),還有主題的一些線索(二維索引)。
搜索引擎如果可以獲取所有的Tweets就可以恢復所有twitter承載的數據,那會是非常理想化的。如果真的可以自由的獲取的話,我們的Open Data就多了一大塊兒。
現在Twitter的一些客戶端回到RT的retweet從協議上來說是一種進步,因為這樣Retweet成為一種特殊的mention(@)存在。

一次和朋友解釋微博和twitter的區別的時候,我的解釋是:twitter是一個網路,而weibo則是一個媒體。

weibo在個人媒體上就是比twitter好,我國的人民也需要一個個人媒體。所以它是完全符合我們的需求的。

twitter則是一個網路,你的網路可以大也可以小,這取決於你在網路上傳播什麼,也取決於你在網路上所代表的身份的線下價值。這個網路的協議上是傾向於平等的。如果從用戶質量的角度來說,twitter最早在美國的geek圈子普及程度很高,所以對於國內的新老牌geek傾向於使用twitter也就可以解釋了。但是回到技術角度,前面解釋了。


1. 推上名人 v.s. 圍脖名人, 互相看不起對方,但都要代表廣大群眾,說對方不是,我等草民覺得都是閑的荒

2. 觀察推特的中文用戶和英文用戶,中文用戶的大量推文呈現對話結構,英文用戶多轉播有用信息並加上自己評論。因此兩者是不同生態圈的產品,中國人而言,我覺得新浪圍脖更好,因為中國用戶真的喜歡用微博聊天。

3. 所謂的信息是否平等,有多少用戶真的care?用戶care的是我發信息方不方便,對話容不容易,新浪圍脖對於熟悉QQ的中國用戶而言更容易操作和適應。


從商業價值上來講欣賞新浪微博,不斷的推出新的應用以及產品,在微博的基礎上做成一個大平台。

從產品角度來講,更欣賞TWITTER,簡介方便,更純粹。


有點多餘,從產品功能上來看,新浪微博是支持純評論,也支持評論同時轉發。僅在於用戶自己的選擇。從這點看,這不正是自由派需要的,而精英派也支持的么?


價值觀主導的探討帶入到了技術層面是多麼的牽強啊。。。


問題爭論在於是否「互聯網」至上,即互聯網是否作為最高目的和價值,人是應該為了互聯網「扁平化」信息傳播鋪路還是讓互聯網僅停留在人的工具這一步而已。

近幾十年互聯網技術確實極大的改變了人類生產和生活的方式,以至於任何反對質疑互聯網意義的觀點都顯得保守落後。回到問題上,按照幾位互聯網大佬的說法,似乎是twitter促進了信息的平等傳播所以它是一種更優的技術服務形式,但事實是真如此嗎?信息傳播是平等的,那為什麼有的人傳播的信息可以有千百萬次轉發或曝光的影響力,有的人哪怕曝出驚世猛料也只是被新聞一帶而過「這條消息是某網友最先曝出的」,最後還是有百萬千萬follower的特殊用戶才真正讓事件發酵呢?好吧,換個例子,為什麼知乎上名人回答一個問題有幾十上百的贊同,有些人說得也挺有道理但內容壓根沒被網友注意到就淹沒在頁面底端?這確實淹沒了很多人的才華,但更多情況下確實篩選了信息,因此它帶來的效應還是正面的,比如知乎不同於百度知道在哪兒呢?在於它的內容質量,這又是怎麼做到的呢,對內集中化推權威,對外嚴格控制註冊保證站內討論的質量,這樣它儘可能的封鎖了垃圾信息的流入,這成了它的差異競爭力和優勢。


你再看蘋果的iOS,是否也很封閉呢?封閉呀,發布個應用都得經過它審核,還那麼多道限制,但這種集中控制保證了蘋果app store里的應用質量和用戶體驗的統一,成就了硬體產品的輝煌;可這簡直就是專制獨裁嘛,為什麼不開源呢?說對了喬布斯的商業成功里專制獨裁還真幫了他和他的股東不少忙,大家願意看到他獨裁,因為這樣可以給企業帶來最多效益。我覺得這就有它」反互聯網「的一面,它很封閉但卻有積極意義,而破除對互聯網的迷信就是開始。

互聯網促進了信息的民主化,並為信息的自由流動傳播提供了可能,但不可否認的是隨著互聯網帶來的民主化也面臨著「集權式」回潮,這不能武斷的說就是倒退,比如電子商務從一開始的C2C狂歡到現在的B2C一統天下成為主流你說這是倒退么?市場經歷自由競爭階段要自然邁向區域壟斷,這是歐美成熟市場經濟都已經發生了的現象。人民需要權威,社會需要權威,時代需要權威,前互聯網時代如此,今天和將來的後互聯網時代也如是。

web2.0我們的信息流里絕大多數都是無用的垃圾,舉個例子,同樣一句話一個人加了V認證一個沒加,不考慮粉絲數量和認識關係你會選擇相信誰呢?或者說一條新聞一個是李開復說的,一個是無名小卒爆的,你選擇相信誰的來源?互聯網時代人們多了選擇,但為什麼多數人(不算極客和互聯網業內人士)平時逛的也還是那麼幾個門戶網站?為什麼電視依然有市場,報紙和雜誌依然有銷量(電子版也一樣本質上他們都是反互聯網傳播模式的集權式發布結構,儘管也在作出一些適應和改變),因為它減輕了選擇的壓力,他們都是去中心化迷失後的「再聚焦」,這可能不是互聯網精英們所能理解的,為什麼不主動去獲取信息呢?我覺得這就跟晉惠帝的」何不食肉糜「一樣可笑,互聯網時代很多距離被拉平,但人與人之間的差異依然,如果沒有人的多樣性和等級秩序恐怕晉惠帝們才要真的恐慌了。比如,要是有人告訴你們沒有普通用戶會在安裝軟體的時讀哪怕用戶協議上的一個字,你們會不會要呼天搶地了呢?

評斷一種技術潮流的意義不能從它是否符合他自己,比如某項「互聯網產品」是不是很「互聯網」,如果它不夠互聯網那麼它就是不好的,那這種自己當裁判又當運動員的比較,意義何在呢?因此和菜頭同學指出評論沒有「去中心化」,我覺得準確但應該作為一個反面論據,因為去中心化帶來的大家不是沒有看到,它除了給商家帶來了媒體營銷效益給用戶沒有帶來過什麼真正有價值的信息。比如說評論阻礙了信息流動的問題,但我覺得微博同樣可以在評論同時提供轉發,因此一個用戶只評論不轉發那麼可能是與原作者只是近距離溝通,消息重要性不至於需要讓自己的關注者都被騷擾一次,這也是一種信息上的篩選,提升了信息流質量,而如果一條信息確實重要那麼用戶可以控制選擇發布到自己和朋友們的頁面,這是多項用戶需求不能一概而論為了活躍度而降低信息質量是飲鴆止渴。UGC本身就是個災難,它帶來的過載的垃圾信息無法清理還在繼續堆積,用戶狂歡什麼時候才會結束呢?搜索社交化作為趨勢也只是從商業角度有正面意義,對於人來說他從未需要這些,這些東西不過是商業和技術對人控制手段的升級。

所謂對電視報紙的偏見,我覺得我對互聯網也是這麼看的。互聯網面前人們彷彿應有盡有,卻也一無所有,主流聲音沒有改變,舊世界裡的名人依舊掌控著音量最大的話筒,只不過有一批新成員加入,他們就是互聯網時代的精英或者說崛起為社會」新貴族「,他們雖然沒有舊時代的血統和榮光,但卻最懂這一新技術,因此當他們實現了自己的「美國夢」馬上產生了:人人都可以通過自己努力贏得自己想要生活「的幻想,當然有些人在鼓吹普通人能做的依然還是訂閱和收聽,它的發言只有在極小的圈子裡流傳但他卻幻想著自己的無線電波可以播撒整個世界,不簡直是整個宇宙,快看——我的個人頁面被瀏覽了400多次!浩瀚宇宙,你居然還不認識我……


兩者不是一個量級的東西
Twitter天生就是現實社會『傳播媒介』的數字化再現——在每一條推的內容里,不區分哪些是『原話』、『轉發』、『評論』(使用官方Retweet轉推的內容也只有它本身,沒有摻雜其他言論)——這也是符合現實社會中言論的自然屬性的
微博?新浪自己都想把它做成SNS娛樂。評論就評論吧,還讓『評論+轉發』成為流行,還嫌垃圾不夠多麼?


  1. 當年網誌、blog、博客、網路日誌、部落格的名字還爭了好幾年了。
  2. 何況twitter和新浪微博之爭?
  3. 個人認為這些純技術帖的意義不大。效率低的網站多了去了,沒道德的網站更是多了去了。也沒見這些網站有所改進。可見新浪微博要改成twitter不是那麼容易。
  4. QQ微博倒是融合了twitter和新浪微博的一些特性,是不是騰訊微博過猶不及?

先討論信息或新聞的傳播,不包括日常生活網路交流的問題。

單純的討論信息的傳播是沒有意義的,世界上每時每刻都在產生大量的新聞和信息,這些信息隨意性的傳播很容易引起個人的信息過載,因此讓需要的人得到需要的信息才是關鍵。

搜索引擎解決了一個問題即我想到我需要的信息時,我可以主動的去搜索,但首先要知道這個信息的相關名稱才可以搜索。

twitter和微博解決了另一個問題,即個人如何獲得,之前不知道,看到就會需要的信息的問題。怎麼將未知的信息精確的推送給所需要的人。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微博和twitter的方式實際上形成了一種結構,即每個人都是一個信息的過濾器,每個人都從自己所能接觸到的信息中對信息進行篩選,然後推送給你的關注者,如此互相關注彼此,則這個群體通過分工合作篩選閱讀了絕大多數需要的信息。

實際上微博和twitter信息聚合中會有很多信息孤島,比如說IT人的群子里的人是看不到書法界的圈子裡,只有一些重大的,全社會都關注的信息,才能穿破散播到微博的每一個角落。
但這也是社會的正常形態,社共的公共事務公眾參與,各行各業各司其職。

圖片和視頻的插入我堅定的認為是好的,顯然圖片和視頻是信息的重要表達方式,而圖片和視頻的文字說明不能讓人對內容的必要性快速做出判斷,而直接的展示圖片和視頻可以幫助人們快速的做出判定。

微博和twitter當然不是單純的行業和公共信息交流平台,還自然而然的形成了一個生活交流平台。這就使問題複雜化了。

這就產生了三種信息,行業信息,公共信息,生活信息。(實際更複雜,現在就用這三種簡化討論模型)

我的行業朋友,可以接受這三種信息。

我的普通朋友,只能接受公共信息和生活信息。

所以我該如何向該們推送信息呢?google+的圈子解決方案看起來是個陰陽和諧的解決方案。


我覺得大家看問題的角度都太局限了,為什麼非要從用戶體驗和傳播上來考慮問題。
一個是美利堅版本,一個是國內版本,本來用戶習慣就不同,所以就無從對比。而且誕生的時間和環境各不相同。
而相反,好為人師正是中國人之惡所在。
人類的認知差異的基本尊重,即為民主。
看待產品,也應當這樣。何況是用戶習慣有很大差異化的兩個國家呢。


我的觀點:

twitter是一個比較超前的產品, google同類產品有過因為太超前不能被用戶接受而失敗的例子。

對於中國人來說,twitter有點太超前, 易用性上新浪微博要好, 這點我覺得老羅說的倒沒錯,但是語言太偏激。

對於用慣twitter的人來說twitter的開放性是非常有誘惑力的,這方面我覺得virushuo走平等路線有點牽強,回答裡面 范凱的分析很到位。

和菜頭的2.0到1.0的倒退說我完全同意,但是配合我剛才談到超前的話題,再配合國情,就不難理解這個爭執的核心在哪裡了。

中國人需要評論的核心是想要把一條微博的潛力全部挖出來,而不是分成幾條微博。國人喜歡一貼爆頭。蓋個摩天大樓,在評論裡面混戰,罵戰。


分析有網路效應的產品只看UI和UE,是不足夠的,網路效應如何產生放大,激勵更多的新用戶是更重要的問題。此外,觀察twitter/新浪微博這樣的產品,很容易從一個小圈子出發只看到象腿,分析的時候要跳出comfort zone才行。


各有利弊,不過感覺這次老羅的評論確實靠譜些,非常同意他說的,不見得所有的信息,用戶都希望傳播,我的評論不見得希望所有關注我的人都看到。

用的比較多的是豆瓣的友鄰廣播,評論功能和轉播功能還是很好用的。


先總結下兩派觀點:

甲方:@和菜頭+霍炬
在twitter用戶身份是平等的,信息通過人肉來過濾垃圾,篩選優質內容;
在weibo由於身份不平等造成信息傳播起點不平等,評論而非轉發方式又增加了信息傳播不平等發生的幾率,名人不一定保證產生有價值的信息。
這派的觀點我總結為「自由派」;

乙方:老羅
這派觀點我稱為」精英派「
對於不關心的話題,轉發製造了大量我不關心的信息,大量無用雜訊會增加獲得信息的成本,比起轉發,評論模式可以降低這種雜訊,對於精英用戶體驗更好。
另外,對於大眾的沉默用戶來說,從信息接收角度看,「精英派」觀點可能更適合,體驗也更好。

「自由派」應該適合中高端——既有說和聽的需要,又有平等的意願;
」精英派「則更適合能產生優質內容的精英意見領袖與沉默的中下層大眾粉絲。

兩種思路無所謂哪種更好,也無所謂1.0/2.0,分析完用戶就會發現這兩種都是合理的。
btw,偏好哪種確實暴露了所屬的層級和價值觀。


樓主發的帖子裡面的內容實在是太長了,而且關於Twitter和新浪微博的涵蓋面實在太廣。所以在這裡肯定是一兩句話說不清楚的。

我只針對一點來說——隱私

不管是和菜頭的文章還是霍炬的文章都沒有提到隱私的問題。

有評論確實會拖慢信息的流動速度,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當有一個大事件發生時,比如說某個日本地震發生的時候,你覺得是Twitter的傳播速度快還是新浪微博的傳播速度快?是的,它們一樣快,為什麼?因為這個事件絕大多數人都關心,即便有人評論不轉發,它還是可以通過其他人的轉發通道到達你這裡。在新浪微博,雖然有評論功能,但是轉發的成本是比評論低很多的,因為轉發的動作可以就一下,而評論你至少還要思考以及打字、發送。

好了,以上事情發生的前提是該事件關乎所有人時,兩者的速度才能趨於一致。但是,如果該事件只和部分人相關時,新浪微博的速度就會比Twitter慢很多。讓我們來舉個例子,假設我的一個好朋友發了一條微博「我失戀了」,這個時候我是要轉發還是評論?這個時候傳播速度有意義嗎?那我和好朋友接下來關於她的男友的討論應該是用轉發來討論呢還是在該條微博下進行討論好呢?

如果只有轉發,那我朋友的隱私會最大程度地被傳播,如果有評論,那我朋友的隱私就不會干擾其他人的信息流(只有原微博出現的那次)。

不管是誰,他在微博上都會發送一些關於自己隱私或他人隱私的內容,隱私是非常重要的,隱私需要在一個節點裡面停留下來,以供少數人討論。

微博上有很多名人,名人沒有隱私,這是由名人自己本身的特性決定的,但是微博上有多的多的老百姓,他們會在微博上說很多隱私的內容,他們是需要自己的內容快速被傳播,但是他們同時也不希望隱私被放大被傳播,幾個微博上的好友看到了,評論下就過去了,那不很好嗎,為什麼要讓更多的人看到?

要相信,真正有用的信息,大家都是會全力地轉發的,這個時候速度不是問題。但是,關於人家(非名人)的那點小隱私,是轉發還是評論,那就要看用戶的意願了,用戶是有選擇權的不是嗎?

任何網站,只要有人在上面,隱私權都是無法逃避的問題,而且它至關重要,要不然新浪微博還要搞個私信做什麼呢,直接發條微博,@一下不就好了么?

飯否和Twitter都有」需要我批准才能查看我的消息「的類似隱私設置。可是即使用戶在先前已經限定哪些用戶可以查看自己的內容,每一次的信息推送,還是會涉及不同的隱私許可權,先前的隱私設置在這裡是不靈活的,而評論給予了隱私初步的保障(因為他沒有過多地干擾其他人的信息流)。

隱私也是要分層級的。由低到高。

轉發 &< 評論 &< 私信

順便問一句,你在微博上注重自己的隱私保護嗎?

P.S.
本文並不為駁斥幾位博主的觀點,因為他們沒提及隱私的問題,所以我的觀點只為補充他們的觀點。
內容已根據評論的內容作相應改動。添加了「需要我批准才能查看我的消息」的相關內容。


推薦閱讀:

新媒體時代,你現在還看雜誌或者報紙嗎?如果有,經常閱讀的雜誌或報紙有哪些?
韓國媒體堅稱活字印刷起源於韓國,我們該怎樣回應?
博客還有前途嗎?
中國中央電視台被一些本國民眾稱為 CCAV, 這是什麼緣故?
如何評價「霸王洗髮水含冤6年」的言論?

TAG:媒體 | 互聯網 | 社交網路 | 新浪微博 | Twitter | 飯否 | 和菜頭 | 羅永浩 | 霍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