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的誤區有哪些?
誤區1,「前腳掌跑法好,你後腳跟落地了,你跑姿不對!」
——造成跑步傷病主要原因是「剎車效應」。在落地階段,小腿過度前伸,落在了膝蓋的前方遠處,造成阻力過大,形成剎車效應。
上圖中,A的跑姿是最理想的。如果前腳掌跑,但是腳後跟不落地,阻力是非常大,更容易造成傷病。
誤區2,「想要跑的快,就得使勁蹬地。」
速度是由重心和地面的夾角決定的,重心的前傾決定了速度。
蹬地,身體會過早騰空,在空中飛行的階段,只有慣性,沒有加速。(人是沒有長翅膀的好伐,別講什麼空氣動力學)
誤區3,「步幅大容易剎車,所以要小步幅,提高步頻。」
黑人的跑步跑姿_騰訊視頻v.qq.com視頻
步幅,是從視覺上來看,業餘選手和專業選手的主要區別之處。
數據上看步幅:
業餘選手的160步頻和專業選手180的步頻,差距只有12.5%
業餘選手普遍在100CM左右的步幅和專業選手150以上的步幅,差距高達50%以上
業餘選手中步幅超過120cm的都是偏少數的,相對馬拉松多數玩家來講。以5分配速(全馬3:30)計算,每分鐘200米的距離,200米÷180步=1.11米/步,200米÷160步=1.25米。這是當前中國多數馬拉松比賽的精英分界線,(上海馬拉松是3:25)。
——「你個小短腿還想PK黑人,除非你能跑出270的平均步頻!」
4,「想要跑的快,就要加大向前跨的步幅,就是送髖的動作。」
步幅是怎麼計算出來的?
大多數人的理解:步幅就是腳到腳的距離。
(所以想提高步幅,就要使勁往前跨,結果導致剎車效應,運動效率低下,並且容易受傷。)
另外一種理解方式:
步幅=速度x滯空時間
步幅=速度x(腳相對重心的)每一步的滯空時間
關於更多的步幅的理解歡迎看這裡:【原創】跑步,你真的懂步幅嗎?
5,「步頻180最好。」
T=2π根號l/g
f=1/T 所以f只和l有關。也就是線(腿長)的長度。鐘擺(臂腿)越長 鐘擺的頻率越小。鐘擺(臂腿)越短,鐘擺的頻率就越大。
——你讓姚明跑潘長江的步頻,你想累死姚明嗎?!
步頻=擺頻。
若需要提高步頻,請提高臂的擺頻即可。
推薦閱讀:
※慢跑後如何有效放鬆拉伸小腿肌肉?
※素食者堅持跑步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請教跑步時單側脛骨前肌疼痛的問題?
※體重在95-100kg的人合不合適練習跑步?如果開始跑步,有哪些需要注意和預防的身體損傷?
※為什麼一提半月板就談虎色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