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戰爭中,用最快速度行軍,走小路,繞過敵軍很多城市,直打首都,是否可行?
j這個間道而行,卷甲而趨。
有這種戰役組織法。
成功失敗的案例都不少。
總的來說,需要很充分的掌握敵人的情況,熟悉道路,而且還要有很大的膽略和一些運氣。
有空來寫幾個陌生的案例。畢竟鄧艾那個大家都很熟了。
多說兩句。
有人說城市設防了進不去,這個戰術錯了。
這個觀點要斟酌。
古代城市有自己的生活規律,例如,他們雖然夜間不開門,但凌晨時會開門讓商人進入城市補貨,順便讓糞便和垃圾的車船出門。
這個時候就是奪取城市的最佳機會。
五代到北宋時,利用這個機會搞偷襲是個常見戰術。
最有名的就是劉延慶為主將的那次北伐。郭藥師以少數精銳混入幽州,佔據了城門,數千人跟進,奪取了幽州外城。
他們就是利用城市開門補貨的機會,偽裝進城的。
當然,後來因為部隊紀律不好,遭遇市民反擊,援軍遲遲不到。遼軍加強了防禦,最後是少數人爬牆逃了出來,作戰失敗了。
但作戰失敗的根本原因是劉光世的主力部隊行動遲緩,沒有按約定時間進入幽州。否則特遣隊早已拿下幽州外城,奪取幽州已經沒有技術問題。
再比如,五路伐夏戰役中,高尊裕嫉妒友軍,不許他們發動突襲。
而事實上當時涇原軍前鋒已經輕騎抵達靈州外圍,西夏軍只注意防守主要道路,沒想到宋軍主力是迂迴而來的。城門沒有關,也沒有警戒狀態,史料記載說當時是輕騎幾奪門而入。
當時如果果斷抓住機會,騎兵湧進城中,火一放就開始做亂,就沒有後面那些爛事了。
結果搞得二十多萬大軍在城市外面凍了幾十天,又沒有攻城器材,最後不得不撤兵。
實在是想的太多了,導致關鍵時刻指揮失誤。大家舉的例子,其實可行性已經呼之欲出了。直搗黃龍的戰術,最關鍵的,不是搗,而是黃龍。假如最後發現黃龍是一隻大烏龜,或者黃龍是一條泥鰍,完蛋的就是你自己了。(不要糾結黃龍的地名問題。。。)
快速突進成功的案例,歷史背景都是類似的。
1、以強敵弱,你作為弱方靠最後一道天險固守,繞過去就門戶洞開,你精神崩潰。(偷渡陰平)
2、主弱國疑,群雄觀望。巨藩豪強仗兵精地利,直接端你的老本。周圍盡皆震恐。(靖難之役)
這種情況,軍閥混戰時期最多,建國初期也有(朱允文你好),就算是一國之君,也不過是個大號的草頭王,政治上根基不穩向心力不足,軍頭和藩王實力尚存,軍事上所賴的無非是幾處險隘,幾支精兵。一旦主公受難,心腹馳援不及,周圍的軍隊根本不會來救,你跑也無處可跑。
如封疆大吏造反,他本身就扼守本國門戶,外邊的人要攻進來不易,他往裡頭打可就一馬平川。比如歷來定都建康的國家,上游往往是國之根本,但也常常是心腹之患(南北朝時代荊襄大佬一跺腳,南京朝廷就抖三抖)。他本身就攜巨大的兵力和地緣優勢,在全國的軍閥裡頭都有巨大的威信,此時全國上下都是觀望態度,打下首都立馬擁立新王。
如官兵平叛更是,官兵背後是皇權不容置疑的合法性,天兵突降,對方本就不高的士氣和凝聚力無法在惡首伏誅的情況下繼續負隅頑抗,更多是瞬間繳械。(雪夜入菜州等等)
那些軍閥混戰時代兩國攻戰也類似,迅速斬首,你的部署本來就是打工仔,換個公司上班而已。
你號召全國勤王,大家都搬著小板凳看,你想單騎逃遁,落單了地方一個小吏都能綁你邀功。
這時候就像是下象棋,哪怕你車馬炮俱在,老將掛了,就玩完。
但如果皇權根基已固,上下軍民齊心,有全國的資源作為後盾,那對方還想這麼玩就打錯算盤了。
就算兵臨你首都城下,對方輕騎簡從沒有攻城器械沒有糧草,軍民一心仗著城高池固死守,四周勤王兵力帶著情報和資源源源而來。對方如果還要硬來,那十有八九是要被包餃子的。(北京保衛戰)
就算真破了你首都,你下江南,幸四川,而對方如果要一路追殺,戰線越拉越長,卻無法進行有效的統治,你遙控各地軍隊資源,在敵軍漫長的戰線上攻守呼應,讓敵軍顧此失彼首鼠兩端,還有一戰之力。(安史之亂)
再不濟你都被逮了,還有你的兒子,侄子,在外地擎起王旗,就算不能恢復故土,搞個兩分天下,真不行再苟延殘喘個幾十年,問題也不大。(南宋,南明)
這時候就是下圍棋,天下都是你的棋盤,不到官子,勝負尚未可知。
所以呢,一切戰爭問題,到最後,還是政治問題。
非常難,真實的戰爭不是玩戰爭遊戲,士兵是需要後勤的,更需要一個安定的後方提供休息,在古代作戰隨軍的民夫都是軍人的好幾倍,完全繞過敵人的城市只會導致後勤無法補給,除非能對敵人的首都一股而下。
但是又有以下幾個問題:
1:敵人的首都一般都是最堅固的雄城,敵人力量最強的地區,很難一股而下。
2:城市都是修建在交通便利,戰略地位重要的地方,你把城市都繞過去,那隻能是走小路爛路翻山越嶺,即不可能突襲敵人,也不可能行軍速度非常快,也不可能有充足的補給,等你到了敵人首都城下,你的疲憊之師面對的就是敵人準備充分,全體動員,以逸待勞的敵人,這不是自殺嗎?
3:你在翻山越嶺補給不夠的情況下都能把敵人準備充分的首都一股而下,你這種實力已經是吊打敵人了,那何必非得搞這種危險性極大的戰術?
你去西安看看城牆
然後想想從小路來的士兵怎麼樣在沒有攻城器械的情況下攻佔這座首都
再想想他們會不會自己砍了你去投降諸葛亮表示:我也是這樣想的啊,你當魏軍沒有哨站和斥候?我軍可每次都被發現而擊退啊,斜谷關一出,八百里秦川,直取洛陽,不就特么興復漢室了?然而魏軍也不傻啊,你以為他們是常凱申啊?
瓦剌蒙古表示:你以為我不是這樣想的?結果我一去被火槍射成狗…天子守國門果然厲害!
尼米茲表示:你以為我不是這樣想的?當時我讓杜立特去炸東京,日本就輸了?還不是一個一個的島挨著攻佔,打掉外圍防禦圈,在從九州登陸,這樣才能擊敗他們。
戈胖表示:別說了,我有句MMP已經講出來了
畢竟你要知道一個國家的首都一般都是防禦最嚴密的地方,小股部隊奇襲那是不可能的,你以為美軍這個世界第一就是小股部隊奇襲平壤了?拜託…人家擺了兩個軍團,20萬軍隊,數千枚防空導彈和上萬高炮…
當時戈胖空投到倫敦的傘兵棺材板已經壓不住了鄧艾偷渡陰平
然而鄧艾也是江油綿竹一路佔領過去的。
為什麼大部分人不這麼做呢?其實很簡單,答主試著背著xx天的乾糧清水,外加武器裝備在曠野里走走就知道了。
沒有現成道路的曠野行軍,第一容易迷失方向,第二行動困難,第三沒有後方就失去了補給和情報支撐。所以沒有必要的理由沒人幹這種事情
忘記說了
這種奇襲行動有兩個要求
第一是對方首都在你奇襲範圍內,實際上對於古代人的機動力來說,此時戰線已經離敵國首都並不遙遠了
第二就是你要在勤王部隊趕來之前,打的贏首都衛戍部隊。
能滿足這兩個條件的戰爭很少,而如果滿足這兩個條件,一般來說不用冒這麼大風險也能獲勝
個人感覺稍微有點歪題
—————————————————————————
錦州,遼東重鎮,自古為入關要道,且地勢險要,更重要的是,錦州城的一面,靠海。對於沒有海軍的後金而言,這又是一個噩夢。這就是說,只要海運充足,在大多數情況下,即使被圍得水泄不通,錦州也是很難攻克的。
既然難打,能不能不打呢?不能。我的一位住在錦州的朋友告訴我,他要回家十分方便,因為從北京出發,開往東三省,在錦州停靠的火車,有十八輛。我頓時不寒而慄,這意味著,三百多年前的明朝,要前往遼東,除個別缺心眼爬山坡的人外,錦州是唯一的選擇。
要想入關,必須攻克寧遠,要攻克寧遠,必須攻克錦州,要攻克錦州,攻克不了。
當然,有人會說,錦州不過是個據點,何必一定要攻陷?只要把錦州圍起來,借個道過去,繼續攻擊寧遠,不就行了嗎?
是的,按照這個邏輯,也不一定要攻陷寧遠,只要把寧遠圍起來,借個道過去,繼續攻擊山海關,不也行嗎?這樣看來,努爾哈赤實在太蠢了,這麼簡單的道理,為什麼就沒想到呢?我覺得,持有這種想法的人,應該去洗把臉,清醒清醒。
假定你是努爾哈赤,帶了幾萬兵,到了錦州,錦州沒人打你,於是,你又到了寧遠,寧遠也沒人打你,就這麼一路順風到了山海關,準備發動攻擊。
我相信,這個時候你會驚喜的發現,錦州和寧遠的軍隊已經出現在你的後方,準備把你一鍋端——除非這兩地方的守將是白痴。
現在你有大麻煩了,眼前是山海關,沒準十天半月攻不下來,請屁股後面的軍隊別打你,估計人家不幹,就算你橫下一條心,用頭把城牆撞破,衝進了關內,搶到了東西,你也總得回去吧。如果你沒長翅膀,你回去的路線應該是山海關——寧遠——錦州……看起來似乎比較艱難,不是嗎?
——《明朝那些事兒》
子午谷就是個典型啊
魏延想走諸葛亮不許
後世高迎祥走了,結果被悶死在裡面
冒昧的問一句,您打過dota或者lol嗎?遊戲機制里,外塔不推掉,2塔和高地塔以及大本營都是無敵狀態。當然,戰爭不是這樣。那麼我們換個概念,玩過這個遊戲的人,都知道塔的重要性,不管是進攻方的推塔還是防守方的守塔。如果你不認真努力守護每一座塔,你會被蠶食壓縮到首都最後只能輸,如果你的塔完好無損,對方越塔殺你,或者穿過河道侵入你的野區,或者在距離你的塔很近或者兩座塔之間的位置和你戰鬥的話,他們往往會付出代價。
李愬雪夜下蔡州
不是所有的朱棣都能遇到李景隆-。z
大部分都會變成餃子餡兒……
有成功的,也有不成功的,不成功的概率更大,畢竟人是要吃飯的,所以一般沒人會讓步兵這麼干...
然後敵方直接走大路先行攻下你方首都?
長途突襲的斬首行動,最大的制約是後勤。古代打戰的後勤,如吃喝飼料等,主要部分是靠就地徵發的,特別是沒有水路的情況下。長途陸地運糧耗費極大,又非常容易被斷,不可能作為主要方式。而想要在敵占區收集糧草,就需要當地居民的配合。當地居民被迫配合是由於守軍不敢出來野戰。由此可以簡單推論一下,進攻方的實力特別是野戰能力,遠比守軍強,或者攻方有充分能量保證當地居民的中立。這樣就保證了攻方的糧草不斷,使得長途遠征成為可能。
要舉個例子的話,皇太極五入中原,最遠打到山東,歷時大半年,如入無人之境,他當然不可能從東北運糧到山東,但是後金在野戰中的強大優勢,迫使失去明軍保護的居民,乖乖交出糧草。朱棣南征事件中,由於是朱家內戰,朱氏家族分裂,地方政府大部分採取的是觀望中立的態度,居民自然也是兩頭納糧,因此他能在遠征種保持糧草不斷。
另外,古代那交通狀況,走小路肯定比大路慢得多。
所以總結一下,如果進攻方野戰實力優勢明顯,或者可以在政治上保證地方的中立,那麼可以採取長途奔襲繞過一些城池直撲核心地帶的行動。
侯景聞台軍討之,問策於王偉。偉曰:「邵陵若至,彼眾我寡,必為所困。不如棄淮南,決志東向,帥輕騎直掩建康;臨賀反其內,大王攻其外,天下不足定也。兵貴拙速,宜即進路。」
李祐言於李愬曰:「蔡之精兵皆在洄曲,及四境拒守,守州城者皆羸老之卒,可以乘虛直抵其城。比賊將聞之,元濟已成擒矣。」愬然之。冬十月,甲子,遣掌書記鄭澥至郾城,密白裴度。度曰:「兵非出奇不勝,常侍良圖也。」
韓信破齊,宣帝八日擒孟達,李靖滅突厥,能幹這活的,千載留名。
漢尼拔當年翻過阿爾卑斯每戰必勝羅馬城平均每戶都有一人死於其手,但是就是拿羅馬城一點辦法都沒有。
很難做到,除非是大草原上少量輕騎突進,不然正常的大部隊根本沒辦法,糧草輜重跟不上,而沒有重型攻城器械的軍隊又怎麼攻得下首都這種大城市。
一般來說古代的軍隊後勤都是需要徵兆民夫的,一萬士兵的打仗,可能需要動員十萬民夫。況且古代營養條件差,士兵良莠不齊,很難保證急行軍不掉隊,甚至有的士兵還有夜盲症。
這是古代游牧民族對中原王朝常用的襲擾方式,利用騎兵的機動性搞長途奔襲,因糧於敵。這也是為什麼歷朝歷代都花費巨資在邊境修建長城和烽火台的原因了。一個比較著名的戰例就是明末崇禎年間的北京保衛戰,皇太極率輕騎繞過長城豁口奔襲到首都城下,直接導致了袁崇煥的死亡。中原王朝對游牧民族也採用過同樣的招數,比如唐太宗李世民就曾經這麼干過,先在邊境集結十幾萬兵力吸引突厥主力,然後李靖率三千精騎奔襲突厥王庭,把頡利可汗和一干突厥王公貴族一網打盡。
首先攻打首都,意思就是要攻城。兵法上有寫:攻城一般要十倍百倍於守城的兵力(反正就這麼個意思)。一般京城的守衛最少也會有五千到一萬人。所以你必須帶著至少五萬的兵力。
五萬人已經好了。這五萬人的後勤總要跟上吧,畢竟圍城打得是消耗戰。最少一個民夫供養一個士兵。然後一共是十萬人。
然後將軍帶著十萬之眾去抄小路,星夜賓士趕到京城。能做到行軍時不發生踩踏,不發生嘩變,而且後勤的輜重能跟上,我恐怕韓信再世也做不到吧!
這樣?
推薦閱讀:
※未來戰爭中士兵的作用是什麼?
※謝玄軍事才能到底如何?
※法國為什麼第一個對利比亞採取軍事行動?
※蘇俄內戰時期白衛軍的軍銜肩章到底怎麼回事?
※為什麼蘇式武器被打臉,總有人說要麼是猴版,要麼是使用者素質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