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飛在《金駝粹編》問世之前的著名戰績有哪些?我說的戰績是比如那種一大家相信岳飛能直搗黃龍的戰役?
今天大家都說岳飛的戰績是岳珂吹的,那麼請問一下在岳珂的《金駝粹編》問世之前,有沒有什麼書籍提到岳飛有什麼驚人的抗金戰績?
當然有啊~
而且都是政府文獻。
宋政府前後出具了400多道文件,包括御札和省札。
其中一部分保存到了今天。
你不能當這些東西不存在啊。
所謂的岳飛的戰績都是他孫子吹的,本身就是一種歷史虛無主義的說法。
仔細看看岳飛歷次的任官和提拔的記錄吧,感情南宋朝廷是靠吹牛皮,才站住腳跟的。
作者:經略幽燕我童貫
鏈接:真實的岳飛是什麼情況? - 經略幽燕我童貫的回答 - 知乎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
咱家發現,其實有很多人並不知道岳飛到底有多大權力,到底擔任過什麼職務,他的權力從何而來。
咱家就抄了抄書,寫個簡單點的岳飛的官銜的解釋回答吧~
我們從岳飛入節度使的那一年開始。
紹興四年八月,因收復襄漢六郡的功績,岳飛由鎮南軍承宣使而建節,升為清遠軍節度使。
在這個時候,岳飛的全官職是:
晉陞前:鎮南軍承宣使、神武后軍統制、江南西路舒蘄州制置兼荊南鄂岳州制置使、兼黃復州漢陽軍德安府制置使。
晉陞後:清遠軍節度使、神武后軍統制、湖北路荊襄潭州制置使
咱們來挨個分析。
鎮南軍承宣使-清遠軍節度使:
承宣使和節度使,都是武官的榮銜。尤其是節度使,這不是唐代的節度使,只是一個級別很高的榮譽。
神武后軍統制:
岳飛的部隊此時的正式番號是神武后軍。我們常見的岳家軍是其軍的俗稱,就和楊沂中的神武中軍俗稱楊家軍一樣。楊沂中部是宋高宗的衛隊,不要搞成大軍閥楊沂中挾持宋高宗號令天下的大新聞。
湖北路荊襄潭州制置使:
湖北路指的是荊湖北路,後世的所謂湖北,就是這個來歷。當然對應的還有荊湖南路、江南西路、廣南東路、廣南西路、川峽四路等等,不一一展開。這裡的荊是指荊南府(江陵),潭是指的潭州.潭州在荊湖南路,是荊湖南路的首州,不屬於荊湖北路。之所以還要岳飛帶一個潭州的管轄權,是因為當時楊么還沒有平定,需要岳飛在潭州有進行軍事工作的權力。這裡的制置使也是軍職。以武官為此職統帥軍事是熙豐變法之後的事情。它管什麼呢?它節制授權區域內的軍隊,對作戰和其他軍事工作負責,包括進行區域內的作戰策劃。在它限定區域內的安撫使、監司官、州軍官(不是州里的軍官,而是州、軍的官員。州和軍是行政單位)都要聽它節制。它用兵有便宜指揮的權力。它在序列內多高呢?它的級別在招討使之下,安撫使之上。
小結:
岳飛在紹興四年的時候,擁有對湖北路荊襄潭州等地區的軍事征討權,在該地區有便宜指揮的權力。如該地區有安撫使,也要聽從岳飛的指揮,至於其他的各監司官、州軍官(如果有的話)則更不在話下。
紹興五年十二月 鎮寧崇信軍節度使、行營後護軍都統制、湖北襄陽府路招討使
鎮寧崇信軍節度使:
即鎮寧軍和崇信軍節度使,相對前面的清遠軍,這次加的是兩鎮節度使。一般來說,一鎮節度已經是很高的榮譽了,但授予兩鎮,屬於「希闊之典」。當然,還有三鎮節度這種大殺器在最後,但已經沒有本質區別了,只是多加錢而已。
行營後護軍都統制:
這一年中南宋中央政府整頓軍制,進行了統一改編,各神武軍系統都改編為行營護軍。行營後護軍現在才是正式番號。要值得注意的是,岳飛從統制升級為都統制,說明其下的軍隊編製有了擴充,已有多個統制獨立率兵成部了,因此要設更高級的都統制來進行管理。
湖北襄陽府路招討使招討使:
這是軍職。在唐長安三年設立的招慰討擊使,這是此職的本源。到北宋仁宗時,設置了沿邊招討使,主要也是負責軍事工作。到南渡軍興之後,由於與金進行軍事鬥爭的需求,就多見XXXX招討使了。它的主要工作,是從事招撫征討。當軍中有急速事的,來不及上報的,可便宜行事。招討使在序列中的哪個地方呢?其品級看官員本人的所帶官職來確定。他在序列中的位置,是在宣撫使之下,制置使之上。湖北還是荊湖北路,襄陽府路是新設立的,不是一個行政監察區,而是一個軍事區,其下的襄陽府,隨州,郢州、唐州、鄧州,信陽軍等地,多是行政監察區京西南路的區域,只是京西南路尚未完全收復。
小結:
岳飛在湖北,從許可權上來說,是自己管理自己。當時規定,「(行營護軍)並聽本路宣撫、招討司節制」,也就是說,各行營護軍都在各地的宣撫使、招討使的管理下,都統制是宣撫使、招討使的下級。但當時湖北沒有宣撫使,岳飛擔任的招討使就是最高長官,也就是說,招討使岳飛管理都統制岳飛。這是國家授予他的合法權力,沒毛病!
~~~~~~~~~~~~~~~~~~~~~~~~~~~~~~~~
PS:
因為身體原因,岳飛在這一年屢次上表,要求解除他「荊湖南北襄陽府路制置使」的職務。但國家均不允許,並從制置使提升他為招討使。「不要裝病,你給我好好乾活!」
諸位瞧瞧,專制國家啊!封建獨裁啊!人家不想幹活了,你還繼續提拔人家,最後反說人家「謀反」,嘖嘖嘖嘖,這活能更糙一點嗎?
~~~~~~~~~~~~~~~~~~~~~~~~~~~~~~~~
紹興六年三月 檢校少保、武勝定國軍節度使、湖北京西路宣撫副使、兼營田使(特許岳飛帶河東宣撫副使節制河北路之名)
檢校少保:
檢校官,這只是給節度使們過渡一下,並不是真的少保,有點少保「代」的意思。
武勝定國軍節度使:
武勝軍、定國軍比鎮寧軍和崇信軍都大,屬於「大鎮」,雖然同是兩鎮節度,武勝定國軍節度使要略高半級,其實無非是加工資,本質區別不大。
湖北京西路宣撫副使、兼營田使:
正菜來了!之前說過,湖北沒有宣撫使,招討使岳飛帶領都統制岳飛搞工作。這次是正式提升了,直接進入宣撫使序列。宣撫使是啥?告訴你,牛逼大了!宣撫使在北宋時,那是直接代替皇帝統軍外出征討的最重要的職位。到南宋時,所管轄的區域縮小了,但許可權沒有縮小。他擁有戰區內的決策權,管理戰區內的所有將領。最重要的是,宣撫使有人事權。用今天的話來說,管了業務還管人,你說厲害不厲害?宋會要里說「祖宗以來,所置使名莫重於宣撫,多以見任執政官充使」。所以宣撫使和執政大臣一樣,尊稱都是「相公」,如果同時在場的有執政,則可稱「宣撫相公」。岳飛從這個時候開始,就可以被人叫「岳相公」了。有人一定會問,營田使是啥?簡單來說兩個字,後勤。懂?
河東宣撫副使節制河北路:
這是特許。什麼意思?其實這是有規定事由和區域的。當時河東路、河北路都是淪陷區,岳飛在征討偽政權「齊」和收容北方義軍的時候,在河東路和河北路有軍事管轄權。當然,如果沒有進行征討的話,就不能戴這個頭銜,也沒有相應的許可權。
小結:
大都督張浚覺得岳飛老是當招討使,有點LOW。這不好,畢竟不方便。於是岳飛同志就從招討使提升半級為宣撫副使,先過渡一下。由於湖北沒有宣撫使,所以還是宣撫副使岳飛同志自己領導自己搞工作吧!還有,朝廷已經決定了,後勤你也抓一下。
這是逼岳飛同志繼續上表求去啊?「我媽死了,我要守孝三年啊!」
「不許!」
紹興八年 太尉、武勝定國軍節度使、湖北京西路宣撫使、兼營田大使
太尉:
在北宋前期,太尉是親王、宰相、樞密使的加銜,主要用途是有面子,加工資。到北宋末期,改為武階的最高級。武階有52級,太尉到頂了。
~~~~~~~~~~~~~~~~~~~~~~~~~~~~~~~~~~~~
插曲:第一次紹興和議
紹興八年到紹興九年,宋金兩國開始了各自的內部嘴炮撕逼,金國還發生了政治動亂。
金國在是否推行漢化、是否取得漢族知識分子的支持、是否仿照中原王朝搞中央集權的政權組織形式等問題上,因現實需求和政治理念的不同,在統治階級中產生了分歧,金國上層之間的矛盾迅速激化。金太宗死後,太祖系的將領與太宗系的將領,圍繞國是(註:國家的方針政策)、繼承、漢化等問題發生了分化對立。完顏昌、完顏宗磐、完顏宗雋等人為一派,完顏宗干、完顏宗翰、完顏希尹、完顏宗弼等人為另外一派,彼此爭鬥不已。
其中,完顏宗磐即蒲魯虎,是金太宗吳乞買的嫡長子;完顏昌即撻懶,他輩分較高,是金太祖的叔父盈哥之子,與金太祖金太宗等人是堂兄弟;完顏宗雋即訛魯觀,他也是金太祖的兒子,排行第六;完顏宗干即斡本,是金太祖阿骨打的庶長子,值得注意的是,他有個兒子叫完顏亮,即後來的海陵庶人,他還有個繼子叫完顏亶,就是後來的金熙宗;完顏宗翰即黏沒喝,很有軍事才能,在漢文史料中,他以粘罕這個小名較知名;完顏希尹即兀室,此人頗有心智,女真大字就是他創製的;完顏宗弼即兀朮,因是金太祖第四子,俗稱四太子,由於各種原因,他在我國民間比較知名。
金太宗過世以後,金熙宗即位,金國內部發生了政治變亂。完顏宗翰(粘罕)派系政斗失敗,其心腹幹將高慶裔被殺,本人被剝奪軍權之後憤懣而死。完顏昌(撻懶)、完顏宗磐(金太宗子)、完顏宗雋(金太祖子)等主和派主持了金國朝政。
在這個基礎上,宋金兩國達成了「第一次紹興和議」。所以八年到九年這段時間,兩國之間處於和談持續的狀態,各自開展了內部的撕逼活動。宋朝內部也在鬧。大量的政府官員都提出抗議。
當時的文獻中,曾保留了這麼一個名單:
台諫系統:張戒(殿中侍御史)、常同(御史中丞)、方庭實、辛次膺;
侍從官系統:梁汝嘉(戶部侍郎)、蘇符(中書舍人)、樓炤(給事中)、張九成(權尚書禮部侍郎兼侍講)、曹開、張燾(權吏部尚書)、晏敦復(吏部侍郎)、魏矼(權吏部侍郎)、李彌遜(戶部侍郎);
郎官:朱松、胡埕、張廣、凌景夏;
宰執級的重臣:趙鼎、劉大中(註:此人立場多變)、王庶;
退休的宰執:李綱、張浚、朱勝非;
其他官員如:林季仲(中書門下省檢正諸房公事)、范如圭(秘書省正字兼史館校勘)、常明(秘書省正字兼史館校勘)、胡銓(樞密院編修官)、許忻(校書郎)、趙雍(樞密院編修官)、潘良貴(中書舍人)、薛薇言(起居舍人)、尹焞(禮部侍郎)、陳剛中(太府寺丞)、馮時行(奉禮郎)、潘良貴、連南夫、汪應辰、樊光遠(秘書省正字)
這個名單還並不全面,事實上還有大量的反對者沒有被列進去。例如:喻樗、毛叔度(臨安府司戶參軍)、元盥、韓紃(澧州軍事推官)、張行成(迪功郎)等等等等。
武將們也先後表達了極其激烈的反對意見。主管三衙的三位主兵將領楊沂中(主管殿前司公事)、解潛(權主管馬軍司公事)、韓世良(權主管步軍司公事)前往拜見了秦檜,他們都露骨地威脅,一旦因為和約導致人民群眾情緒激動,「軍民洶洶」,他們是「彈壓不得」的。然後他們三人又去見了在和議往來事務中出謀劃策的勾龍如淵,除了之前那些話,他們又說,如果以後在外領兵的三大將(岳飛、韓世忠、張俊)就這事追問起來,他們是不負責的。至於岳飛、韓世忠的態度,則更不用說了。
當時南宋的諸多官員和軍人,大多是從北方地區搬遷而來,與金人或有血債家恨,或有骨離之痛,不共戴天之仇是人所共有。在聽說了要與敵人和談的消息後,社會各個層面都沸騰起來了,「秦相公是細作」的傳單傳遍臨安內外。
很明顯,這是一次聲勢浩大的「非組織政治活動」,一時之間,內外壓力都向朝廷湧來,就連秦檜一度也承受不住,向宋高宗提出辭職。但宋高宗一力全部接下,他展現了封建獨裁者的絕對大權,罷免了對和議態度不是太積極的趙鼎以及首鼠兩端的劉大中,表明了自己一定要屈己和談的想法。
雙方在紹興八年年底,在舉朝憤懣不平的背景中,以宋高宗去國號對金稱臣,且放棄其他北方淪陷地區的所有權的要求為代價,換得了一紙屈辱的合約。
可是到紹興十年,金國再次內訌,完顏宗弼對和談極度不滿,遂聯合完顏宗干(即金熙宗繼父)等發動政變,殺掉了主和派的完顏宗磐、完顏宗雋、完顏昌等人,完全控制了金朝的政局。他重新開啟了兩國之間的戰爭。
~~~~~~~~~~~~~~插曲結束~~~~~~~~~~~~~~~~~~~~~
紹興十年
少保、武勝定國軍節度使、充湖北京西路宣撫使、兼河南北諸路招討使、兼營田大使
少保:
三少之一,也叫「三孤」。少保的班位排序在親王之上,在宰相之下。按照宋代的制度,晉陞順序大致是:節度使加檢校三少、三公官分別依序從最下提升,六級之後再提升為開府儀同三司(使相),然後再提升為少保、少傅、少師,然後再提升為太保、太傅、太師。朝廷決定,岳飛直接從檢校少保就到開府儀同三司了,這是火箭速度。當然,之後成為慣例,其他人也可以這麼提升了。其實也無非是加工資有面子。
小結:
其他職位的許可權,前面大多已經解釋過,大家對照一下看看就知道了。紹興十年最特殊的是,這次是南宋中央在六月一日(農曆!)直接委任了三個宣撫使(岳飛、張俊、韓世忠)出征,可謂史上僅見。為啥?因為這次真是太丟人了,這是被人直接把撕了的合約在臉上抽,宋高宗的政治威信受到了極大的打擊,再不擺出積極進取的態度,這天下姓誰,就是個問題了。
紹興十一年
少保、樞密副使
樞密副使:
樞密院系統的副職。宋時之軍政,沿襲自五代後周的體制,以樞密院掌軍政,三衙掌軍令,互相牽制。樞密院掌握軍隊人事、福利、戰略規劃、情報、後勤、軍事合作(盟友)等軍務工作,其形態和組織方式頗為類似近世總參謀部的雛形。其下部門眾多,主管的工作也多,是國家戰略的樞紐機構。樞密院不掌握實際的作戰部隊,但是如果樞密院長官自己牛逼,你也不是不能帶兵,看後面。
小結:
從職位上來說,岳飛從此進入中央工作,不再和軍隊發生直接聯繫了。
總結:
如果大家看到這裡,相信對岳飛曾擁有哪些權力都有了一定的了解。而且大家也肯定懂了了,岳飛固然權力很大,但他的權力,都不是專兵自重獲得的,而是南宋中央政府一再授予他的合法的權力。當戰爭結束的時候,他交還了這些權力,進入中央政府工作。這才是一個官員最正常的工作程序。如果說岳飛是軍閥,那在岳飛交出兵權進入中央工作之後,專掌各軍的張俊豈不更是個大軍閥?張俊當時掌握包括岳飛韓世忠等人交出的軍隊,風頭一時無二。更不提俗稱楊家軍並一直負責宋高宗宿衛的楊沂中等根本就沒有交過兵權。如果說岳飛是軍閥,那張俊和楊沂中更是個大軍閥,他們甚至還挾持了宋高宗呢~
好,這些我們都放過。我們來看另外一個人物。這個人物在宋代可謂風頭一時無二,名號流傳千古,在《水滸傳》里都有重要戲碼,真正屬於在歷史上留下了名字。岳飛的權力和他比起來,可謂小巫見大巫。咱們看看他是不是軍閥吧。
這個人屬武官,而且也擔任過宣撫使,而且還很要面子。把宣撫使叫宣相,就是從他開始的。此人是哪裡的宣撫使呢?他是太尉領陝西(含陝西六路)、河北、河東路宣撫使,仔細看看地圖,這是多大的一片地方。岳飛和他一比,算根毛~岳飛當過少保是吧?不好意思,這位先生是太師。岳飛兩鎮是吧?不好意思,這位九鎮(前後累計,可謂遍歷天下)。岳飛交出兵權,當了樞密副使是吧?不好意思,這位是權領樞密院事,他就是樞密院的老大。而且人家還是自帶親軍「勝捷軍」的權領樞密院事。兩宋三百多年,掌親兵的樞密使,這可是獨一例!
這些不說了。這位先生征討了青唐吐蕃,收復了西寧,抓了一堆各國公主。還拿到了幽州,新建了常勝軍拱衛邊疆。這麼大的功勞,該不該封王?該。
他權勢滔天,害死了名將劉法,還撒謊說是獲得了大捷,結果根本沒有人敢揭發他。他也整天撂挑子,朝廷叫他出兵,他就是不出。最後是皇帝親自給做思想工作,親筆還給他寫了一封保證書,他才出動。結果失敗了回來,也沒有受到任何懲罰。
這種人不是軍閥,誰是軍閥?這個人是誰呢?看看咱家的ID。
軍閥?你岳飛個渣渣也配?
先給淚粉 @deaddeader1 來一波,
史料原文為,
飛之威名戰功暴於南北
出自泰和六年(即1206年),金章宗招降吳曦的詔書。
《續資治通鑒》是清人畢沅所撰。
宋人所寫的為《續資治通鑒長編》,作者是李燾,他死於1184年。
要麼是轉世,要麼是穿越,淚粉總得選一個吧。
既然智障淚粉認為所有的戰績都是岳珂吹得。
那麼,我只能謝謝了。
先來一條,
岳飛領兵援劉錡,與金人戰於蔡州,敗之,復蔡州。
此為淚粉又改口了,真不要臉。
郾城之戰,岳飛一份捷奏為,
而又據劉錡的這份捷奏可知,
十八日,劉錡言:「順昌府累與金賊大兵接戰,其酋首三路 韓將軍、龍虎大王等,皆緣敗衄,往東京告急。至今月九日,四太子親率大兵諸頭項賊馬并力攻圍府城。於當日激勵將士,戮力血戰,殺死約五千餘人,及捉到活人,供通傷中者一萬餘人,往往身體黃腫,皆用騾馬馱負北去;馬中傷死者三千餘匹。知賊每不利,遂領兵於城西南相近一里以來札立硬寨,謀為攻打坐困官軍之計。錡激勵將士,密為夜襲,使不得安。於十二日子時以來,賊遂拔寨望西北遁。已分遣軍馬追襲。」詔賜劉錡獎諭,疾速開具立功人等第聞奏。
捷奏無論如何,都應該有敵方死傷的統計,但岳飛的這份捷奏只敘述了戰場戰鬥的形勢,統計了獲俘的馬匹,而無敵方死傷人數的統計,更無敵方馬匹死傷的統計,應為初步統計,其後當有更為詳細的補充捷奏。
事實上,該次戰鬥傳世的捷奏只有這一份,也就是說後面的補充捷奏被秦檜銷毀了。
而岳飛的這份捷奏,又有多份高宗手詔可證,
又有《郾城斬賊將阿李朵孛堇大獲勝捷賜獎諭仍降關子錢犒賞戰士》這份詔書可知,郾城之戰的戰果統計,是包括一名叫「阿李朵孛堇」的金軍將領的。
但岳飛的初步捷奏卻無,也就是證明確實存在第二份補充捷奏。
而又有高宗手詔,以及岳飛捷奏可知,郾城之戰雖無明確的戰果統計數據傳世,但依舊可以肯定戰果輝煌。
推薦閱讀:
※北溟客和負二誰是對的?
※《逍遙遊》中的鯤鵬與佛經中金翅大鵬鳥的關係?傳說岳飛是大鵬轉世,是指哪個?
※怎樣看待岳飛民族英雄愛國英雄的評價?
※岳飛母親刺字最可能用哪種字體?
TAG:岳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