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30萬會員,e互助一年37起癌症互助,抗癌公社兩年才4起,為什麼差別這麼大?

都是30萬會員,泛華一年有37例患癌病例,抗癌公社兩年只有4起癌症患者。


這個是我做的一個項目的理賠統計,總人數大約有5萬左右,理賠量在60人左右。
賠付率最相關的就是年齡。


歸結起來是運營和機制問題。
兩者原理近似,但背景、目標不同。一個是源於情懷的草根創業,一個是搭車互聯網的商業創新,感覺上抗癌公社持續緩慢增長,e互助則是快速增長後趨緩。
抗癌公社互聯網屬性更強,用戶結構與e互助有差別,而且後續的持續運營策略、能力都不同。
前者用戶多出於激情參加,後來久而久之可能都忘了;後者從業者甚至公司麾下人員居多,有這樣的機會當然不會放過。
可以推斷出這些原因是導致前者報案少、後者多的原因之一。至於是否還有其他原因,就不得而知了。


我不介入誰是騙子這種紛爭,因為一開始看不出誰是騙子,就像e租寶。但是記住一點:不符合常識和基本邏輯的都是騙子。

下面按照邏輯來分析一下發生率,感覺您說的發生率不對,您怎麼得出的人一輩子的癌症發生率235/10萬。我認為用一年的發生率合適,平均一下年齡,萬5的發生率附近應該差不太多,不扣那麼細,只談邏輯。那麼一年來說,可能發病人數應該30萬*萬分之5=差不多150人。所以他們賠70多個應該合理。

其實這麼多互助,最重要一點,要誠信,一開始要告訴大家成本約多少錢,30萬保額,萬五發生率,一年理賠成本需要大約150元一個人。別為了騙用戶數,說交幾塊錢就可以。什麼幾塊錢,30萬保額就是騙沒有常識的人電話號碼。之後就賣信息賺錢的人大有人在。

誠信都沒有,還談什麼互助啊!


不同意癌症發病率萬五的說法。
中國一年癌症新病例大約430萬人(2015,Press Releases),430萬/13億,我算了好幾遍,約佔人口比例千分之三(0.003)。

截至2017年1月,e互助上的註冊人數為1,381,081,按照千分之三的比例,一年癌症新病例應為約4000人。
e互助雖然號稱30萬保額,但從目前賠付數字看,平均每人賠付約17萬人民幣。
那麼,如果e互助群體患病率等於中國平均水平的話,每年e互助的賠付額應該約為6.8億,平均每個用戶付出約500元錢。
(繞了這麼大一圈,其實平均保費=17萬平均賠付金額 * 0.003 患病率 = 510元)

但是,目前 e互助累積才一共賠付過262人,有兩個可能原因:一是用戶群體年輕,患病率遠低於人口平均水平;二是患者沒有報告或沒有通過材料審核。

可以想見,在未來,當這樣的互助系統發展完善時,假設 1)用戶群體癌症患病率接近人口癌症新增病率,即0.003一年;2)每個病例平均賠付17萬元,那麼

每個用戶每年要付出500元用來賠付其他用戶;如果算上e互助自己的日常操作和盈利,每個用戶每年有可能要付出600-700元。

對以上數字有不同意見歡迎討論哦。


謝邀。

我對問題描述中的兩個E互助平台都不了解,我就只說一個很簡單的點,我為人人,人人為我,很美好,但是如果沒有很好的監督,那麼任何一個環節都會讓結果跟初衷相去甚遠。既然都想到通過互聯網進行眾籌了,怎麼沒想到買保險呢?

國人對保險的態度令人心寒。

利益相關:壽險從業人員。

以上。


政治問題,俺不太清楚;;經濟問題,我更愚鈍。對於幕後問題,俺也是呵呵呵呵;;;
但是從技術方面來講,下列幾個是重點
1)數量巨大的客戶群,,
2)嚴格的理賠審核標準,
3)透明公開的監督機制。

祝大家春節快樂,常懷敬畏之心,方得釋然之情。


看到這個問題我的第一反應是去看抗癌公社的公示。

目前抗癌公社6年了才資助了56人。但是!最近一個月就要籌款13人!不知道對於今天的情況,題主又該如何提問?抗癌公社扎堆生病?

其實,這個東西歸根結底是發病率決定的。抗癌公社2年才有4個病例也不難理解。因為當時他的社員頂多也就幾萬人,這個推測也符合他的發展路徑。抗癌公社2011年到2014年一直發展很緩慢,一年也就新增幾萬人。


抗癌公社的社員平均年齡30歲,還是比較年輕的。但是隨著基數的增加和年齡的增加,發病會不斷增多


兩家平台差別大是因為觀察期,E互助貌似統一180天的觀察期,抗癌那裡按照年齡設定觀察期,上了50歲好像要一年的觀察期,E互助的180天觀察期就給很多人鑽了空子,有人可以硬扛過觀察期申請救助,有興趣可以去看看E互助的公示,算下那些申請人從脫離觀察期到確診大病的時間,非常多就脫離觀察期幾個月就去醫院查出大病了,十幾天的也有。 這裡贊一下抗癌公社一年的觀察期,一年時間那些得大病的很多就望而卻步了,因為很難扛一年啊,180天的話有些人一咬牙一跺腳也就頂過去了。在我看來上了50歲的高危年齡參加互助應該觀察期應該設定在兩年,我敢說E互助要是敢改成兩年觀察期,每年申請救助的會變個位數。


謝邀!
我不了解的東西就不做評價了,主要說說我了解的。
抗癌公社2011年成立的,到現在快5年了,事實上前幾年發展是很緩慢的,從2015年下半年開始人數才快速增加。顯然2年4起案例是不適用於現在的,那是在社員人數不多的時候。您如果加入抗癌公社就能知道,2016年1月籌款1人,公示2人。
如果沒有深入了解,拿片面的東西來對比,可能就會誤人誤己。我是不了解e互助,首先接觸的就是抗癌公社,因為認同它的模式和理念,很願意去做義務宣傳。

已結束的這4起案例的確是14和15兩年的,但實際都發生在2015年下半年。

公社目前不到24萬社員,但這些基本都是有效社員,2月1日一次籌款結束後清退了4萬未履行義務的無效社員。


不懂你的什麼數據,我就是E互助的會員,15年7月25到現在總共交了126.68元,相對於所謂的公社,我更相信E互助,本來泛華就是搞這行的,可能你們會有這樣那樣的你們所謂的內幕,但是我想說的是,裡面有一大部分的會員都是保險從業者,對保險的理解更深刻,我認為它能更長久的互助,公社給我的感覺就是個廣告論壇,推銷天堂,還有乞討聖地。了解泛華這家公司你就知道目前為止籌到的這點錢對它來說算什麼了。盈利模式?或許吧,我個人不這麼認為。


謝邀~我只想講一些事實。
最近老闆頭腦發熱要我們去做個類似的平台,研究了下抗癌公社
抗癌公社和e互助的模式是不大一樣的。仔細了解的人就會知道,抗癌公社的籌款期很長,好像是一個月,而且我加入這麼久沒花一分錢,因為沒充,但目前我還是抗癌公社的社員。也就是說,抗癌公社的社員數水分多大可想而知。綜合看來,抗癌公社充其量是個原始的公益眾籌組織,但這種不專業不真實又完全依靠道德的東西,遲早會被時間證明行不通。


我感覺這類平台有個漏洞:被救助的人到底是不是正式會員,無法考證,30W會員量,只有運營方知道;他們說是就是。

中國人愛鑽空子,所以今天就以小心之心假設一次;

假如這平台和保險公司有一定關係,保險公司一個月出險了10個病人,保險公司不想自己出錢,於是通知平台說這月有10個腫瘤病例,你幫忙消化掉;接下來平台這月發起捐助10起。
(由保險公司提供病例什麼的,溝通家屬,後在平台公示,患者個人賬戶數據運營方分分鐘鍾能造出來)


本人現己加入E互助和抗癌公社,都過了觀察期,對抗癌公社我是真心認可的,但e互助的確騙子多多,剛過觀察期就報生病的太多了,好象都在等那觀察期一過就生病的,本人在平台論壇上提出了質疑結果被封了發言權(註:至今有一年了還未解除),還有預交費的商業模式更讓我感覺e互助水很深!


抗癌公社管理人員聯合腫瘤醫院,所以近期大量的癌症會員,捐款也許資金根本沒有進入什麼基金會,很有可能是公社跟癌症會員分了。抗癌公社資金耗盡,因此運營費用就是這樣來的,請沒被洗腦的會員散播出去!


我是今年年初加入抗癌公社的,聽說抗癌公社已經成立6年了,累計現在捐助了69個人。但上個月互助13人,這個月互助17人!兩個月佔了總數的一半?今年互助人數比前5年翻了好幾倍,這是不是太不正常啊??我還要不要續費啊?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1073270?guide=1


人群不一樣,做法不一樣,帶來的結果肯定不一樣。



這個領域目前缺乏有效監管,如何有效運作是個問題,如何防止騙保,如何降低運營成本,公開透明經營……
我們不能把希望寄託於道德和職業操守這些在目前的現實中脆弱的感性行為,而是有一套完善有效的運營機制和管理體系。

但願這些互助平台能夠健康穩定發展下去,不要步入那些非法互聯網+的後塵!


推薦閱讀:

TAG:保險 | 病友互助 | 社會保險 | 互助 | 抗癌公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