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攝影老手來說,曾有過哪些易混淆忽略的攝影概念及技術操作誤區?


1.鏡頭的物理焦距是固定的,不會因為換機身而改變,「等效焦距」其實是「等效35mm底片焦距獲得的視角」,其透視關係是不變的,可以理解為把全幅拍出來的照片裁掉一圈。

2.在鏡頭物理焦距相同和構圖內容不變(主體大小一樣)的情況下,全幅比殘副更容易獲得虛化效果。這個話題是我加的攝影群里經常容易撕起來的討論之一,然而很多人即使解釋了一堆依然看不懂。其實理解了第一點之後來看第二點,不難發現,我拿著殘副拍照,由於裁掉了一圈,看起來主體會大一些,本來要拍妹子全身照,結果拍成了大頭貼。為了獲得全身照,你必須退後幾步,物距變大了,虛化程度自然也就下來了。

3.如果一個鏡頭在全幅和殘副上都可用,那麼在全幅上的對焦精度會比在殘副上要好,尤其是物距稍遠(5-10米)的時候。理解了第二點之後,這一點也不難理解了。拍一張人物大小相同的全身照,殘副掛85定站得要比全幅掛85定遠一些。我們假定全幅拍攝時物距大概是5m,殘副拍攝時物距是7m,然後我們來看佳能的85mm F1.8 USM鏡頭的對焦窗:

不難發現,它的對焦距離刻度並非均勻分布,而是在常用的工作對焦距離有著較長的對焦行程,故而此範圍內對焦精度也會較高。而在7m~10m這個對焦距離,對焦環只轉過了3-4°,再轉過去就是∞,即無限遠。想像一下對焦的時候:
5D3:「嘀!啪啪啪!嘀!啪啪啪!」
600D:「啊不好意思轉過頭了重來...啊不好意思又轉過頭了....」想不跑焦都難啊_(:з」∠)_

另外我和@呂桑奇 的回答並不矛盾啊...怎麼被反對到這麼後面來了T T說錯的地方還望大神指教啊.....

(又是一個待續....)


1,老法師指著室內白熾燈/燭光等暖光說「色溫太高了」

我敢打賭玩相機90%以上沒有搞清楚色溫。

2,快門速度越快,凝固運動物體更好。

理論上,這一條只在低速快門下有效,高速快門(1/250)下會失效。

實際上我沒試過,有興趣的同學可以試一下。

3,微單的快門時滯比單反長。

並沒有

4,玩膠片跟土豪

對於大部分人來說,其實135是窮鬼玩的,120是窮鬼中比較有品味的那一波人玩的。真正的土豪是,我不會拍照啊,買套5d3/D810/H5D隨便玩玩吧。

5,膠片比數碼好

………個屁

6,很多人覺得自己的顏值可以當模特。

呵呵

7,玩攝影可以推妹子

呵呵

8,玩攝影很有錢

窮玩車富玩表傻逼背個樂攝寶


容易混淆的概念
1. 動態範圍和寬容度
2. 清晰度和銳度
3. 高動態範圍和大光比拍攝
4. 堆棧和長曝光(目的不同)
5. 透視和畸變
6. 後期中的黑白模式和飽和度調到零
7. 白平衡和色溫
8. Lr和acr
9. 亮度和灰度
10. F值和T值
11. 隨機噪點和固定噪點

大概就能想起這些,歡迎補充。。

==================================================================解釋
感謝 @彭渤的評論,接下來解釋一下上面說的一些概念
1. 動態範圍是嚴格的科學概念,即滿阱容量比本底雜訊,單位ev;寬容度出現於膠片時代,指能涵蓋的最亮和最暗的比值,是一個感性的量,不僅要考慮純動態範圍,還要考慮暗部可能出現的偏色問題。

2. 清晰度是解析度和銳度的總和,解析度由感測器和鏡頭決定,不能通過後期改變;銳度指圖片邊緣的反差,改變銳度的時候沒有改變解析度,只是看起來更清楚而已。

3. 高動態範圍,記錄的場景亮度範圍非常廣。高動態範圍是實現大光比拍攝的一種方法,還有搖黑卡,GND等方式。

4. 堆棧主要目的是提高圖片的信噪比,有模擬慢門的效果;最大值堆棧可以獲得星軌而前景不過曝。長曝光目的就是獲得長曝光效果。

5. 透視通常導致近大遠小,超廣角尤其嚴重,任何場景都存在透視。而畸變是一種像差,由鏡頭決定,有枕形畸變和桶形畸變兩種。通人們說的鏡頭畸變其實都是透視。

6. 黑白模式是把所有顏色轉換成對應的灰度,飽和度調到0是把色度降低到0,兩個體系。飽和度調到0是一種黑白模式。

7. 白平衡只讓白色物體成的像依舊是白色,色溫是光的顏色的一種表達方式。白色物體反射高色溫即黃色,反射低色溫即藍色。決定白平衡還有色調。

8. Lr是多了管理功能的acr。

9. 亮度是光學物理量,單位面積感受到的光強,單位cd/m^{2} 。灰度是將紅綠藍三原色按照公式轉換成0—1中間的某個值,沒有單位,比如中性灰是18%灰。

10. F值是光圈值,由光圈孔徑得出,即焦距/光圈直徑。T值由通廣量得出,由於透鏡的折射和反射,T值比F值大。所以T值越接近F值,鏡頭素質越高,T值在星野攝影中是一個很重要的評價鏡頭的因素。

11. 隨機噪點是高ISO帶來的,固定噪點是長曝光帶來的熱噪點。還有一種是CMOS壞點。

12. 有人補充,自然飽和度是將圖片中不飽和的顏色提高飽和度,而保護已經飽和的顏色。飽和度則提高所有顏色的飽和度。


實時取景是個很棒的功能,拍照的時候用實時取景有時候真的很好用。為啥總有人說實時取景是不專業的象徵呢?


各位都是點到即止沒有解釋看著真著急,樓上 @彭渤 的答案1、2點比較有體會,說一下

第1點,相機內的色溫值矯正時顯示的數值是你所在環境下環境光的色溫值,例如當前一個燈是黃色的,它的色溫如果是2500K,這個時候把相機的色溫矯正設置成2500K,拍出來的白平衡就是準確的,而拿這個設置到正常的白光下,照片的顏色就要偏藍。然後很多人並沒有可調色溫的照明器材,可以調節的只有機內的矯正選項,結果就是在一個環境光不變的情況下調節這個矯正值,所見到的的就是矯正值低,畫面偏藍;矯正值高,畫面偏黃。就理所當然以為藍光是低色溫。所以這個值不是「色溫值」而是「色溫矯正值」。

第2點,簾幕快門的特性決定了,即使你使用1/8000的快門,整張照片的成像時間實際上還是1/250,1/250是機身的快門同步時間,不同的機身這個時間可能不同,主流單反基本是1/250,也有1/200。於是照片上部的像素與下部的像素不是同時曝光的,之間有1/250的時間差,但是每行像素的感光時間依然是1/8000,於是有了果凍效應,在高速行駛的車內拍攝路邊的電線杆會發現電線杆是歪的,這點用手機攝像頭就能發現。這個概念文字不好解釋,建議看此文135單反的1/8000秒快門真的能凝固快速運動的物體嗎?
要去除果凍效應的話可以使用CCD電子快門或者鏡間快門(索尼的RX1使用的就是鏡間快門,閃光同步時間可達到1/2000) 。快門同步時間關係到閃光燈的使用,對於需要閃光燈的玩家非常重要


ccd和cmos色彩


相信到現在很多人還認為有個叫做等效光圈的東西存在,還會拿出幾幅圖來對比全畫幅和apsc m43的虛化是不一樣的。殊不知拋去那個最小彌散圓概念後,只是因為其拍攝距離變了才導致虛化程度的不同。如果其他畫幅不考慮主體在畫面中的比例,那麼拍出來的虛化是一樣的。而且說出等效光圈的人往往忘記了光圈不光決定景深,還決定了進光量。


不後期直接出片
照片用jpeg格式
黑白比彩色難拍
像素越高越好


本來不混淆,看完回答後.....


手動對焦只亮一個對焦點,自動對焦亮很多對焦點,那我幹嘛不用自動對焦,對焦點越多,照片越清晰啊。

一個老法師對我說的。


光圈越大,景深越小,那麼焦平面離鏡頭越近


像素越高越好
鏡頭越大越好
相機越沉越好
變焦範圍越大越好
有好相機誰都能變成攝影師
可是最重要的 畫幅啊 光圈啊 寬容度啊 高感啊 色彩啊普通消費者可能聽都沒聽過這些概念~


推薦閱讀:

老式鏡頭由於是純手動的,合焦難度相對電子頭要大,那麼老式德頭、俄頭如何判定合焦?
如何最大限度的還原畫作(拍照畫作的技巧)?
買入門全幅單反一年零四個月,接下來的路該怎麼走?
這張照片里的雲的拉絲效果是如何做到的?長時曝光么?
靜物攝影中為什麼多數人用硫酸紙代替柔光箱?

TAG:攝影 | 攝影師 | 攝影技巧 | 攝影技術 | 攝影理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