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領土都是怎麼來的?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1774年,革命戰爭即將爆發前的北美洲大陸,是這個樣子的

經過1775年到1783年艱苦卓絕的8年抗戰,殖民地人民終於取得了戰爭的勝利。本傑明·富蘭克林,約翰·亞當斯等人代表年輕的美國簽署了《巴黎和約(1783)》。英國承認了合眾國的獨立和各項主權,並割讓了密西西比河以東五大湖以南俄亥俄河以北的一大片土地(即後來中西部Midwest的明、威、伊、密、印、俄六州)。
這之後的北美洲是這樣的,藍色為美國獨立時的領土。淺藍色為美國在1787年建立的所謂「西北地區」。綠色的佛蒙特共和國於1791年加入美國成為第14個州。

隨著美國人不斷地向西進發,密西西比河成為了阿邦拉契亞山以西地區最重要的交通線與運輸線,但密西西比河的下游地區和出海口新奧爾良市卻都在西班牙手中。西班牙人保證了美國商人在新奧爾良卸貨、貿易、轉運的權利。

1800年,西班牙與拿破崙法國秘密簽署協定,向法國割讓了密西西比河西岸的路易斯安那地區。1803年,美國第3任總統托馬斯·傑弗遜派遣弗吉尼亞老鄉詹姆斯·門羅前往巴黎商談「以1000萬美元收購新奧爾良」的事宜。當總統特使到達巴黎後才得知,剛剛兵敗海地的法國人已無力經營剛從西班牙人手裡搞來的北美殖民地,打算以1500萬美元出售整個路易斯安那地區(1803年美國的GDP是4.8億美元)。美國人當然不會錯過這個買賣,之後就有了著名的1803年路易斯安那購地。

美國人最終以5000萬法郎並免除法國1800萬法郎債務,合1500萬美元(美國花了約十年的時間付清,加上利息共計約2600萬美元)的價格輕而易舉地獲得了260萬平方公里左右的廣闊土地。在當時連美法西三國都無法確認路易斯安那地區除密西西比河外的實際邊界,這次購地幾乎將當時的美國擴大了一整倍,而每平方公里的價格甚至不到6美元(1803年的6美元約合2014年的100美元。)。傑弗遜總統因路易斯安那收購成為了美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總統之一,而前往巴黎進行談判的特使門羅在13年後成為了美國第5任總統。

路易斯安那購地的範圍及現在的行政規劃:

路易斯安那收購之後,美國與西班牙在弗羅里達的邊界問題上產生了爭議。美國在1804年宣稱西弗羅里達(現在路易斯安那州的巴吞魯日地區和阿拉巴馬州的莫比爾地區)是路易斯安那購地的一部分,屬於美國;西班牙則堅稱西弗羅里達的邊界直到密西西比河東岸。無論如何,西進的美國人湧入了西弗羅里達,很快佔到了當地人口的絕大多數,並於1810年爆發了起義。
於此同時,在玻利瓦爾的領導下,南美的委內瑞拉人民掀起了反西班牙殖民的革命浪潮,另一方面,西班牙正在本土與拿破崙法國展開持久而慘烈的拉鋸戰,根本無力支援遠隔大洋的殖民地。第4任總統詹姆斯·麥迪遜順勢趁火打劫,宣布「西弗羅里達自古以來就是路易斯安那地區的一部分」,進軍吞併了西弗羅里達地區。

1812年,美國入侵加拿大,妄圖向北方和東北方向擴張領土。最終幾乎全線潰敗,侵略戰直接打成衛國戰,還被加拿大人聯合英國人燒了白宮。美國在1812戰爭中沒有佔到領土上的便宜,最大的收穫是寫了首國歌。
在西北邊,美國與英國也在路易斯安那地區的北部邊界問題上有不少摩擦。1818年,英美兩方在倫敦簽署《1818條約》,約定落基山脈與明尼蘇達地區之間的北緯49度線為美國與英國北美殖民地的邊界。而落基山以西的俄勒岡地區則因為人口稀少,由英美共管。
在南邊,國力日趨衰弱的西班牙帝國終於認清了無力繼續掌握弗羅里達的現實,再加上弗羅里達的無論是資源上還是位置上的重要性又不及加勒比海與中美南美的各個殖民地,遂於1819年簽訂了《亞當斯-歐尼斯條約》(昆西·亞當斯時任國務卿,是開國元勛約翰·亞當斯的長子,後來當了美國第6任總統。歐尼斯是西班牙外務大臣),將東弗羅里達割讓給了美國。作為交換,美國替西班牙還清了它對美國公民的500萬美元的欠款。條約同時釐清了路易斯安那地區西側的邊界,當然,這並不能阻止美國向西擴張的腳步。

1820年代,墨西哥爆發了獨立戰爭,接管了西班牙在北美洲與中美洲的殖民地。為對付德克薩斯地區的印第安人,墨西哥政府允許美國人移民此地。跟弗羅里達面臨的情況如出一轍,短短十年,說英語的美國移民就佔了人口的大多數。墨西哥政府擔心美國打算吞併德克薩斯(事實上第7任總統安德魯·傑克遜就曾出價500萬美元收購德克薩斯,被墨西哥政府回絕),於1832年頒布政令,禁止美國人移民德克薩斯,並且在德克薩斯廢除奴隸制。德克薩斯人民本想爭取自治權,但卻遭到了崇尚中央集權的墨西哥政府的無情鎮壓。德克薩斯百姓最終在1835年揭竿而起,在奧斯汀與休斯頓的領導下打敗了墨西哥(為紀念二位英雄,德州現在的首府就叫奧斯汀,休斯頓你懂的),建立了夾在美墨之間的德克薩斯共和國。德克薩斯共和國宣稱他的領土西界是格蘭德河,但他的實際控制範圍向西只到聖安東尼奧一帶,。

墨西哥政府並不承認德克薩斯共和國,並一直威脅要收回這片土地。迫於軍事、經濟等多方面的壓力,德克薩斯共和國曾多次要求加入美國,但民主黨出身的第7任總統安德魯·傑克遜和第8任總統馬丁·范布倫迫於民主黨內廢奴派的壓力,都沒有答應允許奴隸制的德克薩斯的請求,只是承認了其主權。
直到1841年,隨著共和黨的前身輝格黨的上台,美國才又一次開始了擴張。第10任總統,出生在南方種植園的約翰·泰勒是所謂「昭昭天命」的忠實信奉者,認為美國摒棄了舊世界的君主制,已然試行自由與民主制度,有責任將美國的體制與理想傳播出去,相信「向西擴張,建立一個橫跨大陸直到太平洋的國度」乃是美國不可違逆的命中天數。在1842年與英國釐清了東北部緬因州的邊境問題後,泰勒總統迅速開始在國會中活動,說服各州代表同意合併德克薩斯,最終,在他任期的倒數第三天,國會以兩票之差通過了合併德克薩斯的法案。德克薩斯於1845年末加入美國,成為美國的第28個州。

在約翰泰勒之後,又一個南方種植園主的兒子以黑馬的姿態殺入了白宮。第11任總統詹姆斯·波爾克也是一個信奉「昭昭天命」的狂熱擴張主義者,他當初參選時就主張強硬地解決西北部的邊界問題,對英國人以哥倫比亞河為界劃分俄勒岡地區的提案嗤之以鼻(按照此方案,現在的華盛頓州的大部將處於加拿大境內),他的選舉口號就是「要麼(讓英國人交出)整個俄勒岡,要麼開戰」。
此時正是美國西進運動的高潮,俄勒岡每年都吸引了無數來自美國東部甚至歐洲的拓荒者、牧民、商人、獵人、礦工與冒險家。他們隻身一人或拖家帶口,騎著馬或趕著牛車,從密西西比河流域的聖路易斯、堪薩斯城、奧馬哈出發,沿著俄勒岡小道,穿過茫茫的大平原,翻過巍峨的落基山,向太平洋沿岸進發。英國殖民者也不得不承認美國人在這片地區的日漸壯大的影響力。

俄勒岡小道地圖:

波爾克總統上台後,仍然氣勢洶洶地向英國索要整個俄勒岡地區。可是天有不測風雲,墨西哥在此時向美國宣戰。為了避免西北西南雙線作戰的不利局面,美國不得不收起咄咄逼人的氣勢。最終雙方達成妥協,在1846年年中籤訂了《俄勒岡條約》,按照《1818條約》的舊例,以北緯49度線為界劃分了俄勒岡地區(溫哥華島除外,全部歸英國所有)。代表美國簽約的國務卿布坎南後來則成為了美國第15任總統。

幾乎在英美談判劃分俄勒岡的同時,美墨戰爭爆發。墨西哥對於德克薩斯獨立一直耿耿於懷,在德克薩斯加入美國之後,更是感覺受到了巨大的侮辱。波爾克總統也有意徹底解決美國南部邊境的安全問題,他下令扎卡里·泰勒將軍(後來成為美國第12任總統)率軍進入格蘭德河東岸的美墨爭議地區,雙方在邊境不斷擦槍走火,戰爭最終爆發。
波爾克聲稱要讓墨西哥人血債血償,不顧國內輝格黨的反對(林肯當時還是眾議院的新人,他曾向總統嚴正質疑了戰爭的正當性),全力發動了入侵墨西哥的戰爭。美軍兵分數路在漫長的戰線上展開海陸攻勢,最終佔領了墨西哥北部的大片領土,甚至攻入了墨西哥城,廢除了墨西哥總統。美墨戰爭以美國的大勝告終。

墨西哥被迫簽訂屈辱的《瓜達盧佩·伊達爾戈條約》,承認了美國對德克薩斯的所有權,並以1500萬美元的價格「出售」了大約23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幾乎喪失了自己疆域的一半。下圖白色區域為墨西哥「出售」的土地。

波爾克總統實現了解決俄勒岡問題和吞併加利福尼亞地區的承諾,之後沒有謀求連任便告老還鄉。他在任時日均工作十餘小時,最終積勞成疾,在離開白宮三個月後就逝世了,留下一個橫跨北美大陸的國家。

在美墨戰爭之後,因為修建連接加州與德州的橫貫大陸鐵路的緣故,美國在1853年以1000萬美元的價格購買了美墨邊境面積約77000平方公里的狹長平原(1848年墨西哥割讓的土地中山地較多,不適合造鐵路),史稱「蓋茲登購地」(蓋茲登是當時的美國駐墨西哥大使)。這也是美國在本土地區進行的最後一次大規模的領土擴張。

1860年代,俄國開始與美國接觸,想要轉賣阿拉斯加。原因一方面是俄國幾年前在克里米亞戰爭中失敗,害怕在加拿大地區活動的英國殖民者會奪取俄國在北美洲的殖民地阿拉斯加;另一方面,俄國剛於1858年與大清簽訂了《璦琿條約》,急於集中力量開發東西伯利亞地區阿穆爾河(黑龍江)流域的土地,沒有多餘的物力與人力防禦與開發阿拉斯加。巧的是,美國國務卿威廉·西沃德又是一個熱切的擴張主義者,他一直對阿拉斯加豐富的漁業資源(尤其是捕鯨業資源)非常感興趣,在1864年聽說俄國有意出售阿拉斯加後,當即向俄方示意願意談判。但迫於南北戰爭正打得如火如荼,此事只能被擱置下來。1867年3月,俄方再次接觸到美國。雙方几乎一拍即合,在短暫的談判後於3月30日凌晨4點鐘達成協議。美國以720萬美元的價格買下了這片幅員150萬平方公里的寒冷荒原(1867年美國的GDP約83億美元)。
阿拉斯加收購在當時獲得了褒貶不一的評價,不少報紙嘲諷這是「西沃德的愚蠢」「西沃德的冰箱」「北極熊的花園」,但也有很多支持的聲音,認為收購阿拉斯加有助於美國取得英國殖民地西端不列顛哥倫比亞地區的土地。但隨著不列顛哥倫比亞地區於1871年正式加入剛從殖民地升級為自治領的具有獨立自衛權的加拿大聯邦,美國人繼續向西北擴張將阿拉斯加與美國本土連接起來的願望也化為泡影。

之後一百年, 美加與美墨邊境都經歷了數次微調,但涉及的領土面積不過數百平方公里。可以說在阿拉斯加購地之後,美國在北美洲大陸上的領土擴張便畫上了句號。但在遼闊的大洋上,美國仍然吞併了許多島嶼,它們有的現在仍然是美國領土的一部分。

阿拉斯加收購的同年,美國在太平洋深處佔領了一個面積微小,但具有重大戰略意義的小島。因為它剛好處在太平洋北側航線的正中間,故得名中途島。後來美國在其上建立軍港與機場,並在附近海域打了一場影響深遠的戰役。

1893年,夏威夷群島發生政變,英美財團煽動人民罷黜了女王。當時的美國總統克利夫蘭出於私交,拒絕在自己的任期內將夏威夷併入美國。1898年,國會通過了麥金利總統關於夏威夷共和國併入美國的法案。

19世紀末,已進入帝國主義末期的美國為了搶佔海外殖民地,於1898年對已經老朽不堪的西班牙王國發動戰爭,戰爭在1年之內以美國的大獲全勝告終。1898年的《巴黎和約》規定,西班牙放棄在古巴殖民,並將菲律賓、波多黎各和關島轉讓給美國。
雖然美軍佔領了古巴,但國會沒有批准合併古巴的法案。古巴在1902年獨立,在卡斯特羅革命之前都算是美國的附庸國。美國於1903年租賃了位於關塔那摩灣的海軍基地。菲律賓在1916年獲得自治權,在太平洋戰爭初期被日本佔領,於二戰後獨立。
波多黎各和關島現在仍然是美國的海外屬地,波多黎各甚至有望成為美國的第51州。

美國在美西戰爭中佔領了太平洋西部無人居住的威克島,在島上建設了一系列軍用民用設施,現在它是美國的海外離島中居住人口最多的。美軍在此地與日軍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經常爆發衝突(大霧)。
除威克島和中途島外,美國還有貝克島、賈維斯島等數個海外離島。它們都是只有數平方公里的無人島。

1899年,美國在南太平洋與德國和英國爭奪薩摩亞群島的控制權。最終德國和美國分割薩摩亞群島,美國佔領了東半部分,即現在的美屬薩摩亞。現在美屬薩摩亞作為美國的海外屬地,仍然身處聯合國的殖民地名錄中。

為開鑿巴拿馬運河,美國在1903年煽動了巴拿馬革命,並於同年與剛獨立的巴拿馬共和國簽訂了條約。美國以一次性付給巴拿馬1000萬美元,自1913年起,每年支付25萬美元的代價佔據了巴拿馬運河兩岸寬32公里的土地。條約還規定巴拿馬共和國不得在運河區執行國家主權,而美國有進入巴拿馬城「維護治安」的權力。巴拿馬運河於1914年鑿通開始運營,美國獲得了收益的絕大部分。運河區於1979年改為美巴公管,1999年末被正式歸還給巴拿馬。

1916年,美國被大西洋上的「無限制潛艇戰」所困擾,害怕德國海軍會利用加勒比海上的丹麥殖民地作為潛艇基地,便不惜以高價向丹麥求購這片三百多平方公里的群島。丹麥在全民公投後同意了美國要求。美國在付出了價值2500萬美元的黃金(約合2015年的5億美元,超過收購路易斯安那的價格)之後獲得了這片群島,後將其改名為維京群島。現為美國屬地。

值得一提的是,1898-1905年的美國國務卿海約翰(John Hay)正是幾十年前負責購買阿拉斯加的威廉·西沃德的門徒。也是威廉·西沃德,早在南北戰爭還尚未結束的1865年1月就曾向丹麥求購維京群島,但他的提案最終被國會否決。

二戰初期,日本佔領了西太平洋上一系列具有戰略價值的群島,在二戰結束後,聯合國將北馬里亞納、密克羅西尼亞、帛琉、馬紹爾四個群島打包為「太平洋島嶼託管地」,委託美國進行管理。美國曾在馬紹爾群島中的比基尼環礁多次試爆核彈(十字路口行動),效果拔群,該島嶼直到半個世紀後的1997年才被評定為「適合人類居住」。密克羅西尼亞、帛琉、馬紹爾已經相繼獨立。只有包括塞班島在內的北馬里亞納群島目前仍是美國屬地。


美國各州自古以來就是美國的固有領土。


United States territorial acquisitions
Territorial evolu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


補充第一的答案

1法屬路易斯安那
拿破崙賣給美國的法屬路易斯安娜是美國最具有戰略意義的一塊兒土地。18世紀,美國最初的13個州的小規模的貨物運輸主要靠馬車,北部的大宗貨物需要先運到海岸線上的波士頓,紐約,費城等港口城市,然後再用船運到南部港口城市,最後再通過馬車運到南部各州內陸,反之亦然。
法屬路易斯安那把縱貫美國南北的密西西比河流域全部包括了進去。密西西比河給當時的美國中部內陸地區的貨物運輸提供了一個更好的方式,也成為了日後美國南北交通的大動脈。

2華盛頓州和俄勒岡州
華盛頓州和俄勒岡州加入美國的時間是非常模糊的,最初,美國和英國的探險家幾乎同時發現了這兩片土地。俄勒岡最初由美國控制,華盛頓州由英屬加拿大控制,第二次美英戰爭或美加戰爭中,雖然加拿大的土著居民配合英印聯軍擊敗了美國入侵者,但是在歐洲,與拿破崙的戰爭剛剛結束,軍隊需要休整。於是英國逐漸放棄了對華盛頓州的控制。華盛頓州進入3年美英共同管制期,1846年正式加入美國。

3阿拉斯加
沙俄把阿拉斯加賣給美國60年之後,美國人就在這片土地上發現了巨大的金礦,掀起了第一波淘金熱。在20世紀70年代,阿拉斯加的石油儲備也被探明,隨後使阿拉斯加成為了美洲最重要的石油生產基地。

如果有上帝,那美國一定是上帝的親兒子。中國用了2000多年,從秦朝的長江黃河流域的土地到現在的規模,美國只花了不到100年。


我就提下,這個問題談印第安人是沒有意義的。因為印第安人土地觀念和大多數人根本不同,他們認為土地是老天賜予的,不是任何人的。
另外,說夏威夷是黑歷史,不能說,什麼鬼…我老師直接黑了個痛快。


我這兒有個答案,從墨西哥獨立出去的傀儡政權通常被稱作為「孤星共和國」,後被美國吞併


Poor Mexico, too close to America, too far from GOD.


--------one of former President of Mexico


謝邀!

和世界上所有國土面積大國一樣:通過贖買、搶佔、兼并、收納等方式逐步擴張得來的。


我只記得最早獨立的時候只有東海岸13個州(所以最早的星條旗星星部分是一圈13個星星),然後隨著西部墾荒越來越往西,越來越往南擴張(墨西哥中槍),然後阿拉斯加是從毛子手裡買過來的,夏威夷是很久以後驅逐了當地土著後拿到的


大部分都是以賣賣的名義弄的 當然有一些雖然花錢了但是不怎麼光彩


簡單說,獨立之前只有東部的13個州,這些州本來屬於英王所有,可惜英王不給這些州相同的國民待遇,而是作為原料產地和商品傾銷地,所以當地居民就造反了,於是就獨立了。獨立之後,英王贈送了這13個周旁邊的一大塊土地-相當於13個州大小-給美國;然後拿破崙時期,美國花費1500萬美元買到了路易斯安那,這個地區在現今美國本土的中部地區,接近三分之一本土的面積;然後國力逐漸上升,後來打敗了墨西哥,獲得了加州的全部,猶他州的全部,內華達州的全部,還有科羅拉多州,新墨西哥州,懷俄明州,亞利桑那州的一部分;然後策動德克薩斯從墨西哥獨立,接著騙他們加入美國,後來德州試圖從美國獨立未遂,直至今日,德州很多人都認為自己被美國佔領了;其他的地區,阿拉斯加是美國從俄羅斯購得,花了700萬美元貌似,這筆買賣沒有什麼武力威脅來路還算正當,佛羅里達是打敗了西班牙之後買來的,西北角的華盛頓州是從英國買的,夏威夷是武力威脅+欺騙併入美國的,菲律賓是打敗了西班牙之後買的,太平洋上的其他島嶼嘛,要麼買,要買打,要麼沒有併入美國而是成為被美國「保護」的國家或地區,例如薩摩亞、例如關島......
到現在,一部分地區已經在美國的安排下獨立了,例如菲律賓,這個國家本來是一堆部落,被美國強行獨立,糅合成一個國家的,琉球群島,是美國二戰後得自日本,後來又還給日本了,釣魚島,也是得自被日本佔領的中國領土,後來美國將管轄權移交給日本了。
大概就是這些了吧。總之就是各種打,各種買,巧取豪奪、坑蒙拐騙得來的。上天對美國真好,例如當時購買路易斯安那的時候,美國本來是打算買南部的一個港口城市來著,結果拿破崙對戰戰兢兢的美國公使說,1500萬,路易斯安那就是美國的了;還有阿拉斯加,買的時候以為是不毛之地,結果就在那裡發現了黃金;本來美國國力不如墨西哥,結果墨西哥國內有地區鬧獨立;最不可思議的是美國獨立靠了法國的力量,結果獨立之後英國想不能讓美國就這樣倒向法國,然後就送了一大片土地給美國;即使是在內戰的時候,歐洲列強也各有小算盤,沒有投入大量精力來干涉......


我覺得是:由地殼碰撞擠壓形成的??


沖話費送的


有個紀錄片《美國:我們的故事》,看完前幾集就知道了~


《曉松奇談》里聊美國各州的時候說的比較清楚(是否跟史實一致我就不清楚了)。因為講的比較散,具體哪一集也記不太清楚了,應該每個州都會講點來源和歷史,反正集數不多,建議題主去看看。


天命昭昭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坑蒙拐騙搶,其實各國都差不多


基本上都是板塊運動的結果


巧取豪奪,
然後感恩。


推薦閱讀:

蘇聯解體的時候,為什麼不發射所有的核彈?
如何評價旅日作家薩蘇?
歷史上有哪些人精準的預言到自己死後的事情,這件事與自身關係密切?
如何評價托洛茨基、托派與第四國際?

TAG:歷史 | 美國 | 地理 | 美國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