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在的手機都趨向於使用不可更換電池?

這裡的不可更換是指,無法徒手拆卸電池並更換,更在意的是,這種使用場景,手機沒電了,但是又不便立即插上線充(在戶外,邊充電邊用危險,或者就是不喜歡一邊用著手機還一邊連著線)。


2月25日更新。這幾天比較忙沒有上知乎,剛上來一看有這麼多贊,感謝大家捧場。仔細看了回復,發現大家有幾點誤解:1.18650電池的安全問題,說到18650的爆炸威力大,就有朋友以為18650一定會爆炸。我所說的安全是相對的,就是在同樣短路引發爆炸的情況下,18650的爆炸威力相比較聚合物電池要大,並不是說他一定會爆炸。就好比悍馬和F0同樣再高速上發生車禍,但悍馬肯定會安全一些,但不是說F0在高速上一定會出問題。還有朋友認為特斯拉就成了移動的大號炸彈,這樣認為也是不對的,大家有興趣可以看看特斯拉拆解圖。拆解特斯拉Model S的電池板:爆炸威力有多大?(圖)它的電池組周圍都有冷卻系統,它對每個電芯都有實時監測,也就是它的電池管理系統做的很牛。最重要的是它用的是松下電芯。現在電池的安全控制已經提高很大,我們的電池都要經過跌落,重物衝擊,熱衝擊,震動,短路,針刺等一系列安全性試驗,而像松下這樣的國際一線品牌還要做更多的試驗項目,並且將這些試驗重複做很多次。如圖1所示,刺穿要求不起火。但是現在市場上的電池魚目混雜,我們平常所用的充電寶的電芯有相當都是我回復中提到的那種小作坊生產的,及時有泄壓閥,但是安全性也相對較差。F0也有安全氣囊呢。所以我強調不要隨意拆解電池。
2.聚合物電池的可拆卸問題,我在原答案就說過,聚合物電池電池是可以做成拆卸的,這難度不大,沒什麼技術問題,我們公司正在做的電池就有這種。華為也有很多款手機都是可拆卸電池。只是題主的問題是為什麼趨向於內置電池。這就在於手機廠商的取捨問題,魚和熊掌不可兼得。現在手機的發展趨勢是更薄更持久 @杜蕾斯 ,所以電池的發展也趨向於內置。
3.知乎只是一個知識普及網站,不是專業的學術論壇,所以我回答只是概述一些問題,目的只是讓行業外人士更好的理解。想深究的朋友可以到專業論壇,那裡有很多大神。~~~~~~~~~~~~~~~~~~~~~~~~~~~~~~~~~~~~~~~~~~~~~~~~~~~~~~~~~~~~~~~~~~~~~~~~~~~~~~~~~~~~~~~~~~~~~~~~~~~~~~~~~~~~原答案:看了一圈回答,有點暈,因為我們公司是做電池的,所以我來簡單說下,因為現在電池的容量要求越來越大,為了滿足大容量的要求,現在智能機都採用鋰聚合物電池,而鋰聚合物是軟包電池,它的外表面是很薄的鋁箔,不是諾基亞時代用的鋁殼或鋼殼,這樣同等體積重量下容量就會比較大。而鋁箔比較薄,很容易弄破,如果給用戶自行拆卸基本上都會弄破,一旦弄破表皮,電池就沒用了,嚴重的甚至會起火,所以要做成內置。說到起火,採用鋰聚合物電池不僅是容量大,也是為了安全考慮,以前那種鋁殼,鋼殼電池,由於全封閉,如果電芯內部發生短路,很有可能發生爆炸,而軟包鋰聚合物不會,它只會漲包,漏液,嚴重才起火。雖然現在好多鋁殼電池都做的有防爆線,但安全性還是差一點。那種18650鋼殼電池爆炸起來更厲害,好多充電寶都用的這種電芯(雖然鋰聚合物充電寶也逐漸多了,但18650仍然是主流)。所以大家還是不要自行拆卸充電寶吧。ps:鋰聚合物也可以做成可拆卸的電池,電池正反面加鋼片然後注塑,但電池體積和重量增加了,經濟性和工藝性都不好。


本人逛知乎也好幾年了,一直只看不答。在電池領域也待了八年了。先讓大家了解一下現代我們智能機採用的電池吧!

這是很久以前我們手機所採用鋁殼電池,外殼採用金屬鋁,非常堅固。但是有很大的缺點,安全方面。化學常識大家應該很了解,首先電池內部負極材料是由水加石墨粉攪拌而成的,後期通過烘烤去除水分,水含量烘烤之後水分非常低只有幾十ppm。大家都知道水被電解之後會產生氣體,如果某隻電池水含量超標,後期使用過程中電池會發生化學反應產生氣體,堅固的外殼讓氣體無處可泄。就像一隻一直在吹起的氣球,隨時會發生爆炸。還有一種情況電池內部短路,熱量會導致膨脹,內部氣體也無處可泄,同樣也會發生爆炸的可能。容量越大爆炸的幾率就越大,可不僅僅是燃燒那麼簡單。

先讓大家看看我們現在智能機採用的電池吧,外形採用一種很薄的鋁塑膜材料。

我們手機現在一體機內部大部分電池都是這樣的!

除去保護板,加排線,加電芯表面上的標籤我們電池是這樣的!(已密封可充放電)

半成品周邊廢料未切除,我們的電池是這樣的(預留的小口,我們稱為氣囊袋,電解液就往這個地方注射進去的)

打開外層鋁塑膜我們電池內部是這樣的。

把內部電芯體拿起來是這樣的

上面鋁塑膜明顯被擠壓拉伸過,有凹槽,方便電芯體裝進去。沒拉伸之前是這樣的

跟以前手機電池唯一不同就是這外層包裝結構,以前採用的是堅固的鋼鋁材而現代採用的是柔軟又輕薄的鋁塑膜。

厚度僅有 121微米,大家可能覺得121微米也沒什麼特別。請看圖分析。

僅有121微米,由有三層不同材質完全貼合在一起,它不僅具有拉伸能力,看上圖鋁塑膜被衝壓出凹槽,單面最大拉伸深度能達到0.8CM,還不能破損,內層具備抵抗內部強酸的電解液(類似硫酸),對摺之後經過200°左右的高溫使電池密封成型,還不能使三種材質結構分層(很多材質經過高溫之後會與另一種材質分離結構)
說明我們的科技已經達到非常驚人的進步。然而這些科技一直被日本壟斷著,本文暫時不討論關於鋁塑膜為什麼國內做不好。

軟包鋁塑膜形電池好處就是安全,絕大情況下不會造成爆炸,可以承載更多膨脹氣體過多也會從鋁塑膜上下對摺密封出泄掉部分氣體。

優點: 電池外形比鋁殼做的薄,內部空間添加材料利用率就增加, 電池可以做的容量又高,又輕,循環好,又安全。
缺點: 鋁塑膜材質就像一張紙,無論你怎麼對摺都不會發生破損,最忌諱利器劃傷如(刀片),一旦劃破,電池就會報廢,內部電解液會外流,流進手機主板直接導致報廢。這也就是在拿添加外殼的空間來提高容量,又控制了手機厚度,內置是最好的選擇。
作為消費者,你會買幾千塊錢電池爆炸率高,容量低,循環差,又重的手機(鋁殼可更換)
還是買安全性能好發生爆炸概率非常低,容量高,循環好,(一般可以500周還能保持初始容量70%,滿電放電到關機狀態為1周)又輕的手機(軟包聚合物不可更換)

部分知友對上面不可卸裝電池還是不能夠理解!
首先目前我們智能機內部工程師們可以說是能想辦法增加內部空間利用率就能想過,消費者喜歡追求薄,美觀,又追求電池性能好容量高,目前電池能量密度就那麼大,想在原有的尺寸上面提升容量幾乎已經到了瓶頸了。電話卡內存卡就是個例子,能裁小的就裁小。


以前手機使用內部的線路。是這樣的!

聚合物軟包電池如果可以卸裝更換,就必須考慮給電池外表添加外殼這樣電池厚度就增加,這不符合設計者初始的需求。
現在我們手機幾乎沒有導線,因為導線厚度太佔用空間了。
現在我們手機導線是這樣的,排線薄,多餘空間可以好好利用。

市場上也不是沒有可卸載手機電池,凡事不能兩全其美,喜歡薄又兼顧容量高的手機就必須接受這一點。

想了解電池的請看我另外一個回答,日本是怎麼壟斷這鋁塑膜的。
中國科技方面有什麼弱項!
http://www.zhihu.com/question/46221766/answer/148479988?utm_source=com.android.mmsutm_medium=social


@vczh 說的很對,最近十年,手機從通訊工具/生產工具變成了日常消費品/消耗品。

十年前經常跑手機測試實驗室,當時的手機有個很粗暴的設計要求,叫衝擊破壞試驗(嗯,其實就是找個人單手全力把手機往牆上扔)。

通過標準是:1,電池必須摔出來,與機身分離。要在第一時間保證手機斷電,避免電氣損壞。2,把摔出來的電池再裝回去,屏幕也許已經損壞了,但還是可以開機,並可以撥號,完成基本通話功能。

所有手機都要求能完成以上第一步,特殊機型例如三防機,對講機等對第二步有通過率要求。

為了達成第一步,手機設計時就要考慮到極端情況下,後蓋/電池蓋會優先與機身分離。隨之帶來了一個附加彩蛋--可以更換電池。

但是,在功能機時代,換電池可不是為了提高續航。當年的手機耗電量極低,隨便一塊350mah的鋰電都能用個兩三天,誰要是配個1000mah的電池,廣告上就要牛逼轟轟的寫上「待機一百天」。

充電電池是有充放電循環次數限制的,當年的電池能有3-400次就算業界良心了。按三天一衝計算,一塊電池最多能堅持三年。而手機的設定是耐用消費品,和冰箱洗衣機一樣,設計壽命都是五年起步的。這種情況下,一個手機配多塊電池就成了當年的標配。

自從進入智能機時代後,手機上出現了一塊巨大且越來越脆弱的顯示屏,不僅屏佔比越來越高,邊框越來越窄,還搞什麼3D曲面屏,一邊曲面還不夠酷,還要三邊四邊都曲面,在這個短板拖累下,其他部件再堅持一個高標準的設計規範就顯得毫無意義了。


電池變成不可更換後,在工程上會極大簡化設計和組裝。

原先需要卡扣的後蓋,現在直接點膠粘上就行。拆卸式的對工藝要求高,稍微偏差就會扣不嚴,粘的方式要求簡單,可靠性還高。

另外一點更重要,後蓋可拆卸,就意味著用戶可以觸摸手機內部,因此在手機內部要做保護層,不能有線路裸露,防靜電等等,相當於手機有兩個後蓋。不能拆的話這些問題都省了,隨便走線,還減少了內部保護層,手機變薄。

可拆卸電池的觸點設計不是那麼簡單,保持彈性,高低溫下形變不能太嚴重。不可拆卸,把線焊死就完,啥事也沒有。另外電池也可以考慮異形,不考慮拿出來的話,太多簡化設計可以考慮。

觸點問題多說兩句,一般來講,這個觸點是彈性的,不能太硬也不能太軟。因為不是剛性連接,在手機使用的過程中由於振動等原因,可能導致觸點瞬時斷開,也就是手機會斷電關機,這是一個工程上無法避免的問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觸點重新連接後,手機會自動重啟,但是這個重啟不希望用戶注意到,因此沒有開機鈴聲等,偷偷啟動:)這些需要對軟體和硬體進行統一設計,特別因為手機處於瞬時斷電情況,可想而知這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而不可更換電池因為可靠的供電,完全省了這個複雜的結構。

還有電池本身的保護層,因為電池本身很危險,這個保護還是比較複雜的,封在內部就可以減少一些保護。最近三星Notes就是電池與電池倉不匹配,導致電池受到擠壓。如果是可拆卸電池的話,因為電池有自己的保護層,這個問題可能就不會發生。

總之減少一個可拆卸電池的功能,對整個手機設計簡化太多。

但是在十幾年前,這個方法的問題在於,

手機不穩定,死機了咋辦,reset不是每個人都能搞明白的。
最初的鎳氫電池,每次要用到沒電再充電,否則電池壽命大大下降。沒有備用電池的話,這手機根本沒法用。因此可拆卸電池的起源大概就是因為鎳氫電池,之後鋰電池雖然可以不用這樣,但是大家已經都習慣了。

記得當年很多人嘲笑蘋果手機不能換電池,現在看來喬幫主確實是高,他能夠在技術條件基本具備的情況下強行推動技術人員去實現,其他廠商明白這點已經是幾年後了。

不過蘋果這麼做也可能是沒辦法。曾經拆過蘋果一代手機,評價一下就是初學乍練,基本是史上最難拆手機,可以看到內部結構設計很差,經驗不足。因此選擇不可拆卸電池來簡化技術實現,保證能做的出來。

多解釋一下,什麼叫技術條件基本具備的情況下強行推動。

在產品上應用任何新技術都是個很大的決定,特別是這個新技術並不成熟,什麼時機開始應用是關鍵。應用早了,良品率低,用戶體驗不好。等到技術成熟再應用,別的廠商早就上了。

電容屏就是蘋果率先在iphone上大規模應用的。當時電阻屏是主流,實際上其他廠商都開始嘗試電容屏,但是沒有一家敢於放棄電阻屏完全轉向電容屏。就是因為當時的電容屏還不完善,有很多問題,量產起來也肯定沒有電阻屏良品率高。

此外電阻屏相比電容屏也有自己的優勢,大家記得當時各種手寫輸入法,在電容屏上就無法實現(因為當時的電容屏漂移嚴重,定位不準)。

而喬幫主一個不太懂技術可以做出全面轉向電容屏的決定,現在看來真不是一般人。

評論有人提華為榮耀4x
下圖可以明顯看出雖然電池不可拆卸,但是周圍無邊框,包圍式後蓋。因此SIM卡槽無法外露,所以只能將後蓋設計成可拆卸。同時可以看到後蓋被一層塑料包裹,相當於手機有兩個後蓋。

網圖,侵刪


下一步的目標是不可充電手機,有一種手機,一生只關機一次,那就是他沒電的時候,同時也意味著死亡。


蘋果告訴你手機也能是一個藝術品,你信了,就已經終結了它作為工具的時代,工具是可靠的值得信任的,藝術品是脆弱的。

大天早上被護士妹妹叫起來看到這個問題,突然想到了好久以前看到的一篇蘋果廠商的回答,本來是想找到再來答的,然並卵,沒找到,我現在的回答就是復刻原答主的理念,算不算偷文?

我真的忘記了那個問題到底是討論不可拆卸還是不可擴展了,不過此答主講了手機設計,然並卵我不是專業的,只記得二三事,基於他的描述就是:
①所有內部結構都不是承單品形態的
這個比較好理解,我再說的簡單點就是:你做個可拆卸電池要有卡簧,要考慮卡簧的正常使用。就算加個SD卡,也要有卡槽的,有了卡槽你就要加個讀取位。而這些都要在一個巴掌大的位置填充,如果不加厚,就要加長、加寬。簡而易懂點就是:想擺開百萬雄師在沒有縱深的前提下,你起碼要保證縱寬,因為不允許你疊羅漢。
所以不管是三星的大餅臉還是蘋果的大長臉,有時候就是為了減那麼一毫米做出的犧牲。

②少數的需求也叫需求,甚至可能是隱形的剛需
我不知道你們用沒用過三年以上的智能機,而且是可拆卸電池的,並沒事摳電池。我用過,當年三星還沒出WiFi充電技術,秉著商務原則,我很早就是一個蘋果、一個摳蓋的三星、一個神奇的小米等,別問我為啥這麼多手機,卡多就是任性。後來三星S6不是做的一體機嘛,打的是「無線充電技術」,秉著謹慎對待新科技的原則,當年三星我就沒換機,確實那年也不用換,畢竟我手機是分開用的,裡面App除了微信、支付寶、UC就沒有重樣的。後來嘛,可想而知Note7炸了,其實Note7炸之前,S7就炸過,因為S系列的屏小,所以我一直用S系列,當年準備換S7的時候,就聽到S7連炸了,直接打消了我的換機慾望。

就這樣S5陪我跨了好幾個年,作為備用、電話機,S5還是值得信任的,但是今年這哥們就有點老化了,首先出現的毛病是後蓋鬆脫,左上角經常摳的位置合不上了,所以水一灑我就緊張兮兮的,也不敢帶它洗澡了,丫的SD卡里有我好多資料呢。然後開始出現了後殼小規模局部碎裂,就是後殼邊緣掉渣了,原因可能是溫度差異+老化+經常摳造成的,然後它就真的成備用了,我怎麼也不好意思拿一個掉渣的貨出去接電話吧?(出院讓你們看看我陣亡的大三星)

而一體機沒有這些毛病,全背板壓實,你不能摳,除非膠體老化,否則不會鬆脫,你能摔裂,但是後蓋沒有頻發的出入卡槽,也不會帶來掉渣的問題。同樣是手機,差距就是這麼大。

一體機有更好的密閉性,防水防塵確實可以通過塗納米解決,但是有沒有別的方法取代呢?用戶對這種技術買不買單呢?這就是一個個新產品、黑科技會出現的理由。到底哪些客戶體驗才是客戶最真實的心理?到底哪些客戶能拉動自己的產品?大屏、大電容還是三防?我相信任何手機廠商都會考慮這一點,因為他們不止賣手機,假如希望在泡澡、游泳拍照片的用戶才能去買他的手錶、電腦乃至汽車的話,一體機就是為了迎合這種客戶。

產品從來都不是為了服務大眾的,而是服務自己的對應階層。

③時代是在進步的,而人們最關心的是科技能帶來的便捷性
一體機、不可拆卸電池,這些產品的到來直接促使各大廠商對無線充電技術的公關,而且還成功了。以前智能機剛出來的年代,那麼大的屏那麼點的電池,幾個小時用光光,出差要帶:充電寶、數據線、電源、備用電池、座充等等。

當我們從包里拽出一條連著一條的數據線時,當翻張紙巾得繞過數據線、電池、充電寶時,

心情大概就是這樣的。

所以,無線是趨勢,而不可拆卸直接推進了這種趨勢。

你說什麼?三星炸了?三星炸之前有人管它是不是走的太快了么?智能家居隨時可以被圍觀,有人在乎么?安全、自由、隱私,這一切都沒有美麗、方便重要。
農民感激政府減免了土地稅,可當他進了醫院掛完專家號時,出院肯定罵著藥丸,至於他獲得服務怎麼樣,這世界還有比錢重要的事么?怎麼不是住院罵呢?因為那時候命貴,就是這麼簡單。安全、自由、隱私,就像隱形的福利一樣,你用到的時候不多,而便捷卻時刻提醒你。

對企業而言,誰能買更大的單,誰決定哪種需求是剛需,哪種需求是做夢。


電池不可換的風氣是iPhone搞起來的。這其實是審美的問題,和電池技術沒什麼關係。
================分割線=============================
簡單說一句就有人看不懂,說我沒有足夠了解,亂帶節奏。看來還是高估了有些知友的智商。

當年奇形怪狀的功能機時代,厚度其實並非一款手機審美的最大加分項。一款手機有個10mm左右的厚度都正常,機器的個性與工業設計美學,可以通過其他方面展現。以前手機哪有炫耀說多薄的?只有酷不酷。哪像現在,都是板磚一塊(托喬老爺子的福),機器的厚薄與否對視覺的影響很大,手機厚度,都精確到小數點後2位了。在這種情況下,厚重的電池,必然要被取代。去掉保護殼的電池,可以瘦身最少1個MM,手機減少1MM厚度,夠某些廠家吹牛逼幾回了。

所以,高票 詹力 說的,現在不要保護殼的軟包電池,就是最優解了。軟包電池,自然是不能讓用戶隨心所欲的更換的,安全性不好。當然,鋰聚合物電池能不能做成硬殼?他也說了,完全可以。鋰聚合物也可以做成可拆卸的電池,電池正反面加鋼片然後注塑,但電池體積和重量增加了,經濟性和工藝性都不好。關鍵就是,體積和重量都增加了。這樣的電池設計理念和如今手機以薄為美,以輕為好的設計理念是南轅北轍的,所以被替換也就理所應當了。

現在的電池技術,無論做成軟包也好,硬包也好,都很成熟了。至於選擇軟包還是硬包,是由手機進化到如今的審美設計決定的,而非其他。如果當年喬老爺子在iphone上選擇可更換電池,那麼,我們現在或者也還在用著可更換電池的手機,而不可更換電池的手機,反而會成為非主流了。


因為全球消費者已經眼睜睜地、活活地、當場把手機從電器用成了耗材。


補充一下@vczh 的說法,手機曾經是電器,現在是耗材,未來將會是快消品。

數據遷移成本過高是手機迭代還不夠快的因素之一。手機裡面最有價值的是數據,數據全部雲端化之後,手機的耐用性價值就被弱化了。

【推薦閱讀】

左勇江:想導出微信的朋友圈怎麼辦?

左勇江:你堅持過哪些細小的好習慣?

左勇江:天使投資一般佔多少股份,怎麼算?

PS:上 出書啦,把朋友圈變成書,珍藏美好回憶。出書啦-微信書詳情


個人看法是這樣:
1.隨著智能手機使用強度越來越大,人們對手機電量的需求也逐漸變大。不可拆卸電池可以節省大量的結構和空間,在同等體積下做更大的電池,甚至在電池容量增大一些到位基礎上把機身做的更輕薄。
2.手機設計在逐步追求一體化,更加美觀。
3.可拆卸電池的意義在於更換電池或死機斷電,對於更換電池而言,目前電池壽命可以說大於手機使用年數,即便是普通人往往一部機器用兩三年也就換掉了,因此電池老化問題不大;另一種更換電池的需求是備用電池,而目前手機電池趨向於大容量,快充,還有外掛的移動電源,更換備用電池的做法基本上被完美代替掉了。至於死機斷電的問題,長按電源鍵一樣可以。
4.電池更換成本高,由此一定程度上控制劣質電池的使用,另外不可拆卸電池的接觸穩定性要比可拆卸電池好很多,由此也能大大降低意外斷電的幾率,保證體驗友好。


哈哈,樓上的回答都是市場因素和你們認為的技術因素,我來說說技術演進,和用戶體驗的演進。文章有點長!請您耐心讀完。本文不設計蘋果手機的固定電池概念,因為蘋果的產業鏈和手機產業鏈的裙帶關係沒有參考意義。文章後面會寫出中國手機的開模策略

之所以內置電池最近5年剛剛流行,因為聚合物電池被陳舊的之前觀念所影響,到這幾年才扭轉一個固有思維模式。(這不是結論,但是確實分離式電池長期生存的根源)


1.早期一號、五號、電池的年代, 1947年,鎳鎘電池封裝出現革命性突破,使得電池商用化成為了可能,而到了八十年代石英鐘、手電筒,Walkman,遙控器,收錄機,在中國日漸普及。為了提高便攜性,產品在便攜性設計上。必須容納已經成為通用標準的電池。可拆解更換電池的固定思維開始形成,(在這不討論,碳性、鹼性、鎳鉻、等規格)

2.90年代中期以SONY、松下等消費電子的品牌開始推行自己的鎳鉻口香糖電池,用於輕薄的CD機和walkman,請記住這是消費電子產品第一次因為輕薄而逼迫電池改進容量和體積。(口香糖電池請自己維基百科)


3.改變電池形態的,甚至說,內置電池和外置通用電池百花齊放的年代和產品是在1999年-2005年之間的MP3產品,沒錯就是MP3,5號電池發展的極致差不多就是三星的YP-55了,同時期的月光寶盒、艾利和、鐵三角、魅族(魅族E5是五號電池的神作喲)都對5號電池版本的MP3進行了大量的改革創新,話說今天的山寨手機市場如此繁榮,要知道在MP3年代,山寨MP3品牌可是用成百上千來形容。在那個內置電池不成熟的年代一節五號電池,搞定全部。


4.2002年後MP3從單純的按鍵播放,開始加入了顯示屏, 顯示屏的加入直接宣布了5號電池的死亡。這個年代開始流行,單色屏(藍屏,綠屏),6萬5千色屏,26萬色屏。屏幕尺寸從1寸一下到3.0寸開始演進。屏幕從單純顯示數字,到顯示中文歌曲名和歌詞(其實這是個史詩般的進步)到簡單的音效動畫(波、wave、光圈等簡單視覺效果)、到閱讀TXT文檔、到圖片欣賞、到小電影播放(略過)、到偽MP4概念的形成。屏幕越大則要求整機越薄。這年代的湧現了國產神作產品、藍魔RM100,台電T29,紐曼影音王560,魅族MINIplayer,以及一代宗師Ipod NANO。聽歌加顯示的模式悄然改變了單純聽音樂的模式。無論是什麼樣品牌,鋰電池開始在有顯示屏MP3上大行其道,但是好景不長……


5.軍閥混戰的MP3,MP4,PMP的市場,沒有市場的統一規範、沒有行業標準,缺點是亂的一B,優點是中國電池產業鏈整合提供了先決條件。各品牌都不會主打更換電池或者通用電池的服務,因為自家生態鏈閉環,屏蔽友商豈不美哉?而從07年後媒體播放行業開始走下坡路,原因是手機開始逐步興起(及存儲卡的小型化和容量倍增)。舉個例子來說索尼06年的SONY W950內置4GB存儲,這基本是對MP3騎臉猛錘的節奏啊,如果你說你買不起,好吧,2GB的SD卡買得起吧。媒體播放開始進入終場的節奏了。手機行業第一次爆發開始到來。MP3的事情咱就先聊到這。


6.此條是正題:經典手機部分略過,我說說手機諾基亞對電池貢獻吧,大部分人對諾基亞電池沒什麼印象,更談不到諾基亞電池上什麼5C,4C,5B,6C是什麼玩意,也沒人問。簡言之這是一個通用標準,和之前提到的五號電池一樣,舉例說5C就是 3.7V,1000左右(批次不一樣,會有10%浮動,當然標註也不一樣,不會掛羊頭賣狗肉)電極的位置,電極間隔。等基本信息都是一致的。諾基亞對充放電標準也有嚴格標準要求,手頭找不到資料自己百度吧。附上一個諾基亞電池通用列表電池通用型號表_圖文_百度文庫


7.通用性是保證機海戰術的最好成本節約方式之一,這招是諾基亞的,但是其他二三線品牌沒想明白諾基亞的戰術,就也匆匆投入到分離式電池的生產模式中,加上鋰電池內置沒有什麼手機市場的先例,導致大家全是跟風。走一步看一步嘛。還有一點鋰電當初本身的壽命並沒有今天的水平,有償更換電池成為了一種服務。

==============================分割線================================

此次點贊給工信部2010年1月出台關於《移動通信終端電源適配器及充電/數據介面技術要求和測試方法》,從群雄林立的品牌到自家多個介面的莫名其妙的規則,這個《方法》基本是統一了充電介面。沒有這個東西,後面國產智能機基本沒有如此高速的發展階段。


8。手機到了智能手機後,有一個行業叫做手機方案公司,就是設計手機方案的,簡言之就是主板和ID,普通用戶能感受到的就是,手機按鍵的位置,外觀ID的變化,是底部speaker還是背部speaker,天線是上置還是下至,電池多大,能否更換,等諸多改變,而這最大問題還是各個諸侯各自為戰,舉例說,沃特沃德的多款4寸智能機器方案,對於自家已經開模的電池或者電芯的兼容性 第一位的,而沃特沃德出貨給深圳其他OEM或者集成商的話,同樣幾款4寸機器可能是在全球貼牌出貨可能每月3KK的量。通用性又一次贏了個性化。(中國這樣的方案公司有上百家,集成商有小千家,雜牌手機又上千個,所以通用性在有方案公司後一直是第一關注的對象)


9.重點來了,剛才說了中國手機行業第一次爆發,死了什麼波導(目前成為方案公司)、夏新、CECT、熊貓、迪比特、南方高科等品牌後,全球智能機從12年開始發力,這次主打的品牌是一直在業內沉默多年的華為、中興、他們有在運營商定製方面積攢多年經驗,舉例說差不多08年後華為的供應鏈整合能力開始提升,反過來挖方案公司和國際團隊來設計自己的手機。全金屬、CNC工藝、拉絲面板、金屬噴塗開始用到自家產品,華為手機品牌的標誌性里程碑無外乎,2012年巴塞羅那展的P1堆砌成一匹黑馬(自己百度圖片),而P1在電池方面是個混血兒,因為HB5Q1HV電池是個通用電池然後額外加的5pin模塊介面。而HB5Q1HV本身還是D1的通用版,D1是簡配+變厚的P1版本。華為第一次的放手一搏的方式,換來了市場的認可,從此在不可拆解電池方面走出了里程碑的一步(12年巴展時候,終端的人菊花和腳趾都扣緊了,生怕P1搞砸了,P1連處理器都是德州儀器的,華為當初確實顯出了放手一搏的緊張,沒錯是緊張),剩下的引出了最後一列。

10.在高端品牌開始上路的中國公司,拿華為舉例,還是注重更多的高端和同模具下,不同配置的改變,次年2013年放棄了Y,G,P系列(海外市場還有,國內市場絕跡),主打高端和高端閹割版的策略。兼容和通用性不在是被關注的對象,品牌更多是花大量精力來研發ID和UI,然後堆料,然後獲得市場好評、炒作(市場策略我就不展開了),高端機器單獨設計就必須要求電池為配置和設計做出妥協。因為高端機器出來就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買賣,負面信息請參照三星手雷。而高端手機的利潤遠超通路機器的利潤,外加辨識度高、整合供應鏈強(其實就是強J供應鏈)等額外優點,目前只要是有點品牌的手機都有相應高端的產品。所以結論就是不可拆解的電池大都是自由品牌的手機。


11.那麼剛才說的手機方案廠商和OEM現在怎麼樣了呢?結論:還是分離式佔有絕對地位,第三世界國家人民、及國外貼牌廠商都喜歡可拆卸電池,原因很簡單,模塊化管理和模塊化定製更容易把握市場的需求,維修成本低。市場需要1500mAh的4寸LTE手機,同模具的話從1300加壓到1500很容易,當然了定製不能改太多,1300想上1800甚至2000肯定比較難,除了成本之外,最要命是要改模具,電池槽的模具,電池槽的模具又和主板息息相關,可謂牽一髮而動全身。

結論:自由品牌趨向於不可拆解的電池,是由於工藝和研發達到了他們自己的要求。在中國你不會買一個山寨深圳雜牌的手機,但是第三世界和其他品牌商會,因為模塊化管理和維修更容易,而智能手機四大件:TP(觸屏),處理器(展訊、MTK、高通、華為),內存+存儲(2+16還是6+128?)+攝像頭(索尼?施耐德?)都需要調整驅動,而電池不用調,所以從易用性上,電池更換更方便咯。


為什麼樓上幾個認真回答的都是零贊,大V隨便吐槽就被頂到第一,,

我能想到的全部了(然後樓上也有人答到)
最早換電池是因為電池壽命小於手機壽命,對於手機的「有生之年」電池成了消耗品。然後現在技術成熟了,手機更新換代也快,電池跟手機的平均實際壽命差不多甚至超過(比如以前有記憶什麼的,現在沒電就充),已經沒有更換電池的必要了(除了可以快速「滿血復活」,不過移動充電寶出現後也沒這種需求了,變成了一種情懷)。

另外參考「為什麼蘋果銷售16G,32G的手機,而不是使用sd卡插座」(大意),有提到:多一個零件就多一個故障可能,故障率上升了會加大客服壓力,進而削減客戶滿意度。 也給後勤造成了壓力。 而且電池市場魚龍混雜,要是用到質量不好的電池造成什麼問題也要手機廠家背黑鍋。


覺得最重要的是,現在都「輕薄化」,甚至為了一毫米都燒錢百萬。強行要了拆卸電池算什麼玩意兒!
那些說不能強行關機的人,現在手機都有「按開關xx秒以上自動重啟」的功能。


(所有內容來自於聽說的)


越通用的設備越占體積,越想省空間就越要集成化。

想要更多的續航?更美觀的後蓋?更小巧的機身?就必然要做不可拆卸電池。

否則這三點,你至少要放棄一點。


1 有利於遏制劣質電池、充電器的使用。在手機普遍不可更換電池的情況下,支付寶里還出來充電寶充電器爆炸保險了,不是么?
2 數碼產品的摩爾定律(產品周期定律),手機平均每一年半至兩年就換一次。
3 廠家要保證持續的銷量,新產品都要賣出去,對抗市場飽和。
4 補充知友 @祈樺 的答案。手機電池不可拆卸是由喬布斯喬幫主開始的。喬布斯有完美主義和極強的控制欲,他不喜歡別人在他設計的東西里亂動,所以電池就被固定了。

歪樓。同學們,這是道送分題啊!


實名反對保鮮膜,我們手機行業從來就沒有這樣的標準"電池必須摔出來" ,請廣大知友不要盲目相信一些毫無根據的話語!


感覺這應該是「計劃廢止制」的延升

計劃廢止制

20世紀五六十年代,為滿足商業需要而採用的樣式主義設計策略在汽車設計領域表現的最為突出,汽車的樣式設計不斷更新。

通用汽車公司總裁和設計師厄爾為了不斷促進汽車銷售,在其汽車設計中有意識的推進一種制度:在設計新的汽車樣式時,必須有計劃地考慮以後幾年間不斷更換部分設計,每三到四年有一次大的變化,造成有計劃的「式樣」老化過程,即「計劃廢止制」。

計劃廢止制的產生背景:流線型--一種為滿足市場消費潮流的設計樣式,也是「設計樣式」追隨銷售的一種體現,「計劃廢止制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產生的。
優勢:刺激和滿足消費者求新求異的消費心理。
劣勢:造成了嚴重的資源浪費和工業垃圾。

主要表現在這三個方面:
1.功能性廢止,即使新產品具有更多、更新的功能,從而替代老產品。
2.款式性廢止,即不斷推出新的流行風格式樣和款式,致使原來的產品過時而遭消費者丟棄。
3.質量性廢止,即在設計和生產中預先限定使用壽命,使其在一定時間後無法再使用。

總之,其目的在於以人為方式有計劃的迫使商品在短期內失效,造成消費者心理老化,促使消費者不斷更新,購買新的產品。

在美國,「計劃廢止制」的設計觀念很快涉及包括汽車設計在內的幾乎所有產品設計領域。

儘管「計劃廢止制」導致了一種極其有害的用畢即棄的即使消費主義浪潮,造成了自然資源和社會財富的巨大浪費和對環境的破壞,在設計上產生了一種只講樣式不講功能的形式主義設計惡習,偏離了現代設計功能主義的軌道,但是它不僅深深地影響了戰後美國的工業設計,而且對當今的設計界也有巨大的影響。美國20世紀50年代的商業性設計和有計劃廢止制就是價值創新理論設計觀的典型表現。價值創新理論著眼於設計的商業價值,強調通過設計為產品創造新的附加價值,提高企業利潤。價值創新理論是在資本主義商業競爭的壓力下產生的,現代主義的信條「形式追隨功能」被「設計追隨銷售所取代」。設計和設計師開始稱為企業運作的一個經濟生產部門和給生產商帶來利潤的工具,設計的指導思想也開始從拉斯金「解決人的生活問題」向「為利潤而設計」轉變。


因為這是大多數人的選擇。

你看,大家都喜歡金屬和玻璃,可金屬和玻璃做成可拆卸後殼,難度大,成本高,而且丑。

拆過蘋果手機的應該知道,其元器件都是裝在金屬機身上的,沒法更換電池。

你說,為什麼會有mx3這種可拆卸後殼不可更換電池的設計?

因為設計師腦殘唄。

為什麼現在國產全金屬手機的金屬外殼其實是可以拆卸的,但也不可以更換電池?

因為這樣人家會發現千元全金屬機,全的只是後蓋。

其實說白了,最開始的不可更換電池設計手機,是考慮到工藝和設計,犧牲了電池可更換屬性。

後來的不可更換電池設計,其實是東施效顰。東施看到了西施蹙眉覺得很美,於是也去蹙眉,卻不知道西施美,連蹙眉都美。

為什麼這些手機賣得還不錯?

因為男人太多,西施有限,東施也就成了暢銷貨了。


還有一個原因,現在手機的電池比以前更耐用了,充電時間更短了,不需要經常充電。
個人觀察結果,無數據支持。


其一,手機更新換代的速度越來越快,已經從耐用消費品轉變為快速消費品。據我觀察,身邊的年輕人換手機的頻率大概是一年到一年半一部,長輩們大約一年半到兩年一部。更新速度如此之快以至於大多數手機的電池不會在使用周期內出現問題。
其二,現在手機的發展趨勢是屏幕越來越大,重量越來越輕,厚度越來越薄。也有很多手機廠家以三防作為產品賣點。可更換電池的設計顯然不利於手機的輕薄化及三防設計。
其三,隨著技術的進步,電池的能量密度越來越大,手機集成電路的體積越來越小(可以將更多的機內空間留給電池),相同性能下的功耗越來越低。這些進步使得手機的續航時間大大提高,對於一般用戶而言一塊電池的電量足以應對日常使用,給手機配備第二塊電池的必要性也不如以前。

至於移動電源之類的,我不認為它對電池內置的發展趨勢有多大的推動作用,因為這玩意又大又笨,使用很不方便,遠不如換一塊電池來得簡單。說內置電池設計的普及推動了移動電源的發展還差不多。

以上。


因為商家想讓手機輪轉的更快

因為電池的確是瓶頸

因為換個電池,手機還能滿血復活用上半年,至少,商家損失0.5個手機


推薦閱讀:

黑莓手機與蘋果手機的用戶群體有什麼不同?他們最大的不同在哪裡?
買iphone鋼化玻璃貼膜有必要嗎?多少錢的貼膜比較靠譜?
存儲空間為128G的手機有存在的必要嗎?
為什麼 iPhone 在三、四線城市也如此成功?
用 iPhone 的人看中了 iPhone 的什麼?

TAG:iPhone | 手機 | 手機電池 | Android手機 | Androi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