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志願者面試?
現在身處大學校園,校青聯會時不時的發布各種社會上大型活動的支援項目,分配給每個學員多少多少名額。我其實挺喜歡做志願者的,自認為在做志願的時候也是認真負責,而且還有點享受可以幫助人的樂趣,但是有一點很不舒服,就是院里報名之後 ,要經過院里的面試,校里的面試才能有機會做志願者。仔細想想確實這樣做也有道理,可以剔除那些混時長混福利混證書什麼的,但是還是會感覺很不舒服。大體上會有「我是作為一個志願者去無償服務助人為樂的,你們還拿著我的報名表挑三揀四問東問西,然後審判我能不能做志願者。我又不是來掙錢又不是去公司面試。」 身邊的很多同學也會有這樣的情況, 請問該如何看待志願者面試這個問題或者如何看待例如我這樣的想法的情況,有沒有什麼好的解決方法
給貴校青協點二十個贊。
無論你是做什麼類型的志願者,都要記住,自己是「服務」別人,不是「幫助」別人。
我自己做面試官的時候,一般會篩掉以下幾種。
1.抗壓能力太低的。在服務過程中,你有可能遭遇到很多之前沒有遇到過的情況,比如敬老院可能遇到老人情緒激動突發疾病,兒童村可能同時有很多小朋友要求你的幫助。更別提賽會志願者需要高負荷多線程,性侵害援助志願者需要定期接受心理疏導…至於如何看出一個人抗壓能力?面試官肯定不止一個,我由於自身氣質,一般都是板起臉製造緊張氣氛的那個人。
2.情緒非常容易激動,缺乏耐心的。這種人一般也就是面試的時候說「我去幫助別人的憑什麼面試我啊」最多的人。哪怕是最常見的青協初中支教,同時被二十個小朋友舉手叫老師,然後他們的任課教師說「你這都講的什麼啊」…咳咳。還有,盲校和特殊教育學校同學的學習能力,會讓你們瘋掉的。
3.缺乏相關的能力和特長。比如最簡單的,青奧會奧運會和支教你要會英文,盲校你要聲音好聽。沒錯我就因為嗓子偏尖,被熊孩子們排斥的不行。
4.心態居高臨下。對我不怕你來混實踐學分混時長,我特么怕你沒本事還特別挑。當年我這有一個嬌生慣養沒見過活牲口的白富美姑娘第一次去一個學校,真的特別破,年久失修那種,老師問我們能不能幫忙干點別的活,這姑娘擼起袖子一手套一個塑料袋,把旱廁里垃圾桶外面堆積如山的衛生巾一張一張全部撿出來,這姑娘畢業去美麗中國了兩年後來申了哈佛,你行么?
5.自己特別容易感動自己的。這種小朋友,面試的時候說兩句孤寡老人多可憐,哦喲眼淚滴答答就下來了,煩死了,人家哪有那麼可憐,真可憐的你根本沒見過…而且你還不能讓他別哭。越是這種人,干兩次三次擦個玻璃唱個歌就越自己滾蛋了,也少給我添麻煩。
我從來都認為,志願者的審核標準應該嚴格再嚴格再嚴格,因為你提供的是無償服務,你理所應當要超過那些學生會幹事那些公司實習生。
因為你代表的是人類的美德:奉獻與分享。
作為敝校的青年青年志願者協會前會長,對這個問題真是有切膚的感同身受啊
剛開始做的時候,我也是這樣認為的,所以有次接了上海博物館的志願者活動,活動方竟然要求面試篩選,我當時就不解【本宮能去做志願者那是幫你們的忙,你們還有臉挑三揀四?】
我也和題主想法一樣,真是說到我心坎里了。
我是作為一個志願者去無償服務助人為樂的,你們還拿著我的報名表挑三揀四問東問西,然後審判我能不能做志願者。我又不是來掙錢又不是去公司面試
在當時我們年輕的志願者心裡,做志願者天生就高人一等,既然不要求工資那麼也別想束縛我,我不是為了工資,而是為了偉大的志願者精神和公益事業,那是情懷,你們懂么
因而初次做活動的時候,出了很多亂子。本宮不幸成了一個小組的組長,負責組織這一批志願者。
那些嬌慣的孩子們真是生生把老娘這個情懷狗逼成了實用主義者,
明明報名確認登記了的人員,活動當天死活聯繫不上;
好不容易來了的人,做到一半喊累喊熱要回家;
明明是志願服務的,脾氣比客戶都大,遊客來多問了幾句就一臉不耐煩的樣子;
.......
而且你也沒辦法指責他們,他們本來就不是你的下屬,你也沒有許可權。更何況在志願者情懷的指導下,他們不是來按照嚴格的規章規定工作的,而且來幫忙的!
在傳統的思維下,求人幫忙,人家願意來就已經給足面子了,被幫助的人是沒有理由和資格去要求志願者盡職盡責的。
切膚的教訓告訴我,這種思維是錯誤的,志願者精神和公益事業作為一種嶄新的事物,和傳統的【幫忙】是截然不同的。
說實話,目前敝國的志願者活動還基本停留在把志願者當成免費勞動力的境界,我在上海這邊做過很多志願者活動,從又苦又累的老年公寓到高端洋氣的音樂節、博物館。目前的規矩是,雖然是志願者活動,但是還是會有津貼和福利。
比如我當初做動感101的東方風雲榜音樂節,志願者就可以憑著內場證到處參觀,免費聽音樂和看車展,而且近水樓台可以拿到很多簽名O(∩_∩)O。 午餐晚餐當然是管飯,至少也是市價10的盒飯,還有各種零食飲料。
草莓音樂節(是草莓還是迷笛來著我忘記了==)的志願者就比較辛苦了,活動的三天需要住在帳篷里,第一天還覺得新鮮好玩,第二天感受到地面的潮氣和硬邦邦就欲哭無淚了。
然而有些志願者活動就比較噁心了,組織方完全把你看成免費勞動力。那種感覺就是你自己花錢來給人家白乾活,真特喵的誰再來誰孫子(╯﹏╰) 那也沒有辦法,畢竟要善始善終。
有些人片面地認為從事志願工作是慈善為懷、樂善好施的表現,把志願工作看成一種單方面的施予;
有些人認為志願工作只是為了減輕專職人員的工作負擔,把志願者當作「廉價勞動力」;認為只有那些不愁衣食及有大量空餘時間的人,才有資格或才會參加志願工作。
前者矯枉過正,後者有失偏頗
沒拿工資不是你不遵守規則的借口,你的隨意和任性會給組織方和其他人帶來極大的麻煩。在成為志願者的那一刻,在參加了活動項目的那一刻,便要遵守組織方的規定和章程,履行自己的義務。
另一個答案下邊的回答,
關於支教的:
1,如果不幸發生意外事故,甚至遇難,你承受的起嗎?
據揚子晚報報道,7月21日,武漢大學大二學生趙某某(女)在貴州布依族苗族山寨支教期間,在崎嶇山路上行走時,不幸被一塊巨石砸中頭部,當場遇難。
這個事故發生的時候,我正在支教。
誠然,這是小概率事件,但不代表一定不會發生。
2,其他關乎人身安全、心理健康的事件,你有能力承受嗎?
我們當時支教的時候,某支教點所有女大學生晾在院里的內褲不翼而飛,某支教點被村委會宴請,然後趁著酒醉有三位村委會成員一定要去女大學生房間看看(晚上八九點,大雨)
這些能承受嗎?
3,你為什麼要去支教?
覺得很感人?是你的英雄夢?為了體驗生活?為了充實簡歷?因為好玩?想尋找一場艷遇?想為山村的孩子做點什麼?
我相信每個支教成員都有自己的理由。就像我當時去的理由是,05年感動中國的徐本禹事件一直在我心裡記著,我想去體驗一下,看看真的還有比我們村更窮的嗎?
4,你的身體,心理準備好了沒?
支教時候,可能是山路,也可能沒有路,要扛行李,拿物資等等,你能自己解決嗎?還是指望著
隊內的男孩子?
我們當時的路線是長沙坐火車到吉首,吉首坐大巴到花垣(路上因為塌方、村民鬧事分別耽誤兩小時、一小時),花垣分兩批坐中巴到毛溝,然後坐摩托車到支教點。共計23小時。
(圖為路上經過法的矮寨盤山公路以及正在執勤的史上最牛交警,現已修建了矮寨特大懸索橋。圖源於百度)
5,你的父母同意嗎?
那好,如果你這些準備都OK了,那麼基本上可以準備具體流程了。
二、支教前期準備
1,現金
不低於一千
這個很容易。但是還是說下原因。因為是志願支教,所以所有費用得你承擔,包括但不限於交通費、食材購買、臨時捐贈、手機話費、零用以及偶爾的改善伙食。
——————————————
也是志願者,但是你看,其實很嚴重的啊@溫飛卿 的答案比較全面了,感同身受。 @喻忘憂 是AIESEC的前輩,答案條理也很強。
在校青協三年從部員到部長到會長,剛剛卸任,再多幾句嘴。
目前省內(不敢說太大範圍,因為聽聞很多地方也有做的很好的,沒有確實過)志願者的處境是很尷尬的,整體的志願氛圍也不是很濃厚,所以很大程度上作為校青協的立場也是很為難的。
1.校青協的意義在於服務於志願者,幫助志願者進行志願服務,就這一點來說,面試並不是考核,並不是我們來決定志願者能不能獻愛心,而是我們幫助志願者認識到自己適不適合做這一類的志願服務。
2.實際上校青協這樣的公益組織,一般來說都有固定對口的志願服務機構,(我們這邊是和康復中心、敬老院、小動物保護站等有合作。)而這樣長期需要志願者的地方其實環境會比你想像的要惡劣很多。許多志願者是沒有心理準備的,很多人的想法停留在一些電視公益廣告、宣傳片上什麼陽光明媚,大家並肩對抗命運不公什麼的。這樣的情況有嗎?有!普遍嗎?並不是。而在這種比較消極的環境中很多新手志願者往往會有一些不當的言行,甚至中傷被幫助對象,這是大家都不希望看到的結果。
3.我相信沒有一個志願組織會不喜歡志願者,但是我也相信很多高校志願組織都處於長期志願者不足的狀態,我們也是非常難受的。
4.「剔除那些混時長混福利混證書什麼的。」至少對於我個人和我們組織的理念來說這只是一個非常微不足道的緣由,並不是面試存在的核心意義。對於真心想做並且有能力的做志願的同學,面試可能是脫褲子放屁,但是尚不滿足的志願者,可能就是天塹了。關鍵是我們要保護那些被幫助對象,人生已多風雨,我想他們不應該再多承擔一次「被不合適的幫助」。
5.如果你只是單純的想做志願服務,並不是大活動才叫做志願,身邊撿起垃圾,進出門把門帶上,公交車讓座,力所能及的幫助同學,這些都是志願,和那些大活動相比,並不存在哪個更高貴。
6.如果你沒有通過面試,至少一定程度上你存在一些缺點,如果學院學校的通知只是單純的拒絕了你,不妨回一條消息問問自己哪裡還有不足,也是改善自己的一步呀。或者問問有沒有相關的志願者培訓,多學習一點東西也是好的。
7.志願是一種精神和行動,而不是一次兩次的活動。
以志為願,勿忘心安。
於某校青協工作的人來答,不成文意,僅供參考。
誠然,做志願者是無償奉獻,助人為樂,是值得我們學習與鼓勵的。但是志願者並不是一個人的事情,這也是一份責任。做志願者,是要對服務對象負責的。對人,就希望我們的所為能讓他更好的生活;對活動,就是要讓活動辦的圓滿。不負責任,志願者有何意義?面試,也是組織者對活動負責的體現啊。
在我們學校,做某些活動如愛心家教,自閉症兒童等長期活動,我們都是需要面試的。因為學校其實也是一個魚龍混雜的地方,可能會有人參加志願者就是為了非學業因素評優,實際上只是去混混活動,也有的人很有熱情,但憑他的個人表現,其實是不是特別適合這種活動的。對這某些常規活動,如果選錯了人,是對活動和他人的不負責,其影響是很不好的。
而那些需要幾百人的大型活動,面試不是必要的,但是培訓會可能是一而再,再而三的開的。可能有人會覺得我們都是來做志願者,能不能不要這麼折騰我們。但是,要知道,一個需要幾百人的大型活動前期的準備是很多很多的,我們都會非常累。活動需要注意的地方,需要志願者掌握的東西可能會很多。如果不開培訓會,很可能到時候活動辦的不好,對無論對內對外哪方面都沒的交代。
而做志願者的時候也要放平心態,我們不是去施捨,不要悲天憫人,我們也不僅僅是免費勞動力,我們也有自己的權益(這個...青協也要好好對待自己的志願者)。
做志願者嘛,隨意一點。真的不喜歡面試也可以不去的嘛。但是大學的面試應該都是很簡單的,也沒什麼。大活動參加參加對自己的以後也是蠻有好處的。
好好做那些自己認為有意義的事情。突然看到了這一個很有趣的問題,便忍不住來回答一番
其實樓主的想法我在初中也產生過,不過上了大學後現在大二也沒有再產生過
首先, 我應該表明一個態度——並不是全部的志願服務都是值得我們去做
或者換個說法,不是全部的志願服務都值得我們去花費時間精力去緊張兮兮地準備面試。
說到這裡可能有用要說我沒有公益心,志願服務還挑三揀四的。
實則不然,首先我們來想下什麼是公益,什麼是志願
才過大一一年,據不完全統計,已有250+個服務時的我想告訴你們
現在志願者已經被濫用到一種近乎恐怖的狀態
社團要辦什麼活動了,要搬東西搬桌椅缺人手?
不怕,我們有志願者,說個提供服務證明馬上有人來!
很多盈利性的企業為了塑造自己的有責任企業形象,辦公益活動又不想出錢請人手?
不怕,就說我們是公益活動,招個志願者,說個提供服務證明包個車補馬上有人來!
一個所謂的服務時長和服務證明,原本只是為了表彰想做公益的人,給予一點福利而已
卻莫名其妙跟各種所謂的評優、推選掛鉤,成為爭名奪利的工具
甚至有人,還來問我他要服務時有用,可不可以讓我給他幾十個?
大哥,我的服務時真是一把辛酸一把淚換回來的!要是把我自發的公益活動算上,沒有400?
貌似跑題了,還是回到問題上去。
其實你會發現,只要高逼格一點,專業一點的公益志願服務活動(大多數,不是全部)
都會有很多人去報名參加,這時候當然要進行篩選,優者勝的原則不必多說
但如果是我上述說到那些「志願服務」,你會發現門檻是非常非常低,幾乎不需要篩選
當然不需要篩選,他們缺少的只是免費勞動力而已。
最後一點,只要你有能力和有公益心,就不是那些公益組織來選你
而是你來選他們,或者,他們來請你去……
願每個志願者都不被利用,而能發揮真正的公益性……
寫在前面的話
我不希望這篇文章能對許多想當志願者的人起多大的影響,只想將我關於志願者的心中所想表達出來。
一
我自上大學以來,以志願者的身份參加了數個社團/團隊/組織,一年多的時間裡,參加的公益活動和一線服務還是有一些的。寫這些的目的在於,讓大家知道我以下講的不是單純的不懂裝懂瞎BB,而是我真實遇到的事情。
二
畢竟也做志願者一年多了,在各種服務或活動也和團隊里的志願者共事過,也幾次負責招募志願者負責某些服務,所以還算接觸過不少的志願者。
然後我多次發現,團隊裡面不是每個人都真心想來志願服務的。
三
「這個有服務時嗎?」
這句話我在幫忙招募志願者的時候經常聽到,你們猜猜這句話是那些人打開我微信後說得第幾句話(包括稱呼)?
第一句。
沒錯,就是會有不少人在看到你們的志願者招募信息後,打開聊天界面後什麼都不講,稱呼都沒有,詳情也不問,一上來就問你這個服務「有沒有服務時」、「有多少個服務」、甚至有些神奇的人還會問"可以多給我一些嗎?"
呵呵!
說實話,每次聽到這些話,我都炒雞不爽,但我每次都會儘力地平靜地去為這些人講解,而據我的經驗來看,一開頭就說出這些話的人,幾乎沒有最後是真正報名去服務的,因為在講解其中他們會以各種理由說不去了, 比如「要做這種工作啊好無聊/服務時才兩個啊/我只想去那種好玩的活動當志願者」。
這些人可能真正需要的是,一些干活要不累、內容要好玩、服務時越多越好的服務吧,不好意思,我這邊沒有這種服務,請另謀高就。
四
在各種公益類的社團/組織/團隊裡面,總少不了為了完成服務方案/服務理念/團隊任務,而對某個特定人群作為服務對象進行討論。
記得有一次,我們需要討論特殊兒童,團隊內各位志願者各抒己見,各人的思維相互碰撞。這本來是好事,但我總發現不少人會為了堅定自己獨特的觀點而對別人的觀點全盤否定。
一開始,我以為這是志願者討論的正常走向,後來越聽越感覺觀點的神奇之處為何如此犀利,簡直令人髮指,然後我向在場的志願者問了一個簡單的問題。
「那你們有沒有去參與過關於特殊兒童的一線服務?」
「……」(全場安靜數秒,然後一位剛剛被壓製得很厲害的女生說了一句,我去過盲校服務兩次)
我沒說什麼,只是微笑了一下,然後離開了這個團隊。我知道這樣看起來我很裝逼,但其實我深知一個當志願者的道理——
【沒有一線服務就沒有發言權】
試問,一個完全缺乏對某個群體服務經驗的團隊中,沒有一線服務經驗的人大放闕詞,有去過服務的人卻被壓制,這樣的團隊討論出來的成果還能用嗎?
實在抱歉,我不是不能接受沒有服務經驗的新人,只是我認為,我們應該正視服務的重要性,不要把服務想當然。
很多情況,你沒參加過一線服務,按照你先前十幾年的人生觀來揣測服務對象的需求,是非常愚蠢的行為。
五
在這一年半里,參加過大大小小數次志願者培訓、參與過不少次的團隊討論、還幫忙當個面試官去看下新人,然後發現有些志願者的某些思想真的非常不好,簡直就不能算上一個比較好的志願者。
這種思想就是「高高在上的同情心」。
某些志願者或志願團隊或公益組織,從他們的言語或行為中,我竟然嗅到了濃烈的這種「高高在上的同情心」的味道,簡直令人髮指。
他們怎麼怎麼慘,他們好需要幫助/
我是志願者,我應該去拯救他們/
他們沒有我們會過得更慘/
總會有不少的志願者或志願團隊或公益組織,雖然嘴上沒直接這麼說,但總是一副「清新脫俗白蓮救世主」的模樣,以一種我高高在上你們都是弱勢群體的姿態進行工作/培訓/服務,我真的作嘔。
實際上,他們沒有我們照樣活得很好,而我們的參與只是我們希望多給予他們一份陪伴或感情,多一份經歷而已。
而且,我想說,做志願者不需要同情心,請把你們的同情心收起來。
我們需要的是同理心
(同理心的概念不是一篇文章就可以講完的,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百度一下。簡單來說,就是體會他人的情緒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場和感受,並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處理問題)
結語
志願者雖然是人人可參與,但實際上在公益活動和志願服務中,要獲得真正的公益性是不容易的。
其實做一名志願者並不需要多偉大多有犧牲自我的覺悟,但從我一年多時間來看,我認為,當一名好志願者的門檻並沒有我們想像中的低。
從初中開始做各種志願者,對這個問題想到了幾個方面。
一、募集志願者是有成本的
世園會志願者培訓的時候負責人明說了,雖然志願者是無償服務,但組織方要安排吃住、交通,負責聯繫組織,訂製統一服裝,進行新聞宣傳,而志願者一個月一換,這些程序又要再來一遍……「如果只是出於成本考慮,僱傭附近村民比募集志願者要省錢」
花錢的人總得看看,找來的人是不是浪費了這份成本吧。
二、面試可以確認你的性格特質做哪種志願者
我服務過會議、展覽、參觀,但涉及到老幼及殘疾人的志願服務面試,差不多面一次掛一次……因為我性格粗暴直接缺乏耐性,比起人際交往更習慣處理具體事務,這種特質不適合需要大量愛心耐心的工作。志願服務工作也是分種類的,不是適合一種就適合所有。
三、確認你幹活靠不靠譜
這條不細說了,做過負責人的都懂,帶隊參觀的志願者不敢走橋樑的不熟悉路線的還有直接把對講機弄丟了的,「要分我給你,帶錯了人會毀了一次服務的。」
為什麼做志願者這個問題嘛……沒有固定答案。
只要你按照你想做的做就是了,有些道理不需要人教,要自己體會。
公益團隊,是價值觀導向的價值共同體,有些人取得了團隊的領導位置,覺得自己可以掌控一些東西,其實這是一種錯覺,沒有任何人可以評判他人。
所以你想做什麼就去做什麼,任何審核都對你沒意義,不去學校,社會上有大把的服務可以做,你只有找到喜歡的,才會一直做下去。大一的時候抱著滿腔熱情去了各種協會和學校青協的面試,想要充實課餘生活的同時做點好事,結果被pass了。現在我有做志願者,不是在學校的組織,而是聯繫市區團委或民間團體組織,我很開心。
我覺得,做志願者沒必要糾結加不加入一個組織,更加沒必要因為不能通過幹事的面試就不加入行列了不做志願者了。
從經濟學的角度看,這其實可以用信號模型解釋。
信號模型的邏輯很簡單:儘管我可能讓你做了一些看上去無用的東西,但是我可以通過這樣看似無用的東西分辨出你的類型,從而實際上是優化了選擇。
比如看這樣一個例子:如果讀書所學都用不上,那讀書有什麼用?
對此的一個解釋就是:你書讀的多向僱主發出了一個聰明或者能吃苦的信號(因為我們相信不聰明的人如果要取得同樣的分數必然要更加吃力地學習,如果不勤奮那一定沒有聰明人厲害),因此書讀得多就發出了一個高能力的信號。
在進行志願者面試也是一樣。
活動人員沒有辦法知道你到底有多想來參加,是只是想混混?還是真的有愛心?他們願意把這個資源提供給那些真的想來參加的,或者真正會對被服務人群帶來好處的人。
所以,我們相信,當一個人很想來參加的時候,他必然願意接受這樣一些繁瑣一點的過程。而這個過程,就是參與人在發出信號。
在社會中,無論做什麼,只要存在某種稀缺性和信息不對稱,參與者都是需要發出信號的,而決策者都需要設計某種機制來篩選,這和這項服務免費與否無關。所以也同樣,這個機制不一定要是面試,也可以把活動中的需要承受的困難誇大,也可以讓大家為活動寫一個策劃作為篩選。謝邀@文靜說
你擁有的只是想當志願者的一腔熱血,面試你的人卻是要冷靜思考對活動負責。不只是面試,一般稍大型的活動還會有志願者禮儀和技能的培訓。
首先,你將志願者活動同找工作面試相比較,就俗了。你願意當志願者就應該是認可它,而不是既要當XX又要立XX。既然想要志願者的名號,想獲得那份體驗與經歷,就不要擺出救世主的施捨的態度。現實就是,你滿腔熱血想當志願者,別人還真不一定願意要你。
其次,志願者是什麼,是不求回報,想要為這個社會做點什麼的人。你為什麼要當志願者,因為可以做好事,可以漲知識,可以學到經驗,可以交到朋友,可以拿到證書,重點是多光榮啊。這樣一看,志願者工作帶給你的無形回報是巨大的,很多金錢都買不來的。那麼將這些無形的回報是給有能力有熱情的人,還是給混證書的人,學校是不是可以選擇一下,辦活動的單位是不是也可以選擇一下?
最後,同學,你如果真的很愛公益事業,很想為社會做點什麼,其實途徑有很多啊,不用拘泥於學校的志願者活動。如果你只是想能夠混到志願者證書,那就讓自己多優秀一點,多一點技能,讓別人願意選中你。所以,先問問自己到底想要啥吧。
我十分贊同點贊第一的回答,說的十分在理啊。我也是個狂熱的志願者份子,參加過不少的志願者活動,同時也參加過不少的面試。當時得知參加了還得面試,複試的消息的時候,我的想法和不解,和提主一樣。但在之後參加的活動中,我體會到了面試篩選的必要了。
第一個方面,從組織者的角度。有的同學報名了志願者,但是他卻不願意服從組織的調整。或者遲到,早退,或許臨時請假。而需要面試的志願者活動,往往是大型活動,大多都是分成多個小團體。一個人的無故缺席,會給整個團隊帶來很大的拖累。僅僅是一個小小的細節交接,也可能導致一個團隊的連續多天的辛苦白費。也許因為一個賽事志願者,看到了自己的偶像在賽上比賽,這位志願者在賽場上不願繼續在自己崗位上工作,而是去看比賽。記者們也許會在此大作文章。在其他的志願者還在奉獻自己,用微笑溫暖大家的同時,這個陽光的形象,卻被潑上了一層污點。你願意參加志願者,只怕是一時的衝動,為了志願者的形象,也得好好篩選吶。
第二個方面,從參加者的角度。如果參加活動的志願者們,都是一群意向相投的熱血少年,他們一起吃,住,行,一起工作。那麼他們就能發揮出自己最強大的光輝,來找亮整個團體,才可以完美得完成任務。作為一個團體,他們相互體諒,不會斤斤計較,在這路,只有單純的熱心。
不才,這是我個人的淺薄的想法,希望對題主的問題解決有幫助。
志願者面試可以讓符合要求的同學參與到志願者服務中來。個人認為志願者隊伍也是需要有組織、有紀律的、有要求的,一些專業性的服務必然要求有一定的專業技能,這是為服務對象負責也是對志願者本人負責。
以自身的經驗來看,很多人有熱情,但是對於實際服務的情況並沒有充分的準備,這樣就導致在服務開始後出現退縮、不遵守約定、不認真服務的情況。這是對服務對象的不負責,有時候甚至會對服務對象造成傷害。
所以我認為志願者面試是必要的。千萬不要有我是不要工資,為什麼還那麼多要求的想法,要記住做志願者是自願的,並沒有人強迫你做什麼。作為組織者選擇有責任心、有符合服務所需的技能是對服務對象負責的行為。
我認為長期的志願者活動面試是必須要有的,我們學院每周去敬老院的志願者是固定的是需要接受培訓的;短期的,類似聾啞兒童,圖書館整理一般都是直接報名的,畢竟沒有20個小時的志願者時間學校不讓畢業。
他們做的挺對的。要麼不組織志願活動,要麼就把最有能力最適合的人找出來讓他們做志願者。
大部分校園活動是過家家,沒必要浪費時間,不如直接申請相關公益機構志願活動。
根本上就是一個供需關係的問題嘛。無論你是要當志願者還是掙錢找工作,你肯定是有所需要才去做這件事的。同理,不論是公司找職員還是學校應聘志願者,都是為了滿足自己的需要。
當供不應求的時候,也許沒啥可挑的。但基本上現在這種應聘都是供大於求的,所以理所當然的會擇優錄取,從而更有效的滿足需要達到目的。
不要以為求名譽就比想賺錢高尚。任何社會行為本質上都是一種交換,而交換的雙方也都可以是情況選擇是否要交換。在需求量是有限的,而他人可以提供的價值大於你的時候,你憑什麼要求對方不做出更加有效的選擇?面試還是很有必要的,這樣可以安排人力資源,提高效率。不一定是看你做什麼事情的能力,而是你對這件事情的態度。
像我們學校,志願服務是計入學分的,沒有志願服務時長你可能都畢不了業。尤其是我們學院,規定了次數和時間,而且形式有所規定而且每一次都需要有照片(結果姐姐每一次都是拍照的那個!!),一些志願培訓是不給計入時長的。所以也就導致了我們這些學生一旦有什麼志願活動基本上都參加的很積極,所以每次志願活動報名的人數很多。雖然同學之間了解不少,但是還是希望有一些面試來測試一下他們對志願活動的態度。是為了混時長混次數混照片還是真心的想做這個事情。然後根據他們的情況來分配任務。
寧缺毋濫,況且有些時候往往不缺。
作為一個大學志願者組織的負責人,我想說,大學的志願服務真的沒辣么純情。說白了,很多人就是為了名頭好聽,考研加分而來,所以,總要給負責人一個機會甄別一下是不是真的有一顆志願服務的心吧
推薦閱讀:
※一個連 CSS 選擇器都記不清楚的阿里巴巴終試官來面試我,說我「本科比研究生差」,被拒絕,怎麼平衡?
※香港大學面試技巧有哪些?
※關於日本大學的面試應該注意什麼?
※沒有會計經驗,怎樣去面試會計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