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佛教因果的問題?
讀過一些佛經,總是對因果律有些疑惑。
例如,凡事不離因果,那麼你去幫助某人也是因果造成,那麼你幫助TA也只是還報而已,如此說來就沒有功德了。如此推導,任何人做任何好事都沒有功德可言,因為都是因果支配下的還報而已?似乎人根本不需要再主動去做什麼了,無論你做什麼都是應該做的,你不去做那就是你不需要做的?
再如,某A殺死了某B,這也是因果支配的,那麼某A不過是遵照了因果行事,是不是也不算造業呢?如果不算造業,那麼法庭判決某A死刑,某A在未造業的情況下竟然被殺死豈不冤枉?
根據我的理解,這個因果有三個層面。
第一個層面是意識層面
佛教更多的是講這這塊。任何一個事情你做了之後,都會造業,都會在腦海中埋下一個種子,這個種子會慢慢生根和發芽,影響你後續的所有言行,甚至外貌。所以我們說,30歲之前的長像靠父母,之後的外貌靠自己。這樣,就理解了裘千仞到死的時候為什麼一定要瑛姑原諒。
這一點,如果你內觀的時候就會清楚的看到
第二個層面是物理世界裡的因果。
我們生活的這個宇宙,都是受物理規律控制的,從一部分物理規律里,如量子力學,混沌理論,我們看出了這個世界的隨機性(不確定性,偶然性);從另一部分物理規律里,例如牛頓力學和相對論,我們看出了這個世界的必然性。(且聽之吧,這個問題沒辦法較真,因為那個隨機性,科學家都沒辦法真正確定,這涉及到這個世界的本源問題)
必然和偶然相互作用(有點象太極圖),造就了我們這個大千世界
宏觀上的必然性造就了因果,微觀上的偶然性,經混沌體系的放大,造就了偶然性。
第三個層面是我們生活的這個大千世界
附:我理解的世界有四個,2,3講的是兩個,不展開了。
有生活閱歷的話,你就會發現:
1、結果不可預測
因為隨機性的存在,你做每件事情的結果是不預測的,所以期望每件事情都有一個你設想的結果是不可能的。這種不可預測顯的人生更加精彩,使我們對人生更有期待。
2、反相看,時間越久,因果之力越強
你3年之後往前看,發現當下有些事情都是之前某些事情造就的。
你10年之後往前看,發現重大的變動都是之前某些事情造就的
你30年之後往前看,發現近乎所有的事情都是之前的事情造就的。
三生、六道、十二因緣
所以,因果之說,可以換個方式理解:
每個人都可以把自己的一生劃分三生,每一生20到30年,這個根據每個人的人生經歷不同而不同,例如,前25歲,是前生,25-50歲是今生,50-75歲是來生。
分析每天的意識狀態,你就明白了六道輪迴和十二因緣。
謝邀!
題主提到的情況可能會有不少人有類似的疑問。既然是因果,做什麼都是果報,做什麼都是應該做的,不做也是不應該做的,何來什麼功德可言?其實,這個是對因果的片面甚至顛倒看法。
為什麼末學說這是片面和顛倒的看法呢?
(1)首先說說顛倒看法:
如果我們只是看「果報」,也就是說,一切果都有因。這裡就將「有因才有果」的因果法則變成「有果才有因」的顛倒邏輯了。果報已經出現了,當然覺得一切都已經成為現實,之前做什麼都是可以解釋和有道理的。
有因才有果的話,就是說當時所做的善/惡行結了善/惡果。這才是因果。
(2)再說說片面看法:
題主認為如果一切因果皆是前定,就沒有功德可言了。如果如題主這樣說的話,也不會有業力,我們根本沒有輪迴了,一切都定好了。這是宿命論,不是佛教所說的因緣果報和業力。當中忽略了「自己」!因果是一切最基本的法則,就如一個遊戲規則,我們作為裡面的一員自然被這個法則所規範。但是關鍵詞是「規範」。
在一個規則裡面,我們做不同的動作行為或者思想念頭(因),自然會得到不同的結果。每一個思想念頭行為動作其實我們都在創造自己的未來(也就是我第一點裡面說到的正確因果邏輯),因為這些念頭動作行為都是我們自己在做,自己得負責。善因善果,惡因惡果,善惡並不能抵銷。行善自然是功德。
但是,很多人就會覺得太多時候自己總是覺得被動地做出一些行為反應,甚至一些念頭想法無法控制,覺得這是被咀咒了或者是命運的安排,自己無法改變(這是宿命論的思維),這裡面就涉及到「習氣」這八識心田裡面的累世種子以及我們因為迷因果而不知道自己可以掌握自己的起心動念與行為。在每一個節點上,我們都在為自己做決定,一個好賭的人是沒有人逼他賭博,都是因為貪心和痴愚,只要在要賭博的那一刻,發現其實都是自己在決定賭博,自己在自我欺騙,那個決定一變,結果就會改變了。
所以,佛法也稱內學、內道,就是要將內心與世界宇宙的關係以及運作弄清楚(關注外在神明的稱之為外道,因為心外求法,並無貶義)。知道路數了(也就是四聖諦裡面的「苦」和「集」),也就可以逐一將控制權拿回來(四聖諦裡的「滅」和「道」)。因為只有自己能時刻完全不被迷惑,才能真正作為「自己」的主人,不因為自己積累的習氣被業力所呈現的緣境所牽絆左右,被牽著鼻子走。因為這個就是我們不斷輪迴的根本。
換句話說,就是說因果是遊戲規則,我們要懂得因果的運作,通過這裡的規則讓自己做回主人,這就是修行,從「因」上下手,因為有因必有果。我們看到各種人生命運只是各人的各種果報不斷的出現,其中作繭者就是「自己」。所以,命自我立。
回到題主舉的例子,A殺B其實並不是因果支配,而是A因為過去種子遇到緣而起了殺念,加上他那一刻決定付諸行動,這個決定導致最後將B殺了。如果A當時不做這個決定,放下屠刀,自然B是安然無恙了。B是否會遇到A,是否A當時起殺念,就算B被捅了刀但是會否致命,這些就是B自己的造化,也就是B自己的因緣業力了。沒讀過佛經,但是對因果有自己的理解。我最想說的例子來自大自然。比如說,溫度不均導致空氣流動然後產生了風,無意吹動了樹葉。我們能看到的因果是比較小的一部分,無論你做什麼事情,都有著無數的機制在運轉。功德,就是在你認識到這一點的時候,多做善事,因為你所做的一切行為都會對你產生影響。你看不到,不代表沒有。
所以不可貪戀世俗福報
佛家修學,修的是戒定慧,由戒生定,由定生慧。什麼是定力?我的理解就是對自己心念的控制能力。比如有人無緣無故打你一耳光,你必然生氣,這就是沒有定力了。凡夫俗子受業力牽引,在輪迴中遇到種種境象,自然心生反應,全無自主可言。凡夫只能在輪迴中隨波逐流,由福報來修福報,由業力來造業力,這就是輪迴。
謝邀。
你所感受到的無非是果。
你所造作的(甚至念頭一動)無非是因。
因果【律】,在題主的描述中,似乎成為一種宿命、一種必然,無需作為。
特別在最後一段中,將【造】業和法律聯繫起來。
俺又不得不冒著被人罵死的可能,大聲疾呼,這是誤解!
業,是action,不是一種信用卡積分,好么?輪迴那點事(翻拍自《正覺的道路》)
佛陀說的是因果【緣起】,而他說緣起,正是告訴我們停止二元對立的觀點,深入觀察事情的由來。這個由來不一定在外,很多時候在我們自己。
沒有一些基本的佛教知識,俺真心不建議從佛經開始學習佛教知識。事實上,(又要被人罵),俺就壓根不建議學習佛教知識。佛教是生活里的練習,解脫煩惱的練習。從觀察自己的身心開始吧。因果非佛說。用因果解釋現實是解釋不清的。釋迦牟尼佛只講因緣,因緣法才是世間一切事物如何發生的真相。現在佛教界一千個人中有九百九十八個人講因果,剩下兩個人有一個是嘴上講因緣,可是思維還是理解成因果,只有一個人在真正講因緣,甚至這個比例更低。
題主所問,殺人等業,是否有繼承?顯然這個造業是有原因,有積累的。殺人動機,不是「忽感而至」的。那麼這一切是不是定數?是否非殺不可?顯然在決定時,是有選擇,是可以向善的。因和果,正因為心的作用,變得不一一對應,造就無常,如果沒有心,沒有那麼複雜,世界就會因果分明,石頭在地上,不會有人把它變成一個零件發射到太空中,造成複雜的變化。
所作是因,所受為果。
就像叔本華說的,一個人的命運是由他的體力、智力和運氣決定的。你依靠體力智力對自己的遭遇做出判斷和行動,再加上運氣的影響,然後產生一系列的後果;接著,你再反覆這一過程…
你所舉的例子里,B的造業是他前期人生一步一步走到這境地的,與他的智力體力運氣都有關。而A的枉死,哎…主要是他運氣不好…因果是科學的,但因果也不是萬能的,我認為因果是一種工具,達成某些目的的方法論總結。因果是可以人為操控的。我曾經就操控過。
快樂生活的前提——認識命運(七)
原創 2015-10-01 天瓶雲水 閑人碎語
大家要了解佛教「業」這個概念,「業」為造作之義。指行為、所作、行動、作用、意志等身心活動。若與因果關係結合,則指由過去行為延續下來所形成之力量,即「業力」。一般而言,業分身、語、意等三業,小乘說一切有部(即「有部」)更進一步解釋為:內心欲行某事之意志稱為「意業 」;以身體之行動與言語表現其意志者,即是「身業」和「語業」。佛教業論的邏輯展開即「因果律」,俗稱「因果報應」論。
因果律包含幾條原理:第一,業具有三種性質,即善、惡、無記。依照「因果決定不雜亂」的原則,善心肯定生起善業、噁心肯定生起惡業,無記心肯定生起無記業原則,一個人如果既行善又作惡,善惡之業不能互相抵消。第二,自作自受。眾生既然以自我為中心造業,則其所造業的果報只能由造業者自己承受,而決不可能由另外的主體承擔。這正如飲食睡眠,不能由別人替代一樣,所以,當一個人遭遇到苦難或災禍時不要怨天尤人。第三,佛教有「三報」之說。慧遠在《三報論》中說:「《經》說業有三報:一曰現報,二曰生報,三曰後報。現者,善惡始於此身,即此身受。生報者,來生便受。後報者,或經二生、三生、百生、千生,然後乃受。」
有人對有些惡人不受報應感到不解,其實是機緣未倒,因緣沒有成熟,一旦成熟必然報應。有些人平時也不錯,沒有做什麼傷天害理的事,但會突然遭到意外死亡或傷殘,就是過去世所造的惡業而來的果報。又有些人也沒有經過什麼努力卻會有意外的財富,這是過去世的善業所致,就是所謂「命好」了。順豐的王衛說他取得的成功和財富與他的能力一點關係沒有,只是他前世帶來的福報就是這個意思。
總之,由於業力的累積及其產生果報的過程是極為複雜深奧的,除非是已證得平等性智的報身佛(盧舍那佛),一般凡夫是不得而知的。例如一個人死後投胎轉世,生到那一道?或投生人道的那一戶人家?這些都是受某一種業力的影響。
『業』有『共業』與『別業』,共業是兩個以上的眾生做相同一件事所造的『業』,共業的果報經常呈現的形式是集體災難或福報,例如一次大地震,一場大火災或空難很多人一起死亡,這些人就是『共業』產生的果報。別業』則是眾生各自所造的『業』。
我想提醒學佛的朋友注意,「真我」不屬於這個地球,這個地球像人的肉體一樣遲早要毀滅,然後再一次誕生。法國科學家龐加萊提出的一個定理中說:「在一個足夠長的時間間隔內,任何孤立體系(例如宇宙本身),將返回到它的初始狀態;事實上,在一個無限長的時間中,它應當如此重複無限多次。」其實,即使地球第六次毀滅與我們也無關,六道到處都是,釋迦摩尼說象地球這樣的星球在宇宙中有億萬個,共有四大洲,我們這個地球屬於南瞻部洲的一個星球,如果我們轉世還是為人,那麼在不在這個州的這個地球是不一定的。
我們寄住的這個肉身是屬於地球的,它按照命運的安排執行自己的使命,與「我」沒有任何關係,不要把肉身當成自己。這就是稻盛和夫說他「搞的兩個世界五百強企業與他本人沒有關係,這只是肉身的使命而已」的原因所在。
道家也談「借假修真」,即借肉身這個「假我」修心靈這個「真我」。至於佛教談的「五戒十善」「坐禪」「漸悟」等等方法只是對一些根器淺的人採取的方便法門,其目的還是修心。所謂的命運指的是「假我」的生命運程,它是地球、太陽、草木、動物等等物質之間的遊戲,有其自身的遊戲規則,而「我」無影無形的,只是利用地球上發生的一切事情修「真我」。
宣化上人提醒人們:「人為什麼都是糊里胡塗的?因為他們一點也不曉得自己從哪裡來,還到哪裡去。每天在鏡子里所照的形相,那不是真正的你呀!」在「真我」「假我」這個問題上大家千萬不要像袁了凡一樣執著無明,一旦執著,就是修白了頭也是白修。切切!
有朋友問我,佛教這麼厲害,而且是最大的科學,為什麼在印度被印度教取代呢?這個問題無異於問為什麼猶太教被基督教取代呢?這樣的問題答案既複雜又簡單。
說它複雜是因為人們有個大腦,它喜歡談邏輯和道理,什麼都要有個為什麼,一問為什麼就複雜了。要知道,一個宗教或理論在物質世界的生存要受限於客觀的環境和統治者的需要。在中國,從諸子百家到秦始皇尊法而焚書坑儒,從漢初文景二帝尊道而實行無為而治,到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從梁武帝尊佛到唐武宗大力滅佛。僅僅對佛教而言,在中國歷史上就有四次滅佛運動,一個個講過去,三天三夜也講不完,就是講完了也只是現象而已,這就是複雜。
說它簡單也簡單,宗教和人一樣也有命運問題,命運的背後有真相。釋迦摩尼兩千多年前談佛教的命運,他說他入滅後正法延續一千年,接下來像法一千年。兩千年往後就進入了末法時代,也就是佛教衰落的時期,我們今天正處在末法時代。他預言佛經將會漸漸地被人們遺忘,歷經一萬年後,佛法則滅盡。佛經說末法時代「邪師說法,如恆河沙」,大家看到今天的佛教界很亂,漢地的偽「佛學大師」到處都是,一本正經地忽悠大眾,廟裡的和尚只知道收錢。藏傳佛教好一點,真修行的人多一點,但問題也不小,比如,國家認可的活佛只有兩千多個,但現在有上萬的假「活佛」在到處招搖撞騙。這正如佛陀所說,邪惡的「法師」像恆河的沙子一樣的多!還有就是今天眾生善根淺、福報薄、業障重。縱能修行,亦不易證果。
佛經說未來佛是彌勒佛,他是釋迦摩尼的繼任者,將在下一個「四劫」到來時誕生。達摩一千多年前說「紫氣東來」,印度東面就是中國,他預知佛教將在中國發揚光大近千年。一切皆被言中。所以,佛教被印度教取代只是天命而已,這就是簡單。
政治家如孫中山、毛澤東、周恩來等,科學家如愛因斯坦、楊振寧、朱清時等,文學家如梁啟超、譚嗣同、魯迅等,企業家如李嘉誠、松下幸之助、稻盛和夫、喬布斯、洛克菲勒等,他們或信仰或贊同佛教的原因:佛教不打誑語,也不自吹自擂,它實話實說,兩千多年前就把宏觀宇宙說得清清楚楚,把微觀世界說得清清楚楚,而且把未來說得清清楚楚。
《大不列顛百科全書》:「佛法的可信,是因為從佛陀時代直至如今,一直有佛弟子以親身的修行體驗,證明著佛經的正確。」
下面再介紹一些傑出人物對佛教的看法供大家參考:
德國哲學家尼采說:佛教是歷史上唯一實證的宗教。
英國哲學家羅素說:多種宗教中,我所贊成的是佛教。
魯迅說:釋迦牟尼真是大哲,我平常對人生有許多難以解決的問題,而他居然大部分早已明白啟示了,真是大哲。
陳獨秀說:佛法之廣大精深,余所素信不疑者也。
物理學家黃念祖說:佛教是宗教而超宗教,是哲學而超哲學,是科學而超科學。
數學家、發明家王季同說:哲學對這個(宇宙本體,終極真理)不過是推測,而佛教卻是親證。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前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朱清時先生說:「在量子物理學家眼裡,唯物主義已經崩潰了…… 科學家千辛萬苦爬到山頂時,佛學大師已經在此等候多時了!物理學已步入禪境:緣起性空。」
著名科學家沈家禎:科學只能幫助我們多明了一些開悟,但不能引導我們到悟的境地。如果我們要悟得正覺,我們須以佛陀所教示的方法去切實修行。我本人是科學家,我個人認為佛法和科學是一而二,二而一的。
科學家尤智表:佛教不僅不是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最徹底的學理,科學造詣愈深者,愈能解釋佛經中素不能解的真義。
章太炎說: 佛教的理論,使上智人不能不信。佛教的戒律,使下智人不能不信。通徹上下,這是最可貴的.。
康有為說:佛學之博大精深,雖有聖哲無所措手。
英國著名學者克里:佛教所開示的法,包含內容的廣大深奧,確實無與倫比。
人類學家馬里奧博士:很多科學家已開始對那些描寫輪迴的佛學書籍發生興趣,那些書上有很多的記載和近年的研究十分的吻合!(他研究成果表明:很多人的前世是飛禽走獸。)
宣化上人:佛學包括科學,而科學不能包括佛學。
英國哲學家柏克森,他研究唯物主義哲學。1956年,他寫的專著連續印了十七版,均銷售一空,並翻譯成了法文、德文等多國文字。後來他旅遊至印度,在靈鷲山見到了迦葉尊者,迦葉尊者帶他到寂靜處,整整給他傳授了一年的佛法,還把他剃度出了家。一年後他回到倫敦,他身披袈裟,向大家介紹了佛法,指出以前論著中唯物哲學的錯誤之處,並作了懺悔。他回答了大家關於佛法與哲學等的各類問題。當時就有96位博士在他面前皈依了佛法,其中有生物博士米克恩,神學博士甄克費勒、化學博士羅斯哈德,天文學博士哀潑思等等。
各領域這麼多傑出的人物給予佛教這麼高的評價,這不能不讓我們對佛教的科學性肅然起敬。在我們對佛教了解之前不要胡亂評價,胡亂謗佛是「造業」,是惡因。莎士比亞警告人們:「千萬不可妄自評論你所不知道的道理,否則你可能會用生命的代價來補償你所犯過的錯誤。」
(這篇關於命運的文章一共十二篇,如果有興趣閱讀可加我微信號rdtpys查看我的公眾號。)我在這裡說一下個人理解,因果的「因」並不是某個具體的行為或事件。換句話說,導致你這個「果報」的不只有一個「因」。你幫助了某個人,你那一個行為中有很多就跟於你的因,當然會有很多善緣。同時也是之前的「因」所造成的「果」所以說,你一人行善福德不如發動十人行善。業同樣如此。不知道這樣理解這樣說對不對
推薦閱讀:
※有沒有題材比較特別的唐卡?
※哪些朋友有宗教信仰?宗教信仰給你們帶來哪些改變?
※如何積累福報? 惜福惜德是怎樣的?
※鬼是穿插在人類中間還是飄在上方?如果是飄著的,他們一般都飄多高?
※如何評價血戰鋼鋸嶺中的信仰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