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共(毛)是怎樣的一股政治勢力?

如題


印共(毛)的出現,是持續多年的納薩爾巴里運動的結果,而納薩爾巴里運動的興起,至少可以追溯到1946年7月—1951年10月的特倫甘納農民起義(印共本身成立於1920年,1933年形成全國性組織,1934年被禁,1942年因在二戰中支持英國而恢複合法地位。戰後的1946年7月在安得拉邦特倫甘納地區開始了持續5年的農民武裝鬥爭。1951年10月放棄武裝鬥爭)。

1946—1951年間,印度海德拉巴土邦特倫甘納地區爆發了農民武裝起義,由於大安得拉邦印共地方組織的介入和領導,「改變了最初原始、自發的鬥爭面貌,取得了重大成績。」國大黨當局「剿撫並用」,加上當時把持印共中央領導權的修正主義分子受英共(「和平過渡」先驅)影響決定走和平過渡道路,於是,「1951年10月21日,印共宣布停止武裝鬥爭。」反對武裝鬥爭的高士此後一直佔據印共中央總書記的位置,直到其於1962年死去(這裡需要指出的是,當時印共黨內反對武裝鬥爭的丹吉、高士一派受到共產黨情報局的批評)。
1962年的中印邊界戰爭和隨後中蘇論戰的全面爆發,導致1962-1964年印共內部發生了激烈的鬥爭。1964年,什·阿·丹吉(1962年任印共主席)在英國殖民統治時期於獄中寫過自首書之事被揭發,印共發生了第一次組織上的分裂,由此導致南布迪里巴德、孫達拉雅、喬蒂·巴蘇等為首的印共(馬)的出現。以丹吉為首的一派則沿用印共舊稱,並繼續支持國大黨政府——當然,丹吉集團是緊跟蘇修的,因此丹吉集團對國大黨的支持在相當程度上是秉承蘇修旨意、服務於當時日益密切的蘇印關係(事實上在1961年4月舉行的印共六大上,蘇修就專門派蘇斯洛夫率領代表團列席參加,為在中印邊界爭端中露骨地支持尼赫魯政權的丹吉一派撐腰打氣,在蘇修支持下通過的印共六大報告也強調要支持印度當局的外交政策)。兩派各自召開了印共「七大」。(印共(馬)則反對當局對中國的武裝挑釁,並因此受到打壓。順便一提,當時由於丹吉集團向當局告密,導致大批印共(馬)成員一度被捕)。
需要指出的是,雙方的分歧同樣在於對歷史問題的評價——具體來說就是特侖甘納起義。丹吉集團完全對特倫甘納起義持完全否定態度,公開鼓吹與(被其吹捧為)代表所謂「民族資產階級的左翼」的國大黨當局進行階級合作,孫達拉雅等人曾參與領導特侖甘納的武裝鬥爭,但後來又轉向和平過渡,因此其態度是「起義有理,放下武器也有理」。此外,另一部分參與特倫甘納起義的革命者(大多在黨內中下層)則為當初的放下武器而感到惋惜。
(在這裡需要指出的是,在1977年英迪拉·甘地政府垮台後,印共總書記拉奧遂改變原先與國大黨結盟的策略,轉而與印共(馬)聯手。作為印共主席的丹吉則繼續支持國大黨,並於1981年另組「全印共產黨」——由此被印共開除。不過全印共越走路越窄,影響漸失。至於印共,則日益有淪為印共(馬)附庸的趨勢。據稱,「1980年代末以來,印共數次主動提出與印共(馬)合併,由於理念有別,後者都沒有答應。」)

印共(馬)成立後,其高層一方面企圖在明面上扮演某種(對國大黨政府的)反對派角色,一方面又堅守和平過渡路線,從而引起了基層革命派的不滿——雙方的矛盾在1967年3月印共(馬)和印共在喀拉拉邦和西孟加拉邦選舉中獲勝,組成「聯合陣線政府」後也沒有消除,反而更加激化(因為印共(馬)在勝選後無力履行先前關於土改的承諾。在這種情況下,其黨內的革命派和受革命派影響的農民群眾決心「自己動手」解決土地問題)。
1967年3月18日(也即印共(馬)在西孟加拉邦執政16天之後),在印共(馬)基層組織的領導下,西孟加拉邦北部大吉嶺縣納薩爾巴里地區的農民掀起了奪地鬥爭。他們建立農民委員會(當地有1.5萬至2萬名農民成為脫產積極分子),懲辦惡霸地主,奪取地主的土地、糧食和武器,取消抵押債務,並從5月下旬起同前來鎮壓的警察展開搏鬥。當地的起義至7月底被警察鎮壓下去,革命者轉入地下鬥爭。然而納薩爾巴里的鬥爭並沒有真正被撲滅,受其影響,印度全國各地的農民鬥爭開始風起雲湧。印共(馬)領導集團拒絕支持納薩爾巴里運動,將參與和領導納薩爾巴里運動的一些黨員幹部開除出黨,後來甚至直接參与對起義的鎮壓(動用其由於在地方上執政而掌握的警察力量),統稱為「納薩爾巴里派」的革命者們因此與印共(馬)決裂。1967年11月,印度革命者在加爾各答成立了「印度共產黨革命派全印協調委員會」,為組建信奉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新黨做準備。1968年,安得拉邦的斯里卡庫蘭山區爆發了規模更大的農民起義,並鑒於警察對革命者的殘殺,放棄了鬥爭初期的寬大做法,將「殲滅階級敵人」(刺殺地主、高利貸者、奸商、反動軍警和官員等)的策略大規模地付諸實施。1969年4月22日,以查魯·馬宗達為首的印共(馬列)成立(但「印度共產黨革命派全印協調委員會」中的部分派別,如西孟加拉邦《南國》派和活躍於安得拉邦特倫甘納地區的Nagi Reddy派,儘管同樣在搞武裝鬥爭,但由於與馬宗達派的分歧,從一開始就留在了印共(馬列)之外)。進入1970年時,農民武裝鬥爭已經在安得拉、西孟加拉、奧里薩、比哈爾、旁遮普、北方、泰米爾納德、阿薩姆、馬哈拉施特拉、喀拉拉、特里普拉等邦先後開展起來。1970—1971年間,印共(馬列)甚至在西孟加拉邦的邦比爾布姆縣的部分地區建立了人民政權——革命委員會,警察和准軍事部隊對當地已經無能為力,最後印度當局派出35000名正規軍,才於1971年底將邦比爾布姆的鬥爭鎮壓了下去。此外在1970—1971年間,在西孟加拉邦首府加爾各答和其他一些城市,印共(馬列)領導的城市游擊隊也積極活動,刺殺軍警和反動政客等(但在城市游擊戰中也出現了擴大化的傾向,譬如將矛頭指向普通資本家和公務員等),直到1971年底才受挫(在幫助軍警鎮壓印共(馬列)城市游擊隊和城市組織的過程中,印共(馬)方面也積極發揮了作用)。

納薩爾巴里運動得到了文革期間的中國的讚賞和支持,《人民日報》於1967年7月5日特意為此發表了《印度的春雷》。中國支持新興的印共革命派的立場,也導致在文革前一度有限堅持反修立場的印共(馬)與中國決裂,並相對靠攏蘇修。(改開後的1983年,雙方恢復了黨際交往。印共(馬)本身在1977年以後就在西孟加拉邦等地長期處於執政地位,在農村搞過一些改良措施,但未能根本改變當地的封建性生產關係。進入1990年代以後,推崇天朝特色模式的印共(馬)在其執政的地方又大搞招商引資,當地階級矛盾日益激化。2000年代中期印共(馬)更是出於招商引資需要在農村征地並為此大肆強拆甚至不惜屠村,使當地農民群眾遭受了重大傷亡,導致民心大失,被國大黨趁虛而入,於2011年失去了其在西孟加拉邦等地曾長期保持的執政地位。當然這是後話了。)

印共(馬列)成立後也立刻得到了作為「國際領導」的中國方面的承認(不過除此之外,中方實際上也繼續承認除印共(馬列)以外的其他「印共革命派」組織的地位),印共(馬列)總書記查魯·馬宗達也強調指出,中國革命的道路,也是印度革命的道路;毛澤東思想不僅完全適用於印度,而且是印度人民獲得解放的必由之路。

按照印共(毛)的看法:「儘管印度共產黨在1920年代就誕生了,但是40年來,除了偉大的特倫甘納(Telangana)起義期間外,它被修正主義的政治路線所左右。偉大的納薩爾巴里起義粉碎了修正主義的計劃,並把革命引入印度政治之中。納薩爾巴里起義使我們與修正主義第一次劃清了界限。」
(摘自《在2006年12月26日毛主義政黨、組織舉行的國際會議之上印度共產黨(毛)提交的報告》)

據網路資料《印度共產黨(馬克思列寧主義)簡史》:「1971年底,印共(馬列)領導的農民反抗鬥爭相繼遭到挫折。與此同時,印共(馬列)黨內在黨的路線、政策等問題上發生意見分歧。印共(馬列)政治局委員薩蒂亞·納拉揚·辛格等人認為,查魯·馬宗達為代表的中央在政治上了犯了「左」傾機會主義錯誤,在組織上獨斷專行,不同意印共(馬列)中央對形勢的估計,認為印度的人民戰爭的道路是持久性的;不同意在城市也搞「殲滅運動」,殺資本家、文職官員和警察等等;不同意馬宗達只強調武裝鬥爭,把就群眾利益開展群眾運動視為是搞「經濟主義」;不同意說印度沒有民族資產階級,把全部資產階級都看成為買辦,也不同意在現階段消滅富農經濟和「殲滅」富農,等等。由於分歧尖銳,1971年初,組織上分裂,形成以馬宗達為首的和以薩·納·辛格為首的兩個中央。1972年7月,馬宗達被捕犧牲。」之後印共(馬列)進一步分裂,事實上已經解體。

(PS:按照如今的印共(毛)官方立場,薩蒂亞·納拉揚·辛格一派已經被定性為叛徒和分裂分子、「右傾機會主義集團」。順便一提,薩·納·辛格及其追隨者脫離印共(馬列)自立門戶其實是在1970年11月(此後又於1975年和1977年合併了另兩個小派別),以此人為首的印共(馬列)臨時中央委員會派對外支持1976年10月6日以後的天朝,對內則否認印度存在革命形勢,提出所謂「建立愛國民主陣線」的主張(主張和統治階級中的親美派聯合反蘇),並且早在1977年就改變了堅決抵制選舉的策略,參加了西孟加拉等邦的議會選舉,其政治局委員桑托什·拉納等4人分別當選為西孟加拉、阿薩姆、安得拉和喜馬偕爾四個邦的邦議員。該派一度頗有聲勢。

其實,從後來的事態發展來看,薩·納·辛格及其臨中派對馬宗達路線的不滿也絕不僅僅限於對某些過火行為的反對,而是傾向於否定整個「殲滅階級敵人」的策略,最後他們也率先放棄武裝革命、回歸議會道路。因此批他們是右傾機會主義也不算冤。)

應該說,當年印共(馬列)的某些政策確有冒險主義傾向(譬如片面強調「殲滅主義」就是其中典型)——但爭議焦點是馬宗達是否應該對此負責。印共(毛)對此的態度是否定的。

另,按照《當代外國政治書摘.第二輯》(1986年7月出版)所刊載的《印度的納薩爾巴里運動及其經驗教訓》一文,馬宗達在1971年底以後發表的最後一部分文章中已經明確地批評納薩爾巴里運動中的各種過火行為,並有「糾偏」的意味[譬如根據該文,馬宗達本人批評了片面強調「殲滅階級敵人「的做法,強調武裝鬥爭意味著奪取武器並把農民游擊隊武裝起來,而非沉迷『殲滅「策略;並主張重視經濟鬥爭和就經濟鬥爭開展的群眾運動(譬如主張「搶收階級敵人的莊稼」等口號),並指出「只告訴貧農和無地農民知道殲滅階級敵人,那將是經濟主義。」「階級鬥爭的根本問題是奪取政權,而不是殲滅階級敵人,雖然殲滅階級敵人是階級鬥爭的更高形式。」並提出反對黨內的強迫命令傾向等。此外馬宗達也批評了城市游擊戰中的過火傾向,指出「不是所有的商人都是我們的敵人」,相反,「大部分商人將同我們合作」,當然,對那些企圖危害革命的買辦商人,「殺一兩個可能是必然的」]——只是沒來得及說完他的全部意見就於1972年7月12日在加爾各答被捕,並於7月28日遇害於獄中。

以1972年馬宗達被捕遇害為標誌,轟轟烈烈的納薩爾巴里運動轉入低潮(按照印共(毛)對當時的描述就是「由於政府的殘酷鎮壓以及缺乏成熟的策略致使運動面臨嚴重的挫折。整個領導層幾乎全部被屠殺並且大約6000名同志犧牲了。保存下來的分解成好多小組。一些繼續奉行「左」的宗派主義路線,很快就被消滅了。其他的部分雖然仍然打著馬列主義的旗號,但卻在向右擺,並回到了修正主義的陣營」(《在2006年12月26日毛主義政黨、組織舉行的國際會議之上印度共產黨(毛)提交的報告》)),但納薩爾巴里運動的影響此後在印度綿延至今。

馬宗達被捕遇害後,其在納薩爾巴里運動中的老對手、原先領導著印共革命派安得拉邦協調委員會(後改組為安得拉邦革命派共產黨委員會)的T. Nagi Reddy於1975年建立了印度共產主義革命者團結中心(馬列)(Unity Centre of Communist Revolutionaries of India (M-L))——如今的印共毛稱之為TN-DV宗派。此後Nagi Reddy於1976年去世,其後繼者D.V. Rao則在1978年以後採取了親鄧立場,並由此導致其組織發生分裂,從此一蹶不振。從中分裂出去的派別幾經周折在1994年成立了印共重建中心(馬列)【Communist Party
Reorganization Centre of India (M-L)】。這兩個組織目前在安得拉、旁遮普、喀拉拉等邦都有活動,也都放棄武裝鬥爭而標榜「合法的群眾運動」,只不過前者延續D.V. Rao路線親鄧、後者則持反鄧立場。

馬宗達犧牲後,維諾德·米斯拉領導的印共(馬列)解放派繼續堅持武裝鬥爭,但後來終於回歸和平過渡路線。

除去薩·納·辛格派,馬宗達犧牲後的印共(馬列)中央委員會還因為林彪的自我爆炸而分裂為親林派和反林派。親林派就是Mukherjee派,當然後來又變成了2CC派。而反林派就是後來的解放派(《解放》月刊為印共(馬列)的機關刊物,因此得名)。1975年,Mishra當選總書記。

1977年Mishra對黨的路線進行了改革。1979年的黨代會決定在各行各業建立群眾組織(過去印共(馬列)認為這是經濟主義,不過現在好像沒有哪個毛派組織還這麼看。不過,這時在城市裡的群眾組織還比較少見,而解放派則有一個工會組織)。但是另一方面,他繼續與天朝保持著曖昧關係(好吧,當時菲共等也尚未與天朝劃清界限呢。不過菲共等後來中道回首了,解放派則越陷越深)。

1982年解放派組織了全印解放陣線(ILF),並披著這個馬甲參加了選舉。在阿薩姆則是「自治州請願委員會」(ASDC)。不過到1994年由於運動陷入最低潮再加上連番與毛主義中心、黨團結派(均為印共(毛)前身)發生武裝摩擦,解放派終於一不作二不休,乾脆取消了這些馬甲朝「盲動主義者」的對立面走去,一頭扎進了議會路線……

1998年,Mishra去世。接著黨與ASDC也決裂了。這也就意味著一度光榮的解放派在武裝鬥爭和議會鬥爭兩方面都遭到了失敗。不過這個黨在鼎盛時期在大半個印度都有組織,而當時印共(毛)的前身們大多是相形見絀的地方性黨派。

按照印共(毛)總書記對打著印共(馬列)旗號的各派系的評價:
「一些集團轉到了丹吉(Danges)和喬希(Joshis)的舊路線上,儘管他們宣稱反對這條路線,例如Vinod Mishra領導的「解放」集團在經歷了20世紀70年代光榮的鬥爭之後,到了八十年代就開始墮落了。有一些找出諸如政府太強大,武裝鬥爭需要更多的時間和準備工作,而且必須選一個未來的黃道吉日等種種理由。這就無限期地推遲了發動反政府的武裝鬥爭的日期。因此,他們把自己的鬥爭局限在農民的武裝抵制和反封建鬥爭的階段。直到今天這些集團還沒有完成發動反政府武裝鬥爭的準備階段。這些是右傾機會主義,如TN-DV、ND、各種各樣的 共產黨 Reddy宗派等。另外,也有一些派別固守印度共產黨(馬列)的原初綱領,拒絕對過去的錯誤採取批判的觀點。他們繼續教條主義地堅持「左」傾宗派錯誤,例如過分強調國際形勢和主觀力量,但低估敵人的力量,因此不能建立起任何有意義的運動。」(節錄自2007年的《採訪印度共產黨(毛)總書記Ganapathy》)
原印共毛髮言人阿薩德同志(已犧牲)則表示:「印共馬列(解放),以馬列毛主義的名義,鼓吹多黨民主的觀點,誣衊那些不想跟議會豬圈有聯繫的人為無政府主義者和冒險主義者。」(《印度共產黨(毛澤東主義)發言人對尼泊爾革命問題的訪談》(2006年6月))

這個組織的一個特點是與天朝保持了聯繫,並不批判中國改開,對內則與印共(馬)有合作。其在比哈爾邦長期與毛主義中心、黨團結派等毛派組織進行武裝摩擦,此外在阿薩姆邦等地也有勢力。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卡努-桑亞爾及其「印度共產黨(馬列)(又稱階級鬥爭派)」
(Communi?t Party of India (Marxist–Leninist) (Kanu Sanyal))。

卡努-桑亞爾的印共(馬列)階級鬥爭派是一個走議會道路的黨。我們可以把它作為納薩爾巴里運動中右翼的一個代表。

1977年,原本被捕入獄的印共(馬列)創始人之一的卡努-桑亞爾被釋放,印共(馬)的領導人親自歡迎卡努-桑亞爾,卡努-桑亞爾對印共(馬列)原來的路線進行公開批判。隨後,卡努-桑亞爾率其支持者成立了革命共產主義籌備委員會。1985年,卡努-桑亞爾派與其它5個原印共(馬列)的派系,建立「印度共產主義組織(馬列)」(又稱階級鬥爭派),隨後卡努-桑亞爾擔任總書記。為了參加2004年印度人民院(下院)選舉又在2003年6月和11月又合併了另兩個泛左組織(並於6月的合併後正式成立印共(馬列)卡努-桑亞爾派)。2005年又與另一納薩爾巴里運動右翼組織印共(馬列)紅旗派合併。(註:紅旗派即Communi?t Party of India (Marxist–Leninist) Red Flag,該組織於1988年分離自中央重建委員會派,在2003年又分裂成兩派,其中一派與卡努-桑亞爾派合流,保留原名的另一派則是以原紅旗派克拉拉邦委員會為基礎成立的,被人稱作Communi?t Party of India
(Marxist–Leninist) Red Flag (Unnichekkan),也就是紅旗派Unnichekkan派(P.C.Unnichekkan是他們的領袖))

卡努-桑亞爾派曾長期與印共(馬)合作。2006年12月,因反對印共(馬)治下的西孟加拉當局在農村搞強拆,卡努-桑亞爾又一度被捕。再之後其本人於2010年3月23日被發現弔死在自宅(據說是因不堪疾病折磨而自殺),生前一直是其領導的組織的領導人。(這裡順便指出,1970年代後期印共(馬)曾為推動關押在獄中的納薩爾派成員的獲釋作出了努力,但也趁機招降納叛收編其中的轉向者,卡努-桑亞爾就是例子之一。當然客觀上也有革命派跟著沾光而恢復自由。)

實際上卡努-桑亞爾派也不過是主要活動於西孟加拉和比哈爾一個地方政黨而已。這兩個邦傳統上是納薩爾巴里運動的根據地之一,納薩爾巴里系的組織非常多。事實上,卡努-桑亞爾派的號召力也很有限。在2004年大選中,該派總共不過獲得了5萬餘張選票。

講完了右邊的代表,就再來談談左邊的代表——嗯,就是印共(毛)。

如今的印共(毛)成立於2004年9月,源頭大致有四個:1978年成立的印共(馬列)[黨團結],1980年4月22日成立的印共(馬列)人民戰爭派,以及「毛主義共產主義中心」,還有印共(馬列)納薩爾巴里派。
——————————————————————————————————————————
印共(馬列)[黨團結]最初是由一部分被釋放出獄的原印共(馬列)成員在1978年建立的。
按照《老戰士阿簡德眼中的孟加拉邦毛主義運動史——2001年印度河邊的訪談》,「在1977年7月,我們結束了牢獄生活。我們試圖加入薩尼迪·庫馬·革什領導的印度共產黨(馬列主義)——中央籌備委員會【1】,為此努力了九個月,未果。我們這12個人,全都坐過牢,決定組建印度共產黨(馬列主義)——黨團結。我們決定以行動來促進團結,我們這12個人,一部分去了比哈爾;我去了孟加拉的納迪婭地區。隨後團結派開始逐步發展起來,以後的歷史你們也知道了。」(這位老同志後來也當了烈士)
這個組織主要活動在比哈爾和西孟加拉,與解放派和毛主義中心派發生過激烈的衝突,造成過人員傷亡。
【1】未能找到這個人及這個組織的詳細情況。

——————————————————————————————————————————
至於人民戰爭派,根據公式歷史,是1980年在富於鬥爭傳統的安得拉邦特倫甘納地區組建起來的。最初的領導人是柯達帕爾里-西薩拉馬艾赫(Kondapalli Seetharamaiah)。他起初是由Umadhar Singh領導的印共(馬列)中央組織委員會(該派於1985年併入卡努-桑亞爾集團)的邦組織領導人,1980年與其他一些派別的活動家一起建立了人民戰爭派。但是這個人在1980年代後期轉向了鄧派,因此遭到了黨內同志的批判並在1991年被開除出黨,此後他於1993年在家鄉被捕並於2002年去世。
1990年代人民戰爭派的力量不斷擴大,並在馬哈拉什塔拉邦、中央邦、奧里薩邦都建立了根據地。該派的主要政策是堅持武裝鬥爭與大眾運動結合,反對參與選舉。1993年創立「全印人民抵抗論壇」。1998年與團結派合併,力量迅速擴大到比哈爾、西孟加拉等北方各邦。2004年與毛主義中心完成了合併。
1990年代人民戰爭派的力量不斷擴大,並在馬哈拉什塔拉邦、中央邦、奧里薩邦都建立了根據地。該派的主要政策是堅持武裝鬥爭與大眾運動結合,反對參與選舉。1993年創立「全印人民抵抗論壇」。1998年與團結派合併,力量迅速擴大到比哈爾、西孟加拉等北方各邦。2004年與毛主義中心完成了合併。

——————————————————————————————————————————

至於「毛主義共產主義中心」,首先需要指出的是,其在歷史上一直是遊離於印共(馬列)之外的獨立的毛派革命組織——直到它在2004年與印共(馬列)——人民戰爭派合併建立印共(毛)為止。
康奈.柴特吉(順便一提,柴特吉是一個孟加拉婆羅門常用的姓氏,其中有個阿希姆柴特吉曾是西孟加拉邦納薩爾巴里運動的領袖,1971年脫離印共馬列,後索性投靠了印共馬)與阿姆拉亞.森是這個毛主義中心的建立者。該組織應該也成立於1969年。
(現在的印共(毛)既尊馬宗達又尊柴特吉,不過同時又為這兩位「優秀的領導者」在世時未能實現毛派運動的統一而表示遺憾。)
這些人是工會的活動家,他們最初受到馬宗達的鼓舞,但反對印共(馬列)實踐中的個人恐怖主義和盲動主義,主張推進群眾運動。這時他們自稱為「南方組織」(其機關刊物為《南國》雙周刊,所謂「南國」則是相對於南亞次大陸北面的中國而言),活動於西孟加拉的叢林地區。他們也擁有自己的戰鬥隊,這些戰鬥隊以加爾各答的工人、學生為中心,附以當地無地少地的農民群眾。到1973年他們的影響力比起印共馬列來說還很小,只有37個戰鬥隊,另有106個加盟組織。
然而,到1976年該組織的影響力仍局限於Mahal叢林一地。之後該組織調整了策略,終於將力量發展到毗鄰的比哈爾地區。
1982年康奈.柴特吉去世了。之後這個組織也發生了分裂。Siveji和Ramadhar Singh分道揚鑣,後者投靠了Kanu Sanyal(卡努-桑亞爾),並參加了1985年重新組建的「印共(馬列)」。這次分裂可能對毛主義中心的路線產生了某些影響。
不過Siveji的領導未能持久。1980年代中後期,Sanjay Dusadh和Pramod Mishra相繼領導這個組織,此時中央根據地轉移到了比哈爾,力量發展到500名脫產戰士(紅色防衛軍)和大約10000名黨員。此外還有人民防衛鬥爭集團(民兵)、革命農民委員會和革命學生聯盟等外圍組織。這個時候他成了比哈爾邦下層種姓的武裝力量,不過似乎也因此與工人運動以及全局的鬥爭失去了聯繫。1994年他們與解放派發生了激烈衝突,導致5人死亡。
到1993年,他們與人民戰爭派共斗時,他們的力量仍要小於後者。
事實上,到1993年,人民戰爭派、毛主義中心和團結派還是非常一致的。三者在當年9月共同發起了全印人民抵抗論壇。該組織擁有成員大約10萬人。這一時期毛主義中心倒是和解放派發生了激烈衝突。然而不知何故在1998年人民戰爭派和黨團結派合併之後,毛主義中心和他們的關係一度惡化並發生武裝衝突而導致傷亡。當然到世紀之交,毛主義中心和人民戰爭派關係又有改善,雙方都做了自我批評,對各自的錯誤進行了檢討,恢復對話,並決定以後無論出現何種分歧也不能與各自的階級戰友發生衝突,從而為雙方的合併逐漸鋪平了道路。

推測毛主義中心之所以反對人民戰爭派與黨團結派【正式名稱叫印共(馬列)全黨團結中央組織委員會】合併主要是因為黨團結派本身也是以比哈爾地區為根據地的地方組織。事實上比哈爾的毛派組織甚多,彼此因誤會或路線對立而產生的衝突數量亦較其他地方為多。

另外比哈爾邦階級矛盾異常尖銳。1997年12月1日,地主民團組織蘭維爾軍在進攻當進攻黨團結派根據地時一次就屠殺了63個村民。所以其實比起這些階級鬥爭來說,各派之間的衝突也算不上什麼就是。

基本上,只有人民戰爭集團(雖然他植根於南部泰盧固諸邦,不過在2000年之前他的力量已經擴展到以孟買為中心的整個中西部地區,而非僅僅局限於某邦)和解放派(正如前述已經變修)在2000年以前是既有武裝力量又有全國視野的。毛主義中心主要還是在比哈爾,其他小組織就更不必說。

進入21世紀,毛主義中心也像其他還有活力的納薩爾巴里運動組織一樣加強了與全國同類組織的聯合。Shamsher Singh Sheri(2005年病逝)領導的、活動與旁遮普的印度革命共產主義中心(毛主義)【1】在2003年與其合併。Prashant Bose領導的印共(馬列)第二中央委員會派【2】也在2003年3月與其合併。
後面那個組織極為奇葩,前身是馬宗達派印共(馬列)中親林彪的派別——Mukherjee派。不過,他們在1970年代後期把Mukherjee開除了,之後又放棄了親林彪的綱領。而Mahadev Mukherjee派至今仍在比哈爾邦支持林彪(貌似2004年大選期間還有活動)……
【1】Revolutionary Communist Centre of India (Maoist)。這個組織於1995年從Revolutionary Communist Centre of India (Marxist–Leninist)里分裂出來,與在旁遮普活動的某個霍查派的組織名字類似(這個印度霍查派組織宣揚資本主義生產關係正在取代印度農村的封建性生產關係,以此為由否定以農村為基地的持久人民戰爭的必要性,受到印共毛的批判),不過不清楚他們是否有關係。然而這個組織本身肯定不是霍查派的,1995年分裂時成立的另一個組織叫Revolutionary Communist Centre of India (Marxist–Leninist-Maoist),並未加上霍查字樣。
【2】The Second Central Commitee,Communi?t Party of India (Marxist–Leninist),簡稱2CC派。
————————————————————————————————————————

印共(馬列)納薩爾巴里派源自親馬宗達派在1980年代初組建起來的印共(馬列)中央重建委員會派((Central Reorganisation Committee, Communi?t Party of India (Marxist–Leninist)),口號是「群眾路線」。1984年參與創建了主要毛派國際組織之一——RIM(革命國際主義運動),但在1987—1988年發生分裂而元氣大傷。1991年10月,該黨領袖文努(K. Venu)宣布放棄毛澤東思想並否定全印度共產主義運動的統一,造成黨的瓦解。文努本人參加了喀拉拉邦的地方泛左政黨——民主防衛聯盟(Janathipathiya Samrakshana Samithy),其他人轉而參加了印共(馬列)納薩爾巴里派。後者由勞夫(Rauf)領導(該同志生前為印共毛和納薩爾巴里派的合併做了大量工作,已於兩黨合併前夕的2014年2月9日因病逝世),是一個在喀拉拉邦等地堅持武裝鬥爭的黨派(其本身主要活躍於西南沿海的喀拉拉、安得拉、馬哈拉施特拉三邦),並繼承了中央重建委員會在RIM的席位,不過影響力較小。該黨在國際毛派運動中較為接近秘魯共產黨(光輝道路)。經過相當時間的醞釀之後,2014年五一節,該黨併入了此前就多有合作的印共(毛)。合併時印共(馬列)納薩爾巴里派的全印書記是Kannamballi Murali(化名Ajith),合併後任印共毛中央委員。
——————————————————————————————————————————

印度毛派運動的長期分裂應該與馬宗達遇害前後黨的領導層被機會主義者佔領有關。而年輕的、在1970年前後革命高潮期成長起來的基層領導人們反對這些機會主義者。就外因方面來說,中國的因素,如1971年的913以及1976年的「一舉」和之後的中國改開也起了作用。印共毛總書記賈納帕蒂在2010年1月的一次訪談中對此指出——「我們認為,我們在印共和印共(馬)內部的鬥爭是以毛澤東同志直接領導下的中國共產黨為首的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引導的偉大鬥爭的一個組成部分。我們還認為,歷時多年的印共(馬列)的黨內鬥爭,即使在毛澤東生前以及逝世之後,也是直接或間接地與中共的黨內鬥爭相聯繫的。現代修正主義者鄧小平集團篡奪了中國的政權,極大地損害了我們的黨和革命事業,更損害了世界革命。我們堅定地忠於毛澤東思想,反對鄧小平集團和林彪集團。 我們的經驗清楚地表明,印度革命在正反兩方面給予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以極大影響。」

這一過程導致了黨的分崩離析。在各基層領袖摸索出正確的道路之前,革命陷入了低潮。分散在各地的零星組織因此更加難以統一起來,在為了爭取而生存的艱難鬥爭中滋長了山頭主義(印度民族眾多、各個地區之間的情況十分不同)。另一方面,機會主義大領導們的「統一」因為缺乏堅實的基礎也不可能持久,最後註定淪為印共(馬)的小夥計(印共(馬)在1990年代中期曾經崛起、一度有問鼎政權之勢,這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收編印共和印共(馬列)系統各右翼派別的結果)。

到了1990年代後期和本世紀初,隨著新一輪革命高潮的到來(同時也伴隨著印共(馬)道路的破滅),幾個堅持正確路線的革命組織勢力不斷增長,這才產生了橫向的聯繫並重建起全國性的組織來。

應該說1980—1990年代印度毛派走了一段彎路,主流派轉向去捧印共(馬)臭腳了,非主流派則日益喪失全國視野及與工人運動的聯繫,不可避免地邊緣化、碎片化了。但進入21世紀以來,大浪淘沙,堅持正確路線的力量總能發揚光大。各個山頭之中能夠堅持正確路線者,最終必然「在正確路線的領導下」聯合起來,擰成一股繩。所謂「認識『山頭』,承認『山頭』,照顧『山頭』,消滅『山頭』主義」是也。這就說明革命不怕犯錯誤,不走彎路的革命是不存在的。

目前有三個在全國範圍內有影響力的納薩爾巴里運動後繼黨:
1、印共(毛),他們堅持抵制選舉、展開廣泛的游擊戰爭。

2、印共(馬列)解放派,他們基本上放棄了1980年代還在堅持的游擊戰爭而陶醉於議會選舉,但或許還保留著一定的自衛武裝——畢竟在印度鄉下完全沒有武裝很危險。

3、印共(馬列)階級鬥爭派【實際上是卡努-桑亞爾集團】,紅旗派與卡努-桑亞爾派合流的產物。中右派,沉迷議會選舉,鼓吹所謂合法群眾運動,但實踐中也領導一些「暴力抵抗」。他們與老機、薩·納·辛格建立的印共(馬列)臨時中央委員會派混到了一起,並與印共(馬)長期有勾搭,因此實際上也表明了傾向,這可不是一次兩次反印共(馬)征地就能洗乾淨的。

此外還有一個成立於1988年(一說1982年)的印共(馬列)新民主派(Communi?t Party of India (Marxist–Leninist) New Democracy,也即ND),這是一個真正的中派(不過本質上也主要是地方派別)。主要在安得拉邦活動,同時在比哈爾邦、西孟加拉邦、旁遮普邦、北方邦、馬哈拉施特拉邦、德里、奧里薩邦、哈里亞納邦也有地方黨組織活動。該黨主張所謂將武裝鬥爭和議會選舉結合起來,曾有黨員在安得拉邦和比哈爾邦當選邦議員。領導著兩個群眾組織:分別為產業工會Indian Federation of Trade Unions (IFTU) 和農民、手工業者組織All India Kisan-Mazdoor Sabha。此外還擁有兩個學生聯合會。近年來該黨也加強了地下鬥爭。2013年該黨分裂成兩派,武裝鬥爭派保留原黨名,堅持議會選舉的派別則自立門戶建立了印共(馬列)新民主—紅旗派。


當然,他們各自還有一群立場相近的政黨,此處略而不提——據稱印度大小納薩爾派團體有30來個,但絕大部分都是可以忽略不計的小支部甚或有可能是馬甲、誤解乃至報章的虛構(至少三分之一的黨除了一兩則報章記事就完全沒有活動可言)。

——————————————————————————————————————————

順便一提,印共(馬列)新民主派脫胎於印共(馬列)雷迪派(印共毛口中的「共產黨Reddy宗派」),該派創始人為Chandra Pulla Reddy(1917—1984)。他是安得拉邦革命者協調委員會的領袖。曾發起武裝鬥爭,但卻在1969年放棄。之後他在1975年加入了薩-納-辛格的臨時中央委員會派,又在1980年脫離並組建了一個印共(馬列)雷迪派。這個雷迪派在2004年4月11日與從印共(馬列)民權派分離出來的小宗派「南區省委」合併為印共(馬列)民權派(雷迪派)Communi?t Party of India (Marxist–Leninist) Janashakti (Chandra Pulla Reddy),這是一個議會黨。

印共(馬列)民權派(也譯為人民力量派)則是一個臨時湊合的議會黨在革命高潮來臨的情況下出現分化導致四分五裂的一個典型例子。

該黨是以安得拉的特倫甘納為中心,由七個泛左小黨派在1992年拼湊起來的。它組建了全印工會聯盟(現在這個組織基本上自行其是)和一個農會,但主要還是把目標放在議會選舉上,也確實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然而之後它就開始四分五裂。1996年從中分裂出一個團結倡議派(後來於2003年6月併入卡努-桑亞爾派),到了1990年代末這個組織更是徹底四分五裂。
M.Veeranna率領一部分出去於1997年5月17日期建立了一個印度合眾國共產黨(也譯為印度全國團結共產黨),總部設在安得拉邦。不久他被警察部隊殺害,殘部開始游擊戰。該黨認為民權派過分強調反對種姓制度而對階級鬥爭重視不夠。
南區省委則與雷迪派合併了。
剩下的人雖然在2004年決定與人民戰爭派聯手抵制選舉並開始武裝鬥爭(因此現在的民權派已經不再是議會黨了),但基本上也是處於群龍無首的狀態。印度警方估計他們大概有300—500人。

印共(馬列)民權派是除RIM外的另一主要毛派國際組織ICMLPO的成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印共(毛)的淵源講完了(並順便介紹了一下其他一些納薩爾派黨),接下來抽空再講些其它內容。

印共(毛)本身認為印度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儘管屬於其中的地區強權,因此需要反對印度擴張主義),因此其目前的短期目標是首先進行以土地革命為中心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無產階級領導,工農聯盟為基礎,團結城市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通過持久人民戰爭奪取政權,打倒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買辦資產階級,建立無產階級領導下的人民民主專政為進一步建設社會主義而鬥爭。終極目標是,進行無產階級專政下的繼續革命,實現共產主義,將地球上人剝削人的制度消除。(順便一提,印共(毛)參加了毛派主要國際組織之一的革命國際主義運動(RIM),但與先後在RIM中起著重大作用的秘魯共產黨(光輝道路)和美國革命共產黨存在路線上對立。此外其同時又是由印度、尼泊爾、孟加拉國、斯里蘭卡、不丹、阿富汗等國的多個毛派政黨組成的南亞毛主義政黨組織協調委員會(CCOMPOSA)的成員——該組織本身最初是2001年7月在當時尚在進行人民戰爭的尼共(毛)的號召下成立的,當然目前隨著尼泊爾毛派運動由於內部右傾機會主義路線而導致的分裂,尼泊爾毛派在其內部的影響已不復當年之勢。2006年以後,當時佔據尼共毛領導層的普拉昌達——巴特拉伊集團由於自身右傾機會主義路線(放棄武裝奪取政權,基本解除尼泊爾人民解放軍的武裝,鼓吹所謂多黨民主(並幻想與現存的地主資產階級政黨輪流坐莊),靠攏天朝甚至向過去被土改了的地主退田等)而受到印共毛等公開的尖銳批判(事實上按照印共毛的看法,尼共毛內部從本世紀初起就產生了右傾機會主義路線),目前普拉昌達派的尼聯共(毛)已不再是CCOMPOSA的成員,事實上其路線受到了國際毛派的普遍反對)。 在南亞地區之外,印共毛也和國際上其他堅持武裝鬥爭的毛派黨如(譬如屬於ICMLPO成員的)菲共、土耳其共(馬列)等保持著聯繫和合作(譬如有材料稱菲共領導的新人民軍曾在2007年9月派人進入印度,在西孟加拉邦與賈坎德邦交界處停留了一個多月,以幫助培訓印共(毛)幹部,又如2007年土耳其共(馬列)的代表曾和尼共毛代表一起進入印度參加了該年在切蒂斯格爾邦巴斯塔縣的Abuj MAAD森林中舉行的印共(毛)九大。2013年4月22日至28日,印共毛為紀念菲律賓全國民主陣線(菲共領導的統戰組織)成立40周年而舉辦「團結周」活動,菲共方面則於同年7月1日舉行「支持印度人民戰爭活動月」活動。至於各種國際毛派會議自不必說)。

印共(毛)有黨員數萬,同情者數百萬。本身領導著約萬人左右的正規人民軍隊,以及幾萬民兵,還有統戰組織「全印度革命民主陣線」和工、農、青、婦、教師、學生等各種革命群眾組織(順便一提,除了農村的武裝鬥爭,印共毛本身也不乏發動政治罷工的記錄,譬如2010年5月18日﹐印共(毛)號召奧里薩﹑比哈爾﹑西孟加拉﹑賈坎德﹑切蒂斯格爾五個邦所有企業﹑機構和運輸部門罷工兩天﹐印度內政部部署了大量安全人員警戒﹐但切蒂斯格爾邦和奧里薩邦仍大面積停工)。

————————————————————————————————————

目前已知的印共(毛)中央政治局構成如下(比起菲共,這方面的消息略好找一點):

黨總書記賈納帕蒂 (Ganpati 又名Ganapathy),化名拉斯曼.拉奧( Laxman Rao),在1974-1975年大學攻讀教育學學士期間,受到了共產主義的影響。1975年,他加入印共(馬列),之後領導鄉村青年人抗議運動,在政府緊急狀態令下被捕入獄,十三個月之後,1977年初,他被保釋出獄。出獄後加入人民戰爭派。1980至1984年出任地區黨委委員;1985年出任分區指揮員;1987年任安德拉邦黨秘書長。1990年出任人民戰爭派中央委員,1992年任該派最高領導人。在之後的十餘年裡,人民戰爭派擴充了其武裝力量,活動範圍擴至近十個邦。2004年9月21日印共(毛)成立,賈納帕蒂成為了眾望所歸的黨中央總書記。
===============

朗巴拉. 凱沙夫.拉奧,(Nambala Keshav Rao) ,出生於一個有影響力的家族。現任印共毛中央區委書記。他的兄弟現就職於安得拉邦政府部長級職務。

======================

馬洛朱拉 (Mallojula.Venugop),政治局委員。


==========
克坦 (Kattam Sudasha), 現任印共毛中央政治局書記。據說他籌划了2010年4月6日的丹德瓦達(Dantewada)伏擊戰,這次伏擊戰中有86名印度中央後備警察部隊成員喪命(其中9名是事後搶救無效死亡的),而印共(毛)自己只損失8人。

==========

波拉里(Pulluri Prasad Rao), 現任印共毛安得拉邦泰倫迦納特別委員會書記。

==========
基尚.丹(Kishan Da), 現任印共毛對外事務主管。主要活動於賈坎德邦一帶。他是印共毛與尼泊爾毛派之間的主要聯繫人。(尼共毛領導人在尼泊爾內戰期間曾多次進入印共毛的叢林基地)。基尚是孟加拉族人(其他幾位則都是安得拉邦人)。

===========
原政治局委員克利須那 (Kishanji),2011年犧牲。他和他弟弟,現任政治局委員的馬洛朱拉一樣在早期同屬於人民戰爭派。


克利須那2011年11月24日在西孟加拉邦遭政府軍伏擊戰死,死時出任印共毛的中央軍委秘書長,是人民解放游擊軍的總司令。他的死是印共毛的重大損失。據說印政府情報機關通過克利須那的行動電話確認他的位置,從而將其殺害。之後,印共毛高層放棄了利用手提電話指揮的方式,釆取最傳統的書寫方法進行游擊戰的通信。
========================
2010年7月2日,當時位居印共毛中央第四號人物的阿薩德 (Azad,真名Cherukuri Rajkumar) 在印度中部城市那格浦爾附近的叢林被害。犧牲時年58歲。


阿薩徳生前任印共毛中央政治局委員兼中央委員會發言人,同時出任黨的西南局書記。著有《毛主義在印度 》一書。

————————————————————————————————————
黨、團組織結成:

黨的各級組織從上至下為中央政治局、中央委員會、地區局(領導二至三個邦)、邦黨委、地方黨委、區支部及黨小組組成。

中央政治局,最高決策機構。

中央委員會,是最高的執行機構,由約四十五名委員組成。

外圍青年組織為青年先鋒聯盟、青年先鋒同盟和全印青年革命聯盟。
————————————————————————————————————
再介紹一下印共(毛)領導的印度人民解放游擊軍(PLGA)。PLGA是由三個層次組成的,主力部隊、二級部隊及基層部隊即民兵。

主力部隊是按專業軍人的標準去訓練的戰士組成,有排、連和特別行動隊建制(近年來已經開始著手組建了部分營級建制),根據命令隨時轉移到任何地區。主力部隊的裝備是最好的。

二級部隊,活躍於地方性的、以地方軍事目標為主的游擊隊,以十至十二人組成的班的規模出現。

民兵的責任在於自衛性質,配備各式各樣的武器(包括冷兵器和部分火器),由本地居民組成。

高級的游擊軍指揮員根據需要隨時調派到不同地區,低級的指揮員則由本地游擊隊提撥而來。所以游擊軍的高層指揮員中,城市背景的佔有很大的比例。

據各方面的資料來源估計,游擊軍的主力部隊約為9000至12000人左右,組成連、排及特別行動隊(近年來也開始建立營級編製)。每連約為60至100士兵,配有AK47/56、INSAS步槍和輕機槍,部分連隊配備迫擊炮。武器短缺一直是游擊軍的問題,有些戰士甚至配備一戰時使用的雙筒和單筒槍。

從當局軍警那裡繳獲是PLGA的最大武器來源。2007年3月15日凌晨2點,300多名游擊隊員(包括一些女戰士)突襲了切蒂斯格爾邦巴斯塔縣的一個駐紮著70多名軍警的警察哨所,他們投擲了手榴彈和燃燒瓶並與敵人展開激烈槍戰。戰鬥持續到早晨6點半,斃敵55名,傷敵12名,繳獲了49支步槍和1門迫擊炮。2008年2月15日,印共(毛)方面又在奧里薩邦的一次戰鬥中一度佔領了一座小城鎮戈拉布德﹐更是在一夜之間就從警察局軍火庫繳獲了268支AK—47步槍和1.7萬發子彈。在2010年著名的丹徳瓦達伏擊戰中,又繳獲了21支AK—47﹑七支SLR步槍﹑六挺輕機槍﹑一支卡賓槍﹑一門迫擊炮﹐以及38件其它武器。2013年5月25日PLGA再次在丹德瓦達發動伏擊戰,擊斃惡霸地主、切蒂斯格爾邦國大黨主席帕特爾及其子、前邦內政部長馬哈德拉?卡爾瑪,伏擊中繳獲了23支AK―47S自動步槍,7支卡賓槍,2台單鏡頭反光取景器,5支手槍,1030發子彈,10部對講機。2014年3月12日,PLGA在恰蒂斯加爾邦蘇克馬地區的一次伏擊戰中又打死了11名中央後備警察部隊士兵和4名邦警察,繳獲15件自動武器。

此外人工控制地雷也是PLGA的重要武器,在PLGA的伏擊戰常常發揮著重要作用,不乏炸毀裝甲車和其它車輛的記錄(譬如2005年9月3日,一輛滿載軍警的「防地雷裝甲車」在切蒂斯格爾邦的一個村莊被印共(毛)游擊隊用地雷炸毀,23名軍警斃命,5名受傷;又如2010年4月的那次著名的丹德瓦達伏擊戰中也用地雷報銷掉了中央後備警察部隊的一輛裝甲車。事實上,早在印共毛正式成立前的2004年4月7日,納薩爾派就在賈坎德邦某地引爆地雷炸毀警用卡車和吉普車各一輛,炸死警察26人)。

主力部隊士兵一般穿著深綠色軍裝;二級部隊士兵為綠色軍裝;民兵則穿著便服。

由於印共毛的口號是解放婦女,在印度傳統的婦女受壓迫十分嚴重,環境下,尤其在部落民中,毛主義備受婦女歡迎,據稱游擊軍的士兵約有半數為女戰士。

印共毛本身有一定的軍工生產能力,能夠能夠製造12輪連發手槍和所用彈藥,以及仿製AK—47突擊步槍,修理武器和各種爆炸物自然也不在話下。他們原本還有生產火箭筒等的計劃(2009年他們在奧里薩邦有使用RPG擊沉船隻並導致39名軍警溺亡的記錄,不過總的來說RPG用的很少),只是近年來隨著當局加強圍剿而暫時放棄。甚至還有研製直升飛機的嘗試。

[這裡順便指出,如今的印共毛仍然堅持以農村為基地的持久人民戰爭,並且(與印共(馬列)時期不同)對城市武裝鬥爭持相當謹慎的態度——儘管他們並不拒絕必要的小動作,包括劫獄、鋤奸和對政權機構的偶爾襲擊等。譬如,PLGA和印共毛地下組織曾於2005年11月13日在比哈爾邦賈納巴德縣成功地實施越獄行動,釋放了300多人。]

順便再對比一下印度准軍事部隊與印共毛游擊隊的士氣:

「對於安全部隊來說,嚴格的訓練模式和貴重的裝備並沒有形成能力和承諾的統一。在2009年至2012年間,中央警察組織,如中央央警察後備部隊(CRPF)、邊境保安部隊(BSF)及印蔵邊境警察共失去了三萬六千餘士兵,包括退休和離職。2013年,共有八千餘士兵離開。離開的原因是壓力、在戰區服務、危險等。

當然,2013年,亦有近千餘印共毛游擊隊士兵向政府投降,原因是對理想主義失去信念、身體不適和害怕森林的苦生活。如果比較不同環境下二者的人數,結論是保安部隊的失去人數比例遠遠大於游擊隊。」
————————————————————————————————————

印共毛成立後,武裝鬥爭搞得如火如荼,越戰越強,同時積極開展減租減息、反強拆等鬥爭,並在農村提供免費醫療服務,提高農產品價格,還有開展農業技術培訓、提供種子、幫助修建灌溉系統、建立農業互助組等;在條件許可的地區逐步建立黨領導下的人民政權——革命人民委員會。PLGA也打擊鎮壓惡霸地主、礦主等(需要指出的是,在鎮壓毛派、實行強拆等過程中沾有血債的印共(馬)幹部也被列為鋤奸對象,朗巴拉. 凱沙夫.拉奧在2009年10月5日的一次訪談中提到,「在過去的28年中,印共(馬)進行了51000起謀殺。是的,在過去的7個月中,我們已經打死了52名印共(馬)成員,但僅僅是報復警察和印共(馬)的野蠻行徑。」),並在條件許可時沒收惡霸、反革命分子的土地分給農民(當然這種例子應該不多,因為以往他們只有游擊區,搞出根據地是最近的事,因此其在農村主要還是搞減租減息),此外還發動部落民反對部落首領(領主)的人身控制,沒收和分配了部分部落首領控制的土地。此外和菲共一樣,印共毛也向進入其游擊區的企業徵收革命稅(革命稅和捐款、黨費等一樣都是印共毛的財政收入來源),對禍害群眾、譬如勾結印度當局和地方豪強實施強拆之類的國際資本、買辦資本當然也予以抵制和打擊,同時他們也積極從事工運(如前所述,印共毛是有能力發動政治罷工的,以改善工人待遇為目標的經濟罷工應該更不在話下)。

印度統治者逐漸發覺,要鎮壓印共毛僅僅依靠邦武裝警察和地主民團已經不夠了。2009年,印共毛被印度當局正式加上了「恐怖組織」的罪名(另,美帝的恐怖組織黑名單中印共毛同樣榜上有名,實際上早在本世紀初,印共毛前身之一的毛主義中心就上榜了),同年11月起,印度當局開始發動專門針對印共毛的所謂「綠色狩獵行動」,此後PLGA的主要對手就是中央後備警察部隊(其地位相當於天朝的武警機動師,此前與PLGA也有交戰但介入有限),此外印度空軍也有限地介入對印共毛的圍剿(2013年1月PLGA就擊落、炸毀直升機各一架),陸軍亦被部署到局部地點。2010年下半年起,印共毛面臨的局面日益嚴峻,受到了相當嚴重的損失,但仍然還是支撐了下來。2013年上半年印共毛坦率地承認了自己面臨的困境,承認自己處於非常困難的境地,這種困難的根源是群眾基礎的削弱。此後,他們迅速的調整了政策,強力推進「推進人民戰爭至全國」,在印度國內的東北部和南部地區新建了游擊區,使印度政府憂心忡忡。此外,他們還調整加強了情報工作、警衛工作,在組織內部建立兩套領導班子,減少主動出擊。同時在內部開展了名為「布爾什維克化運動」的整風運動。這些應對措施的施行,取得了較為良好的效果,印共毛的形勢從2013年的下半年開始有所好轉。

隨著2014年5月印人黨莫迪政權的上台,印度國內的白色恐怖也在繼續加強(不過考慮到印人黨的印度教教權派屬性,叫做「藏紅色恐怖」或許更加形像——印度教僧侶所穿長袍為藏紅花染色,呈藏紅色。莫迪上台後也積極推進教權化,加強民族壓迫和宗教壓迫,在印人黨掌權的部分邦,甚至食用、貯存、運輸牛肉也會被判處徒刑——因為印度教教義禁食牛肉),印共(毛)仍然面臨著新的考驗(當然從長遠來看,莫迪政權上台後所推行的一系列倒行逆施的政策只能進一步激化國內階級矛盾,從而為淵驅魚,為叢驅雀,使印共毛的群眾基礎更為壯大)。

目前印度革命的局勢喜憂參半。局部地區形勢繼續發展,建立了根據地、正規營和人民政府。另一些地區的局勢則大為惡化,白區的力量也有損失(為此印共毛最近也在著手加強鋤奸反特工作)。總而言之,革命仍在曲折中發展。

順便一提,印共毛近年來與東北部諸邦的部分泛左民地武(譬如曼尼普爾人民革命前線、曼尼普爾共產黨等)結成了統一戰線。此外,曼尼普爾革命者也建立了自己的毛派政黨——「曼尼普爾共產黨(毛主義)」(該黨最初建立於2009年,是從武裝反抗印度當局的左翼小黨「曼尼普爾共產黨」(該黨成立於1980年4月14日,本身也打尊毛旗號,不過曼共(毛)認為如今的曼共只是擁有武裝的修正主義黨派,與其它曼尼普爾泛左組織並無本質區別)中分離出來的,2011年正式定名為曼共(毛)),以及由其領導的革命武裝「新人民自衛隊」(成立於2012年9月21日)。曼共毛宣布自己是印共毛的同盟軍,目前業已著手開展武裝鬥爭。

先寫到這裡,有多餘的以後再補充。


謝邀,這其實跟立場有關,對於我這麼一個研究印度政治與經濟的無聊中國人來說,印度毛主義無疑是為數不多的令我感興趣的地方之一;
但是對於印度官方來說,就是不折不扣的恐怖分子了。
對於不想遵從印度教與穆斯林束縛的印度窮人來說不失為一條至少能有機會保命的選擇,算是最後一搏的性質吧。
對於印度富人來說完全是一群打家劫舍,攔路搶劫,綁票殺人,收保護費的惡人吧。
對此沒有感官印象的可以去看印度電影《無法避免的戰爭 Chakravyuh 2012 DVDRip 印度電影論壇 高清》
以下內容來自觀察者網轉載——————————————————
巴薩瓦拉吉:印度共產黨(毛主義)中央軍委負責人巴薩瓦拉吉訪談
其中一段:問:曼莫漢(即印度總理辛格——譯者注)說毛主義者是國家最大的內部安全威脅。毛主義者則說他們在發動人民戰爭。你如何定義人民戰爭呢?

BR :一些民主人士已經多次回答過這個問題了。我們要為這個問題找到一個答案,就必須探究曼莫汗·辛格總理之所以宣稱毛主義者是國家最大的威脅的原因。毛主義者為了我國工人和農民等被壓迫群眾的利益,為了一個民主的經濟體系,以保證人口的80%能擁有政治權利和自力更生,為了國家主權和保護我們國家的自然資源而戰鬥,怎麼能把毛主義者稱為國家安全的最大威脅呢?

2006年,他第一次宣布左翼極端主義者為國家內部安全的最大威脅。僅僅在這之前不久的2004年9月21日,印度共產黨(馬列)[人民戰爭]和印度毛派共產主義中心(MCCI,全稱Maoist Communist Center of India—譯者注)這兩個在印度革命運動中長期獨立行動的革命政黨匯流了。於是出現了印度共產黨(毛澤東主義)。人民游擊軍和人民解放游擊軍合併為新的「人民解放游擊軍」。而在那時,恰蒂斯加爾邦、賈坎德邦、奧里薩邦、西孟加拉邦、馬哈拉施特拉邦、安得拉邦等一些邦的邦政府已經跟若干公司簽訂了備忘錄,讓這些屬於官僚買辦資產階級和帝國主義者的公司在阿迪瓦西人(Adivasi,印度的一個土著民族——譯者注)地區掠奪礦藏和自然資源。像塔塔、埃薩、京德勒、 韋丹塔、 Jayaswal Neco這樣的公司迅速滲透到這一地區。而由大會黨領導的統一進步聯盟,人民黨、印共和印共(馬)領導的全國民主聯盟這樣的買辦統治階級政黨,以及其他地方性政黨對這些公司唯命是從。為了換得價值數千萬盧比的回扣,他們不僅毫不猶豫地把國家財富,甚至是國家主權抵押出去。

2008年以來全世界都爆發了嚴重經濟危機,在這一背景下,在落後國家開採自然資源的劇烈競爭開始了。資產階級經濟學家自己都宣稱這次的危機非常深刻,超過了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經濟危機。因此,帝國主義者和公司都試圖更猖獗地掠奪我國的自然資源。但是印度人民反對這種掠奪,因為允許這種徹底的剝削,會使水-森林-土地(Jal-Jungle-Zameen,英文為water, forest, land,是納薩爾派使用的戰鬥口號——譯者注)受到破壞,讓數百萬人遭到拆遷,卻絕不會造成這個國家的統治者們所宣稱的「發展」。我們要求水-森林-土地(Jal-Jungle-Zameen)必須屬於阿德瓦西人。印共(毛)站在抵抗鬥爭的最前線。結果,價值數萬億盧比的備忘錄未能得以實施。在一些地方,採礦陷入停頓。人民在驅逐礦業黑手黨。一些重工業也停止了運轉。數個大壩的建設停止了。而正因為如此,企業公司和他們的帝國主義主子,特別是美帝國主義就怒了。其他內容請看原文。


2、世界左翼游擊隊現狀(三):貫徹毛澤東思想的印度共產黨(毛主義)
部分內容:印度的納薩爾派(Naxalites)是印度毛主義革命武裝的一支,之所以被稱為納薩爾派分子,是因為其發端於西孟加拉邦一個叫納薩爾巴里的村莊。納薩爾派是近年來比較活躍的一支南亞革命武裝,其革命活動以「驚人的速度」增長,印度12個邦的125個地區都不同程度地受到納薩爾派毛主義者活動的影響。

納薩爾派毛主義者所到之處,驅逐惡霸地主及其私人武裝,把土地和糧食分給農民,推行男女平等,通過槍杆子來確保當地農產品的價格,從而保證了當地窮人的收入。納薩爾派尤其贏得了居住在印度偏遠的叢林地區、生活最貧窮的民眾的強烈支持。在這裡,根本就沒有電,不要說電腦了,有個手電筒就算家用電器了,由於印度婦女地位低下,婦女構成了這支軍隊的中堅力量。

政府軍窮追猛打 納薩爾派「愈戰愈勇」

納薩爾派的勢力範圍在印度東部地區形成一條「紅色走廊」(據Bloomberg Businessweek)

納薩爾派武裝成立於1967年,剛開始流竄時軍力曾達到86000人。經過與政府武裝的長期作戰後,這支武裝已經精減到了4000人。儘管人變少了,戰鬥力卻越來越強。

與當年在國民黨的圍追堵截中不斷強大的中共紅軍一樣,納薩爾派也在印度政府軍的窮追猛打下創造了不少奇蹟,故有「第二個紅軍」之稱。

1969年4月,納薩爾各派合併組建了印共(馬列)。然而,好景不長,這個政黨就陷入了分裂。在查魯?馬宗達總書記1972年去世後,這種分裂進一步加劇了。

進入新世紀後,面對國內國際形勢的變化,由印共(馬列)分裂出來的幾個主要黨派均希望能重新合併,以帶領農民運動走出低谷。在這種背景下,2004年9月,印共(毛)正式成立,由賈納帕蒂出任總書記。

印共(毛)甫一成立,便顯露出凌厲的攻勢。其採取的第一個比較大的行動是在北方邦金道利縣進行的伏擊戰,共打死19名警察。之後,類似的襲擊活動就像滾雪球般越來越大,越來越頻繁。

2005年11月,1000多名毛主義分子襲擊了比哈爾邦的傑哈納巴德監獄,釋放了大約350名毛主義囚犯,其中包括該黨領導人之一的A?卡努,並搶走了幾百條槍和大量彈藥。這一年印共(毛)共發動了1608起暴力事件,造成了566人死亡。

2006年印共(毛)發動的暴力事件次數雖略有下降,為1509次,但造成的死亡人數卻上升了,為678人;2007年其發動的暴力事件又有所增加,為1565起,造成了696人死亡。

2008年印共(毛)進一步加大了襲擊力度。2月,毛主義分子襲擊了奧里薩邦一座警察訓練學校兼軍火庫,打死了10名警察,搶走了一批武器彈藥;6月,警方特種部隊在渡江追剿毛主義分子時遭遇襲擊,有39名特種部隊官兵溺亡;7月,一輛滿載警察特種部隊人員的裝甲車觸雷爆炸,乘員24人悉數喪生,地雷系由毛主義分子埋設。

隨著襲擊活動的不斷增多,印共(毛)控制的地盤也迅速擴大。據估計,印共(毛)的武裝人員有2.5萬人,在村一級的外圍成員有5萬人,擁有的武器超過了2萬件,大多是步槍、衝鋒槍和火箭彈。

印共(毛)並非只是一介草莽。它有著完整的指導武裝鬥爭的理論框架。在《黨章》中,印共(毛)決心以「馬克思、列寧、毛主義」作為其指導思想,堅持走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在此基礎上,印共(毛)將自己的奮鬥目標劃分為3個階段:近期目標是建立一個緊湊的紅色革命區域,這個區域從尼泊爾邊界到比哈爾邦再到安得拉邦;中期目標是推翻以「間接統治、剝削和控制」為形式的新殖民主義;終極目標是實現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

深入貫徹毛澤東遊擊戰思想

納薩爾派襲擊中損壞的警車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印度的情報人員估計,目前的毛派武裝人員大概有20000人之多,僅2011年一年就造成了將近1000人喪生,他們毀壞鐵路,搶銀行,劫獄,讓自己經常出現在印度報紙的頭版。

印度研究毛派的專家Talik Gupta說,印度媒體總是將毛派稱為毫無群眾基礎的「幼稚恐怖主義組織」,這歪曲了事實。他們一直在為窮人戰鬥,並已經發展出了游擊戰爭和根據地。當然,對於他們來說,如何突破毛的思想框架,建立符合印度情況的戰略,同樣是一個課題。

在1990年代,毛派內部就有人主張,不要再指責改革開放的中國為修正主義。之前,他們認為,中國的後繼領導人背棄了毛澤東的思想。

印度毛派領袖相信,毛澤東思想是馬列主義的發展,而他們的理論變化是,不再用上所有的力量去打贏一場戰爭,而是一邊採取偷襲戰術,一邊鞏固自己的根據地,毛澤東的游擊戰爭思想對他們的影響很深。

短短時間內,從尼泊爾邊境到印度東部,一條紅色走廊已然形成。在這條紅色走廊上,聚集著像比哈爾邦這樣印度最窮的地方,山脈險峻、叢林連綿,游擊隊在許多地方面對的都是缺員多達35%的印度警察和他們落後的武器。

在許多地區,毛派游擊隊已經取代政府來管理當地,並依靠稅收來維持自己的生存。比如恰蒂斯加爾邦的叢林里盛產竹子,毛派就向往來於叢林的竹子商人收取賦稅,並要求當地的道路建設公司同樣為之。

而當政府帶領軍隊來到山區清剿毛派的時候,他們總是能受到當地農民的保護。印度毛派的成功之處就在於,他們建立了嚴密的地下組織,這使得不了解當地情況的軍隊和警察很難對他們有所行動。餘下部分請看原文。


噫,剛寫過這個論文。簡而言之就是印共(馬列)的殘餘組建而成。先是反圍剿中怒草還鄉團,後被政府軍怒草。但鑒於印度國內矛盾確實巨大,毛主義土壤滅不掉,所以印共(毛)也剿不幹凈。但印度政府比民國強,國際共運又沒有了,它的生存環境也就很糟糕。照目前來看,撼動不了印度合法政權又剿不滅,就是塊牛皮糖。


毛澤東主義堅定而努力的信仰者?
國際毛派頑強而艱苦地長期存在,只是對毛澤東主義在故鄉被背叛的明證。實在是革命的悲哀。
印共(毛)馬列毛印度化?有沒有條件產生個人崇拜嫌疑


謝邀!

https://en.wikipedia.org/wiki/Communist_Party_of_India_(Maoist)



一切革命者

首先是人道主義者

是面對人間的惡,面對的歷史的惡的不可忍耐者

不願旁觀者

革命就是最大的人道主義


如果當年印度出的不是甘地,而是毛的話,我們今天將面臨一個異常強大的印度。
  從這個角度看,印度出了甘地,中印雙方皆大歡喜。
  再深一層,如果日後印度毛派要是即將得勢,中國的正確做法,是在背後支持印度政府對其徹底絞殺。
  一旦數億印度賤民翻身成了人,印度搞了土改,廢除了種姓和地主,那麼印度的潛力將會真正爆發出來,將會成為中國的強敵,那可是一個有10億以上人口的巨大國家,如果這麼多的人口受到了基礎的教育,進入了工業化的軌道,那真是太可怕了。
  當年蘇聯的重要戰略失誤之一,就是不該對我黨的發展坐視不管。毛在46年之後,迅速消滅了各路軍閥,把中國大地上阻礙現代工業化發展的封建殘餘和習慣清除掉,然後在短短二十年內就初步建立了相對完整的工業體系。這樣,原本一個只是大國手中隨意玩弄的棋子的中國,迅速變為與蘇聯對弈的棋手。並在六十、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給蘇聯製造了極大麻煩。試想,如果當年蘇聯一開始就打壓我黨,並資助國民黨消滅中共,那麼此後的中國將長期保持一個實際上四分五裂的割據局面,各國完全可以通過扶植不同的軍閥,來阻止中國出現一個擁有13億人口的龐大統一市場。缺乏龐大的統一市場,一個後發國家也就很難發展出大量自己的工業品牌。
  當然,這樣的話,歷史上的土改也不會在中國出現,因為當時除了毛領導的共產黨,其他各路軍閥包括蔣介石的中央政府,其執政基礎都是地主階層,沒人真正想動手搞土改;而不搞土改,就無法把占整個國家人口90%的農民從地主土地的束縛中解放出來,並且,不像共產黨政府那樣——地主沒有對農民進行掃盲的義務和動力,相反,他們認為,文盲狀態的農民更好控制。
  這樣,土改和大規模掃盲都不會出現,一個這種狀態下實質四分五裂的中國,沒有集中的國家意志來不計代價地搞工業化,也無法為工業化提供足夠數量的、擁有基礎教育水平的熟練工人,接下來的大規模工業化和基礎建設也是幾乎不可能的。這樣一個軟弱分裂內耗的中國,不會對蘇聯構成任何實質威脅,相反,蘇聯還可以通過在新疆、內蒙和東北安插代理人的方式,不斷攫取中國利益。蘇聯的綏靖政策使得在南方崛起了一個強大的鄰國,這杯自釀的苦酒,蘇聯自己也只能喝下去。
  插一段——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毛澤東是中國的工業化之父和現代化之父。因為在 他的手中,中國完成了一個龐大的農業國變身為一個工業國艱難也是極其重要的最基礎的四步:①建立人口龐大的統一市場;②土地改革;③大規模全國性掃除文盲;④建立一個水平雖然不高,但基本完整的工業體系。
  由此看來,印度毛派不僅是印度政府的敵人,也實際是中國的潛在對手。當然,如果他們一直像現在這樣,只能保持低烈度的軍事攻擊能力,那還是可以作為干擾印度的雜音而存在的。但如果未來印度毛派真的崛起,情況就不同了。目前,發達國家的總人口,加在一起大概僅有10億人,這基本上也是地球資源在現有生產力水平下所能供養的發達人口上限了。現在,一個13億人口的中國要整體性擠進發達國家的行列,這意味著什麼呢?意味著將有一大批「發達國家」在未來若干年內,相對生活水平要下降,甚至被踢出「發達國家」的行列,讓出資源給中國人。這也是為什麼全世界都對中國崛起抱有恐懼感的最根本原因——你的體量太大了,以前你窮不要緊,現在你正在變富,這個過程需要攫取大量的資源,這是在從我們口裡奪食。所以說,中國崛起的過程中,註定不會有太多朋友,而敵人倒會是很多。這和意識形態無關,只和利益分配有關。
  同理,如果再來上10億印度人,他們也要求達到中國的平均生活水平,甚至高於這個水平,那將要消耗多少資源,中國人到時候還能保持較高的生活水平嗎?
  在現在的印度民主體制中,印度無力也不可能廢除種姓制度,更不可能搞土改,清除食利的地主階級。印度數億人口將被牢牢捆綁在落後的土地制度中,無法真正進入工業化的軌道。這樣,由一個3億印度人和8億會說話的牲口組成的印度,是無力抗衡13億人口的工業化中國的。
  
  印度唯一能在較短時間內擺脫現狀的解決方法,就是出一個毛澤東式的人物和政黨,從農村這樣的最基層,徹底清除掉及其頑固的宗教力量和宗族勢力,民主對這些東西是無能為力的。萬幸,印度到現在為止還沒有出現這樣的人物,在可預見的短期未來也不太可能出現這樣的人物。
  一個民主的印度才是好印度,希望印度世世代代一直像現在這樣民主下去,如果印度一旦醒來,那對世界各國都是災難。既然現在的印度民主體制也是印度人自己選擇的,那就讓它一直保持下去吧。


是一股有想法有行動的勢力,我看過一本介紹資本主義國家共產黨的書,裡面介紹了其他國家的共產黨現狀,日本法國個美國的共產黨基本都是小黨,沒有什麼影響力了已經,而且現在黨的路線已經變成和平奪取政權而不是武力奪取,這些政黨多在研究共產主義,而印度的這個分支很厲害,在印度一個邦的大選中獲勝,作為全世界唯一一個投票大選上位的共產黨。聽說執政能力還可以。有空找到這本書再補充。


推薦閱讀:

如何用毛澤東思想解決金融危機?

TAG:政治 | 印度 | 政黨黨派 | 馬克思主義 | 毛澤東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