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中老年女性也重男輕女?

我身邊的一些情況,發現中老年婦女反而比中老年男性更重男輕女。


這正是傳統男權社會最厲害的地方啊。
如果一個社會造成了兩個群體的徹底對立,則很容易崩解。而男權社會之所以這麼穩定,就在於它設計了很多規則,可以讓女性在受到男性壓迫的時候,把問題轉嫁到別的女性身上,而不是直接把問題投向根源的男性。和男性相鬥會有短暫而強烈的痛苦,和女性相鬥則不會有那麼強的痛苦,但是由於問題的根源沒解決,這種痛苦是漫長的。

而人往往更願意迴避強而短暫的痛苦,趨向於較弱但是漫長的痛苦。

比如,如果生了女兒,被老公家人看不起。根源很明顯就是因為對方家人沒把自己當自己人,但是男權社會給了她一個解決思路,就是把所有責任推在同為女性的,剛出生的女兒身上。這是一種自我解脫的思路,同樣也避免了和更為強大的夫家的鬥爭。

比如,如果丈夫外遇,對自己不好了。根源同樣也很明顯是因為自己丈夫花心,但是男權社會同樣給了女性一種解決思路,就是責怪外面的女人太騷太不要臉。總之也是一種迴避,因為要承認「自己喜歡的男人不夠愛自己」的痛苦是強的,而把責任推給外面的女人帶來的痛苦則是較為弱的。

同樣的,類似問題還很多。比如很多女人認為女性社會地位低,是因為很多女人賺錢還不夠多,對丈夫的付出還不夠多。比如很多女人對男女之間的感情絕望,卻把同性戀奉為絕對的真愛。其實都是對問題核心的迴避,因為要解決核心問題,需要人徹徹底底的抗爭和努力。而找一個發泄口,則相對輕鬆許多。


因為掌握了權力和資源的人,可以輕易「離間」沒有掌握權力和資源的人。

舉個噁心點的例子,意會就好:我手裡有塊骨頭,分分鐘就能讓兩隻狗打架。我不會和狗打架搶骨頭吧,我吃的東西很多,當然淡定了。但它們沒有就要餓肚子,怎麼辦,只能互相打架搶奪了。難道自然界中雄性和雄性關係很好嗎?他們性資源匱乏,為了搶性資源不一樣大打出手。

女性是被男權宗族制離間的。一是宗族制下的繼承製,女性沒有繼承權,或者說僅有點嫁妝,不能「傳宗接代」,繼承主要的家產。二是宗族制下的婚姻制,成年後離開家進入另一個家庭,導致了「娘家不是家,婆婆不是媽」的悲劇人生。一個家族中所有男性成員之間都是血親,而所有成年女性之間都沒有血緣關係。在宗族制下女性如此孤立無援,沒有財產又沒有親緣。

所以在我國傳統社會裡,兒子是女人的救贖。幼年不被父母所愛,婚後被丈夫公婆壓迫,她養大的女兒終將離她遠去,繼續她悲哀的命運。只有兒子,是她獲得尊嚴、財產保障和親緣的唯一希望。只要她終於熬到公婆和老公都死了,兒子做了家長,她就可以依靠孝文化,來做這背後的家長。孝文化就是傳統文化扔給婆婆們的這「一根骨頭」。


這是一種人性的惡。
就像排隊買票,當你熬過漫長的時間,終於走到了隊首,看著身後長長的隊伍,會不會暗爽?
這時候,如果旁邊新開了一個窗口,隊尾的人呼啦潮跑到了新隊伍的隊首買到了票,你會不會暗自不爽?「卧槽憑什麼?」

年老的女人,經歷了男權社會(實際上是父權)漫長的欺壓,終於熬成了婆,成為了父權的代表之一,怎麼可能不盡情的把多年以來受到的委屈轉嫁到兒媳以及其他年輕女性身上?

就像「你若軍訓,就是晴天」的背後往往是「老子受了苦你們憑什麼不受」,「老師/家長打孩子天經地義」背後往往是「老子當年被打慘了」,「新兵就是要給老兵洗襪子」背後往往是「老子當年給老兵洗了一年的襪子」一樣,被欺壓最慘的底層,如果終於熬到了一點欺壓別人的權力,那麼他們往往是最喪心病狂的。


重男輕女的女人多半在內心並不認可自己,所以對外的投射就是:也不認可其他女人。


因為父權社會無處不在的規訓使得女性將父權觀念意識內在化而成為了女性自身的價值觀念,而「重男輕女」觀念為其中的內化觀念之一。

規訓(discipline)概念來自於福柯的微觀權力範式,其西文原意具有紀律、教育、校正、訓誡等釋義,福柯在書中賦予該詞以新的含義,即一種具有權力干預、訓練、監視肉體和製造知識話語等功能的特殊技術,它是「知識——權力」相結合的產物,而規範化和馴化是規訓的主要特徵,規訓是社會權力的主要運作機制。

父權結構是父系血緣關係為基礎建構而成的性別剝削關係體系,它是一系列經濟權力秩序和社會關係的總和,包括所有制、婚姻制度、交換價值、公共政治體系乃至整個資本主義制度,而不僅僅指的是男權主義者或男性群體。

父權結構的規訓權力具有關係和網路特性,它是匿名的,沒有主體,可進行自我生產,並且是無處不在的;父權結構通過對女性身體進行紀律審查、父權倫理道德的監督和審判以及以男性中心話語為規範的觀念審查而完成對女性的社會規訓過程。在男性占統治地位的父權社會結構當中,女性長期處於審查和監督的被凝視狀態。長期受到規訓的女性主體產生異化,自身主體性逐漸消失;同時,父權可以自我產生父權倫理道德,通過對男權話語的強調和對傳統父權觀念的價值性解讀而使女性產生道德認同傾向。

因為父權社會對女性的長期規訓,女性的消極自由和性別意識的中立性遭受侵害,女性在自身的社會性別的建構過程中無意識地把男權意識自我內化成為自身價值觀念,進而成為維護男權秩序的幫凶,傾向於維護男權社會制度和價值觀念,遵守父權社會結構下的性別角色準則,認為男性天然強於女性、女性應當回歸家庭以及遵循傳統的女性角色要求。

而且如今的社會仍然是男權結構。即使是經歷幾十年激烈鬥爭的女權主義運動也只是把女權議題作為常規議程機制嵌入傳統父權社會結構政治機器當中,如今歐美社會正經歷著「性別主流化」(gender mainstreaming)的過程,與女權有關的平權話題被置入公共場域的話語機制之中,而公共場域最為激進的話語衝突往往是與女權話題相關的模因戰爭。

然而這種女權中立式的生活實踐政治所展示出的政治高能動性並不能徹底摧毀資本主義和父權結構相結合的穩固的性別剝削經濟基礎,僅靠基於媒體和網路的公共場域的言說政治和生活實踐所形成的性別平權運動無法對抗由資本主義、消費主義和父權性別剝削關係組成的三位一體的父權結構;企圖繞過父權結構經濟基礎的「中立」女權議程不過是一種對父權的妥協。如今我們身處的世界仍然是一個強大的父權社會結構,其強大的規訓權力網路仍在源源不斷地「生產」出維護父權結構的「男權主義」群體。

因而「重男輕女」等性別歧視現象在包括大量女性的社會群體之間普遍存在也就不足為奇了。

公眾號:Herstoria


她自打記事兒起身邊就充斥著賠錢貨之類的聲音,她看到家人對弟弟跟自己的態度差別,她從小就知道了,男孩比女孩好。那時候她還小,她很不開心,她想不通這是為什麼。

她在成長過程中會看到鄰里街坊誰家媳婦生了個兒子大家開心的樣子,也有幾胎都是女娃的媳婦被人指指點點的樣子,沒人認為這樣不對,她也已經不會去想這是為什麼了。

她終於結婚了,嫁過去就是人家的人了,一切以夫家為大。很快她有喜了,夫家很開心而她們開心之餘也不免會有些擔心,想起了成長過程中聽到的種種聲音,她們害怕生女兒。因為她認為男孩就是比女孩好。

女兒出生了,家人的冷淡,周圍的冷言冷語,她們壓力很大。如果連續幾胎都是女孩,她甚至有時會把氣撒到自己的孩子身上。

如果生的是兒子,她的地位一下子就起來了,看到那些生女兒的媳婦不公平的對待,她甚至不會覺得同情,她甚至覺得是她們自己不爭氣。

總之,最後她習慣了這樣的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漸漸的老去,直到有一天,她發現現在竟然有些年輕人敢懷疑她堅信了一輩子的東西,竟然還敢問為什麼,她又一次不開心了。

相比順境,逆境會在人的心中打上更根深蒂固刻骨銘心的烙印


美國社會學家爾斯·霍頓·庫利有一個「鏡中我」理論:一個人的自我觀念是在與其他人的交往中形成的,一個人對自己的認識是其他人對自己看法的反映。這個過程中,他人對自己的評價及態度就像一面「鏡子」,人們會通過這面「鏡子」認識和把握自己,被這面鏡子反射出一個自我。

這個道理很容易理解,比如新中國剛成立時,一人當兵全家光榮,於是人們便爭著搶著去當兵;改革開放後錢的地位日益凸顯,人們又開始爭著搶著下海經商掙錢。群體意志的指揮棒指揮著每個時代的人們亦步亦趨,哪裡能獲得更好的社會地位,人們便趨之若鶩。

人生而不自由,每個人的的個人意志之上都盤踞著頑固的群體意志,所以人很難做到完全單向的自我認可,絕大部分人都是因為被社會認可了、受到群體歡迎了,他才認可了自己。就好比現在大家整天說「無趣是最大的惡」「人無趣不可與交」,於是有趣便成了盤踞在很多人頭上的緊箍咒,有人想盡辦法變得有趣並不一定就是自己覺得這樣多有趣,而是只有成為有趣的人才能受歡迎,在這裡,他是自己,也不是自己。所以還是馬克思那句話牛逼:「人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

重男輕女問題也是這個道理。首先,女人會通過社會這面鏡子評價自己、認識自己,社會重男輕女,自己也難免受到重男輕女思想的熏陶。其次,在一個重男輕女的社會當中,男性更容易成功,做事情的阻力更小,更容易受到歡迎,這是實實在在的利益,女性當然也希望自己的孩子是社會意識形態的獲益者,當她個體無法對抗頑固的群體意志的時候,她當然會選擇附庸在這種群體意志上,以期望分得一杯羹。


給你們講個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群女人被強擄到部落里,部落的長老責令她們脫光衣服,終日以赤體示人,這群女人中,誓死反抗的都被殺害了,剩下的一部分女人妥協了,並為該部落生育了後代。

  這群女人漸漸老去了,某天,部落里又擄來了一名女子,並像當年強迫她們那樣強迫她脫掉衣服,她不依不從。部落長老勸說道:「我們這裡就是這樣的規矩,你必須要遵守。」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以前被拐來的老女人們卻不顧阻攔衝上去一起撕扯著她的衣服並惡狠狠地叫到:

  「她怎麼可以穿著衣服!簡直無法容忍!」


是嫉妒!
中老年婦女是個奇怪的群體。賈寶玉說:「女孩兒未出嫁,是顆無價之寶珠,出了嫁 ,不知怎麼就變出許多的不好的毛病來,雖是珠子,卻沒有光彩寶色,是顆死珠了,再老了,更變得不是珠子,竟是魚眼睛了。」當周瑞家的帶司棋離開大觀園時,寶玉恨道「奇怪,奇怪,怎麼這些人只一嫁了漢子,染了男人的氣味,就這樣混賬起來,比男人更可殺了!」
雖然凡事不能一棒子打死一片,但事實是從古代到現今,中老年婦女大多文化水平低下且見識短淺,這是有一定歷史遺留原因的,畢竟男女平等觀念深入和義務教育一共也沒落實幾年,至於以後情況會不會改善又是另一碼事,此不深究。
她們文化水平底下,自然社會地位就不高。做了一輩子不受重視的家庭婦女,生活的全部內容圍繞著丈夫和孩子,娛樂都集中在八點檔家庭倫理劇和同齡婦女之間的家長里短。她們過夠了被支配的默默無聞的生活卻找不到出口,若是順著千百年的傳統,她們終於熬過了受苦受氣的大姑娘小媳婦階段,可以化身為曾經壓在她們身上的規則去壓下一代了。
可惜時代變了。
年輕的女孩們漂亮,自由,有文化,被寵愛,她們受到這個世界的追捧和優待。她們理論上享有和男性幾乎同樣的機會和待遇,她們或撒嬌或侃侃而談,輕而易舉的吸走婦女們付出半生的丈夫和兒子的目光。

這個世界為什麼這麼不公平啊!
於是女孩們的美好成了一種罪過,若是愚笨一些不夠優秀正好落人口實加以嘲諷;若是過於耀眼那光芒就更加鋒利的刺進婦女們的雙眼。

其實婦女的惡意是無處不在的,但對男孩好些,對女孩加倍。我曾經見過很多次中年婦女故意為難不相干的女孩子,從宿管阿姨到超市大媽,這種情況並不是個例個案。我有個女性同學大三時在學校超市裡開了個很小的蛋糕店,本無怨無仇也沒有利益衝突,超市裡工作的大媽團還是不停的以各種理由故意為難,最後同學被擠兌到打奶油要到室外去打,東北冬天零下二三十度,奶油還沒打發就要結冰了。
人天性自私,我可以理解損人利己的行為,但損人不利己也要刻意為之的行為,我只能理解為純粹的惡意。
希望我同輩的女孩們能老去得有風韻一些,不要變成充滿惡意的人。


我姥是個非常重男輕女的人。我媽其實也是。只不過她只有我一個孩子,女。

重男輕女除了以只對兒子好不對女兒好來體現,還有一種以一個更隱晦的方式體現。一種以缺少關注來傳承你身為女性不配得到愛的一個信念。

我可以看得很清楚因為我小的時候是跟我姥長大的,後來11歲後跟了我媽生活。我能感受到她們兩個人相似的地方。也就是所謂的重男輕女的家庭傳承。

重男輕女這種傳承是如何進行的呢?一般來講,重男輕女的女孩結婚後都不會很有力量,這時候做母親的她就拚命索取掌控和關注,從誰呢? 當然是從她認為最沒有力量的女性孩子那裡索取了。她們要支持,要安慰。所謂的「女兒是母親的小棉襖。」


除了拚命索取,重男輕女的母親還幹什麼呢?她們拚命投射。這裡的投射是指這個母親覺得自己沒有價值,所以如果你是個女兒肯定也沒價值。所以如果你是個女的而你母親剛好重男輕女,她從小就以你沒價值來對待。所以你長大了也會覺得自己沒價值。

有些重男輕女的母親內心弱小和虛弱,但是她們當了母親,她們就有了掌控的感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讓她們避免內心的弱小感。

所以這個時候,如果你作為一個孩子發出真實的聲音,很正常的想得到母親的關注,但是你發出的聲音不會得到尊重,因為她們小的時候就沒得到尊重所以覺得理所應當的不尊重你。

所以當你活在這樣的家庭你應該幹什麼呢?一、你要覺察對方的心理模式。 二、 你要知道你爸媽這麼做是不對的,你是有價值的。 三、你要堅持自己,別被你媽洗腦了。四、打斷傳承,不要讓你的孩子重新經歷你所經歷的。創建於 23:30


IS佔領區有一隻坎莎旅,其組成全部是女性,她們的工作職責就是糾正任何穿著不符合規定的女性,包括往面紗沒包對的女人臉上潑硫酸,還有把一個將餓急了的嬰兒塞在黑袍底下餵奶的母親當場殺死之類的
還有那些歷經千辛萬苦毅然決然跑到敘利亞投身性聖戰的少女們

你覺得她們重男輕女,她們看你未嘗不是不守婦道


我知道這麼個中老年婦女,在一個重男輕女的氛圍里長大,結婚,生了兩個兒子,藉助這兩個兒子,一下子提高了她在家庭中的地位,現在她家裡大小事她說了算,兒子老公都讓著她。她大兒子只生了一個獨生女兒,這個小孫女和大兒媳婦在這個家裡就像隱形人一樣沒地位。爺爺奶奶不抱,不帶,不理,不給取名字。
這個中老年婦女經常會在一家人看電視的時候含沙射影,比如男主去找仇人報殺父之仇的時候,她就陰陽怪氣的說「還是兒子好啊,還能給家人報仇」。
她曾經是個重男輕女的受害者,但是現在憑藉自己的倆兒子,她已經地位從受害者變成加害者,現在只要有人跟她說重男輕女不對她都會嗤之以鼻,其實就是利益相關,如果兒子並不比女兒更寶貴,那反映她生命價值的籌碼就貶值了。要是有人膽敢把這種思想帶到她家裡去破壞她現有的家庭統治,那就是她的大仇人。


其實不只是「媳婦熬成婆」。

在我看來,「女兒是賠錢貨,男孩才能傳宗接代,女人就是低人一等,不可以繼承家業……」這些思想已經牢牢烙印在有些人心裡了,就像我那個一連生了五六個女兒,最後把自己氣死了的血緣關係上的「外婆」一樣。

我小時候去外公家,無論外公外婆怎麼勸,我舅媽始終就是不願意讓我的姐姐上桌吃飯,因為在她看來,這是一種「賢惠」。

我奶奶當年支持我姑姑上大學,村裡的七姑八姨過來勸:「俠頭,不管經!」她們並不是認為女孩讀書不如男孩,而是認為女孩沒必要甚至沒資格接受高等教育。並不完全是她們沒有接受過教育,對我姑姑上大學有著嫉妒的心理,而是在她們的價值觀念中,女生並無必要上學……

印度的「賤民」階層也是把自己所受的歧視當成理所應當的啊,如果有個階層,在種姓中的地位比他們更低,我想,他們中的很多人也會毫不猶豫延續這個歧視鏈的。


婆婆說媳婦沒生兒子 最大的自信就是 婆婆肯定生了個兒子


我同事大姐是農村出身的,三個孩子中的老二,上面一個美麗的姐姐下面一個弟弟,從小她就是家裡最多余最不受待見的一個。

後來結婚了,找了個很有錢的老公,有了個聰明可愛的女兒,她視之為掌上明珠,疼愛有加。


結果前幾天二胎開放了,她到處尋找生兒秘方,用她的話說:「我這麼大家業,沒個兒子交給誰?」她說以後所有財產都會留給兒子(如果有兒子的話),頂多給女兒置辦一些嫁妝。


她堅定地說:「女兒終究是外人。如果我有一萬塊錢,我還是會給兒子——哪怕我知道我老了以後女兒可能會更貼心更孝順一些。」


這種「分家產時,女兒是外人;養老時,女兒更貼心」的觀念已經深入她們的靈魂里了。

以前我說過一個故事——朋友的腿燙傷後我去醫院看他,燒傷科里住著一家三口,缺心眼的父親想用電焊把一個廢棄煤氣罐從中間焊開做一個容器,他年幼的女兒和兒子蹲在旁邊玩耍,焊開後,裡面的煤氣爆炸,三個人全部重度燒傷,父親和兒子最重,兒子的生殖器都已經被燒掉了,女兒最輕。

但是孩子的奶奶和媽媽都在懇求醫生,要不行就別就女兒了,省下錢就兩個男性。

因為在她們眼裡,女兒終究是外人。

這和很多人覺得「最瞧不起中國,罵中國人罵的最凶的,人往往就是中國人自己」,其實道理相彷彿。

那些在不公正的待遇中長大的女性,很多人心裡根深蒂固就種下了「女人就該被這樣對待」的觀念,是很正常的。


我同事還在為受孕做準備,我昨天還看到她的女兒來看她,特別甜特別開心的叫著媽媽。

我真的很希望她再懷孕的話,別是男孩……


最近更新:

現狀:

改去英國、準備雅思中、暑假打算去墨西哥做志願

以上、家人全力支持。
-----------

其實我這篇回答有些跑題了、但總體來說我認為重男輕女這件事吧,跟所處的文化環境有關係、其次才是物質水平,但不可否認經濟問題仍然是根本問題,經濟原因仍然是根本原因,嗯。

最近日本福島核泄漏事件升級、我媽給我打來電話說別去日本了,你要不考慮其他地方?

我說其他地方學費貴,咱家可能一些拮据。比如英國一年平均30W,雖然不至於砸鍋賣鐵,但也大傷元氣了。

我媽立刻打斷我:錢的事情你不用操心,我和你爸努力掙錢,要不然就是借貸款也會把你送出國。你只要能考上,我們絕對不會耽誤你。

我當時已經哽咽了。

我很自私,真的,我利用了家裡所有的資源,只是為了我自己,只是貪圖上面的風景,擁有更加光彩的人生而已。而我的弟弟被迫為我讓路,他一方面成績確實不如我,另一方面大概是我們家的房子已經歸他了,他不必像我一樣只能拚命靠自己的本事活下去。

為了不讓我產生壓力,他們還在電話里不停地強調不要擔心錢的問題、我要做的只有好好學習就好。

他們知道我很敏感、我會自責、我會譴責自己為了一己私慾而讓全家在未來幾年都得勒緊褲腰帶。

但又能如何呢?我見了太多女孩,她們沒有資源甚至也不肯爭取資源,我們或許是兩個極端吧。

回歸到第一段,如果我父母認為女孩子沒必要讀書,即使有條件讓我讀書也不會大力支持,甚至動用家底;其次,如果我們家真的炒雞有錢生活富裕,我估計也不會這麼強烈地想要改變自己的階級、對自己的環境充滿排斥和恐懼。我不會有自責心、也不會掛掉電話後哭成傻狗。

我愛我的家人、雖然能給我的不多,跟我那些舍友比起來乃至不值一提,但我知道他們已經給我他們能給的最好的一切。

我真的很感激。

2017.3.22
於寢室小狗窩

————————正文———————

舉個身邊的例子。
我和我表妹從小就認識,小時候回老家都會心心念著她,問家裡人她回不回來。回來了就在一起玩,一起去小賣部買東西、爬樹~

但是我們家和她家的背景是不一樣的。我媽受了點教育,也在我們市裡上班,她在這個環境里不能說是沒有重男輕女的觀念,只是小時候不可避免地受了影響,展現在她的某些行為里(比如把家裡所有得錢都要給我弟攢著買車買房),但是並不嚴重,或者換句話講,因為我是瘦小的女孩子,她對我更上心。

而她就比較可憐了,因為她媽媽受的教育太少,一直在農村裡生活,重男輕女觀念很嚴重。我記得她媽媽一連生了四個小孩,但都是女嬰,哭得不得了,就是非得生個兒子才罷休。而她小時候就被迫當起了妹妹們的保姆,放了學回來就要給妹妹們做飯(估計是他媽媽總是在懷孕狀態……),所以屬於自己的時間很少。

結果上學後關係疏遠,她上了兩年制的幼教,我走了市重點高中,然後考了本地的一個211。

前幾天老家親戚結婚,在飯桌上遇到她了。她穿著黑色的羽絨服,臉上不施粉黛,頭髮簡單地紮成馬尾,身邊坐著三個吵吵鬧鬧的妹妹。她一邊面無表情地玩手機一邊不時地瞥妹妹們幾眼,警告他們不要亂跑,不要爭吵。

她媽媽懷裡溫柔地摟著他們家第五個孩子,男孩,寵溺無邊。旁邊的一群女人逗著哄著,看著都喜歡的不得了。

不知怎麼的,我沒跟她打招呼,總覺得插不上話,也不知說些什麼好。

因為血緣很近,所以我們長的有相似之處,比如眼睛、臉型。而我們年齡相差很少,個子相近,所以每次看到她我都感到很親切。

我媽媽讓我跟她打招呼,我卻不知道該說些什麼。

我知道我的大學生活繽紛多彩,每天忙著社團、聚會、學習,偶爾還能去市中心喝咖啡看貓咪,逛一下大商場。

她卻在初中畢業後上了幼師,甚至都沒有來得及畢業就冷淡了心思,草草上了一年半就找了份工作,來到農村的一家幼兒園接著照看別人的小孩子。

最近媽媽說她快結婚了。才18、9歲的女孩,正是最該享受青春的年華,卻要成為一名家庭主婦,綁在一個男人身上生活。

我想起她母親看她弟弟的眼神,心裡百感交雜。

她還有三個妹妹。

三個未來或許和她的生活分毫不差的妹妹,她們是否也會有相同的命運?

而這邊,家裡已經打算好把我送到日本讀研究生,如果經濟條件能改善些,他們其實更喜歡美國。但是說實話,我們家並不是很有錢,在小縣城裡,父母都是普通的工薪階層,沒有成為小領導,每月靠兩個人的工資生活,屬於吃不好也餓不著的普通家庭。

但是從小我媽就告訴我,我是個女孩子,以後可能會吃很多虧,所以才要好好學習,絕對不能一味靠男人,要靠自己。有自己獨立的經濟來源,以後再家庭里才能有自己的話語權。

知識改變命運,是她經常說的一句話。在教育上的投資永遠是值得的,所以在我弟弟快考大學的情況下,即使我們家要供養兩個大學生,他們仍然支持我留學,支持我學習日語,支持我上電腦培訓班,支持我買很多漂亮衣服和同學一起聚會享受青春。

所以我才會想要一直往前走,努力讓自己變成一個優秀的人,絕對不枉費父母一分一毫的血汗錢。

有一個開明的家庭有多重要?

原本是一樣的起點,卻塑造了兩個人不同的人生。

我很慶幸,我自己能意識到這一點,這對我的孩子而言也是何其幸運。


元旦帶男票回家,我叫他自己換的襪子自己洗,並告訴他可以用洗衣機甩干,衣架在哪裡,洗好後晾在哪裡。我們的對話被我奶奶聽見了,她把我拉到廚房說我不應該,我不以為意,以為就這樣過去了,結果過年回家她又提起這件事,教育我說女人不應該讓男人洗衣服做家務,這些事本來就該女人做,還說像我這樣懶的以後結婚了要被婆家嫌棄……

我第一次聽說「家務事本來就該女人做」這句話,不知道哪條法律上寫了這個。幸好我男票從來沒有這種苗頭,甚至有些雜事他做的比我多。我在想,很多有大男子主義的男人是不是原本並不那麼大男子主義,倒是被母親和妻子的「家務事本來就該女人做」這種意識給寵壞了,最後讓他們習慣了被伺候被服務,最終成了大男子主義者。然而那些被一代一代告知「家務事本來就該女人做」的女人們,沒有質疑過這句話的真理性,又或者她們質疑過,後來被自己的奶奶母親等長輩批評這樣下去會被婆家嫌棄,又或者她們我行我素後來真的被婆家嫌棄而最終承認了這句話的真理性。

如果事情僅僅是這麼簡單,那我倒還不那麼生氣,讓我生氣的是,這些屈服了的所謂「賢惠淑良」的妻子們卻又到處抱怨,相互埋汰自己那老不死的混賬丈夫。農村的婦女們只要稍有閑暇,便擠在一堆一邊做零活兒一邊聊天,聊天的內容無非是說自己家男人多麼不體貼多麼不心疼自己,一個女人還沒說完就有另一個女人來搶著攀比:「你們家他那還算好的,我們家那個從來不……只知道……你要想他幫你……那這輩子都不可能……只怪自己當初瞎了眼嫁了個……不然也不至於天天……」

聽多了,我便不再同情她們,反而有點恨鐵不成鋼,認為她們這樣得不到丈夫的照顧疼愛完全是自找的。我媽天天在那裡因為一點雞毛蒜皮的事就要吼得屋頂上的灰塵掉一層,天天說我爸不該喝酒不該看電視不去洗澡,卻又每頓飯弄點下酒菜給我爸下酒,每天把換洗的衣服找出來放在我爸手上拖鞋提到衛生間門口叫我爸去洗澡。所以我不同情我媽媽,即使她再怎麼抱怨,我心情好就當小說聽聽,心情不好就躲得遠遠的。

我小姑前兩天跟我一起睡,有一天早上起來說的第一句話就是:「阿益,你以後生孩子頭一胎還是生個兒子好。」我問為什麼,她說:「頭一胎生兒子就不用生第二胎了呀!不然生了女兒別人嘴上可能不說,心裡終究是不舒服的。」我那時腦袋裡就一句話——女人何苦難為女人?難怪中國的重男輕女思想永遠消除不了,其實更多時候都是女人自己作的。自己不把自己當人看,別人會把你當人看嗎?我丟下一句話:「但願那些重男輕女的人生的兒子永遠打光棍吧!」也懶得和她辯駁了。思想觀念害死人,觀念不一樣,不是我一個人辯駁一兩句就能改變得了這個現狀的。不過我也無所謂了,反正我在她們眼裡已經沒有一點好了,但是我相信我以後肯定會過得比她們好!對了,忘了說,我小姑僅僅只大我五歲,已育一雙兒女,這便是她的自豪了。

很多事情原本是掌控在自己的手上,但是總有人願意把這權利拱手讓人,還以被奴役為自豪,認為凡是破了傳統的女子便是不聽話不懂事,就像我天天在家接受批鬥,一群咸吃蘿蔔淡操心的人有事沒事教育我如何成為一個「賢良淑德」的妻子,如何成為一個討公婆喜歡的兒媳婦,但是沒有人教我如何成為一個獨立自主頂天立地的我自己……


「奴才做了主人,是決不肯廢去『老爺』的稱呼的,他的擺架子,恐怕比他的主人還十足,還可笑。」

——魯迅《二心集·上海文藝之一瞥》


你們是沒來過東北 東北女人兩個大嘴巴子能給你們打的再也沒有這種想法了


中國傳統觀念里,還是存在「繼承」觀點的,因為女人要嫁人,成了外姓。在農村,尤其是上世紀,誰家沒個男孩就會受全村鄙視。

1、我很不理解地問姥姥為什麼你們都那麼重男輕女,她告訴我說因為女孩嫁出去就不屬於我們家人了,我們怎麼能忍受家產落在外人手裡。(農村人這種觀點較為強烈,雖然他們並沒有什麼家產)

2、我媽媽嫁給我爸爸後就一直受我奶奶欺負,後來連續生了2個女兒(姐姐和我),更加受氣。生我沒幾天生產隊找上門,因為沒錢交罰款強行拖走了我爸,強行做了結紮。(我奶奶全程清楚,但她不想管,更沒露面)後來我二嬸也生了我堂妹(連著3個孫女了),我爺爺傷心的想跳井。最後我老嬸在她第三胎終於生了個兒子,全家人喜出望外(包括我爸,我爸實在傻得可以),我奶奶積極交了罰款,每天去伺候我老嬸。

3、還是生我堂弟那時候,我四姨奶(奶奶的堂妹)過來了,跟著高興。(話說有你什麼事!)再後來過年,我爺爺的堂妹給我堂弟的壓歲錢是我們的二倍。(話說有你們什麼事!!!)

後來我堂弟各種受寵的種種不必細說。現在看他混的實在不怎麼樣我心裡也是各種爽的說。他們這種重男輕女使我堂弟成了我們5個堂姐妹的公敵(暗地裡)。

4、我二嬸的母親生病住院時,大夫要跟家屬說病人情況,直接問「誰當家?」我二嬸說你跟我說就行,大夫看了她一眼說「我只跟當家的說」。

5、一次回家坐公交車,聽到兩人聊天,一個阿姨要嫁女兒,另一人說怎麼也得給女兒搭個一兩萬吧,那阿姨撇了撇嘴說哪有錢給她搭,還得給我兒子呢。
還聽說一個姐姐上學幾乎靠她弟弟救濟,她父母給她的生活費永遠那麼緊巴巴。

6、我姐姐第一胎懷孕時做B超說是男孩(大夫含蓄告訴的),她婆婆開心得不行。孩子生下來後,她跟我媽聊天說,我跟XX(我姐)說生男生女都一樣,但心裡也會盼望是男孩,這生下來了我心裡也就踏實了。(強烈鄙視!)

忍不住舉了那麼多例子,因為實在想要發泄一下。女性本就是弱勢群體,「家傳」也都是傳男不傳女,大概因為「同姓是一家」。女兒一旦嫁人就是潑出去的水,一輩子也別回來。受現代觀念影響,女兒也要贍養父母,女兒就又有了一個價值。最終導致「我不富養你,你要贍養我」的畸形思想。

我爸坦白說我家沒兒子,所以對我和我姐都是一視同仁,若有兒子,我倆必不會如此逍遙自在。(當然這是之前說的,現在他無比疼愛我和我姐)

若我以後有了孩子,我一定按照「窮養兒、富養女」觀念,極盡全力給她最好的。我受到過的歧視,不會讓她再承受。

——————————————————————————————————————————————————
#更新#
評論區有人指出我「窮養兒、富養女」的觀點,既然男女都一樣,我的說法不就是另一種歧視了嗎?

首先說明一點,答此題時我剛剛申請知乎賬號不久,也壓根沒想到會有人看我的答案,純屬發泄一下內心的想法。最近一直陸陸續續收到點贊和評論,反過來也覺得自己的答案需要大幅度修改。另外,可能跟我的經歷也有關係,我現在真的是偏向女孩子多一點。

暫且說一下「窮養兒、富養女」的問題,這個當然不是字面意思,我說「極盡全力給她最好的」也是有失偏頗。我還沒有結婚,也沒有孩子,現在的想法終究是「太幼稚」,大概以後都會變的。希望到時自己能夠擺脫陰影。

最後,我小時候氣性大,對大人偏心眼這件事耿耿於懷,現在家裡人對於男女沒那麼在乎了,也挺疼我的,我反到覺得自己挺幸福。所以我也是很糾結的活著,可能造成心理有點畸形。謝謝各位知友及時指正,我的脾氣還得改。


推薦閱讀:

明信片到底代表怎樣的情懷和文化?
古人起名字,名和字之間的關係是什麼樣的?
鋼筆和毛筆的現狀和未來怎樣?會不會變得更加小眾化,或者更嚴重至慢慢消失?
為什麼泡妞要用泡這個字?
中國有類似毛利戰舞一樣的東西嗎?

TAG:文化 | 女性主義 | 社會 | 社會現象 | 重男輕女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