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很多外國電影直接以主角名字命名, 而翻譯成中文時更偏向於根據劇情內容命名?

例子很多啦比如LUCY :超體


中國電影習慣在名字中表達出儘可能多的信息...比如小鬼當家(Home Alone), 四個字就表達出了一個小孩子自己在家裡然後發生了一些搞笑的事情,從小鬼這兩個字就可以看出是喜劇,而Home Alone(獨自在家)透露出的信息非常少...是誰自己在家,在家裡發生了什麼,從標題上完全看不出來,也不知道是什麼類型的片,你猜他是一個少女獨自在家結果被入室搶劫的驚悚片也有可能。

我感覺其中一個原因可能是美國一般製片廠在電影宣傳方面投入很多,電影上映之前大街上到處都是海報,而且美國的電影院放每個電影之前都放十幾分鐘的即將上映影片的預告片,所以潛在觀眾有很多渠道了解這個電影的大概內容並作出自己想不想看這個電影的決定。美國電影宣傳一般走的是簡單標題多次重複讓你印象深刻的路線,雖然電影名字就一兩個詞,但是你在大街上看到過好幾次海報,在電影院里看到過好幾次預告片,導致一提電影的名字你就能想起來這電影大概是講什麼的,不需要你從電影的名字里去猜電影內容。

而國內一般對電影宣傳投入都比較少,大規模的在網站上投放預告片在大街上立大廣告牌子是近幾年才開始的,20世紀末網路不發達並且中國電影院也沒有放預告片習慣的時候,電影的名字基本上是觀眾是否選擇看這個電影的唯一依據,所以必須要在電影名字中表達出儘可能多的內容。比如Seven你不能直接翻譯成"七"...你翻譯成「七宗罪」,大家一看就知道這是個犯罪懸疑片,對這類型有興趣的就會考慮去看了...

舉這個殺手不太冷Leon為例,美國人從上映前幾個月就會在大街上看到海報和預告片,海報上是一個看似冷酷的男人和一個小女孩,預告片里是一個殺手和一個小女孩的故事,他們就都知道這電影是講什麼的了,等上映了想去看的就去了。而這電影在中國完全沒有宣傳,沒有海報也沒有預告片,只是等上映了之後影院售票處的電影列表裡有「里昂」兩個字,那誰知道這電影是幹什麼的...但是如果翻譯成這個殺手不太冷,起碼從名字里就可以看出這是講一個殺手的溫柔面的片,對這種素材有感覺的人就會去看了。

其實大多數英文名字起的可以接受的確實是直譯了...比如Kill Bill殺死比爾American Beauty美國麗人Schindler"s List辛德勒的名單The Shawshank Redemption肖申克救贖之類的很多很多...但是你要是把黑客帝國The Matrix直接翻譯成"矩陣"把怪形The Thing直接翻譯成「那東西」把飛屋環遊記Up直接翻譯成"上"...那大多數觀眾直接就瘋了..."矩陣是個啥啊??這難道是什麼數學片?那東西是哪東西啊到底?上是要上哪啊????"

不過過去十幾年基本上所有動畫片都非要翻譯成XX總動員或者XX特攻隊這我也比較受不了...


國外電影宣傳的方式是,電視廣告、超市海報、網路預告片、新聞發布會、Comic con。。。全方位宣傳,不管電影叫什麼名字,都在上映前很久大家都有印象了。以至於去電影演買票,叫不上名字都沒問題,講誰演的就行。

國內電影院,大部分人在買票的時候還不知道要看哪個片子,因為哪個都沒聽說過。沒個奇葩的名字留不下印象。

好了再重複一遍,在台灣把《諸神之戰》翻譯成《超世紀封神榜》的神經病,還不自裁!


作為一個專業跟語言學沾點邊的人,我要發出點聲音!

其實我覺得問題的關鍵有兩個。

第一個,是出於西方語言的局限性。中國人對文字這方面的功底,跟西方人相比,真的很深,可以咬文嚼字到極高的境界。漢字是表意的,不同漢字組合在一起也就能出現成千上萬種含義和意境。而西方是字母語言,涉及到文字的時候有時就感覺他們很沒有創意啊!舉個例子,我現在在德國,他們做什麼廣告都是:We love XXX!再舉個栗子,從中西方不同的起名方式也能看出點眉頭。中國人是極盡奢華之能事要給寶貝創造一個含義又好,又有典故,又蘊含了父母期望的名字,而西方人直接就是把現成的名字拿來用罷了。所以他們的文字的東西看上去確實比較簡單。這是第一個層面。

第二個層面涉及到語言的藝術。話說回來,這些電影名字在西方人眼裡也是很簡單很沒有信息的啊,難道他們就會去看嗎?我覺得關鍵還在於,英語以及其他的西方語言特性是"簡練"。比如一個Up,就能讓人知道這是個關於向上運動的電影,至於是什麼向上運動了?或許是一隻鳥,一架飛機,一隻氣球,也可能是成績提高,價錢上漲等等,都有可能,這就給觀眾留下了很大的想像空間,符合西方人的口味。但是如果咱們照搬過來就不行了,漢語跟英語的審美不是一個層面的,我們跟西方人的口味也不一樣。

一點意見,謝謝閱讀。


事實上,如果直譯叫《露西》的話,會讓人不知所云。那麼《這個殺手不太冷》直譯是《里昂》,《西西里的美麗傳說》直譯是《瑪蓮娜》,《阿甘正傳》直譯叫《福里斯特·甘》。這樣我們國人完全就不知道這是什麼鬼東西了。


符合市場需求。他們不是傻的,這是有營銷技巧和科學依據的。 。。。


很多電影愛好者覺得很傻比,但是大部分不明真相的群眾覺得是牛逼~


Ghost 人鬼情未了(要是直譯成「鬼」誰想看……)
  Waterloo Bridge 魂斷藍橋(直譯:滑鐵盧橋)
  Fast and Furious 速度與激情(直譯:快速且狂暴)
  If Only 如果能再愛一次(直譯:只要,要是……多好)
  Twilight 暮光之城(直譯:黎明、黃昏、薄暮)
  Leon 這個殺手不太冷(直譯:里昂……)
  Flipped 怦然心動(直譯彈或入迷,發瘋。。。。。什麼鬼。)
  Cars 汽車總動員(直譯:汽車們……)
  Mission:Impossible 碟中諜(直譯:不可能的任務)
  The Bourne Identity 諜影重重(直譯:伯恩的身份)
  High School Musical 歌舞青春(直譯:高校音樂會)

如果直譯,看到這名字就興緻索然了。


因為譯者需要考慮消費者受眾人群的理解能力以及文化層次。
現在的主流還是快餐文化,電影院已經足夠不賺錢了,你想要大部分為電影票買單的國人去看電影,取一個直接的名字國人看不懂啊。
舉個例子《殺手裡昂》,這名字一看就是關於一個殺手的,再看海報,一個小女孩還算有看頭,但這「老頭」是誰?他是殺手?沒意思!不看不看!
但是取名叫《這個殺手不太冷》的話,觀眾就會想,誒,不錯啊,大叔殺手不冷漠,難道還會和小蘿莉發生些什麼么?(嘿嘿嘿)
然後奔著去看「嘿嘿嘿」(費玉清耿)的心理,就跑電影院買票了。。。


這是一個簡單的文化差異。

在文藝作品中,西方人喜歡以人名為作品命名,這樣是最簡單又最不容易出錯的命名方法。也可以說,西方人並不一定追求「用題目表達作品大意」這件事。


而我們的讀書人是追求的,並且非常追求。

中國古代極少用人名用於作品名。最少也得是人名加一個字。比如《劉公案》《鍘包勉》。只用人名做作品名字的,民國及之前的作品,鳳毛麟角。而大多集中在春秋戰國,比如《孟子》《墨子》《莊子》這些,但同時代的孫子寫書就叫《孫子兵法》,孔子寫的書也不叫《孔子》。

漢武帝獨尊儒術之後,孔子成為了讀書人的祖師、偶像、保護神,讀書人就開始推崇孔子喜愛的一種藝術表現形式,叫做「微言大義」。

我們常用的成語,典故,就在這個概念之內。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已經不很頻繁了。但在本朝以前,能夠使用典故,是判定一個人是否有文化的基本標準。相聲《八扇屏》就是一個典故集合,以無數的典故突出逗哏演員很有文化,讓捧哏演員不得不求饒。

這是孔子認為可以用來教育子孫後代的優質藝術:

陳亢問於伯魚曰:「子亦有異聞乎?」對曰:「未也。嘗獨立,鯉趨而過庭,曰:『學詩乎?』對曰:『未也。』『不學詩,無以言。』鯉退而學詩。」 (《論語·季氏》)

孔子對兒子孔鯉的要求是:不學會詩經,就不要說話。這裡的言應該是「發表言論」的意思,也可以引申為寫書。


那麼現在問題來了,《詩經》是一部什麼作品?初中課本大概說這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詩歌總集,風雅頌,賦比興……


我們用人話重新說一下吧。《詩經》可以翻譯成《古代政治人物優雅裝逼指南》。是的,詩經全篇都是在說政治。藉助各種手段,以最裝逼的形式聊政治。

我們舉一個婦孺皆知的例子吧,詩經開篇《關雎》。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我們都熟悉這個詩,因為大家都從各種渠道聽說過,中國第一首愛情詩。嗯,其實這詩的目的不是說愛情,而是以愛情的堅貞和衝動甚至盲目形容「君子」對周天子的忠心。


否則他怎麼可能成為詩三百的開篇詩。


詩經又怎麼可能成為科舉八股文必修教材頭一本。


實際上這首詩處處都在說周天子。比如第一句「關關雎鳩」,直譯是「關關關關關關叫著的美麗水鳥喲」。


你們家鳥「關關」叫啊。


除了這首詩,沒有同時代的作品以「關關」作為鳥類的擬聲詞。實際上,這個「關」字,指的是關中,也就是西周的都城鎬京(今西安)所在地。


在河之洲。這就更直接了。周朝的鎬京城可不是現在的長安那樣的生態,而是傳說中的八水長安更古老升級版。鎬京城簡直就是一座河水網路中的洲(小島)。


前面兩句點出我要歌詠的對象是鎬京了,後面什麼窈窕淑女指的就都是周天子了。

總不能是褒姒吧。


後面不句句說了,大意就是天下的君子們都哭著喊著要追隨天子。當然,我覺得在那個時代僅代表喜歡「鬱郁乎文哉,吾從周」的孔子個人。


這就叫微言大義。


孔子用一首詩的名字以及第一句,就把整本書,他的整個思想綱領,他的一生政治追求,以及他整個學派的核心理論,全都概括了。甚至還非常的隱晦而高雅。


裝的多麼高的一手好boy。


自從微言大義理論被中國文人所認同以後,作為一部作品的名字,就顯得十分重要了。而其最高境界就是,把整部作品的大意概括出來,還很高雅。


其中的佼佼之作有《牡丹亭》《聊齋志異》《紅樓夢》《西遊釋厄傳》《水滸傳》(我擦施耐庵個大爺的,除了這本書你們見過用「滸」字表示水邊的作品嗎?)


而在這樣一個文化背景之下,誕生的新中國的知識青年們如何呢?


他們更嚴重。


我們知道,優秀的翻譯人才是頂級人才。

文科的頂級人才。


你覺得他們能不繼承並發揚光大這種中國文人秀文化的傳統技巧嗎?

這才有了《超體》《這個殺手不太冷》。


這就好像很多中國電影翻譯成外文也會適當做下調整的,比如電影《南京南京!》英文就是《City of life and death》,事實上,這個英文才是電影真正想要表達的啊。同理,我覺得外國電影也是一樣的吧。而且就像上面大家說的那樣,有些電影直譯過來就是一個人名,並沒有什麼意義,觀眾也會覺得索然無味。如果稍微做點改動,不僅能一句話概括劇情,簡明扼要,也讓觀眾有興趣去看,那不是更好嗎?不要那麼死板嘛∠( ? 」∠)_


不管國內國外,電影從籌劃階段就已經開始宣傳了。但一些國外電影在中國國內的宣傳力度肯定是不及產地的。我們就拿《超體》舉例。在電影中國上映之前,除了一些電影微博,主演粉絲和少量的娛樂節目會有《超體》的報道,一個普通的觀眾,在進入電影前可能完全都沒有聽說過有這部電影。那麼一大群捧著爆米花的觀眾會選擇《超體》還是《露西》呢?

事實上,由於文化與文字的表達差異。好的翻譯往往能達到神奇的效果:
《Jakie and Hilary》 她比煙花寂寞

《Waterloo Bridge》《魂斷藍橋》
《the reader》 生死朗讀
《Leon》 這個殺手不太冷

《迷失東京》——Lost in Translation

《杯酒人生》——Sideways

《天倫之旅》——Everybody"s Fine

《千與千尋》——Sprited Away


《君在遠方》——Sunny

台灣省翻譯對比:
角鬥士——神鬼戰士;
加勒比海盜——神鬼奇航;
盜墓迷城——神鬼傳奇;
最差搭檔——神鬼搭檔;
飛行者——神鬼玩家;
格林兄弟——神鬼兄弟;
無間道——神鬼無間;
諜影重重——神鬼認證;
懲罰者——神鬼制裁;
小島驚魂——神鬼第六感;


我覺得是不同的文化語境導致了觀眾理解能力的不同,為了使電影的內容能夠更容易的被不同的文化群體所理解,標題就必須翻譯得更符合當地的文化和知識背景。
比如電影《黃飛鴻》英文名是Once Upon a Time in China;《東邪西毒》英文名是Ashes of Time;等等,這都是為了照顧老外的理解,中國人一看就懂的標題,老外就必須給人解釋一下。
而《赤壁》中國人都知道說的是三國的赤壁之戰,但是英文名直譯為RED CLIFF,估計老外就呵呵了,這應該就是比較失敗的譯法。
同樣的,即使在一個國家、一個地區,由於消費群體的不同,也會出現《史密夫大戰史密妻》《22世紀殺人網路》《聲光伴我行》《星光伴我心》這類譯名了.....


然而我當年就是因為《這個殺手不太冷》這個【…】的名字而差點錯過它
(???)


我因為《冰雪奇緣》這個翻譯,沒去電影院看,然後後悔了


凱特女神的封后之作《Blue Jasmine》
直譯 「憂鬱的賈斯敏」
大名兒 「藍色茉莉」

你覺得你更想看哪個?


naruto 翻譯成了火影忍者…


我是來吐槽Whats Eating Gilbert Grape這部電影的,為什麼給翻譯成 不一樣的天空,搞得我一度以為小李子才是男主一_一|


說一種跟樓上不一樣的翻譯,往簡單了翻,典型例子007系列,原片名很多文藝得像詩句。
如For your eyes only(最高機密),The world is not enough(黑日危機),Tomorrow never dies(明日帝國),you only live twice(雷霆谷)……and so on。當然它也有直譯的,取決於原片名,比如皇家賭場,這次的幽靈黨。
來試試文藝地翻譯:007:顧盼傾城 007:人生兩命。。
以上提到英文名的幾部都是八九十年代的,剛剛引進,群眾普遍不了解,只知道海報上,大概是有槍有女人,比較刺激。所以文藝的片名在已經看了二三十年的歪果觀眾眼裡是俠骨柔腸,在改革開放初期大陸觀眾眼裡大概是「什麼玩意,到底是啥」。
正面回答樓主:所謂翻譯,就是再創造,在保持電影風格的前提下,怎麼能讓觀眾明白怎麼翻,怎麼吸引人怎麼翻。


電影名字不文藝不噱頭第一眼便不能吸引人,一個名字有什麼好期待的,除非事先做過了解。所以更多電影片名是一個標準句子和劇情簡介。


還有兩個電影,黑客帝國的直譯是矩陣,盜夢空間的直譯是插入,您會去看?


那麼簡單的,按照英文意思去翻譯,你還會去看嗎?另外,儘管英語翻譯有我們現在的各種,翻譯方法,直接翻譯,意思翻譯,當然更好就是既能表現電影內容,又生動動聽的。


非常討厭某某總動員這種翻譯


推薦閱讀:

娛樂圈中都出過哪些長發帥哥?
奧斯卡史上有哪些「爆冷」的頒獎結果?
約翰尼德普還有沒有可能瘦下來?
詹姆斯·麥卡沃伊(James McAvoy)有什麼缺點?
有哪些電影中黑客入侵的畫面比較寫實?

TAG:電影 | 好萊塢Hollywood | 影視評論 | 外國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