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市場官(CMO)到底是怎樣一個職位,在管理層的實權有多大?
公司發展到什麼程度會架設這樣一個職位,他是一個實權職位還是僅僅是一個虛職?同CEO CIO CTO等的關係又是怎樣的呢?
在不同的公司里,除了CEO以外,每個CxO的地位和實權大有不同。
除了少數特殊情況,CEO都是公司的一把手,也就是所有人都向他/她report。這裡的所有人並不包括全部的董事會成員。董事會成員通常同時包括公司內部和公司外部的成員。CEO要向董事會彙報,但是很多時候,CEO也兼任董事長Chairman,比如IBM的Virginia Rometty,Facebook的Mark Zuckerberg等等。有的看法認為,這種模式存在很大的風險,因為理論上CEO應該向董事會提交的Proposal,最終回到了他/她自己手裡。
CEO有時候不是董事長,比如有名的惠普的前董事長Raymond Lane,據說他把惠普的董事會搞得烏煙瘴氣,並且支持高價收購Autonomy,最後導致自己的下台。
惠普目前的管理團隊。董事長和CEO是同一個人。
在CEO以下,一個要職是CFO,因為CFO管理所有的重大開支和預算,對於公司的戰略和業務都有很大的發言權。CFO常常也是下任CEO的熱門人選。比如EMC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的David Goulden,就一直是EMC的CFO。他很可能接任傳奇CEO Joe Tucci的職位。
EMC的管理團隊,Joe Tucci很快就要退休了,接任他的多半是David Goulden,目前是EMC II的CEO。EMC II 是EMC最大的業務。
但是,CFO通常是不Own主要PL的,這決定了他們對於公司的核心業務沒有決定性的發言權。這些核心業務,通常有各個Business Unit或者Business Group的總裁President或者EVP/SVP(各個公司的稱呼不同)掌控。因為這些BU/BG是公司真正賺錢的機構,所謂的Profit centers,所以這些BU/BG的總裁大權在握,常常也是除了CEO以外薪酬最高的,甚至高於CFO。比如上面惠普的圖裡,掌管企業服務業務的Mike Nefkens。
接下來,不同的公司里,COO的相對位置不那麼穩定。有時候是公司最核心的位置,比如Facebook的Sheryl Sandberg,把銷售,市場,商業開發,法務,人資都管了,真當是女中豪傑,COO中的戰鬥機。她在Facebook的管理層中,也只在Mark之下,CFO之上。
但是上面惠普的COO就沒那麼好命了,顯然不是重權職位。
CMO,在不同的公司里概念也很不一樣。在科技公司里,產品經理和Marketing是一條線的。比如Facebook的Chris Cox,同時擁有PM和Marketing。真帥啊。
但是更多的情況,公司的CMO是管理Marcom (Marketing Communication) 對外溝通的這一環節,坦白說並不算特別的關鍵。這甚至包括營銷驅動的公司,比如聯合利華CMO Keith Weed。
他管的事兒包括Marketing, communication,還有可持續性Sustainability等等。當你看到可持續性這個詞,基本上就知道這是個作秀的工作了。
所以,通常CMO的職責和權力比起上面幾個角色來說不算太大。
接下來的法務/General Counsel,人資/HR,甚至CIO,都是Cost Center。既然是只花錢不賺錢的支撐性機構,當然職權都相對小些,屬於公司里那些平時你想不到,有事才想到的機構。
還有一些其他的CxO,比如CPO - Chief Procurement Officer,CSO - Chief Strategy Officer,CBO - Chief Brand Officer等等,每個公司設不設立,權重多大,就不一而足了。我在之前服務的一家500強公司向CSO report。在設有CSO的公司里,CSO通常負責公司的戰略、併購、轉型等,也是一個非常關鍵的職務。但是我老闆後來離開,去了黑石,這個職務也再也沒有恢復,這部分業務被併入又CFO直接掌管。Chief Marketing Officer,當公司的市場工作很重要的時候就會架設這樣的職位。
以互聯網公司為例,兩種情況下市場工作會舉足輕重:- 在產品克服網路效應、獲得基量用戶之前,市場工作幾乎決定了一個公司的成敗。即使一家公司做出了好產品,但是沒有能力推廣出來,也無法取得成功。 典型如很多做社交的初創公司失敗就是因為沒有好的CMO,產品做出來了,但沒有能力達到目標用戶。
- 產品所在市場正在同質化高度競爭,此時CMO的工作決定了公司能否從競爭中勝出,事關企業生死。
舉例,我知道的某垂直招聘產品的CMO是創始合伙人之一,出色的市場工作對他們的快速發展貢獻頗大,包括早期用戶的獲取,以及在目前高度競爭的互聯網垂直招聘市場中取得競爭優勢。
和其他CXO的關係:各司其責,誰負責的業務對整個公司成長越大,誰的實權會越大。
P.S.需要說明的是,根本還是產品,如果產品本身不是市場所需求的,一個很強的CMO或許可以讓產品在一段時間內獲取大量用戶,但不能使其持續自然增長。例如,凡客的市場營銷工作做得非常出色,凡客體病毒營銷曾席捲全網,但忽略了產品本身,這兩年發展就遇到問題了。這是陳年總結的。
非常不贊同 @楠爺的說法,把CMO的重要性擺在最後一位。這是一個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按照一般人的理解,營銷就是做推廣的(實際上並不只是)。退一步來說,就算營銷只是做推廣,難道推廣就不重要了嗎?難道有了產品就賣得出去了?那你可能會反過來一想,那難道有了推廣,產品很渣就可以了嗎?您看現在凡客落到了什麼樣的地步,陳年還要年底反思呢!其實說白了,這兩者缺一不可,一個公司的運作是一個系統的事情,少了誰少了哪個齒輪都可能導致公司運轉得比較慢,從而被激烈的市場競爭慢慢淘汰。兩者都很重要,兩者做的都是實打實的工作,不是虛職。
我是我們公司的CMO,也就是所謂的營銷總監。我們是一家面對消費者的公司,經營一個小小的細分市場的品牌。
營銷總監是做什麼的呢?很多人把營銷理解為做推廣的做傳播的,實際上並不是。
在展開來談之前,先普及一下關於市場營銷的定義:市場營銷是在創造、溝通、傳播和交換產品中,為顧客、客戶、合作夥伴以及整個社會帶來價值的一系列活動、過程和體系。-----來自百度百科
因此,營銷總監理應做的工作是從
發現機會------市場細分和選擇細分市場-----根據競爭和公司現有的資源制定市場定位----制定產品研發方向-----根據競爭和目標顧客群體的消費能力制定產品價格-------根據目標顧客選擇可接觸目標顧客的渠道--------傳播策略--------顧客關係管理
整個過程的各個環節的工作,每個環節都需要用到營銷總監的參與,營銷總監理應是公司最懂顧客的人。
而在實際的很多公司裡面,營銷總監的工作被CEO拿去做了,甚至有很多公司根本沒有營銷總監這個職位。為什麼?因為隨著市場的競爭日益激烈,營銷變得越來越總要,現在很多公司已經逐漸開始變成全公司營銷化了。什麼叫做全公司營銷化呢?為什麼會全公司營銷化呢?
拿小米來舉例好了,其實雷軍才是公司的CEO+CMO ,黎萬強只是公司里負責搞傳播的推廣經理罷了。
為什麼這麼說呢?你看,公司的產品的定位是誰想出來的呢?小米手機的定位是性價比極高、好用。小米的產品的產品研發方向是誰想出來的呢?為了性價比,米1甚至還說沒有設計就是最好的設計。小米的傳播順序遵循 創新擴散模型 這個原則又是誰提出來的呢?很明顯是雷軍嘛,看過報道他說他要求黎萬強一分錢不花推廣手機,不就只能在首期創新者(即喜歡嘗鮮、也就是發燒友嘛)中推廣了嗎?看了這些您懂了嗎?
剛剛說的雷軍的那些決策,基本都是方向性的事情,比如說我們要選擇目標顧客是誰、我們的產品定位要是高or中or低?因為這些東西的決定,往往是非同小可的,要涉及到整個公司的資源分配的,區區一個營銷總監哪裡有這種權力?實際上最好是CMO和CEO一起來做這些決定的。
所以,一個公司的CMO是否真正有權力,是要看他負責的是哪一塊。僅僅是傳播策略這一塊的話,就只屬於高管而已啦,嚴格來說不能叫CMO。而這個所謂的CMO的權力確實在CTO之下。
好啦,喜歡我說的可以關注我的知乎賬號或者新浪微博@黑土闖江湖
不定期會侃一些關於商業的事情。
更正回答,一開始看太快了。我打工的地方cmo是運營官。至於市場的老大,那還真是不同單位有巨大差別。這麼說吧。打個不恰當的比方,劉備基本都聽軍師的,他覺得他的軍事牛逼。曹操就不怎麼聽,不爽了,就換個軍師。
~~~~~~~~~~~~~~~~~~~~~~~~~~~~
實權職位,有大量存量市場需要運營時。不同生命周期的產品或者企業的cmo作用差異較大。成功營銷雜誌有一期花了很多筆墨介紹CMO。這個崗位近幾年是僅次於coo被討論和看好的崗位,一個優秀的CMO和一個優秀的常務副總一樣要具備多方面的能力,有的人首席執行官交給別人做,自己去做CMO,其實做什麼崗位不重要,關鍵是一個企業家,要明白企業現在的優勢和劣勢所在,什麼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現在雷軍,老周他們都說自己是體驗官,是產品經理也是同樣的道理。
CMO這個其實只是一個名稱。
在一定意義上來說是銷售方向的最高級別的專業官。
在大公司是垂直負責各種下級銷售部門總監的職位。在小公司就是干著類似於銷售總監之類的工作。
很注重銷售戰略的制定和市場拓展。
但是在一些超級大公司,CMO是專門針對於不同市場銷售的一個職位。也就是說是下級一般是各個市場的銷售總監或銷售總裁。
這時候還存在另外一個比如營銷官這種職位。營銷官和市場官的側重不太一樣。
個人認為:營銷適合輕資產行業(比如互聯網這種企業)而市場官更側重於地方關係吧(重資產行業)。
這個只是個人的想法,很多人不同意。
但是一般情況也沒有特別明顯的區分。
我認為聯合利華和寶潔的結構值得研究。
其實主要的區別在於各個公司的區分和定位。也和公司的組織模式有很大的關係。還跟那個職位的人的能力(就是能不能搶資源啦)
如果是小公司就不要在意這些細節了,就當作是一個title就好了。
對互聯網公司而言,有沒有CMO這一職位主要還是由公司的業務形態來定的。如果是做純粹的互聯網產品的公司,在初期大都不會設CMO這一職位。初期這些公司大都還是產品加技術驅動。相反如果是做O2O,互聯網改造傳統行業的公司,有些會設CMO這一職位,對這些公司而言市場,地推,營銷,甚至政府關係在創業初期的地位舉足輕重,甚至超過技術和產品。
應該邀請楠總來講一下個人感受。
推薦閱讀:
※如何建立同事之間的信任關係 ?
※我是院系內的排球隊新任隊長,我想知道如何才能管理好一個球隊?
※如果你帶領一個團隊,你會怎麼去管理?
※銀泰百貨的管理模式是什麼樣的?
※如何改善現場的八大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