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觀設計師怎麼成長?
各人條件、環境不同,成長路徑也千差萬別。
推薦閱讀這本好玩的書:《景觀師成長的ABCD》。
第一章「Are you ready?——畢業前」,主要介紹景觀師職業生涯開始之初,應該具備的若干專業技能以及職業素養;
第二章「Beginners——從業第一年」,主要闡述從業伊始景觀師對於職業的重新認識,並介紹一些實用的可供參考的設計實例;
第三章「Curious days——從業第二年」,主要探討經過一段時間的職業洗禮之後,景觀師對於若干更高層面專業問題的思考;
第四章「Dare to be——從業第三年」,主要從一個已經基本成熟的景觀師角度出發,結合實際經驗概述團隊管理的一般模式以及景觀行業的現狀。
這是一個小專業的大話題。
首先我們需要對命題做一定的界定:即只討論一個優秀設計師的煉成,並不涉及其它發展方向。
我們來聊聊成長成「有本事不要吵」的設計師這個話題。
-------------------我是分割線--------------------
想成為一個讓客戶信服的設計師,有4件事情需要修行:判斷力,同理心,創造力,以及執行力。每一件事,都是引導你走向優秀或平庸的誘因!誘因!誘因!
有同學可能要問,我學了那麼多技能,為什麼不談談?關於技術層面的成長,諸如方案,初步,施工圖,各種軟體、手繪,ppt等,我不贅述,我不是技術達人,我更相信有太多已經成長成優秀設計師的前輩會樂於分享。他們更專業。
--------------------我是分割線-------------------
第一件,判斷力。
耳熟能詳的話:「甲方怎麼說,我們就怎麼改唄」。
判斷力,是一個強大的武器,但在修行的道路上,也最容易被消磨掉。上面耳熟能詳的話的另一面,並不是「甲方不專業,就照我們的來」,而應該是「我能請問這個決策,是基於什麼角度考慮的」,而接下來則是「我了解了你們的初衷,非常感謝」或者「我了解了你們的初衷,不過我們有不同的經驗,可以推薦給你一個更好的解決方案」。
很多時候,由於各自出發點的不同,判斷事情的對錯並不那麼重要,但,做不做判斷,對設計師來說很重要。接觸過諸多身家億記的老闆,沒人是不講理的,而往往在講理的過程中,你折服了他,他便信任了你,如果能在一個項目,堅持對有爭議的事情進行判斷,並用道理折服對方三次,我可以保證今後對方言聽計從。而你已經在成為優秀設計師的道路上狂奔不止。關鍵在於,往往事情還沒開始討論,很多人就已經倒在了起跑線上。
這又會引發另一個問題:我嘗試,可是對方並不鳥我,而是粗暴的打斷了我。這一樣是判斷力,不是每件事都值得PK,而對於所有我們認為值得PK的事情,都要考量PK的出發點究竟是什麼。你面對的客戶,是真金白銀砸進去做事的,他需要從:效果、成本、營銷和實施狀況去判斷這件事是否執行;而你的積累如果僅限於「我做到東西效果好、又實用,創意無限」去闡述,很容易敗下陣來。判斷一件事我能不能挑戰贏與判斷該不該挑戰,一樣的重要。去為那些真正為客戶有利的事情PK,而不是自己。
總結一下:你可選擇挑戰,並判斷自己從哪個角度挑戰,也可以選擇不挑戰,但如果你壓根不判斷自己需不需要挑戰,可能,「成為優秀的設計師」這件事,並不適合你。
-------------------我是分割線--------------------
第二件,同理心。
耳熟能詳的話:「這甲方真TM不專業。」
舉個栗子:一小伙為追一姑娘,怕自己不帥給自己買了套漂亮的西裝,怕自己不夠有才學了首吉他彈唱,怕自己不浪漫給姑娘家門口擺滿玫瑰花,然後一通表白被對方拒了。這個例子大家都明白什麼道理:喜不喜歡是對方的感受,而不是你覺得這樣對方便會喜歡。然而,在設計的過程中,這事情就被逆轉了。
我曾經問過很多設計師一個問題:你覺得設計是什麼?在這裡,各位可以深入的思考一下,自己內心的那個源點,是什麼?我推薦給大家一本書,是KASHIWA SATO寫的,書名叫做《設計就是要解決問題》。
如果做不到,那就是很「我」的設計師,而真正在大家眼裡看來很「我」的設計師,其實並不「我」。或者說:這是一個從「我-不我-我」的過程。
解決什麼問題,這本身是一個好問題。如果設計師在創作之前,沒有獲取這個信息,接下來就差不多亂槍打鳥了。有些客戶很專業,會把重要需求寫出來,好好熟讀設計任務書中那些特殊的要求;有些客戶不專業,策劃不出來,寫不出來,那就了解他們心中真正的訴求,雖然每個人訴求都會不同,但無外乎:圖賺錢、圖省錢、圖快、圖口碑。每個人都想名利雙收,但凡事總有側重,那些側重,就是你以後的設計依據。
最後,就同理心的培養給大家一個建議:每當做設計的時候,先停下筆想想給自家房子裝修,你都會做什麼,那就是客戶心裡的思維邏輯。設計內容可能不同,但思維方式完全一致。
-------------------我是分割線--------------------
第三件,創造力。
耳熟能詳的話:「找點意向圖片。」
找漂亮圖片最大的作用是,增加圖冊的厚度,然而那玩意厚了,並沒有什麼卵用。至於為什麼沒有用,請詳見密斯范德羅的名言。
我們都知道《大聖歸來》創作了8年,為什麼呢?因為那是創造,創造了一段嶄新的故事,結構完整,來龍去脈;至於猴子的形象再怎麼帥,其實還是那個孫悟空。
為什麼講這段話呢?是想告訴大家,創造,並不要你非要自己開發出一個亭子,一個廊架,一個植物組團或者一堆石頭怎麼堆。當然,如果你能做到這個,再手動給你點32個贊。
SWA舊金山大當家在給我們做規劃的時候,給了我們一個「green finger」的概念,一瞬間打動了在場每一個人,然而他接下來說:「這個理念並不是他提出來的,早在上世紀五十年代,這一理念就blablabla……」然而,這個設計如此貼切,很大程度,是因為他重新利用了地塊的特性,讓它變的沒有違和感,這種不牽強的一統,是一種重要的創造能力。
很多大設計公司,都有強大素材庫,著名的「貝亭」是一個例子,在BCI做的大量案例中,我們都看到過一個圓乎乎鐵藝鏤空穹頂的亭子,如果這件事,它具有良好的展示效果,節省了成本,節約了時間,又不那麼難實現,它就具有創造力,因為創造力的核心仍然是解決問題。而能體現這種價值,就是一個有創造力的設計師。
去多看書,發現棒的小設計和優秀的理念,就好像去mall里淘衣服包包以及學習穿衣搭配技巧,大多數衣服包包都是美麗的,但非要穿一身青春靚麗的校服,背一個BV的包包,包包雖然很貴,但很多人看起來仍會覺得彆扭。
總結一下:成為優秀的設計師,把創造力用在那些真正的項目特徵點上去。
--------------------我是分割線-------------------
第四點,執行力。
耳熟能詳的話:「就專業來說,我可以負責任的講…」。
十年以前,我在做設計。有時候客戶會提出一些需求,這些需求超越了我的專業知識,比如:給我設計一套系統,讓我的水池永遠清澈。為了讓設計順利進展下去,我有時候會答應幫助對方解決。然而,當我開始進行這件事情時,我發現這看起來只有10%權重的幫忙卻會浪費我90%的精力,錯誤的根源在於:我那時候根本沒意識到,整合資源,其實一種非常牛逼的能力。
這個故事意思是:幹不了的事兒,最好早點說幹不了。
但是反言之:答應下來的事情,就儘力去做,去讓對方感受到。
我有時會遇到一些合作夥伴,第一版圖的問題,到第二版還不改;初步的問題,到施工圖還不改。回答無外乎:忘記了;小問題;就專業而言,負責任的講,之前這個設計我們認為是可行的。
我並不打算讓帖子變成吐槽帖,所以,這些回答我也通常一笑置之,然後耐心的將我們的初衷再一次告訴對方。
然而其實,這種執行力是會損傷一個人或者一個企業在客戶心中的口碑的。這事兒又扯遠了。所以我只能說:有一天,當你爬到一個山頭,看到朝陽和雲海,你才會知道站在山巔的重要性。很多時候,客戶與一個企業的合作,並不是因為企業的光鮮,而是因為其中的某些人。那些人值得依託。
總結:去做那個人。
這只是十多年工作的一些心得,一不小心寫的多了點。我是個俗人,講不了驚天動地的道理。不過至少有一點,我還是具有判斷力的,我知道,當我看到從容優雅的設計師在侃侃而談他們的想法,那一些瞬間,我會從心裡對他們充滿尊重。要睡了 突然看到這個 還挺有興趣 簡單說下吧
首先應該是一直堅定的走景觀設計師這條路。因為現在的開發商運營模式或是設計公司運作模式上,景觀往往處於最後階段(當然也有將景觀前置的),會受到各種各樣的因素干擾你想要達到的景觀效果,那麼這時候你可能會對景觀專業的本身產生一些動搖。要堅定。
關於如何成長。
第一還是需要多看多思考。無論你是做住宅項目還是商業還是公建等等,照片、網路,最好能夠親自考察——空間形態、材料控制、成本造價、植物搭配、細部處理……
第二是選擇自己的切入點。施工也好,方案也好,植物也好,都可以作為切入點,都是去研究景觀的不同角度,那麼最終需要達到的是各方面的平衡。
第三,現場控制,工地是能夠讓你學習到很多東西的地方,因為你的設計到現實中會有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導致不能百分百還原你的設計意圖,那麼在工地上你可以看到每一個施工環節是怎麼進行的,是什麼問題導致了設計的跑偏,又是什麼問題導致效果差,是設計失誤,還是施工不到位等等。
第四,去了解甲方要什麼、施工隊要什麼。要知道施工隊是以賺錢為目的的,他們所提出的任何問題或許並不是問題,只是為了賺錢。你需要去分辨這裡面什麼是真的問題,什麼是假的。然後所有的價格成本,時間節點控制你都必須十分清楚,你還必須了解怎樣去指導施工隊完成一個好的設計而不是被施工隊或甲方牽著鼻子走,你必須是這三者中最懂的。
第五,其他各專業的知識。建築、規劃、水電、結構、地庫、人防都會影響你的景觀,然而你往往是在最後才看到他們的圖紙,這時候他們已經出藍圖了,要變更,基本上,很難。一開始你可能會覺得這些跟你都沒關係,但是景觀上,往往就是那些裸露的電箱,亂七八糟的人防出入口、採光井破壞了你的設計。你需要在最先就看到圖紙,提出你的建議,說服甲方,說服你的同事,這是好景觀的必備條件。
第六,前期方案思路。甲方關注點你必須了解,你需要有一個好的思路以及概念去說服甲方,必要的分析圖,各種表現,可以形成自己的風格,多研究其他好的文本,提出自己的概念,平時多思考,往往很小的點就是一個很好的概念,其實景觀也就是通過很多很小的東西來反應的,比如地庫入口處理,採光井處理,井蓋處理等等等,走在好的項目裡面為什麼感覺很舒服,這些都佔了很大的原因。
還有太多太多,材料的認知與使用、成本控制研究、植物空間搭配、風格研究、構築物研究等等。
睡覺!
想成長為一個好的景觀設計師,首先要練眼,因為有很多設計別人已經想出來,做出來了,你可能還以為自己很牛逼,能做出這樣的設計,但網上一搜,發現別人早就建出來了!推薦一個微信訂閱號: 「坑甲方設計幫」 他們每天推送的設計案例都還不錯!
先看優秀的圖紙到完成時的現實作品,多看點,自己多思考,自己多行動,學習材料,心理學,植物,工藝,等等,設計一些小品,看看你的設計在現實中什麼感覺,多看電影,多旅行,反正,不要老留在辦公室里坐著!一個好的景觀設計師,個人見解是一個生活藝術家。我是做景觀工程的,你設計的好不好,我們施工的時候會有感觸,所以儘可能跟現場人員聊聊,他們會指出你設計的不足,但是,國內很少有設計師看得起施工方的,不會去溝通,圖紙的錯誤全是施工方擺平,因為趕時間,還有就是設計接地氣吧,弄一些不實用的高大上會被罵的。
這個話題有點意思,不過真說起來還真不知道從何說起,要往細了說我都不知道可以說多久,就像一樓同學回答的,看上去很零散,但只有經過一些項目和經驗才能體會到。
怎麼成長,這是我從業前三年一直在思考和不停地更正的問題,伴隨著我每一次跳槽,我對工作內容的選擇,我得業餘拓展方向等等。直到現在,不敢說有成長的固定模式,但以己見聞,覺得還是適用於大多數人的,我是做前期的,就以前期的角度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吧。
總的來說,是眼睛+腦子,這是精髓,眼睛是用來吸收的,因為我相信除了上帝,沒有人可以憑空想像出來事物,我們所謂的創意一定都是有靈感來源的,見得多了,腦子裡才有更廣闊的世界,所以設計師一定要多見少怪,不管是喜歡的還是不喜歡的,撇開自己的情緒和判斷力,懷揣一顆包容心,(其實這可以改變一個人看待世界的角度和心態,扯遠了嘻嘻);另外一個多看的原因是提高眼界,你的審美決定了你的判斷力,不光是作為領導,而是貫穿了設計的整個過程,比如你對項目的定位,你能預見到更高層次的東西,比如你會不斷否定自己的作品,直到自己滿意,這都是源於你的審美層次。當然光看是不夠的,鳥也看的很多,流浪貓也見識的很多,但能使你成為一個設計師的真正原因是你在不停地思考,思考是人類文明進步的本質因素,思考是你基於自己的見識取其長處去其糟粕、總結原理重新組織的過程,這個過程是漫長的,得出結果的時候就意味著你離初級設計師只有最後衝刺的距離了,但這個衝刺階段也是最累的,你需要大量的方案嘗試工作,一遍遍地去設計,然後被自己或別人否定,再一遍遍重來,開始會壓力很大,沒想法很痛苦,設計出來的東西自己都能看出是坨屎,但收穫在堅持以後,當然,最重要的,還是要帶上你的眼睛和腦子,千萬別落下。成長的方法有很多,但路只有一條,有的人天生腿長,能跑,他會到達的快點,我等平平眾生基本都是用爬的,就看你肯不肯花時間和精力了。
我說的比較簡短了,提的是主觀因素,而且是我認為的主觀因素中的精華,當然還有很多客觀因素,比如高人指點,機會,好的項目,好的團隊和領導,這些都是影響你爬的速度的因素,運氣好出生在有錢人家你就穿耐克,肯定比裸奔強,要說哪個權重更大,我覺得不同時期權重值會有變化,但我這沒有定論,現在也沒想明白,或許根本就沒有答案吧。
看過了,不是很深刻
工程師路過
好好看 好好學
這個問題,:成長,真不知道怎麼說,好好學習、天天向上?這個在哪都是真理。有的人是天生的就很會這個,有的需要很努力,如現在很火的金星,付出全部,她才有今天。所以問怎麼成長,還不如問問自己是不是願意去付出,去努力。剩下的就是經驗了,經歷了才會有經驗可說,多去做就好。不斷的去學習提升自己會有機會的。
推薦閱讀:
※所謂的美術基礎指的是哪些能力呢?
※筒燈和射燈有什麼區別?
※國外有哪些優秀的工業設計工作室,代表作有哪些?
※如何用 PS、AI、CorelDRAW 把圖片處理成這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