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公民」一詞應如何理解?
在外讀書的時候聽過一個講座,演講者上台第一句話,用明顯可以辨認的新加坡口音說:「我不是新加坡人。」 底下開始猜測他轉了哪國的國籍,過了一會兒他才說:」我是世界公民。「
當時我就對比聯想到人人上常見」不轉不是中國人「的標題,心想這個人還真是蠻開放的。然後開始想所謂」世界公民「又是什麼。我認為,世界公民是尊重、了解不同文化,而且確實具有長期多文化經歷的人。
尊重不同文化自然不用多解釋。我覺得長期多文化經歷也是必要的,是因為相較於多文化下,在單一文化下接觸到對不少事物的觀點還是不夠多樣的。
--
感覺題主是想說兩點:
1.當」世界公民「門檻太高。
2.世界上的民族競爭依然激烈,和諧互助的」地球村「並不是真實存在的,所以當一個」世界公民「並不合適。
一個一個看。
」世界公民「是否門檻很高?
我覺得確實有門檻。但不高。
雖然祖國不斷在開放,但由於護照,牆可能還有語言的原因,能夠在國內接觸到的他國文化確實從量和性質上都比身處在外,尤其是在西方,接觸到的局限一些。要深入了解外來文化,還是得申請長期簽證,這就是硬性門檻。不過這也不算太高,留學、工作在外一兩年應該就可以足夠深地了解一個文化了,能跨過這個門檻的人應該不少。
其他軟門檻,比如開放的心態,就和題主的第二個觀點有點聯繫了,下面說。
世界上是否依然有激烈的民族競爭?和諧互助的」地球村「並是否真實存在?如果民族競爭依然激烈,那麼當一個」世界公民「是否合適?
對,國家依然在競爭,國際關係離脫離地緣政治可能還有挺遠的距離。但我覺得這些都沒關係,當一個」世界公民「,並不是以一個關心祖國利益的人的身份,而是以一個獨立的個體的身份去愛這個世界,所以即使有民族利益衝突,依然可以當一個」世界公民「。
人來到這個世界上,受早年生活或是國籍影響確實會很大,但沒必要因此一心為自己的國家著想。哪裡可以讓我的生活更加多彩,我便喜歡哪裡。這個世界如此有趣,我便喜歡這個世界,便希望這個世界更好。
這就像放棄任何國家的國籍一樣,可以避免任何國家國民的義務,但也失去了任何國家國民的權利
不過在網路上「世界公民」往往是個貶義詞,指的是身為中國公民卻全盤反華,對美國(或其他強國)無限忠臣的人,實質上是「精神上的美國公民」等等
世界公民首先是一種能力。
沒有任何一國的海關在簽證之前需要證實您擁有下列條件中的一項或者幾項:
1:智商超過130。
2:擁有世界排名前一百學府的博士學位。
3:個人名下財產超過100萬美元。
4:廳級以上幹部或者管理公司的僱員超過1000人。
那麼,獲得簽證需要證實的是什麼?歸納起來無外乎兩點,第一,您來這個國家有合理的理由;第二,您不會違法犯罪或者添別的什麼亂子。
我不認為這有什麼過分之處。也許因為偷渡等不良記錄,國人申請簽證要求提供的證明繁複一點而已,但並沒有超過這些範疇。如果您連這些也證實不了,那麼建議您還是不要在知乎浪費時間了,改善您的生存條件才是您的當務之急。
其次,世界公民是一種情懷。
好奇心重的人更容易成為世界公民,人生這麼短,世界這麼大,哪裡我都想去看看。這種人通常不預設觀點,能保持開放的心去接觸不同的文明和文化,在一段時間的接觸後,他們之中的一部分會進化到另一個階段:博愛。語言文化風俗習慣世界觀我們可以不同,我們也有義務去保持這種文化的多樣性,但我們都是人類,我們都是手足,比如,在知乎我一直很敬重的佐藤謙一先生就持有這樣的觀點。
再其次,世界公民是一種達觀。
世界公民可能出生在A國持有B國護照然後生活在C國,沒有問題,別人問他是哪個國家的人,他會回答自己出生的那個國家,哪怕它最窮,現在最讓人詬病。護照是一張讓旅行更方便的紙,生活在哪個國家都只是人生經歷的一部分,唯有文化的根,心靈真正的屬性,才是自己的國家。
最後,世界公民是一種世界觀。
當然人類有競爭,但別忘了,哪怕爭吵到中日韓之間這麼一團糟,或者打到以色列和巴基斯坦的地步,大家還是不可能排斥合作,為什麼?鬥爭不能給你的東西,合作能。
也許有人會質疑這種超然,會問,有一天你所愛的兩個國家打仗了怎麼辦?我只能呵呵一笑,說一句,你們打群架能不叫上我么?
叫我我也不去。
無論戰爭在一部分人眼裡如何壯懷激烈,在另一部分眼裡,不過是放大到國家層面的群架而已。
世界就是如此不同,這個世界因此而美麗。
這種論調不適合今日的大部分中國大陸籍人。
所謂世界公民,說白了就是看待問題與利益不局限於一國的主權範圍內,把人類啊,普世價值啊之類的名詞當作考慮問題的出發點,或者以做到了這一點或認同這種觀點而自居。
我們要看到,今日的人類世界,還是分成一個一個的主權國家,以「國」為活動的基本單位的。在這些主權國家之內,盡量做到合作,而在國家之間,儘管親如一家、世界大同之類的觀點已經有幾十年的歷史了,要打破主權國家這個概念還是太困難了。整個人類僅僅在物質最富裕、各種壓力最小的地區歐洲,部分的做到了這一點;而在物質不那麼富裕的地區,社會實質上處於較大的壓力之下,個人與個人之間都很難說和善相處,要打破國家的界限,談何容易。大家都知道,無論主權,國境,等等等等,無一不是人造的概念,不存在的話也不會怎麼樣,但是目前人類就是還沒有條件拋棄這些人造的概念。按照人類現有的理論,要實現這一點,需要創造財富的能力高度發達,整個人類社會實現共同富裕(或曰共產主義國家消失),不過這一天只怕我們都看不到了。
一個主權國家的範圍內,限制是比國與國之間更小的。所謂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如果就這樣都還沒有實現整個社會的共同富裕,那又何談「世界公民」呢?所以在一個發展中國家,這個概念充其量是少部分人自我標榜的一個title而已。話說回來,在富裕的發達國家,所謂「世界公民」,難道就不是個炒作出來的概念了嗎?對他們來說,到全世界大部分地方都不需要簽證,倒是看起來比我們更「世界」一些;除此之外,如果他們中有人真的可以做到跳出國家的局限,對全人類施以大愛,就比如為了黃熱病死在了象牙海岸的野口英世那樣,那我們是大大的歡迎,但是這樣的人物,畢竟在哪裡都是少數。
不過,我們不妨想一想,在一個高度富裕的社會,和一個很多人溫飽難求的社會,哪個產生可以去沒有後顧之憂的去行善的人概率更大呢?哪個能夠給善行提供更大的物質支持呢?哪個的居民會更加理想主義呢?答案應該是富裕的那個。很顯然,今日的中國還不到可以支持這樣的行為的時候。今天對我們來說,更現實的考量,可能是先把重點放在國內,先把我們的問題處理好,為我們的後人創造出可以激發出更多更大善行的富裕和平的社會。到那時,我們再去做「世界公民」,可能效果比今日要好得多,這個概念將不再是不接地氣的自我標榜,而是有可操作性的現實。因為現在絕大部分人類都還沒有打破國界的限制,這些事我們自己不去做,不會有任何人來替我們做。
不過在今天,如果一個中國大陸籍人以「世界公民」自居,那還有一種可能,是因為我們今日的種種問題,使此人想要尋找一種方法在心理上盡量擺脫自己與中國的關係。某個外國的國籍不是說取得就可以取得的,所以成本最低的辦法就是標榜「世界公民」。如果真是這種情況,那我對這種人本身不發表評論,但是這無疑是一種鴕鳥政策,不是對我們本身問題的逃避,而是對自己責任的逃避。因為我們自己不去解決,一心去逃避現實,那這些問題沒人來給我們解決,而我們的後人將永遠沒有機會去做一個真正的「世界公民」。和事佬都會招人嫌,世間果真缺乏愛了呢。
愛因斯坦說,如果相對論沒有被證實,美國人會說我是德國人,德國人會說我是猶太人;如果相對論被證實了,德國人會說我是德國人,美國人會說我是世界公民。
『世界公民』這個教育理念,意味著世界上所有的優先(有閑)階層(社會經濟文化地位高)家庭的小孩都有著相似的教育背景,他們享受著全球化生產力爆發最鮮嫩多汁的成果,對科技的創新充滿激動,贊同共和和民主(僅限優先階級內部的民主),看待事物超越種族和國籍的差異,認為對資本,科技和文明的追求是『全宇宙人』的共識。他們的思維方式趨同,遵守一套『文明』的交流和交易規則,相信且認為這套規則是天經地義普世皆準的。
這些『世界公民』的小孩,其實活在一個空中樓閣的世界裡。雖然他們會在北京和紐約來往生活,但是他們並不理解北京的計程車司機的生活,也不理解紐約的計程車司機的生活,他們所熟悉的只是北京的中產以上生活圈子,和紐約的高知和酒會圈子。他們和本土草根群體的聯繫被割裂,本土草根群體看待問題,還是以血緣,宗教,膚色和國籍來區別『我們』和『他們』,因此看起來狹隘且激進(比如香港)。他們本土意識強烈,對『我們』充滿情感認同和驕傲,堅決反對資本和科技對他們所熟悉的世界的入侵。在大部分人看來,草根群體才是真正理解他們心聲的群體,而『世界公民』無論在哪個社會中都是『他們』,渾身上下散發出入侵者的氣息。
值得指出的是,『世界公民』非常清楚自己比較『飄』,因此在學生階段急切地努力去理解和融入其所處的社會,比如一些義務活動,和社會實踐。然後他們往往會失望地發現,自己可以在書面上『理解』本地的社會和文化,但是在操作層面卻無法和本地社會無縫連接。即便和一個學院里的穆斯林教授聊天,也要比和一個會說中文的清潔工阿姨聊天要輕鬆的多,因為前者和自己共享一套交流的『思維代碼』,而後者的思維和邏輯體系在『世界公民』眼中卻是極為隔閡的。不過在『世界公民』進入工作後,由於其所處的工作和生活環境往往也都是由『世界公民』組成的,『世界公民』會漸漸將與自己思維方式不兼容的人歸為『背景』,選擇性無視。
另外給出一個數據:中國公民持有護照人數今年有3800萬,占人口總數的2.83%,其中大概只有10%是長期出國(包括留學)而不是旅遊或商務目的,也就是說,中國只有千分之三的人達到了你這個不太高的門檻,這其中有世界公民思維的,大概也只有5~10%,所以只有大約萬分之二的人能夠得上世界公民的逼格,在人民群眾的汪洋大海里,這是多麼渺小而不安全的存在。
是因為和平時代的錯覺助長了這種所謂的博愛和理性么
你自己都知道了還問就是因為承平日久鬆懈了唄, 一個地緣政治就能讓這些政治幼稚病人清醒
當然了,你可以說他們是把應然當作實然了
我今天打算用我師校史來答題.
武漢解放後,為順應共產黨所提倡的國際主義觀念,經華中大學(今華中師範大學前身之一)地理教師陶吉亞提議與華中大學校委會批准,我校將自己的辦學宗旨由「培養中國之忠實國民」改為了「培養世界公民」.
Obviously,世界公民=國際共產主義者.
不接受任何反對,因為我就是世界公民.
同時實名反對大多數高票答案.
以上.世界公民是一種意識,當沒有種族、民族問題的時候,人類以同一個地球的共同發展為最終目標時,大家就都是世界公民了
看問題時拋開你所屬的國家.民族.宗教.種族等感性角度。而採用公平.正義等純道德的理性角度。
世界公民是佐藤謙一。
國家的壁壘完全被打破,現在極少數的世界公民思想才會真正成為主流
估計200年以後?
別國的文化我不了解,但如果站在中華文明和現實情況的角度看,世界公民等於畜生.別說我罵人,
從中華文明角度理解,明明出生時都有爹有媽,都由爹媽養大.但是長大了,翅膀硬了.卻對外宣稱自己是所有人的,是所有人生養的,是吃百家飯長大的.你把你爹媽置於何入?這不是禽獸是什麼?我們的文化講孝悌,講落葉歸根.即使你要兼濟天下,但別忘了前面還有個獨善其身,先把你自己和你的爹媽照顧好,這個事情是個有先後的.
再說從現實情況看,世界公民幾乎成了中國賣國賊標榜自己的專用名詞,現西方國家強勢的今天,世界幾乎被等同於西方國家,比如某媒體標&<全世界擔心氣候變暖&>,這個全世界絕對不包括非洲人,人家會萌萌的問你,啥是氣候,也不包括中東人和俄羅斯人,他們更擔心自己石油賣不掉.也許連中國人都不包括,我們更在意經濟發展數據,所以與其說是世界公民,不如講是西方公民.其二,打著世界公民的招牌,所以我不屬於任何一國,所以我不接受任何國家束縛,所以我做任何事都不存在對不起任何國家.至於自己的出發點到底是基於所謂的光大理想,還是自身利益,那就只有該賊自己明白.
別說我罵人,
推薦閱讀:
※都說互聯網時代缺乏獨立思考,那什麼才算叫做真正的獨立思考?
※一個城府很深的男人的價值觀,愛情觀,世界觀是怎樣的?
※有哪些經歷動搖了你的三觀?
※為什麼人生觀是世界觀決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