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Politics in China》寫作過程中有哪些有趣的故事?

Green Politics in China是知乎用戶大Joy 的新書。


謝謝各位對此書感興趣,抱歉拖了這麼久才爬上來回答,期末學校事情比較雜。

要說關於這本書最有意思的(雖然也許不算「有趣」),大概就是寫這本書純屬意外。

事情原本是這樣的:我的學術專長是跨國科技風險治理,2011年的時候申請到一筆資金在巴黎研究中國和法國氣候科學和相關環境科學中對風險建模的差異,以及衍生的社會影響(一個聽起來就想讓人打瞌睡的課題吧,哈哈)。在初期調研的時候,除了和國內各大研究所里的科學家蜀黍們交流,我還騷擾了一下以前認識幾個做環境報道的記者。

本來這只是作為多一些「背景」了解的,結果我一下子就被國內各種民間環保活動給徹底迷住了。原因很簡單,國內環污不是新聞,監管不力不是新聞,但當北京長期灰濛濛的天空讓你開始對一個社會感到有些灰心喪氣的時候,忽然發現這個社會上有那麼一群人,從18歲到68歲,從北京上海到青海,從垃圾處理到蘋果產品到空氣污染,都在努力改善現實時候,並且讓這個社會有所改變的時候,真是一件讓人特別振奮的事情。回想起來,我記得我剛開始調研的時候PM2.5這個詞剛開始進入公眾視野,還沒有這麼為人所知,「我為祖國測空氣」,「我為祖國測重金屬」等等活動(在大眾眼裡)基本也屬於剛剛開始有點聲勢,各種蘋果公司污染的事情也是零七八碎,還有電磁污染啦,牛奶河啦,垃圾處理啦等等??


以前我總以為環保人士都是些有些激進的熱血青年,但至少我接觸的國內民間環保人士中,大部分給我的印象都是:務實、睿智、理性、善良。——以前我隔著海每天看著國內新聞內容越來越匪夷所思,忽然看到還有這樣一群人的時候,我反正是特別激動、感動,極大地被觸動了。

所以我這時候決定寫一本關於他們的書,關於這些「草根」向權力訴說真理的書,對西方讀者,我想告訴他們我看到的正在成長的中國市民社會;對於中國讀者,我想告訴他們,一切都(還)有希望。先生小巴也被我中途綁架過來一起調研,使得這本書比較快地完稿,兩個腦瓜絕對要比一個腦瓜厲害嘛。

我希望更多的人看到中國環境政治更為深刻,更現實也更生動的一面,因此本書寫作過程中雖然分析評論沒減少,但盡量避免了理論或術語,可讀性還是比較強的。這裡自我吹噓一下,書稿交到Pluto出版社後,出版社覺得寫得很贊,居然沒有一條修改意見,一次通過的哦!

全書是由「好萊塢」開篇的——
『Hollywood got it all wrong,』 said Chen Qi, a hydraulic engineer from Shenzhen. He was referring to the movie 2012, in which humans face extinction because of a series of natural disasters. In Chen』s view, the film』s biggest mistake was to build Noah』s Ark on the Tibetan Plateau. 『The movie assumed Tibet as the last safe place on Earth, but in the face of climate change, the 「Roof of the World」 will actually be among the first to be affected!......』

在諸多例子中選這個開篇,主要是因為Chen(化名)所擔憂的長江源可能存在的水污染問題的對中國現在環境挑戰的象徵意義:那些遠在高原上的水源污染看似只是牧民的煩惱,但如果作為中國主要水源的三江源地區被污染,那些危害會在滔滔江水流過中國大地時靜靜滲入入每個人腳下的土地,就如同國內很多環境問題一樣,雖然說起來總是某一個企業,某一個地區,某個倒霉的個人的問題,但這些「別人」的苦惱其實浸漬著我們每個人的生活,威脅著每個人的健康,每一個人都有責任做點什麼,每個人都可以做點什麼。

書里記載了很多故事,篇幅原因在知乎就不一一複述了, 有成功有失敗,但政府在這一過程中有了變化,企業有了變化,中國社會也有了變化(所以這本書的副標題是「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and State-Society Relations」)。

全書最後一章是圍繞《舌尖上的中國》展開的,結尾寫到:
「For most Chinese everyday life carries on as usual with some progress and a few new things to look forward to. After public debate on matters such as air quality, extreme weather conditions, and food safety, the forthcoming season of A Bite of China will, perhaps, not only lift up the public』s appetite, but will also serve as food for thought on the values and beliefs which may have been overlooked.」

也許只有當自己呼吸到污濁的空氣,當自己開始擔心桌上美食的化學成分的時候,我們才會停下來想想科技和發展到底都是為了什麼,道德為什麼有價值,「我們」真的能逃得出那些「別人」的憂傷嗎?

到這裡,我和先生小巴都以為這本書寫完了。我們心滿意足地合上筆記本睡覺去了,準備第二天向出版社提交書稿。但4個小時之後,我爬起來敲下了下面這段話,這本書才算真的寫完了:

To some extent, a society is like a balloon: it can fly high when filled with the right type of air. Or it can pop if the shocks are too severe. The blast of fresh air brought in by ENGOs is inflating the social sphere with civic dynamics that honour the rule of law. Meanwhile, the government is learning to stomach an increasingly pluralized political sphere. To be sure, much work needs to be done. But China seems to have already experienced the first taste of a green society.

如果一個社會可以比作一隻氣球,那民間的環保行動則是那能讓中國市民社會高飛的清新空氣。


The logic of 2012 is that Tibet is the highest point of the world so it"s the last place to be flooded.


推薦閱讀:

研究軟體工程需要哪些數學方面的知識?
沭陽怎麼樣 哪好玩?
為什麼RayFile最近不能下載了?
面試泰國的漢語志願者怎樣提高入圍可能?
零零發同學啥時候才能被放出來?

TAG:「未歸類」話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