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科醫師有前途嗎?或者功利的講,未來幾年搞全科醫生有錢途嗎?

現在在學習全科醫師的課程,好像我們學校把我們臨床醫學這門專業都是按照全科醫生培養的,告示我們以後投身社區怎麼怎麼好。對於臨床醫學的學生來講全科醫生是不是個好方向呢


謝邀
1.功利來講,單就錢的問題,我覺得全科醫生在較發達地區就算是小鎮衛生院級別,養活自己綽綽有餘,基本的收入和教師差不多,工作也較大醫院清閑的多,生活質量比較高,不會每天忙的像熱鍋上的螞蟻,工作壓力也一般,但收入肯定沒有專科醫生多,特別是長遠的收入,應該會有很長時間的平台期。
2.至於業務量,就現在社會步入老齡化階段,病源肯定不是問題,而且大多數老年人合併很多臟器的問題,的確需要更多的全科醫生,指導用藥,防治疾病。
3 認識某些很基層衛生院的全科醫生,晉陞,專業的要求相對低一些,有更多的空餘時間,副業開展的有聲有色,生活質量比一般大醫院的醫生高的多


謝謝邀請,我有興趣回答這個問題。

正如LZ在問題中所說的,我從「功利」的角度來分析這個問題:

1. 基於哲學意義上「功利」;

哲學上的「功利」只是考量某個行為是否能帶來普適的最大幸福。我想這裡就不展開了,在這個答案里,我無意於再上一堂醫學倫理課和再重複一次醫學生誓言。

我假設你熱愛醫學,願意為病患解除病痛,那麼作為「初級醫師」的「全科醫師」真的是一個十分適合的崗位。基於我們國家目前較差的醫療資源配置情況,今後全科醫師將會成為引導資源合理化的一個重要節點。如果你願意投身其中去造福患者,那麼從「功利主義」的角度來看,選擇成為「全科醫師」的你無疑做出了正確的抉擇。

而且隨著國家對這初級醫療保健的重視,全科醫師將會得到相當多的政策支持(可以看出,我們國家也是出於「功利主義」考慮的)——無論是收入還是社會地位(或許社區地位更加妥當一點,我的意思是「地位」更加實際,不似現在的「抽象」)上,都會有比較實質性的進展。

此外,隨著醫療信息的電子化,初級醫師將會獲得其他一些機會,比如基於大數據的健康管理能力(個人預計會在10年以內出現產業爆發)等等。

然後——
2. 基於社會意義上的「功利」,這個通常是指「有錢有閑有面子」,會是怎樣呢?

有錢:基於現有的醫療資源配置和國民健康素養,若沒有行政性干預和自身的嚴肅態度,作為「初級醫師」的「全科醫師」很容易變成雞肋——雞肋大家都懂得,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其實是,全科醫師的收入可能不高,雖然有國家支持,但是灰色收入可能會歸於零(對於這塊的管控,請相信我,初級醫療機構一定是出頭鳥)。按已頒布相關規定省份的數據,初級職稱的年薪約在8萬左右(稅前),合計到手5000+/月吧,記住,也許這個薪水你得熬5-10年(須取決於政策),同等學歷的人,10年後應該不止這個數。

有閑:需要再解釋么?記住,你的工作不僅包括臨床實踐,也許還要包括:考試、繼續學習(CME)、論文寫作等等附加工作,當然還有值夜班(必然趨勢,如果國家準備升高初級醫院在資源配置中的地位的話)。

有面子:作為專門性行業,「面子」是有的,不過從骨子裡來說,這種「面子」缺乏堅實的靠山——因為醫學是並不完全等同於其他專門性行業,它更「經驗化」,缺乏可定量的東西,難以衡量「水平」。個人經驗告訴你,這種不確定感在離開醫學圈後會特別明顯。


很負責任的講 沒前途也沒錢途!五年後你搞普外的同學自己上腔鏡了,搞神外的自己開顱了,搞內科的在某類內科疾病水平較高了。你呢? 好好學一門專業,畢業後轉到其他臨床科室吧。中國的全科醫師培養制度漏洞太多。


我也是病人,我覺的醫院非常有必要設置全科醫生,因為這樣可以減少就診時間和一些不必要的檢查,也可以更好避免一些醫療資源的浪費,這可能也是逐利的醫生或醫院不願意看到的,我很奇怪國家的政策怎麼沒有這樣的一個強制性規定,我只知道一個事情就是衛生部長陳竺的一個講話,不知道是不是一個文件,就是以後沒有全科科室的醫院就沒有資格評選三甲醫院。我認為以後沒有全科科室的醫院連三乙醫院都不能評選 。以葯養醫,以查創收,絕不可取。醫生群體是一個龐大的知識分子群體,醫生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也是不遺餘力的。作為一名患者我的心愿是:世界和平!咳咳咳
------------------------------------------------------------------------
我忘了說我就診過程了,我前胸後背不舒服,去了四個科室六個醫生,做了十多次檢查,到現在沒弄明白我是怎麼回事,還叫我去看心理醫生,真氣人,醫院是一家三乙醫院。


從長遠看,如果你好好乾,你上「感動中國」或者」中國最美醫生」的可能性會比較大。但在中國你要是不夠慘,是感動不了國民的。所以功利的講,你可能會收穫很多獎狀獎盃等以資鼓勵的東西,然後你就思考著這些東西能賣多少資。(感覺我的看法好悲觀T^T)


沒有轉診制度 沒有出頭之日


以我個人不久之前在華山醫院就醫,和常年生病看病的情況做出分析,我覺得全科醫生在我們國家的發展空間是很小的,因為這個職業以我們國家的人口規模看包含巨大風險。其發展可能局限於地方康復醫院,而不能在普通醫院得到普及。實際上普通醫院設立全科,可以更好的對輕度癥狀的病例進行快速處理,但是也有一定弊端。

大概在2月份我去華山醫院就醫,作為上海市的一家綜合醫院,華山醫院每日的診療量是非常大,一個上午一個皮膚科看了近千人。從接待人群來看,也有不少從其他省份前來就醫的患者。我們國家的人口基數很大,公立醫院每日都接待大量患者,其中不乏一些罕見、重度、疑難疾病患者。從全科診療的方式,尤其是由於我們國家對於衛生醫療教育比較薄弱,有很多病人無法準確描述自己的病症,過敏史用藥史,甚至有不願意接受檢查的,遇到這些病人對於病患和醫師都具有風險。請不要以為罕見、重症、疑難疾病發病率低,紙面數據和實際完全不同,從我自身的角度,在大概小學到初中期間的5年,我接觸過的白血病患者就有兩例,白血病發病率大約為每10萬人5例。其中有一位就被誤診過,初期診斷為普通感冒。最終是在病情惡化,做了全面檢查以後才給出結論。一位為Rh陰性血型同學。精神分裂一例。自己遇到過路人昏厥,差點實行CPR急救的情況。甚至自己遇到過拿到不能同時服用,卻未被醫生告知的情況。(感覺我的人生很微妙啊)即使在康復醫院,社區醫院也有可能遇到一些奇怪的病例,如果沒有一定專業知識和經驗,我覺得這是很難應對的問題。

所以我覺得以現階段情況,全科醫生對於醫師患者都有一定的風險。當公共衛生教育完善,社區衛生制度全面發展,全科醫生才有良好的發展空間。


中國的醫師都是很有錢途的,尤其是在大醫院裡的醫師,更是水漲船高。現在如此,以後也是如此的


我想說 現在最有錢途的都是專科醫師 口腔和整形外科


沒怎麼接觸過全科,但是我身邊的醫生都沒人去做這個。


我是病人,從病人的角度和這兩年多的求醫經歷來說,全科醫生很有必要。可問題是有多少醫生勝任全科醫生?
我這兩年多被七個醫生說我:是不是有心理障礙?產後抑鬱了?這其中的一個還是關係非一般的。他覺得我是不是太敏感了!
我去了很多家醫院,看了很多科(外科、皮膚外科、神經外科、呼吸內科、婦科、骨科、中醫、耳鼻喉、口腔科),做了很多檢查,都是說我沒什麼大問題。可問題是我還是會站立不穩,會頭暈,會突然往前或往後倒。:?{腦袋清醒著看著自己慢慢地往後倒,這個過程不知道怎麼描述,當後面是像玻璃門一類東西的時候,那個過程變得尤其漫長?這種煎熬逼得我不停地想知道自己怎麼了。
後來想到深圳港大醫院有個全科門診,去了,挂號的醫生用了一個多小時的時間,覺得我只是心理有問題,不過他還是不放心自己的診斷,把個香港的老教授找來,好在會粵語,最後教授認為確實有問題,把病情分析了,說頭上的歸頭上的,頭暈是一個問題,然後平衡和走不了路是另外一個問題,另外兩個小手術的一個切口切到神經結、一個是疤痕引起,都是手術後遺症??等等其他的病症都大致梳理一下。他建議先拍個腰椎和骨盆的片子,並說明有些人要癥狀很重的時候才能看到,其他的他還不能確定。
臨走挂號的醫生還是覺得我在裝病,他不懂粵語,不知道我和那個老教授說了
什麼,還特意交代我複診要帶著老公。
片子出來後是有問題轉了去骨科,是一個很年輕的醫生,他檢查很仔細。不用拍片都能確定有問題了。想到這就想罵人!之前給我看的骨科醫生真他媽懶!不然早就確定走路不穩之類的問題。
這幾年我身體變差了,過敏反應很厲害,一直被誤診,直到一次很厲害左胸很痛、氣管很痛、呼吸困難、喉嚨出血、吐出很多一坨坨帶血硬硬的東西。呼吸內科的說我肺炎很厲害要住院、要休養!?可是他們開的葯吃了、又吊了兩天吊瓶,我一點都沒好轉,反而全身發冷感覺要死了。大過年的,又冷又餓,向熟的醫生打電話,他無意說耳鼻喉也可以去看一下。找了他給我介紹的醫生,那醫生說讓我試試抗過敏的葯。才吃一天癥狀就好了一半!不過那個葯別人是吃一個星期,我吃到第三天的時候,過敏是差不多了,可頭暈和其他癥狀又加重了,就停了。後面過敏了我就吃一天的量。可同樣的這個醫生也認為我裝病,心理有問題。
直到前幾個月,一個早上兩邊臉腫了,兩邊的三叉神經痛得厲害,我問老公是不是真的腫了,他說是。:(我被醫生說得都快覺得自己是在裝病了。我嚇得趕緊去找幾年前給做牙齦瘤手術的醫生。他看了就說:只有兩個可能,一個是莖突綜合症,一個就是那四顆還在骨頭裡出不來的智齒在作怪。保佑不是牙齒的原因,要解決的話是大動作?
後面證實是莖突有影響比較輕,吃藥能緩解。但是遇到過敏或是喉嚨有問題的時候就會加重。


推薦閱讀:

臨床醫學專業為什麼要學全科?
醫學生、年輕醫生經濟狀況真的這麼艱難嗎?
醫(學)生感染HIV是一種怎麼樣的經歷?
紙質病歷和電子病歷相比,雙方優劣勢如何?電子病歷會取代紙質病歷嗎?
作為前醫生、醫學生,你現在轉到了什麼行業?

TAG:醫學 | 臨床醫學 | 醫學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