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刊作者眼中什麼樣的編輯是好編輯?
剛剛入編輯這一行,顧此失彼的事情做了不少。希望能從作者的角度了解如何去做一個好編輯。
編輯同行也不妨來談一談如何維護自己的作者群吧。
出版社的編輯和報刊雜誌的編輯還是有所不同的,因為標籤加了「雜誌」,姑且算是討論媒體這行的好了。
好的文字編輯的標準有很多,從主編、美編、校對、記者的不同角度來看,都有各自的體會,若只問外稿作者的評價,我覺得最基本的有七條:
1. 明白自己要什麼稿件。
很多編輯其實不知道自己想要作者寫什麼樣的文章,他只有個很模糊的概念,甚至是錯誤的概念,卻要求作者去寫出來。作者揣摩著寫了出來,他又覺得不是他要的那個東西,但他要的那個東西本身是否成立還要打個問號。
能否清晰交代稿件要求是作者對該編輯業務能力的最初印象。
2. 和作者初次約稿時主動交代稿費事宜。
有的作者比較靦腆,不好意思問太多稿費的事。編輯應比較主動地明確介紹本單位的稿費標準、發放周期等,讓作者寬心。
這一環處理不好,是後來很多隱患的根源。
3. 懂自己負責的那個領域並善於策劃
在具體的問題上,編輯可能不如作者專業,否則編輯自己來寫就好了。但編輯應當對自己負責的那個領域有通盤的大致了解,不致提出一些很外行的策劃方案。
對於一個大策劃來說,通常由不同的作者負責寫不同的板塊,其實有必要讓每個作者了解整個專題的概況和各自的邊界,不然經常發生不必要的重疊和浪費。很多編輯會忽視這一點。
4. 能夠把握修改的分寸
編輯有改稿的權利,比如版面限制要調整篇幅,或作者有的地方沒有寫到位,編輯補充幾句,都是合理的修改。高明的編輯應該能讓作者看了修改稿後心服口服,覺得比原稿強。
切忌把正確的地方改錯。如果沒有把握,應詢問作者。
5. 和作者處好關係
這並不難,和普通的人際關係一樣,能做到將心比心、互相體諒就好。比如你不能在根本不可能的時間範圍內讓作者臨時交一篇要求多多的稿。
6. 催稿的技巧
有的作者根本不用催,但有的作者確實需要催一下。催稿很煩人,編輯煩,作者也煩。如何在deadline前收到稿件是編輯的終極目標,但在這個過程中雙方不傷和氣也很重要。只有不傷和氣才有長久合作的可能。
催稿順利與否和雙方人品有關,基本上合作幾次就明白了。如果覺得對方不靠譜,雙方都可以中斷合作。
7. 對稿費發放多上心
報社、雜誌社發放稿費是個複雜的流程,其實編輯能過問的程度有限。但對於作者來說,編輯是他和該媒體聯繫的唯一介面。稿是編輯來約的,作者沒義務操心雜誌社內部事務,有事自然問編輯。編輯也有責任關心作者是否正常收到稿費,如果發生拖欠,要協助作者向本單位其他環節查詢,不要怕麻煩。有的作者不好意思開口,初次合作的編輯完全可以主動過問對方是否有收到稿費。謝謝邀請。
既是作者,又是編輯。但我既不能代表所有作者,又不能代表所有編輯。談談個人心得吧。
身為作者,我常常接到編輯(常常是編輯的上司)一些「自以為」的命題。比如一些很明顯的假命題。這是讓我最難受的,百分之百我會斷然拒絕。我希望編輯們,包括他們的上司(按理說不曾經也該是編輯嗎?)在要想做某個專題,或寫某些作品的評論時先做好功課。以前曾遇到叫我寫類似「談林憶蓮由抒情曲風到舞曲的轉變」,或者類似「談辛曉琪為何不再苦情」的文章。假如他們是爲了點擊率,爲了博眼球,我也體諒,但不能原諒。這些東西你明明可以通過做功課知道,根本都是假命題,為何還要交給作者呢?而資料那麼多,網路那麼發達,哪怕你是90後,要補功課也是絕對做得到的。我以前有個同事,要採訪某位導演,或者寫他的作品,就把這個人的電影盡可能全都看一遍,訪談能找多少找多少。然後才寫採訪提綱,才開始下筆。我覺得做功課是最重要的。我看到過不少採訪提綱,是人家受訪人,回答過無數次的,很多甚至是我看問題都猜得到答案的,那你還寫出來幹什麼呢。這不是浪費大家時間嗎?
其次剛才也講到的,爲了博眼球的那些命題,請有一點自律精神。找話題本身不是錯,但不能爲了湊話題而製造話題,那就無趣,也無知了。我不知道那些編輯的上司們到底是曾經何處高就過,如何坐到那些位子,想出那些爛點子的,但你拿這些題目來為難作者,這有些過分。
有一種編輯是文章寫什麽他全部想好了,文章要按他的脈絡寫,最後作者成了代筆。編輯可以想好角度,這沒有問題。比如你可以對作者說,某一套電影,我希望你從身份認同這個角度去談。如果這個電影真的有講身份認同,那作者按這個方向去寫無可厚非,但很多人真的把作者當自己的打字員,切忌。
還很忌諱的是,你把作者當自己的手下差遣,要一篇文章,你五點通知,六點就要對方給稿。或者中午說了,晚上就要人家交稿。作者也不是全身心為編輯打工,他們也有他們自己的事情要做。如果你知道某人是快槍手,寫起來飛快,那你可以短時間內約他。但反過來,這也是一個作者素質的問題。作者也需要做功課,除非那個題目他真的是信手拈來,但考試不還要複習嗎?有的資料查證也需要時間,你如何讓人短時間內寫文章,氣都不喘呢?別以為寫得快就絕對好,很容易出紕漏,尤其是評論,搞不好就會寫進去自以為是的評價。比如很多人常常信口開河就說某某在商業上失利了好久,或者動不動就說某某地區的觀眾不愛文藝片,但很可能轉身根本就可以用票房數字擊敗這種說法。結果編輯催,作者趕,最後還誤導了讀者,這種是千古罪人行徑。
最恨是標題黨,我自己寫文章標題不會聳動,也從不想吸引什麽眼球。但在門戶常常被編輯修改。而修改後的標題和我的文章論點完全無關,甚至相反,我覺得這種行徑絕對是天打雷劈的。
最後提一點小問題,作者的錯別字,寫錯是他的責任,但登出來還有錯別字那就是你編輯的責任了。
至於那些禮儀,交往,學識,氣度,都是基本處世方法,沒什麼好統一的,互相尊重就好。雖然可能很片面,但是試著回答一下。XD
單就編輯的職業屬性來說,我覺得好的編輯一定要有的東西有兩樣~
1是審美。品位糟糕的編輯真的不管對作者還是行業來說都是災難。瞭解市場,看得懂走向,才有不會被市場局限的視野。獨具慧眼的星探,就像天使投資者一樣偉大~!
2是對作者的尊重和瞭解。有些編輯意在塑造出自己想要的作者,結果誰也不肯妥協,合作起來不舒服。編輯應該是推手,不是塑身衣。培養和激發作者的潛能力。作者覺得被理解,被珍惜,被期待,感到踏實,自信,可靠,能夠放開手腳,水準也會提升的。有個好編輯,就像有個明白我又縱容我的好上司。
細說到報刊的話,有三件瑣碎的事值得在意的:
1是稿約。條件明確,字數內容題材稿費截稿日,逾期不交做何安排,交代清楚。免得錯在第一步。
2是修改。幾乎沒人喜歡修改。所以修改意見要一針見血,中肯,清晰。
3是稿費。奶牛擠奶給你,也要及時關照它有沒有吃到草啦。
至於催稿,實在不能算是編輯的工作。個人不是很理解催稿的存在必要。不管是合理還是不合理原因,時限之內無法完成的作者,就是無法完成,催的意義好像不大?好像……也沒有聽過某一篇曠世奇文是在編輯的催生下誕生的。XD所以與其培養催稿的能力,不如努力去挖掘更多的好作者,拓展充足的稿源也許更好一些?
其他的例如待人處事,溝通能力,及時提升自我是任何職業都必備的,就不特別說啦。
以上,自以為是的回答了。&<(_ _)&>現在又是作者、記者,又是編輯了。覺得還是有些體會。
首先,要以作者的利益為重。我現在約稿,一般都主動會幫他們爭取儘可能高的稿費,甚至越是沒什麼名氣的作者,給的稿費反而越高。甚至有過爭取不到高的稿費,自己花錢添補一點的情況,因為覺得好稿子其實是無價的。
另外,對作者的限制越少越好,給個主題和大概字數,就讓作者自己發揮,不給太多的限制,尤其是觀點和價值觀的取向。
盡量不給作者提修改稿件的要求,尤其是反覆修改。要多反省自己是不是在約稿的時候溝通不夠。
如果確實需要修改的話,就會請作者吃飯,多跟他聊,聽他的看法和見解,自己的意見只能作為給他的啟發。
第二,要了解作者。知道他喜歡的題材和角度,讓他寫得舒服。
第三,雖然催稿很討厭,但還是要催稿啊。臨近截稿的兩天前,就得發簡訊提醒,截稿日期當天如果還沒有交,就會半天發一個簡訊地詢問。態度是懇切的,心情是迫切的。我當了編輯之後,幾乎不拖稿了,因為知道其中的不易。
第四,作者稿子發了之後,要及時反饋。大部分編輯收了稿子就收了,頂多說個「辛苦了」。我覺得還是要及時給評價,尤其是誠實、正面的評價。我自己是作者,所以知道寫完稿子之後,是很期待第一個讀者給出評價的。我覺得鼓勵是非常重要,又經常被忽略的。
第五,要多發掘新作者。平常網上看文章的時候,多留意作者,不要老是盯著那幾個熟頭熟面的,大部分有名的作者都被消費過度,也被榨乾了。
第六,給作者爭取福利。比如有去國外旅遊寫稿的機會,多爭取這樣的選題。好作者都是要下本錢的,我覺得做雜誌,錢花在雜誌內容的身上是最划算的。。。
我有一點點交際恐懼症,所以很怕請作者吃飯,甚至都很怕被編輯請吃飯。覺得君子之交淡如水就好了啦。多給作者實際的好處,比談感情和畫餅要強~
謝邀。
既然標籤里有雜誌,就只說雜誌編輯。
個人喜歡的:
1 談吐清晰、能迅速概括約稿要求的。
2 不擅自給作者設置障礙的。
(這點我解釋一下。雜誌要的文章各自不同,有些可以散,有些有體例。但我不喜歡有些編輯擅自編些體例提綱,來湊文章,把作者當搭積木的)。
3 有主見的。
(這點我解釋一下。許多編輯沒有主宰權,所以經常得上去返給領導要意見,之後再回來要求修改的。類似的完全可以理解,但有些編輯沒什麼主見,也說不清修改需要改什麼,只是對作者嗯嗯哦哦,言下之意無非是你改了之後我再去問,不行你再改,責任反正不在我巴拉巴拉)
4 稿費事宜清爽明快的。
5 平易近人有耐心的。
6 對文字好壞有最基本鑒別能力的。(這點我解釋一下。有太多編輯對自己需要的稿子毫無鑒別能力,只在意」啊近來寫這個很時興,我也不大懂,不過是不是可以寫成這樣那樣的「。你就覺得還需要跟他掃盲)
我覺得對編輯來說,愛惜作者是第一位的。每個作者的工作習慣非常不一樣,在流程可控的大局下,好編輯應該因人而異地採取策略,讓不同作者都能發揮出他最好的水準併合契自己的版面。
好編輯不能太硬邦邦,有靈活的手腕,連催稿都能讓作者如沐春風,充滿工作興趣和動力,這自然得有編輯對選題成稿架構的胸有成竹,也得有編輯對作者個人興趣和視野的了解,因此,編輯本人的視野就至關重要。當然,編輯還得讓作者覺得可靠而無後顧之憂,很大程度這是指不會發生欠薪問題:),也包括不會肆意解剖架碎原本已經達成共識寫出來的文稿。
我理想中的編輯是一個有原則的謙謙君子,他靠譜,並能幫助作者寫得靠譜。這其實是個需要修鍊的活兒,提問者努力。以前也做過雜誌的編輯,但沒有幾十年如一日孜孜不倦地從事編輯工作的經歷,不敢忘談。
網上看到一篇關於這方面內容的,摘抄如下:
鏈接地址:http://site.douban.com/113767/widget/forum/1846600/discussion/51100445/
No1【書卷氣】
書卷氣來源於對書天生的興趣。這種興趣就是一種才下眉頭又上心頭的終生盤桓揮之不去的「文化情結」。很多編輯班上得很誠懇,但聊天喝茶吃飯喝酒從不談書,平時從不逛書店也從不買書,也不關心新京報的圖書銷售排行榜,跟文化學術界從來沒有朋友,他們身上透露出來的氣質,沒有一點書卷氣,這樣的同志跟一張報紙一杯茶的機關公務員沒有什麼區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出版做的是一種文化的生意。文化的生意的好壞決定於我們對文化的理解,而對文化的理解植根於我們對文化的興趣,對書要有一種真正的熱愛,如果只把它當個飯碗來應付,就不一定能做好,而且也會越做越沒靈感越做越苦悶。知之不如好,好之不如樂之。所以看一個人像不像一個編輯,不是看他八小時在幹什麼而是看他八小時之外在幹什麼。
如何培養書卷氣?一是廣泛的閱讀,腹有詩書氣自華。做編輯會碰到形形色色的作者,每個人的學識和專業都不一樣,而每個人一談到自己的專業都好為人師口沫飛濺,這個時候我們編輯為了不顯得尷尬讓談話繼續,我們還得強打精神來應付,這個領域你不一定很精通,但起碼要了解一個大概。這就要考驗我們平時的知識積累和閱讀視野,比如做人文圖書的編輯不能因為你學的是文學就可以對歷史和哲學不聞不問,不能因為你學的是歷史就可以對常備的的文學經典沒有涉獵,相反你對文史哲都應該有常識性的了解。在知識結構上上海少兒出版社社長王一方先生算得上是一個全能型編輯,十餘年前我第一次見他時他是湖南科技出版社的中醫編輯,他談起馬王堆的性醫學來讓我面紅耳赤又大開耳界,接著大談周作人,接著大談曾國藩,讓我一個中文系出來的在他面前只有招架之功沒有還手之力。
二是廣泛的交往,聽君一席言勝編十年書。與作者交往,與同行交往,與書界媒體的交往等等都可以讓我們廣開思路,獲益良多。每當我沒有選題感覺的時候,為一個選題做與不做而犯愁的時候,為一句廣告詞而冥思苦想的時候,我會走出來選擇跟一個朋友聊聊天吹吹牛。江西教育出版社早年出過一套很有影響的科學人文叢書「三思文庫」,其中「三思」這個絕妙的書名(把西方的「賽先生」和中國儒家的「三思而後行」結合起來)就是當年剛出道的黃總與劉兵、吳國盛等科學史名家在一個茶館聊出來的。這方面三聯原老總沈昌文先生做的非常出色,他每周會找一個作者來三聯韜奮中心喝咖啡聊天,從與作者的交流碰撞中激發靈感撈到點子,早年的《讀書》辦得那麼好,也就可想而知了。
No2【激情】
要做好編輯,還需要激情。我在很多新編輯身上看不到這種由內而發的激情。這種激情表現在發現好書稿時的拍案叫絕,在找到好作者時的相見恨晚感動莫名,在與作者討論書稿時的當仁不讓,在策劃選題方面的絞盡腦汁,在辦事效率方面的雷厲風行
激情對編輯的組稿非常重要。一種光明向上的心態,一個熱情開朗的表情,一種做不好事情決不罷休的執著,才能給作者一種信心一種力量,要他接受你的組稿,首先要他接受你這個人。現在書稿市場競爭很厲害,如果你慢條斯理或者暮氣沉沉,你肯定搶不到好書稿,一個有激情的人才能感動作者,才能讓他放心把自己的心血之作交到你手上。其次激情還表現在對編輯工作的投入,我們公司不怎麼提倡加班,但是我們還真該有一種努力的自覺,不用揚鞭自奮蹄,今天的事就該今天做完,沒做完通宵達旦也要完成。再次,激情還表現在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韌性」上,克服困難最需要的是這樣的激情。我們在組稿的時候經常會遭遇打擊,名人的架勢往往會挑戰我們自信心,此刻我們就得要用激情來重樹我們的信心,明知山有虎偏往虎山行——想方設法千方百計也要「搞定」他。我有一個朋友,早年做編輯的時候,非常認死理,每次冬天來北京組稿,遇到作者不在家,那時沒有電話更沒手機,他就坐在樓梯口傻等,等到半夜作者回來,他已經是饑寒交迫形容枯槁。作者見到這樣的編輯沒有不感動的。
No3【親和力】
很多很老練的編輯能拿到別人拿不到的稿子的原因究竟在哪裡呢?我覺得很重要的一種能力是讓別人由喜歡你而信任你。我們是在做事,更是在做人。
編輯上天入地的組稿能力來源於自身的親和力。台灣的朋友講到編輯的十種能力,我對編輯的親和力特別有感觸。首先,我們的年輕編輯都出身名校,做事的能力應當不差,但我要特別提倡一種共事的能力,這就是我們合作特別需要的親和力。其次就是對外與作者的交往能力。很多很老練的編輯能拿到別人拿不到的稿子的原因究竟在哪裡呢?我覺得很重要的一種能力是讓別人由喜歡你而信任你。我們是在做事,更是在做人。有的編輯出去跑了一圈可能什麼都拿不到,但有的編輯就能馬到成功滿載而歸。曾經有個著名文學編輯名叫梅朵,作家圈裡叫他「沒法躲」,他的親和力太強了,只要他看上的作者就沒有跑掉的。有的人天生就有親和力,俊朗周正,光明篤實,作者們第一次見面沒有不願交付的;尖嘴猴腮,小鼻小眼,第一眼要讓別人交付於我,恐怕就有些困難。所以我必須在後天培養上下功夫。
親和力如何培養?
一、在陌生拜訪時要學會與作者聊天。聊天並不是馬上進入主題,你首先要營造寬鬆友好的談話氛圍,先走「農村包圍城市」,然後方可「武裝奪取政權」。
二、在討論書稿時,要採取「同意挺進法」,就是先肯定對方後才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見,以退為進。作者們往往自視才高八斗,你個小編輯如意氣用事針尖麥芒吵起來,後果肯定是雞飛蛋打不歡而散。
三、學會讚美。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成功學上有一句很有名的話是「讚美使人進步」。人們都不拒絕好話,與別人打交道時,要善於發現別人的優點,不吝讚美。尤其是作者們十年磨一劍,辛辛苦苦好不容易寫就一部書稿,你能誇到點子上,他會引為同調,感君知遇之恩。
四、學會幽默。幽默是一種風度更是一種涵養。在許多交際場合,幽默能化解尷尬打破僵局,加深印象贏得人緣。
五、學會微笑。
No4【眼力】
編輯在泛讀的同時還得有一個精讀,而且在讀了之後還得形諸筆墨寫寫書評,只有寫了,別人的東西才會變成你自己的東西。否則閱讀變成別人的思想在自己的腦袋裡跑馬,盡信書不如無書。老出版家鍾叔河先生說過「名編輯是編出來的也是寫出來的」。所以啊,編輯除了閱讀生活還得有一個屬於自己的批評生活。
怎麼讓作者認可你?光放下架子厚著臉皮、生拉硬扯是不夠的,還有更重要的一點是你對作者的定位,對作品的理解。這就要考驗編輯的判斷力也就是眼力了。你能不能指出作品好在哪裡壞在哪裡,能不能在與作者交流中產生碰撞、擦出火花,敢不敢在那些盛氣凌人的名人大家面前說「不」。你的勇氣來源於你的水平。這跟平時的讀書很有關係。「觀千劍而後識器」,編輯讀書怎麼讀呢,沈昌文先生說「非淺嘗則止不可」,我則主張編輯在泛讀的同時還得有一個精讀,而且在讀了之後還得形諸筆墨寫寫書評,只有寫了,別人的東西才會變成你自己的東西。否則閱讀變成別人的思想在自己的腦袋裡跑馬,盡信書不如無書。老出版家鍾叔河先生說過「名編輯是編出來的也是寫出來的」看看我們業界幾位出版界名流,如李慶西、王建輝、王一方、俞曉群等哪一個的筆下功夫不是如何了得。所以啊,編輯除了閱讀生活還得有一個屬於自己的批評生活。
這方面我經常給同仁們講一個例子:我剛當編輯的時候,到北京來組稿,取法乎上,斗膽拜訪作家社的副總編龍先生。此公何許人也,《林海雪原》《青春之歌》之責任編輯也。我一進門他就跟我說,一個好的編輯看一個書稿的時候就像老中醫把脈,手往病人手脈上一探就知道病症在哪裡。同樣,一個編輯去看稿子的時候,只要翻幾頁就知道作者水平之高下,知道他的長處短處在哪裡。此等功夫,令人嚮往,但需要長期的訓練才能培養出這種職業的直覺能力。
No5【文字感悟力】
舒婷說「漢語對我們的征服,有時是五臟俱焚的痛,有時是透心徹骨的寒」。漢字簡約優雅而極富想像力,是當今世界其它任何一種文字沒法比肩的;中國的古典文學更是源遠流長博大精深,足以讓今天的身體寫作小資情調望洋興嘆。我覺得對漢字有沒有品鑒把玩的能力,是能不能做好中文編輯的一個入門標準。
台灣我識出版社的王總編跟我說過,有些編輯的文案一稿就能到位,而有些編輯做了好幾稿還是欠火候。為什麼,我覺得就是我們的文字感悟力不逮是也。
我給我們的編輯改文案的時候,往往是做減法,普遍的毛病是文字太啰嗦,而且言不及意。原因出在哪,我以為是古典修養的欠缺。
每個責編把書的文案作為一個功課來做,我覺得有必要把我們的唐詩宋詞元曲重新背一遍,把《論語》《莊子》《史記》《紅樓夢》再啃一遍。韓少功說中國作家正在喪失兩種能力:一是形容的能力,一是解析的能力。依我見,我們新一代編輯與戴文葆、朱正、鍾叔河等老一代比起來,不但學養差距大,文字的的「形容「 和」解析」能力也相差不以道里計也。
浙江文藝出版社著名編輯李慶西先生的審稿意見不做修改就可以直接拿出去發表,可見他本身文字功底之好,我現在還記得十餘年前他給自己策劃的「學術小品叢書」(因為這套書帶動了當時的散文小品出版熱)寫的前言的最後一句「區區小品以期蔚為大觀」,通篇只有兩三百字,簡明扼要而又風雅洒脫,當時讓我眼紅得發暈。有心的同人還可留心上海的《書城》雜誌,每期封四的「每月書偈」就出自他的手筆。公司圖書給業界的印象是「乾淨」,這個主要得力於我們文案的講究。今後我建議我們每一個編輯的文案都要拿到編輯部來討論,在切磋中培養文字的感覺;在公司的網上加強編輯薦書,不能抄書,必須用自己的話來寫;鼓勵編輯就我們自己的書寫書評,發表後公司再獎勵一次稿酬。
No6【核心價值的把握能力】
考驗編輯對書稿把握的第一關就是撰寫內容提要,用自己的話說,不能抄書里已經已有的前言後記;其次是在提要的基礎上,提煉書腰的廣告語;第三關也是最重要的是給書起名字,書的核心價值、讀者的胃口、市場的賣點都要結合起來一併考慮。
台灣的蔣社長說對一本書的核心把握不能超過20個字。這對書腰廣告語的撰寫尤其嚴格:既把握全書又要言不繁,既通俗易懂又餘音裊裊。第一要吃透書稿,第二要恰如其分地表述。考驗編輯對書稿把握的第一關就是撰寫內容提要,用自己的話說,不能抄書里已經已有的前言後記;其次是在提要的基礎上,提煉書腰的廣告語;第三關也是最重要的是給書起名字,書的核心價值、讀者的胃口、市場的賣點都要結合起來一併考慮。……這樣的書名讓人讀後有叩擊靈魂欲罷不能的功效。我小結三點:1.要簡要約;2.要狠要准;3.要實要虛。究竟如何寫,得失之道存乎一心。自家好自揣摩去吧。
No7【做減法的能力】
錢鍾書對編輯有一個很俏皮的說法,「編輯就是自己寫不出東西也不讓別人輕易寫出東西的人」。新老編輯在對待書稿有一個不太引人注意的區別,那就是一個字 ——刪。新編輯在面對煌煌幾十萬言的書稿,有一種高山仰止的敬畏心態,不管他說的對與不對,反正照單全收,最多改幾個錯別字就匆匆發稿,然後在填寫發稿單 「內容提要」時也是雲里霧裡套話連篇,以其昏昏使人昏昏。比如同志我在剛做編輯的時候為了強調書稿的出版價值,為了在社領導面前顯示我組到了好書稿,我總是鄭重其事地寫下「此書填補了我國某某領域一項重大學術空白」或者說「這是我國第一部描寫某某的學術專著」。其實那個時候我對該領域的情況壓根不了解,也不跑圖書館也沒網路查詢,就這樣信口開河,想來真是臉紅。盲目給一個作者帶高帽子就確證了一個新編輯在駕馭一部書稿不能做減法的能力。一個老編輯就不一樣了,他會先快讀一遍,看說了什麼東西,怎麼說的,篇章結構合理否,主題突出否,哪裡該詳哪裡該略,哪裡該小刪哪裡該大砍,哪裡有硬傷哪裡太平庸等等,他會把這些問題列一個清單,有理有據,寄給作者讓他老老實實修改。一部書稿沒有編輯作者之間好幾個來回「鬥爭」和打磨,是出來了精品的。一部部浸透編輯的心血的好書稿在出版史上簡直不勝枚舉(陳思和先生編的《藝舟雙楫》可以找來瞧瞧)。龍世輝先生就跟我說過,《青春之歌》是楊沫寫出來的也是他作為編輯刪改出來的。
No8【策劃力】
就是出點子、策劃選題的能力,這是編輯的核心競爭力。將出版理解為對思想文化的策動,這個策動力來源於我們編輯個人的策劃力。出版史上有幾個大的策劃都曾對思想文化的發展有過深遠的影響,如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商務王雲五的「萬有文庫」,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四川人民社的「走向未來叢書」。
所以我們首先要提倡一種大策劃,提倡一種沒有競爭的策劃,沒有競爭的競爭是最好的競爭。這是最有創意的策劃,如同第一個讚美女人如花。具備這樣本事的要對大局走勢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前瞻性判斷。韓少功當年下海南辦《天涯》雜誌,他們當初對《天涯》如何在眾多文學雜誌里凸顯出來,而且在文學刊物普遍走下坡路的時候讓《天涯》殺出一條血路,這些旨意創意韓少功在《我與天涯》的長文里談的很精彩。其次要做好市場調查。跑書店,看看市面上最新出了什麼,什麼東西好賣,賣點在哪裡,琢磨別人的書名,琢磨別人的封面,人無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奇;跑圖書館上網查詢,看看過去出了什麼東西,一是避免重複,一是看看有不有再版或者再挖掘的潛力,這方面比較成功的案例,是早些年貝貝特公司呼延華先生玩的「版本升級」,選了一大批已經出過多次的學術名著進行版本改造,用銅版紙做彩插高定價推出,名曰「插圖珍藏本」,叫好又叫座,我與李澤厚先生交往多年,都沒有想到把他的《美的歷程》再換個花樣做一把,看來機會不一定留給有準備的人。三是要培養敏銳的職業嗅覺。我在北京有個朋友是很厲害的圖書策劃人,叫唐建福,每次見面聊天,我都被他弄得激動又慚愧,激動的是他的好點子讓我要死要活,慚愧的是這些點子我咋沒想到。春江水暖鴨先知,他的強項是總能在事情還剛剛萌芽別人還一團霧水渾然不覺的時候,他就開始捕捉並行動了。四是要勤于思考。同樣做市場調查,同樣跑圖書館找人聊天,有些編輯能提出選題,有些編輯壓根沒想法,這就是思考的不夠。只有思考的深入才能玩出自己的匠心,否則就是跟風趕浪。
No9【建立作者隊伍的能力】
這是編輯的一個重要的書外功夫,考慮一個編輯的能耐也就是要看他的作者隊伍。我們目前編輯主要要練的是案頭功夫,對編輯跑外組稿還不太要求。但從長遠來看編輯要做內外兼修。
如何建立自己的作者隊伍?
一、陌生拜訪。第一次登門,要注意兩點:一是對被拜訪者要有一個通盤的了解,對他的代表作要精讀;二是遵守傅佩榮先生的告誡:內心感受要真誠,對方期許要溝通。切忌不著邊際夸夸其談。
二、書信交往。對老一輩名家大家,突然造訪未免唐突,最好是事先修書一封,然後再上門請教。我早年在北京上海交往的一些學界名流就是靠這個笨方法得來的,如季羨林先生、李學勤先生、李澤厚先生、王元化先生、朱維錚先生。為了說動李學勤先生來做「中國學術史」這個高難度選題,我曾經給他寫過一封長達十頁紙的長信。我至今還收藏著許多名家的親筆信。現在的人不怎麼愛寫信了,但你可以發電子郵件,打電話,發簡訊。
三、及時跟進。有些編輯幾年下來,作者資源還是很稀缺,他和作者的交往就象猴子摘苞谷,摘一個丟一個。作者隊伍的培養,跟進很重要。建立聯繫之後,怎麼鞏固這種聯繫呢?過年過節的時候,你可以發電子郵件,有事沒事你可以發個簡訊打個電話,有事沒事你可以登門去看看。隨時與作者保持在聯繫狀態,切忌臨時抱佛腳,有事才去找他,要讓他感覺你是情義之人而非勢利之徒。
四、我覺得跟作者交往,錦上添花效果不一定好,雪中送炭可能才是上策。前段時間有一個年輕漂亮的女編輯興沖沖跑去跟如日中天的正在龍飛鳳舞做簽售的易中天先生組稿,易頭也沒抬,哼哈兩字就把她打發了。老出版家王雲五、張元濟他們是在作者最困難的時候,稿子還沒有寫出來的時候,就將稿費打過去了。這一招復旦大學的出版社社長賀聖遂先生玩的特別出彩,他主政復旦社以來,復旦的好書稿基本上你不要再打主意了,因為復旦的名學者已基本被他「搞定」並歸服。
五、學會吃飯。吃飯在中國不是吃飯,而是吃感情吃關係吃過程,吃什麼不重要看跟什麼人在一塊吃很重要。吃飯就是吃「人」。所以我主張編輯要學會跟作者們吃好飯。在接待一些重要作者時,我們都有意識地想把我們的編輯也帶上,有些編輯同人覺得是累贅,不願意去,錯失良機啊。其實在飯局上人們更輕鬆更打開,酒過三巡,滔滔不絕掏心掏肺,酣暢淋漓真氣畢露。現在,我晚上很少回家吃飯,同仁們罵我「腐敗」,老婆也不給好臉色看,弄得里外不是人,何苦來著?我好吃嗎?我缺吃嗎?我難道不想回家跟小兒子玩天倫之樂嗎?我難道不想讀書沖電精進嗎?同志們,我其實是在「上夜班」啊!為構建和諧的外部環境,為爭取更廣泛的統一戰線,為爭取更多更棒更強的書稿,哪怕吃得腦滿腸肥,哪怕喝得天地玄黃,我也豁出去了——苟利公司生死矣,豈因禍福避趨之?!
我列幾點:
- 專業,懂行
- 誠懇
- 認真,細緻
- 負責
- 講道理,遵守契約精神
- 溝通協調能力強
- 以人為本
讀庫的老六就是楷模。
做過編輯(網媒),采編一體(網媒),也是作者(門戶、報紙、雜誌都有);關於什麼才是好的報刊編輯,淺見如下:
1,在擁有個人風格、愛好的同時,深入理解所任職的媒體的風格、定位以及對內容的需要;
2,在上一條的基礎上,清晰地告訴作者你所需要的;
3,了解你的作者,維護你的作者群,豐富你的武器庫;
4,在上一條的基礎上,為每一個題材選擇合適的作者,強扭的瓜不甜;
5,專業。在某些問題上,或者絕大部分問題上,你可以不如你的作者懂得多,但你一定要鑒別怎樣的文字才是好的文字,並在必須的時候,盡量不破壞原作者的意思的基礎上,對作者的文章進行適度的調整。
有兩位編輯給我印象深刻。
一位是《南方都市報》的彭思敏。她是至今為止唯一的一位,對我說「你最近寫的稿子太爛了,你能不能上點心,你明明不是這樣的水平」這樣的話的編輯。嗯,這是建立在我們合作已經已經快7年的基礎上啦。
另外一位是《人物》雜誌的趙立,她也是雜誌的執行主編,李海鵬的副手。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去年她針對我某次文中的一處小問題,發信問我說:小櫻,這納迪婭(Pussy Riot的核心人物)今年是21歲嗎?然後你說她08年懷孕了,還公開Sex行為藝術表演?有沒有弄錯?是不是搞錯人了?我趕緊查了一下,確實是啊,沒錯啊,08年她應該是17歲啊,不過俄羅斯法律規定14歲就可以結婚啊有沒有!嗯,這個問題我也沒注意到,我也是在此在留意俄羅斯法定婚齡的事情的,感謝你啊,編輯大人!
——————————————————————————
說完什麼是好的,再說什麼是壞的。其實@張書瑋 已經說得非常詳細了,就差點名了。我總結一下:
1,半夜催稿,並說一個小時後要;
2,列好提綱,讓作者打字;
3,讓作者寫偽命題,侮辱作者智商;
4,標題黨,或錯誤地肢解作者原文
最最後的一點,關於好編輯:
積極幫助作者處理討薪相關事宜!
對於我來說,好編輯是這樣的:
· 不約急稿,給我充裕的時間;· 自己會改稿子,不必發還給我反覆改;
· 會給我寄樣刊;
· 會幫忙查稿費;
· 偶爾會請我吃飯聯絡感情。
只講小說雜誌這個分類。
1,禮貌,大家混熟了互相調戲是另外一回事,如果是初次接觸,說話一定要注意禮節,也不要隨隨便便稱兄道弟。
2,對成熟作者不要隨便改稿。即便真想改,先和作者溝通。
3,約稿的時候把需求什麼的講清楚,不要收到稿子之後再來提「哎呀我們這個欄目要求xxxx」。
4,樣刊、稿費之類的東西,不同雜誌社有不同規定,編輯本身難以做主,但要和作者保持良好溝通,不要一問三不知。
5,如果供職的雜誌稿源並不富裕,編輯就需要有一定的社交能力,要懂得和不同性格的陌生人交流,爭取發掘新作者。這一點倒不是我的個人喜好,而是雜誌需求所迫。在稿源不豐富的前提下,不能開闢新稿源的編輯確實在能力上會顯得有所欠缺。
至於其他不少答案提到的「盡量為作者爭取福利」,能做到當然好,實在做不到也可以理解。畢竟編輯是一個兩頭受氣的苦逼職業,能把本分的事情做好就不錯了。Hello,責編!
不知什麼時候,我發現我的責編有一項特殊技能:每當我寫好一篇文章發給她看時,她會迅速放下手頭工作,以快我二點五倍的速度審核全稿,然後立即指出文中亮點、糟點,病句和錯別字,正當我對她神奇的閱讀速度驚為天人的時候,她忽然從qq里傳來一份已修訂好的文件。
「請惠存!」
「這麼快?」
「這是一個編輯的基本素質,好么?」
「太神奇……」
「這篇我收了,你寫的還成,呵呵~」
「呵呵」——隔著萬水千山,我在屏幕前迅速腦補了我責編高貴冷艷、花枝亂顫的笑容;
「呵呵」——不就是白字多了點么?犯得上把嘴翹那麼老高么?
我和責編一年前在網上初識。
那天她剛好有篇文字上了豆瓣首頁,作為一名初來乍到碼字的新豆子,我迅速甩了一封求推薦的豆郵過去:
「女神,我留意你很久嘍!
你的文字清新,好看,有質感,
嗯嗯嗯,我每篇都有看呢?!
……………………
(此處略去五百字)
對了,你看看我寫的中不中?
鏈接在這:捱馳提提屁冒號斜杠斜杠……」
嗯!你們一定猜到了——
上帝總是會待見厚臉皮的銀~~~!
就這樣,責編輕輕一推,我的那篇日誌也神奇的登上了首頁。
就這樣,我日誌的處女推,也悄沒聲息,暗地妖嬈的獻給了我的責編。
就這樣,我成功地和我的責編做了互相點贊、相顧無言的友鄰~~~
轉眼過了大半年,
時光荏苒到元旦。
懷揣感恩之心的我,
給當年每位寫過自薦信並得到幫助的友鄰,寫了誠摯的新年祝福——
當然也包括我的責編。
浩如煙波的祝福豆郵中,只收到三封回復——
當然也包括我的責編。
「其實你那篇文章語感還有問題,比如OOXX這段,這樣調整一下會更好!」
「是么?」
「嗯!新年快樂,呵呵~!」
呵呵神馬?
指指點點的,你真以為你是個編輯咋滴滴?
於是帶著一腔不著調的孤憤,我迅速要來她的qq,以第一宇宙速度加為好友,結果一問——艾瑪,人家還真是一枚編輯!
這之後,你們一定又猜到了:
有那麼一天,送去上帝家的必勝客在經由申通快遞中轉時出現了遺失,於是我吧唧一下,就成了人間那個被餡餅砸中的人。
責編說:「小子,你現在寫的有模有樣了呀,咱們一起做本書腫么樣?」
我在屏幕上迫不及待的鍵入一個「呵呵」,隔著萬水千山,厚顏無恥的笑成一個挒巴茄子。
眾所周知,責編有三大職責:
1. 優化選題發現人;
2. 把關質量雕刻文;
3. 綜合嚴控出精品。
作為我知無不言、高貴冷艷的責編,她對我的關心呵護又何止以上三條。
比如,她經常告誡我:
「寫文章不能為了自己爽而爽,不要頻繁駕馭諸如:
傻X,2貨,狗日的之類的酷炫的辭彙!」
「哦!」
「就算是自爽,也要爽得有氣節,有風骨,有格局,見心見性見眾生!」
「*……%¥#@!!」
「還有,你的比喻句太多,要砍掉一大半,比如這句,這姑娘嫵媚又生猛,笑起來像霧像雨又像風!」
「怎麼改?」
「這是一個多麼讓人哇塞的姑娘啊!」
「*……%¥#@!!」
又比如,有天我好奇的問她:
「老師,請問怎麼才能紅?」
「炒作呀!」
「炒什麼?炒緋聞可以么?我看電視上人家……」
「住嘴!小子,明星談戀愛才叫緋聞,你這個階層的頂多叫亂搞男女關係!」
「OH,那究竟有神馬可以炒?」
「照片有嗎?甩一張過來——」
………………………………
「小子,這張太清楚了,有側臉兒模糊點的么?我怕嚇到女讀者!」
「*……%¥#@!!」
還比如我向責編徵求新書的名字。
我說,我想了三天三夜,終於想到了一個見心見性見眾生的好名字!
「啥?」
「《如果非要在這個愛字上加一個期限,我希望是一萬年》」
「嗯!」
「咋樣?」
「不咋樣!你知道的,名人才有胡說八道的權利——」
「*……%¥#@!!」
時間一長我又發現我的責編是個異常勤奮的人。
工作忙起來,常常熬到深夜2點鐘。
因此每天晚上,我有任何靈感,任何疑問,任何無處安放靈魂和焦躁不定的困惑,任何亟不可待的嘮嗑時,只要輕輕點qq開對話框,問一聲:
「HELLO,在么?」
隨即就會陷入深刻又犀利,溫暖又逗趣的對答中:
「HELLO,在么?」
「大晚上的,表一驚一乍好嗎?嚇死個仁兒好么?」
「hello,ni——zai——me?」
「逆奏凱!」
時間一長,我又發現我的責編是個超級敏感的人,她甚至能從我的文字迅速察覺我的情緒變化。
「小子,今兒吃興奮劑啦,咋這麼鬧騰?!」
「小子,咋啦,被人煮啦?」
「小子,這篇有點小意思呀!」
「表得意,小子,這篇呢,真的一般般……」
有段時間,出版公司因為檔期問題,連續推遲了我稿件的審核和運作。每次責編打來電話,都帶著深沉的歉意和遺憾。其實那時候,我也特怕接到她的電話,害怕聽到稿子一拖再拖直至病入膏肓的消息,害怕責編拿著我的稿子像拿著化驗單的醫生一樣,開口就是:
「小子,你看吧,現代醫學這麼發達……」
我知道,為了我那些浮皮潦草的小故事,她暗地花了很多心血。
白天忙,就午夜審稿;
頸椎不好,就列印出來,舉在床上看;
目錄的邏輯不對,她又把各個故事,獨立的列印出來,看一個,整理一個,最終分門別類的再裝訂成冊。
作為一名涉及公眾安全的機電工程師,我本職的檢驗工作繁瑣、忙碌又呆板無趣。
有段時間,我白天忙於城市軌道交通工程的安全監測,夜間埋頭趕稿。那時身邊又恰恰沒有什麼朋友,總感覺孤寂從聳峙的時空中倒掛下來,澆得人滿頭滿臉,密不透風。
我清楚的記得那一天,在數輪談判失利之後,我心力交瘁的扎在揚塵、雜訊和電焊弧光猙獰交錯的地鐵工地里,我的手機發出一陣銳利的叫囂——是責編打來的——我緊握手機疾步沿台階上衝上地面,惴惴不安地按下的接通鍵——
「午歌,我在看你的文,是不是最近工作不順利?書的事不要擔心,我會儘力幫你……」
「Hello,責編,你是個女神你們單位知道么?」
謝邀。
看了以上幾位,感覺大家都是帶傷回復的。
及時發稿費這種就不說了,基本噠。
零碎談幾點:1、尊重讀者的寫作習慣和風格。
老六給讀庫1205第一篇編輯的時候,看著稿子很多地方該打雙引號的沒打,他一個個給補上。看完全篇,發現通篇所有對話都是沒雙引號的,他最後把之前補上的也都刪了。算是編輯和作者之間的秘密協議。
不是不要改,而是不要改掉他的特色,變成你的文章。
2、特別對於新人來說
鼓勵和批評一樣重要。
3、責任心
4、經驗、視角和深度
「編輯」的簡單定義就是:「把圖片和文字整合在一起,給讀者最好的閱讀感受。」
不要小看這個二句話,其中學問很大(其實也沒那麽大,任何人都可以做編輯,只是做得好或不好而己,以後我會說明,成為好編輯的必要條件。)。
在我看來,可以用三種職業來形容編輯的三個面向。
*「編輯」就是廚師
為什麽說「編輯」就是廚師?因為他和廚師一樣,必須把一堆材料整合在一起,最後變出一桌香噴噴的菜。
所謂「一堆材料」基本元素就是圖片和文字。編輯要做的就是:
1先好好想我想做什麽的菜(文章)。
2根據想法,搞到好的,適合的食材(圖片和文字)。
3搞到食材之後,如何用廚藝(編輯技巧)做出一盤好吃的菜(文章)。
這也就是最最基本的編輯流程。當然,具體落實要複雜得多。
記住,編輯是為讀者服務的,這是你對「編輯」必須有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認識。如果沒有讀者,你編出來的東西再怎麽「好看」,你的自我感覺再怎麽良好,你什麽也不是。
*「編輯」就是導演
很多人想要做演員,但也有很多人想要做導演。有的人適合做演員,一做就變明星,也有的人一做導演,就成名導。
寫手就是演員,寫手如果很厲害,就會變作家。
而編輯則可以操控寫手,還可以操控很多其他部分,例如攝影師、插畫、化妝師、服裝師、美編、翻譯……。編輯的權力是非常大的,權慾薫心,這也是做編輯很吸引人的地方。
一篇文章的父母,其實並不是這篇文章的作者,作者,只不過是「寫手」而已。真正的「幕後黑手」就是這篇文章的「責任編輯」。「責任編輯」從這篇文章的一開始發想企畫,到刊登,都是他要負責,他是文章的第一署名人。所以,這篇文章不論是被讀者讚美或被罵,「責編」都是站在要負責的第一線的。
如果你想真正體會一把做編輯的苦與樂,而不只是沾個邊玩玩而己,那你最好直接領一篇文章來做「責編」,把一篇文章從頭做到尾。
有人會問了,編輯和寫手不一樣,那麽和「記者」一樣嗎?其實記者就是「寫手」的一種。記者說白了,就是去跑新聞的「寫手」。「寫手」就是去執行「編輯大人」的意志的,編輯大人必須在編輯台前運籌帷幄,掌控所有的事。
事情都有好壞兩面,往好的講,編輯就是大導演。往壞裡講,編輯就是為人作嫁,自己「屈居幕後」。但我覺得,事情的好壞,得看你自己喜歡做什麽,適合做什麽。做得好,「幕後」也可以發光發熱。
這點主要是基於「編輯流程」中的「找食材」的部分而言的。
編輯必須想盡各種方式,甚至是「不擇手段」地去找稿子的素材。
叫你找一個「50-60歲的視障男性,並且曾經有很感人的故事。」那你就必須運用各種方式去找,你的人脈(社交能力)和找資料的能力,靈機應變的能力都會在這時派上用場。
你可以找朋友的朋友的朋友的朋友的朋友,也可以狂翻30本雜誌半個月的報紙,然後想辦法(包括半騙半哄/利誘別的媒體記者也把東西弄到),要到受訪人的連絡方式。
要你去訪問一個藝人,那你只是去找網路上的資料是不夠的(因為網路上有的,別的媒體也可能會有)──而且,光是找網路,也要有方法,找能找到別人不一定能找到的資料,例如你可以透過網路,找到受訪者的朋友,如此了解更多他的資料。而且,有些資料可能是錯誤的,你還得交叉比對。這些都是工夫。
你可以在平常就累積這些資訊,在路上逛街的時候,在翻報紙的時候……隨時隨地,眼睛放亮耳朵放尖,紀錄可能會用到的素材。
我了解過出版業…你們的答案都太長了,一看就是當編輯的料
…………………………………
對於編輯
2.多和作者聊聊,不是文章方面的也行
作者不是寫作機器,也是一個有愛好的人,多和他交流更有助於從他的視角看問題.
3.給作者更多建議,幫助擬訂題目等
4.很多拿到的事能不找作者就盡量不找,自己完成手續,處理,等流程(允許的話)
5.即使這一次因為分成,版權,審查等問題不合作,還是朋友,也許下次他還會來找你
去讀一讀 《少年跳躍的發展史》。百度貼吧有。
結合《爆漫王》一起看。
「不管寫成什麼樣,有我接著呢。」
經歷過從作者到編輯再到作者的轉變,不清楚樓主從事的專業,談談限於遊戲雜誌方面的個人體會。
1.專業性。包括了對文字、版面處理能力的專業性和稿件內容的專業性。
先說前者,略去錯字病句之類不談,內容重複、過量反覆論證或者論據不足不公正等結構上、邏輯上的問題,如果編輯沉浸在作者文字之中的話很可能看不出來。對整篇文字脈絡有把握,能夠hold住全文整體性的編輯在個人看來是比較出色的。另外,雖然文字編輯和美術編輯分工不同,但是文編更能夠把握文章的內容分層,所以在排版方面經常可以給出不錯的建議,使得版面結構分明。
稿件內容的專業性方面,一般來說約稿的情況下,作者的專業性會比編輯強,但是這不代表編輯就可以做甩手掌柜對內容不管不問。事實錯誤、抄襲、內容片面等問題在編輯對內容完全不做功課的情況很可能是看不出來的。當時我有個習慣,約出稿子之後自己先在網路上做一下功課對內容有必要的了解,拿到作者稿件後還得找較關鍵的段落抽幾句Google一下看是不是抄襲的……
2.態度。包括了工作態度和個人的態度。
工作態度上面也講了一部分,稿件最終的完成是編輯和作者合力的結果,既然是合作關係,彼此間的協助就是必不可少的。編輯方面,除了告知題材、字數、dead line之外,還可以幫作者確定寫作範圍、草擬提綱、提供資料,作者遇到難點時還可以共同探討。最初做作者時遇到過一問三不知的編輯,這邊需要的資料個人能力有限還湊不出,結果最後的稿件就像是半成品。還有一點和大家共勉:我自己拖延症比較嚴重,經常翻資料考據論證翻的津津有味,正文就是不動直到dead line,廣大作者、編輯同學一定引以為戒……
個人的態度主要就是一些溝通的技巧。之前提到過編輯和作者之間是合作關係,所以無論哪一方擺出高姿態來另一方都會覺得不爽。如果真是稿子寫得無以倫比或是稿費高得無以倫比可能也就忍了,但是普通情況下裝X當大爺只會讓人印象減分。當然這裡不是說要厚著臉皮套近乎無視規則,編者和作者之間是契約關係,從編輯方面講,要讓作者清楚地了解約稿各個方面的規則,包括版權、稿費、截稿日期等等。在保證這些不出問題的基礎上,多和作者間進行良好的溝通,像是指出問題時態度要清晰中肯等,樓上朋友都講了不少了,這裡不再多說。總之就是在完成契約的前提下,越有人情味越好。
3.維護作者群
作者投稿的動機很多,有想鍛煉自己的、有想表現自己的、有為了賺點零花錢的、有被編輯逼的等等等等(本人現在就是後兩者)。保持作者動力自然就要投其所好,例如:想鍛煉的就多談談專業知識、寫作技巧,想表現的經常給一些露臉的機會,想賺零花的就多約稿,被逼的么……都到這份上了也基本不用維護了。另外稿費對作者來說確實是很重要的,作者不一定缺這點錢,但是再小的數額也是對作者的肯定。就算說著有沒有無所謂、晚幾天無所謂的作者,看到稿費準時到帳也是會開心的。好編輯不敢說,但是下圖這種編輯可以趁早轉行了……
作為中小學作文頻道的編輯,去天涯論壇找個帖子copy一下就成了範文,不管你內心是否認同,已經違反政治正確了,但人家至少義憤填膺;編輯給我的語氣是輕鬆、調戲?我不知道,我不知道波折號是什麼語氣呢~!
第二篇文章倒也還好,但是點評還是那德行呢~
原文鏈接,匿了:觀二十二有感作文範文:《二十二》觀後感_觀後感_精品學習網
紀錄片二十二觀後感範文:二十二觀後感_觀後感_精品學習網
回去收拾收拾6居o啊睡覺咯質量問題
推薦閱讀:
※中國出版書籍的收入分成模式是怎樣的?為什麼大陸的書籍普遍比境外與國外書籍要便宜許多?
※傷痕文學和那個時代的電影,為什麼現在很少出版放映了?
※圖書頁邊距(尤其外側邊距)如何設計以增強協調感?
※郭敬明登上財富作家榜首的交椅,你對郭敬明這個人怎樣評價?
※為什麼從張嘉佳微博上摘抄文章編成的《從你的世界路過》可以爆火,而《老徐的博客》慘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