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煲耳機?

多長時間?對播放器有要求么?播放什麼的歌曲呢?型號:羅技UE Triple-Fi 10vm


關於耳機煲機的爭議,個人認為最客觀的文章就數一下這篇了,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全文翻譯了那篇來自於innerfidelity的文章,原文地址包括了文章中的視頻,有興趣的可以看看
原文地址:測試三百個小時後論耳機煲機

在我去CanJam落基山耳機發燒友聚會之前,我把一台嶄新的AKG Q701安裝在了我的頭部聲學測試儀器上,把儀器放在了標準的測試環境下,並關上了門,準備等待幾天後耳機煲好了再拿下來。在我奔向700英里之外的丹佛市之前,我按下了按鈕,開始了煲機測試。


在這300個小時的煲機過程中,耳機首先播放了一個小時的90dBSPL的粉噪音(pink noise),然後安靜地讓耳機休息十分鐘,之後進行了一系列的測試,包括頻率響應(frequency
response); THD+noise vs. frequency; intermediation
distortion spectra 和impulse response。整個系統由於小的故障被迫停止了幾次,不得不重啟,整個測試在三個約100小時的測試後完成。


在約330個小時的測試中,總共約有1.7萬次的單獨測量取值。在完成測試之後,將三組數據整理到了一起。Arnaud在這過程中做出了很大的貢獻,經過了多次嘗試後,他把測試的數據變化做成了視頻。現在讓我們來看看。


頻率響應:

Arnaud的視頻展示的是330個小時中頻率響應圖。剛開始時是最開始煲機時的數據和結束時的數據對比,後面是整個330個小時煲機中的變化過程。


通過這個視頻我的一些看法是:

在大約2千赫茲處,出現了類似於上下呼吸一樣的有趣變化,而且這個變化在之後的另外一種數據中更加的明顯。我認為這個現象是由於晝夜循環產生的溫差造成的,我們在原來一些實驗中也見到過類似的變化。


如果你覺得「呼吸」現象或是抖動不是來自煲機的過程,我相信肯定也不會來自於人為。如果煲機真的產生了效果並被記錄下來,似乎並沒有在頻率響應數據中體現出來。

Aruaud之前用過的方法並不能表現出在低頻上的信息,很多人都說煲機使他們得到了更多的低頻,我做了一張這樣的圖對比了一下耳機左右振膜分別在煲機前後的頻率響應對比。

我把右聲道的數據(也就是下面的數據)降低了5dB為了更清楚的對比,我非常高興整套設備在這12天的測試里運行的非常穩定,所以我對這一系列數據的準確程度有很大的信心。經過了330個小時的煲機,數據並沒有明顯的變化,如果煲機真的存在,在頻率響應方面似乎並沒有多大的影響。


THD+Noise vs. Frequency


隨後我們整理了THD+Noise vs
Frequncy的數據,我把這些數據做成了下圖。

在這樣的測試環境下這種檢測會非常的敏感,如果在測試房間外面的街道上有一輛卡車經過,測試數據會很容易的出現一個峰值,所以在數據圖上我們很容易發現隨機的微小峰值,但這並不能影響測試數據的大趨勢。結果是,我並沒有看出煲機所帶來變化。


當時我想我們應該去看看別的地方的變化了,幸運的是,Arnaud製作了一個累積譜衰減的視頻,讓我們來看一看。

累積譜衰減(Cumulative Spectral Decay (CSD))


累積譜衰減可以讓我們知道當突然間關閉耳機的信號時會發生什麼。想像如果現在正在播放一段粉雜訊,然後突然將信號關閉。理想的話,在所有頻率上的信號能量就應該瞬間消失。但是在現實世界這是不可能的,信號能量會在你關閉信號時依然存在並且產生共振,然後慢慢地消失。打個比方,當你敲擊一下鈴鐺,當你停止敲擊時,聲音仍然還會迴旋一陣。CSD就是為我們展現這個過程的,它展現了耳機內各個頻率下能量消失的過程。

在下面的視頻中,從左到右是頻率遞增的數值,信號能量的大小是從上到下遞減,從後到前是從信號切斷後到信號徹底消失的時間軸。


通過數據圖我的看法是:

1.
在大約25000hz處山脊的呼吸現象仍然顯而易見,這仍然是24小時日夜交替由於溫差導致的變化。

2. 我們終於看出了一些在9000hz處的變化。左右聲道都在9000hz處存在著一道明顯的山脊,隨著煲機的過程,左右聲道的山脊都巧妙的消失了。對我來講這完全是煲機所帶來的現象,不是日夜交替,也不是環境影響,而且這個現象在兩個聲道都存在且出於同樣的方向。這個現象雖然很小,小到未必能被人耳識別出來,但畢竟總算說明煲機帶來的變化。

出於測試的專業性,我不能因為這微小的變化而為煲機對耳機的影響下結論。但是我們仍然有更多的數據可以看,那就是:互調失真(Intermodulation
Distortion)

Intermodulation Distortion (IMD)

(這個還是大家自行百科吧,一句兩句說不清楚的)

通過數據圖我們可以看到在500Hz和3000Hz的峰值,並且在2500Hz和3500Hz處產生的互調失真。我選擇500Hz是因為我對煲機在振膜上的影響很感興趣。如果選擇的頻率過低,機體的共振會對我的判斷造成很大的影響.選擇3000Hz是因為這個區域不會低到過多來自耳罩或者耳廓的共振,對於偏高頻又是足夠的紮實,也是我們最容易辨別煲機影響的區域。

維基百科:

「聲學工程師會儘力的去避免Intermodulation,因為即使是最簡單的信號也會使得聲音在頻率上的失調,時的聲音變得無法接受。」

所以我畫了以下這張圖,整理了2500HZ處和3500HZ處Intermodulation的振幅隨時間的變化。

終於!我們看到了隨著時間的延長振幅處於下降的趨勢。整體上來看各個聲道通過煲機過程都產生了1.5dB的降幅。

我之所以選擇這個數據是因為我覺得聲音的變化可能就是源自於失真的變化。

總結

所以通過數據我可以說我證明了煲機的存在么?其實並不能,我很高興通過數據我看到了一些變化,但我並不能表示這樣的變化真的是我們聲音變化的來源么,我不能這麼說。如果煲機真的存在,我希望會有一種數據確確實實的可以證明它的存在。


難道煲機真的不存在嗎?或是不能被檢測出來?也不是..我們確實看到了一些變化,CSD圖在9KHZ時的山脊變化,或是後面的IMD,所以那些說煲機是玄學的朋友應該承認變化是客觀存在的。


通過這個測試我想告訴大家的是,如果煲機的影響真的存在,它也不會是一個很大的變化,很多人日日夜夜總在說煲機對他們的耳機產生了多大多大的變化,在我看來確實有些誇張了。

我的登山鞋需要多穿才能舒服,我的帆布鞋也是穿多了才會更合腳,但是登山鞋永遠也不會變成帆布鞋。永遠不要相信你的耳機現在聽著不好,煲完之後就會變為神話。


當你打開一台新耳機的包裝時,你不用有任何顧忌的去開始後使用它,因為它的聲音會和用很久之後的聲音非常相似。如果你覺得在中頻有些你不滿意的地方,隨著你的使用,問題便會解決。


如果你仍然覺得需要煲機,我會建議播放粉雜訊,音量要比你平常播放時稍微大一些。如果你找不到,播放音樂就好了,從專業角度來看,用不同種類的音樂煲耳機的不同頻段是沒有意義的。如果你發現打開包裝時耳機聽上去很糟糕,隨著使用時間的延長聲音變得越來越好,這是你的大腦對這個世界做出的奇怪反應,奇蹟並沒有出現在耳機里,而是在你的大腦中。


正常音量,別開太大,一直聽就行了,沒啥特別的,當然有煲機音樂煲機軟體,可以煲的快一點,但是我還是覺得,就聽歌,煲的時候自己能體驗到,而且煲機是個兩方互相的作用,你褒耳機,耳機也煲你。


曾經看過一個帖子。一位耳機燒友買了一個新耳機,剛試聽覺得聲音不夠好,遂煲之。使用數月之後,感覺聲音有很大提升。
然後這位燒友的一個朋友買了一個和他一摸一樣的耳機,買回來的時候,這位燒友特意用他用了幾個月的耳機和這個新耳機進行試聽對比,結果發現聲音是一樣的。
結論:煲的不是耳機,而是你的耳朵。剛用一個耳機的時候,因為耳朵不熟悉這個耳機的聲音,覺得這也不好那也不好,熟悉之後,你就會覺得順耳很多。

個人作為低端入門耳機燒,也沒有做過實驗,不過覺得這個結論挺有參考價值的,哪位燒友到時候有時間可以做做這個實驗哦。


我買的國產小排量的車,初期使用的時候經過精心的煲車,過了磨合期以後可以達到保時捷的性能


你能問這個問題,說明你不在專業層次上。所以,可以推測,你跟我一樣,都是初嘗禁果的「新生兒」。煲耳機,煲的不是耳機,煲的是「逼格」,我自己也以前也到處研究煲耳機的道道,現在回想一下,純粹裝逼。。。我的IE80,煲過400+小時,也是按照他們說的,一個步驟一個步驟做的。但是,我真的能分出來么?好吧...我是個木耳朵。
所以,答案是「不用煲」,或者是「隨便煲」。你感覺逼格提升就好~

對這些感興趣的,真正能體會出其中的微妙改變的,能有10%?

說說各種煲機的結果。無論你怎麼煲,不進行同緯度的比較,肯定是沒用的,也就是物理上說的「控制變數法」。所以,你如果是利用正常聽歌來達到煲機的目的,亦或是按照之前那些人說的道道去煲,你都是感覺不出來任何提升的。

正常聽歌:溫水煮青蛙,你根本不可能感覺出來,哪怕就真的是有改變。
煲開以後再聽:你的腦子難道能記憶下煲之前的感受?然後和你煲之後的感受進行對比? @ZHANG JQ說得很對:如果你發現打開包裝時耳機聽上去很糟糕,隨著使用時間的延長聲音變得越來越好,這是你的大腦對這個世界做出的奇怪反應,奇蹟並沒有出現在耳機里,而是在你的大腦中。 這就是B格在作祟!

所以,再說一次,煲機不是為了提升耳機性能,僅僅是為了提高B格~我自己就是為了提高B格才跟風的。

順帶問一句:您家是火電,水電,風電還是核電?


作為一個玩了些年頭耳機的人,我的經驗就是不用刻意的使用什麼煲機設備或者軟體去煲機,自然聽,聲音開始不要太大,保證每天都用幾個小時,大半個月基本上就能進入狀態了。所謂的進入狀態就是聲音相對於剛開聲來說寬鬆一些,消除齒音什麼的,不要指望有什麼翻天覆地的變化,那絕對是在胡扯。


電子元件就在那裡。再如何操作都不會提高元件工作的效果。就這麼簡單。煲耳機只不過是讓元件儘早把所有音域過一遍而已。我覺得還不如從新耳機慢慢聽,感受耳機的變化(如果感受得到的話)


自然聽,剛開始別大音量就好了。


自然聽就好了……


"最好的煲機就是正常使用 一般在100小時之後漸入佳境"


我想愛聽歌的人都會有這樣一種經歷:
一首聽過很多遍的歌隔很長時間再聽,會發現似乎以前沒有的細節,會發現隔了這麼長時間,原來當初喜歡的那首,是這麼好聽。
是歌變了還是前端或是耳機變了?
其實一樣的耳機 一模一樣的歌,隔一段時間再聽也會有新的發現與感受
聽歌本來就是情感共鳴,是一件很主觀的事情。

那煲耳機煲的到底是耳機還是耳朵?
新鋼筆拿到手上要寫一段時間才不會掛紙;新鞋要穿一段時間才會合腳;新車要開一段時間才會更順手。
機械零部件會有一個磨合期,而專業人士的評測表明,煲耳機實際所產生的聲音變化微乎其微,小到人耳基本不可能察覺出來。
那為什麼還會有相當一部分人對煲耳機這麼重視呢?
煲機前後的頻響曲線區別並不大
但是耳機使用一段時間後,或多或少
我們都能感覺到「音質」變好,聽起來更舒服

白噪 粉噪 風電 火電?
隨便百度一下就能搜到各式各樣的煲耳機的方法
玄學一些的風電火電都給你整進來
大神們將有細節有辨識度的曲子整理成試音碟供發燒友煲機
我不願刻意將音量開到某一個值,放上幾十幾百個小時去煲機
放自己喜歡的歌曲,想聽的時候就聽
慢慢的變化就出來了

對我來說,上班路上
耳塞塞進耳朵,舒適和隔音都剛剛好,
旋律響起
或動情舒緩,或激情搖擺
將一路的嘈雜擋在耳機外面,
讓自己愉悅不受干擾的看點東西
就是最愜意的事情

而真正的變化
是當某天一個不經意的時刻,
耳朵捕捉到一段彷彿慢放的聲音細節
一個揉弦 一個顫音
一段極有畫面感的歌詞
一個在腦海里反覆迴響的唱腔
這個時候
耳機已經煲好


謝邀

從未 「煲」 過。

煲耳機的實質就是通過在耳機可承受的範圍內進行長時間工作,以達到振膜快速老化的效果。做個比喻的話,就是將新買回來的跑車連續開上千公里,以使得汽車中的各種嶄新的機械部件儘快磨合,以達到正常的使用性能。

所以就這個方面來講,只要你在聽歌,就是在煲耳機,只不過是屬於慢熱型地 「煲」 。

但是後來網上對於這個話題越傳越神,比如說煲耳機可以令耳機的素質脫胎換骨——如果有這等神奇效果的話,奸商們肯定早已行動起來了;比如說煲耳機方法不當會使耳機的聲音毀掉——個人只聽說過被煲壞掉的,沒聽說過被煲毀掉的...

另外 @胡越 說的這一點我也非常贊同,就是「你在煲耳機,耳機也在煲你」。如果拿每個耳機和視覺相比較的話,每副耳機都會有一個類似光線強度的存在。當你在光線強烈和光線昏暗的情況下看同一個物體,留下的印象是不一樣的,而更換耳機的時候則會造成光線的明暗程度突然變化,你的眼睛需要適應一段時間,耳朵也同樣需要。我並不知道在煲耳機的過程當中,是你的耳朵適應了耳機,還是耳機自身經過了磨合——這兩個因素當中哪一個起到了更關鍵的作用,但是這不妨礙我們下一個結論,那就是正常使用耳機就是最好的煲耳機的方法

P.S. 提問者提到自己的耳塞是 TF10 ,對於此類動鐵耳塞來講,因為動鐵單元的振膜與動圈式單元不同,具體體現在動鐵單元的振膜為金屬材質,形狀也類似平板,沒有折環等複雜機械結構,所以有人說動鐵耳塞沒有煲耳機的必要,應該是有道理的 [1] 。

[1] 站在專利角度層面介紹動鐵單元 http://www.soomal.com/doc/10100002813.htm


手裡有IE80,PK1,W40,MX980,EXK,HF5,頻繁使用均超過一年。

我要說的不是我剛買回來的聲音和現在的聲音有XXX區別,那肯定有人challenge我對聲音的記憶力。這些塞子都是一手的,在實體店試聽後買的。我要說的是,我先聽實體店裡很多人把玩了幾十、幾百小時的耳機(我會跟店主確認沒換過線),再掏錢買了同款後馬上用同前端同音樂試拆包的新耳機,至少我能聽到清晰的區別,最明顯的常常是樂器分離度和低頻的量感,新的更混更悶,用多的更通透。差別不算巨大,不會改變耳機的風格,但感受是明顯到可被察覺並有價值提升的——就是說如果沒聽過同款老耳機,會有可能認為新耳機不值那個價。

所以我會告訴你,該煲,會有提升,越高檔的耳機越明顯,動圈更顯著,但動鐵一樣有變化。

至於怎麼煲,是自然用還是不放在耳朵上專門煲,我比喻一下,沒開聲的新耳機就像不在狀態的頂級球隊,你明明知道這幫球員身價很高能力冠絕天下,但他們就是剛醒酒,腦子蒙的,你願意看這樣的比賽么?你會為錯過了這樣一場比賽而失落嗎?一般不太會,你還是想看他們正常發揮打出水銀瀉地的組織與進攻。專門run in就是這個意思,跳過你不想看的不好看的比賽,直接看好狀態的。如果你就是想慢慢體會耳機的進步,那也沒問題,各人取捨罷了。

其實沒真正玩過這些器材的人,是常嘲笑燒友的,嘲笑功放,嘲笑換線,嘲笑電源,嘲笑轉盤綁解碼,嘲笑幾千元的耳機,並把這些事都聯繫到那著名的「用水電比用火電聲音更乾淨,尤其葛洲壩的水電甩其他一條街」的梗上。音樂這件事確實更personal一些,也和敏感度有莫大關係,我有幸觀摩過一位合唱指揮的排練,在幾十人的合唱中他可以立即停下準確指出哪個人的聲音不準,我自詡古典樂愛好者當時也完全沒感受,可那人單獨唱兩句,大家就能聽出問題了。

我想說的是,耳朵的敏感確實各人有不同,和眼神兒一樣,但100元耳機和2000元耳機的差距是一般都聽得到的。沒有研究就沒有發言權,推薦大家先去實體店認真試聽十分鐘再做判斷,燒友沒有天生的,都是被這麼毒進來的。放心,實體店太習慣於只蹭聽不買的人了,無需不好意思。


看你買多少錢的了。我覺得3k多一條塞子無論如何也想要認真對待吧。(不管煲機有沒有用)白噪音粉噪音定時刷個幾天先。

我每次買鐵三角,初聽都心灰意冷覺得也就值五十塊錢。
但三個月後我又聽了聽我森海的監聽(這條比較便宜,由於是監聽也沒什麼渲染)。有對比才有差距。差點為鐵三角的聲音哭出來。
個人認為煲機是你慢慢要磨合的事情,晝夜不停地煲不如你去使用它。
用它聽歌,看電影。聽電音,古典,聽搖滾,聽對白,聽爆炸。
慢慢的,它將成為獨一無二的塞子,磨合成了你聽東西的節奏。也許是心理作用,也許是物理變化。總之它作為你的一個結界,一個朋友,已經符合了你的全部。
到這種時候。就可以說它真的煲開了,不管聽什麼都舒服。
如果不小心壞了,那就是生不如死,再接受一條塞子(就算和前一條一模一樣)就好像再接受一個朋友似的。心路歷程也得重新走一遍。


關於這個問題見仁見智的,先給你個雅登(akg代理商)關於煲機的說法。

------------------------------------------------------------------------分割線--------------------------------------------------------------

問題一:雅登怎麼看待「煲」這個問題?它是「玄學」嗎?
   答:基於時間,成本等眾所周知的原因,廠商一般不會將耳機(或喇叭)徹底煲開後再出售給消費者,所以煲這個步驟,大多需要用戶自己來執行。(請不要因此責怪廠商,因為你根本無法想像如果每一副耳機都要花這麼長時間煲練對於廠家來說負擔會有多重,成本也會因此直線上升,所以煲機這事,很多情況下不得不由用戶自己來完成。)
   先說雅登的結論,廠家從大一點的範圍來說,無論是耳機、音箱,還是音源、放大器甚至是插座、插頭、線材等等,都是需要通過煲練(或長時間的使用)來達到正常狀態的。(也就是說沒煲開的耳機或其他HIFI設備的聲音都還不是正常狀態。)耳機,音箱自不必說,音源,放大器需要「煲」這個事實也正逐漸被發燒友所接受,關於線材的煲練問題,很多人不以為然,認為這純屬子虛烏有,甚至認為是「玄學」。這種情況是可以理解的,畢竟不少人潛意識裡都認為「凡是(目前)科學不能解釋的東西都是虛假的」。但他們顯然沒有意識到,截止目前的科學依然是個「未完成體」,很還有很多完善的空間,這也制約了它對於現下的許多現象進行解釋。
   對於「煲」這個問題,雅登的觀點非常明確:「毫無疑問,所有的HIFI設備(包括線材,接插件等),都是需要煲練的,煲練可以確實的改變其聲音。這一點已經經過無數發燒友和雅登自身的實踐經歷來證明。雅登相信科學,但雅登更相信事實。雅登認為這些現象終將會得到(科學)解釋。」
   問題二:很多人認為新耳機開聲就能基本確定其走向,沒必要「非煲不可」,雅登對這個問題是怎麼看的?
   答:這其實是一個很主觀的問題,雅登可能無法提供絕對意義上的標準答案。「開聲聽七分」是目前發燒友中存在的一個說法。但雅登認為:從聲音的角度來說,所謂的「七分」其實是個很抽象的概念,很多時候無法具體量化供參考。儘管不少發燒友相信「開聲聽七分」並將其作為判斷一副耳機聲音的準則,但實際情況是,不少喇叭和耳機並不適用這條準則,它們在煲練前後的聲音差異超出預期。
   雅登自己代理的AKG耳機就是很好的例子,我們發現不少型號的AKG耳機非常「欠煲」,需要超過500小時的煲練才逐漸進入正常的聲音狀態,部分型號徹底煲開甚至需要800小時,(比如K3003,K315,Q460,K701等等)而且還必須保證煲練的方法正確,否則聲音可能無法達到最好狀態。你會發現一些型號的耳機在徹底煲開後,比起剛開聲時有著非常大的區別。
   綜上所述,對於這個問題,雅登的觀點是:從使用上來說,新拆的耳機直接開始聽是沒有問題的。但如果用戶想要讓一副耳機獲得正常狀態下(甚至是理想狀態下)的聲音,那麼煲機是必須的,對於要求較高的發燒友來說甚至應該作為「產品操作規範」來執行。任何負責任的世界級耳機廠商都是以一副耳機充分煲開(當然是採用正確的煲練方法)後的聲音作為評估這副耳機聲音品質的依據和標準,而不是剛開聲的狀態(因為針對一副狀態不正常的耳機進行討論是沒有任何意義的)。換句話說,無論一副耳機剛開聲的表現如何,都不能作為判斷這副耳機(最終)聲音表現的依據。
   問題三:雅登是否有官方推薦的煲耳機方法?具體如何做?
   答:所謂的煲耳機其實就是接上前端播放設備播放音樂,和正常的使用沒有本質的不同(但細節上存在微妙的差異)。之前雅登曾經在《AKG使用手冊》中提到了關於AKG耳機的煲練方法(詳見鏈接:AKG使用手冊_百度文庫)。但後來發現,這個方法雖然不錯,但在具體施行上並不那麼方便(比如你必須用FB2000才能設置每首歌曲之間的間隔),因此我們經過斟酌,重新制定了關於耳機煲練的推薦方法和注意事項。當然,此法僅適用於耳機。
   雅登官方推薦的煲耳機方法:
   1,每一輪連續煲機的時間設為7-10小時(記作一輪),最好不要超過10小時,我們建議連續煲完1輪後讓耳機充分休息10小時以上,再進行下一輪的煲機,依此循環,煲機時間也依次累計。
   2,剛開始的50小時應使用較小音量(約為正常聆聽音量的三分之二)來進行煲機,並且所選曲目應較為舒緩。此時忌用大動態,大編製交響或者重金屬搖滾等音樂煲機。
   3,之後的200小時應使用正常聆聽音量進行煲機,所選曲目應涵蓋儘可能多的類型和樂器。建議設置一個播放列表,以專輯為單位依次排列,不同風格和類型的專輯交替播放。
   4,再之後的200小時(或更長時間),請使用正常音量和稍高於正常聆聽的音量交替進行煲機。(如果你本人的聆聽音量較大,請維持原來的煲機音量煲機,這一點請自主把握。)所用曲目可維持不變或稍作調整。
   5,煲機完畢後,請維持正常音量聆聽
   關於煲耳機的注意事項:
   1,所有的煲機音樂請儘可能使用無損音樂文件。另外,最好選擇錄音品質優秀的音樂文件,母帶級高碼率的音樂文件更佳。不建議使用年份較早的歷史錄音專輯進行煲機。
   2,對於耳機,請選擇合適的前端進行煲機。隨身便攜的耳機(或耳塞)最好選擇隨身播放器作為煲機前端,台式耳機最好選擇阻抗靈敏度相匹配的耳放作為煲機前端。直推耳塞搭配台式耳放或是台式耳機搭配隨身前端均可能無法獲得最佳的煲機效果。
   3,除了最初的50小時以外,煲機的音樂應盡量多樣化,最好涵蓋不同的類型、風格以及樂器。(如,交響、協奏、小編製、鋼琴、弦樂、吉他、電子樂、人聲、流行,NEW AGE,JAZZ,民樂等)。另外,我們建議煲機音樂不要過多的使用搖滾或重金屬音樂。(最好不超過一輪煲機音樂總時長的20%,即1-2小時)
   4,對於耳機,我們不建議長時間(超過16小時)用大音量(明顯超出正常聆聽的音量)連續煲機的行為,這可能造成耳機的損壞。
   5,一般耳機要進入正常的狀態至少需要累計煲機400-500小時,部分耳機可能需要累計煲機800-1000小時以上才能完全煲開,請秉持耐心。
   6,不同的人聆聽音量和閥值是不同的,雅登無法提供普世的界定標準,因此「正常聆聽音量」這一說法只是根據大多數人平均的聆聽音量而言。請根據具體情況靈活把握煲機的音量。
   7,為了保護聽力,雅登建議您儘可能的使用小音量聆聽。
------------------------------------------------------------------------分割線--------------------------------------------------------------

就我個人來說,煲耳機肯定是有用的,但是視情況而定,譬如說動鐵耳機的話就不怎麼太需要煲機,而動圈,特別是大單元,煲機還是有效果的,煲耳機並不是說煲好聽了,而是讓耳機儘快發揮出應有的水平。按我以前的q460來說,500小時聲音就有很大改觀了。現在正在煲的mdr-1r也有可聞(聽)的改變。但總的來說,一句話,換了變速器的自行車還是自行車。不要指望煲機能小白兔變大奧……


首先你得要有一口砂鍋 倒點水 蔥姜蒜不能少 然後把耳機洗洗丟進去 大火沸騰之後轉小火 咕嘟咕嘟煲它個一下午基本上就差不多了
(其實我也研究過這個問題的 聽歌的同時其實就是在煲耳機了吧


怎樣煲耳機

前言:煲耳機是因為新的耳機,聲音比較緊,需要煲開了才能取得好的效果。你肯定覺得,一副價格貴的耳機居然跟地攤貨區別不大嘛。當然,也可以隨便聽聽歌來煲,這樣一般兩個月左右煲開。非專業人士不推薦用軟體煲,因為用軟體煲壞的耳機例子很多。

(一)注意事項
  1、適當的音量來煲耳機是至關重要的,音量千萬不能太大,每個人的對聲音強度的感知不同,最好找個正常聽力的人來感知一下。(剛開始音量在正常聽力的三分之一左右即可,以後逐級增大,煲機後期音量也一定不要超過正常聽力的三分之四)這裡的聽力指的是平常聽歌時正常聽力的人一般使用的音量,而不是最大所能接受的音量)

2、煲耳機用的音樂應該是動態不大的音樂來「煲」。

3、耳機的整體煲機時間應該不少於50個小時。

4、不能連續工作太久!最好是隔兩個小時停幾分鐘然後。在繼續。

(二)開始煲機

1、喚醒耳塞 --- South Ampton(Titanic)
2、點燃靈氣 ---The Sinking(Titanic)
3、妖嬈低頻 --- 天地在我心(劉歡)
4、吐鈉調查 --- 猜心(萬芳)
所有音樂都用無損格式,各25個小時,共計100小時
另外蔡琴的《渡口》和《加州旅館》的現場會版本,是測試音質的不二選擇歌曲。

(以上部分內容來自pingpingjerry以及一些耳機發燒友,答主認為網上一些煲機教程太過於繁瑣,而且表達不明確,原理講解太多而且很雜,我不就煲個耳機嗎,他么通篇穿插原理知識讀完一半就累死了,而且還是暈頭轉向不知從何處下手)

(答主用了將近一整天的時間到各大論壇貼吧尋找比較好的煲機方案,不過難免有些不恰當的地方還請指正,80塊錢以上的耳機煲一下還是有些好處的,對於800大洋以上的耳機,還是建議諮詢一下懂這方面的朋友,或者去諮詢一下客服,看看是不是正確且規範的使用軟體或煲機碟能得到更好的效果。


煲耳機,實際上是去圓滑耳機,這裡面既有風險也有價值退化。
只對廠家說,就是代價太大,除非賣家跟買家達成協議。。保險。
有個NB的人說,打開紅酒塞,價值就立馬少了一半。煲耳機的意味這在這裡。社會在發展,我們等不起歲月的平靜,就出現了我們流逝的加速度。
圓滑後的耳機,不代表可以是否抗用。但有一點是肯定的,是它由一個小嫩肉搖身一變成了一個大叔。老練嫻熟的身藝讓你閉著眼睛去看它的話劇,我擦,真他媽好聽,你瞅瞅它的低音域,雄渾。。。
太他媽贊了,你看看它的高音,亮。。。。。
煲耳機的這個「煲」,表面上是是一個慘淡經營,小火慢燉的過程,實際上才是現在人的一種心態。就是,我等不起了。。。。。
我不跟你扯哪些RMS,阻抗,諧振頻率,聲道分離度以及品質因數的事,可以嘗試的爆一下,等到成稀飯了,不要吵吵啊

。。。。。。。。。。。。。。。。。。。。。。。。。。。
巨頭:
在使用上耳機可以用燈泡來比喻,都是必須使用電源來驅動的。人們在使用燈泡時知道必須按照燈泡上標註的電壓使用,電源電壓高於燈泡電壓會把燈泡燒毀,只是人人都知道的常識。在耳機的使用上這個問題卻常常被忽視。

錯誤之一:是煲耳機用大音量。有人說這是網上某某「大俠」的論點。這實在是使人哭笑不得,不知大俠的老師是何方......!我不願意說的太刻薄,不過實在說害人哪!前幾天就有一位上當的初哥,大音量下煲耳塞,結果造成蹭圈。售貨單位判斷為過載使用,屬於使用不當,只能維修。

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在中小音量下、不要開重低音、不要用電子音樂、不要用搖滾樂,慢慢地煲,時間會長一點都是會煲的很好,而且不會損毀耳機。這個道理不難理解,汽車磨合不是也一樣嗎?

錯誤之二:試圖用耳朵判斷頻率響應和頻率範圍,他們忽視了人耳聽覺的非線性特點,實際上人耳對響度的判斷力是很差的,人耳對20赫茲的敏感程度與1~3千赫茲的靈敏度要相差幾十倍到百倍,而且人與人也有相當大的差別,有人用掃頻信號來試聽耳機,是不會有什麼結果的,如果說有什麼結果那就是耳機的損壞。更有甚者竟然有人試圖用耳機聽20赫茲,結果是顯然的那就是耳機的損壞,此人竟然是理工科的學生,真讓人遺憾。

其三:應該說是誤區,許多人看耳機是否容易驅動往往只看阻抗,耳機阻抗越低越容易驅動這對於大多數情況是對的。但是另外一個重要的因素往往被忽略,那就是靈敏度,靈敏度高3dB從容易推動的角度看相當於阻抗降低一半。假如靈敏度高3dB而同時阻抗升高1倍,那麼從是否容易推動的角度看應該沒有變化,但是這時的驅動電流降低了一半,這樣減輕了隨身聽的負擔,不但省電,而且有利於音質的改善。

其四:聽耳機不要音量過大,大音量長時間地聽耳機會音響聽力,使聽力下降長期這樣會對耳朵造成永久性的損害,而且長時間大音量會使精神疲勞、損害身心健康。

什麼音量是合適的?那就是和我們日常生活中相似。聽人聲要和我們日常人的說話響度相似,聽小提琴要和我們日常在離演奏者5~10米處聽到的音量相當是合適的。

其五:什麼樣的耳機適合於聽古典音樂、交響音樂?有些人認為沒有低音的耳機適合於聽古典音樂或交響樂這是不正確的。嚴格講適合於聽交響音樂的只有低失真、頻響均衡的耳機最適合聽交響音樂。因為交響音樂的樂器非常多各個頻段都有相應的樂器,因此表現交響音樂首先必須要有比較均衡的頻響特性,沒有低音的耳機根本無法表現交響音樂的氣氛和氣勢。

沒有低音的耳機中高音會顯得突出,會使中高音頻部分的樂器顯得比較清晰,有人認為這樣的耳機適合於聽交響音樂、古典音樂,不敢苟同。

當然低音過量也是不適合聽交響音樂和古典音樂的。高頻和低頻有所提升的耳機比較適合於聽流行音樂,節奏感強、動感強、比較有刺激性,是年輕人的所愛。
要注意中高頻過強人容易感到疲勞和煩躁。

頻響曲線不平直,高、低頻延伸不夠都是一種失真,叫做頻率失真。沒有低頻那是嚴重的頻率失真。低頻或者高頻提升實際上也是一種失真,如果刻意的這樣作那是對聲音的美化,也有人叫作音染,但是如果這種提升是為了禰補前級的不足、使得整體頻響曲線平直。那就是一種整體上的高保真。


其六:入耳式耳機和開放式耳機哪一個有利於保護耳朵聽力?

首先我們應當搞清楚我們所指的損傷是對聽力的損傷。是什麼因素會造成對聽力的損傷呢?那就是聲音的大小,聲音大、強,聲壓高,時間長就會造成對聽力的損傷。這個聲音的大小僅僅是指刺激耳膜的聲音的強度,而與這個聲源與耳膜的距離沒有關係。這是所有人都應該引起注意的!

我們搞清楚了對聽力造成的損傷的原因和因素,那麼我們就比較容易搞清楚入耳式耳塞是有利於保護聽力還是不利於保護聽力?

大家都知道在環境嘈雜的環境中為了讓對方聽清楚就必須提高聲音說話,而在安靜的環境中人們輕輕的交談彼此就可以聽的很清楚了。所以,安靜的環境可以降低人們交流時所需要的聲音強度。

入耳式耳塞由於有效地隔絕了外界的噪音環境,因此當你聽到滿意的音樂時,其實這時的聲音比平時你聽的聲音強度要低得多。這就是保護聽力的最主要的因素。

音特美公司是一家專門從事耳保護研究的機構,生產許多耳保護的產品,包括多種型號的隔音、防噪耳塞子。以上的理論就是該研究機構通過多年的研究的結論。因此音特美公司也選擇了製作入耳式耳塞,這種方式,音特美ER4、ER6耳塞得到了極大的成功!

許多人感性的認為入耳式耳塞的聲源離耳膜近會對耳朵不好,這是一種誤解。

我有過在深夜聽開放式耳機的經歷,這時把音量調低許多,聽起來感到非常的舒適!因為環境噪音低了,音樂的音量也可以降下來,聲音感到更加清晰、更加舒適!

煲耳機的最簡單方法:

自然煲

剛開始用輕柔一些的音樂,在較低音量下讓耳機先舒緩10-30小時,然後用普通的音樂(搖滾、舞曲除外)在中等音量狀態褒大概100-200小時;如果這時你聽著高音不刺耳了,變得圓潤自然,中音溫暖親切,低頻再也不是混成一團的轟隆隆,而充滿細節,那基本上是大功告成了。

音樂煲(自然煲的一種)

首先,我們需要準備一些曲子,比如《TITANIC》、《阿姐鼓》和《1812序曲》等等。還有一些優秀的流行音樂和中國民樂也是很不錯的選擇。

  《TITANIC》電影原聲CD中的第3段《SOUNTHAMPTON》、第9段《THE SINKING》和第10段《DEATH OF TITANIC》。《SOUTHAMPTON》雖有抄襲貝多芬的《歡樂頌》之嫌,但聲音層次非常分明,樂曲包含的信息量也很豐富。高中音柔順緻密,隱隱而來的陣陣低頻能量予人一種深邃感。這首曲目在全頻段都有突出表現,對於耳機(塞)的全面震動是非常有好處的。而《THE SINKING》和《DEATH OF TITANIC》除了與上面一首有同樣出色的全頻表現以外,在動態上更勝一籌,整體聲音能量十足,如果沒有「煲」就聽這樣的曲子,耳機(塞)的震膜要「受苦」了!

  國產動畫電影《寶蓮燈》電影原聲CD中的第4段《序曲:寶蓮燈》和第13段《望月節的舞蹈》。《序曲:寶蓮燈》一開始聲音較為輕柔,但越到後來,聲音動態越大,能量也越多。中間還夾雜著一些人聲的合唱,應該說是非常不錯的曲子,唯獨其低音略微少了一些。《望月節的舞曲》中一開聲的低頻以及中間一段女聲對於耳塞中低頻的提高都很有幫助。

  《滾石24K24BIT金碟--萬芳》CD中的第一段《猜心》是用作試音的保留曲目,用來「煲」耳機(塞)也是非常不錯的選擇。這首曲目的第一段主要是人聲獨唱,不過到了後面,樂器就越來越豐富,但整體仍可算是輕柔。「煲」耳機(塞)不能一直用大動態來「煲」,也需要在中間做一些調整。而且,這首曲目中的人聲非常出色,可以用作「煲」耳機(塞)結束以後的試聽之用。

  其實優秀的曲目太多了,在這裡推薦的只不過是冰山一角而已!把隨身聽和耳機(塞)準備好,音量上要開的適中一些。現在的隨身聽為了延長播放的時間,輸出功率普遍較低(有些用戶大把音量開到90%以上),不過最好不要開效果!「煲」耳機(塞)的過程中要一步一步的來,首先用一些舒緩的音樂,比如上面提到的《猜心》,先放12~24個小時。然後再換略微"厲害"一點的音樂,如《SOUTHAMPTON》,繼續播放72小時以上,最後才是諸如《THE SINKING》和《DEATHOF TITANIC》之類的音樂,一直要播放到耳機(塞)基本上「煲」好。為了確定耳機(塞)「煲」的情況,用戶可以每隔10小時聽一次,一般來說,效果都會有一些差距,等到差距不明顯的時候,就可算是「煲」好了。當然,這種鑒別方法也不是很容易實現,那麼就準備「煲」96~120個小時好了。不過要達到大功告成就需要日常不斷的使用才行,要使耳機(塞)真正達到最佳效果,時間上一般需要2個月左右。

  「煲」耳機(塞)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將「煲」和日常合理使用相結合,如果能正確的「煲」好你的耳機(塞),那麼,相信她一定會給你帶來不一樣的驚喜!


注意:沒有經驗者千萬別用軟體煲!這無異與拔苗助長、飲鳩止渴。


關鍵在於,即使煲完之後性能曲線上有些可測量到的變化,實際上人耳也感覺不到


正常聽即可,煲機就是指新購的耳機音響由於振膜較硬的緣故顯得高頻發刺、低頻彈性不足,需要使用一段時間才能達到最佳效果,這段使用時間就是煲。

就像新買的汽車回來要上高速拉一圈使齒輪機械磨合一下,相當於做一個簡單的熱身。這樣開起來就更順滑了,駕駛體驗更好了。

但煲機不會有質的飛躍。就像一輛磨合的如牛奶般絲滑的桑塔納還是一輛桑塔納。。。


推薦閱讀:

iPad 2 屏幕上的玻璃摔壞了該怎麼辦?
如何正確清洗內衣?
樂事薯片什麼口味最好吃?
含熒光劑的洗衣液是不是會致癌?
綠箭黃箭白箭這三種口香糖在很早期一起賣的,為什麼到最後只有綠箭賣的特別好呢?

TAG:耳機 | 生活常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