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結交靠譜的朋友,拓展人際關係?
在獨立思考的人太少,做事靠譜的人不多,能看懂些中國、想做些實實在在事兒的就更少了。得一知己難得啊,如何找到這些臭味相投的人呢?
- 先讓自己成為獨立思考、做事靠譜、對他人有價值的人,讓自己有能力吸引同類人
- 到靠譜的網路社區認真與他人交流,積极參与靠譜的線下活動,做一個貢獻者和建設者(以上都是針對你感興趣、你目標內的社區和活動)
對我來說,2008年開始公開地認真地寫blog,讓我結識了不少志同道合的朋友和網路上的導師,後來參與友商社區的建設,因為付出,所以一同付出的人,情義也比較深。
另外推薦顧迅的一篇文章《如何與比自己強的人交往》http://www.brandmarketing.com.cn/article.asp?id=316文中還引用了一篇《如何建立強有力的人脈關係》http://www.brandmarketing.com.cn/article.asp?id=248 其中有幾個重要觀點:
- 建立你的價值
- 向他人傳遞你的價值
- 向他人傳遞他人的價值,成為人脈關係的一個hub
先上觀點:持續為別人輸出價值的理念和行為,才是最好的禮物。
本文共計2011字,建議閱讀4分鐘
在我年少無知的時候,我送禮一般都會選擇「電子產品」。我送電子產品的理由很簡單:這個東西是標品,任何地方都可以查到價格。但大多時候女孩子的反應都是很禮貌地說一句謝謝,或是假裝驚喜一下。(因為我基本沒看到過她們用我送的電子產品) 大學的時候,周圍同學每逢考試,都會想辦法找到從未謀面的任課教師,遞上紅包寄希望於用錢擺平掛科的事。無一例外,他們沒有一次是成功的。逢年過節,領導/老師家裡堆得最多的是什麼?端午節是粽子、中秋節是月餅、教師節是鮮花、過年是來自祖國四面八方的土特產。領導們吃粽子的時候,可想不起來這個是小王送的,還是老張送的。 以上情況,都屬於「送尬禮」。「送尬禮」是活在自己夢裡、不走心的典型行為。是為了「送禮」而「送禮」。它唯一起到的效果是讓對方知道:「哦,原來你還記得我。」至於是正面效果還是反面效果就不一定了:「我明明轉發了那麼多口紅的微博,你還送我電子產品?」、「從來沒上過我的課,還好意思來找我?直接掛科!」、「知道我是糖尿病,還送我這麼多甜食,其心何其毒也!」。 「天吶,原來我之前送了很多尬禮!那什麼才是好禮物呢?」
1.最好的禮物是能為別人提供價值
觀點:價值是由需求決定的。因此我們可以通過判斷一個行為是否被需要,來確定這個行為是否有價值。
「好禮物」,就是價值高的禮物,是被對方需要的禮物。 在送禮前,你要清楚以下幾點:
人最怕什麼?——麻煩
人什麼最貴?——時間
能為別人節省時間、除去麻煩的,就是「好禮物」。你送禮物不是送財富,而是為了滿足別人的需求。 人的需求,只能通過物質來滿足嗎?沒有人說「禮物」一定是你花錢買的物品,如果你的行為可以滿足別人的需求,那你就是在「送禮」。 當我問別人:「你送禮的目的是什麼?」所有的人回答都是:維護人脈。其實維護人脈最需要做的,不是送「物質上的禮物」。而是融入日常的,為滿足對方需求而提供自己的價值。這種持續輸出價值的理念和行為,才是最好的禮物。 劉潤老師曾舉過自己的一個例子:
我自己維持人脈的方法很簡單,比如,我在聽到某個觀點,或者看到某個資料時,突然聯想到,這個觀點或資料說不定能幫到我那個創業的朋友,我就會隨手就把這個東西轉給他。我其實並沒有任何目的,只是覺得這東西對別人有價值,就轉給他了。
健康的人際關係,沒必要經常聚會、逢年過節送個禮,而是在他追求目標的過程中,發揮你自己的價值。正所謂:那些能幫到你的人,不是你的人脈,只有那些你能幫到的人,才是你的人脈。
2.你可以扮演的四種「價值角色」
當你決定將「為別人持續提供價值」作為自己維護人脈的方法後,你可以嘗試針對人的不同需求,提供不同的價值。總體來說,對其他人的需求可分為如下四類:
(一)領域專家
領域專家不代表你必須拿到博士學位,只要你對一個領域很在行、了解的很多,都可以扮演專家這個角色。比如你擅長體育運動;對電影有自己獨到的理解;是旅遊達人等等。別人從你這裡可以獲得大量信息,為自己節約大量時間。當然,如果你是博士的話,天然就具有了「專家」屬性。
(二)人際谷歌
「人際谷歌」是指你可以將你認識的朋友,介紹給需要他的人,起到「朋友介紹所」的作用。身為第三方的你可以一次性滿足兩個人的需求,維護兩個人的人脈,何樂而不為?
(三)參謀長
你可以憑藉自己的專業知識、過往經驗、成熟的思考能力,為水平與你相當的朋友提供真知灼見。幫助他們參謀重大問題,提供你的解決方案。
(四)心靈夥伴
每個人都有狀態低落、抱怨的時候;每個人也有小有成就,渴望得到掌聲的時候。你要做的,就是為他們提供「情緒價值」。當對方狀態不好的時候,主動邀請對方,陪他吃飯聊天;當別人收穫喜悅,第一時間向他祝賀,發出讚美。
(五)小助手
越厲害的人時間越寶貴,如果你能像小助手一樣,幫助他從繁瑣的工作中解脫出來,也是一種很好的價值輸出。
3.結交牛人的前提是你也牛
如果你絞盡腦汁的輸出價值,發現仍然幫不到一些人的時候,那隻能說明他比你牛的太多。對他們來說,現階段的你是沒有價值的,他暫時不是你的人脈。你能認識誰,取決於你對周邊人的價值有多大。 如果想要積累人脈,你能做的,就是不斷提升自己的「個人價值」。當你能夠幫到越來越多厲害的人,你的人脈就會越來越廣,質量也會越來越高。 最後的最後,我對最開始舉的例子做一個解答(僅供參考,僅供參考,僅供參考):
你送電子產品?沒問題,但你要學學《從你的全世界路過》中楊洋是怎麼送給白百合導航儀的; 快掛科了?我有一個同學,給所有他認為肯定會掛的課的任課老師擦黑板,一擦就是一學期。他從沒聽過課,但從未掛過科; 送領導送什麼?現在霧霾這麼嚴重,領導家裡有凈化器嗎?沒有,趕緊買一個。每半年還能去給領導換一次濾芯,從此打入領導心中。
4.小結
持續為別人輸出價值的理念和行為,才是最好的禮物。
掃描下方二維碼,或微信搜索「五分鐘成長學堂」即可關注
http://weixin.qq.com/r/A0WnvwTE-1mArUDc9xAR (二維碼自動識別)
寒假回家,和老鄭爭論最大的焦點在於各自對人好的方式及關係維持模式。
老鄭說他的方式是在別人最需要幫助的時候盡自己力所能及,給予其自己能做出的貢獻和幫助。僅此而已,表現在平時就是平日極少言語,逢年過節及平時他也極少給周圍的人打電話問候寒暄,談天說地「聯絡感情」。。他道出的原因是:至今四十載,經歷過太多,總覺得接觸過的人中多多少少有些人比較虛偽,所以他比較喜歡實際的,需要的時候能拿得出手的幫助「就我來說,大體上我認同他的觀點,某些部分基本與他保持一致,但我的有些不同在於我覺得聯絡還是必要的,只是人都還記得,只是我不會很經常,我喜歡隔很長時間後打個電話或者發個信息或者其他方式,了解一下境況,聊天解悶之類的」,因為這樣我覺得時間長,攢的話多,有話說,也避免了經常煩擾的弊病。不過最後老鄭道出了一個事實:他朋友很少。我後來也合計了下,好像也是,那種我覺得你還行你也覺的我還行的朋友好像真不像我周圍的有些人一抓一大把。
一個似乎不錯的方式為什麼會有看起來矛盾的結果?後來覺得有趣仔細想了下,發現問題的根源似乎出在感知和一些極易忽視的外部問題。按照老鄭的方式,幫助,確實是很重要,但是卻忽視了人大多都是感知性動物,人們最簡易的感知方式是通過言語,表情,和一些肢體動作,進而再以大規模,頻繁的攻勢讓受眾加強印象,再通過交換需求,從而達到建立較好關係的目標,這個龐大的過程不是適當的幫助單單可以完成的,這也順帶證實了為什麼「花言巧語」和諸如小禮物之類的「小恩小惠」在某些事件和領域中如此大得其道,更是感知程度證明了交換論和需求論的神奇之處。其次再說易忽視的外部問題,這其實是一個很簡單的問題,人的一生需要幫助的時間和不需幫助的時間相比,無疑需要幫助的時候大大少許後者,那麼在這大部分的時間裡,人們需要什麼,需要感知,需要花言巧語,甜言蜜語滿足自身愉悅;需要別人的小恩小惠,在第三方面前展示,以滿足虛榮需求。這些占的比重過大,於是乎,這個方式在時間上佔據了劣勢。綜合三點,老鄭後來對此表示半信,我也覺著無所謂,就不了了之。。。。
關於關係維持的討論,好像沒有太多說的,個人覺得一段關係,互動雙方,「」理解,包容,互信,真誠,以及區別對待(比如在最基礎的大前提下伴侶需要適當的關心和生活情趣,朋友需要義氣,家人需要親情。。。。等等,但不要過度,)很重要。至於維持多久,質量程度,能否達到雙方都覺得還行的程度,剩下的就要交給時間來衡量了,時間終歸是把檢驗的利器,時間一長,如果不是習慣的話可能就是厭棄了。。。如果很多年後還能收到來自某人的電話和簡訊的話,這至少說明人一直沒忘記你,這種朋友應該還算比較靠譜,哈哈,至於我的觀點,我覺著還行的人我心裡有張譜,都記著嘞,不常聯繫,不代表我忘了,我只是有自己的方式和原則。希望大家都懂,嘿嘿~我覺著一段需要想盡千方百計去維持的關係是不會長久的,我的主張有點老子派:適當的無為而治~時間輔助維持。
之前看過一些人際方面的書,就做一個上面圖片的便簽。
兩個人,從「陌生」,到「熟悉」,到「知心朋友」,這個過程,本質上就是雙方信息交換的過程。彼此掌握對方信息越多、越來越私密,兩人之間的友誼就越牢靠。平時可以留心積累自己的「公開信息」、「辦公開信息」「私密信息」
提升自己的實力。實力強了以後 你不需要人脈 你自己本身就是人脈!!
社會是一個圓錐,每個人都在上面爬。你的水平更高,你接觸有高度的人的距離會更短。博士畢業生認識一個基層政府科員尚有難度,但是院士可以跟省長交流交流,喝一杯茶。
決定你有效人脈的不是你接觸範圍,而是你自身的實力水平。
遊走在各種「社交場合」,加入各種「微信群聊」的意義真得不大,遠遠沒有集中精力讓自己成長起來更有效。
嶺深常得蛟龍在,梧高自有鳳凰棲。充實自我都還來不及,何必急於拓展所謂「人脈」。
有個類似的問題 但是條件略不同,參考一下吧
人脈的意義不在於你認識誰,而在於你能吸引誰,(靠權力、威懾去推動誰這不算人脈)能吸引誰根本在於能給對方提供什麼價值。這種價值並非只是很骯髒齷齪的那種相互勾結利用的商業價值,任何情感價值,娛樂價值,信用價值,學術價值,都可以。
出自
對於內向、不善於社交的人來說,如何建立人脈?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用心總會結交到的你是什麼樣的人就會吸引什麼樣的人
從來沒有什麼靠譜不靠譜 每個人都是一面鏡子 好壞習慣都要認識 這些都是人生的墊腳石
1. 提升自己的實力,讓自己對他人有用。
2. 找合適的地方扎堆,並讓自己的言行向目標群體靠攏來拉近距離。
3. 靠譜vs拓展圈子。中專生不論男女可以坐在一起喝酒搖骰子樓肩膀拍大腿,但博士生這樣子會顯得很怪。人的檔次高了以後,想在外面拓展人際關係是比較難的——有人嫉妒你,也有人對你望而生畏、敬而遠之。
首先看看我們用什麼可以被別人用的,再將我們的用處讓別人知道。和樓上的差不多,但我覺得這是基礎
千萬不要情淺言深,做好自己就好
提高自己,然後隨緣,等著志同道合的人。
通過愛好,興趣,朋友等等媒介搭建橋樑,以此不斷拓展。
我也很想問這個問題,但是我覺得出來社會之後,交朋友變得挺困難的,當然這裡指的是有共同語言,還是要先從自己身上下功夫吧,讓自己優秀起來,打造好屬於自身的品牌,這樣才會有強大的引力去聚集更多的人到你身邊,加油共勉啦.
靠譜的人,拓展人際關係本身就是一個功利的問題。這樣的話,他要錢給錢,好女人給女人。滿足他的願望,達到你的目的。雙贏。
前兩天,有個朋友找我借錢,他女朋友(在夜店認識的)懷孕了,我當時沒錢,找同事轉給他了。現在想想,已經放棄讓他還錢了。
後來和另一個哥們說的時候,他說我不該借錢,他說一個已經工作的男人,女朋友懷孕已經不靠譜了,女朋友懷孕還要借錢的人更不靠譜了。
要想吸引他人,還是要先強大自己,讓自己有可被吸引的地方,或是閱歷,或是經歷,或是成功之處,或是其他的某一點 同時跟他人接觸 要考慮 離他 可以加微信CYR344839202
題主的這個前提我是不苟同的。獨立思考的人少嗎?做事靠譜的人少嗎?只是每個人站的立場不同,發出的觀點不同、做事的方式不同。大多數人都是明白人,這點我們應該承認。
下邊開始回答你的問題:
由此您提問來看,你是犯了一個自命清高(可能用詞重了)的毛病,很多人表面看上去俗不可耐,而深入了解,你會發現其也有自己的一套,並不一定不如你。你要找到你所述的知己,還是要先把自己的位置擺清楚,先嘗試去理解別人,切勿故作高明。
1、首先自己得靠譜。
2、但靠譜是相對而言的。沒有最靠譜,只有更靠譜。
3、不要跟臭味相投的人在一起混。若混一起久了,弊多利少。
4、小事上盡量獨立思考,大事上不要想太多,盡量按約定成俗的慣例去做。
5、人際關係宜簡,不宜雜,把單位的領導同事、同學師長、家人親戚,這三塊人際關係維護好就足夠了。人際交往別貪多,貪多嚼不爛。
有一句話是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所以先讓自己做到要求
在力所能及的範圍,用心幫助別人,真誠學會分享,越喜歡分享的人越容易得到別人的認同,然後在你需要幫助的時候,也許就會有很多朋友願意幫助你的;
推薦閱讀:
※為什麼有的人,人緣好,人品差,有的人,人品好,人緣差?
※為什麼很多人喜歡說自己被社會磨平了稜角?
※人際關係的本質是否只是利用與被利用?
※工作中人脈到底有多重要?
※如何判斷一個人是不擅社交還是不喜歡社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