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德軍在1943年高加索戰役和斯大林格勒戰役獲勝的話,蘇聯會怎麼樣?


謝邀

斯大林啃著列巴:投降是不會投降的,這輩子不可能投降的,做二鬼子又是不會做,就是等下一個冬天,才能維持生活的樣子。在烏拉爾山和西伯利亞的感覺像回家一樣,在大後方的感覺,比喬治亞好多了,在喬治亞一個人很無聊,都沒有布爾什維克同志和女同志玩,去了後方那裡的老哥個個都是人才,說話又好聽,沒有猶太腔調,還有美國的援助,超喜歡在那裡!等到德國佬癱瘓了再一波反推撿人頭,妥妥的上岸,到時候還不是想吃什麼就吃什麼,美滋滋。


我的第三帝國,應該是這本。

我之前看過一本穿越題材的小說。

最後結局是作者給德國開了無數次外掛,贏了二戰並且統一歐洲。

作者在完本感言中寫道,這本書沒有一點點虐主的情節,因為他給德國加上一次挫折,這本書就寫不下去了。

所以德國贏了斯大林格勒沒有用,贏了列寧格勒沒有用,哪怕打贏莫斯科戰役都沒用。

德國在二戰中不管打得再好,只要犯一次錯,就完了。

反觀盟國,犯錯無數,最後還是推到柏林。


首先,有請萬里之外的湖南吐槽王來分析一下德國為什麼會失敗:

在此期間,希特勒撤消了他的前線總司令勃魯齊區,自己充任總司令,決定放棄全面的進攻計劃,搜索歐洲全力,準備向南線作局部的但被認為是打擊蘇聯要害的最後進攻。因為這一進攻帶著最後一次的性質,關係法西斯的存亡,希特勒就集中了極大的兵力,連在北非作戰中的一部分飛機坦克都抽調過來了。從今年五月進攻刻赤和塞瓦斯托波爾起,進入戰爭的第三階段。希特勒調動了一百五十萬以上的兵力,附以飛機坦克的主力,向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作空前劇烈的進攻。他企圖迅速攻下兩處,達到切斷伏爾加和奪取巴庫兩個目的,然後北攻莫斯科,南出波斯灣,並令日本法西斯集中兵力於滿洲,準備在斯大林格勒攻下後進攻西伯利亞。

看到了嗎?這一次進攻本身就帶著「最後一次的性質」,意味著德國已經是孤注一擲,沒有後繼之力了

目前紅軍在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兩方面,實際上均已停止了德軍的進攻,希特勒已到再衰三竭之時,他對斯大林格勒、高加索兩處的進攻已經失敗。他在去年十二月至今年五月整個冬季中所整備的一點兵力,已經耗竭了。在蘇德戰線,距冬季不到一個月了,他須趕快轉入防禦。整個頓河的以西以南是他的最危險的地帶,紅軍將在這一帶轉入反攻。

德國已經把所有的力量都投入了戰鬥,而蘇聯同時還準備了110萬的部隊準備反攻。德國拿什麼去抵消那110萬生力軍並取得勝利啊?

斯大林格勒戰役的結果將是:

而在斯大林格勒保衛戰之後,則形勢將和去年完全兩樣。一方面蘇聯將舉行極大規模的第二個冬季反攻,英美對第二條戰線的開闢將無可拖延(雖然具體時間仍不能計算),歐洲人民也將準備著起義響應。另一方面,德國及其歐洲夥伴再也無力舉行大規模的攻勢了,希特勒只好把整個方針轉入戰略防禦。只要迫使希特勒轉入了戰略防禦,法西斯的命運就算完結了。因為像希特勒這樣法西斯國家的政治生命和軍事生命,從它出生的一天起,就是建立在進攻上面的,進攻一完結,它的生命也就完結了。斯大林格勒一戰將停止法西斯的進攻,這一戰是帶著決定性的。這種決定性,是關係於整個世界戰爭的。

由此可見,德國在高加索和斯大林格勒的失敗,完全是因為力量耗盡,而對方仍有餘力。想要獲勝,至少要有幾十萬的軍隊去解決蘇聯那110萬的反攻力量。德國需要解決這幾十萬軍隊的人員、裝備、彈藥、後勤運輸等等一系列問題。

這完全是開掛。

想要分析如果德國獲勝會怎麼樣,首先要解決德國是怎麼開的這一掛,以及這一掛是僅限於此,還是有更多的外掛。如果德國的外掛僅限於此,那麼也沒什麼太大區別,蘇聯再拖一個冬天,明年在另一個地方解決。

湖南吐槽王的這些分析發表於1942年10月12日的解放日報。文章發表之後的一個月:

11月11日,德國發起了對斯大林格勒的最後一次大規模進攻併到達伏爾加河岸邊。但由於傷亡過大,次日進攻停止。

11月13日,斯大林批准了反攻的天王星計劃,從頓河西岸發起進攻

吐槽王的全文可見:毛澤東選集第三卷--黨和國家主要領導人選集、文選、專集--中國共產黨新聞-人民網


德三最要命的問題不在前線在後方,拿了斯大林格勒依然要被耗死。
說個小故事,45年戰爭只剩最後幾個月的時候,一個殲擊營得到了一批珍貴的獵虎,能伺候這些龐然大物的工廠已經屈指可數了。當他們把獵虎送到保時捷維修時遇到了坑爹事,因為這批獵虎是在幾次競標中和保時捷結下了梁子的亨舍爾做的,保時捷的工人們拒絕學習相關的技術,因此無法完成維修工作——死到臨頭了還沒完成資源的整合工作。
在巴巴羅薩、甚至是六集團滅時德三手上的工業潛力至少是不虛蘇聯的,然而因為各種原因遲遲沒有進行總動員。庫爾斯克雙方都損失慘重,但德三之後只能被持續放血,蘇聯越打越多拿回烏克蘭後連人力也續上了。以戰鬥機的產量(新生產加修復損壞)為例,43年下半年月均產量為1890架,工廠實行40小時工作制,偉大一周後本土防空漸漸陷入絕境,開始實行72小時工作制,到44年9月,在盟軍的狂轟濫炸、工廠被迫分散、失去西歐大片佔領區工廠的情況下月產量依舊飆升到4314架,然而防空崩潰已經無法挽回了。早點拚命榨乾戰爭潛力把大量裝備送到前線,東線會打成什麼樣還真不好說。

東線從全盛到崩潰的第一視角可以參考《被遺忘的士兵》,斯大林格勒到庫爾斯克之間軍官士官和老兵還能把新兵帶出戰鬥力,之後精英在混亂的撤退突圍中不斷損耗,新補充的士兵和裝備數量與訓練磨合都不行在成長起來前就被浪費掉了,這還是在獲取增援上有高優先權的gd師。


3各位是沒仔細審題么

這還TM有什麼可如果的

斯大林格勒一崩,高加索的A集團軍不撤也得撤
接下來?不就是蘇聯炮兵把德國炸的媽都不認,然後坦克平著推么
然後就是庫爾斯克會戰,反攻烏克蘭,巴格拉基昂行動,解放波羅的海國家和波蘭,德國戰役柏林會戰與奧地利匈牙利戰役
1945年5月7日德國投降啊
………………………………………………………………
既然改回來了,那就好好的回答一次
斯大林格勒的失敗,不僅僅是因為冬將軍,還是因為保盧斯的戰術失誤、盟友坑和德軍沒有足夠的預備隊
假設當時克魯格和莫德爾不要勒熱夫–瑟喬夫卡突出部,德國放棄北線,直接撤回奧廖爾的話
莫德爾就不會坑掉德國那麼多預備隊,帝國師和大德意志兵團等精銳部隊和預備隊就可以投入斯大林格勒方向

隨後,德國或許會贏得斯大林格勒戰役和高加索戰役
戰場會在南方形成一個突出部
也就是

然鵝
當時的蘇聯,由於火星計劃和天王星計劃
已經在南北兩個戰場集結了巨大的兵力

而德國的主力此時都在南方,第六集團軍就像海綿一樣,吸收著德國的預備隊,北方的主力只有莫德爾的第九集團軍殘部,中央集團軍群正面的壓力巨大
面對即將被隊友坑死的局面
莫德爾一臉惆悵

現在,蘇聯有一個大膽的想法……

在後勤補給和作戰效能允許的情況下

於是,莫德爾和克魯格就被保盧斯和克萊斯特坑了
面對第九集團軍的潰敗
莫德爾一臉惆悵

中央集團軍群也會出現巨大缺口
北線和南線,小鬍子只能保一個
其實就算蘇聯的軍隊都投入了兩大戰場並且被德軍悉數擊潰
來自西伯利亞的預備隊也已經準備好在AA線和伏爾加河一線開戰
實際上
德國人是躲不過去的
其實,不誇張的說,在斯摩棱斯克戰役之後,德國就已經毫無勝算
斯摩棱斯克戰役和莫斯科戰役
標誌著閃電戰的失敗
面對拉鋸戰,德國毫無勝算
獲勝只能全憑運氣
然而,田中有言

最後
146476670艦娘群
歡迎來交nv流zhuang


首先我們來談談德國在對蘇聯的戰爭中獲勝的可能性

德國雖然在當時進攻蘇聯時,已經佔領和控制了歐洲14個國家和地區,佔有了強大的軍事資源,在當時進攻南斯拉夫時,德國的武裝力量總人數已經到達700多萬,裝備各種坦克5600餘輛,而戰爭爆發前蘇軍僅僅只有500萬人,1.5萬輛坦克(相對於廣闊的國土面積和超長的戰線這點兵力實在對於德國進攻方來說不夠看)

德國裝備了無線電的先進坦克部隊↑

但是!你們忽略了蘇聯的戰爭潛力。這個幅員遼闊,資源豐富的戰爭機器一旦發動起來,絕對不是德國能夠戰勝的。前面也提到了蘇聯幅員遼闊,德國在東線投入了一半以上的兵力也只能和蘇聯在戰役後期打游擊戰、消耗戰。舉個例子,當時德國就是被捲入這個巨大的戰爭泥潭,在進攻斯大林格勒等蘇聯中東部城市時,它的鐵路運輸線被後方的蘇聯游擊隊(還有狙擊手哦)破壞得苦不堪言,而後來只能依靠蘇聯留下的交通運輸線(大多為公路和泥巴路,下雨還要靠牲畜運輸呢),導致了前線部隊補給嚴重不足,戰鬥力大大下降(冬季到來時非一線部隊只有長官有棉大衣)。

人力牲口↑

步兵非戰時主要功能哈哈哈↑

一線部隊單薄的棉衣↑

上面只是德國無法完全征服蘇聯的一個方面,還有關於當時的戰時蘇聯軍事實力的發展、不適合閃電戰、集群式作戰的地形等多個方面,都可以看出僅僅憑德國東線的進攻和日本在蘇聯東部微不足道的騷擾是不可能在短時間完成消滅蘇聯的目標的,而這幾場戰役僅僅是失敗的開端。

氣啊↑

言歸正傳,如果德國取得這兩次重要戰爭的勝利,那麼它戰無不勝的神話還可以繼續保持,從蘇聯掠奪的資源也可以使他獲得極大發展等等(還是我安利的小說有很詳細的解讀,作者實在是太厲害了),具體的還是看看《我的第三帝國》吧,這種涉及軍事等領域極廣的問題,在下一言難盡。

就這樣啦,第一次寫回答,或者在觀點以及表達方面有些不成熟吧,多多包涵啦。《我的第三帝國》,這本書是有一位大學歷史系的業餘小說愛好者寫的,作為好幾年的老書蟲我想我還是有權威評價一本書的,在爽文YY文橫行的時候,這有這樣一本書深得我心。不希望這本書被埋沒,所以安利給各位知友,打擾。


先看看這兩場戰役是什麼含義吧。

高加索會戰的勝利這就是代表著45號作戰命令的完成,即圍殲蘇軍部署在羅斯托夫南部、東南部的軍隊,攻佔北高加索地區;接著,德軍將以兩個集團軍群的兵力分別從西面、東面包抄,奪取新羅西斯克、圖阿普謝、羅格尼等地區,並與部署在蘇聯邊境的26個土耳其師會師。

這意味著百萬級別的蘇聯軍隊會被消滅,蘇聯再也沒有威脅羅馬尼亞油天的空軍,巴庫油田獲取並在最晚兩個月內恢復產油和土耳其的參戰至少二十萬生力軍的加入。

當然,我們把土雞的作用忽略不計,按照計劃,這一切在43年初之前完成,代價應該在40萬內才能叫勝利吧。

巴庫的油田生產是未知數,因為蘇聯在中亞缺少大型機場,能否對其進行轟炸,我持悲觀態度。

然後再看斯大林格勒戰役,它的勝利應該會在高加索之前結束,就如希特勒所說,高加索的命運在斯大林格勒。他的戰役範圍應該是從哈爾科夫到斯大林格勒和布良斯克之間的地方,按照計劃是在冬季來臨之前結束戰鬥。當然總參謀部沒有制訂決戰計劃,而且中途也被迫放棄了布良斯克的戰鬥,整體來講,斯大林格勒的勝利只會是慘勝吧,會有一百五十萬的蘇軍損失,德軍也會有70萬到90萬的損失,奪取了斯大林格勒,高加索地區徹底納入了德軍的戰略腹地。

如果算上火星行動自殺式進攻,東線戰場的蘇軍將面臨200萬到300萬的減員,這不僅代表著莫斯科保衛戰以來積累的優勢蕩然無存,整個43年都組織不起來有效的反擊。整個東線戰場將陷入完全的被動,蘇軍要隨時做好失去莫斯科和列寧格勒的準備。


當然,德軍也不是形式一片大好,在百萬級別的戰鬥減員再加上同時期阿拉曼戰役和瓜島的失敗,東線戰場的亮點只能用來聊以自慰。本來就捉襟見肘的軍隊面對更加廣闊的烏拉爾山區和西伯利亞以及新開闢的中東戰場,想從蘇聯抽手還是遙遙無期,丘吉爾還會繼續榨乾印度人的血去補伊朗高原的窟窿。

同時期北非會被英美鬼畜教做人,這基本是板上訂釘的。日本的命運也差不多註定了,有了石油,但是失去了海洋,軸心國還是在弱勢地位。想要取得最後勝利,同樣的金手指還得再來一兩次才行。

最後的結局可能會是這樣吧,戰線從烏拉爾山一直划到科威特的海岸,歐洲所有軸心國的年輕人都穿上了軍裝,穿越在亞洲的廣闊土地上。它們亞洲的盟友剛剛取得挺進加爾各答的勝利,但盟軍已經在曼谷和河內同時登陸。日本本島每天消化著大量的固體燃燒彈,金髮碧眼來著謝爾曼的中國遠征軍也在不斷試探漢口的防線。

六國代表秘密在大西洋的海島開會,結束戰爭吧,讓孩子們活著回家。


前幾天玩了鋼鐵雄心,用德國打蘇聯 當我打下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美滋滋以為穩的時候 大西伯利亞教我做人…


德國可以說是全世界地緣環境最差的大國了,因為他獨立崛起太晚,獨立的時候周圍已經是大國林立,能搶的地盤都已經被攥在別人手裡了,沒有機會擴展自己的戰略緩衝,也沒什麼殖民地。這是德國連續挑起兩次世界大戰的原因和背景,同樣的這也是德國連續被打趴下的原因。
德國地處歐洲中央典型的四戰之地,周邊沒有可靠的地理屏障,也沒有理想的海岸線。環顧四周儘是像日不落的大英帝國、號稱第一陸軍強國的法蘭西、戰略空間大到讓人望而生畏的俄羅斯……以一己之力企圖改變歐洲格局,只能說是自不量力了。日本以代差科技侵略中國尚且不能如願,德國以一隅之力企圖中心開花整合歐洲,實力有不逮。前期依靠先進的技戰術理念和先發制人的優勢取得的勝利已經大到可能的極限了,畢竟別人技術不比你差、人力和自然資源卻可以碾壓你,只要扛過你最初的閃電戰,到後面就是純粹的消耗戰了。只要毛子像蔣公一樣死不投降,德國就會持續的被放血,直到流的比吃的還多撐不下去轟然倒塌,畢竟當時實力排名前兩位的英國和美國都絕對不會允許德國獨霸歐洲的。
所以,德國是沒有可能取得最後的勝利的,他全盛時期取得的成績和他真正的實力是不匹配的。


什麼叫「打贏」。。。。這種問法沒有什麼意義啊。
打出類似藍色一號的成果,殲滅頓河兩側的蘇軍?A集群打到巴庫?蘇軍要是這水平,大家就指望米畜的原子彈吧,別的也不用多想了。
如果A集群只打到格羅茲尼,B集群只是把地佔住,那蘇聯反攻可能困難得多。但德國陸軍主力估計到44年還是得在東線,那諾曼底登錄照常,鐵幕東移吧。


從勳章收藏角度講,會失去兩枚漂亮的戰役獎章

保衛斯大林格勒獎章

保衛高加索獎章


網民「孫明」會於2017年6月30日19點51分16秒在某日文著名問答網站上添加了問題:如果蘇軍在1943年高加索戰役和斯大林格勒戰役獲勝的話,德國會怎麼樣?

然後網民「Dawn Falls」2017年7月11日23點52分在該問題下作答,答案如下:

網民「孫明」會於2017年6月30日19點51分16秒在某日文著名問答網站上添加了問題:如果德軍在1943年高加索戰役和斯大林格勒戰役獲勝的話,蘇聯會怎麼樣?

然後網民「Dawn Falls」2017年7月11日23點52分在該問題下作答,答案如下:

網民「孫明」會於2017年6月30日19點51分16秒在某日文著名問答網站上添加了問題:如果蘇軍在1943年高加索戰役和斯大林格勒戰役獲勝的話,德國會怎麼樣?

就像這樣,不斷地循環......


二戰1947年結束


如果想贏就得增兵,而且是大規模的增兵才有望在冬季來臨前解決問題。如果不想讓國內造反還不敢動員,那就只能拆東牆補西牆咯。。。
我倒想看看沒了預備隊莫德爾靠什麼守住勒熱夫突出部(即使是火星行動前期西方面軍在科光頭的指揮下打崩了加里寧方面軍也幾乎切斷了別雷周邊)
另外北高加索方面軍一邊可以依託高加索的地勢,裝備也能通過伊朗國際援助拿到,你就算拿下斯大林格勒又能如何?
另外有人提到遠東日本動手的可能,然而遠東的駐軍比關東軍鼎盛時期兵力都多。蝗軍參謀們雖說狂但吃過一次虧之後還是收斂了不少的。
總的來說,42年最後的結局就是德軍自己作死,胃口太大吃不下,根本不考慮自己的實際能力,更忽略了紅軍恐怖的爆兵能力。。。
至於你說如果贏了?天吶,你總得想法先讓他們有贏的可能性再說吧。。。。。。


反對其他一些答主的意見
毫無疑問的是,如果德軍在斯大林格勒戰役和高加索戰役中取得決定性勝利的話,蘇聯方面的戰線將根本無法維持,全部戰線都將崩潰,我們來看斯大林格勒戰役前蘇聯的情況:喪失了四分之一的領土和近一半的人口,如果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戰役蘇聯一但失敗,那麼蘇聯將喪失石油產地和工業中心,蘇聯政府將退往烏拉爾山以東甚至是遠東地區
超出很多人的預料,蘇聯在戰爭的絕大部分時間都嘗試與德國人和談,即便在斯大林格勒戰役勝利後也作出了嘗試,原因是蘇聯也預料到戰爭後英美對共產主義的仇視,蘇聯想留下德國作為緩衝國延緩與英美矛盾的爆發
但是問題又來了,二戰最終格局會因此而改變嗎?我認為還是不會的,但是這會將二戰的慘烈程度進一步提升,蘇聯在退往遠東之後德國也會因為過長的交通線而無力對蘇聯進行徹底的消滅,而英美很有可能會提前開闢第二戰場來挽救蘇聯,由於德國能夠將足夠的力量從東線抽調出來,這將會是一場無比慘烈的戰鬥
相應的,德國為了維持龐大佔領區的秩序,必將留下數目可觀的軍隊,這將極大削弱德國本就捉襟見肘的軍事力量,而且德國如果還是執行自己的極端民族主義政策,佔領區的暴動將會此起彼伏,德國的統治也得不到根本性的穩固
戰爭勝利的希望將會徹底寄托在美國人的身上,美國的軍事潛力將被進一步挖掘,毫無疑問美國的工業能力將會戰勝德國,但是這也將會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也許對德國來說最好的結局是希特勒突然暴斃,繼任的政府與英美簽訂了和約,在一定程度上維持了戰爭勝利的果實吧


納粹德國的命運在1941年底兵敗莫斯科城下就已經決定了。

如果能利用閃電戰一鼓作氣拿下莫斯科,獲得這個內線的樞紐並粉碎蘇聯的核心力量,在軍事和政治上產生重大影響,戰爭進行下去還有意義。但很顯然,德軍的閃擊在蘇聯寬廣的正面受挫的不僅是莫斯科一處,在北線的列寧格勒和南線的東烏克蘭,德軍也缺乏前進的能量,集中力量進攻莫斯科也以失敗告終。這就說明,對蘇聯這樣的對手而言,德軍的戰術優勢不足以決定勝負。

到了1942年德軍集中力量也不過僅僅能在南線發動進攻,這就更加說明了德軍實力有限,他們可能在戰術上獲得勝利,但無法擊倒對手。

加上1941年底美國對德宣戰,英國對蘇聯的援助到達,蘇聯逐漸恢復原氣,德國了無勝機。

從戰役的經過來看,德軍不是沒有這個機會,但希特勒的野心太大,戰線拉得太長,此外他的越權指揮葬送了德軍本來可能的勝利。拋開南俄這個局部,德國的整個戰線也拉得太長了,北及北冰洋,南抵北非,西到大西洋,而且人力,資源,工業能力相對它的敵人們來說劣勢太明顯,不可能有獲勝的機會,如果在戰役中取勝,頂多是延長二戰的時間。


然而並沒什麼卵用,頂多是蘇聯多死點人,戰爭再往後延期。
這是事物發展規律的不可逆,
德三從開始打閃電戰就註定了他們在戰略上的被動,因為他們不光有蘇聯百萬紅軍這個敵人,還有一個最大的敵人,就是時間。
前面有人說德三早點進行戰爭總動員,這也是不可能的,希特勒的閃電戰和民氣就是靠著那口閃電戰橫掃千里的氣提著,一旦進行總動員,德軍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神話被打破,民氣和士氣都將會崩潰。因為你是侵略者,戰爭總動員是亡國滅種時才能發動的技能,所以蘇聯能用得,你德三就用不得。用了只會崩潰的更快。
總結起來就是德軍無論打勝多少場戰役都沒用,因為他們一開始就沒遵循事物的發展規律,這個規律就是「正道」,所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毛主席教導我們一定要研究和掌握事物的發展規律,就在於次,掌握了我們就無往不利


德軍的最大問題是戰鬥/支援車輛不足導致的進攻能力缺失,特別是卡車/半履帶裝甲運兵車等缺失非常嚴重,而伴隨戰爭烈度提高,國內的生產無法完全補上這個空缺,這會導致德軍進攻能力的喪失,擲彈兵的半履帶車都配不足,普通步兵師頂多也就只有不足夠的卡車和火炮牽引車,想突擊都沒有機動性,甚至都沒有足夠的反坦克炮,很多時候只能邊等裝備並在陣地防禦邊和對面紅軍乾瞪眼然後看機會把人打穿或者被人憋一波兵打穿。(除非你想打一戰式的進攻)

而且德國防軍和武裝黨衛隊在41年末就損失了極大量有經驗的軍官和軍士,導致組織程度也好,戰鬥能力也好,42相對於41年有顯著下滑,蘇聯甚至組織了幾次反推,哈爾科夫失敗了,但斯大林格勒成功了,德國就算43年能贏,失敗也是時間問題。


鋼鐵雄心告訴我,搶灘英國才是要務。


德國不是因為某幾場戰役失敗而輸給蘇聯,而是必敗,因為德國是輸給了蘇聯強大的動員能力。前期蘇聯被打成那個樣子,換個一般的國家早投降了,偏偏這是一個有傲氣+有著社會主義制度的國家,死撐就是不投降還猛爆兵,德國耗不住的。


推薦閱讀:

耳川之戰大友氏為何會慘敗?
面對第三代和第四代坦克,現役的幾千輛59式能起到什麼作用?
翼裝飛行應用在軍事中是否可行?
都說冷戰的軍備競賽把蘇聯經濟拖垮,那為什麼沒有把美國經濟拖垮?
是否可以通過逆向工程來掌握競爭對手的技術(如發動機、操作系統等)?

TAG:歷史 | 軍事 | 蘇聯 | 二戰德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