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箏為什麼要「終身不履故土」?

華箏給郭靖的信中說:「我累君母慘亡,終身無面目見君,將遠赴絕漠,以依兄長,終身不屢故土矣。」華箏對郭靖有愧,但「不履故土」意義何在?
謝謝!


謝邀。

這個問題還真是問住我了。

一直都覺得,華箏這個角色,在《射鵰英雄傳》里篇幅不算特別多,但是每一次出場,存在感都特彆強,對劇情總是有顛覆性的改變(第一次出場把郭靖帶入蒙古上流社會,小時候幾次出場帶來了雙鵰,馬鈺和梅超風,長大後中原出場把原本完成度達到90%的靖蓉戀情一下打回解放前,蒙古的第一次出場讓郭靖又一次陷入了婚約愛情兩難,再出場一次原本已經和好的靖蓉又再一次誤會脫鉤,蒙古的後一次出場間接害死了郭靖母親……)

而這封信,則是華箏在《射鵰英雄傳》里最後一次「出場」。而這次,卻又是對《射鵰》劇情影響可以說最大的一次:原本劇情進行到這裡的時候,郭靖黃蓉是在回桃花島的路上,打算回島成親療愈喪母傷痛,可是這封信一來,讓郭靖得知了蒙軍南攻之事,促使了郭靖思考報國之事,也促使了郭靖第一次守襄陽(青州)的發生:

郭靖懷裡藏著華箏刻著字的那塊皮革,想到兒時與華箏、拖雷同在大漠遊戲,種種情狀宛在目前,對華箏雖無兒女之情,但想她以如花年華,在西域孤身依朮赤而居,自必鬱鬱寡歡,心頭甚有黯然之意。又想到蒙古大軍南侵,宋朝主昏臣庸,兵將腐朽,難以抵擋,千萬百姓勢必遭劫。蒙古南侵,如去向朝廷稟告,朝廷亦必無對策,只怕促使早日向蒙古投降,有損無益。黃蓉任他獃獃出神,自行在燈下縫補衣衫。

從這個角度來看,華箏這封信,是促使俠之大者郭靖誕生的契機,說一信千鈞並不為過

那麼從這點出發,華箏為什麼要「不履故土」呢?好像就稍微可以解釋了——這很可能是華箏的自我懲罰。

華箏懲罰自己的第一點是懲罰自己害死了郭靖的母親。這點在「我累君母慘亡,愧無面目再見」這裡就能看得出來了。因為我們都知道,華箏在小說裡面地位是很高的,成吉思汗的嫡女,備受寵愛的那種——

華箏是成吉思汗的嫡生幼女,自小得父王鍾愛。此時蒙古國勢隆盛,成吉思汗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各族諸汗聽得大汗嫁女,白是紛紛來賀,珍貴禮物堆滿了數十座營帳

所以如果留在蒙古大本營,華箏會享有誇張的榮華富貴,而西赴絕域,則是一種覺得自己不配擁有這些東西的自我懲罰

但這還不是全部的原因,我猜華箏自我懲罰的第二個原因,應該是她「泄露」軍情給郭靖帶來的一系列後果。這一點,在新修版華箏的信里可以看得更清楚,這版華箏的信多了些內容(下文黑體):

「我師南攻,將襲大宋,我父雖知君南返,但攻宋之意不改。知君精忠為國,冒死以聞。我累君母慘亡,愧無面目再見,西赴絕域以依長兄,終身不履故土矣。諺語云駱駝雖壯,難負千夫,挺身負重,雖死無益。願君善自珍重,福壽無極。」
  那革上並未寫上下款,但郭靖一見,即知是華箏公主的手筆,當下將革上文字譯給黃蓉聽了,問道:「蓉兒,你說該當如何?」
  黃蓉問道:「她說駱駝難負千夫,那是什麼意思?」郭靖道:「這是蒙古人的諺語,等如咱們說『獨木難支大廈』。」黃蓉道:「蒙古兵要攻宋,咱們早就知道了,不過她飛雕傳訊,總是對你的一番好意。」

新加的這句就牛逼了。一開始讀的時候我還不太懂,反覆思考後我才明白華箏這話是什麼意思——她已經猜到了以郭靖的性格,他一定會去守衛國家犧牲性命,就像要背負千夫的駱駝一樣,捨己為國!
那去了的結果會是怎樣?十有八九,是戰死沙場吧……
「挺身負重,雖死無益」——所以,這是華箏給郭靖留的勸誡,也是她對郭靖了解的證明。從這點看,說華箏是郭靖的知己,並不為過。

其實華箏寫這封信的時候,心情是怎樣的?我覺得應該挺值得思考。首先當然是對郭母之死的愧疚,這個不用啰嗦了。而至於告訴郭靖蒙古攻宋的消息,又寫下「駱駝難負千夫」的警示語,華箏的的內心應該是相當糾結的吧?

以郭靖的性格志氣,如果這樣的軍情不告訴他,難以彌補華箏內心對郭母之死的愧疚。
但是一旦這樣的軍情告訴郭靖,郭靖必然挺身赴死,很可能戰死沙場。

不管哪個選擇,自己的罪孽都更為深重。所以到最後,華箏估計也只能西赴絕域,舍卻大公主的榮華富貴,來做自我懲罰了。


大抵是矛盾吧。
她深愛的男人的母親,被她自己的父親殺死了。
她覺得事情不應該,也不至於這樣,但是無力阻攔父親,也無法向郭靖解釋,她夾在這兩個人中間左右兩難。
就好像那個經典的哲學問題:「我和你媽同時掉水裡」
我們拿著個問題開完笑,但是華箏卻是金庸小說里為數不多的面對這個問題的人之一。
另一個人是趙敏,但是華箏不是趙敏。
郡主就是郡主,普天之下,只有那麼一個郡主。

華箏知道鐵木真殺郭靖的母親是不對的。
作為子女,她不能忤逆。
想到郭靖,她又深深自責。
她待在這片草原上,抬頭看見大雕,想到郭靖,低頭看到鞍馬,想到父親。
抬頭低頭都是難過。

那麼就離開這片土地吧,到西域去。
眼不見,心不煩。


自我放逐。

慚愧和失落讓她選擇遠離自己最熟悉的環境,到一個全新的地方去生活。

而且更重要的是,她知道郭靖這一走必然要與蒙古為敵,她不想面對這個場面,所以去了一個郭靖絕對不會去的地方。郭靖若失敗了,要麼戰死沙場,要麼被帶到成吉思汗面前處死;即使郭靖率軍打敗了成吉思汗,也不過是打到蒙古,不會打到西域。所以二人以後是沒有見面的機會了。


如果留在蒙古,眼見的一切都會是郭靖的影子啊。只有去一個郭靖沒去過的地方了。


我通俗一點回答。僅代表我對華箏的看法。首先。華箏的童年就是和郭靖等一起玩一起長大的。不管是甜蜜的回憶還是恐怖的回憶都和郭靖有關。其次,長大後,郭靖又是金刀駙馬,她肯定覺得這輩子都會和郭靖幸福的生活在一起。哪成想蹦出個黃蓉,直接希望破滅,最後只能祝福他們,愛情的打擊是不回故土的大部分原因。還有就是父親的離別和親眼看到郭靖母親的自殺,她即使回去也會活在痛苦和回憶中,還不如客走他鄉,用時間洗去痛苦的回憶。


睹物傷情,一草一木都勾起華箏公主對小時的懷念,對「准婆婆」慘死的悔恨
斯人已逝,
無論是倒下的慈愛父親還是遠走的靖哥哥
又何必回來呢
華箏公主在小說里是一個很單純的女人而已


朮赤不是大汗親兒子
華箏是大汗最喜歡的女兒
幼子守灶,窩闊台卻當了大汗
拖雷和華箏是真親情,畢竟從小玩到大
拖雷被窩闊台毒死前,只能把華箏託付給沒有博爾濟吉特血液的朮赤,博爾濟吉特骨肉相殘,蔑兒乞人反倒比黃金家族乾淨
難道不是天譴嗎?


按《射鵰英雄傳》,郭靖收到華箏傳信後不久,鐵木真去世。當時是1227年。

華箏自稱「遠赴絕漠,以依兄長,終身不屢故土矣。」

看看她的哥哥們這時候在哪?她的故土在哪?

在二線城市呆慣了,終身不回小山村,很奇怪么?

順便,華箏的原型是阿剌海別吉。查查這位公主殿下坑死了幾位駙馬爺吧。

都什麼年代了,還相信女人會因為少了某個特定的男人就必然守活寡終身不快樂呢。

最好玩的是,大把陷入自我感動的人中,居然還有不少女性。


我一直以為她去了欽察汗國。


書裡面寫了,因為她偷聽了郭靖和李萍的對話,想要強留住二人,告知成吉思汗後,害的李萍身亡,自己內心愧疚,便不再回蒙古。


主要是華箏去了西域,成吉思汗就不能把她再許配給其他男人了。

總覺得金庸在華箏身上寄託了些男人的終極願望,哪怕華箏公主不能和男主在一起,還是得讓她為男主終身守節,不能便宜了其他男人。有點像金庸在郭靖身上抒發自己對感情生活的奢望吧?


推薦閱讀:

為什麼武俠電視劇里大家在出招前都要把招式的名字嚷出來?
金庸小說中最可愛之人是誰?
楊過為什麼叫小龍女姑姑,姑姑在古時候是什麼意思?
為什麼金庸武俠小說中的大俠光喝酒吃飯,卻從不拉屎?

TAG:心理 | 故鄉 | 金庸 | 射鵰英雄傳書籍 | 郭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