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恐龍沒有進化出海生的類型?

恐龍繁盛的時間比哺乳動物繁盛的時間更長,哺乳動物都已經進化出了鯨類和鰭腳類兩大類高度適應海生生活的類型,而恐龍卻僅有一些適合在淺水中行走的類型?
不要說魚龍和蛇頸龍,那不是恐龍!不是恐龍!不是恐龍!滄龍也不是!


恐龍的定義就是指主龍類下面的兩個目,哺乳動物指的是哺乳綱。

所以題主問得就不對。


這個問題問得確實不那麼對勁,@Kitty的感覺沒有錯。

題主提了一個關於生物的多樣性演化的問題,但卻用了兩個不相稱的對象來作比較。

為什麼恐龍沒有進化出海生的類型?這就相當於問,為什麼沒有進化出海生的牛(你要說海牛那我就只好跪了),為什麼沒有進化出海生的熊(經常下海游泳的北極熊並沒有進化出高度適應海生而不適應陸生的性狀)?

其實我也可以這樣回答你,確實有海生的牛——就像我們可以把所有貓科動物都叫「貓」(獅子老虎常被稱為大貓)一樣——如果我們把所有和牛同一目的動物都稱為「牛」的話,那麼,同屬於鯨偶蹄目的鯨就是一種「牛」;同理,如果我們把所有食肉目動物都命名為「熊」,你也可以說有海生的「熊」——海豹、海獅和熊都是食肉目動物。

沒有海生的恐龍,其實就是因為我們把恐龍的定義限制在了一個很小的範圍,而這個範圍就是指的在蜥形綱下的主龍類的兩個目,兩個陸生的目,或者合稱為恐龍總目(在此我們暫時不討論恐龍的後裔鳥類)。

有一點很說明問題:無論你把哪一種恐龍的模型拿給小孩子看,小孩子都能一眼認出它是一隻恐龍,這說明各種恐龍的形態差異其實並不會太大(見圖1~圖3,所有恐龍都大體上和這三種恐龍相似),恐龍雖然稱霸中生代,卻並不如很多人想像的那樣多樣化,畢竟只是兩個目的物種而已。

圖1:鳥臀目

圖2:蜥臀目蜥腳亞目

圖3:蜥臀目獸腳亞目

與恐龍形成對比的是,哺乳動物的多樣化是遠遠超過恐龍的。對一個沒有學過相關知識的小孩子(甚至包括部分成年人),你讓他看蝙蝠,他是基本上沒可能認出這也是哺乳動物的;當然,不知道鯨是哺乳動物的也大有人在;而鴨嘴獸,許多人(包括早期的動物學家)都想不到它是生蛋的。

之所以哺乳動物的多樣性遠超過恐龍,那是因為我們定義的哺乳動物,是整整一個綱的動物。一個綱,對應到恐龍所屬的門類,那麼就是整個蜥形綱,如果我們把整個蜥形綱都叫恐龍的話,那麼其中海生的種類就太多了:題主提到的魚龍、蛇頸龍、滄龍,還有題主沒有提到的海龜、海蛇,還有雖然生活於淺水,但已經出現了若干適應水生的特殊性狀的鱷魚。

或者你一定要問為什麼恐龍沒有進化出海生的,那麼對應到哺乳動物,就是哺乳動物的一個總目,比如靈長總目——包括人、各種猴子和老鼠、兔子——為什麼沒有進化出海生的猴子或海生的兔子(你要告訴我有一種動物叫海兔,我只好又跪了)?如果問題是這樣,那麼可以參考@湛盧的評論:「陸地動物重新下海本來就是偶然,需要機遇的。」——不可能每個目或每個總目都有海生的或飛翔的種類,尤其是海洋或天空的生態位已經被血緣關係比較近(也就意味著進步程度也比較接近)的物種佔據了的時候,新進入的物種除非幸運地演化出了極具優勢的新特性,否則難以與先來者競爭。

好了,一個小問題拉拉扯扯說了這麼多,總結一下:沒有海生的恐龍,其實就是因為我們只是把蜥形綱主龍類的兩個陸生的目,人為地定義為恐龍,而沒有把它們的海生的親戚也稱為恐龍。僅此而已。


恐龍繁盛的時間比哺乳動物繁盛的時間更長,哺乳動物都已經進化出了鯨類和鰭腳類兩大類高度適應海生生活的類型,而恐龍卻僅有一些適合在淺水中行走的類型?
不要說魚龍和蛇頸龍,那不是恐龍!不是恐龍!不是恐龍!滄龍也不是!
---------------------
題主的問題是類比不當
在傳統的林奈分類系統中,哺乳動物對應的是爬行動物。
恐龍只是人們對特定幾個目的爬行動物的俗稱。
你用低級別術語(恐龍)類比高級別術語(哺乳動物),這咋比?
類比要用同級別的術語,比如植物類比動物,被子植物類比爬行動物,貓科哺乳動物類比暴龍科爬行動物。

哺乳動物都已經進化出了鯨類和鰭腳類兩大類高度適應海生生活的類型」
對應的你應該說「爬行動物也進化出很多高數適應海生生活的類型,比如某某類、某某類」

恐龍該用什麼來類比?恐龍是若干個目的統稱(恐龍總目Dinosauria,包含鳥臀目Ornithischia、蜥臀目Saurischia,能夠與之類比的就必須同樣是對幾個目生物的統稱。比如,有蹄動物大目Ungulata(Ungulate),下轄奇蹄目( Perissodactyla, 或者odd-toed ungulates)、偶蹄目(Artiodactyla,或者even-toed ungulates),與恐龍總可以算是平級的。

或者退一步,翼龍形內部分為兩種,一個翼龍目就可以與恐龍形橫向對比了。翼龍表示老子們是空軍,不是土包子恐龍。

為什麼蛇頸龍、魚龍和翼手龍不算是恐龍? - 生物學
題主的錯誤,簡單的說,用幾個平行關係的術語說,為什麼(英文字母表的)A裡面沒有B。你看人家「希臘字母表」里都有β。
---------------
本回答是基於大家在基礎教育階段都學習過的林奈生物分類系統(界門綱目科屬種)。
但通過和一些古脊椎動物研究者( @秦綠蘿 )的交流發現,目前在學術界內,對生物的分類系統存在廣泛的爭論。已經使用了250多年的林奈系統正在暴露出諸多不足,一些學者主張取消以上的分類單元,全部代之以類。如果以這種譜系分類的視角來看,這個答案自是有失當之處。不過目前在基礎教育階段,既然林奈的分級系統還沒有被取締,那麼這個討論也還是有它的價值。有興趣者,可以自行尋找譜系分類。


生態位被魚龍和蛇頸龍、滄龍霸佔了。


「恐龍」這一概念本來就只包含了當時的爬行動物里兩三個陸生的目,你現在的問題就相當於:
為什麼飛鳥沒進化出在陸地上奔跑的能力?不要說鴕鳥,鴕鳥不屬於飛鳥!鴕鳥不屬於飛鳥!鴕鳥不屬於飛鳥!鴯鶓也不是!


其實有很多海生恐龍,比如黃昏鳥,還有一些企鵝


我看答案,很多人要細細排一下這兩個類群具體關係是什麼。我做了一點微小的工作,按照很多人對樹的理解,我們好好捋一捋恐龍和哺乳動物誰大好不好?(手動滑稽)

圖一:我要找一個起點,定在Amniota羊膜類,這樣其後裔Sauropsida蜥形類,和Synapsida合弓類,這兩類是姊妹群,所謂同級
ok,我們先看合弓類到哺乳類

Synapsida 到 Probainognathia 有11層

Probainognathia 到 Mammaliaformes 有9層

Mammaliaformes 到Mammalia(哺乳類啦)5層
一共是25層,對吧。
---------------------------------------------------------------------------------------------------------------------------------
另一支,蜥形類

Suropsida 到Archosauriformes 11層

Archosauriformes 到Archosauria 8層

Archosauria 到Dinosauria 5層
好啦!注意,這是一共多少層?24層

也就是說,即便是我們強行忽視無限的圈套關係,去對現在最新的樹進行從根部開始數(就是從原始開始數啊),你會發現,恐龍類還是比哺乳類大啊。從同級別類群演化過來,恐龍用了24"步",哺乳動物用了25「步」,按道理,恐龍是大範圍。這可能跟大家想的不一樣是么?為什麼?很多人人為恐龍小,是因為你們認為恐龍只有兩個目(還不算鳥),哺乳那麼多目,肯定恐龍小。

ok,現在我按照很多人對樹的理解讀了這樣一個結果,發現就算這樣,也和你們想的不一樣。

上面這樣數是不對的!注意,是不對的。

但其實呢,樹是不能這麼看的。看反了!討論這個問題,應該從下往上看,從種往上看。為什麼,因為種,是確切的自然分類階元。種是生殖隔離(或者其他,無所謂),是有一個大家公認的確切的定義的。而比較大的階元,都是人定的,這個東西是有差的,舉個例子,我自己數出來,合弓類到哺乳類是25層,你換一個其他人的演化樹,可能數出來就是20,或者30。因為每個研究者建立分類樹用的化石屬種都不一樣,層數也不一樣。但是,大家做出來,什麼是一樣的,冠群(現在活著的屬種)之間的關係是一樣的。也就是說,誰做,智人種都是在那,進步的,但是前面化石類群排起來完全不同。
所以說從一個滅絕類群開始往下捋,兩個類群誰級別高是沒有意義的。隨便加減一個化石,就能讓這個對比改變。

================無聊的分割線===============================================
先闡明一下觀點,我不同意「哺乳動物是綱,恐龍是總目,所以兩者不能進行比較」這個觀點和類似說法。恐龍類和哺乳動物類是可以對比的,無論是多樣性,適應性或其他。
為什麼?
舉個例子,林奈的觀點,鳥類是綱,哺乳動物是綱,鳥類的多樣性比哺乳動物大,鳥類是「是鳥恐龍」。如果你認同前面幾個短句,那麼為什麼恐龍不能跟哺乳動物比?換個方向想,如果恐龍沒有滅絕,鳥類本身以一類恐龍存在,那麼恐龍不就至少是「超綱」么?
同樣的事情,對著脊椎動物演化能說出很多例子。
原因是什麼?是因為林奈的界門綱目系統跟現代的系統發生結果是不兼容的。中文裡面造了很多辭彙,類似超綱,大目等,主要是為了翻譯看起來不奇怪。系統發生研究做出來的,是一個無限套娃關係,同時有且僅有單系是被當作自然類群存在的。
比如說恐龍,你用一些定義定義恐龍的自然類群,恐龍這個單系是要共同祖先的所有後裔的,那麼,鳥就要包進去。你用鳥綱,恐龍就可以是超綱,恐龍形可以是超超綱,你就會發現,這沒完了,沒有那麼多詞可以用,所以怎麼辦?用「類」,鳥類,蜥腳類,恐龍類,蜥形類。

所以說按照系統發生的觀點,恐龍會不會游泳?會啊,企鵝(Spheniscidae)就會啊。那,我不想把鳥加進去,你不能提鳥。那麼,非鳥恐龍,就是一個並系了,不是一個自然類群。拿一個非自然類群和哺乳動物這個自然類群比,就好比你說老王家跟老劉家械鬥,但你規定老劉會武術的三兒子小劉及小劉家不能來參加,這打起來公平么?

回到這個問題,中生代的恐龍類下海了么?第一,目前沒有恐龍類作為大型海洋捕食者的報道,但是河流,湖泊裡面是有的。第二,中生代小型恐龍類是有會游泳的,比如黃昏鳥(我這個恐龍類是包括鳥類的)。

如果讀到這裡,你還要求把鳥類從恐龍類裡面踢出去。那麼,好,為什麼恐龍類不能一家人齊齊整整的去被討論呢?鳥兒子犯了什麼錯非要摘出去?只因為活下來了?

恐龍類沒有成為中生代海洋的統治者,包括其後代也沒有在新生代海洋裡面有多大作為。首先可能是中生代海洋本身就很「擁擠」,海洋裡面已經被更早出現的類群填得比較滿了。恐龍類得形態優勢更多得體現在生活在陸地上(包括雙腿怎樣支撐,頭骨輕量化),在海里這些優勢意義不大。何況,不能稱霸海洋本身不是一個多不好的事情啊,翼龍類不也會游泳么?

歸納一下,單單討論從三疊紀出現,繁衍生息到現在的恐龍類來說,這個類群是有可以游泳得海生類型的,但由於某些原因,這個類群裡面沒有出現在海洋中占統治地位得大型捕食者。

最後說兩個很滑稽的問題。
第一,侏羅紀的海相(灰岩)裡面是有發現疑似鳥臀類恐龍(裝甲龍類的好像)化石的。
第二,請想一想始祖鳥發現在什麼地層裡面?

決定一個類群適應什麼環境的,應該是這個類群本身的生物學原因。而不應該是這個類群的系統發生關係。分類工作是人後天做的,分類級別是人後天定的,是不能影響這個類群當時生活狀態的。影響一個類群適應什麼環境,原因可能在形態,在基因,在環境本身。


瀉藥。簡單說一下。
首先,恐龍是否有下海的品種,只能說目前還沒有發現。不過一些恐龍,比如馬達加斯加的惡龍,吻端的前幾枚牙齒成長錐形,而且極度前伸。很顯然這種恐龍是生活在海邊,而且以魚為食的。同樣,美扭椎龍也可以在海洋上的各個小島之間進行短距離游泳,尋找食物。
所以,我們已經發現過了可以說是半海生的恐龍。那麼有沒有真正海生的恐龍呢?這還不好說。之前的義大利96神獸,儘管只是個混合選模鬧劇,但是畢竟棘龍可以讓人復原成漁夫,說明還是有部分恐龍有這很強的水生傾向的。在淡水中可以,為什麼在海水中不可以呢?

所以我大膽的推測,曾經確實有小部分恐龍進入了淺海並且進行了特化,佔據了淺海小範圍內一定的生態位,只不過沒有化石保留下來而已。因為從惡龍和美扭椎龍之類,哪怕是96神獸的鬧劇也可以或多或少說明有些恐龍是極度依賴水的。

但是為什麼不說恐龍曾經佔據了較大面積的海洋生態位呢?我認為這是因為在三疊紀,恐龍被魚龍佔了先機。魚龍2.5億年前就出現,並且迅速下海,佔據了大量的海洋生態位,甚至湧現出「xxx神獸」,「xxx大魚龍」之類的成員。儘管真實性有待考證,但是這無疑可以說明魚龍對於海洋的適應是迅速的(儘管可能比不上滄龍的神速)、有效的和全面的。而恐龍晚了大約2000萬年出現,這段時間裡不說深海裡面魚龍發展的怎麼樣,即使是淺海也被幻龍霸佔了。所以,恐龍在三疊紀入侵海洋就是不可能的了。而侏羅紀,幻龍的一支後裔——蛇頸龍,也是操著自己世代都海生的老家底和魚龍爭,海洋的生態位處於高度競爭狀態,恐龍仍然沒有機會下海。白堊紀魚龍上龍雙雙衰敗,但是這個好機會恐龍卻沒有抓住——我覺得可能是因為滄龍比恐龍更加神速吧。。。。畢竟滄龍適應海生的速度在全進化史上也可以說是一個奇蹟。總之滄龍神速的分完大部分海洋生態位以後,恐龍又可以歇著了。
不過我之前猜想的「一小部分恐龍可能在淺海佔據了部分生態位」也是在上龍/魚龍和滄龍交替的時刻,畢竟那段時間裡面已經存在高度多樣性的恐龍肯定向海洋進軍過,雖然速度上沒幹過滄龍,但是肯定不至於毫無結果吧。。。


題主問的問題實際上沒毛病


回答的人大多在駁斥說題主的概念定義問題
他們認為恐龍=主龍類下兩個陸生的目,因此只有陸生的叫恐龍,海生的不能叫恐龍

實際上是這樣嗎?
不是。
首先題主已經知道了,魚龍、蛇頸龍和滄龍都不是恐龍。
為什麼不是恐龍?並非因為他們海生,而是因為他們根本就不是恐龍一系的。
所有恐龍都有同一個祖先,魚龍、蛇頸龍、滄龍、翼龍 等都不是那隻始祖恐龍的後代,所以它們不是恐龍。

所以題主想問的實際上是,為什麼恐龍中沒有出現從陸地下海,演化成海生類型的分支?

當然,這個問題我不知道,我想說的是,嘲諷別人的問題之前先搞清楚問題

-------------------------------
對了,至於說底下有嘲諷我的,我都不知道他們在嘲諷什麼。
至於說題主自己跑出來說他覺得自己問得有問題,我就不知道他是出什麼毛病了
因為事實就是:他問的沒毛病

我們知道恐龍的概念是清晰、確定的
很多嘲諷題目的人,我猜想他們心中對恐龍的定義大概是:蜥蛇龜鱷外,已經滅絕的陸生遠古爬行動物。
他們認為恐龍的概念中原本就隱含著「陸生」這一定義,所以一旦出現海生的和會飛的,就自動剝離出去了,不再被人承認是恐龍了

問題是這樣嗎?
不是啊,魚龍、蛇頸龍、滄龍、翼龍 為什麼不是恐龍,並非因為他們生活在海中或空中,而就是因為它們不是恐龍一系的。它們就算是陸生的,也不屬於恐龍。
再說,已經滅絕的遠古爬行動物中,還有好多陸生種根本不屬於恐龍呢
他們可能連恐龍的界屬都沒搞清楚

讓我們來設想一下,有沒有可能出現一種恐龍,下海了,進出成一種海生的物種,形態上很類似於魚龍或滄龍?
完全有可能,而且,有可能歷史上真的就有這種的恐龍存在,只是還沒有發現而已
所以,樓主的問題就是在問,為什麼沒有一種恐龍下海進化成海生恐龍?
這麼問有問題嗎?

還有說拿恐龍跟哺乳動物比較不合適,不對稱。
是嗎?沒有啊
拿恐龍和哺乳動物比較,很合適啊!
@一貫正確 說:
如果我們把所有和牛同一目的動物都稱為「牛」的話,那麼,同屬於鯨偶蹄目的鯨就是一種「牛」

這位知乎er就犯了我前面說的錯誤。
因為牛的概念是不清晰的,或者說,他在探討時沒有明確我們是在什麼意義上對牛進行定義,科學上的定義與日常生活中的定義是不同的。我們平常對牛的定義大約就是,陸生、偶蹄、反芻、有角、食草、體大…… 所以海生的都不算牛。牛這個概念本身就隱含了陸生的意思。
可恐龍是這樣的嗎?
不是,正如我前面說的,恐龍的概念是有嚴格的生物學上的定義的,它就是二疊紀時代出現的某一隻爬行動物的後代,這一支系就是恐龍,不管是陸生海生還是在天上飛。所以按這個嚴格的定義,鳥類也是恐龍。

至於說大眾認知中對恐龍的定義,Sorry,大眾認知中什麼魚龍滄龍翼龍都會被算做是恐龍呢。但題主從一開始就指出,他知道魚龍滄龍翼龍都不是恐龍,也就是說,他 是在嚴格的科學定義上探討恐龍這一概念的。


這是個奇怪的問題,總覺得哪裡不對,但又說不出來。


這個問題我也覺得有點怪怪的[?o-°]?


恐龍的定義是人類制定的,說白了只是一個便於分類的名稱,這些定義的邊緣其實都是模糊的,是人類強行賦予的。

雖然標準規定一些兩棲類或水生類不算做恐龍,人家就在那裡,是定義的標準強行區分了它們,而不是它們彼此之間有巨大的不可調和的差距。

很多標準都是人類主觀上的,並不是上帝的旨意,比如醫學上規定肩胛骨就屬於上肢骨,它在很多地方符合上肢骨的定義,又在很多地方符合軀幹骨的定義,只是哪方面優勢更大一點而已。

很多定義只是為了分類,物種就在那裡,這才是上帝的旨意。


狹義的恐龍概念是恐龍包括蜥臀目和鳥臀目兩個目的所有動物,但廣義上恐龍的概念是三角龍和家麻雀最近的共同祖先和它們所有的後代物種。就是說蜥臀目鳥臀目兩個目的最近的祖先物種(至今還沒發現),以及所有兩個目的衍生後代物種,鳥臀目已經徹底滅絕了,蜥臀目的鳥類現在還是優勢類群。也就是說鳥綱只是獸腳亞目恐龍的一個演化支系。要這麼說,滅絕的黃昏鳥,現在的企鵝,海雀,天鵝,鴨等水禽就是水生半水生的恐龍。
恐龍的時代總覺得像一部波瀾壯闊的史詩,堅強的掙扎在三疊紀大滅絕的邊緣,稻侏羅紀的繁盛和白堊紀的不可一世,幾乎佔領了所有陸地生態位。能上天能入地能下海,很多種恐龍可以游泳,比如著名的似鱷龍,棘龍。化石記錄發現雙脊龍也有捕魚潛水的能力。飛上天的恐龍在幾百萬年時間裡代替了龐大的翼龍目,讓翼龍的絕大多數物種退出生態位並且滅絕。而且也進化成小到一隻麻雀打到四五十米的巨怪。

Davide Bonadonna 作 游水的棘龍
我們今天看到的動物的大多數優勢哺乳動物的科大多是2000萬年前中新世之後崛起的,比如牛科,貓科犬科之類(之前的很多化石科在中新世滅絕了)而很多恐龍的科存在了數千萬年,比如傷齒龍科,最早的赫氏近鳥龍距今1.6億年,而最後的傷齒龍直到大滅絕才消失,幾乎存在的九千五百萬年而且一直屬於優勢物種。同樣的馳龍科,若把始祖鳥划進去他們也成功地生活了八千五百萬年。除了劍龍類以及早期的那些原始恐龍等存在時間比較短之外大多數科都存在數千萬年以上。
再說說下海這種行為,其實多數海生動物祖先(蜥形綱和合弓綱的動物,都是陸地起源。滄龍起源於陸地蜥蜴,魚龍的祖先湖北鱷也是半水生。哺乳類的鯨起源於中獸(現在分類系統變化大,有的吧鯨目和偶蹄目合併)。而現在的海豹海獅等就是陸地上的犬類的後代,很可能都是生存所迫或者為了獲取更多蛋白質食物,所以個人認為恐龍生存在陸地上如此成功也沒必要完全水生爭取生態位。


非要拿恐龍和哺乳動物比。。。↓↓↓
阿貓阿狗都有可以生孩子的,為什麼男人不能生孩子?不要說女人,那不是男人,那不是男人,那不是男人。兩性人也不是!


因為那個不叫恐龍,叫海爬,同理還有飛爬。


先問是不是,再問有沒有,最後問對不對

首先恐龍的定義:

恐龍(學名:Dinosauria)是出現於中生代多樣化優勢陸棲脊椎動物,曾支配全球陸地生態系統超過1億6千萬年之久。恐龍最早出現在2億3千萬年前的三疊紀,大部分於約6千5百萬年前的白堊紀晚期所發生的白堊紀末滅絕事件中絕滅,僅倖存鳥類。

也就是嚴格來說,海洋中的『恐龍』並不是真·恐龍。

其次,如果我們忽略『陸生』這個定義,把目光放進海洋,你會發現……

海太深了,我們沒發現的東西還有很多,但不代表它們並不存在。


先佔個坑……回頭問問學的明白的同學再詳細答

早在三疊紀時期,雙孔亞綱的另一支——鱗龍形下綱就已經有相當成熟的水生種類了(像幻龍、長頸龍這樣的非常特化的種類)。三疊紀晚期更是出現了混魚龍這樣類群,它們完全脫離陸地營水棲生活,佔據了水中大部分的生態位。
然而這個時候恐龍在陸地上才剛剛興起,正在填補大量鱷類滅絕後的生存空間,完全沒有下水的契機啊。等到恐龍在陸地上分布的足夠廣泛,水中已經沒有那麼多的機會了,面對完全營水棲的混魚龍這樣的東西恐龍也占不到什麼優勢,所以遲遲無法演化出純粹的水生種類。

至於後來……侏羅紀蛇頸龍(上龍)和更先進的魚龍發展迅速,這時候……你還想下海?隨著魚龍的滅絕,水中生態位的確空出不少,但是有鱗目迅速的巨大化填補了這個空白,並且大有排擠上龍的趨勢……呃,也是沒有下海的可能性呢(笑)


主要是由於骨骼結構的問題。鳥頸類的脊椎運動能力比較差,既不能靈活的側向擺動,也不能靈活的縱向擺動。在陸地上通過直立行走,對運動沒什麼影響,但在海里通過脊椎擺動方式游泳才是最高效、靈活的。作為對比,哺乳動物的脊椎可以靈活的上下擺動,魚類、鱗龍類可以靈活的左右擺動。
順帶說一句,哺乳動物的上下擺動游泳方式雖然效率和魚類的左右擺動差不多,但是在淺水中的方向靈活性要差不少,這也是為什麼大型的鯨類經常擱淺,而同樣大型的鯊魚卻幾乎從不擱淺的原因。


爬行動物都上岸了還要回到水裡當魚類?

那還多了個變回兩棲類的步驟啊。


這相當於是把一個恐龍總目和整個合弓綱做比對了啊……確實不對勁……
不過其實企鵝可以算水生恐龍的吧?


其實滄龍就是從陸地上的蜥蜴跑到水裡的,特化成那個樣子,而且只存在一千多萬年,就迅速取代了調孔亞綱的上龍成為海洋霸主。(難道因為雙孔亞綱更先進?)應該只是機緣巧合,被滄龍佔了先機。而滄龍這種海中霸主不允許別的大型動物再下海了。。。


推薦閱讀:

對於進化論的質疑,有哪些書可以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優生學?
如何評價Pokemon新概念--地區形態?
從進化論上說剩女算不算是被自然淘汰了?
不能平地翻身的大型甲殼蟲如何存活?

TAG:動物 | 進化論 | 史前生物 | 恐龍 | 古生物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