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個度數,用負散或者正散有什麼區別?
對於公眾號分享關於褚教授的那篇文章提到30%的兒童近視是被驗光師,醫生誤診的。在文章也提到配鏡處方也應該使用負散形式。而在我們學習過程中都明白正負散的轉換是不影響度數的。對此,我想知道正負散對於配鏡處方到底有沒有影響?
我等後生晚輩,達不到大濕的境界,沒有參透其中玄機。
光學等效的折算,既然是等效,為何非要指定用負散?也不能理解「錯誤的處方」錯在哪裡,損害造成的機制,至於30%這個比例從何而來,如果30%是錯的,那麼加上正確的部分,該有多少孩子是球柱異號的,誰見過這麼多孩子這樣,談談感受。。。
給您的建議,折算優先順序別
1)雙眼同球
2)最小球值
3)軸位對稱
謝謝邀請,好問題!
接下來我分兩部分解答你的疑惑
PART1.正負散光如何換算
先來一個度數,換算前後
換算原則是:a=A+B,注意是帶符號相加,(+100)+(-75)=(+25)
b= - B,數值不變,正負相反,-75變成+75
c=C+90(C&<90)或者c=C-90(C&>90)
可見,題主問題描述中,文章里所說的配鏡處方也應該使用負散形式,這種說法不是絕對的,任何度數,都可以隨意換算。
正散和負散可以是一個度數的不同表現方式而已,換算前後光度是等效的。
PART2. 工作中的正散,負散。
首先,除非特別定製,否則鏡片廠家在製造鏡片的時候,統一把散光的柱鏡表面製作在鏡片的內表面,方便製造模具。所以體現在鏡片包裝袋上的散光一般都是以負數形式表現出來的。當然,很多細心廠家也會把換算後的度數也寫在鏡片包裝上。比如:
其次,大部分常見的電腦驗光儀,打出的小票,也都是統一列印出負散光,需要驗光師自行換算。
而在主觀驗光過程中,綜合驗光儀也沒有正散,需要在流程結束後,由驗光師換算完才出具處方。
綜上所述,正散負散,在工作中,遵循的是使用方便原則。
然而,如果連基本光度換算都不會的人,根本就不能叫驗光師。
這樣的人給你驗光,能驗准才是奇蹟。
---------------------------------------------------------------------------------------------------------
以下是喜聞樂見的段子時間:
不是因為我是眼鏡店的所以黑醫院,大部分醫院,特別是小縣城醫院的眼科,根本就沒有配備驗光技師(驗光技師和眼科醫師,根本就是兩回事),很多小醫院的眼科,乾脆整個部分就是外包的。很多消費者對醫院只是盲目的迷信而已。
具體到正規的眼科醫院,技術水平是絕對OK的,但是每天那麼多人驗光,醫生很難對每個人都做到全面細緻,整個驗光流程要走來下,即使不散瞳,少說也要二三十分鐘,試問,你們去醫院驗光,真的有走完整個流程嗎?
區區一杯奶茶錢的挂號費,如果只要處方,不配眼鏡。對醫院來說,勞動和產出根本不成比例。
呵呵,不過就算你配眼鏡了,醫生也沒幾個錢的提成。
這對醫生的工作積極性,是極大的摧殘,試想,苦練十幾年幾十年的驗光技術,卻在收入上幾乎沒有體現。同時,國外的同行則享受著高收入和高禮遇。在這裡,忍不住給醫生們報不平。
所以,隨著中產階級的消費升級,未來眼視光機構一定會像牙科診所一樣:
私人運營,合理收費,技術立命,專業領先。
別急著罵,接來下說眼鏡店了!
當然了,醫院尚且如此,眼鏡店更是雜草叢生了。驗光師?很多門店根本沒有,請個驗光師一個月得發好多工資呢,很多小眼鏡店或者眼鏡市場,只是電腦出票,按小票差不多度數,走你,驗光流程那叫一個秒殺!
如此這般,造就了國內一個奇特的現象,每年大部分視光學校的畢業生找不著驗光師的工作,只能跑業務,而眼鏡店需要驗光人才卻受制於成本因素,捨不得聘請驗光師。且,請不請驗光師對生意好像也沒有太大影響,嚎~
所以這位教授文章里的說辭雖然有失偏頗,但是反映的問題是實實在在存在的。
可悲的是,在和本地別的眼鏡店的殘酷競爭中,我發現,本店對驗光技術的高標準,嚴要求,並沒有在競爭中帶來太多的優勢。只能感嘆目前國人對視力健康是何等的漠視。推薦閱讀:
※如何保護眼睛?
※視力好看東西是什麼體驗。。?
※眼睛裡會進沙子灰塵 過一會卻沒有異物感,最後它們都到哪裡去了?
※網上的各種治療近視眼的方法有沒有效?
※手機屏幕和電腦屏幕哪個更傷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