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為一名斜杠青年?
斜杠青年(slash)正在全球範圍內流行起來,你身邊有這樣朋友嗎?你覺得應該如何成為一名斜杠青年?
想做斜杠青年還不簡單嗎?
某些雞湯寫手的早已給出範本——作家 / 主持人 / 民謠歌手 / 老背包客 / 不敬業的酒吧掌柜 / 油畫科班 / 手鼓藝人 / 業餘皮匠 / 業餘銀匠 / 業餘詩人 / 資深西藏拉漂 / 資深麗江混混 / 黃金左臉 / 禪宗臨濟弟子。除了「麗江混混」現在聽來顯得面目可憎,其他一切標籤看上去都神秘而唬人。
而事實更可能是:正如上文一堆標籤底下埋藏的是「四流作家」的匱乏本質。這些用斜杠剪開的標籤並不能代表任何真相,而且技術上實現起來也沒有什麼難度,隨便找一堆標籤堆起來很難嗎?舉個例子——
「煉丹車間熟練工/資深猴戲藝人/蓮花洞雙子星/黃金整張臉」是誰?
金角大王。這個很容易啊,隨便找個知乎俠都是斜杠青年。
小資/中產/計算機科學家/有品位/民謠愛好者/健身狂魔/星巴克常客……
還能寫出好多。
但實際上呢?嘿嘿~
所以說斜杠沒卵用,你寫個「耶魯博士在讀」,還不秒殺他幾百個斜杠?
文章首發於公眾平台「咖聊」,ID:extalk.未經許可,不準轉載。
不知何時開始,斜杠青年似乎已經成為了一種社會風尚,什麼,你還不知道什麼是斜杠青年?好吧,我給你科普一下。
「斜杠青年」是一個新概念,來源於英文「Slash」,其概念出自《紐約時報》專欄作家麥瑞克·阿爾伯撰寫的書籍《雙重職業》。她說,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再滿足「專一職業」的生活方式,而是選擇能夠擁有多重職業和身份的多元生活。這些人在自我介紹中會用斜杠來區分,例如,萊尼·普拉特,律師/演員/製片人。於是,「斜桿」便成了他們的代名詞。
其實,「斜杠青年」並不是突然就出現的,而是社會發展到現在所帶來的一種新的職業產物。我們的祖先其實都是所謂的「斜杠青年」,因為那時候人類的環境危險而多變,人們必須訓練自己隨機應變的能力和全面的生存技能。祖先們的生活環境決定了他們必須適合多元化的生活方式,用不同的技能來應對不同的挑戰。
只是隨著時代的發展,農耕社會和工業社會的到來,人們開始逐漸把社會生產分工化和細分化了,一人一職成為了人們主要的工作和謀生手段,一是因為那時的交通沒有現在這麼便利沒有辦法短時間內大範圍地進行陸上的地點轉移,而且那時人們信息交流基本靠吼,所以自然我們前輩們能夠接受到的信息非常有限,甚至某些時代人們焚書坑儒,閱讀許可權僅限於四書五經。自然在那時,文人看不起武人,讀書人看不起手藝人,手藝人看不起商人,商人說:「你們這群SB….」 這只是個小插曲,我們繼續回到討論斜杠青年。
其實古今中外的許多職業人都早已是所謂「斜杠青年」,比如傳說中的那個全才 列奧納多●達●芬奇:除了是畫家,他還是雕刻家/建築師/音樂家/數學家/工程師/發明家/解剖學家/地質學家/製圖師/植物學家和作家;還有魯迅先生:公務員/老師/作家;更有偉大領袖毛主席:政治家/戰略家/思想家/法家/詩人......
看到這麼多偉大的人物都是所謂的斜杠青年,你是不是感覺很好很牛逼的樣子,但你以為成為一個斜杠青年真的這麼簡單嗎?
Nonono,論據(哦,我懶的寫)
移動互聯網的時代,多重職業正在社會慢慢流行開,後工業時代的到來,服務業成為最大的產品,包括教育、娛樂、文化、藝術、旅遊等,大量人才湧入這些行業,服務業的人大多不涉及產品的生產,他們交換的大多是個人的技能、知識創意和時間,他們接受到的是互聯網上海量的信息和網路資源,人們逐漸開始不再受制於自己本來的工作,你可以在家辦公,可以玩遊戲賺錢,可以靠直播寫代碼被幾千人盯著賺生活費,還可以把你媽媽自製的辣椒醬放到網上去賣,可以下班後開私家車拉幾單Uber,可以把自己製作的H5小遊戲放在平台上給大家娛樂,你甚至可以靠野外探險和吃美(chong)食(zi)讓人們的掏出錢包奉上毛爺爺(說的就是你,貝爺!),還有的一個人就能成為一項業務的供應商或服務商。
例如最近興起的:羅輯思維,科技美學,小余老師說,papi醬,還有各類健身、諮詢、私廚美食等公眾號和讀讀日報,不過這些傳播範圍如此廣泛的以個人為中心做服務或產品的背後的卻離不開一整個運營和開發團隊的支持。個人自媒體的信息傳播速度之快,幫助大量的用戶解決了信息不對稱的問題,讓有某些技之長的人可以擺離線構和公司的束縛,直接為用戶提供服務和內容。
互聯網時代就是屏幕爭奪的時代,誰能爭取更多的人的眼球在屏幕前的時間,誰就能成為2016年的內容之王。當我們跨入娛樂至上的時代,跨入知識和創造力的時代,優秀的人才和內容成為時代最收到資本青睞的資源,人們會在豆瓣,lofter,dribbble,pinterest,instagram關注各種牛逼的攝影師、插畫師、藝術家、建築家、畫家、導演、藝人和明星,與文化產業對應的是背後所帶動的巨大的廣告業和實體產業,80/90/00後將會花越來越多的錢去購買那些老一輩人所不能理解的「精神文化享受」和「影視明星周邊」。
是的,這是最好的時代,我們會畫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不務正業」,去「東搞西搞」,「斜杠青年」的時代已經到來。最大好處在於,我們不再是讓自己兒時的夢想僅僅留存於睡夢裡,我們可以一邊當著公務員為人民服務,一邊當一個新時代的斜杠青年,張揚自己的個性,傳播自己產生的價值,讓更多的人關注到每個個體的夢想,甚至某些人還能以此為生,papi醬的大火更是證明了一個人哪怕僅僅只是「集美貌與才華於一身」一樣可以創造巨大的影響力,靠自己的力量和才能去體驗一種不一樣的生活方式。
是不是記得以前同學親戚老師經常問你幾個問題。
Q:你的興趣愛好是什麼呀?A:玩!
Q:你有什麼特長?A:我頭髮特長!
Q:你會做什麼?….你猜
時至今日,如果再這樣回答,你怕是連去相親都沒人看你一眼啊喂- -||
「斜杠」是改變的第一生產力!為什麼這麼說?
擁有「斜杠」思維的人,務必是一個熱愛生活,並且樂意接受新鮮事物,不循規蹈矩,能樂觀應對環境的改變,並且能隨時改變自己過去做事方式的人。這樣的人有什麼優勢呢?簡單地說,這樣的人可以更好地適應現在的互聯網工作環境,能更加從容地應對在互聯網從業中經常發生的如跳槽,變換崗位,產品改變運營策略,公司改革等突發情況。
「斜杠」是真正有創造力的人!經濟組織方式的變革,那些集中在固定時間和傳統工作單位的工作將逐漸被人們厭惡和遠離,固定的時間和場所做重複且物料的勞動,這在知識和創造力的時代已經行不通的,因為人只有在自我理想和自我約束的驅動的狀態下,才能擁有最大的生產力和創造力,事實上,矽谷那群「老青年」們早就開始這麼做了。還好國內的互聯網公司也逐漸開始學習和靠近矽谷的工作和學習方式,員工有極大的自由選擇與誰工作,參與什麼項目,在哪裡工作以及如何工作。
僱傭與合作最大的區別就是關鍵資源和利潤的分配,在政治和資本強勢的過去,企業的利潤大多會歸於資本方,底層的人大多只是打工的團體。互聯網帶來的新的扁平化的工作和管理模式,人才成為企業的關鍵,人才的稀缺性和價值會產生非常符合二八法則的分化,利潤的大頭也逐漸從資本方轉移到人才方,直到實現接近於合理的利潤分配,這也就是說合作時代模式下的「斜杠」青年將會有更多就業的選擇,也會得到更多的利潤。
如何成為一名優秀的斜杠青年?
不想當設計的程序員不是好的產品經理?不想當攝影師的音樂人不是好的UI設計師?不想當總統的小局長不是好的Uber司機? 聽過了太多這樣的隱斜杠青年的個性簽名,是不是自己也想要做一個逼(keng)格(meng)滿(guai)滿(pian)的斜杠青年?來吧少年,讓我教你如何成為一名優秀的S(R)l(u)a(bbi)sh
發現自己的興趣和長處 拿出一張白紙,寫上自己做喜歡做和擅長做的三十件事,給每件事情的喜愛程度打分,滿分100分,無論是多麼宏偉的事情(比如登陸火星),又或者是多麼渺小的事情(做一頓早飯),然後按喜愛的等級從上到下排序,並且在每件事後面想好並寫上自己能在這件事上給自己或別人帶來什麼,快樂?幸福?知識?成就?價值?
與自己來一場靈魂深度的對話交流 自我詢問:你做什麼事情的時候是最開心的?你最想成為什麼樣的人?如果你最終能成為那樣的人,你願意付出多大的代價? 去看一看《搏擊俱樂部》,在夜深人靜的時候,狠狠抽自己一下,「這真的是我想要的生活嗎?如果生命能重來,我將從事什麼職業?如果我做的所有事都能產生價值,我願意把我的時間用在什麼事情上?我是一個足夠有趣的人嗎?我給我周圍的人帶來幸福和快樂了嗎?」
為自己的idea來一場為期31天的投資 31天,足以養成一個習慣。在你的興趣特長和人生夢想中尋找交集,投資自己31天的時間,去把這件事做起來,如果31天之後你覺得太好了,我想一直做下去!那麼你可以付出「一萬小時定律」去把自己變成這方面的大師。
「人們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並非天資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續不斷的努力,一萬小時的錘鍊是任何人從平凡變成超凡的必要條件。」
至於如何量化自己的興趣和努力,升級成為專家,不用我去告訴你如何去做一萬小時的時間規劃吧?進入同類人的圈子 「擁有相同羽翼的鳥兒總是在一起。」和我一樣的人到底在哪兒呢?貼吧還是豆瓣?lofter還是github?facebook或是QQ空間?總之,進入那個你最想從事的職業人的社群。現在的網路太發達了,網路上的社群已經細分到血友病還是行屍走肉吧了,我們絕對不可能找不到屬於自己的社群。
做一名斜杠青年不應該成為你見異思遷,肆意跳槽,三天兩頭換工作的借口。Excuse?你說你辭職去創業?喂喂,我們也在創業啊!可是這並不代表我就要退學啊喂~成為一名斜杠青年,應該是鼓勵你發現自己真正喜歡和擅長的東西並傾盡所能地投入,並盡量成長成為該領域的業餘專家!學會分享 光有輸入沒有輸出的知識永遠都只存在於書本里,如果你只是天天泡圖書館讀著《中外文學經典》和《四大名著》,那麼你永遠也不可能成為一個專家,只有把自己的所見所聞,所學所想,以一切可能的方式記錄下來並且分享給更多的人,你才能成為該領域真正的大牛。
The end.
給自己打上一個斜杠青年的標籤吧,這是你應得的!不論你是付出了大量的時間在研究動漫或者淘寶攻略,還是付出了無數個日日夜夜在代碼和開源社區,又或者你乾脆按了兩萬次快門,畫了一千幅畫,做了一百個模型。這些幸苦的汗水,足以支撐你頭像下的小小斜杠。
哦,我今年的夢想是在我脆弱的頭像下加一個PM和馬拉松運動員的小小斜杠 (微笑臉)
你成不了斜杠青年
真正的斜杠
都是中老年
「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思想家/政治家/詩人/作家/歌唱家XX同志永垂不朽」
其實,成為斜杠青年並不困難,很多人都有這樣的潛質,只要具備以下條件即可:
- 足夠貧困,一份工作不能養自己(養家);
- 注意力分散,無法長期聚焦在一點 ;
- 意志不堅定,沒有必須實現的目標 ;
斜杠青年絕對是大熱詞,畢竟,在互聯網的幫助下,創業的條件更容易得到滿足,人們進行創業的門檻確實降低不少。
不過,網上對於斜桿青年這個詞還是褒貶不一,很多人覺得,做斜杠青年賺錢並不容易,而且很容易影響本職工作。
對此,我當然是不同意嘍,於是,就有了今天的分享。
來吧,讓我悄悄的告訴你,其實,做個賺錢的斜杠青年,真的不難!
一,
我有一個學生,他問我,如何利用寒暑假賺一些零用錢呢?
我說,很簡單啊,先把臉放兜裡面。然後你可以利用節日效應操作一些概念性產品。
我給他講了講,他還挺聽話,寒假的時候就去做了。純賺兩千多塊錢。
雖然不多,起碼是打響了第一仗,意義更為重大。
方法也很簡單,我給大家在這裡說一下。
每年有各種各樣的節日,其中聖誕節,情人節,七夕節的節日效應最大。所以你會發現,每當到這些節日的時候,商業街上總會十分熱鬧,有情侶們,朋友們相約出來逛街,聚會,也有很多商家出來擺攤,賣禮品。
這就是節日效應。
我舉個例子。
每年2月14日是情人節,而這個節日會帶來三個效應:
一個是在過節的時候,商業街等地方會聚集大量的情侶們,年輕人們。
一個是這個節日會提供一個吸金能力很強的概念:永恆真摯的愛情。
一個是在過節的時候,具有該象徵意義的產品價格會偏高,利潤更大。
所以你會發現,在過情人節 的時候,街上都是銷售著具有象徵意義的產品,玫瑰花啊,巧克力等等,都是用有形的產品來承載這個概念。而人們買的也不是那些可以看到的產品,而是背後無形的概念。而這些產品的價格會在節日期間更高,不過依舊阻擋不了人們的購買熱情。
不過,玫瑰花,巧克力這種產品已經競爭力度很大了,我們了解背後的道理後,完全可以再去「開發」一個競爭很小的產品,然後在情人節以及前後銷售,效果又好,競爭又小。
我讓那個學生操作的就是包裝海紅豆,形成一個新的概念性產品在情人節銷售。
海紅豆,又稱相思子,這個東西本身就有象徵意義,它象徵愛情和友誼,只不過,這個產品還沒有得到很好的開發。競爭力度小,所以只需要稍作包裝就能夠成為一款熱銷的情人節禮品。而且它的價格很低廉,一斤往往有1500多顆左右,穿孔的也只售賣100元出頭。一顆不到7分錢。
如何包裝呢?
比如,將其穿成項鏈,手鏈,或是用許願瓶裝滿海紅豆都可以。搭配一個好看的包裝盒,就更完美了。
節日效應有一個很突出的特徵就是在節日期間,該類概念產品價格會賣的很高。但是要注意,大家不能夠以有形產品的成本來衡量整個概念性產品的價格。
就拿我剛才舉例的這個海紅豆來說。
一顆海紅豆進價不到7分錢,做一個108顆的手串,算上質量很好的包裝盒的錢,整個成本最多也就是十二塊錢左右。但是注意,概念性產品的價格不僅僅只有有形產品,還有背後無價的概念,象徵意義。真正拉高價格的正是這件產品背後的意義所在。
所以,在情人節期間,一個108顆的手串賣到五六十元,甚至是近百元也不用驚訝。
看到這裡,也許有人會說,誰這麼傻會買啊!他是純屬走運而已。
這種想法也確實是創業的大忌諱,因為他們評判的標準竟然只依靠個人的主觀臆測,而不是實踐。
你瞧,利用海紅豆去做眾籌,收效也很不錯。
二,
如果說你並不願意拋頭露面去利用節日效應賺錢的話,也行,你可以利用自己的小愛好在互聯網進行創業,一樣可以賺錢。
我認識一個朋友,跟他並不太熟。不過,他的「事迹」還是蠻讓人感動和佩服的。
用他的話來說,原來的他是一個「一無是處」的人,什麼特長都沒有,也沒有什麼興趣愛好。
終有一日,覺得不能夠在這樣沒有激情的活下去了,於是,他給自己找了一個目標,他想要學畫畫。可是素描,國畫之類的都太複雜了,他對自己課沒有信心。於是,他選擇了手賬手繪。這種更為簡單,而且也很實用。
他買了很多書,還報了班去學習。學習了一段時間後,他的手繪水平雖不能和大師相比,起碼也達到了中等水平。
這個時候,他想,也許,他可以將自己學習的經驗,手繪方法分享出去,交些朋友。
說干就干。
他每天都會通過網路將自己的經驗,手繪的素材,方法,作品等分享到論壇和視頻網站上,而粉絲也越來越多。
凱文·凱利的曾說過: 創作者,如藝術家、音樂家、攝影師、工匠、演員、動畫師、設計師、視頻製作者,或者作家——換言之,也就是任何創作藝術作品的人——只需擁有1000名鐵杆粉絲便能糊口。
這就是一千個粉絲理論。
而他現在每月可以通過做手繪小課的方式額外收入七八千元。
三,
賺錢是一個價值交換的過程,你來我往。
做個賺錢的斜桿青年,第一步就是要打破行動障礙,勇敢的賣出第一步。
如果你也想要利用節日效應去操作概念性產品的話,那麼,你要好好的研究一下我做的這一張圖:
比如,平安夜的時候,學生們都愛互送蘋果,並將其稱之為平安果。
為什麼選擇蘋果呢?
就是因為這個產品本身的「蘋」字和平安的平字是諧音,所以選擇這樣一個產品來承載「祈願平安,祝福」這個概念意義,有了背後的意義,就成為一款概念性產品,在平安夜銷售的話,往往一個平安果至少可以賣到十元錢以上。
同樣,你也可以藉助這種諧音的方法來找一款競爭度小的產品,這樣既可以避免競爭,又可以因為有新意而脫穎而出。
比如,我們選擇柿子和花生。
將柿子和花生放到漂亮的禮品盒中,這不就成為一款很有新意有誠意滿滿的聖誕節禮品了嗎?
如果你想要通過自己的愛好來賺錢,那麼就先去挖掘自己身上的特長,去發展一門愛好。不管世界如何發展,信息都是不對稱的,你精通的,也許就是別人很想要學習的。
人啊,都有一個天性,那就是愛分享。當一個人有一個絕技的時候,他會不自覺的想要將其展現,分享給更多的人看。
同樣你也可以藉助互聯網進行分享,如圖:
每天堅持分享一些內容,粉絲的數量會越來越多。當你的粉絲達到一定數量的時候,你就有了將粉絲變現的資格了。至於如何變現呢?
大家可以看time的這一篇文章《自媒體撈錢模式盤點,個個都能賺得盆滿缽滿》。
好了,今天就給大家分享到這裡。
我是time,(QQ:2051750893,公眾號:time內容創業)專註研究內容營銷十年,不求文章數量有優勢,但求文章質量無愧於心。我為乾貨代言!
記得給time關注,點贊,如果有打賞,那就更好啦!
歡迎轉載,轉載務必註明本文作者以及作者聯繫方式。
「斜杠」這個意思,是指自己身上有其他技能,可以創造收入,所以現在給自己身上加"斜杠「,成為一種風潮,都在想著如何能夠成為「斜杠」青年。
那怎麼樣才能成為「斜杠」青年呢,我們可以從源頭找起,在《斜杠創業家:如何擺脫朝九晚五的束縛?》這本書中,「斜杠」概念創始人金伯莉·帕爾默就給出了成為「斜杠」青年的方法。
加「斜杠」的理由
那為什麼要加「斜杠呢?好端端的工作不行嗎,非得要加「斜杠」幹嘛?
金伯莉·帕爾默給出了兩個理由:
激勵因素和職業保險。
加「斜杠」意思也就是給自己找一個副業,而最後能夠成為你的副業,說明這份副業你至少比較喜歡,或者能夠堅持,一定有一個激勵的因素在驅動你繼續。
副業之所以稱之為副業,是因為它可以創造收入,是工作之外的第二收入來源,後來甚至超過本職工作收入,這樣就不用擔心丟掉工作了,相當於給自己加了一份收入的保險。
因為這兩個原因,才使得很多人要加「斜杠」,如果第一個跟第二個能結合,通過從事或者創造你喜歡的東西,能夠帶來收入,成為副業的話,那你簡直太幸福了。
先做了再說
基於加「斜杠」能夠帶來的好處,所以必須要留意自己有什麼可以嘗試的可能,從自己的愛好中找創意,從自己的工作中找靈感,一旦你發現有機會,找到大致的方向,可以做個嘗試的規劃,投石問路,先簡單的試試看,然後根據情況調整。
這樣的例子有很多,我個人的話,原來寫今日頭條,純粹是看別人寫,覺得人家寫的太差,後來知道可以掙點小錢,那就自己試試唄。剛開始沒有錢,然後一天幾分,幾毛,幾塊,後面到一天不固定的幾十塊,幾百塊,大錢沒有,零花錢可以有。
這個過程中,由自己只知道寫,到慢慢根據賬號閱讀量調整,分析好文章,找套路,一步一步帶來一些成長。
創業這個事兒,可能你剛開始想做成A,結果做成了B,最後在C上面賺了錢。
所以有想自己嘗試的副業,在可以接受成本內,不妨先做了再說,只想不做都是白扯。
志同道合很重要
《斜杠創業家:如何擺脫朝九晚五的束縛?》提到一點,要結交朋友,這個朋友是指志同道合的人,可以幫助你的人。可以是你的用戶,可以是你的合伙人,可以是你的人際關係對你有幫助的人。
如果你的「斜杠」項目開始起步了,你就面臨一個問題,用互聯網上的話說,你缺少用戶。如果你是一家店,你少顧客,如果你是一個社區,你缺註冊用戶,如果你在寫一個博客,你缺少閱讀者,沒有用戶,你的副業就沒有辦法逐漸進入良性循環。
所以你需要找到用戶,閱讀者,註冊者,顧客,共同興趣的愛好者,組織者,良師益友,只要對你的副業有幫助的人,都可以。
這樣你的用戶群體,你的組織才能建立起來,形成量,起規模,帶來收入,最後量變變質變,變成一個良好的斜杠技能,一個不錯的副業收入渠道。
所以現在互聯網創業,用戶很重要,用戶運營,社群運營,都是為了這一點,沒有用戶,沒有數據,沒有規模,靠什麼盈利啊,融什麼資啊。
打造品牌
金伯莉·帕爾默在《斜杠創業家:如何擺脫朝九晚五的束縛?》中專門寫了一個章節,叫打造品牌的101堂課。
想表達的意思就是為自己做好營銷,展示自己的與眾不同和專業性,並且給出了一個方法,就是在網上做網頁或者博客,讓人更容易搜索到自己。聯想到現在,我們可以去做百科,在社交網站上貼標籤等等。
優秀的宣傳策略應該能個性化的,清晰的描述你能夠提供什麼,還要闡述客戶從中能夠獲得什麼,進而逐漸把自身打造成一個品牌。
做到這一步的話,副業應該是至少小有所成了。
除了上面這幾點外,金伯莉·帕爾默還提到,要合理安排副業和工作的時間,如果失敗了,也不要氣餒,可以繼續嘗試,最重要的還有一點,提到了社會責任,這個是在國內很少提到的,如果副業有成,不要忘記回報社會,也能夠增強自身品牌和影響力。
讀完《斜杠創業家:如何擺脫朝九晚五的束縛?》這本書,我覺得這本書跟彭小六的《顛覆平庸:如何成為領先的少數人》一些內容很相似,不知道彭小六在寫這本書的時候是否看到過這本書,比如結交朋友,打造品牌就跟周末社交,提高知名度很類似,其實是在做一樣的事情。
可能因為兩本書都是介紹如何給自己加「斜杠」的吧,只是二者稍微有點不同,彭小六更注重個人技能提高,前者更重傾向於一種類似商業化的創業。
配音演員,廚師,健身教練,視頻剪輯師,作家,化妝師,會計,理財規劃師等等,這些都是書中舉例可以作為加「斜杠」的角色,這些角色,你有一技之長,或者你有類似愛好,都可以嘗試。
如果你有某項愛好,並且變成了你的技能,還能夠給你創造收入,那真是太幸運了,你不僅成為了一名「斜杠」青年,而且可能找到了一生的追求。
單身久了,有很多時間,然後把愛好往專業了發展,沉下心來認真搞,以圈內大神為目標來要求自己,就可能會成為斜杠青年了。
我可能對斜杠青年的要求稍微高一點,起碼半專業,在圈內屬於中等偏上的水平,才能好意思把標籤加上。
舉個例子:有的人看動漫就是看動漫,有的人成了COSER,有的人成了妝娘,有的人成了攝影,有的人學會了做衣服,有的人成了文手,有的人成了畫手,有的人剪MV很厲害,有的人乾脆組織漫展……
所有的分支里都有大神,有小透明。
而大神們在這兒學到的技能,必然在別的領域裡也派的上用場。
學技能攢技能是種癮。
單身狗們不當技術宅挺可惜的,有了對象後,自己的時間會變少很多。
不如趁著單身時,變成更有趣更有能力的人。
找對象都算個吸引點呢。
產後康復教練/小黃文寫手/國標老師/問題兒童家教/超輕黏土軟陶手工匠人/相親老司機路過。
以前寫的:
羞恥的事
我有一個愛好,就是去看別人的自我介紹。自我介紹存在於很多地方,比如個人網站的 About 頁面,知乎的個人主頁等等。粗略歸類,大致分為三種。
第一種,非常詳細地講述自己願意展現出來的方方面面。從學校,到職業,到愛好,看完之後,對這個人便有基本了解。
第二種,簡短介紹。比如「高中狗」,「藥丸黨」,「喜歡音樂的碼農」等等,展現自己的一兩個方面。另有一種標籤式的介紹,形如「A/B/C/D」。也有放一個鏈接的,比如我在知乎的介紹就是本站的網址。
第三種,沒有介紹。有的人沒有什麼可介紹的,或者不想介紹,因此不寫。此種情況也見於不少大師的個人網站——他們太有名了,以至於不需要介紹。
我們不是大師,因此需要自我介紹來讓別人快速了解自己。而當需要深入了解一個人時,自我介紹就遠遠不夠了。博客里的文章,知乎的回答,豆瓣的影評書評,Bangumi 的吐槽,這些內容為我們深入了解一個人提供了可能性。然而常見的情況卻是,很多人除了個人介紹,就沒了。這便是我認為羞恥的一件事:個人介紹提供的內容多於其它內容。
大概有人不理解為什麼光有個人介紹在我看來是不好的,我來講一下背後的邏輯:在我看來,既然一個人提供了自我介紹,那麼就表明這個人有被互聯網上其它人了解的意願。看了個人介紹之後,如果我希望進一步了解這個人,我必然會尋找他留下的更多信息。即使這些信息因為領域不同我不能看懂,但它們的存在會讓我尊重這個人。如果沒有,站在他的角度,我會覺得羞恥。就好像你在家門口掛了個牌子,寫者幾個大字「歡迎來做客」,結果屋子裡卻沒有傢具,客人來了連坐的地方都找不到。
每個寫下自我介紹的人,我敢保證,都渴望被互聯網上的其它人了解。當我看到一個人給自己貼上各種標籤 A/B/C/D/E/F/G 的時候,我深刻地理解,這個人希望能有同樣屬於 A or B or C or D or E or F or G 的同類來發現自己,同時自己也能確認對方的存在,要是能認識就更好了。但就我個人而言,我真的不會因為一個人寫上了幾個字就對這個人感興趣,除非標籤太搶眼比如 G 家工程師或者頭像很好看並且是本人。我也非常懷疑,除我之外的其它人會如此,尤其當這個標籤還不是非常小眾的時候。擺明了渴望被了解,卻因為提供不了更多信息而無法被了解,實在是太羞恥了。
當你無法提供內容或無意被了解的時候,最好是不寫自我介紹。我尊重所有不寫自我介紹的人。
最後說一種讓我看到之後立刻失去興趣的介紹:MBTI 性格測試結果的四個字母。這種介紹給我的感覺是:他是個無趣的人,除了性格,啥都沒有。
清華大學的客座教授 / 工藝藝術家 / 型大師 / 服裝學院特聘教授 / 北服·萊佛士國際學院教授 / 妓女 / 女裁縫
樊其輝是一個典型的斜杠青年,他出生在一個彼此厭惡的家裡,10歲開始學京劇,14歲自己做衣服,30歲獲「兄弟杯」服裝設計大賽的銀獎。
樊其輝不是一個視金錢如糞土的人,他迷戀金錢。
他看不起別的設計師,「我是一隻狗的話,他們就是狗屎,我從來不和任何設計師來往」。能想像樊其輝說這話時臉上嘲諷的表情。
確實,比起人們心目中的完美斜杠中年某雞湯作家,碧浪達(樊其輝)顯得有絲非主流,不過我還是覺得他酷多了。
樊其輝為梅婷設計的禮服
斜杠青年這個概念來自《紐約時報》專欄作家麥瑞克·阿爾伯撰寫的《雙重職業》,英文名為Slash。
Slash指的就是擁有多重職業和身份的多元生活的人,這樣的人介紹自己時喜歡用多個「/」來表達自己的身份。
社交網站Instagram紅人丹·比瑟瑞恩,我心中第二個斜杠青年,信託基金受益人/職業撲克玩家/特技演員/勉強的政治家/半個慈善者。
人稱美國王撕蔥
比瑟瑞恩的父親在華爾街是一位成功的圖謀收購者,為他的兩個兒子設立了大筆信託資金,所以比瑟瑞恩算是位斜杠富二代。
但他自己也很會賺錢,比瑟瑞恩在2009年的世界撲克大賽主賽上取得第180名的成績,並贏得36626美元。
除此之外他還是位特技演員,不過因此惹了不少事兒,比如在《好色客》雜誌照片時把色情演員珍妮絲·格里菲斯從屋頂扔下去了,害人家摔斷了腿。
邁阿密一家夜店也把他拉進了黑名單,因為他往模特凡妮莎·卡斯塔諾臉上踢了一腳,可真不會憐香惜玉啊。
其實這麼看來比瑟瑞恩似乎僅僅是個喜歡炫富炫美女的富二代,但別忘了,他還有個斜杠是勉強的政治家/半個慈善者。
2015年6月宣布比瑟瑞恩要參加2016年美國總統選舉,不過後來他退出了,並表態支持唐納·川普,畢竟沒參加選舉,所以算勉強的政治家。
比瑟瑞恩通過一支YouTube影片得知哈蒙德夫婦收養了六位需要幫助的兒童,2014年他開始財政資助他們,雖然放蕩不羈,但還是有一顆慈善的心,所以就算他是半個慈善家吧...
現在斜杠青年這個概念已經爛大街了,有人批評斜杠多元化的同時也代表了淺嘗輒止,對什麼都不精。
但我想問,淺嘗輒止又有什麼不好?耗盡一生只做一件事難道不會很無聊嗎?失去了嘗試其他生活方式的機會不會可惜嗎?
反正年輕就是要瞎幾把折騰啊,一起飛上天肩並肩,嘗試任何你感興趣的事,你就已經是一個合格的斜杠青年了。(我一朋友失戀後嘗試了同性,結果彎了,有些事不試怎麼知道呢?哈哈哈)
這裡有個公眾號
小編會直播吃屎的那種
聽說最近還準備眾籌去變性
千萬別在微信搜
萬萬不要關注
529D實驗室
What
什麼是斜杠青年?
先引用下百度百科鎮樓:
斜杠青年,指的是這樣一個人群:他們不滿足單一職業和身份的束縛,而是選擇一種能夠擁有多重職業和多重身份的多元生活。這些人在自我介紹中會用斜杠來區分,例如,張三,記者/演員/攝影師。
裝B的說一句斜杠青年的本質就是:你提供的內容是否會佔用別人的時間
做斜杠青年其實就是那些人做好了本質工作以後,下了班之後去做一些工作以外的事情,佔用別人的時間,使大家雙方都獲益。
如,一個律師下班之後另一身份是私人健身教練,他分享自己的教程,佔用別人的時間,然後雙方獲益。這就是一個斜杠的栗子。
大概分為3個類型
這3者都會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這是一個知識的服務,而這個服務是一個信息不對稱的服務。他比你先知道,先理解,先實踐,先分享。就會對你形成一種信息的對稱,他有,你沒有,所以你有理由要向他求學。
下面說下這三種常見的斜杠青年
成果型
簡單來講就是工作中已經積累了很多很多經驗,而這些經驗恰恰也是別人所渴望的。
如,你是一個工作1年的工作者,你有一些工作經驗和面試經驗,這些經驗對於一個在校的大三大四學妹學弟來說就是一個寶貴的經驗。
成功例子:我的師傅-阿文,他之前一直在通過油管不斷學習最新國外的大神的一些信息圖表內容,然後自己內化,這就形成一個信息不對稱,再根據自己國情需求,變成一個自己的課堂,也就是現在的網易雲課堂的跟阿文一起學信息圖。
研究型
這個類型的會對一個很多人不是很熟悉的領域先去學習,等到有一定的學習成果形成信息不對稱再分享給別人。
如果有一個人跟你說,我壓根沒有一塊錢,卻跟你說如何賺錢,這時候估計你不會去聽對吧?但,如果他說,我辭職100天以後,花光了身上所有積蓄15W,去採訪幾十位大V大咖,寫出來的文章,你會有興趣看嗎?估計這時候你就會去看了,這就是一個小網紅「剽悍一隻貓」
研究型的其實有一定的套路,大概分為這4個步驟
1)選擇並研究有價值的話題
這個話題簡單來講就是別人願意去買單的,你說洗衣做飯那些可以不可以,其實也是可以,但比較難,你要想辦法去變現,如better me有個3天要8K的閱讀訓練營,很多人會覺得「哇好貴啊」但還是有人買單,這時候就有價值了,你就想下要不自己去試著去學習,學習之後結合自己轉變成自己的內容去做二次分享?
2)採訪其他專家
這個不一定只通過採訪,方式是不限的,聽課,語音,報班什麼的也是可以的。
3)總結自己的知識
這時候你要結合自己情況去模仿一些專家,並且輸出。
4)成果出售,供其它人學習
當然也不是只有一些寫作出來才是出路,音樂,瑜伽等等都可以成為自己的研究對象並成為斜杠青年。
模範型
這個就比較好理解了,大家常常看一些網紅的直播,他們在直播的時候會淡抹濃妝的登場。然後告訴你我用的是XXXXX牌子的化妝品,然後演示你怎麼用。然後大家就跟著去TB各種渠道買買買了。
一些大神,在自己的微博或者朋友圈去發布自己看過的書,然後大家也會去TB買買買,甚至會出現一些TB店專門賣大神推介過的書。實際上這其實是一個用自己的影響力去影響別人形成認知差距
小總結一下:
成果型:分享貢獻經驗教訓的
研究型:呈現自己的學習成果
模範型:積累影響力去影響其他人的
當然這並不是絕對的,也有很多人的類型是各種各樣混搭的。
How
如何打造斜杠青年?
5個步驟
1.定位
這個老生常談的了相信,但無論如何都要定位清楚
問自己這幾個問題
誰可以幫我———重要合作
我要做什麼———關鍵業務
我是誰,我擁有什麼———核心資源
我怎麼樣幫助他人———價值服務
怎麼和對方打交道———客戶關係
收入來源-——我能得到什麼
斜杠可以理解為在能力和愛好和時間中找個交集和平衡點
關於能力:
做斜杠青年並不是你想做就做,首先你要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白天上班就好比如給別人打工,而做斜杠青年就是在後花園擺攤做自己的小賣部,如果你本質的工作都無法勝任的話,根本沒辦法掌握另外的一個技能。
斜杠青年的第一個條件就是本職工作已經妥妥的了。然後就是在專業技能裡面斜杠插入一些自己的軟技能。
另外一點就是要有工作的積累
這是小六老師的工作經歷圖,是的,差不多快十年了,我當時候看到也很驚訝,不要太羨慕斜杠的光芒,這真的是一個厚積薄發的一個過程。
有時候你會發現,一些HR在簡書上寫職場文有點像無病呻吟,而一些HRD寫文章卻很多人點贊轉發,這就是認知和經驗一個積累的厚度,有時候這個厚度就是可以很好的把你和別人拉開質的差距。
關於時間:
很多人說自己白天上班,下班要帶小孩,各種沒時間,其實細想一下天朝10幾億人,和你狀況一樣的真的多如牛毛,如果真沒時間,就RMB買時間,方法總是有的
我們白天上班就像一塊充滿電量的電池,到了下午下班電量估計也就只有20%左右了,這時候吃完飯基本上葛優躺了。你要問自己的意志力和專註力能不能Hold住自己的時間,能不能在沒電的情況下再繼續發電。
2.模仿
這個模仿並不是模仿一個人,而是要你模仿一群人。找出一群最厲害的幾個人進行模仿,這並不是簡單的模仿,而是深度的模仿,儘力去做到一模一樣和他們,這可能有一點困惑,會不會有一點抄襲的感覺。其實這在練習畫畫,還有練琴的學習來說是一個稀疏平常的事情,因為他們每天都是在這樣深度模仿。
模仿的時候其實你是看得出區別的了。因為每個人經歷的事情和原作者的認知等等的方方面面是有區別,就像審美啊什麼的一樣,所以並不需要過多的擔心這個。
模仿的過程中我們用知識管理的方法對模仿回來的知識進行管理。
3.刻意練習
如果只是簡單的深度模仿,還是停留在表面上,這時候我們需要對我們要提供的知識服務進行不斷的打磨,這時候就需要刻意練習。這個看上去有點老生常談,但實際上是有一些步驟的
首先要進行單項練習,就像學習籃球,我們要把各個動作拆解出來,投球,3分球,運球等等。然後就在進行組合的練習,比如項目123一起組合練習,234又組合在一起練習。運球、射球組合在一起練習。
然後就要進行及時的反饋和糾正,找一個好一點老師去指導一下。最後就是在完成階段性的成功之後要對自己進行獎勵。
4.快速迭代
這一步就是當我們有一定的成果,可以向其他人提供有價值的分享的時候,準備向別人收錢的時候,我們千萬不要說一定要準備非常充分的時候再去分享。
就好比如我們做一輛車子,我們不要先等到幾個輪子和車架都做好之後再去拼湊一個車子,這個時間可能很長很長可能1年2年左右。
我們應該去做一輛滑板車,先讓他動起來,然後改進變成一個自行車,讓他再動得快一點,之後再慢慢改進讓他變成一個汽車。開始可能並不是完善,這沒關係,但是是可以利用的。
舉個簡單的例子,就像一開始叫你寫一份特大的乾貨,你可能寫不出來,但是沒關係,你可以先寫幾個小段子,往後再往往逼自己向上爬,跳出自己的舒適區,然後向上gong自己(那字我不會打,文盲,大概那個意思)
演講也是,你可以先15分鐘的分享。然後慢慢的進步到30分鐘,最後到45分鐘。45分鐘之後你基本上可以到其他平台去做分享了。
迭代並不是因為重複而是每一個階段我們都會有更新。
5.讓別人知道
有時候你掌握了技能。但沒有人能幫你的話,其實很多時候是沒辦法玩,這時候嘗試看看這3個方法。
1抱大腿:看有沒有一些大號願意幫忙推你的號。如簡書的話努力成為一個簽約作者,去一些linkin 一些幾十萬的大號去投稿一下。
2抱團:看有沒有和你目標相近的社群,大家朝著一個目標去努力。
3找搭檔:看有沒有一個和你相近的也是定位一起學習的夥伴去互推等等。
如果你發自己的圖文推送到朋友圈,連50個點贊都沒有的話,說明你的個人品牌還沒建立起來。
如何創建自己的影響力
最後簡單說下如何營銷自己,讓自己有影響力。
Step1:貼標籤
你要看看別人是怎麼記住你的,你身上有哪些特徵被人提起,貼標籤並不是為了別的,而是為了你和其他人產生差異,區別開來,在人群當中識別到你。
如小六的標籤就是:三線城市的斜杠青年,32歲的IT老處男
這一點要保持一致性,所有平台統一形象和內容。這也方便別人去認識你(好吧我也是因為這個大徹大悟,改公眾號名字,原名:TM影報)
Step2:打造爆款
這裡說的爆款,並不是讓你一開始就奔著爆款去寫,這幾乎沒可能的,那些說10W+的方法,基本上很難適用於一些只有幾百粉的號的,反而適用於一些5W 粉左右有一定粉絲基礎的號。
但你需要用正確的方法去做,雖然不能保證你成功·。但能極大的提高爆款的概率。
細水長流,一定要產出一個爆款讓別人記住你。
Step3多平台佔位
這個我想不用多說也大家也明白,像廣告一樣,你要盡量的在各個方面去曝光,刷自己的IP刷自己的存在感,把自己的文章搬磚到其他平台上去。簡書、公眾號、知乎、頭條號、豆瓣、一點資訊等。
這裡重點說下要去線下活動,去刷臉,線下活動有一個比線上分享最好的優勢就是有存在感,有真實感和信任感,這個東西是線上給再多的語言也是給不了的。如果影響力夠大,哪怕是免費,沒有報酬也應該去分享
Step4系列輸出
當你沉澱到一定程度以後,你可能會有許多的一些微課邀請,不過這還沒夠。從免費的公開課到系列課再到專業課一定是一個鏈接的一個過程,當然這裡的前提是你已經開始做分享了。不然免費的課程分享多了,對你來說其實也是不利的。
到一定程度之後你就可能有自己的產品,營銷會幫助你推廣,而你還需要做一些服務,這個服務可能是一個社群,也可能的是其他,你可以要給你的粉絲一些成長規劃啊,作業服務啊,互動問答等等。
總結一下
什麼是斜杠青年?
能完成本職工作之後,下班後多重身份的人
3個類型
1):成果型
2):研究型 套路4步驟
3:模範型
如何打造斜杠青年?
1定位 結合自己的能力和時間考慮
2模仿
3刻意練習
4快速迭代
5讓別人知道
如何打造個人品牌打造影響力?
1貼標籤
2打造爆款
3多平台站位
4系列輸出
你看完之後,會發現,做一個個人品牌,或者一個斜杠青年真的好累好辛苦啊。是啊,打造個人品牌真的好累,白天上班,下班還要開多自己一家公司在這裡折騰。或者說開個小賣部把,你要想讓自己的這個小賣部全國都有人買單,自然只有努力。
這個世界是公平的,不是說它會給每個人平等的機會,而是給你配得上的機會。
分割線-------------------------------------------------------
本文是我之前上彭小6老師的一節課的筆記文。 希望回答能幫到題主
喜歡的話也可以關注我公眾號:玩死隊友TM
我常常記各種筆記
我也來秀一下斜杠:程序員/自媒體運營/吉他愛好者/佛教徒/貓奴/美劇迷/書蟲/夜貓子/單身狗
除了第一項,其他都還沒有給我帶來收入,希望以後能開開源。
斜杠青年的晉級經驗談
孤陋如我,對網路紅人彭小六隻是略有所聞,偶爾看過他寫的乾貨分享文章,覺得很不錯。等到得知他「身居三線城市工作,卻過著一線城市生活的斜杠青年」標籤後,從心底佩服。斜杠青年的標籤是很多人內心渴望的成功目標。彭小六是怎麼實現這個目標的呢?在他的新書《顛覆平庸:如何成為領先的少數人》中,彭小六用5大章節、43篇文章,分享了自己的思路、方法,可以說是斜杠青年的晉級經驗談。
我們都是普通人,最差的人和最厲害的人都是極少數,這是普遍規律。彭小六能夠從一個三線城市的普通員工成長為斜杠青年,他主要總結了五方面:時間管理、職場技能、學習方法、知識體系、個人品牌。這五方面是逐級提升、相互關聯的個人能力晉級路線,每一部分都有許多詳細可行的能力提升方法。
一,不可或缺的時間管理
身處互聯網時代,工作頭緒多,時間緊迫,不管是高管還是普通員工,時間管理都是必不可少的技能。
要管理時間,首先要做到自律。自律是一種自控力。你的業餘時間,如果要用來學習提升,而不是用來刷朋友圈、追網劇,都需要自律來進行控制。
嚴格的自律,離不開意志力的支持。人的意志力,就像是電池中的電量,並非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而是有限量的。當意志力被消耗殆盡的時候,效率會降低,工作質量會下降。
根據意志力的稀缺性,需要調整我們的時間管理方法。
可以充分利用意志力較強的時間段,比如在每天早晨或者上午,意志力滿格的狀態下,優先完成當天的重要事務,也就是集中精力解決最重要的事情。
可以減少意志力的不必要消耗,比如把日常的早晚瑣碎事情安排逐漸儀式化,早起流程儀式化安排,就不需要消耗意志力決定是否要在起床時間段收聽感興趣的學習頻道了。
還可以擴充意志力的「電池容量」,比如使用目標激勵、組團互相監督對抗惰性,利用番茄鍾等管理工具等方法,都很實用。
二,理順工作的職場技能
連本職工作都做不好,何談斜杠?
「讓你永遠只是基層員工的7個壞習慣」告訴你,工作中要擺正心態,各種小事的處理方法中體現著不同員工能力的差異。如果自身能力不足,即使再三跳槽也解決不了一團糟的局面。提升自身工作能力是第一位的。
專業技能固然重要,軟技能也不可忽視。從專業人士變成業務高手,需要你在提升自己的專業水平的同時,也注重軟技能的積累。
職場基本技能,包含心態、管理方法、彙報方法、溝通方法、結構化思維、總結方法等綜合軟技能。就像彭小六所說,軟技能能夠增加職業的厚度。做好本職工作,是奔向斜杠青年目標的基礎。
三,保持持續更新和適應力的學習方法
現在各行各業的知識和技能更新非常快,尤其是飛速發展的互聯網行業,今年學習的知識,可能過兩三年就過時了。那是不是就不學了?錯!要跟上時代必須學習新知識,而且為了跟緊時代的需求,更要持續更新個人的知識,保持與行業和時代的適應能力。
只有具備了高效的學習方法,同時持續保持學習和更新,才能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不斷開拓個人的視野,不斷探索新領域,向斜杠青年的目標前進。學習能力決定你未來的路有多遠。
四,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
人類的知識體系太龐大,沒有誰能夠掌握所有知識。所以,對知識的學習,需要有所選擇,不能盲目,什麼都學,精力有限,結果就是什麼都沒學成。
要學會知識管理,構建個人的知識體系。
對於不熟悉的領域,最開始可以從基礎知識入手,廣泛接觸入門知識,達到了解的程度,搭出框架,再根據個人目標,進行特定方向的鑽研和補充,快速更新。
閱讀是學習的最基本方法。限時或者計時閱讀、主題閱讀、不同類型的書籍採取不同方法都是很實用的建議。
五,打造獨特的個人品牌
斜杠青年都有自己獨特的標籤,這個標籤就是個人的品牌。
找到自己的專長,設定自己的目標,並通過前面的技能訓練、持續學習、構建知識體系等階段,不斷地提升,將自己的專長打造成超越其他人的優勢,這樣才能形成個人品牌。
簡單點說,就是具備基礎能力,找到天賦所在,通過足夠時間的投入,達成目標技能,造就個人品牌。
尋找目標榜樣,走出舒適區,進入學習區持續投入,為個人樹立獨特的標籤,善於運用平台的力量,提升個人影響力,堅持系統化輸出。斜杠都是經過足夠時間的投入和積累打造出來的。
每一位斜杠青年都有區別於其他斜杠青年的亮點,這就是差異化的優勢。
在《顛覆平庸:如何成為領先的少數人》中,彭小六給出了很多實在的方法和思路。他的成功經驗,都可以拿來參考。作為大多數普通人中的一員,不管自己目前處於哪一個階段,借鑒方法提升自己,只要在進步就好。
邁出第一步是最艱難的,其次是堅持去做。
2017.04.15霧凇
?1.做好本職工作
恩,是的。你沒有看錯,成為斜杠青年的第一步,就是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人的精力是有限的,這點不可否認。如果要成為斜杠青年,就意味著你在和別人同等時間內,要完成比別人多幾倍的工作量。這個時候,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就很重要。不能因為你立志要成為一個斜杠青年,所以你就忽視了本職工作,把重心都放到你自己的興趣和愛好上面去了。
還是用我舉例吧。我目前的本職工作就是文案編輯,我上班要定選題,查資料,寫稿子,排版,然後看知乎,豆瓣,發散思維。我自己的業餘時間運營著我的公眾號,堅持每日一更。但是我會把比較正能量,有深度的稿子放到公司的平台上,認真的查資料,最後成文。我自己的平台的選題大部分都是在路上的時候確定,然後在地鐵上完成的。沒有耗時太久。
在本職工作上花費的時間一定要比副業多,我認為這才是一個專業的態度。因為工作中你獲得的幫助和經驗,會使你的第二職業越做越好的。你要知道,本職工作除了讓你能夠溫飽,最大的意義就在於一批比你牛逼很多的人會指導你影響你,從而促使你不斷進步。
?2.發現自己的興趣和特長
成為斜杠青牛不是你說想給自己身上貼一個什麼標籤都可以的。你說你一個數學考三十分的人想讓自己變成一個數學家,不是說不行,是很難。所以說一定要發現你自己的興趣的特長,這樣比較容易完成。
你喜歡寫作,那你就可以往作家的方面努力;
你喜歡畫畫,那你就可以往畫家的方面努力;
你喜歡拍照,那你就可以往攝影師的方面努力;
你喜歡做飯,那你就可以往廚師的方面努力。
一定要對自己進行精準的定位。不要覺得別人學攝影學了高大上,你做個飯就特別low,只有你喜不喜歡,沒有low不low。那麼, 如何判斷出你喜不喜歡做這件事呢?
如果做一件事不讓任何人知道,你還是滿心喜悅的想去做,那你就去吧。這是喜歡。
?3.進入同類人的圈子
上大學的時候,我喜歡說話,所以加入辯論社。通過辯論課還有辯論賽,一步步的從業餘走向專業。我身邊的朋友大部分都是辯論圈的。別人的大學裡,可能有過撕逼和歇斯底里,而我從來沒有。
辯論圈的人理智冷靜的可怕。我們有了矛盾之後,說話都是:首先我們第一點是有共識的,不用討論。接下來我們看第二點。最後我們看第三點。好了,我們求同存異。就這樣,我們又愉快的玩耍了。
一個圈子的氣場特別的奇妙,它可以帶動你。現在社交非常發達,你如果想找到一個志同道合的圈子是很容易的。讀書有讀書群,寫作有寫作群,健身有健身群。而且群里會每天打卡,非常嚴格。在這種氛圍下,你必須努力前行。同類人的圈子會對自身產生很大的鞭策。
?4.為自己的興趣愛好做一場投資
先付出後回報,萬事萬物都是這個道理。如果你發現自己的興趣愛好,但是不捨得投資,那可能你這點天賦過不了多久,就會泯然眾人矣。為了愛好得付出一些金錢上的投資,不管是線下的課程,還是網上的微課,都建議選擇一些感興趣的聽聽看。很多網上的課程價格也不貴,大家可以去嘗試一下。
另外就是給自己投資一些時間,想成為廚師,就每天自己做飯煲湯,想成為作家就博覽群書。沒有人能 隨隨便便的成功。不要總想著,萬一你付出時間、金錢和努力,到頭來也沒成功,那不是白付出了嗎?你還這麼年輕,為什麼總怕白白付出呢?你的努力也沒那麼值錢。
?5.有固定的時間學習,而且這個時間不會被任何事情所打亂
最後一點就是你要有一個固定的學習時間。我上高中的時候以為上大學就不用學習了,上大學發現我太天真了。我上大學的時候以為上班就不用學習了,上班之後發現我太天真了。
學習這個東西,是一個厚積薄發的過程,它不會讓你一下子看起來有什麼變化,但是會慢慢的體現在你的生活里,你的氣質里,你的工作中。看過一萬本書的文案和我這種野路子寫出來的東西肯定是不一樣的。
好多人都喊著咪蒙很容易模仿,想一個比較有爭議的話題,罵幾句髒話,調動一下讀者的情緒,也可以輕而易舉的出現一篇爆文。可實際上,出現第二個咪蒙了嗎?並沒有。
模仿咪蒙之前,麻煩先完成每周兩本嚴肅書籍的閱讀量再說話。咪蒙在文章中透露自己有定期的閱讀計劃,甚至還會規定自己讀哪一類的書籍,而且從上大學堅持到現在,十幾年如一日,閱讀量驚人。
你看,誰的成功都不容易。我之前健身的時候,固定每天回家做半個小時的運動,堅持了一個月,小有成績。可是我不爭氣的終止了,於是我又胖回來了。當初如果我把每天半個小時堅持到了今天,我都不敢想勞資有多漂亮。前兩天因為領導說我讀書少,我決定每天下班之後用一個小時來讀書,畢竟,我不想做一個空有美貌的花瓶。
想成為斜杠青年是要付出代價的。大部分人早上上班的時候是滿血,中午剩百分之八十,下午就剩百分十二。晚上到家就歸零了。直接葛優癱。歸零這段時間,誰能回血,誰就贏了。加油,共勉!
PS;斜杠青年那麼酷。你想好要給自己什麼標籤了嗎?有任何想法和疑問,歡迎留言哦。
最近在讀前輩Susan Kuang 的新書《斜杠青年,如何開啟你的多重身份》。為斜杠青年的養成提供了更為深刻的理解和方法論。讓我覺得有的人天生就適合做斜杠青年,有了這個標籤和社群和移動互聯網的支持,他們開始自信地站出來。而不像以前那樣猶豫、自我懷疑。而有的人天生不適合。
~~~~~~~~~~~~~~~~~~~~~~~~~~~~~~~~~~~~~~~~~~~~~
又輕鬆又賺錢的工作有嗎?
摸索了半年,我終於可以讓你們安心了----
沒有!
可是我依然那麼愛我現在的狀態。
所有一直在追求「出色」和「卓越」的人
最後都在他們最堅信的標準上
「輸」給了那些只是想過自己獨特生活的人。
這半年,我
讀了以前3倍的書
走了以前5倍的路
結識了以前10倍的人
半年當成了一年活。
成長,並幫助別人成長。
體驗生活,並幫助別人體驗生活。
不再追求財務自由,反而擁有了自由
橫坐標是人生自由,縱坐標是財務自由,其中的曲線是你的選擇。
身邊99%的人都夢想財務自由,所謂的財務自由就是靠存款的利息/收益能讓自己活得舒適。
這確實是一個蠻理性蠻長遠的夢想。
我是一個目光短淺的人,我通常只能看到當下,最多一年。問我三五年規劃時,我就會一臉懵逼,看著對方, 「啊,那啥,我沒有三五年規劃,反正一輩子快快樂樂過下去就好了。」
所以當算算財務自由是四五十歲才能實現的事兒,我就不能忍。
若你對財務自由有執念,去問問有錢人。
去問問你身邊達到了你認為的那個有錢程度的人。我採訪過一些,他們並沒有過上他們年輕時設想過的美好自由的生活。What a pity!
如果你堅持認為你擁有那麼多錢時可以支配自己,我祝福你永遠記得你的初心;
如果你壓根沒有渠道聯繫到有錢人去對話,那麼跟你聊這個話題還早了點,好好修鍊自己吧。
我深深刻刻、清清楚楚明白,有的事情就適合當下去做,錯過了,就一輩子錯過了。
人生是有區間的,我追求區間的廣度。
比如窮游、比如剛開始工作時的窘迫,他們是區間的下限,但在我這裡不是貶義詞,不是避之不及,而是一份不可錯過的體驗。錯過了適合窮游的心情,去無數次奢游,也不能擴充我的區間。
就像,我錯過了最想去印度的時期,再沒有當時那種朝聖的心更適合印度了。
正如,我認為現在就是我gap year的最佳時期。我父母尚好,我無家庭負擔,還未對生活麻木。
況且,我過的還是一個可以賺錢的GAP YEAR。是我28歲時,送給自己的禮物。
說回來,我辭職的直接原因還在於,我感受到了工作帶給自己的焦慮和苦悶,並覺得它正在反應到我的身體上,反應到我對於親人和愛人的態度上,我必須調整。恰好那時候工作邀約很多,有了底氣,先歇歇再說吧!
別人的間隔年在花錢,你為啥在賺錢
我不想要一直玩一直花錢的那種間隔年,那會讓我不舒服。並且我聽過一個「後間隔年」的說法,就是當玩了回來之後,你會有很長一段時間難以適應,並且很有可能自己的社會定價會降低。
脫離往常生活軌跡,以自己喜歡的方式過一年,不就是間隔年么?
我不會情懷泛濫到不顧一切,我又不是富二代,我還是愛錢的,但是有節制的那種。我認為,如果這一年我的收入跟全職上班不差太多,同時又能選擇喜歡的事情來做,同時又有多的時間去旅行、陪父母等,那就是賺了。
果然,我賺了。
當你用時間累積了很多能力、很多人脈、以前不計得失幫過很多人時,在你成為自由人時,你發現你不是一無所有,以前積的德都變成了儲蓄賬戶,厚厚地躺在那裡,任你取用。
這些比money的積蓄還讓我有安全感。
從杭州回到成都,前期我沒有做任何的個人品牌打造和宣傳,我只是告訴了在成都的阿里人,我回來了,暫時休息一段時間。運營人在成都蠻稀缺的,我帶著不脫離圈子的想法去跟一些創業者聊他們的項目,給出我的一些觀點。一些合作的雙向選擇就產生了。
從大量的邀請中,我選擇能契合這一年主題「半玩半X」的項目來自由組合,錢放在了第二位去考慮。
「半玩半X」是我自創的詞,由「半農半X」演化而來。「玩」是指工作要是你感興趣的並較自由的;X代表了無窮的可能性,利用專業技能與自己的興趣愛好跨界,成為多重職業/多重收入者。簡單地說,我希望玩著玩著把錢賺了。
其中一個項目是分子集,中高級人才技能交易平台。是一個純互聯網的產品,接這個項目是因為我就是它的典型用戶,甚至KOL,我太清楚C端用戶的味道和癢點、痛點,我知道在哪裡能找到他們,並且身邊就有很多這樣的用戶。我有A輪以前創業公司的經歷。我希望能陪公司搭建好業務模型,吸引到第一批種子用戶,完成冷啟動,拿到融資。我一周去兩天,我的角色不是光說不練的做諮詢顧問,我會做很多落地的事兒並帶領團隊拿結果。基本就是做完了運營總監要做的活兒,但是不用坐班,因為自由,薪水較全職打折,我和老闆其實都是雙贏的。合作非常愉快,這個case讓我有了穩定的基本收入,並且有了團隊的溫暖,要知道,人還是群居動物,你天天像個體戶飄來飄去的,心裡也會不踏實的。
(如果你也想要找到我這樣的自由人,如果你也想要這種合作方式,可以去分子集看看哦)
自由職業之後,要有意識積累自己的項目經驗,而不是總是拿以前的平台說事兒。我們都很清楚,環境完全變了。要單槍匹馬、赤手空拳重新用項目來定義自己的價值了。
降維攻擊,不再死磕,給自己鬆綁
降維攻擊好像有點違背我們常說的「人往高處走」。從杭州回到成都,從純互聯網到互聯網+文創、互聯網+農業這些互聯網人才較少的垂直領域,不在人才扎堆的城市和行業去死磕,轉而投向我喜歡並且更加需要我的藍海。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
我對藝術和田園感興趣。我去過一些地方,比如美國一號公路上的卡梅爾小鎮,比如巴厘島的烏布,我覺得最高級的生活就是自然和藝術融合,我希望能用專業的技能,和這些垂直行業有些結合。
期間,我和前阿里人老畢一起做「四時田園」地標性生態農產品品牌。這個過程非常好玩。我們去大涼山裡尋訪食材,和山裡人吃肉喝酒,去揀拾野菌,去建立自己的基地。
在無人的深山野林里,遇見神鵰俠侶般的養蜂人。
我們把山裡每個月最當季的食材送到城裡人的手裡,來自大山的饋贈增加了他們與自然的鏈接。為了跟一般的水果微商區別開來,我們做了一些新的嘗試。比如上了開始眾籌、比如和高質量的社群合作,建立起自己的高質量分銷團隊」田園合伙人「。
我給代理們提供的素材全部來自我邀請的美食達人、高端用戶、烘焙達人、攝影達人等,完爆朋友圈那些普通水果微商。
在成都,我還發現了一個田園和藝術融合得非常好的地方——明月村。在這裡,我和柴燒匠人廖老師達成合作,「天賜火痕,落灰成釉」。做我以前的公司東家app相關、但無法顧及的、匠人又非常需要的匠人經紀人服務,幫他們和各個線上平台做對接。
在這個過程中,我學到很多柴燒的知識和鑒賞,我得以見證一座窯的修建過程,我可以見證奇蹟誕生的開窯瞬間,都是非常難得的體驗。這跟花錢買來的體驗完全不一樣。
我迅速在成都有了自己的圈子,但發現成都雖然互聯網公司非常多,但是純正的互聯網學習社群很少。在一線城市較為知名的饅頭商學院、鳥哥筆記、互聯網那些事兒、混沌產品研習社等在成都都沒有線下活動。而我在這塊還蠻有資源的,我試著去談了一些社群和講師,他們非常願意我來承接他們在成都的活動。接下來我會引入一些社群的公益活動和分享到成都。再開發一些精品付費課程。我相信付費學習、知識變現是趨勢,我會用我獨到的眼光幫大家選到實戰課、乾貨課。
為什麼可以不花錢地玩?
關注我朋友圈的朋友還會看到我到處在玩、去美美的民宿和酒店睡覺。其中大部分是受邀約免費體驗的。這期間,我是幾何民宿、民宿客、朋友家的民宿體驗師,讓我有事沒事可以去睡別人家的床,從幾百到幾千都有,來個城市微旅行;
我是簡途的公路旅行達人,可以坐他們的巴士在川西撒歡,哪怕不會自駕沒有伴兒也不怕。
還有一些未完成的合作和資源置換,朋友在花鳥島的客棧和在四姑娘山的客棧還沒來得及去體驗,文藝大號一人一城、物道的合作,蜻蜓FM簽約主播等。
公益,從分享技能開始
我理解的公益不是我有了很多錢後,捐給別人。我身邊本來就能遇到需要幫助的人,我為何不直接去幫助他們呢。我和四時田園去大涼山義務為新農人做培訓,提升電商技能。
當我在一個非常小的村子裡看到農村淘寶時,興奮地跳起舞來。
我和分子集去支持更多想要做自由職業的人,這周我就會用我自己的親身經歷做兩個公益分享,合作方是眾創空間walnut和一個非常棒的女性領導力社群leaninchengdu。(上海、北京亦有分部)
這半年,我還在成都買了一個50多平米的loft(用在一線城市只夠付首付的錢,全款買下),做成自己的工作室,並集合我住過那麼多的民宿的體驗,做成一個不錯的airbnb,這又會是我的一個收入來源。
離開單一工作後,我才發現路子太廣了,賺錢的渠道太多了。你唯一需要調整的是自己的慾望。
旅行,依然在路上
這半年,我還去了美國、日本、澳大利亞。因為可以錯峰出行,所以並沒花多少錢。美國是去幫朋友做一個項目,基本沒花錢。日本5K不到,澳洲人均1.1W。最開心的是終於完成帶父母走出亞洲的心愿。
@美國西海岸
@日本京都、大阪
@澳大利亞黃金海岸、悉尼,父母一旦上路,你才知道他們有多愛生活和這個世界。
哦,我還去學鋼管了,哈哈。去跳舞吧,就像沒有人欣賞一樣。取悅自己。
敢說你沒有失去什麼?
李叫獸的一篇文章里提出了KBL(KeyBehavior Leader),區別於我們常說的KOL。KBL做了大部分人想做卻因為某些因素沒有做的事兒——
- 想做某件事,但迫於長期目標
- 想做某件事,但迫於行動成本
- 想做某件事,但迫於自我設限
- 想做某件事,但迫於群體規範
- 想做某件事,但迫於外部形象
我非常認同。老老實實告訴你吧,我確實失去了一些東西。
1、我失去了年假、年終獎、期權、保險。在創業公司的你們一夜暴富的機會是萬分之一,我是0(好像也沒差多少(●"?"●)
2、我失去了平台的庇護。以前我總是甲方,現在雖然也有選擇權,但總歸是乙方。心理上的落差需自行療愈。之前大熱的文章《離開平台,剩下的才是你的價值》我深有體會。在平台時,利用好平台的價值構建自己的實力和人脈,別仗勢欺人、狐假虎威。決定離開平台了,就要更接地氣,更努力。
當你付出8分時,因為平台的背書,別人會給你10分的尊敬和報酬;當你付出10分時,因為離開了平台,別人給你8分的尊敬和報酬,你也是要去接受的。
3、在某些人眼裡,我丟了面子。比如人家問你在哪工作,做什麼。你總是很難回答。當把阿里巴巴當自己的icon,甭管你是在裡面掃地還是做運營,大家都秒懂。而「自由職業者」這個icon,並不是為所有人所接受,有人會覺得薪水肯定很低,技術含量也低,沒什麼發展。
4、延遲享受。在阿里時,跟我同等收入的同事,基本都買車買房了。雖然我也可以,但是我必須付出全部。我提醒自己還有更重要的事兒沒有做,不能把自己完全綁死。所以那時我捨棄一些無意義又花錢的社交,剋制大手大腳的花錢。因為理性消費,其實我過得並不差。每年對旅行和興趣的投入還是能保證的。節省下來的積蓄讓我現在很自如。
那些失去,值不值,只有自己知道。
你必須非常努力,才能看起來毫不費力。
如果你也想成為自由職業者
我們都討厭平庸,想要任性過生活,可是最苦悶的莫過於你的才能配不上你的任性。不要想著憑什麼別人可以任性,問問自己怎樣才能配得上這份任性。
當你在職場混得不好時,覺得自己跟別人格格不入時,最好不要辭職。這時你沒有選擇權。自由職業不是離群索居,它更需要情商和人脈;
當你在職場混得風生水起,跳槽邀約不斷時,你可以考慮做自由職業,這時你有選擇權,當然也有讓你猶豫的誘惑。
當能力有了,還有一些要克服的心理問題。比如面子思想,比如別人拿期權了拿年終獎了別眼紅,比如你本來帶團隊可以指使下屬去做的事兒需要自己親力親為,比如你以前無需打理的關係、無需客套的人情現在要多留條路子……
不要給自己設限。一方面羨慕別人的生活,一方面又抱著既有的利益和穩定不放鬆,沒有那麼好的事兒。放眼互聯網、放眼國外,用技能把日子過成想要的樣子,大有人在。
逃離北上廣去到一個物價低的地方,贏得時間差。我覺得回到成都是讓我獲得舒適生活的捷徑。物價低、競爭相對不激烈、節奏相對慢,很適合自由職業者。
多重收入是自由職業的進階
當你做到了以上,你可以做自由職業者,但是收入往往會比以前低一些。所以我們想要發展多重技能來獲得多重收入。我是怎樣做的呢?
- 除了本職工作以外,找到你想發展的愛好,先投資它,再過渡到免費享用它。從大學開始我對茶、花、民宿、傳統文化、旅行等很感興趣,最開始是消費者,然後尋找可以「以戰養戰」,免費進入圈子學習的渠道。當我還是全職工作時,我曾是待著(現在已經不在的一個app)的體驗師和城市經理,不僅讓我體驗到很多免費項目,還付費讓我去挖掘這個城市裡有趣的人和店。你可以主動去尋找自己喜歡的行業的app、公號或者直接找到實體店老闆,去看他們是否有招達人、或者兼職。
- 愛好結合專長,找到你的比較優勢。我們都聽說過一萬小時理論,任何東西,你做不到一萬個小時,可替代性是很強的。所以我不會定位自己是自由撰稿人,幾百上千一篇稿,對我來說性價比不太高。我還是會強調我在運營和市場方面的技能。其他的技能作為我的一個收入補充。
- 保持敏感,珍惜哪怕不賺錢的機會。保持敏感會讓你發現很多商機,很多事兒敢想敢做就成功了一半。珍惜哪怕不賺錢的機會,如果別人向你諮詢請教、請你給些建議,請認真點吧,專業到別人願意付費。我沒有在在行和分答去賺零碎的錢,我發現我圈子裡還不太接受,所以我還是免費去跟一些人聊,從中發現合作機會,哪怕就是賺個人情留著以後用。
- 提高單位時間產值。按年薪來說,我現在大概較全職打了7折吧。主要是我全職的話市場上薪水給得比較高。我比較沒出息,我覺得打折後都能在成都過得挺滋潤的。後一步的話,會嘗試提高自己單位時間產值,更高效地賺錢。比如接人群比較相似的兩個項目。
會一直自由職業嗎?
我是個目光短淺的人,我不知道以後會怎樣,只知道當下會儘力快樂的生活。希望先把這一年過好吧!
今年雙11前,我會利用自己三年零距離參與天貓雙11的經歷,幫助一些氣味相投的創業公司去打這場仗。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安身立命之本,
找到適合自己的路就好。
寫這篇文章前,我去翻了我8年前的日記,
發現歲月對我真好,
我成為了自己當年想成為的樣子。
Look me。
風暴降生/ 龍石島公主/ 不焚者/ 龍之母/ 彌林的女王/ 阿斯塔波的解放者/ 安達爾人、羅伊拿人和先民的女王/ 七國統治者暨全境守護者/ 大草原上多斯拉克人的卡麗熙/ 打碎鐐銬之人/ 豌豆射手
//我不是個程序員
這東西很難嗎?
知乎最逗柴犬/上海交大第一段子汪/吹牛學在讀生/上海交通大學李倩研究協會會長/新垣結衣的老公/滿島光的未來男友/2006年時代雜誌封面人物/東川路吳彥祖
這不要多少有多少么。。。
讓我們先從什麼是斜杠青年開始。
「斜杠青年」來源於英文Slash,出自《紐約時報》專欄作家麥瑞克·阿爾伯撰寫的書籍《雙重職業》,指的是一群不再滿足「專一職業」的生活方式,而選擇擁有多重職業和身份的多元生活的人群。這些人在自我介紹中會用斜杠來區分,例如:徐丹妮,自媒體人/活動策劃/攝影師,「斜杠」便成了一個人的代名詞。
我身邊最早成為「斜杠青年」的是一位認識的哥哥,暫且叫他小U吧。當我在高中為高考而努力刷題的時候,他讀大學,利用兼職的錢開始背包自由行,學攝影。每年放假回來都能聽到他分享在路上的各種趣聞見識,讓我好生羨慕。而等我讀大學開始背包行的時候,他通過工作掙錢去實現潛水、攀岩、爬山的心愿,並利用業餘時間開始學金融的知識。依舊繼續著一邊工作一邊旅行的故事,不同的是足跡開始遍布世界各地。
看過非洲大草原上野生動物群的壯觀場面,也去過印度的垂死之家做義工,在土耳其乘坐熱氣球,在澳洲玩跳傘……一邊旅行一邊通過拍照賣圖片給圖庫,擬稿給雜誌來實現財務上的開源。
後來,他辭職了。成為了一名真正的斜杠青年,自由職業。
開了一家青旅,來自世界各地的人都可以在他這裡分享故事。他也分享自己的故事,依舊通過做不同行業的許多事情來實現財務上的自由。有客戶找他拍紀錄片,也有客戶找他寫文章,之前所學的金融知識在自己的創業項目上也有一定的幫助。
其實這個職業的出現並非偶然,而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現象,也是進步的體現。這種進步使人類擺脫「工業革命」帶來的限制和束縛,釋放天性。
我問他辭職以後最大的感觸是什麼?
他說現在過得挺自由的,是很多人理想中的生活,但是壓力也大。失去了所謂的「穩定」,甚至有時候會有上頓沒下頓,但是獲得了相對而言的自由,不管是精神上還是財務上。
也許是受身邊的人影響,也許也是自己骨子裡那份熱愛自由的心,我也嘗試了一段時間的「斜杠青年」生活。
大學以前學的鋼琴和英語,大學裡學過的攝影、在堅持的寫作,以及之前在公司的工作經驗里有做新媒體、淘寶運營的經驗,都對我成為「斜杠青年」有幫助。
在過去的半年裡,我嘗試身兼數職:英語老師/中文老師/供稿者/攝影師/淘寶店主……
很多人不知道我在忙什麼,是因為我壓根就沒告訴任何人我在做的事。
我教外國人說中文,我教中國人說英語;
我給雜誌供稿寫文章、賣自己的攝影圖片;
我開淘寶店,販賣一些自己設計的包包也賣大眾喜歡的……
嗯,確實挺自由的。不過我對時間管理很嚴格,每天、每周、每月的工作任務都會量化,自己要達成的目標以及如何分解它。也遇見了很多困難和瓶頸,那些辛苦的過程不多說,都是通往自由路上的墊腳石。
有人問我,做一名斜杠青年容易嗎?
答案是:非常不容易,不是你們想像中那種睡到自然醒,數錢數到手抽筋的生活狀態呀。
我有忙到手上一天接三個活計跑了整個昆明城,也有著急的項目加班加點做出來給客戶。沒有周末、沒有固定上、下班時間,一個不小心你有可能漸漸就習慣沒有規律的生活,導致更多的問題……
斜杠青年最多的是時間,最難控制的也是時間。一旦失去了公司里的規章制度束縛,你需要的如果沒有強大的內心和抗壓能力,沒有強大的執行力,不要輕易嘗試斜杠青年的「自由生活」。
那麼關鍵的問題來了:如何成為一名斜杠青年呢?
1、先專註做好一件事。
別忙著辭職,別忙著羨慕別人飛來飛去的生活。好好把你手頭上能做的事情做好,如果想成為自由作者,堅持每周都閱讀新書籍獲取靈感,堅持寫作分享有閱讀價值的東西。如果想成為自由攝影師,就每天抽空學習攝影知識、抽空去練習拍照。10000小時定律大家都知道,可是真正能堅持下來的又有多少呢?沒有堅持一件事到一定時間之前,千萬別辭職。
2、用現有的資源去突破行業壁壘。
我也不是畢業就創業的,積累和學習了兩年之後才漸漸嘗試。選定自己想要發展的領域,積累資源和資金,堅持做好一些事,慢慢的更多資源就會向你靠攏。做好最壞的打算,有想法就去行動,不拖延。
3、做想做的事,而不是賺錢的事。
身邊有許多創業的前輩,現在都過得不錯。而他們最開始的創業都是出於熱愛某個行業的某領域,而不是看到哪個行業賺錢,就進去哪個行業。
4、學會記錄和分析。
自己工作後的經歷、經驗記錄下來,並認真做每月分析、年度分析。目標達成率多少,哪些事情是必須完成的,哪些事情是由於什麼原因沒有完成的。如果是創業了,就更應該要堅持記錄自己的創業點滴,遇到困難和問題的時候知道從哪裡著手分析、解決問題。
這或許是人類歷史上最好的一個時代:年輕人不再需要依賴家庭背景、拼人脈或拼財力,而是可以完完全全通過自身的實力和才能獲得成功。
量變引起質變,所以想成為斜杠青年的你看完文章後決定開始實踐了么?
徐丹妮,映刻時光自媒體創始人,微博:@鋼琴詩人ak 微信平台:inktime8
推薦閱讀:
※先立業還是先成家?
※做一名獨立攝影師的月收入大概多少?
※你們認為職場中給予員工什麼比給「加薪」更重要?
※三十多歲了,職業生涯應該怎麼規劃?目前公司前景不妙,目前職位研發經理。
※24 歲開始打職業撞球能取得成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