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去香港購物的人越來越少嗎?為什麼?


1. 港幣掛鉤美元。過去兩年時間,歐元、日元、韓元對人民幣都有較大的貶值,但港元幣值基本沒太大變化,使香港相對歐日韓的價格優勢縮小甚至逆轉。

2. 去歐日韓除了買國際大牌,還有很多很有意思的本地品牌和小商品。對於消費理念越來越個性化的大陸消費者更有吸引力。

3. 歐日韓的簽證越來越好辦。尤其韓國現在幾乎等於免簽了。香港簽證優勢不再,而且非粵居民赴港還有次數限制。

4.歐日韓,特別是歐日,除了購物還有很多旅遊資源。香港的旅遊資源不能說沒有,但相對貧乏許多。我去日本,可以說花三千塊機票錢去玩一圈,順便買買東西,這三千塊我會當成度假成本。而去香港,同樣三千塊,我在心裡會直接把它歸入購物成本。無形中又縮小了香港購物的價格優勢。

5.對於北方居民來說,去東京、首爾還更近。

6.陸港對立情緒問題,不再贅述。


答案下全都是各位答主們在香港糟糕的主觀購物經歷,根據倖存者偏差,很容易是感受糟糕就回答,感受不錯就忽略這種問題,單憑主觀感受不夠啊,回答這種問題還是得上數據啊!

讓我來列舉數據來分析一下吧。本文中數據主要源自我司(Colliers International)香港分公司調研部的數據資料。

那麼,根據數據,大家真的不愛去香港買東西了嘛?

——還真是啊!

香港零售業在2015年中,零售業出現了非常大的改變,主要體現為兩個方面:

1. 遊客下跌,零售業商鋪租金大幅下降;
2. 消費結構大面積調整,奢侈品消費下降明顯。

一個一個來說:

1. 零售業商鋪租金大幅下降

數據來源:Colliers International

本統計數據以2011年11月份為基準值100,統計各商業區主要商業街首層店鋪租金。可以發現,香港商鋪租金自2013年年中達到高點,基本保持一個不溫不火的狀態。直到2014年,陸港兩地矛盾爆發,以香港市民當年9月底佔中為標誌,可以發現,佔中事件爆發後,香港商鋪租金驟然下跌,急轉直下。2015年年內,租金下跌23.7%。至2015年年底,比高點下跌近三成,回落到五年前租金水平。

租金大幅下跌的背景是整體零售業銷量的不夠景氣。截至去年11月,香港零售業銷售額已經連續9個月下跌。主要是受外地訪港旅客下跌影響,訪港旅客人數字2015年6月開始下跌,全年遊客數量相比上年下跌一成左右。

所幸,香港目前整體經濟發展尚可,失業率正處在相對低點,本港居民消費能力穩定,可以協助抵禦一部分外來衝擊。然而,香港整體經濟體量太小,單靠本地居民消費難以力挽狂瀾,但2016年預期不會出現2015年這樣的猛烈下滑,預估全年仍將有10%以內的租金下跌。

香港各區受衝擊最大的區域就是遊客最多的尖沙咀,其次是銅鑼灣。中環CBD區域相對本港居民消費較多,相對衝擊稍緩一點。

2. 消費結構大面積調整,奢侈品消費下降明顯。

然而,雖然零售額連續下跌,但根據香港統計局數據,香港零售業2015年1-11月全年數據下跌3.1%,不算嚴重,總體基本可以承受。只是奢侈品業受衝擊極其明顯:

據上圖,在全年銷售額下跌3.1%的背景下,奢侈品類別下跌最為明顯,高達15.4%,服裝、中藥下跌也很明顯,主要是遊客訪港購買的品類。至於當地居民的消費,飲食、煙酒、日常消費品不但不受影響,反而還穩定上漲。

就此造成商鋪業態進行了較大調整,比如銅鑼灣積家的店到期,續租的本土折扣店在積家租金的六折基礎上就續租了原先的鋪位。Folli Follie租了原本雷達表的店面,租金降了47%。皇后大道上的Coach關了,變成了阿迪達斯。

此外,2015年底至2016年初,香港零售核心區的銅鑼灣、尖沙咀及旺角出現至少14宗藥房遷出個案,其中8宗為提早離場個案,另外5宗租約期滿後退鋪空置。其中旺角區為重災區,撤鋪宗數達7宗,而銅鑼灣及尖沙咀分別有4宗及3宗。考慮到香港藥房主要購買力是大陸遊客,可確定這些藥房結構性調整確實是由於大陸遊客下跌導致。

小結

以此回答題主的問題:
現在去香港購物的人越來越少嗎?——沒錯,尤其大陸遊客,人去的也少了花的錢也少了;
為什麼?——因為陸港矛盾唄。

這對香港的衝擊大么?

有衝擊但不是很大。畢竟受衝擊最大的都是些商鋪業主和奢侈品牌店。全年香港零售額只下跌了3%,影響不大,而本土的開超市的、賣日用品的還增長了。至於零售業店員不賣奢侈品了還可以賣別的,失業率上沒什麼影響。香港GDP這兩年增長率也和以前沒什麼差別,反正一直都挺慢的,今年又被廣州超過了。

總之,香港人民閑著沒事兒鬧一鬧,把外地人弄得不愛去香港了,奢侈品店和藥房關了一大批,外來的消費少了,本土的消費上來了,整體銷售額保持了穩定。所以我們的存在感也不要太強,不要整天喊著「我們不去買東西看你怎麼辦。」租金降了,賠錢的是一群商鋪業主奢侈品店這些有錢人,普通民眾受影響不大。如果只從香港平民的角度來看,外地人少了,有錢佬賠了,他們的訴求只看短期其實已經完美實現了。。

當然,長期來看不好說,全年降得少,但銷售額9個月連續下跌,到2015年底達到低點。如果單看11月,銷售額下跌達到了7.8%,奢侈品下跌20.6%,2015年全年來看有所增長的日用品單看11月數據也比上一年跌了7.0%。要是這個態勢持續下去,那還是不太好辦啊。。

the end

------
參考資料:Q4 2015 | HK Retail Market, Colliers International
我的新浪微博,歡迎關註:→Sina Visitor System @汪有


更新一下吧:我本人完全沒想到這個答案能得到這麼多贊,我當時寫的時候剛受完氣,戾氣太重,現在想想,覺得說的有些太過了。

香港是個很有魅力的城市,我覺得我被一小波人給挑動了情緒,產生了對香港的一些偏見,這是不對的。

如果他們的目的是為了挑動陸港民眾的矛盾,他們的確做到了,但我深知大部分人不是這樣的。

我自己無意中寫下的答案,反而遂了那小部分港獨分子的心愿,真是諷刺。

以下為原答案:

我說說我個人經歷


去日本玩的時候,很舒服,東京購物時導購員大都十分友善,而且會建議我對比購買。而且日本的夜店簡直太nice了,陪酒的姐姐還跟我學了幾句中文,總之,玩的很開心。

然後是迪拜,因為離我學校近,所以去的次數也多,我可以毫不誇張地說迪拜就是購物天堂,其服務的到位程度絕對爆棚,而且買的東西大多都是最新的,各類商品應有盡有,而且折扣也很高,遠比國內便宜,導購員也十分有禮貌,這個城市真的是太適合購物了,像家裡人打算購物的話,肯定推薦飛到迪拜。

香港,我就倆字:呵呵。
在下當初見識短淺,沒聽朋友勸告,想去香港Chan家做身衣服,結果迷了路,問路的時候就不禁感嘆,香港人是不是聽見普通話就像聽見咒語一樣?害得我最後回了酒店,衣服也沒做成。
購物就更不用說了,導購員的臉是鐵焊的么?而且很奇怪,香港招人怎麼光招不會笑的跟脾氣大的人,我試兩雙鞋,就不斷催我買不買,是不是香港有這個規矩,試了東西一定得買?
購物體驗實在是太差,再加上晚上和朋友去吃夜市,吃到一半,朋友示意我不要說話,原來是香港的年輕人也過來吃夜市了,然後我朋友對我說,前幾天就有大陸人被這夥人打了,我就不禁搞笑了,吃個飯連話都不敢說,你讓我怎麼喜歡這個地方?


不會再去香港,家裡人掃貨也絕對不去香港。我有一些香港朋友,我和他們關係很好,但我不喜歡這個城市,因為給我的印象實在太差。

多說兩句:出去購物本身就是一個消遣,那麼多的人,那麼窄的路,本來就讓人心亂,完了之後還被店家使臉色,我花錢就是買氣受的?
有空學學人家迪拜,真的,看看人家那邊人是咋對付中國顧客的,貼圖,自己看,拍於迪拜黃金街。


好多答主都是親身經歷,那我就上一些統計數據吧,僅供參考,數據來源於香港旅遊發展局公布的統計年鑒。

從2003年到2013年,內地遊客對香港旅遊業的促進作用不言而喻,以到港旅客人次統計,2003年是1554萬,2013年是5430萬。內地遊客是從03年的847萬人次增長了4.8倍,到了2013年的4075萬人次,而其他地方到香港的旅客總數,增長不到兩倍。內地遊客無論過不過夜,消費都是本港最高的。2003年,內地過夜遊客人均花費5000元港幣,2013年為8937港幣,2003年不過夜遊客人均花費1290港幣,2013年不過夜遊客人均花費2378港幣。

這段時期可以說是香港旅遊業的繁榮期。

佔中事件以後(2014年9月),赴港人數出現增速放緩,甚至出現負增長,2015年3月內地遊客人數同比下降10%,4月清明假期,內地遊客日均11.98萬,同比下降8%,6月內地遊客同比下降1.8%,7月同比下降9.8%,其中過夜遊客人次次數下降14.7%;2015年1月,香港零售額下跌14.6%,是03年SARS以來最差的一個月,15年第一季度香港零售業整體銷售額同比下跌2.9%。

世界經濟論壇《旅遊業競爭力報告2015》在全球141個經濟體中,香港的旅遊競爭力排名上升2位,名列第13位;在旅遊價格競爭力方面,香港位居第127位,相較2013年下降95位,居於亞太地區倒數第一;亞太地區綜合競爭力最高的地方是日本。

原因:
1、一些政治性事件影響了內地遊客的赴港意願
2、與港幣掛鉤的美元升值,香港的土地租金成本高,導致價格競爭力不足
3、日元/歐元跌成狗
4、深圳的戶籍居民的赴港政策調整
5、國民消費結構改變:內地遊客奢侈品支出減少,日用品消費增多,然後內地電商海外購熱潮導致一部分的消費通過海外購的方式實現了。
6、內地2015年6月開始降低進口關稅試點


香港:愛你變成恨你......

曾經的香港,東方之珠,亞洲四小龍的頭牌。回顧今天香港的種種恩怨是非,其實和這些年來它走過的路有關。
經濟的下滑、粵語本土意識 與 普通話國民教育之間碰撞與衝擊、香港新一代的迷惘以及、過去幾十年香港推行純資本經濟市場 產生的 人人自私自利的態度、極高的房屋壓力,造就了 本土的所謂 激進派的產生,像「人民力量」,「社民聯」等等......也導致了一批 像 「香港人優先」 這樣的半政黨社團、半黑社會性質的激進團伙,更極度加深了中港矛盾。
所以,「激進」、「仇富」、「仇大陸」,已經成了香港新一代的標籤,在這種環境下購物,如何能夠享受.....高質素的服務呢,何況還是在 「茶記」(即:茶餐廳)

要了解一個地方為什麼變化成現在這個狀態,最好的辦法就是了解它又盛轉衰的過程,而香港的 影視、娛樂圈確是一面反映社會最真實的鏡子,看看當年的香港,看看現在的香港,心裡就明白了。

第一章、80年代-90年代中期,獅子山下
80、90年代的香港,獅子山下的精神。借用 當時粵語歌壇巨星 羅文 的名曲 《獅子山下》,可以忠實的反映了當時香港社會 團結互助 的特點。

歌詞開篇說道:「 人生,縱有歡喜;難免,亦常有淚;我地(我們)大家,在獅子山下相遇上;總算,是歡笑多於唏噓」

(獅子山下,香港人家)

80、90年代的香港,經濟正好處於上升周期,行業在高速發展,由其影視作品便可窺其一斑。尤其是描寫家族商戰、豪門恩怨的種種,更是TVB每年的台慶必備劇集。

常說,看一個地方的影視作品題材和製作的方向,就可以大致掌握 當地的經濟、民生、社會情況。TVB作為香港的娛樂帝國,無疑在這方面有相當強的代表性。當時劇集的製作水平、規模、劇本的豐富、演員的名氣、質素,放到今天的眼光來看,也是挺高的。

頭牌有80年代-90年代早期的 萬梓良。

1986年的《流氓大亨》

1991年的 《大家族》

1992年的《巨人》

90年代中期,由 「秋官」 鄭少秋 接棒。


1992年的《大時代》

1994年的《笑看風雲》

1996年的《天地男兒》

90年代後期,由 「撈家」 羅嘉良 接任每年台慶劇 大亨的位置。


1998年的《天地豪情》

最為人熟知的,1999年,《創世紀》

2002年的《流金歲月》

從以上影視作品可以看出,當時的香港,確實是 亞洲的金融中心,遍地黃金,處處機會,豪門商戰日日上演。而當時的香港在亞洲區內,確實也有一定的影響力。像80、90年代香港的歌星,幾乎只要顧及好自己本土的香港市場,自然而然就會傳遍中國甚至東南亞各國。如:

80年代的代表:

Leslie,哥哥--張國榮

在香港真正的轉折點在1984年,以Monica一曲勇奪「十大中文金曲」 和 「十大勁歌金曲」

1983年成立的 亞洲天團 Beyond;有多少人當年是根本不懂粵語,但卻會唱Beyond的粵語歌啊……

90年代,達到頂峰,「四大天王」誰人不知,誰人不曉

「劉華」,「學友」,「Aaron」,「老黎」---以前TVB 十大勁歌金曲的 常客。

現在TVB十大勁歌金曲的常客……檔次不止低了一個級別啊
C Allstar

吳若希

第二章、現在的香港

現在的香港,「怨氣」太重。隨之而來的是社會的不安定,經濟的倒退。

今天的香港,實際上已經是一個太過依賴 中國 的經濟體,但又放不下 港人 高傲的頭。以至於 讓這個700萬人的社會逐漸變成了矛盾的綜合體。

常言道,語言是進行歧視的最好手段,因為用不同的語言,可以最容易將人群區分開來。

在香港,貶國語、 尊英語 可以說是最普遍的行為。有多少 國內學生 在香港說普通話受到 區別對待,這些苦都不需再敘述了。又有多少師弟師妹們 在街上用普通話買菜時,被人翻白眼,繼而用不咸不淡的普通話回答:「我不會聽普通話啊……」 (讓人哭笑不得)

所以,親們,你們受氣,最多就是在購物的時候,不爽就拍拍屁股走人。比起廣大 國內在香港讀書、工作的同胞們,他們那個才叫苦啊,一熬就是三、五、七年……如果有機會的話,請善待 香港的國內學生;他們在國內是精英,是天之驕子,經歷千辛萬苦,跑到 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科技大學 等知名學府......忍受著異樣的壓力,尤其是 香港大學、中文大學,親歷其中,風暴的中心啊,箇中滋味,你懂的。

究其所以,其實只因 香港嘛,做慣了 老大,現在心態改不過來,經濟又下行,矛盾便滋生了。

想當年的香港,華東水災 捐錢回國,人人踴躍,那是 以一個 施捨者的心態,何其過癮啊。現在,零售、旅遊、金融、經濟,全方位 受中國 「照顧」,那心情自然而然就 不好轉變過來嘛。

1997年,香港的GDP佔全中國的18.5%(香港1773億美元,中國9581億美元)

來源:世界銀行

2014年的香港,GDP 只佔 全中國的2.9%了。(香港2900億美元,中國10.3 萬億美元)。由於世界銀行的數據只更新到2014年。
2015年的比較,中國GDP的增速在6.9%,而香港公布的數字大約在3%左右(不同媒體公布的稍有差別),所以 2015年 香港/中國 GDP的佔比權重將會降得更低,約2.7%左右。

來源:世界銀行

由此可見,香港 實際經濟的體量(2900億美元,大概和 北上廣深 差不多,比上海差一點,和北京、廣州差不多,比深圳多一點)。
再也不是那個 能佔中國GDP五分之一的 超級城市了。

經濟地位的優越性沒有了,隨之而來的是 心態上面的 障礙了。特別是這幾年,面對 強勁的人民幣輸出,香港 既是羨慕,也是妒忌,更是感慨。最終這萬般情緒集於一身,加上 社會間的各種 由小事情堆積起來的摩擦,終於 慢慢演變成現在的情況。

昔日:東方之珠,獅子山下---
今日:暴力街區

惜乎,唉乎,嘆乎

(如未經本人同意,請手下留情,勿轉載,謝)


舉個例子:

連日本人都把你當親爹

你的親兒子。。。哎,不說了

圖片來源網路,侵刪。


看了樓上許多回答都是寫的親身經歷,大部分都不怎麼美好,被排斥、被歧視、不舒服……確實從某些角度反映出了問題所在,但作為旅遊行業煙酒猿,想補充一下——我們要數據!要客觀!!!

---------------------------------------------------Wind...switch on!------------------------------------------------------

糟糕發現wind並不是萬能的,花了點時間找到了香港旅業網(有興趣的同學可以自己看看,重擊右邊→_→掌握最新的香港旅遊業動態及旅遊市場分析資訊)

翠花上圖先(歪個樓,獻上同名神曲花絮 【雪陽】DEMO《翠花兒你快點兒吧》-"雪陽"-173遊戲網)

2015年香港入境游5930萬人次,下滑了2.5%,我先大笑三聲,不樹立民族矛盾。
其中內地居民貢獻了多少呢?4584萬人次,大概佔比77%,確實挺高的,但你考慮考慮地緣的因素,內地人去得多也是正常的。 這個數據比2014年下滑了3%。
多做了一步,去旅遊局的官網上拉了一下2014年赴香港的遊客數,交叉驗證一下香港旅業網的數據,發現旅遊局給的是4745萬人次。好吧,差的不多,我已經滿意了,畢竟旅遊統計裡面大變活人的例子不要太多╮(╯▽╰)╭(並沒有損我大天朝的意思,旅遊統計對各國都是難題)

但這個數據還不能完全反映去香港的旅遊消費需求,因為在我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有一種叫「水客」的生物啊!
擠掉水分之後還剩多少呢?我們繼續看圖。

2015年過夜遊客是2668萬人次,同比下滑了3.9%。其中內地過夜遊客只有1799萬左右,下滑了5.7%。
也就是說,我們有4584-1799=2785萬人次是……去代購奶粉鞋子包包iPhone的,( ̄▽ ̄")
下面這個圖就意義不大了,無非是說明3262萬人次的一日遊客裡面,有2784萬人次是我內地去扛貨的居民……等等,連扛貨的都下降了1.2%。香港,我敬你是條作死的漢子。

以上,雖然是採用的旅遊數據,但是……of course 去旅遊的人少了,購物的人就少了呀!!!
那麼去香港購物的人變少的原因是什麼,這個就挺有意思了。

-------------------------------------------------強行分割------------------------------------------------------------------

出境游的增長一般都是被放在消費升級的理論框架裡面的,我們國家的話還要疊加一部分政策因素(譬如2003年才放開因私出境什麼的)。至於匯率、各國對我們的簽證政策嘛,我覺得倒並不是主要考慮因素,因為人民幣不暴跌就問題不大,簽證的話長期來看是加速寬鬆因為我們是「移動的錢包」啊!!!!誰會跟錢作對?!!(除了[嗶━━☆ ]這種智障地區)

那消費升級到底指的是什麼呢?往大了說無限升華,錢多了,不想吃肉改吃菜了,物質慾望被滿足了,各種精神文化需求都來了……不是我們這裡要討論的。

我們單看看旅遊裡面是怎麼回事兒,無非就是兩點:原先low爆了的地方我漸漸不去了;以及原先類似大觀園的高端洋氣的地方我也能做一回土豪撒著手買買買了。
是不是感覺某地結結實實中槍?

以上是需求端的變化。
動態眼光看世界,靜態眼光看年齡……老娘永遠是18歲謝謝!……我們再來具體看看香港提供的產品能不能滿足內地居民消費升級的需求。

從一個合格的旅遊目的地的角度考量,香港的核心吸引物、定位、區位、營銷。

1.核心吸引物
購物便宜,還有……呃~~呃~~ 香港迪士尼?……尷尬了 -______-"

2.定位
這個定位嘛,大的層面是聽大陸爸爸的話做好通道,搞搞你的地產和金融(喂!(#`O′) 查水表)。
小的層面是旅遊目的地的形象塑造,看官網的意思是「活力動感」。

但是呢……excuse me??!!!!這個活力?這個動感??
別扶我,有點方……

3.區位
深圳過去1個小時吧,挨著中國13億人口辣~~摸~~大的市場,要知道我們2015年國內旅遊人次接近40億啊!!!
4.營銷
本來貼了一堆數據,想想還是算了,咱知乎又有多少人真的care呢 ╮(╯-╰)╭
總之就是旅行社組織赴港人數/內地去香港過夜遊的比例下降了:2013年是39%,2014年是37%。(雖然餅叔說看趨勢至少算3年,但寶寶真的不高興寫了……)
在旅遊行業這就反映了營銷!!!!!!

綜上4個方面,我就不說「負分滾粗」這種傷和氣的話了。但港真,我對再去香港旅遊一點興趣都沒有,有了我大淘寶代購(馬雲爸爸,我愛你!),還有類似春秋航空「武漢-大阪99元機票」這種逆天貨(此處硬廣),然後大魔都今年6月迪士尼也要開了,17年海昌極地公園也要開(繼續硬廣),真的是不給港港留活路啊……

以上,大半夜叨完了。劉洋老師,你說過要給我點UP的。
各位,洗洗睡吧。


隨手翻著又找到了好東西!!!

去香港坐郵輪的人雖然不多,增長好快啊……去年看了好幾個不錯的郵輪產品都是香港出發的。
所以說香港這個位置作為中轉站還是有價值的么……去年看航空數據但凡顯示香港線反彈,交流起來都是說「是去中轉的」,對於香港來說,那都不是歸人,是個過客……殘念o((⊙﹏⊙))o.


遊客確實是越來越少。我身處廣州,不時需要去香港接待客戶,或者參加一些講座,有時即日來回,有時住七八天。

通篇感性認知,無數據。

過關就是一個很明顯的數據,以前都要一個多小時,旺的時候更加久。為了快,很多時候都坐紅磡直通車。
現在我過關,最快只需要半小時,還是早上十點這樣的時段。

以前香港吸引我的是,美食,良好的服務態度,相對比較多的進口商品,包括葯,保健品,護膚品等。

每次我都去時代廣場旁邊同一家麵店。以前是32元港幣雙拼,有牛筋腩,牛肚這類的選擇。現在降到了28元港幣雙拼,但這些都沒有了,全部是丸子,什麼墨魚丸,牛肉丸。

一家店子,居然要降價,某種意義上是經濟不景氣,另一方面,也失去了餐廳的競爭力。哪裡吃不到一團粉的丸子?

雖然只是說了一家店子,但管中窺豹,還是可以顯示一二的。

還有藥店。相信藥店的傳聞大家都知道,確實,很多吐槽都是真的。如果不會講粵語,坑的更嚴重。

我現在去香港為防被坑,都不帶行李車之類的掃貨,都是一個書包,打扮得比較潮。但,如果需要做到這樣,旅遊城市的魅力體現在哪裡呢?

而且現在很多渠道都可以買到進口商品,不同於以前很多東西必須香港才能買得到。

各方面的因素疊加,就。。。。

成了現在半死不活的樣子了。

最近去香港,本地居民的臉上,沒有了那種朝氣,取而代之的,就是一種萎靡。整個城市都這樣。


我看到一條回答「香港現在也就適合轉機了」就實在忍不住進來了。

首先我聲明:沒有任何地域黑地圖炮的意思,我就說自己見聞。不吵架,只拉黑

我以前沒去過香港,作為一個愛旅遊的人,hk一直在我的wish list上。

後來因為是國泰會員,跑題推薦一下國泰,誰座誰知道,棒呆~總在香港轉機,就和小夥伴們決定回國轉機的時候呆4天玩一下~

然後,結論是:我這輩子都不想在hk生活,我以前想申請hk的學校來的,然而,就憑那麼幾個人幾件事,就把我對這個城市的印象全毀了。

首先可能是運氣不好,去hk的時候搞完佔中沒多久,另外加上倒時差脾氣也不怎麼地~覺得香港好混亂,比上海混亂好多的感覺~

我說普通話!就說普通話!然後真的是愛搭不理啊,我是去買東西又不是欠你的~你不要跟我說粵語是人家方言啊~人家區別對待也正常啊,我尊重你使用方言的權利,你可以對說粵語的人更加熱情,給更多折扣小樣,那你是不是也得尊重我使用普通話的權利?能不能保持基本的服務素養?給一般的正常折扣和小樣?作為國際化大都市,是不是應該有點包容的覺悟~我去nars想試一個唇膏的顏色,店員竟然對著我用粵語講(大意是)「你們這些人,光聽網上推薦上來就試這個顏色blabla也不知道合不合適~」然後直接報價,對的,就用那種反正你買不起的語氣~我能聽懂一點粵語因為很好的小夥伴廣東人,小時候和粑粑在廣東呆過一段~~

憋跟我動不動這裡有地域歧視那裡沒有的,有人的地方哪都有地域歧視,可是賺別人錢,就要有個賺別人錢的態度,我個人覺得上海在這方面做得很好啊,是歧視,可是我賺你錢的時候,服務夠~儘管內心不知道什麼樣,可是至少服務業嘛,顧客看到的好~

其次,hk的東西一點不便宜啊~~ysl粉底液還沒浦東日上免稅便宜~還有假貨~~

後來去tbs店裡我們開始說英文的時候~態度真的有好很多~然而我們出了店,我自己的感受一點不美好,覺得被羞辱了,是的,即使我會說英文,也覺得被羞辱了~因為當時聯想到媽咪可能會以後到這裡旅遊覺得好心酸~~媽咪不會說英文啊~

後來住在同學租的家,覺得這個生活環境,這個彈丸之地,很有些狹隘的其實是~對自身發展來說,其實有更好的其他選擇~(我當時有考慮學校申請的事,所以比較在意這個)


並且,現在,對於能夠到香港購物的人,他們也有個更多選擇:日本,迪拜,韓國~~雖然不知道這些地方的人動機如何,但是當地服務素養保持了國際水準~~我同學去過韓國的都說好要再去~去過香港的~很多都表示,只會去轉機了~

當然,我的角度,純作為一個遊客~

一個不便宜,不友好,有諸多競爭對手的購物港旅遊區,我覺得~長不了~


香港買東西便宜,但購物體驗很差。

過去很多人去香港購物是圖方便(不用辦簽證)、心理上有親近感(相較外國)、舶來品齊全且相對便宜(香港是國際免稅港)、順便體驗現代國際大都市的感覺(港島的繁華在亞洲來說絕對數一數二)。

這幾年大家的生活水平越來越好了,簽證門檻變低,人民幣支付手段越來越多(比如大面積鋪開的銀聯和國外商場里的支付寶付款),人們可以去更便宜而且服務比香港好得多的地方購物。日本就是典型的例子。香港服務業普遍低素質,缺乏專業知識,喜歡hard sell。而日本服務業非常成熟,消費場所無論貴賤,服務人員都是溫和有禮,全程微笑,對自己賣的東西非常了解,從來不擺臭臉。比如在商場買護膚品,導購不會隨便給你推薦最貴的產品,付賬的時候請你進去一個專門的小房間請你坐下,刷完卡請你坐著簽字,把包裝後的東西給你,之後鞠躬送你,一直到你離開她的視線。買衣服的時候,試衣間有精緻的地毯,店員也是真正懂得自己品牌風格的人,而且不會一進來就上下打量你,或者因為你的穿衣風格和自己品牌不一樣而不搭理你(這種事情在香港常常發生)。總之,專業而成熟的服務業帶來的購物體驗,值得機票和簽證錢。


不談平民老百姓,哪裡都存在友善的人和有惡意的人。

只對比香港和日本兩個迪奧專櫃的服務。

香港sogo : 去買口紅,很明顯的感覺到櫃姐從下到上把你掃描一遍,那天不巧穿了一身休閑運動的衣服,然後她明顯的翻了個白眼,就不理你了。

日本高島屋: 去給母上問粉底色號時商場已經閉店了,當天也一身休閑。櫃哥打電話找專人翻譯我的需求,耐心解釋,即使當天沒買送了我和小夥伴每人一份小樣。怕我們不認識,把我們送到了商場門口90度鞠躬送別。

所以,香港那次當然沒有買口紅,而日本則後來專門去那個專櫃買,儘管算下來比歐洲代購報價高一些,依然買了兩樣產品,櫃哥的名片我至今留著。

既然做一份工作,那應該保持職業操守,對客人的態度也應該是無關個人喜好的。


我說一件親身經歷的事情,澳門茶餐廳應該大部分人都去過吧?網上旅遊強推的那家在尖沙嘴的,我們一組四行人去吃飯,旁邊桌有組聽口音是四川同胞,點了個菠蘿包(其他的我們不知道,只知道這個菠蘿包是因為事情就是它引起的),茶餐廳那個高高的捲髮戴眼鏡的工作人員上的菠蘿包中心是黑糊的,真的是黑糊的,然後四川同胞就說麻煩你看這個糊的這麼狠,能不能換一個。那個工作人員就當沒聽到沒看到一樣!然後四川同胞說了好幾遍,戴眼鏡的工作人員不耐煩的說我給你換一個,然後就沒下文了,真的沒下文了,也不換也不解釋!那桌四川同胞中有個女生說你要不換,退了也行,這個我們沒動,不要了,那個戴眼鏡的瞄了她一眼,繼續不回應!然後那個女生生氣了,就說你再不換不退不回應,我們就不結賬了!那個戴眼鏡的高個子突然發飆,用巨大聲音說,你們不付帳,我就報警,你們想吃白食啊什麼的,然後就報警了,來了兩名警員,一名進來就全程盤問四川顧客,我們就站起來說我們作證,全程怎樣怎樣,那名盤問的警員就問了問我們說我們是不是一起的,確認不是後就沒有理我們,我們當時特別生氣,就一邊給那桌四川顧客說你們放心,我們給你做證什麼情況,一邊向另一名警員敘述我們看到和聽到的情況,同時表示如果四川客人投訴,我們會做證,聽我們敘述的那名警員看上去很年輕也很不好意思的樣子,但是也沒有做任何記錄,就是這家在尖沙嘴海港城後面的澳門茶餐廳,網上還沒多人強推,推個屁啊,這種服務態度給我錢我們都不回去了!
類似的情況多了去了,就香港這種服務這種態度,你們覺得它們能攬來生意嗎??


看到有些回答下,有些朋友為香港購物體驗的辯護而舉出的實際例子
如:
計程車司機幫我放行李
路上大媽幫我指路
公交車售票員提醒我下車
售貨員在我試鞋的時候還陪我聊天
......
真是不由得就有些可憐你們了。
有句男女情感相關的話是怎麼說的來著
泥萌是要多缺愛,才會把這些小事兒當作關懷啊。
化用一下
你們之前的旅遊購物經歷得多不美好,才會因為這些事兒愛上香港啊


剛從香港回來,想說,真的再也不要去購物了!
第一、去香港購物很大程度是覺得一些東西價格比較便宜,買的比較多的就是化妝品、電子產品和大牌。電子產品和大牌本身比較貴,先不談,就來說說化妝品。到了fancl店,問了下卸妝油的價格,178港幣,沒有贈品,比我同學在日本代購的123+小瓶卸妝油贈品貴多了,化妝品這一塊現在香港真的是拼不過日本和韓國了,找個靠譜的代購,比自己去香港買划算多了
第二、購物本來就是一件輕鬆愉快的事情,但我在香港覺得自己不敢買了。幫朋友 買化妝品,給店員看圖片,結果人家說,你別動,我自己看就好,我不習慣人家靠我這麼近。。。。另一家店,也是幫朋友買一件我不太熟悉的品牌,希望店員能找給我,結果人家就靠在一邊,說最後一排,最後一排那麼多我還是找不到啊,只好又問最後一排的哪裡?店員還是不動,說,你不識字嗎?我真是強忍了,在大陸有這樣態度的BA嗎。。真心不爽
第三、不厚道。在茶餐廳吃飯,菜單上寫的買此套餐可以贈送咖啡或奶茶,結果菜都上齊了,也沒多餘的話,我小心翼翼的問,我們是有奶茶或者咖啡嗎?才懶洋洋的答,對呀,你是要哪個?
反正此次香港之行很不爽,真的搞不懂他們的鄙視和優越感是哪裡來的。。。


因為香港買也不行不買也不行啊。
買多了說你是大陸水客,買少了乾脆不讓出門甚至打死。
23333
而且,我去日本的時候日本銷售小姐個個面帶微笑完美服務,會說幾句中文的還會用中文說你好,謝謝惠顧,感謝購買等。不會中文的就舉牌子,上面有中日韓英四種語言簡直炸裂。還有商品介紹的中文詳單,價格也不貴。
韓國沒去過,不評價。

對我個人而言,由於去日本機票比去香港還便宜,我還沒有語言障礙,購物果斷日本。
update @2016-04-20
破500贊了真是感謝大家。


前年,第一次去香港。
從小看香港電影和電視劇長大,對香港是很有好感的。到了那裡才發現,那的人對我們並不友好。我會聽粵語卻不會說,因為那些香港人當面咒罵我們內地人的話我完全聽的懂,當然,礙於表面我不願揭穿。在的士、小巴、餐廳我都可以感受到這種不友好。
另外,香港的破敗令我印象深刻,屹立於市中心的殯儀館,到處都是破舊的老樓(除了所謂中環,也很一般,每個內地的省會城市都有甚至更好),我開始有些同情香港人,當然,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那次離開香港後,我再也不願去香港。但之後不久,因為單位的合作夥伴開始有港資企業,我作為項目組的一員不得不偶爾去香港。這是可接觸到的香港人基本都是中產級別以上人群,素質修養大多不錯,也可能我們是資金方的原因,他們也得罪不起。
或許,他們也知道大部分普通民眾對內地人不友善的緣故,每次我們去香港都主動提出用保姆車來回接送我們,去哪都有人陪,這自然更好,除了工作以外,我到那基本也不大愛說話,心裡巴不得早點回去爽。
偶然一次,單位一個比我高級別的領導過來,半開玩笑的說我官僚習氣太重,非要工作之餘自己去逛街,我和香港方面的人都勸他不去為好,委婉的告訴他可能會遇到不開心的事情,偏不聽,結果一個下午回來臉都是黑的,都不用想他肯定遇到和我類似的事情。
自那之後,他再不提自己逛街的事情,出門必要我找港方安排好專車,安排好專人陪同,要不一定不出門,哈哈。
一個不友好和狹隘的城市註定是要衰落的,不管它過去多麼輝煌。


沒有數據,沒有去過很多國家購物的經驗,不想提政治,不想談人文,只說現象,單從這兩年去香港來談談。
15年12月最後一次去港,但是卻再也不想去了。
在星巴克點單的時候,因為看手機優惠券一時溜號,櫃檯服務員不是用敬語提醒,而是直接用手裡的卡用力敲擊桌面,用蹩腳的普通話說:喂,買不買,不買不要擋住後邊人。那一瞬間我覺得可以掀桌了。
坐在星巴克里,窗外一名中年女子跌倒,旁邊立時有幾人圍過來扶起她,一點沒有扶不扶的尷尬,這時候覺得港人素質的確高,於是我抬起頭,轉向了不遠的人行道,紅燈下一個拎著菜籃的阿姆在汽車的鳴笛中閃躲著。
去香港主要是為了購物,順便再跟朋友一起玩下迪士尼(香港真的沒什麼旅遊的地方了)
購物的體驗相信大家都有體會,奢侈品店還算不錯,對各種語種的服務都還算到位。金店、首飾店、藥店的服務也都還不錯。
可是食品。。。還有超市以及零售品店的服務。。呃,不好意思,那不叫服務。。。紅果果的歧視他們口中的大陸仔。
在香港的地鐵站、車站,推著行李箱或者大包小包拎著購物袋的人,旁邊會有香港的年輕人經過時,其中一些總會用手推搡或者路過時踢一腳。或許他發泄了心中的憤懣,但帶來的後果卻是被推搡的大陸遊客或者被踢了箱子的遊客,再也不會踏上這片土地。

本來我們準備在聖誕打折季去掃貨一番,的確那時候折扣力度很大,也很實惠,但是海港城再不復當年每個店排隊幾百米的盛景,偶爾幾個店排隊,也僅僅十幾米罷了。

最後一次去香港讓我感受最深的是在麥當勞的一夜:那晚本來準備在香港好好玩一晚,由於我們住的地方晚上10點之後就不許進出,我們玩到11點多突然很累,便不知去哪裡好,幾個人本來想開個房間睡一晚,結果聖誕前夕又逢會展,尖沙咀一片小酒店基本住滿,大酒店將近3000的房價讓人望而卻步,於是我們準備在麥當勞過一夜。
麥當勞里其實很多在這裡過夜的人,有大陸遊客,有香港本地流浪人,也有來吃夜宵的。雖然時值聖誕,但地處熱帶溫帶交界的香港並不很冷,於是麥當勞開著冷氣。
但是到12點之後,一切好像變了個樣。
香港本地的流浪者聚集在一個角落睡覺,其他的食客和大陸遊客散落在其他地方,這時我們感覺到空調冷氣越來越冷,越來越冷,於是便找店員協商能否把冷氣開小一點。店員卻一直用粵語回答他聽不懂普通話(我粵語水平只限於聽懂50%,說根本一句不會),於是交涉決裂。。。
那我們只好圍緊外套,男士將外衣給女士披上,我們則原地蹦跳,可是蹦多了自然想尿尿。。。但是我們發現,廁所。。。竟然關了,進廁所又要找服務員,可是。。。他們聽到說普通話的就不給開。。。好吧,只好問了巡邏阿sir公共廁所位置,走街串巷終於解決了內急。
待回到麥當勞坐好準備聊聊天談談人生時,其中一個店長模樣的人在櫃檯後對著服務員大喊:「這麼多cctv還在,你們都是瞎的來著嘛!」於是。。。空調越來越冷,越來越冷,我們的心也越來越冷,越來越冷。
CCTV代指大陸人,虧的他們想的出來。。。
從香港坐上地鐵到口岸,退還八達通卡時一個像是第一次到香港的人在問:這裡收人民幣嘛?那邊用蹩腳的普通話喊到:這裡是香港!香港!懂嗎!
於是我便知道,這裡雖然同為中國人說著中國話,但終究不是一個世界觀的地域。
壓抑。。。在香港的這五天最大的感覺是壓抑,當踏出福田口岸地鐵站,撲入社會主義懷抱時,我覺得深圳的空氣都是甜的。
以上。


香港這個地方,現在大概也就只適合轉機了


前年去了一趟香港,玩得挺開心,但總有一種說不出的感覺,感覺到了莫名的敵意,但又不知道這敵意是從何而來的,說幾件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吧。
第一個事,我到香港的時候第一天是住在都會海逸酒店,這個酒店有一趟班車是可以到九龍飯店的,因為行程的關係,我打算第二天住九龍飯店,因為不清楚班車的發車情況,就在店裡問店員這個班車是怎麼坐,需不需要提前買票等問題,店員說,是的,我們有這個班車,是免費的,但我不知道你能不能坐。我當時愣了一下,問為什麼,店員露出一絲鄙夷的神色,沒說話。我似乎明白了,就沒再問了。
第二個事,在旺角附近逛街,天氣熱,跑到星巴克喝杯咖啡休息一下,當時身上沒零錢,付了店員500面值的港幣買咖啡,店員收錢後給我找錢,我一看不對,怎麼只找了我幾十塊錢?我說,不好意思,好像我給你的是500塊,是不是找少了?店員說,你給的是100的(語氣很不耐煩)。我說,你確認一下吧。店員說,我們打開錢櫃是要鑰匙的,我記得很清楚你給的是100(更不耐煩,有鄙夷色)。但我還是堅持讓她打開錢櫃查看,她無奈只能打開,果然是500。。。 後來她把錢找給我,淡淡的說了聲不好意思,依舊綳著個臉,我自己都差點以為這錢是自己訛來的了。
第三個事,在中環時,我背著一個背包走在街上,背包的背後貼有一個紀念性質的貼紙,寫有中國二字(簡體)。走著走著,後面有個男的突然用粵語說,快看,這裡有個強國的公民,哈哈哈哈~然後他旁邊的同伴也開始哈哈大笑。可能他們以為我聽不懂粵語吧,但我從小在華南長大粵語會說也會聽。。。當時我就懵了,想想自己穿著也算得體,也沒有什麼出格的行為,只是背包上貼了一個寫有自己國家名字的貼貼紙,走在大街上就要被人嘲笑?為何?我至今想不通。但當時因為擔心自己的人身安全,沒有任何表示,沒回頭,繼續走掉了,他們的笑聲還在身後回蕩。。
香港真是一個讓我看不懂的地方,曾經的一個那麼包容的城市,為什麼會變得如此不能容物容人?就算是有這樣那樣的原因,不滿,那為什麼要把這些不滿發泄到無關的人的頭上?實在看不懂。以前覺得媒體上說的敵對事件只是個例,少數,現在才感覺到事態已經嚴重到恐怖的程度了。如果繼續惡化下去,我想以後我也不會再去了。


人類社會現實、殘酷的說就是個 金字塔,香港同胞想看不起我可以,但是!注意但是!首先你比我白帥高富美

現在問題是 小數香港(男/女)屌絲 他/她 特么自己在做服務員或者底層銷售員 在服務 → 我這個消費者的態度 比給我發工資的老闆還囂張。這是什麼鬼?當然,那我也不是非要來,所以香港最近旅遊業就是大陸人的意思囖。

(職業無分貴賤這句話你要是當真,那我就只能呵呵,你真睿智。)

現在香港人對比大陸人,其實還是能有優越感的。起碼他們能上非死不可,沒有牆。起碼,他們的身份證比大陸的值錢多了……有這麼優勢不珍惜,整天折騰唉,浪費。能不能學下澳門悶聲發……咳咳,懂我意思吧。


推薦閱讀:

近期去香港,有什麼值得帶的手信嗎?
為什麼會有香港人台灣人不承認自己是中國人?
這一代90後香港男生的普遍特點是什麼?
要多厲害才能通過香港優才入境計劃移民?
去香港旅遊一周預算多少?

TAG:香港 | 政治 | 經濟學 | 國際政治 | 經濟政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