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末年為什麼不對東南加稅而是西北?

明朝那麼缺錢,東南那麼富有,為什麼不對東南多徵稅而是對西北徵稅導致民變


首先,不存在」不對東南加稅而是西北「

其次,從數量上來說,北方負擔要比南方輕

朝廷也不是沒有考慮過南北的差別,比如遼餉雖說是每畝九厘,但是實際徵收是有」照畝加派「和」照糧加派「兩種方式的

但是由於北方的基數比較小,所以總的來說稅賦增加的比例要比南方高

以上圖片來自《晚明遼餉研究》 。那些說明末不收工商稅礦稅的,請先搞明白什麼叫工商稅礦稅,再來讀這本書的相關章節。

至於西北民變,你去了解一下崇禎年間旱災的嚴重程度,就知道這個問題幾乎是無解的。

總的來說,明朝官員雖然做得不夠好,但絕非部分網友想像的白痴。


謝邀,簡單回答幾點

1,東南徵稅阻力重重。當地讀書人傳統導致大批土地屬於不納稅範圍。
2,當然明朝也有考成法以稅收量來衡量官員的政績,跟現代政府內部的指標一樣,想辦法湊就是,這相當一部分加大了自耕農的壓力,導致投獻行為加速發生,自耕農呈指數減少。
3,不僅僅是西北一地,明末增稅是全國範圍內的,而且國家拿到一兩稅收,中途要被各種蛀蟲吃掉好幾倍的數字,所以明朝的低稅只是表面上的,劣紳貪官對百姓的剝削更甚。
4,明朝中央財政做的太爛。
5,李闖王橫空出世是結果,不是原因。


明朝有一種現象叫『投獻』。
即本地如果出了一個官兒,大家都爭著簽土地轉讓,把自己家的地「獻」給官員。因為官員一家的地的免稅的。當然,官員還是會讓農民們交私稅,這種稅當然比朝廷的稅率要低。就這樣,原本是國家的稅收都在打折後入了官員們自己的腰包。
別小看這種現象,在出官員比螞蟻多的東南,土地獻來獻去已經幾乎沒有公地了。當年徐階在台上時,他的家人靠著他的勢力在徐階老家松江府(徐閣老繫上海銀)及南直隸其餘各府共坐佔了四十多萬畝耕地……這在地少人稠的東南是什麼概念。當然,這些土地後來也差點要了徐階的命……
至於商業稅?不好意思,當年視商人為「社會毒瘤」的朱八八都打算在戶籍中消滅商人的籍貫了,又怎麼可能去征商業稅?後來定了個三十稅一,也是聊勝於無。你想想如果今天企業所得稅是百分之三是個什麼概念……
綜上,不管是政策失誤還是客觀原因,東南的稅明朝是收不動了。這也是明朝土地數倍於南宋但財政收入從未達到南宋一半的最主要原因。


明代宗室也不上稅收,導致財政破產


可能西北在朝廷當官的人少吧,東林黨估計都江南人氏


明朝的財政體制是有問題的。
明代徵稅的大頭始終是來自農田,而對工商業不徵稅。很多人看到了工商業巨大的財源,想對工商業下手,皇帝的手段是派太監坐稅監,收稅名不正,言不順,也沒有成形法令支持,收入歸入皇帝個人。因此明代工商業收稅受到東南士紳和朝堂官員的反對,久而久之,這麼大一個帝國,靠農業稅苦苦支撐,最終逼得北方流民、起義四起,然後南北一起為大明陪葬。


推薦閱讀:

毛澤東為什麼指出諸葛亮失敗在於隆中分兵?
孔子為什麼如此喜歡顏回?
遼金元清官方用過哪些證明正統性的方法?
如何評價錢穆?
為何秦漢時期這麼多人名字裡帶「嬰」字,有人知道其中的緣故嗎?

TAG:明朝 | 歷史 | 明朝那些事兒書籍 | 明朝歷史 | 李自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