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匡胤以2000人破李景達幾萬人這真的科學嗎?

非歷史專業。最近在看蔡東藩版宋史。發現其中趙匡胤共率領大軍2000人,分兵1000給張瓊後唐兵幾萬人仍然圍不住殺不破趙匡胤的人馬,並且唐兵還打了敗仗。2000人打幾萬人,這真的科學嗎?


邀請我的題主,我該怎麼跟你解釋好呢?在我沒看這個問題之前,我壓根就不知道有這麼一場戰役,於是我花了十來分鐘就搞清楚情況了。知乎總是這麼些反智問題,實在令人辛酸,藥丸,藥丸。

此戰是後周攻南唐中裡頭的一場小戰役,後周投入的總兵力是30萬,南唐投入的總兵力是15萬,總共打了二年半之久。介紹背景有什麼用?不知道背景空談一段記載有什麼?此戰的原因是因為柴榮對壽州圍城打援,南唐的援軍皇甫暉等接連被擊破,整個局勢南唐都處於被動的狀態,總兵力又被對方碾壓,南唐已經失去了天時跟人和。在後周連連得勝獲取了江北大部分控制權的時候,李璟仍然派兵渡江反擊,還能怎麼樣?柴榮命趙匡胤二千人守六合,不代表後周就只有兩千人,一個據點防守數倍敵人很正常,一旦趙匡胤頂不住,後方有的是增援。一邊有恃無恐,以逸待勞,士氣旺盛,一邊背江而戰,你說誰處於劣勢?李景達一開始不進攻就是知道不討好,可是唐軍又沒有太多選擇,不進攻難道還能逃走嗎?

這還科學不科學呢,把故事從頭看到尾都沒感覺有不通之處。我覺得那些光看數字,動不動就黑孫十萬的人,好歹分析一下部隊情況,士氣如何,裝備和戰鬥力如何。整個戰區局勢如何,雙方的戰略目的是什麼,地理和補給又是否到位。之所以說勝敗乃兵家常事是因為兵無常勢,在不同的局勢下再高明的將領都會有失手的時候,讚揚從無敗績的將軍不如讚揚身經百戰的將軍。


趙匡胤2000人打李景達20000你都覺得不科學。
那公孫瓚兩三百人大破劉虞10萬人,曹文詔3000人追著李自成十幾萬人打你會怎麼想。


我亞索20分鐘就能是殺180個小兵


以2000人破幾萬人,是有可能的。

歷史上有過極端的以少勝多的戰例,例如,

17個金人打的2000宋軍慘敗。

《三朝北盟會編 卷三十六》:  和議已定,金人遣十七騎持文字報其國中,經由磁州,李侃以身為兵官,且承掩殺之旨,乃率禁軍民兵二千往擊之。與十七騎相遇,金人曰:「不須用兵今城下巳講和矣,我乃被太子郎君差往國中幹事。「侃不信,欲與之戰,十七騎者分為三,以七騎居前,各分五騎為左右翼,而稍近後前七騎馳進,官軍少卻,左右翼乘掩之,且馳且射,官軍奔亂死者幾半。

不到100蒙軍擊敗2000宋軍。

《元史 卷一百二十七 列傳第十四》:伯顏、阿術殿後,不滿百騎。十月戊午,行大澤中,郢將趙文義、范興以騎二千來襲,伯顏、阿術未及介胄,亟還軍迎擊之。伯顏手殺文義,擒范興殺之,其士卒死者五百人,生獲數十人。

另外還有金人用鼓聲嚇的十三萬宋軍潰敗的。

《續資治通鑒 卷第九十七》:金宗翰自太原趨汴,官吏棄城走者,遠近相望。癸酉,至河外,宣撫副使折彥質領兵十二萬與之對壘。時僉書樞密院事李回以萬騎防河,亦至河上。敵發數十騎來覘,回報其帥曰:「南兵亦盛,未可輕渡。」或欲整兵俟戰,洛索曰:「南兵雖多,不足畏也。與之戰則勝負未可知,不若加以虛聲,盡取戰鼓,擊之達旦,以觀其變。」眾以為然。黎明,河上之師悉潰,遂長驅而南。甲戌,金兵悉渡。知河陽燕瑛、西道總管王襄皆棄城走,永安軍、鄭州並降於金。


幾百倭寇還能深入我腹地全身而退呢


蔡東藩那叫演義。你看羅貫中版三國志,比蔡東藩牛逼多了


陳慶之,曹操,周瑜,謝玄等默默點了反對+沒有幫助


蔡東藩版,,,宋史?!
李世民三千玄甲破竇建德十萬大軍生擒竇建德這倒是真的。


古代史書誇張很正常。一方面史官受制於君主,另一方面很多史官引用資料不全,甚至道聽途說。緬甸戰史甚至記載7200萬緬甸軍隊對壘2億中國軍隊的誇張說法。


不用那麼多回答,最簡單的,蔡東藩的是哪門子宋史???那是通俗演義啊親!別拿文學虛構出來探討歷史問題好不好。


讓我想起了陳慶之。


「名師大將莫自牢,千軍萬馬避白袍」


在任何時代,戰爭都是技術含量最高的人類活動,不論是軍隊的組織形式還是武器裝備都是同時代最先進的。
戰法先進,小米加步槍都爆了美國大兵的菊。在那個時代2000個武裝到牙齒的士兵,戰法得當,組織形式完備,打敗幾萬烏合之眾,並不稀奇。更何況人家幾萬人里多少是動員的民壯,多少是真正的戰兵。


分析一下趙匡胤以少勝多戰勝李景達的原因:首先是由於他個人智勇雙全,面對近在咫尺10倍於己的敵人,對峙數日而巋然不動,軍紀嚴明,方寸不亂,心理狀態極佳,治軍有方。二是因為進攻揚州的南唐主將陸孟俊此時被擊潰,後方已經穩固,揚州兵馬不再受陸孟俊的牽制,可以隨時增援自己,心裡有底氣。三是得益於天時地利人和。而李景達敗退的主要原因,一是背水開戰,地勢對其不利,由於李軍從南渡江而來,若不一鼓作氣,敗退恐難逃一死。二是李景達錯判敵我力量,李景達為諸道兵馬大元帥,軍隊士氣鼎盛,但他卻認為趙匡胤在滁州之戰中驍勇,此次勢必又會有歪門邪道的鬼點子,所以遲滯不前,錯判戰場形勢,貽誤了戰機和士氣。


古人好誇張


為什麼會有人不相信這樣的戰史呢?幾十各日本鬼子占承德,三五個日本騎兵就能控制一個縣城,一個炮樓看住一個縣城,幾個人押著成千上萬的人去集體槍斃,這都是幾十年前發生的啊,如果再過幾百年是不是後人也不相信了


ISIS八百人擊潰伊拉克政府軍


嘖!那趙子龍呢


有什麼神奇的?紅軍10萬人靠麻雀戰地雷戰搞死皇軍40萬,偽軍120萬,皇協軍150萬!比官渡之戰更牛逼的地方就在近代史!


古代打仗說人數多少都會吹吹牛逼,還沒打的時候就說自己帶了多少多少萬大軍,比如曹操打赤壁充其量不過四十萬軍隊,非說自己八十萬大軍,這麼說是為了震懾對方軍心,打完仗了為了顯示自己指揮有方戰功赫赫以少勝多就開始把自己的軍隊往少了說,比如當年斯巴達抵抗波斯,明明還有幾千其他聯邦的軍隊,非說自己只有斯巴達三百勇士(當然打到最後這幾千人撤走了)


推薦閱讀:

為什麼宋太宗趙光義沒被尊為「祖」?
宋朝皇冠為什麼這麼丑?
開腦洞:如果王安石變法成功會怎樣?
宋朝的氣度指什麼?在宋詞上有什麼體現?
清明上河圖中間的這艘船上發生的場景,作者想表達什麼或者寓意什麼?

TAG:宋朝 | 中國古代歷史 | 趙匡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