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為什麼不在《神鵰俠侶》和《倚天屠龍記》之間以郭襄為主角再寫一本書?


金庸是知名的圍棋愛好者,這個問題用圍棋的方式回答就是:既然沒有好的應手,那就脫先著眼棋盤的其他地方。

以射鵰結尾來看,郭靖黃蓉年紀尚輕,有人氣,武功逐漸大成,還有潛力可挖。郭靖黃蓉生郭芙這個推動劇情的人物也是水到渠成。四絕同樣還沒到要掛的年齡,依舊可以用比射鵰更超脫的形象出來仙人指路,像朱子柳武三通這些射鵰里的龍套角色也可以拿出來廢物利用,加上歷史進程蒙哥被擊斃可以作為最終的高潮。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承接射鵰的楊過就是最強的應手。只需要在楊過周圍補上其他襯托他的正反面角色就可以了。

再看神鵰結尾,首先歷史進程不可動搖,結局自然會不得人心。其次老五絕也不可違背自然規律,已經沒有潛力可挖,郭靖黃蓉同樣如此,雖然他們還可以繼續活,但性格特點在神鵰已經基本表現過了,很難再出什麼新意。楊過小龍女又是出世的性格,再回來占戲份不合理。像耶律奇大小武程英陸無雙這樣的神鵰主要配角在神鵰中為了襯托楊龍,被塑造得層次太低,最多只能當朱子柳似的廢物利用,而難以推動情節。與射鵰的主要反派歐陽峰不同,主要反派金輪又死了,剩下的尹克西瀟湘子層次也就沙通天侯通海級,沒太大利用價值。神鵰中能夠再利用的角色只剩下郭襄,郭破虜,張君寶和覺遠了。也沒有什麼能夠像郭芙那樣能合理產生,且具備人氣的人物。在這種情況下,若是要為神鵰尋找應手,那實在下不出能與前作相提並論的強手,那就只有脫先,在棋盤上的其他地方落子。

而倚天正是這遠遠相望的脫先一手。看似與前作關係不大,但若隱若現的寫出與前作的關係。前作基本定型進入死胡同,倚天卻充分的利用了這些死子所留下的餘味,不求把這些死子救活(成為主線或主要人物),只求壓榨出他們最後的價值,再大方棄子(比如倚天中的郭襄,朱武后人),可以說是符合棋理的做法。


郭襄太有奇女子風範了,玲瓏剔透,率性而為,還帶有三分邪氣,作為主角,寫得實了,反而失去了靈氣。正如同她和楊過的故事一樣,在某一時刻戛然而止,餘音繞梁,才是最讓人回味的。


謝邀。

這麼簡單的問題,何必想得太複雜——因為沒必要

金庸寫小說,說到底是為了賣報紙。武俠小說在當年的主要閱讀群眾是——男性。然後再看看郭襄的性別——女性。

金庸有任何必要在前兩部小說好評如潮的時候,已經培養了大量男性讀者的時候,突然一改前文的風格,寫一部女性為主角的小說嗎

郭襄雖可愛,但換我是金庸,我也不會在射鵰三部曲的第三部貿然選取女性當主角。

何況,金庸寫男主角寫得比女主角順手。小說十五部,只有兩部是以女性為主角的,而且還是中短篇,就可以看出金庸確實不太愛寫這個,很可能,他也不擅長寫這個。

最後啰嗦一句,總有很多讀者希望郭靖家的孩子得多點戲份,這想法我能理解,但其實,這很……無聊(原諒我用這個詞)。

知乎上總有許多的問題,比如糾結為什麼郭芙不是一流高手;比如糾結為什麼郭破虜在小說里這麼不受重視;比如為什麼不讓郭襄做新小說的主角……

我能理解讀者的感覺,看了一部小說男女主角喜結連理,然後就會希望下一部小說的主角是他們的孩子,希望他們的孩子也一樣出彩,再下一部也是,再下一部也是……

主角兒女也是主角,主角家門代代出大俠,聚光燈永遠聚集在這個家族——這很合讀者口味,但其實很無趣。

金庸很大膽,不走尋常路,所以我們才能看到楊過,看到張無忌……看到除了郭靖黃蓉以外的更大的江湖。

我喜歡金庸的這種格局。


神鵰到倚天之間的故事【倚天屠龍記吧】_百度貼吧

作者:閃耀de玩偶

神鵰俠侶之後倚天屠龍之前,這段時間江湖上發生了什麼?

華山分手之後,郭襄稟明父母,遍游天下,尋找楊過,在終南山古墓中尋人不獲,古墓中出來幾個侍女說神鵰大俠夫婦外出未歸,郭襄在古墓里等了三天還沒消息,然後自南而北遊歷。

接著是何足道與少林覺遠事件,荒山之中,郭襄,張君寶,無色禪師夜聽覺遠頌九陽真經。

神鵰與倚天之間的故事開始了:襄陽大戰後十三年,蒙古開始重新進攻南宋,襄陽城首當其衝,是年郭襄與郭破虜二十九歲,蒙古養精蓄銳十數年,自然來勢洶洶,攻城野戰,騎兵火炮輪番上陣,郭靖黃蓉堅守抗敵。

此時,東邪西毒南帝北丐老頑童都已做古,黃藥師數年之前心傷弟子之死,修改了九陰白骨爪,並把秘籍送到黃蓉手上。楊過雖避而不見郭襄,但仍關心小妹子武功,託人將玄鐵劍送至襄陽,告知此劍為練劍神器,讓她好生琢磨,終可使劍法名揚天下。

蒙古攻打襄陽其時郭襄正在西川遊歷,因此是郭破虜與武氏兄弟輔佐郭靖守城,耶律齊率領丐幫弟子和武林的一些熱血人士守護著郭大俠這面旗幟。

元軍勢大,終不可守,城破之前,郭靖黃蓉把楊過留贈給郭襄的玄鐵劍鑄成屠龍刀,君子劍與淑女劍鑄成倚天劍,又花兩月心力纂寫九陰真經與兵法,讓人埋於桃花島的洞內,接著在屠龍刀與倚天劍內放置桃花島武藏的地圖鐵片。黃蓉命人在武林之中傳播「寶刀屠龍,號令天下,倚天不出,誰與爭鋒」的口號。自王重陽華山論劍奪得九陰真經之後,江湖中已甚久無寶物出現,學武之人一定熱衷武藏,號令天下的寶物豈同泛泛。

襄陽城破,郭靖奮勇殺敵,或許是戰至體力不濟倒下的,寡不敵眾的南宋豪傑也陣亡甚多,黃蓉會在郭靖身邊自殺。但是之前會安排郭破虜突圍,畢竟郭家的唯一男丁,可惜他武功有限,郭破虜於千軍萬馬之中或許被元軍高手擊斃或者被亂箭射死,屠龍刀成為戰利品。耶律齊在上一次襄陽大戰中已經表明他不怕戰死,但是以郭靖黃蓉的高瞻遠矚,身為丐幫幫主的耶律齊關係重大,不可輕易戰死,日後南宋抗敵還需要他重整旗幟。耶律齊學全了降龍十八掌,以他此時五十歲左右的年紀,武功要突圍自然不難。

耶律齊沒有殉國的證據是日後倚天中降龍十八掌的出現。襄陽大戰之前,耶律齊整頓丐幫幫務,當了十三年幫主,雖然可能提攜了某些可造之材,但是他方當盛年,不可能選定新幫主,降龍十八掌與打狗棒法為丐幫幫主兩大奇功,不是那麼好教,那麼好學,襄陽突圍之後,耶律齊感於年歲已增,南宋搖搖欲墜,才樹立傳人。

武修文與朱子柳之子逃往西域昆崙山,創立朱武連環庄。武修文到武青嬰是傳了五代。楊過與武修文年紀相當,到黃衫這一代應該是傳了四代。古墓中的駐顏功效只限於小龍女一人,因為她師父從小教她無情無欲,加上古墓派武功才有此功效,楊姐姐mnkjd顯然遺傳了楊過的個性,黃衫女子,武青嬰,朱九真,衛壁,宋青書應該都是年紀相當的人,都比張無忌大幾歲。

郭襄聽聞襄陽戰事吃緊,急忙從西川歸來,可惜趕回來的時候,襄陽已經攻破,父母殉國。蒙古人敬仰英雄,厚葬郭靖夫婦。郭襄悲痛交集,只能從丐幫那裡打聽姐姐與姐夫的消息。郭襄接著又在江湖上遊歷了十一年。這期間自然是一邊勤練武功,一邊幫助義師抗擊蒙古。

楊過深居終南山,自然不清楚俗世之事,黃蓉於城戰之際,也不可能想到託孤於楊過,畢竟她也清楚楊過是以情為重之人,小龍女重於一切。所以日後聯絡楊過的,自然是耶律齊,他少年之時曾經到過古墓,輕車熟路,如今五十歲的耶律齊與五十歲的楊過自然在終南山有一番長談,也許託孤丐幫於楊過,也許把他的女兒託付給楊過,也許日後的黃衫女子便是楊過兒子與耶律齊女兒的後人。黃衫女子的侍女是會彈琴又會洞簫的,小龍女只會彈琴,楊過是不會樂器的,耶律齊的女兒家學淵源,洞簫自然是東邪拿手的。還有黃藥師是會寫樂譜的,黃衫女子家的音樂盛會是需要個會寫譜的人組織。

何足道回西域了,苦練武功,後來收羅門牆,光大崑崙派。

三分九陽,郭襄四十歲在峨嵋出家,鑽研一套體系的武功之後才收弟子,峨嵋派出現。張君寶在武當修行十餘年,遍游天下,開始成名,後改名張三丰,中年時掃蕩群魔,到六十歲時才開始收徒。無色禪師光大少林,一躍成為入元以來第一大派。

襄陽大戰後數年,南宋滅亡。抗元運動此起彼伏,明教開始崛起,郭襄五十三歲,張三丰五十歲那年,明教開始與丐幫大戰,明教的石教主不敵丐幫高手,聖火令被丐幫之人奪走,日後為到中原的波斯商賈買走。石教主傳位於衣教主。

郭襄四十歲創立峨嵋之後,江湖上的年輕人材除了比她小三歲的張君寶,崆峒派創立七傷拳的木靈子,就是此時比他們小二十歲左右的陽頂天,百損道人(玄冥二老的師父),少林三渡成長起來了。

郭襄出家的原因,一是二十年來尋楊過無獲,難破情關,二來父母殉國,南宋接著也滅亡了,也許此時耶律齊郭芙夫婦也已做古。郭襄收了一個女弟子,為紀念遇到楊過,取名風陵。日後郭襄遍尋屠龍刀下落。

有讀者感慨郭襄愛得太凄美:風陵渡口初相遇,一見楊過誤終身!
可不遇楊過,怎麼能創立峨眉派,把武穆遺書藏在屠龍刀內,又怎能有日後驅逐韃虜,光復中華,書寫一段武林傳奇。如果當年郭襄與何足道好上了,武俠界就少了峨眉,崑崙兩大門派啊,所以不要太兒女情長啦!

往往那些想安安穩穩過日子而不得,被逼上梁山,才成就一番偉業。如朱元璋能在小寺廟當一輩子和尚,幹嘛還要去建立大明呢!

郭襄五十八歲,張三丰五十五歲,在中原活動的陽頂天以大九天手打傷小昭的爺爺韓老英雄,二十餘年後,小昭的父親韓千葉赴光明頂報仇。

郭襄六十二歲,張三丰五十九歲,二十五歲的成昆收十歲的謝

遜為徒,謝遜在初到冰火島之時為四十一歲,比九十歲的張三丰小了四十九歲。成昆比張三丰小三十四歲。

郭襄六十三歲,張三丰六十歲在武當山收徒,十一歲的宋遠橋拜入門下。

郭襄六十五歲,張三丰六十三歲,新任明教教主陽頂天迎娶成昆師妹,二十八歲的成昆懷恨參加喜宴,成昆師妹是年二十五歲,比陽頂天小二十歲。

郭襄七十三歲圓寂,傳位與風凌師太,告訴屠龍刀秘密並囑咐尋找屠龍刀。張三丰七十歲,聽聞或者見聞百損道人死去,以為玄冥神掌失傳。

兩年後,張三丰七十二歲,二十三歲的謝遜出師,前往西域,受封明教護教法王,是為金毛獅王。同年,十歲的方姑娘拜入風陵師太門下,就是日後的滅絕師太。

張三丰七十六歲,五十幾歲的渡厄挑戰五十幾歲的陽頂天,渡厄戰敗,被打瞎一隻眼。回少林拉兩個師弟閉關。陽頂天武功是為僅次張三丰的天下第二高手,陽頂天幹嗎不挑戰張三丰呢?一來武當還不成氣候,二來張三丰是修道之人,比較低調。陽頂天其絕招是大九天手,威力無比,至於他日後只練到乾坤大挪移第四重,並不能說明他武功水平,乾坤大挪移與一般武功練法是不同的,陽頂天應該是憑藉大九天手揚名武林的。他在世時,任何門派包括世仇丐幫都不敢輕易來招惹。陽頂天失蹤時,范遙還疑心是否丐幫之人下手,擒獲幾個高手拷問。

張三丰七十六歲,黛綺絲從波斯來到明教光明頂,受封紫衫龍王,韓千葉來光明頂找陽頂天,接著小昭父母成婚。

張三丰七十七歲,成昆與師妹在明教秘道約會,氣死陽頂天。成昆發誓要殲滅明教。此時明教分裂。黛綺絲想入明教秘道尋找乾坤大挪移受阻而破教而出。十五歲的滅絕被風凌師太決定立為新掌門,開始傳授峨嵋九陽功。

二十八歲的謝遜回到中原,成昆來訪,發生成昆師徒反目成仇事件。

張三丰八十歲,宋遠橋出師,為慶祝師傅生日,救了一個跳井的婦人。謝遜遍訪名師,苦練三年武功,找成昆報仇不敵。殷天正在江南創立天鷹教。二十五歲的楊逍與峨嵋的孤鴻子比武,奪取倚天劍又扔下,氣死孤鴻子。倚天劍落入元朝官府中。十八歲的方姑娘心傷師兄之死,出家為尼,改名滅絕師太,開始仇恨明教。

張三丰八十一歲,謝遜奪取七傷拳拳譜,開始武林腥風血雨的逼成昆現身行動。成昆拜空見為師,改名圓真。

張三丰八十五歲,謝遜在洛陽遇見出手懲治惡霸的宋遠橋,伺機偷襲,然而卻遇見空見接著空見神僧為謝遜打死。范遙為尋陽頂天來到大都,發現成昆與玄冥二老酒樓相聚,日後偷襲成昆未果,遠赴花拉子莫,成為苦頭陀,日後進入汝陽王府。風陵師太去世,傳位於滅絕師太。並囑咐尋訪屠龍刀,告訴其中秘密,要其光大峨嵋。二十三歲的掌門滅絕師太開始尋訪楊逍下落,為師兄報仇,並於汝陽王府取回倚天劍。

張三丰八十八歲,丐幫幫主金銀掌史火龍因苦練降龍十八掌,內力不濟傷身,而攜妻遍訪深山尋找靈藥。史火龍極有可能是神鵰俠侶中的獅虎山莊的史氏兄弟後人,與神鵰後人保持著聯繫,深山採藥到了終南山,順便拜訪一下。其時,黃衫女子楊姐姐可能剛出生。張無忌遇見黃衫的時候,新修版是寫二十六七歲,張無忌生於張三丰九十一歲,到丐幫遇見黃衫的時候,張無忌是為二十三歲,黃衫比張無忌大三四歲。倚天里有一個細節,史夫人找到神鵰後人的時候,黃衫女子並不識得打狗棒,所以問了史夫人很多話,還拿了打狗棒去了好一會,顯然是問她的長輩。

張三丰九十歲,倚天屠龍記開始。

要說《倚天屠龍記》最經典的版本,還是1994年馬景濤版。美女如云:周海媚,葉童,潘儀君,陳孝萱,每個角色都十分驚艷。

海媚姐的周芷若

楚楚動人的紀曉芙

陳孝萱最美的小昭,她曾是全台灣學生情人,吳宗憲最愛的女人。

在小昭與張無忌被困在光明頂時,清唱一曲《倆倆相忘》,曲調婉轉低沉,意境深遠,彷彿在訴說無窮無盡的心事,令人黯然,聽得心醉。「拈朵微笑的花,想一番人世變換。。。今早的容顏老於昨晚 」一曲真是道盡了小昭的心聲,成為武俠劇的經典橋段。

、、、、、、、、、、、、、、

94版的歌曲:

堪稱經典的金庸武俠劇,必備經典的歌曲,例如

83年黃日華版《射鵰英雄傳》的《鐵血丹心》

90年許冠傑版的《笑傲江湖》憑藉一曲《滄海一聲笑》才被影迷凝記。

95年古天樂版《神鵰俠侶》的《歸去來》

97年黃日華版《天龍八部》的《難念的經》

94年馬景濤版《倚天屠龍記》的《刀劍如夢》

而94版《倚天》除了主題曲,還有兩首動聽的歌曲《倆倆相忘》《愛江山更還美人》不但曲調優美,而歌詞以最樸素文字,最簡單的文字意象,單單拆開看,每一字每一詞每一句都能夠找到唐詩宋詞元曲的韻味,連起來,又充滿了最中國最古典的情意。所有的中國頂尖故事裡,最本質的,無非就是江山與美人。詞意練達,但旋律卻又異常通俗,任何人都能夠上口,把94《倚天》推向武俠劇的巔峰。

而且,劇中每個角色都讓人過目不忘,比如:

嚇死寶寶的滅絕師太

光這造型就夠滅絕啦!⊙﹏⊙b

帥氣的楊逍:

柔情似水的紀曉芙:

現在想來,楊逍的行為真算得上渣,強迫於人,即便是冠之以愛的名義,也都應當唾棄。只是,當他自信滿滿說著「我要你成為世界上最幸福的人,而這個世上最幸福的人,就是做我楊逍的妻子!」有哪一個女子能不心如鹿撞?柔情似水,佳期如夢,當他曼聲吟誦少游的《鵲橋仙》,又如何能不沉醉在他春風一樣的眼眸中?

仙風道骨的張三丰

從主角到配角,台版《倚天》是真正的大腕戲骨雲集一堂。

清純俏麗的「小芷若」金銘,彎一彎秀眉甜甜笑起彷如春風拂過翠柳;仙風道骨的「太師傅」常楓,慈眉善目確有一派宗師風範;風韻萬端的「小昭」陳孝萱,臨別時淚光瑩瑩的一個回眸讓人悵然;深藏不露的「朱元璋」李立群,機關算盡步步為營終謀得天下;金髮狂髯的「金毛獅王」劉丹,可以霸氣凌人亦可以慈藹和善;還有正氣凜然的「宋遠橋」江明,清秀倔強的「小無忌」葉靜,光看造型就很「滅絕」的師太張冰玉, 身兼武指的「成昆」黃仲裕……

枝獨秀不成春,百花齊放才能春滿園。星拱月縱然能昭顯明月皎皎,但星月同輝方能點綴起一片浩瀚天穹。

也許劇情和演員還有所非議,擔恐怕無人能否認此版《倚天》音樂的經典,許多歌曲都傳唱大江南北,時至今日仍然膾炙人口。鼎盛時期的楊劇和鼎盛時期的滾石。可謂珠聯璧合。

「我劍何去何從/愛與恨情難獨鍾/我刀割破長空/是與非懂也不懂/我醉一片朦朧/恩和怨是幻是空/我醒一場春夢/生與死一切成空」——周華健的《刀劍如夢》(港版名《刀劍若夢》)唱出了儒雅的江湖情懷,世情如刀,浮生若夢。醒耶?醉耶?

「滾滾呀紅塵翻呀翻兩翻/天南地北隨遇而安/但求情深緣也真/天涯知心長相伴」——黃沾的《隨遇而安》滄桑沉鬱,卻又透出一派曠達豪邁。歷盡風霜刀劍,閱遍浮華萬千,獨喜這清風明月長,且將五花馬、千金裘,換作一盞銷愁美酒。

「百歲光陰,七十者稀,急急流年,滔滔逝水。」原著中小昭在冰 火島上唱給無忌聽的小曲,略加詮釋便低回宛轉成了辛曉琪的《倆倆相忘》。「眉間放一字寬/想一番人世變換/誰不是把悲喜在嘗/海連天走不完/恩怨難計算/昨日非今日該忘」——句句優美如詩,唱的是逝者如斯,是悲喜萬端,也是天寬地闊。

「愛江山更愛美人/哪個英雄好漢寧願孤單/好兒郎渾身是膽/壯志豪情四海遠名揚」——李麗芬的《愛江山更愛美人》簡單有力地道出英雄氣壯,兒女情長。

「是你給我一片天/是你給了我一片天/就算整個人間開始在下雪/走近你的身旁就看到春天」——成龍的《給我一片天》繾綣悠長,茫茫塵世間,眼底溫存就是彼此心安之處。

歌曲之外,劇中常用的配樂也是優美動聽。《心如明鏡》《雪千尋》《流水浮燈》《思情》等等,此劇幾乎囊括了影視劇中大半經典配樂,纏綿悱惻,煽情煽得恰到好處。

暫放愁眉,休爭閑氣,今朝容顏,老於昨日。舊夢重拾,並非因為今朝不值得珍惜,而是還內心一份暌違已久的豪情與柔情,還自己一份擊盞放歌的輕狂,和拈花微笑的恬淡。

、、、、、、、、

記得當年上學時,為了看94版的《倚天屠龍記》,每天下午逃課回家,一聽到周華健《刀劍如夢》氣勢磅礴曲目,和跌宕起伏的劇情,什麼老師罰站,家長的責罵,通通拋在腦後。

九十年代,港台娛樂真是大師輩出一代,排出的影視作品在20-30年後的大陸依然無法超越。我們現在翻開過去的經典武俠劇,重新回顧依然津津有味。例如:95年甄子丹的《精武門》

如今大陸影視作品,有了90年代無法企及的電腦特技,但拍得在炫,投資在多,如果沒有大師級的導演,演員,作曲家,還是無法達到曾經港台影視劇的高度。

想必大家一定準備去看94《倚天屠龍記》,重溫當年的經典。

金庸作品的文學成就:

現實生活的困苦與無奈,讓每個中國人都有一個武俠夢。哪個不曾夢想過自己是闖蕩江湖,快意恩仇,除暴安良,拯救蒼生的大俠客,武俠已經深深融入到中華文化當中。

記得當年上高中時,高一高二都是混下來,從沒認真聽過一堂課,沒記過一個新單詞,每年末期末考試都交白卷,到了高三更加自暴自棄,完全放棄學習了。每天放學後去網吧包夜,白天上課就在最後一排睡覺。由於父母堅決不讓我輟學,所以就這樣在學校里,每天昏天黑地的混日子。

看著班級里其他學生,積極備戰高考,再想到自己上高一時,勵志要考清華,復旦的豪情萬丈,真是無盡的惆悵。

起初我一直沒看過金庸的武俠小說,因為電視劇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天龍八部都演過,都知道故事情節,小說還有什麼可讀的呢?

有一天在教室里呆得實在百無聊賴,從同學那借來一本《笑傲江湖》來看,因為當年李亞鵬版的《笑傲江湖》太倒胃口,所以一直不知道《笑傲江湖》到底發生了什麼,於是帶著懸念開讀這本小說,一下子被精彩的故事所吸引了。

在令狐沖的故事裡,無論他遇到愛情的挫折,還是生命的重大威脅,他總是能絕處逢生,靠著自己的勇氣和毅力戰勝困難。因為《笑傲江湖》這本書,後來我又陸續看完了金庸的其他小說。

一定程度上,這部小說帶給了當時的我,對生活、對未來很大的信心,當時的我相信,只要自己努力,任何困難都能克服,這點小困難又算得了什麼?

日子一天天的過去,高考一天天臨近,每次模擬考做完選擇題就交卷,曾經夢想早已被衝到馬桶里。

然而現在回想起來,高三那一年時間當屬我人生中最快樂安靜的一段時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為有《笑傲江湖》這本書陪著我度過那段日子,武俠的世界讓我從絕望的現實當中解脫出來。

、、、、、、

想想在1967年時,電視機還沒有普及的年代,沒有互聯網,沒有電子遊戲,很多地方連收音機沒有,普通大眾的娛樂生活是很匱乏,歐美人民都根白痴一樣去教會打發時間。而此時,《笑傲江湖》橫空出世,對中華文化圈是多麼大震撼啊。

鄧小平都是金庸的粉絲,即使是出差到外地,也會帶上金庸的武俠小說,每天睡前看。

當年金庸小說在內地尚為「禁書」之時,1973年3月,恢復工作的鄧小平從江西返回北京後不久,就託人從境外買了一套金庸小說,並且對其愛不釋手。

鄧小平讀武俠小說並非完全是為催眠和消遣。1976年春天,「四人幫」颳起「反擊右傾翻案風」,鄧小平第三次被逐出政壇。鄧小平被打倒,流放到江西新建縣 「落難」時,他能夠將自己的命運聯繫書中人物的命運思考人生,獲取人生的精神力量。

可以這麼說,沒有金庸的武俠作品,就沒有今天的改革開放啊。一本改變國運的小說,問世間又有什麼文學能與之媲美!

今天一些自命清高的作家不斷貶低金庸的作品,什麼不入流,少兒讀物,這是文化上的自虐。金庸作品不能單純的從文學角度去評價,而要結合我們文化背景。在未來幾百年乃至更長時間裡,金庸作品的影響力會超越古典四大名著。

、、、、、、

金庸作品在越南簡直就是神一般的存在

眾所周知,越南經歷了戰爭,人們在戰爭的傷痛之後,閑時讀讀金庸,也許更能體驗江湖中的快感。而文學含意深遠,既有俠骨的柔情,又滿帶江湖的況味!

在越南所有金庸的書都有越南文譯本,而且是長銷書;父親看後,兒子接著看。母親看了,女兒接著看。

金庸迷們可能都聽過這個故事:據說上世紀70年代初越南國會議員們吵架,一個罵對方「是搞陰謀詭計的左冷禪」,對方就回罵說:「你才是虛偽陰狠的岳不群」。雖然這個故事的真實性無法證實,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金庸熱」早已超出華人世界的範圍。


前幾天看了木魚水心解說神鵰俠侶的視頻,他的結語剛好可以回答這個問題。

其實,這最後的劇情,應該是神鵰俠侶中寫得最為精彩的部分。所有的線索都在這裡收束,矛盾也都在此終結,沒有拖泥帶水之感。前半段悲劇的高潮讓人垂淚,而之後的轉和結的部分卻讓人充滿期待。直到最後看到楊龍並肩會心一笑,卻又用郭襄的單戀帶來一絲酸楚,真的是非常棒的寫作了。

總體來說,《神鵰俠侶》是一部非常難寫的作品,因為這是一部和前作時間非常接近的續篇,而這就必然需要前作人物悉數登場。

但前作畢竟是完整故事,人物矛盾其實都解得差不多了。所以,五絕在故事裡更像是客串,因為故事並沒有辦法集中在他們身上。再加上射鵰英雄傳的世界觀本就已經非常完整,續作只能在前作的未及之處加設定,這前後兩種掣肘會導致行文的不便。

正因如此,後來《倚天屠龍記》時,金庸先生就把時間跨度明顯拉大了,劇情也就變得更加自如。

有人認為,《神鵰俠侶》並不算金庸先生最好的作品,但就算如此,楊過小龍女這對神鵰俠侶的愛情,也比其他許多言情故事裡的動人得多。明明是武俠,情卻寫得比言情還好,真是難得。

簡單來說,和前作時間非常接近的續作是非常難寫的,金庸很可能是為了讓寫作更加自如,所以有意把時間跨度拉大的。

引文來源:【木魚微劇場】《神鵰俠侶》(完結篇)(P5)直教生死相許

結語部分從64:43開始。


這個答案主要是探討神鵰和倚天之間可能發生的江湖故事,文不對題,所以將不再更新。

更新在這個答案,可以去看看,歡迎一起討論。 在金庸射鵰三部曲,《神鵰》和《倚天》中間能否再加上一個故事? - 知乎

--------我用屠龍刀來割--------

許多年以前,我也在一直在想這個問題。那時候想這個問題,其實os就是「要是金老在《神鵰俠侶》和《倚天屠龍記》之間再寫一部武俠小說那該有多好啊!」總之就是作為一個骨灰分實在是沒看夠啊。

然則,自72年《鹿鼎記》完結後,金老封筆已經45年,連載版《天劍龍刀》(61年完成)完結已經56年。半個多世紀過去了,我相信廣大金迷不論男女老少,都想過這個問題。其實答案我們自己也知道,比如:

1、郭襄、張君寶、郭靖、黃蓉、楊過、小龍女等人,其結局在倚天中已有交代。至於中間過程,一筆帶過也許比詳細描寫更好。留人以想念,則此想念將無限擴大……

郭靖等四人自不必提,郭襄和張君寶在神鵰和倚天中也早已大放光彩,而郭楊兩家之間恩怨糾葛,也不必再說了。

2、假設郭襄是女主,張君寶或者何足道是男一、男二。

已知郭襄最後的結局苦尋楊過不得,40歲大徹大悟出家為尼,開創峨嵋派。

此題和解?

答:張君寶和何足道在一起?埃克斯狗。日米

3、你是查戶口的嗎?金老又不是梁老……


----並--沒--有--黑--梁--老--的--意--思----


以上是問題答案。

不過我想在此探討一下,如果金老真的在神鵰和倚天之間寫了一部小說,那會是怎麼的呢?

首先,我想說那什麼「金庸新」「全庸」之類的,沒看過也不打算看。看這名字就來氣……

08年到14年間,我混跡百度金庸吧,閑時與人論武論道論情。聽到過一個消息,不知真假,大概是說,老先生曾在某一年透露,他曾想寫一部以三國時東吳周瑜、陸遜等為主角的武俠小說,但覺得三國演義已經十分優秀,便放棄了這部小說,只在自己心中將故事大致過了過。

當時我就想,老先生何其偏私,我等也想過一過這故事啊……

金老在81年修訂《鹿鼎記》時,在後記中寫到:如果沒有特殊意外(生命中永遠有特殊的意外),這是我最後的一部武俠小說。

然而這麼多年過去了,終究沒有特殊的意外發生。

所以,作為一個big fan,斗膽在此探討下,假如金老真的在神鵰和倚天之間寫了一部小說,那麼,這部小說到底是怎麼樣的呢?


----正--片--開--始----


《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和《倚天屠龍記》並稱「射鵰三部曲」,所以這部小說,姑且稱之為「射鵰四」吧。暫時沒想好名字……

首先,確定故事時代背景。

神鵰最後一章:公元1259年,第三次華山論劍,楊過和小龍女退隱。

倚天第一二章:公元1262年,郭襄游少林,何足道闖少林,張君寶逃離少林。

倚天第三章:公元1336年,俞岱岩斷腿。

確定一個大區間【1262,1336】。

1271年,蒙古建國,國號為元;1276年,臨安城破,宋恭宗被俘;1279年,崖山海戰,十萬軍民殉國。

如此,我們遇到了一個問題,故事是要放在南宋滅亡前【1262,1279】,還是滅亡後【1280,1336】,還是滅亡前後都在故事中。

1、如果放在宋亡前,我們來看,1273年,襄陽城破,郭靖戰死。那麼,整部小說的基調就是抗元衛國,主角將不可避免地捲入襄陽、臨安和崖山三場大戰。到時郭靖一家必定是著重描寫,背少帝跳海的陸秀夫也將是個重要角色。但是整部小說殺戮太重,國讎家恨之下,少了江湖上的快意恩仇,最後結局也是十分悲壯。主角是戰死還是退隱,這又回到了郭靖和楊過的問題上來了。總結,故事結構偏離江湖,可讀性不好。

2、如果放在宋亡後,這一段歷史是漢人被欺凌的歷史,最後也沒有推翻元朝。這段時間可以寫的故事有點類似《書劍恩仇錄》,江湖門派、草莽英雄與朝廷和鷹犬之間的爭鬥,梁老天山系列就是這樣。總結,有重複,可讀性一般。

3、如果橫跨宋亡前後,選取這段時間,那麼描寫的故事也應當是以亡國前後為分水嶺,當然側重點還應該在亡國後,描寫蒙古高手與漢人俠客之間的國讎家恨。總結,蒼涼悲壯的大時代背景下,亂世豪俠們的命運沉浮,可讀性較好。

綜上,我們得出結論,將故事的時間線橫跨宋亡前後較好,依然是這個大區間【1262,1336】。具體的時間線,等確定了主角和故事線後再定。


第二,確定故事主要角色。

先是男主角。

金老在《倚天屠龍記》後記中寫道:郭靖誠樸質實,楊過深情狂放,張無忌的個性卻比較複雜,也是比較軟弱。他較少英雄氣概,個性中固然頗有優點,缺點也很多,或許,和我們普通人更加相似些。

三部曲三大主角各有各的特點,金庸先生的小說主角個性也沒有重複的,所以這部「射鵰四」的主角性格如何,需斟酌一番。

我們先選幾個熱門的人選來輪一輪。

張君寶、何足道、郭破虜……

在下出去吃個飯……

繼續

先說張君寶。

倚天中的張三丰已經是一代宗師,武林中的泰山北斗,德高望重,人人敬仰。他生性豁達,為人親切幽默,不拘小節。書中寫道:要知張三丰任性自在,不修邊幅,壯年之時,江湖上背地裡稱他為「邋遢道人」,也有人稱之為「張邋遢」的,直到後來武功日高,威名日盛,才無人敢如此稱呼。如此一個邋遢道人,豁達大度,玩世不恭,實在是主角的不二人選。其性格特點和金書其他主角也大不相同。但是,有三點使他不能成為主角:

1、張三丰是一個歷史人物。金書中的主角,基本沒有歷史人物(《越女劍》范蠡除外)。拿歷史人物做主角難免會出現許多問題,比如張三丰振興武當山道教,創立武當派,胡亂編寫他的故事,尤其是感情史是否妥當。

2、事實上張三丰這個ip已經被用在了很多電影電視劇小說中了,所以沒有必要再寫張三丰的故事了。

3、從倚天中我們知道,終其一生,張三丰只喜歡郭襄一人,所以女主必定是郭襄,這樣就無法安插三角戀或多角戀等戲劇性情節(難道真要湊成君寶足道cp?),結局只能是男主出家為道,女主出家為尼。要麼就像《飛狐外傳》那樣,女二為男主而死。這都不妥當。

綜上,張君寶不適合做主角。

再說何足道。

倚天開場,何足道的片段精彩至極,此人仙才卓犖,風趣自謙。出場時荒山撫琴,萬鳥來朝;在石亭中為郭襄出氣,一手彈琴,一手使劍,彈指間力挫西域少林門人;其後闖少林,無人能敵;終因輕視託大,敗給了張君寶。此後,便如林中那盤棋一樣,「徑棄中原,反取西域 」,光大崑崙一派。他傾心藝術,性格單純,有書獃子「痴」的一面,也不同於金書中其他主角。但他也不適合做「射鵰四」的主角:

1、已經發誓終生不履中原,地域限制。

2、書獃子氣、玩藝術,與蒼涼悲壯的大時代背景格格不入。

3、武功已經大成,且過於花哨,與背景基調不符。

綜上,何足道不適合做主角。

接著說郭破虜。

有啥好說的,過個生日都被忽視,完全在郭襄的光環下。性格和郭靖一樣,人也一樣,做不了主角。而且倚天中已說明其戰死。

那麼再物色下,誰還能做主角。楊過嗎?片酬太高,況且人家已經退隱了。好的,這麼一來就可以創造主角了。這個主角需要有在這亂世中活下去的強大意志,也應該有樂觀向上的精神。介於三部曲主角都有聯繫,郭楊就不說了,張無忌連到張三丰,張三丰與郭楊也是見過面的。那麼「射鵰四」的主角就還是取郭楊這兩條線吧。

1、郭家後人。

倚天中滅絕說襄陽城破之日,郭大俠夫婦與郭公破虜同時殉難。郭公破虜青年殉國,沒有傳人,是以刀劍中的秘密,只有本派郭祖師傳了下來。

感謝評論中 @人渣權 兄的提醒,原文已說明郭破虜無後,在此改正。

那麼我們做一個假設,如果他有傳人。1273年襄陽城破,郭破虜已經30歲了,應該已經娶妻生子了。如果二十歲生了兒子,那也應該有10歲了。到宋亡是16歲,年齡還算適合。

這孩子的性格可取郭靖的沉穩堅毅,智商可靠近黃蓉一些。但是這樣一個武學家世顯赫,又背負血海深仇的少年做主角,基調太過沉重,少了江湖兒女的靈性。而且他必定知道倚天劍和屠龍刀的秘密,這對於《倚天屠龍記》是個bug。基於這兩點,他不適合做主角。

我們再來說說郭芙的後人,原文沒說郭芙和耶律齊無後。但是主角不該有這麼任(cao)性(bao)的母親或者說祖輩,所以排除。

2、楊家後人。

1259年楊過和小龍女歸隱,如果次年就生兒子,到襄陽城破應該是13歲,到宋亡是19歲。年齡合適。

然則,楊龍二人隱居避世,楊過早已厭倦世事,小龍女本就不知世事,他們的孩子是否還有國讎家恨之念還有待商榷。不過楊家是楊家將後人,就算出世,應該也不會忘了祖先的忠義。

3、張翠山先人。

這個年齡、性格、武功等都比較自由,創作發揮空間大。只是有些扯,浮在表面而無法深入根基,不太合適。

綜上,我們暫時選擇主角為楊家後人,楊過的兒子(或者楊過的徒弟,按年齡需要調整)。

身為主角,必定與眾不同。通過楊鐵心、楊康、楊過,我們能總結出一條規律,那就是楊家的每一代都是不肖子。所以楊過的兒子也應當不肖。楊過消積避世,那麼他應該積極入世。楊康和楊過都是表面花心內心深情的人,這一點可以像他們。

那麼主角的性格應該如何呢?

先來看看其先輩:楊鐵心和包惜弱從名字就能看出,一個錚錚鐵漢,一個仁慈心軟;楊康,聰明機變,不擇手段;穆念慈,人生不幸,但性格堅強,為愛執著;秦南琴(連載版楊過生母),性子有激烈的一面,但大多時候都是淡然處之;楊過,深情狂放,亦正亦邪;小龍女,清心寡欲,不通世故(丘處機的《無俗念》非常貼合)。

這麼一看,有楊康和楊過在前,主角智商應該不低;看穆念慈和秦南琴,主角至少心志堅定;參考楊鐵心,主角應當也是鐵骨錚錚的好漢;參考包惜弱和小龍女,主角至少良心不壞。另外,最主要的是有這麼多高顏值的先輩,至少顏值有保障。在加上其祖先楊再興,抗金名將,忠義之心也有擔保。

綜上,主角智商高於郭靖,心志堅於張無忌,心腸好於楊過,有一身傲骨,一顆忠義之心,一副好顏值。

主角確定了,給他取個名字?不!我們暫時稱呼他為楊四(楊家第四代)吧。本文旨在探討射鵰四的故事結構和走向,叫什麼名字,在下不敢越權。

在此,我們先排除這個楊四是楊破天(陽頂天)這個可能性,陽頂天生於1270年,明教第三十三代教主。第一,其職位與張無忌重複;第二,其結局十分悲慘。故,不管陽頂天是否楊過後人,他都不會是射鵰四的主角。

主角楊四,出生年代不早於1260年,假設生於1260年,則小郭襄16歲,小張三丰13歲,襄陽城破時13歲,臨安城破時16歲,崖山海戰時19歲。根據之前我們確定的時間區間【1262,1336】,到1336年,楊四76歲。

一般來說,小說主角都是年輕人,其活動時間大致在18歲到30歲之間。金書中最老的主角喬峰和楊過也只是30多歲,且楊過的主體故事都在其年輕時,而喬峰也並非唯一主角。所以,楊四不可能活動到76歲。

那麼,如何減少這個時間跨度,讓主角盡量在年輕之時出場活動呢?參看《倚天屠龍記》是如何安排的。第一卷時張翠山做主角,後面幾卷才是張無忌做主角。我第一次看倚天的時候,看著看著卧槽張君寶怎麼老了;看著看著卧槽張翠山怎麼死了;看著看著還好張無忌活到了最後。這是一種猜猜誰是主角的懸念感。

這確實是一個解決辦法,但是這個梗已經玩過了,所以不採用這種方式。同樣的,也不採用像楊過那樣等待16年。

我們先按照射鵰和神鵰的模式:射鵰尾聲,楊過出生。那麼射鵰四尾聲,張翠山出生。張翠山生於1313年,此時楊四53歲。年齡依然太大,有三種解決方式:

1、主角延後20年出生,也就是說主角是楊過孫子楊五。這與前面的故事時間線有悖,所以不合適。

2、主角在一場意外中被冰封了20年(這是老梗了)。可能是在冰火島更北的極地,或者是在西域的某個極深的峽谷中。這有點玄幻,是否合適有待商榷。

3、主角在30歲左右殺青,後面的20多年留白。目前來看這個比較合適。

好的,暫定主角活動到30歲,也就是1290年,那麼時間線就是【1262,1290】,主角不是楊五,依然是楊四。

現在來探討下楊四的武功。一般來說,主角的武功成長大致分為以下幾種:

1、循序漸進型,如郭靖、楊過、石破天

2、徒然劇增型,如張無忌、狄雲、令狐沖

3、自出娘胎無敵手型,如喬峰、胡斐

武功的由來也可分幾種:

1、苦練型,如郭靖、袁承志

2、得奇遇而武功暴增,如虛竹、張無忌、楊過、石破天

3、因老爺子寵信而開大掛的,如段譽

楊四的武功由來自然是家傳,所以是從小苦練型,其武功有:東邪、西毒、北丐、中神通、林朝英,加上西狂自己的武功。

楊四處在一個抗元救民的大時代,必定要經歷許多的爭鬥,有很多架要打,所以其武功成長不適合喬峰這種自出娘胎無敵手類型,可以是循序漸進型,也可以是徒然劇增型。

寫到這裡,我突然想到了梁老筆下的金逐流,似乎有些相似。不過,金逐流的身上沒有一點金世遺的邪性。這就不大好玩了。我認為楊四的身上一定還有著楊康、楊過的邪性。不過此邪非邪惡之邪,而應該是東邪之遺世獨立之邪。

接著說說女主角。

在討論女主角之前,我先說下雙男主角的可能性。許多武俠小說中都有雙男主,如《絕代雙驕》《大唐雙龍傳》《滄海》等,甚至有四主角的如《英雄志》。金老的《天龍八部》也有三主角。

但是我認為在金老的小說體系中,雙主角是行不通的。《天龍八部》按照金老原先設定是多個獨立故事組成,所以才會有多主角。只是落筆的時候講故事連串起來了,而段譽、喬峰和虛竹也是各有各的故事線,相互交集不大。所以《天龍八部》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多主角。《射鵰英雄傳》中,初時,楊康和郭靖的設定何其相似,但之後的際遇天差地別。郭靖走上了大俠的路,楊康作惡多端而慘死。

在金老的筆下,男主有絕對的主導地位,看看與男主搶妹子的男配們的下場,林平之、游坦之、慕容復、石中玉、宋青書、楊康、鄭克爽……反正下場都不好,耶律齊和大小伍下場已經很好了。

原先我希望設雙男主,其中一個是張三丰,為了年齡相當,另一個是楊過在16年間收的徒弟。而女主為楊過女兒、郭襄以及其他妹子。

不過雙主角不適合金書風格,所以捨棄。男主已經是楊家後人,那麼女主就不是楊家後人了。郭家無後,郭芙一支不考慮,所以女主也不是郭家後人。考慮到三部曲中的女主們並無多大聯繫,所以射鵰四中的女主,我們採用大姑娘裸奔——空穴來風的形式,瞎造幾個。。

我們先來看看三部曲中的與男主有關的妹子們。

射鵰:黃蓉、穆念慈、華箏、秦南琴。

神鵰:小龍女、陸無雙、程英、郭芙、完顏萍、公孫綠萼、郭襄。

倚天:殷素素、趙敏、周芷若、小昭、殷離、楊不悔。

我們看到,每一部小說中都有許多妹子與男主有關。在金書中,年輕漂亮的妹子數量一定多於年輕漢子的數量。金老不同於梁老,不會給角色們配對。即便最後妹子們死的死,走的走,出家的出家,孤老的孤老。這點雖然有些殘忍,但在藝術形象的塑造上是好的。

男主楊四他爹楊過生性風流,年輕時愛調戲妹子,公認的有以上七個,另外李莫愁、洪凌波也曾遭楊過調戲,耶律燕著墨不多,不計在內。那麼也有9個了。楊四再不濟,也該有張無忌的水平,四五個妹子肯定要的。那我們暫定5個妹子。

接著我們討論5個妹子的地位。

縱觀三部曲,射鵰和神鵰中,女主在男主心中都有絕對的地位。射鵰中,黃蓉對郭靖的智商情商雙重碾壓,郭大俠還能怎樣。神鵰是一部讚美凄美愛情的小說,所以無論楊過如何慣於風流,小龍女的絕對地位還是無法撼動。但是倚天就不同了,金老也說了,張無忌性子比較複雜,有些軟弱和猶豫。

男女之間,無非是誰強於誰。射鵰中聰明機變的黃蓉壓倒郭靖,神鵰中深情狂放的楊過壓倒小龍女,而倚天中猶豫軟弱的張無忌只能被兩大心機girl壓倒了。《倚天屠龍記》中,趙敏雖然是女主,但周芷若的地位也不弱於她,這是張無忌性格造成的。不過張大教主也並不反感這二女爭夫,他甚至還想過四女同舟。

這種新型男女關係的出現是金書的轉折點。在這之前,如《書劍恩仇錄》,即便香香公主死後,陳家洛與霍青桐也沒有走到一起;如《碧血劍》,青青對焦婉兒和阿九的嫉妒,直接導致焦婉兒嫁給了不喜歡的師兄,間接導致阿九成了九難。

夏青青、黃蓉、小龍女……這些之前的絕對女主,自趙敏和周芷若之後變得不同了。之後的小說如《天龍八部》,獨得老爺子恩寵卻不知道勸人雨露均沾的段公子,最後娶了三個老婆,至於《鹿鼎記》的韋爵爺就不用說了。

所以,這部射鵰四處在這兩種變化之間,該保持女主絕對地位,還是兩女或是多女並立呢?

這是一個棘手的問題,但我覺得可以從長計議。前面我們已經說過,射鵰四要講述的是蒼涼悲壯的大時代背景下,亂世豪俠們的命運沉浮,講述那些江湖門派、草莽英雄與朝廷和鷹犬之間的爭鬥。其中有家仇國恨、有民族矛盾,有權利鬥爭,也有江湖恩怨。因此,女性角色的出處可以是江湖門派,可以是書香門第,可以是草莽英雄,可以是廟堂權貴,甚至可以是番邦異族……這麼一看,正好5個妹子……

現在,我們以一定的順序讓這幾個妹子一一出場,順便為構造故事線打個基礎。

家仇國恨永遠在第一位,第一個出場的妹子,我將她設定為忠臣良將之後。南宋亡國之際,這個妹子的父兄族人戰死沙場,她也寡不敵眾不幸被擄。危急時刻被楊四救下。這個忠臣妹子生為將門虎女,痛恨蒙元,有報國讎之志。

或者,將這個忠臣妹子換成南宋公主,被蒙古人擄去,也是楊四救了她。公主對這個少年英雄十分傾慕、依賴。

民族矛盾占第二位,所以第二個妹子是番邦異族。如果設定她是蒙古人,則與趙敏重複,所以將這個異族妹子設定為海外異族。崖山海戰南宋亡國後,楊四護送公主,或者帶著忠臣妹子流亡海外。這個海外妹子可以是日本妹子或者東南亞妹子。

江湖恩怨放在第三位,所以第三個妹子是某個幫派的弟子。這時候武當和峨眉未立,大門派有少林、崑崙、崆峒和華山等,大幫派有丐幫等。另外還有其他中小幫派。從性別上先排除少林。崆峒和華山在倚天中作風不大好,不大推薦。丐幫經襄陽一戰,精英死絕,自此墮落,也不合適。崑崙派在倚天中也不如何,但有何足道在前,如果這個妹子是何足道的後輩弟子,則比較適合。所以,暫時設定這個幫派妹子是何足道師侄。為何是師侄?後詳述。

第四個妹子,依然是來自幫派,是被中原幫派視為異類,正在興起的明教。因明教及明教徒的特殊性,這個妹子性格特別鮮明,在諸多妹子中的排位應該是靠前的。

第五個妹子,在下暫時編不出來……等故事線和主角的情感線理清楚後再論。

以上幾個妹子誰是女主還未定。不過,我們有了一條模糊的故(ba)事(mei)線:主角楊四救了忠臣(公主)妹子,流亡海外期間調戲了一個日本(東南亞)妹子,回國之後陷入幫派之爭,遇到了中原的幫派妹子和西域的明教妹子,以及另一個神秘妹子……

好的,以上幾個妹子都是我胡謅的。其人物形象和性格特點都比較模糊,在此先按下不表。我們來說說其他重要配角。

張三丰。

張三丰比楊四大了13歲,可以作為一個亦師亦友的重要人物。其玩世不恭、詼諧幽默的性格,以及邋遢道人、瘋道人的形象將在某種程度上推進主角的成長。

郭襄。

郭襄比楊四大了16歲,此時已經三十多歲,出家在即,不宜過多著墨,關鍵時刻出場一兩次即可。

何足道。

金庸對何足道著墨不多,我們按照新修版所說,何足道是青靈子的徒弟,崑崙掌門靈寶道長的師弟,何太沖班淑嫻的前輩。先不管他與何太沖的關係,只說這一時期,他的年齡比郭襄大十多歲,所以應該是45歲以上。以何足道的性格,斷然不會陷入崑崙與明教的爭鬥,也不會參與其他的江湖爭鬥、民族爭鬥,連幫派之中的事情恐怕也不會管。他應該在高山上撫琴、舞劍、自弈、思念郭襄……

所以我認為他應該和郭襄一樣,不宜出場太多。

接下來我們通過各方勢力來說下我們可能需要的配角。

首先是江湖勢力。

1、明教

倚天中這樣描述明教:源於波斯國,唐時傳至中土。當時稱為祆教。唐皇在各處敕建大雲光明寺,為明教的寺院。只因歷朝貪官污吏欺壓我教,教中兄弟不忿,往往起事,自北宋方臘方教主以來,已算不清有多少次。

也就是說,明教在唐代已經傳入中土,到了北宋才有第一位教主方臘。(經常看到有人黑方教主武功不行。這裡我要說一下,梁山好漢都是天罡地煞轉世,方教主武功再高也鬥不過這群神魔啊。)但是朝廷一直視明教為異類,或者說異教徒(宋徽宗信奉道教,派黃裳去剿滅明教),所以明教往往起事,常常造反。幾百年來明教反抗朝廷暴政,幾經沉浮。在這宋末外族入侵的時期,明教有志之士行善去惡,拯救世人,必然將書寫一段可歌可泣的英雄佳話。

倚天之中,明教因陽頂天的死而大亂,書中寫了許多魔教的邪和怪,對明教徒對抗暴元,拯救世人描繪不多。我認為射鵰四需要體現明教善的一面。

此時明教的教主是衣教主。

衣教主。

倚天中對衣教主的描寫只有隻言片語:

「……三十二代衣教主遺命,令余練成乾坤大挪移神功後,率眾前赴波斯總教,設法迎回聖火令。本教雖發源於波斯,然在中華生根,開枝散葉,已數百年於茲。今韃子占我中土,本教誓與周旋到底,決不可遵波斯總教無理命令,而奉蒙古元人為主。聖火令若重入我手,我中華明教即可與波斯總教分庭抗禮也。」

張無忌心想:「原來明教的總教在波斯國。這衣教主和陽教主不肯奉總教之命而降順元朝,實是極有血性骨氣的好漢子。」

可見當波斯明教已經歸順蒙古,而衣教主和陽頂天都不肯聽總教號令,要率教眾與蒙元抗爭。

所以,衣教主時期的明教,雖也行事乖張,氣氛神秘,但也是一心一意抗擊蒙元。

這一時期,當也有光明左右使及各護教法王散人等。這些配角,不作詳述。

而先前說的女主之一的明教妹子,可以出自以上這些角色。

明教妹子。

倚天中,謝遜曾說,那時明教在陽教主統領之下,好生興旺。楊逍曾說,昔年陽教主在世,日夜以興復為念。陽教主是承衣教主衣缽遺命的,所以在陽教主之前的衣教主,在他治下的明教,正當興起,且以驅除胡虜為己任。

在這樣的明教中,這位明教妹子自然也是不同凡響。若將她設定為衣教主之女,則太過老套;設定為護教法王,則與黛綺絲重複;設定為五散人,則有些屈才。所以在下斗膽將她設定為光明右使。她的武功人品、胸懷謀略都將不同於金書中的其他妹子。簡而言之,她是一個女強人,一個戰鬥型的妹子。突然有些小期待……

陽頂天

陽頂天生於1270年,小楊四10歲,暫且不去探究他的身世,也不需過多著墨他。如同神鵰中的張君寶這樣處理即可。

2、丐幫

中原群豪,凡有血性的男兒漢必定參加了襄陽之戰。襄陽破滅,中原武林衰弱不少,尤以丐幫為最。經此一難,丐幫再也沒有天龍、射鵰和神鵰中的風采,在倚天中著實被黑了一把。(史火龍練降龍練到癱瘓也是沒誰了……陳友諒倒是有全冠清的「風采」……)

當然,丐幫的衰弱也應該是階段性的。南宋亡國前後,丐幫當還有一批精忠報國的義士。我們可以設定一位長老,這位長老因為在外辦事或者受了重傷在養病而沒有參與襄陽之戰。在襄陽城破之後,他帶領著一群乞丐反抗元兵。

當然,歷朝歷代都有漢奸,此時的丐幫之中也出了一個。他投靠蒙古,將長老和幫中兄弟出賣。這位漢奸同志將作為書中的一個小反派。

其餘配角不作詳述。

3、崑崙

私以為崑崙在射鵰四中將是一個重要的門派。崑崙與明教同處在崑崙山脈中,與明教的瓜葛不可避免。在重點敘述明教之時,難免要拿崑崙來起頭和幫襯。外加何足道的存在,崑崙將是僅次於明教的一個重要門派。

前面討論的幫派妹子,將她設定為何足道的師侄,靈寶道人的小徒弟。為何她不是何足道的弟子或後人?我認為以何足道對郭襄的痴,他將絕後。何足道的痴,不至於痴情,還在於對知己的痴。這雙痴疊加之下,他肯定不會與其他女子結合了。另外,何足道醉心琴棋劍已到忘我,實在不適合收弟子。

這位崑崙妹子有這樣一位文藝的師叔,她的藝術造詣也當不低。但在這樣一個亂世之中,藝術已無多大意義。她在與明教妹子的較量中必定落在下風。

4、少林

少林勢力在第三次華山論劍才登場,主要集中在倚天中的光明頂、萬安寺和屠獅大會。不過,少林在金書中自帶被黑屬性,如天龍、倚天、笑傲、俠客等舉不勝舉。少林僧普遍臉譜化,大致分為莽和尚、迂和尚、賊和尚和得道高僧四類。

所以,我認為射鵰四可以沿用此設定。首先由賊和尚負責攪屎,然後由莽和尚負責瞎折騰,迂和尚負責搗糨糊,最後由得道高僧負責收場。如少林對付張三丰、對付明教都可如此。到最後讓他們去對付蒙古人來洗白自己。

這些配角不作詳論,但我想大家腦中應該已經有了畫面了。doge……

其他的門派我將在武功設定里再議,下面說說政府勢力。

1、宋

從襄陽城破到臨安淪陷,再到崖山海戰、南宋滅亡,史載十萬軍民跳海殉國。嗚呼哀哉,何其悲壯。少年讀史,看到這段歷史總是忍不住心潮澎湃,熱血沸騰,又是揪心的痛,又是深深的恨……

在前面我們設定楊四救了一個忠臣妹子或者公主,然後帶著她逃亡了海外。現在我們來確定下他救的到底是將門虎女還是亡國公主。我的選擇是亡國公主,原因如下:

第一、五位妹子中,明教妹子已經是一個女強人了,再加一個將門虎女有些重複。

第二、流著大宋血脈的公主更容易引起蒙古人的追殺,這樣的國破流亡情節更容易推動故事發展和人物塑造。

第三、這位大宋公主也必將成為各方勢力爭逐的目標,楊四也將因此而轉戰四方,故事由此鋪開。

所以,崖山海戰後,楊四保護著公主逃到了海外。那麼,是東南亞還是日本?

史載陸秀夫幼子陸自立和其他南宋遺民逃到南洋爪哇島建立了一個小國。楊四和公主逃往東南亞似乎比較安全。不過既然安全了,那故事就難以為繼了。而且這個海外妹子如果是東南亞妹子,顏值上似乎有些推板。所以我建議他們逃往日本,這樣楊四就能遇到一個顏值好一些的妹子,並且能夠繼續享受懷抱公主被人追殺的快感了……

當然,還有一些南宋遺民也保護公主一起到了日本。這些配角也不詳述了。

2、日本

1281年,在崖山海戰兩年之後,忽必烈出兵第二次入侵日本,然後被颱風打敗。這場戰爭,楊四和其他南宋遺民也當加入其中。

日本的其他配角不說,單說這個日本妹子。我將其設定為天真純樸的少女,幫助過楊四等人,楊四也幫助過她。

在日本的兩年期間,楊四勤練武功,對付來追殺公主的蒙古武士。楊四不同於楊過的放浪不羈,他因敬重公主而不敢越軌。對日本妹子,只是將她當作小妹妹來看待。

3、元

元朝勢力中的政府官員、軍隊等不詳述,只說那些鷹爪子們。這一群政府鷹犬必定有個頭目經營管理,所以我們也可以將其看成一個幫派。我將其設定為忽必烈為對付政敵和民間反抗勢力而設定的特殊部門,負責情報收集與暗殺,類似於朱元璋的錦衣衛。

漢有大誰何,隋有候官,唐有不良人,宋有皇城司,明有錦衣衛,清有血滴子……那麼元代這個組織,我們也給它取個名字。我暫時想到「安答會」。我覺得它的名字不適合用漢語來表述,網上也查不到蒙古語相關音譯。我就借用了射鵰中的「安答」一詞。漢語意思是「兄弟會」,我想這就是一個有諷刺意義的名字。(如果有別的創意的,或者懂蒙古語的,歡迎幫忙取名。)

安答會的成員都是各地募集的武林高手,以蒙古人、色目人為主,也有漢人。不過他們不同於一般江湖草莽,而是有組織有紀律的體制內人員。安答會將是明教和江湖幫派的大敵。丐幫中的漢奸便是投靠了安答會。

不過,安答會中是否有卧底(類似范遙),暫時未定。

以上是射鵰四中的部分人物。下面我將通過講述其中的武功,再來確定一些人物和故事線。

第三,確定故事中的武功。

金庸初期的小說(在《射鵰英雄傳》之前),大體上也還是正常武技的描寫,筆下的英雄儘管招數神妙,內功深厚,也還不能算是離譜。到《射鵰》之後,則越來越是神怪,其神怪的程度,遠遠超過了梁羽生。——《金庸梁羽生合論》佟碩之(梁羽生)

梁老在《金庸梁羽生》合論中曾說金老小說中的武功,從射鵰開始越來越神怪。沒錯,從射鵰開始的幾部小說:三部曲、連城訣、天龍八部、俠客行、笑傲江湖,這些小說中的武功如九陰、九陽、蛤蟆功、神照經、六脈神劍、北冥神功、小無相功、太玄經、吸星大法等等,無不神奇怪誕,聞所未聞,各種bug、光環設定,令人大開眼界。而且每一部小說都有新的神奇武功。所以,射鵰四中的武功,除了承上雙鵰,啟下倚天外,還需要一些新的武功,能與以上武功並列的神奇武功。

不過,每一部小說都有它的主要武功,就好似主角一樣,其他的都只能是配角。射鵰中的九陰真經、降龍十八掌、蛤蟆功、彈指神通、一陽指等到了神鵰中已不佔主導地位,而讓位於玉女心經、龍象般若功、黯然銷魂掌等;同樣的,到了倚天中,九陽神功、乾坤大挪移、玄冥神掌、太極拳等是主要武功;在到天龍,雖也有降龍十八掌、一陽指,但主要的還是六脈神劍、斗轉星移、北冥神功、小無相功等。所以,射鵰四中可能會出現三部曲的武功,但它們已不再是主角,主要的武功和人物一樣,都要改變。

並且,主要武功一定是和主角性格特點相切的。喬峰是一代豪傑,郭靖是一代大俠,他們的降龍十八掌大開大合。前期的楊過俊美瀟洒,玉女心經與他相輔相成;後期的楊過清癯疏淡,黯然銷魂掌再合適不過;張無忌性格優柔寡斷,則給他至剛至陽的九陽真經,加上和稀泥的乾坤大挪移和太極拳。所以,射鵰四中的主要武功也要與主角相輔相成。

我們先來說說承上雙鵰,啟下倚天的武功:

1、三大被封印的神功:九陰真經、降龍十八掌、九陽真經

九陰真經和降龍十八掌被藏在倚天劍和屠龍刀中,降龍十八掌由丐幫幫主承襲。

研習過九陰真經的人有郭靖、黃蓉、楊過、小龍女、黃藥師、周伯通、一燈等人,這些人之中,楊龍二人最有可能將九陰真經傳授下去。所以主角楊四的身上會有九陰真經的武功,但他身上的武功雜多,九陰真經只是一部分。

九陽真經的全本在猿猴體內,而張君寶、郭襄和無色禪師各自學到一部分的九陽真經。郭襄和無色禪師在射鵰四中不會有太多的出場,所以九陽真經由「得其純」的張君寶來展現。

2、新老五絕的武功

東邪:

黃藥師的徒弟貌似只剩下程英了。程英和表妹陸無雙在一起生活,不出場是最好的了。至於她有沒有徒弟,這個徒弟要不要出場。我認為沒有最好。程英的故事已經結束了,不打擾是最好的溫柔……所以東邪部分的武功將由楊過傳授給楊四。

西毒:

蛤蟆怪和逆轉經脈都由楊過繼承,傳授給楊四。

南帝:

朱子柳和武修文在昆崙山中建了一個朱武連環庄。射鵰四中,他兩人及其後代弟子可以出來打打醬油。介於武修文的人品武功和朱武連環庄在倚天中的表現,可以適當地貶一貶他們。特別是武修文的後代。我們假設武修文生了兒子,年齡是肯定是比楊四大的,畢竟楊過等了16年。

我們之前討論過,和主角搶妹子的配角都是很慘的。但是武修文和完顏萍在一起了,並不慘,並且襄陽一戰還活著逃出來了。(相比於郭破虜殉國,你武修文不覺得可恥嗎?總覺得倚天中朱子柳後人被黑是被武修文連累的。)好的,老子不慘,兒子慘。我們安排武修文之子與楊四搶妹子,參考宋青書、汪嘯天、鄭克爽的下場即可。

北丐、北俠:

降龍十八掌和打狗棒法由丐幫繼承,九陰真經不在靖蓉處傳下,江南七怪的武功(好像也不重要……)由郭襄傳下。

中神通、中頑童:

全真教至今還存在,只是倚天中沒有出場。取代全真教出場的是由郝大通創立的華山派,不過也被黑了。在蒙古人統治之下,像全真教這樣的大門派應該是遭到朝廷嚴加防備的,估計和少林寺一樣每天吃齋念經。沒有出場的必要。

所以全真教的武功大可由老頑童傳下來。老頑童和楊過一樣好動、放蕩不羈愛自由,他是不會死守襄陽的。他的徒弟耶律齊身為丐幫幫主,按理肯定是死了。

周伯通生於1163年,1279年宋亡之時是116歲,他長生有術,此時還活著也在常理之中。當然,老頑童畢竟演了兩部小說了,也該退休了。射鵰四中可是讓他客串一兩場戲。

西狂、古墓派:

楊過和小龍女的武功自然都傳授給了楊四。

綜合以上,我們再來論一論主角楊四的武功構成及其成長方式。

之前我們說過,楊四的武功是家傳,有:東邪、西毒、北丐、中神通、林朝英,加上西狂自己的武功。楊四處在一個抗元救民的大時代,要經歷許多的武鬥,有很多架要打,所以武功可以是循序漸進型,也可以是徒然劇增型。

楊四家學淵源,武功駁雜,這一點與郭襄相似。郭襄後來開宗立派,創立峨眉,那也是她40歲大徹大悟武功大成之後。楊四齣場之時不到20歲,自然也是不斷成長的過程。但是問題就在這裡。

一般主角變強都是通過學習一門神奇的武功,或者吃點重口味的東西,如郭靖喝蛇血、楊過吃蛇膽、段譽吃蛤蟆。但是楊四已經有駁雜的武功了,並且這些武功都是百里挑一的優質武功。這就好像我已經有了所有卡牌了,只需要將卡牌升級就行了。所以楊四要走一條在戰鬥中提升功力的升級之路?這似乎不符合金書的套路。

至於吃蛇吃蛤蟆也只是輔助。那麼楊四要像喬峰一樣,一出場就是天下無敵型?這個邏輯不通,他的年齡不符。那麼再給他加一兩種神功?還有什麼武功學了之後能比九陰真經、玉女心經、彈指神通、蛤蟆功等更厲害?有的話也只是並肩而已。

這就是為什麼主角不宜出生武學世家的原因。郭靖不教楊過九陰真經而將他送走,也是這個道理。

既然主角已經是幾大神功加身了,那我們就按照武功升級的新套路來,循序漸進地提升主角的功力。不過,既然男主身上沒有新的武功,我們便將這武功設定在女主身上也無不可。這個後面討論,先把三部曲的武功說完。

3、龍象般若功

龍象般若功是密宗至高無上的護法神功,共分十三層。這門武功和乾坤大挪移一樣,是金書中的少數升級型武功。龍象在神鵰之中有強勢的表現,可與降龍十八掌和黯然銷魂掌匹敵,強於裘千仞的鐵掌。

金輪法王死後,密宗當中肯定還有使用此功者,並隨著蒙古軍征戰天下。我將其設定在安答會中。不過此人天賦不及金輪,不再是主力反派,此功也不再是主要反派的武功。

4、鐵掌

裘千仞出家後,鐵掌幫也沒落了。鐵掌這種功夫名字不夠奪目,在雙鵰之中打了許多醬油,射鵰四中不適合再出現了。

5、玄冥神掌

玄冥神掌是倚天中的主要反派武功,由百損道人所創,傳於玄冥二老。主角張無忌深受其害,是一門陰毒無比的掌法。

張三丰皺眉道:「我只道三十年前百損道人一死,這陰毒無比的玄冥神掌已然失傳,豈知世上居然還有人會這門功夫。

通過倚天中張三丰的話,我們可以得出,百損道人在張三丰70歲時死亡,即1317年,在我們所定的時間區間【1262,1290】之外。百損道人生年不詳,但他與張三丰、楊四同處一個年代,又有如此高深狠毒的武功,可以把他作為大反派的候選人。讓他在1290年楊四退場前被打敗,後來收了兩個徒弟,年齡上也合適。

6、幻陰指

幻陰指原名一陰指,與一陽指相對,是大反派成昆的絕學。成昆師承何處不大確定。況且幻陰指是一門獵奇的武功,即成昆突然出手重傷了明教幾大高手。這門武功又沒有在之前出現過,造成了一種神秘莫測的感覺。所以我個人認為此功不適合在射鵰四齣現,也不適合多加展現。

7、其他武功

三部曲中的其他武功勢力,諸如西山一窟鬼、萬壽山莊等江湖草莽,也當以新填舊,換過一批。不作詳論。

接著我們說說射鵰四中的新武功:

此處我們只討論能夠比肩或者接近九陰、九陽、降龍、黯然、乾坤、一陽等的武功。

我們知道,絕世神功一般源自幫派傳承或者高手創造。先看看神鵰之於射鵰出現的絕世神功:龍象般若功、黯然銷魂掌、玉女心經等。龍象來自於密宗,玉女來自古墓派,黯然是楊過自創。再看倚天之於神鵰出現的神功:九陽真經、乾坤大挪移、玄冥神掌等,無不是幫派傳承和高手自創。

從中我們可以看出,要有新的武功,則必須要有新的幫派,如密宗、古墓、明教等。最明顯的便是天龍八部,一個逍遙派引出了多少絕世神功!

所以,射鵰四要有新的神功,則必須創造一個新幫派。不過既然已經有明教這樣一個大幫派了,我認為這個新的幫派可以類似逍遙派這樣一個神秘低調的幫派,或者只是一個絕世高手收了幾個徒弟,傳下了幾門絕世神功。

我們採用先引用後創造的原則,看看能不能在射鵰三部曲中找到新武功的淵源。

事實上,前面所說的百損道人其實就是個例子,創下一門絕世神功,傳給了兩個弟子,掀起了腥風血雨。我們再看看有沒有相似的人選。

我想到一個斗酒僧!

未完待續……


其實我覺得吧,郭襄在神鵰俠侶里描寫寫的已經十分傳神了。
少年的她的靈動與不羈,風凌渡口初聽神鵰俠,到後來她與楊過的種種。
小龍女陪伴楊過很久,自小照顧著他,後來他們相愛。
楊過從郭襄一出生就曾攜她歷經種種,這其間,冥冥中三人已有許多說不清道不明的關係了。
後來楊過和小龍女逍遙而去,留給郭襄一個少女雙雙悵惘的背影。
明朝把酒言歡再會。
後來郭襄成為峨眉派掌門,書上好像說她看破世事,遁入空門。這中間的故事我們不得而知。不過一筆一划總關情。
也許後來的


有一種美,叫留白。


看了, @今醉明成 的答案,來強答下

可能會有寫離題

按照今醉明成的推論,其實是有這麼一本書的

楊四、類似吃蛤蟆升級功力、百損道人應有盡有,上一段這本書的簡介吧!

楊過、小龍女的養子琴思忘被老頑童授以神功,性格上也受其影響,成為名動江湖的 「小頑童」,乖張狠辣,殺人如麻,酷愛女色,屢欠情債。當他血洗少林之時,被楊過以神功制服,並授以挽救武林浩劫之大任此外,本書對楊過、郭襄、東邪黃藥師、崑崙叄聖何足道、武當掌門張叄豐、未來的明教教主陽頂天及四大護教法王之一的白眉鷹王殷天正等人的 諸般武功情事,均有詳盡而出色的描述,填補了《神鵰俠侶》與《倚天屠龍記》之間的情節空白。

這本書叫《風流老頑童》

他的作者叫 令狐庸。


我也思考過這個問題哎,而且金庸《倚天屠龍記》前兩章都是寫郭襄、張三丰的,說不定金庸也想以郭襄為主角寫一部小說來著,後來發現不太好寫,就一下子跳到了一百多年後,開始寫張三丰的徒弟張翠山,寫著寫著把張翠山寫死了,然後開始寫張無忌。把郭襄對楊過的愛慕、張三丰對郭襄的愛慕都通過細節描寫刻畫出來(比如郭襄的徒弟風陵師太,張三丰收藏了一百多年的會打羅漢拳的小人兒)。


我小時候看過一本郭襄主角的小說,好像是金庸盜版書,書名5個字


神鵰是宋末元初,倚天是元末明初,都應了驅除韃虜的家國大義。中間這一百年,以「俠之大者」的flag寫元朝的武俠小說,主角怎麼被蒙古鐵騎虐?不帶這麼虐主的好么。。。再說了,連載小說,一群「不花」誰看啊。


原本黃老邪也是神龍見首不見尾的,沒什麼背景故事,直到後來金老改寫了很多人設

——所以有些沒講明白的故事更好聽

——嗯,當然最辣眼睛的黃藥師故事是金庸新著《九陰九陽》


其實本來從神鵰俠侶到倚天屠龍記之間的過度,就是很長的,中間完全可以寫一本書,張君寶苦追郭襄不得,楊過小龍女出來干幾件大事。但是,但是,你想得美。
上一本書的絕對主角,到了下一本書就是配角,射鵰的郭靖黃蓉到了神鵰里,就是配角嘛。那麼郭襄在神鵰里戲份那麼足,楊過小龍女又是大主角,新寫一本書沒法搞啊。金庸先生表示很為難,讀者看起來也厭倦,這不就是一本書了么。要是填入新的角色,那麼郭襄的小東邪豈不是要移情別戀,金庸表示不能自己打臉!


原因很簡單,金庸憐憫郭襄悲慘至極的人生,不忍心為她單獨寫一本書。 想噴的人只要看到這一句話,就不用看下文了,就可以開噴了。

如果真寫了這樣一本書,拋開那些冒名鑽營、毫無底線的作者胡亂yy,以金庸的驕傲,要求作品前後有邏輯上的一貫性,有人物性格、情感的一貫性,有獨創性和不重複性,那麼這本書寫出來一定會成為虐死人的悲慘作品。這樣的虐文金庸寫過一本了,沒錯,那就是《連城訣》。金庸如果要寫這樣一本虐文,就必然涉及人物命運中不可撼動的悲劇色彩。這樣的悲劇命運,沒有人能夠超過狄雲,首先寫郭襄的悲劇不可能超過狄雲,寫人物的惡也不可能超過《連城訣》。其次,金庸是偏愛郭襄的,他不願意這樣可愛單純、瀟洒豪爽的郭二小姐經歷非人的折磨,畢竟金庸不是那種以悲情動人的小說家,以前有一個武俠小說流派叫做「悲劇情俠派」,以王度廬為其代表,比如《卧虎藏龍》中的玉嬌龍、《鐵騎銀瓶》中的春雪瓶就是這類悲劇女主角。第三、虐文讀起來不爽,影響傳播,影響報紙的發行、影響小說的銷售。

一、郭襄的人生為何悲慘?

(一).死掉的愛情

1.沒指望的楊過:
(郭襄)心中默想:「也只有龍姊姊這樣的人物,才配得上他。」這一個「他」字,指的自然是神鵰大俠楊過了。
她倒也不一定要和他夫婦會面,只須聽到一些楊過如何在江湖上行俠的訊息,也便心滿意足了。

楊過真不該給郭襄講他和小龍女的事,這樣用情至深,無所顧忌的愛情故事能俘虜任何花季少女;楊過不應該在郭襄面前表現得無所不能,為天下英雄排憂解難,這樣厲害的中年大叔的魅力,沒有少女能夠抵擋;楊過最不應該在郭襄生日的時候給她獻上三份大禮,讓她在天下英雄面前大大露臉。這種行為難免讓女孩子猜想,他是不是愛上了自己,這是楊過犯下的罪孽。但是也沒辦法,楊過的性格就是這樣的,從來不嫌事大,從來不顧後果;楊過不應該太瀟洒,應該邋遢一點、落魄一點,不應該從旗杆上翩翩而下,和黃藥師一起發飛石擊死霍都。一副大高手、大宗師的牛逼樣。楊過在羊太傅廟,用郭襄的一對金絲芙蓉鐲打掉尼莫星的兩隻鐵拐,用一枚青玉簪殺死了尼莫星。這點楊過也不該這麼做,不是說不該救郭襄,你不會撿塊石頭把他打死嗎?偏偏要裝神弄鬼,從人家姑娘手腕上褪下鐲子去打人,從姑娘頭上拔下簪子去殺人。試想,一個如此高冷有魅力、武功又這等高強的中年大叔對任何一個花季少女做出以上這些事情來,姑娘怎能不胡思亂想、心如鹿撞?怎能不愛上他!等到原配回來,就一副大哥哥的樣子拍拍屁股走人,如何不讓人家姑娘相思入骨。

我不知道楊過是什麼用意,如果是報仇,相信楊過沒這樣下作。如果只是無意為之,那麼楊過對自己的行為也太不檢點了。你已經不是懵懂少年,而是中年大叔,應該有意識避免這樣的少女崇拜的產生。所以導致郭襄「風陵渡口初相見,一見楊過誤終身。」的後果,楊過本人要負主要責任,這一點不能原諒他。楊過或許不知道,對於郭襄的人身悲劇,他有不能逃避的責任。

2.驕傲任性,長不大的何足道:

二人剛見面的時候,何足道已經三十多歲了,郭襄只有二十歲上下。剛見面時,何足道對郭襄是相當傾慕,想要接近的。

何足道搖手道:「武功比試過了,沒甚麼餘味。我要彈琴給郭姑娘聽。」左手按節捻弦,右手彈了起來。郭襄只聽了幾節,不由得又驚又喜。原來這琴曲的一部分是自己奏過的《考槃》,另一部分卻是秦風中的《蒹葭》之詩,兩曲截然不同的調子,給他別出心裁的混和在一起,一應一答,說不出的奇妙動聽……郭襄心中驀地一動:「他琴中說的『伊人』,難道是我么?這琴韻何以如此纏綿,充滿了思慕之情?」想到此處,不由得臉上微微一紅。只是這琴曲實在編得巧妙,《考槃》和《蒹葭》兩首曲子的原韻絲毫不失,相互參差應答,卻大大的豐瞻華美起來。她一生之中,從未聽到過這樣的樂曲。

可以看出來郭襄也是很有知己之感的,如果能夠好好發展下去,也算是郎才女貌,頗為雅緻的一對,但是何足道性格中的缺點馬上就表現出來了。

何足道搖頭嘆息,說道:「枉自多年修為,終究心不能靜。我左手鼓勁斷他兵刃,右手卻將琴弦也彈斷了。」郭襄這才明白,原來他是懊喪自己武功未純。

這麼大的人了,感嘆自己功力未純是好事,說明要求進步,但是在小姑娘面前患得患失,有失風度,胸襟便不夠。功力不夠慢慢練習就是了嘛,這麼文雅的人看不開就顯得煞風景了。

頃刻之間,何足道便知並無勝他把握,當即縱身躍起,讓張君寶的拳力盡皆落空,反掌在他背上輕輕一推。張君寶仆跌在地,一時站不起來。何足道右手一揮,苦笑道:「何足道啊何足道,當真是狂得可以。」向天鳴禪師一揖到地,說道:「少林寺武功揚名千載,果然非同小可,今日令狂生大開眼界,方知盛名之下,實無虛士。佩服,佩服!」說著轉過身來,足尖一點,已飄身在數丈之外。他停了腳步,回頭對覺遠道:「覺遠大師,那人叫我轉告一句話,說道『經書是在油中』。」話聲甫歇,他足尖連點數下,遠遠的去了,身法之快,實所罕見。

簡直可笑,勝敗乃兵家常事,根本看不開。覺得自己敗在無名小卒手上就抹不開面子。這點遠遠不及鳩摩智,鳩摩智敗在虛竹手上,還要假裝沒敗,使暗器偷襲後還要各種狡辯。當然那樣就下作了。

何足道一敗,轉身就跑,跑得比兔子還快,叫做身法之快,實所罕見。愛情也不要了,這樣的人就這點出息,這點胸襟,如何配得上郭二小姐。

我們假設何足道後來不能忘記郭襄,來找過她。這樣的人郭襄也不能答應啊,因為只要他有時候就得丟了自己面子,立馬就不顧愛情了,立馬就做得出拋棄的行為來。何足道只愛自己的面子,重於一切,其他的都不愛。

3.自尊驕傲,不肯低頭的張君寶

他在山腳下倚石休息,忽見一男一女兩個鄉民從身旁山道上經過,顯是一對少年夫妻。但聽那婦人說道:「你一個男子漢大丈夫,不能自立門戶,卻去依傍姐姐和姐夫,沒來由的自己討這場羞辱。咱們又不是少了手腳,自己幹活兒自己吃飯,青菜蘿蔔,粗茶淡飯,何等逍遙自在?偏是你全身沒根硬骨頭,當真枉為生於世間了。」那男子「嗯、嗯」數聲。那婦人又道:「常言道得好:除死無大事。難道非依靠別人不可?」那男子給妻子這一頓數說,不敢回一句嘴,一張臉脹得豬肝也似的成了紫醬之色。他望著這對鄉下夫妻的背影,獃獃出神,心中翻來覆去,儘是想著那農婦這幾句當頭棒喝般的言語。只見那漢子挺了挺腰板,不知說了幾句甚麼話,夫妻倆大聲笑了起來,似乎那男子已決意自立,因此夫妻倆同感歡悅。
張君寶又想:「郭姑娘說道,她姊姊脾氣不好,說話不留情面,要我順著她些兒。我好好一個男子漢,又何必向人低聲下氣,委曲求全?這對鄉下夫婦尚能發奮圖強,我張君寶何必寄人籬下,瞧人眼色?」

大家看看,這樣都能悟出一番大道理來,改變人生。這樣的人天生就有出息,張君寶這樣自尊,是因為長期受人欺負,總在隱忍之中。在這裡就爆發了。那時候他比郭襄小著幾歲,又是個一無所知,懵懂糊塗的小和尚,郭襄身邊的人都是人中龍鳳,自然看不上這傻和尚。但是直到張三丰晚年,他仍然保留著郭襄送給他的一對鐵羅漢和一隻金絲鐲,加上他後來對峨眉派的曖昧態度可以看得出來,他是很傾慕郭襄的。

我們換一種思路,如果張君寶當時確實是去襄陽找了郭靖,郭靖確實很欣賞他,收了他為徒(這是很有可能的),他有那樣的內功底子,有樸實厚道的人品,這一點類似於郭靖。一定會得到郭靖和黃蓉的真傳,可以肯定他會是郭靖的關門弟子。然後就會練成九陰真經和降龍十八掌。就會成為襄陽最有前途,武功最好的後輩,會成為武林中的後起之秀。可能不會成為一代宗師,但是成為一代大俠是沒有絲毫問題的。也會是大高手,也幾乎會天下無敵。那麼襄陽城破的時候,郭靖、黃蓉一定不會拉著張君寶和自己一起死,一定會想辦法讓他逃出襄陽去找郭襄,以他的武功,自然毫無問題。那個時候張君寶經歷了成長,一定已經名動天下,也會變得成熟,會有滄桑之色,會有成熟男人的粗糲感。或許能夠打動郭襄的芳心。

可是,就因為他性格倔強,就因為這一切都不會實現,二人就生生錯過了。

綜上:郭襄不可能得到愛情,江湖上的後起之秀沒人配得上瀟洒豁達,家世優越的郭二小姐。郭襄自己追求愛情的美好和神聖感,就是儀式感,或者說有意追求悲劇愛情的磨礪感,也絕不肯下嫁給別人。

(二)、家破人亡、知交零落

襄陽城破,一大家子人,可能就她活下來了。父親、母親、弟弟、姐姐大概都死了,有人說可能耶律齊逃出來了,武修文、朱子柳逃出來了。但是最重要的人都死了,這些人活下來能有多少安慰。何況那些人都是生性涼薄的人,與郭襄能有多少交集。

這一刻之後,真是無依無靠了。

隨著黃藥師、老頑童、一燈大師、瑛姑等人去世,楊過、小龍女俠蹤不定,郭襄漸漸孤家寡人了。她的人生就只剩下回憶了,就沒有太多溫暖的色調了。

好在郭襄堅強勇敢,生性豁達,才能夠活下去。能夠戰勝自己,並開宗立派,成績一番事業。

但是,她的人生十足悲慘。

二、情節將難以出彩

情節的創造性將受到極大的限制。意思就是情節將變得可以想像,那就失去吸引力了,那無非就是以下的一些思路了。

郭襄得知父母雙亡、姐弟慘死。肝腸寸斷回到襄陽,想要聯合一些在江湖上也 有影響力的人,比如黃藥師,有可能能夠聯繫上楊過夫婦,楊過夫婦可能會來參加英雄大會,然後就是考慮報仇的事情,但是報酬是沒有結果的。即便殺了攻佔襄陽的統帥,對大局來說也是毫無裨益的,改變不了大局。江湖好漢始終不是軍隊,始終沒有旗幟,只是散兵游勇,成不了大事。也缺乏成大事的組織機構和指導思想,所以報仇是無望的。

接下來該怎麼辦?要談戀愛嗎?要練武功嗎?她一生追求的將會是什麼呢?沒有人生的主線,難以寫出有意義的人生經歷。如果降低了人物追求,寫得實了,反而失去了這個人物的靈動,郭襄就變成普通人了。

三、人物形象已經固定,再難出彩

1、百忙中低頭向嬰兒望了一眼,只見她一張小臉【眉清目秀,模樣甚是嬌美】,正睜著【兩隻黑漆漆的眼珠】凝視自己。
2、李莫愁與楊過望著她吃奶睡著,眼光始終沒離開她【嬌美的小臉】,只見她睡熟之後臉上微微露出笑容,兩人心中喜悅,相顧一笑。
3、黃蓉生下郭襄後,慌亂之際,只模模糊糊的瞧過幾眼,這時忍不住細看女兒,見她【眉目嬌美,神姿秀麗,雖是個極幼的嬰兒,但無疑是個美人胎子】,又見她【小臉兒紅紅的,長得甚是壯健。她兄弟郭破虜雖吃母乳,還不及她這般肥白可愛】。
4、張君寶見人人都神色溫和,獨有這位【美麗可親】的小姊姊卻傷心眼紅,不明所以,可不敢相問,本來要稱謝的話也說不出口了。
5、郭襄這樣可愛的一個小妹妹,【秀美豪邁】,善解人意,聰明伶俐,楊過心中早就真的喜歡她了,給她三枚金針,就是說:「不論你叫我做什麼,我都答允!就是要我為你死了也可以!」(神鵰俠侶後記)
6、無色禪師雖和楊過交好,卻也沒見他使過玉女劍法,見郭襄這一劍【丰神清麗】,只盼再看一招,便斜身閃避,待她再發。(摘自《倚天屠龍記》)

人物形象已經塑造好了,難以再出彩,強行加情節只會弄巧成拙,金庸當然不會幹這樣的傻事。

四、總結:

金庸悲憫郭襄的悲慘人生(已經註定的),加上情節再難展開,人物形象已經豐滿,難以再進一步,寫得更有風采。因此,不能單獨以郭襄為主角寫一本書。


郭襄一生心繫神雕俠
張君寶一生參悟鐵羅漢
這樣一生都有執念的人不能成為主角
所以題主的問題很好解釋了。

十五歲女孩想的只是希望楊大哥早日找到他的妻子
十六歲女孩想的只是希望楊大哥和龍姑娘一生幸福
那個聰明的女孩國破家亡不會去想復國報仇,拿著倚天劍是因為這是龍姑娘的淑女劍
在峨眉山開山立派是因為走到峨眉山,山上大霧朦朧,像極了那天的——
「恭祝郭二姑娘多福多壽」
張君寶在郭女俠贈鐵鑄羅漢予他時,才真正開始了他的生命,在元兵進攻武當山時,叫徒弟把羅漢物歸原主。「放下」了心裡的牽掛,那是張君寶的結束。
「我用一百年的時間為你而活」
之後的武當山屬於張三丰,那一百年的武當山還只是臉紅髮呆遇見女神不知所措的張君寶。
而郭襄的一生,早已絢爛消逝在那年煙火中。


金庸:你說誰是梁羽生!


所以說金庸成功,引得眾人想多看郭襄幾眼,一見楊過誤終生,只此一句便勝過萬語千言了。


得分碗飯給金庸新和金庸巨吃。
但沒想到金庸遺也湊合來了。


因為連載期間迫於讀者輿論金庸忍痛改稿了。神鵰原本的結局沒有了,但新的故事已經開始,所以中間這段只好空下。

  為什麼我這麼篤定。看原始版,其實金庸原本給神鵰設想的結局已經逐步透露。神鵰後期大改,但倚天的依舊沒有變,我們就從倚天驚鴻一現的黃衫女開始推導神鵰後期原本的故事,然後你會發現神鵰與倚天之間並沒有那麼多大家以為的空隙,就像射鵰與神鵰兩個故事之間雖然隔了十幾年到依然無縫隙交合成我們熟悉的那個江湖。


  多年前,由於人們並不太關注黃衫女的身份,所以讀者只知道黃衫女是楊龍之後。

  金庸一看沒人看懂,急了,索性把君子劍和淑女劍重鑄了。這回,你們該看懂了吧?

  順著「君子劍和淑女劍重鑄」這條線索一捋,哇靠,原來老金早把楊、龍、齊、芙四個人的結局交待的清清楚楚。這裡邊有幾個前提:

  1.耶律齊叛變了。

  這毫無疑問。歷史上,耶律齊的爹在神鵰故事結束後第3年被平反、封王。金庸的書,與歷史大事是吻合的。而且,耶律齊叛變在書中做6鋪墊,【第二十四回原文:忽必烈點頭,低聲道:「皇后信用姦邪,咱們須得事事小心。耶律宰相是大大的忠臣,一時受冤,日後必可平反......」)】想想,如果耶律齊不為蒙古效力,在那個封建社會,他爹能封王?

  而且,耶律齊爭奪幫主的時候,臉上被霍都打傷,算是小小毀容,這也是耶律齊黑化的先兆。

  2.小龍女仙逝了。

  有一個流傳很廣的傳說。當初,神鵰在《明報》轉載,讀者聽說金庸會把龍女寫死,因此抗議,如果把龍女寫死,就不買《明報》了。金庸無奈,就想了個用白魚、蜂蜜解毒的方法,這個解毒方法雖然很牽強,但終歸讓讀者滿意了。

  實際上,金庸還是堅持了自己的結局,只是沒有明寫出來。

  金庸的設定是「除非神仙,誰都救不了」,後來用白魚、蜂蜜解毒就顯得太牽強,可能金庸和覺得牽強,就又加了小龍女連功,「少思、少欲」來壓制毒素。而且,神鵰中也並沒有明確寫龍女的毒解了,只是借小龍女的話:「已經五六年沒發作了,想來已經好了。」如果小龍女離開谷底,離開白魚,加上心情變化,金庸只要筆鋒一轉,就可以毒發!

  君子劍、淑女劍被重鑄,這是定情信物!

  小龍女自己一個人生活慣了,沒有用傭人的習慣,但古墓出現侍女!

  3.郭襄找楊過,一輩子沒有找到。

  在神鵰末,楊過明知郭襄對自己用情很深,但仍然表示,希望再次見到她;小龍女也心道:「無論什麼事,總要幫助這個小妹子,讓她高興。」新修版里,金庸又刻意強調了,楊龍二人是希望再次見到郭襄的。但僅僅三年,在倚天里,郭襄再找楊過,楊過卻避而不見。

  我們看到的書,是經過多次修改的,這不是BUG,而是金庸告訴我們,這三年里,發生的變故。

  4.楊過與郭芙有感情。

  這是一段很詭異的感情。已經有人做了很多討論。陳墨說,楊過愛郭芙。金庸說,陳墨功夫深。這已經很直白了。

  下面,再看看黃衫女泄露身份的其他線索。

  黃衫與桃花島的證據:

  1.全套九陰真經(古墓是殘本,只能來自靖蓉),

  2. 降龍十八掌(只能來自郭靖)

  3.八個侍女,四黑四白,四陰四陽合八卦,來自桃花島。

  4.丐幫有事找古墓,而不找峨眉。(峨眉是前幫主的小姨子,古墓要比峨眉還近的話,應該是前幫主的妻子)

  5.找黃衫時,有一片樹林,人在外面喊卻不進去,等裡面人接應,有點像八卦樹陣。

  6.蕭短琴長的暗示。

  7.黃衫處理倚天劍和屠龍刀的時候的口氣就像處理自己家的東西一樣:【這刀劍就由張教主拿著吧】,峨眉是合法繼承人也沒反對。

  小龍女故去的證據:

  1.君子劍和淑女劍被獻出

  2.古墓出現侍女。

  3.蕭短琴長的暗示。

  郭芙與耶律齊分開的證據

  耶律齊在三年內叛變了。

  「蕭長琴短衣流黃」,一直想不通為什麼「蕭長琴短」,樂器定律和管長、弦長有關,怎能隨便改變樂器大小呢?點兒怪!而且把「蕭長琴短」作為章回題目,一定有其暗示,暗示什麼呢?要知道,金庸寫書,從來沒有無用的筆墨。

  黃老邪以玉簫為武器,碧海潮生曲是他的一個標誌。

  小龍女怎樣出場的?18歲生辰,小龍女彈琴答霍都!琴是小龍女的標誌!

  桃花島長,小龍女短。取長補短,就是續弦之意。

  用桃花島的蕭續小龍女的弦。

  書中明確交待了樂器的外形,【蕭比常規的蕭長一半,琴比常規的琴短一半】

  【簫長琴短衣流黃】

  「簫長琴短」的含義,上面已經說到。

  「衣流黃」是什麼意思呢?

  衣服是流動的黃色嗎?上網一查,「流黃」的確是一種顏色,指的是黃色與黑色摻合起來的那種顏色,是「褐色」。而書中交待,黃衫女穿的是淡黃色。因此,衣流黃指的不是衣服的顏色。

  「流黃」一詞出現在古詞中:

  《別賦》:「慙幽閨之琴瑟,晦高台之流黃。

  《秋思》:燕幃緗綺被,趙帶流黃裾。

  《獨不見》誰為含愁獨不見更教明月照流黃

  均是指夫妻分離。

  另有一解:「衣」指的是衣缽;「流」流指的是流傳,傳承;「黃」指的是黃藥師,同樣暗示黃衫女與桃花島有關。

  文人所做的暗示,總是讓你猜不透。但各種猜測卻指向一個目標。

  【推測】:《神鵰與倚天之間三年內發生的故事》——作者:一個小藥罐

  小龍女(40歲)從谷底出來後,和楊過(36歲)攜手回古墓隱居。每日里練功,二人覺人生臻美,小龍女更是快活。

  可造物弄人,小龍女的身體竟越來越差。楊過想到,是不是這半年沒吃白魚,身體內的毒物重新發作了?於是,兩個人重回谷底,捉白魚吃。

  小龍女自見到楊過後,心境較以前不同。本來,心境快活與古墓的修鍊法門相悖,又由於半年沒吃白魚壓制體內毒素,致使毒素溢出經絡游遍全身,即使運功療傷,也無法逼出毒質。

  數月後的一天,楊龍二人相擁在谷底的石階上,龍女緩緩道:「過兒,你待我如此之好,我此生心愿已足。我死之後,你一定要平安地活下去。」

  楊過心痛道:「龍兒,千萬不能放棄,世上良醫甚多,定能醫好你的病。你真若死了,我便陪你去。」

  龍女搖頭道:「過兒,你對我好,我知道。你的心中有一團火,我卻無法呼喚出來。不要陪著我死,你這麼年輕,怎能陪我死。你若赴死,我在陰間定不饒你。」

  是夜,龍女瞑目而逝。楊過大慟,將龍女葬於絕情谷底,守墓一年。

  一年後楊過出谷,浪跡天涯,漫無目的。一日,遇到一騎馬少婦,那少婦落寞之極,竟是郭芙。

  郭芙見到楊過,先是吃了一驚,嘴中輕呼:「楊大哥.......」竟哽咽了,眼淚奪眶而出,隨後自覺失態,將臉龐側轉過去。

  原來,蒙古的幾個大臣欲給耶律楚材平反,卻由於耶律齊身任丐幫幫主而不能平反。耶律齊知道後心想,父親的名節是大事,一番矛盾之後,決定為蒙古效力。(《神鵰俠侶》已做好鋪墊,第二十四回原文:忽必烈點頭,低聲道:「皇后信用姦邪,咱們須得事事小心。耶律宰相是大大的忠臣,一時受冤,日後必可平反......」)

  耶律齊暗中改組丐幫,學了降龍十八掌最後一招後,決定刺殺郭靖。失敗,受內傷,被黃蓉制服。

  黃蓉失望道:「齊兒,為何如此?」

  耶律齊道:「先父遭奸人陷害,我此生必不能忠義兩全。忽必烈有意為先父平反,身為人子,怎能不顧先父大節?」黃蓉為之感慨。

屋外傳來郭芙焦急的叫聲:「齊哥怎麼啦?」

  耶律齊聽到後極為羞愧,當下對黃蓉跪倒:「我既敗露,無面目苟活於世,只是對不起岳父、岳母,更加對不起芙妹。我死不足惜!」說完一掌拍向自己的天靈蓋,黃蓉伸手去救,已然來不及,耶律齊身亡(歷史記載,耶律楚材在蒙哥死後第三年被平反並追封為王)

  郭芙極度痛苦,欲自殺卻不忍爹娘傷心,又不想見人,一人騎馬離去,信馬由韁,一個月後形容枯槁,竟不知身處何地。

  楊過遇到郭芙,這兩個身心疲憊之人相互療傷,最終攜手。此時楊過38歲,郭芙33.5歲。

  靖蓉見這倆個苦命的孩子走到一起,自是又悲又喜,將全身功夫傾囊以授。

  黃蓉一直知道郭襄對楊過用情至深,恐郭襄不堪打擊,囑楊過、郭芙二人迴避郭襄,二人結合之事只有至親及丐幫高層知道。

  一天早晨,黃蓉叫來楊過、郭芙,對郭芙道:「芙兒,你在軍中效力多年了,很辛苦。此後幾年你與過兒回古墓居住。你愛熱鬧,小籃和翠兒是我新收的丫鬟,她兩個因戰亂家破,讓她兩個隨你一起去古墓吧。」

  郭芙本不願去古墓居住,但見母親不挽留,只好含淚拜別。楊芙二人於終南山西北50餘里又處修建一處住所。

  耶律齊事發後,郭家上下對耶律燕雖不懷疑,但耶律燕自感芥蒂已生,不願長期身處窘境,一人離去。其子尋母而去,終在西域定居。襄陽城破之前,朱子柳感到襄陽終不能守,囑其後人也前往西域與世家兄弟處定居。(倚天中武青嬰、朱九真是兩家後人)

  襄陽城破前兩年,靖蓉與楊芙商量鑄造倚天劍屠龍刀,楊芙二人獻出君子淑女劍,重劍。黃蓉打算將倚天劍傳與郭襄,屠龍刀傳與郭破虜,並囑楊芙二人的後代關注刀劍的下落,儘力使刀劍找到最佳歸屬。

  郭襄察覺楊過來過襄陽,追問楊大哥的近況,黃蓉為安撫她,謊稱重劍是過兒送給襄兒的。幾個月後,郭襄終於察覺楊過與姐姐的情意,離開襄陽傷心地。因惱恨丐幫隱瞞楊芙的消息,至此與丐幫來往甚少。

  郭襄四處遊盪廣結朋友,後來襄陽城破父母殉國,再幾年後正式出家開創峨眉派。

  郭襄繼承了劍。

  郭破虜繼承了刀。

  郭芙繼承了最直接的權力:丐幫實際控制權,並持續關注屠龍刀下落。

  黃衫不出江湖,卻對江湖了如指掌,消息只能來源於丐幫。

  這樣就解釋了古墓為何出現侍女。

  這樣就解釋了在新版倚天中,君子淑女劍被獻出鑄造了倚天屠龍。

  這樣就解釋了在倚天中,郭襄找遍大江南北而不得楊過蹤跡。

  這樣就解釋了在倚天中,丐幫有事找古墓,而與峨眉不相往來。

  這樣就解釋了在倚天中,郭襄不提姐姐歸宿。

  這樣就解釋了在倚天中,黃衫女子有家傳九陰真經,能識別降龍十八掌,侍女以八卦排列,她隱居的地方外周有八卦樹陣。

  這樣就解釋了在倚天中,黃衫女子處理倚天劍和屠龍刀就像處理自己家裡的東西一樣,力促明教得到刀劍。因為她本來就是郭家的人,並負有祖上的遺命。

  除了上面的線索,倚天中還有一個巧合:

  倚天中也有一個【楊芙】之戀,楊逍紀曉芙

  姓氏那麼多,偏偏姓楊;名字那麼多,偏偏叫芙,巧不巧?

  再來看看另一邊:

  殷天正:
  殷:隱
  天:指皇帝
  正:撥正
  隱藏了蒙古皇帝為耶律家撥正。

  殷野王:
  殷:隱
  野:耶,耶律
  王:封王
  隱藏了耶律家後來封王。

  殷素素:素衣,人死後穿的孝服
  和殷野王的寓意連起來就是:
  隱藏了耶律楚材死後被封王。

  殷離,殷無福,殷無祿,殷無壽:

  如果殷天正暗喻蒙古皇帝,殷野王暗喻耶律楚材,那麼第三輩殷離、三個下人應暗喻耶律齊。

  殷離臉被劃傷,耶律齊面頰被霍都打傷。

  耶律齊夫妻分離後,無福、無祿、無壽。
  暗指耶律齊的下場不好。

  殷天正一家子的人名,都用上了。

  耶律齊是個大好青年,在神鵰中出場的一回標題為【少年英俠】,有義氣,有擔當,勤奮努力,這樣一個好青年,只是由於家族的緣故,被老金黑成這樣,嗚呼~

  峨眉派一直就知道刀劍的秘密,只有掌門知道,不可能對外人說。

  但黃衫女子也一直就知道刀劍的秘密,合理的推測,她的秘密來源於家傳。

  我如果是靖蓉,我也會將全身本事統統傳給郭芙。

  郭芙這傢伙,除了笨,真沒一點兒缺點。

  如果有了個聰明的老公楊過,那靖蓉真是太高興了。

  郭襄為什麼比不上她姐姐呢?

  姐姐:15歲上戰場,到神鵰故事結束時她31歲還在上戰場,書中交待小龍女跳崖後的16年中有10年戰事不斷,她一直留著襄陽,可知她參加大小戰爭無數,實為大俠之女。神鵰中,郭芙大節不虧,知道事情緩急,從不忤逆父母,愛護家人,心懷俠義,不畏死,在與大小武曾有糾葛的情況下與耶律燕、完顏萍關係和睦,反應出她的氣度還是蠻大的,看似草包,實為璞玉,和郭靖一樣。

  郭襄:根據歷史記載,神鵰故事結束後3年基本無戰事,三年後開始戰事不斷,倚天中介紹,恰在這個時候她在各地遊盪(19歲後開始遊盪),城破前五年戰事更緊,城破時她卻在川西,失了大節。

  對比可知,郭襄比姐姐差遠了,同時郭芙又是長女,繼承上乘武功非她莫屬。

  書中關於郭破虜的信息太少,不好分析。29歲時殉城,年齡太小。

  根據倚天中的表現,郭襄沒有得到九陰真經的直接傳授。

  倚天中,九陰有兩部,劍中是簡版(只有重要的幾招),而黃衫是原版,古墓中是殘本,所以,她武功的源頭只能是靖蓉。

  而九陰完全版是前人精華,郭靖不可能不找一個傳人。很據黃衫的表現,她會更全的九陰,以這條線索分析,郭靖是通過古墓下傳的。

  神鵰中的四個重要人物:男1 楊過 女1 龍女 男2 耶律齊 女2 郭芙

  在《神》中,金庸詳細介紹了《射》中所有重要人物的詳細歸宿,按理說,在《倚天》中最起碼應該介紹《神》的4個重要人物的歸宿。可偏偏在《倚天》中,金庸就不介紹。其實就是幾百字的內容,為何如此惜墨?

  不要怪老金。老金是沒法寫。為啥沒法寫?原因有二

  1.在神鵰中,過芙之戀是暗線,如果在倚天中明確交待,就等於把神鵰的包子里的餡挖出來,降低神鵰的藝術價值,因此只能以暗線的方式寫出來。

  2.大俠一般不娶二妻,明寫會降低楊大俠的威望。

  因此故意留白,讓讀者猜。其實,雖然用暗線點出,卻已經交待的很明白了。

  郭襄為什麼愛對外人說姐姐壞話?答案:嫉妒。

  有人笑了:姐姐有什麼好嫉妒的?

  那就看看郭襄為啥嫉妒姐姐吧。

  1.)姐姐貌美。31歲的姐姐和16歲的郭襄同時出現在風陵渡,驚艷全場的是姐姐。不但如此,文中不止一次形容姐姐是「美貌婦人」,而對妹妹的形容是「文秀女子」。在美貌上,郭襄比姐姐差了一個檔次。

  2.)姐姐更受父母的寵愛。最起碼,郭襄是這樣認為的。

  原文:郭襄伶牙俐齒,最愛和大姊姊鬥口,說道:【「啊喲,你是嫁出去的姑奶奶,爹爹媽媽素來最疼你的。你又是下一任幫主夫人,誰有天大的膽子,敢來罵你?」】

  看這酸溜溜的語氣。

  美貌和寵愛,是女人不惜一切代價追求的兩件事,卻都讓姐姐佔了!

  美貌是天生的,但寵愛是靠自己爭取來的。

  為什麼郭芙更受寵?樓下會說到。

  為什麼郭芙更受父母寵愛?

  亂石陣,黃蓉受重傷,郭芙不顧武功低微,提劍擋在母親與金輪之間;

  絕情谷,黃蓉被公孫止打掉武器,郭芙護在母親與公孫止之間;

  金輪偷襲襄陽,逼問郭芙郭靖下落,郭芙咬死牙關只顧拚命;

  萬壽山莊,冒險尋妹;
  楊太傅廟,拚死護妹...
  15歲上戰場,31歲還在上戰場。
  有這樣的女兒,換做哪個父母,都會心疼了肝疼!
  而郭襄19歲追星,周遊全國!

  黃衫女打敗周芷若後,和周芷若悄悄說了幾句話,就這三言兩語,周芷若就服了。

  大概只有倚天屠龍的背後監視人,才有這能力吧。

  郭靖原本是蒙古的金刀駙馬,但是後來娶了武林泰斗東邪的女兒,雖然郭家的祖產基本沒有,但是後來郭靖大開外掛,以不高的資質,學會了多項武林頂級武功,並修習了武林至尊寶九陰真經,華山論劍,成為新無絕之首,成為了一介武功蓋世的大俠。

  後來統領群雄,在襄陽抗擊蒙古人的侵略,可謂一呼百應,也因此成為年輕時候的楊過仰望的楷模。

  而黃蓉作為黃老邪的獨生女兒,擁有黃家唯一的繼承權。

  所以郭黃兩家的遺產其實包括兩項,即武功知識產權這樣的文化遺產,以及物質遺產財產。

  知識文化遺產包括:

  九陰真經,黃藥師的武功絕學,洪七公的武功絕學,以及武穆遺書,這些武功秘籍的所在地,被刻在鐵片上,藏在了倚天劍和屠龍刀的夾層里。

  後來倚天劍傳給了郭襄,屠龍刀傳給了郭破虜。

  還有一項傳承的,嚴格的說既不屬於物質遺產和也不屬於文化遺產範疇,但是比這兩項更重要,那就是權力。

  你看王位或者貴族頭銜,過去都講究世襲,這個很重要,只有世子才有權力承繼。這才是一個家族真正的象徵。權力可以說是凌駕於一切物質以及利益之上的。

  對於郭靖和黃蓉來說,他們的權力承繼,就是對丐幫的統領權,傳給了大女婿耶律齊。

  這個是郭靖和黃蓉傳給郭芙的。雖然後來經過世事多變,丐幫的幫主之位發生了變動,但是當初傳給耶律齊卻是不爭的事實。

  郭破虜後來戰死,就不提了,至少這個統領權,郭靖和黃蓉完全無意於郭襄,因為後來丐幫出事,郭靖黃蓉傳下來的話也是有事找古墓,跟峨眉竟然是半點關係也不沾。

  現在我來重點說說郭家這個遺產分配公不公平。

  俗話說天下父母的心都是偏的,那麼具體到郭靖的遺產分配,到底更偏向誰呢?

  按倚天屠龍記里郭襄的說法,倚天劍給了她,屠龍刀給了郭破虜,還特彆強調郭芙魯莽,沒有得到刀劍。從這個臨老還跟弟子說姐姐閑話的語氣里,就能聽出來郭襄的不平之心。

  這種有怨氣的話郭襄少女時也有說過,比如對郭芙說什麼父母最疼你啦,誰能跟你比之類的。

  這倒不是說郭襄多小氣,主要是天下子女沒有不希望得到父母最大的疼愛的,誰也不希望被父母忽視,這是人的天性。

  郭襄既然能體察到,也從一個側面說明,郭靖黃蓉對於郭芙的確是有所偏愛的。

  還有桃花島的重要遺產,五行八卦陣,傳給了誰?顯然不是郭襄,因為沒有任何提示峨眉的人會五行八卦陣,周芷若作為掌門人也不會。

  而會五行八卦陣的人,是黃衫女,黃衫女的一次亮相,可以說是郭黃兩家文化遺產的全方位展示。

  古墓派的武功一點沒有露出端倪,我很懷疑她到底是古墓派,還是桃花島派?

  所以五行八卦陣也沒有傳給郭襄。

  書中寫的很清楚,就是郭襄在少林寺和張三丰一起悟到的部分九陰真經,加上自己從前的雜學而成。

  很明顯郭襄於郭家的遺產,就是得到了一個過路財神的名義,得了一把藏有武功秘籍路線圖的倚天劍,成為了江湖人爭奪的靶子,而裡面的武功在有生之年,一點沒有學到。

  作為郭家的次女,她還不如黃衫女得到的多。

  兩天我談到黃家的遺產,桃花島,居然有人說程英比黃蓉的後代更有資格繼承,下面我引用一句神鵰俠侶中原文,看看程英在黃藥師眼裡啥地位:

  【晚輩這等年幼末學,實不敢說是桃花島弟子,只不過是黃老先生身邊侍候茶水的一個小丫頭罷了。況且直到今日,晚輩連桃花島也沒緣法踏上一步。】

  書中也明確交待,程英沒有得到系統的武功傳授,程英的武功很多都是從【細微之處鑽研】得來的。

  到黃藥師讓程英離開自己身邊,程英和陸無雙傷心隱居時,程英連桃花島都沒有緣法踏上一步。

  連去都沒她去過,還把桃花島留給她,真是。。。呵呵

  黃藥師對程英如何,由此可見一斑。

  而且黃衫女一出現,就是直接沖著周芷若去的,也使用九陰白骨爪打敗了她,然後拿出她懷中的包袱交給張無忌,叮囑他為國為民正該善用此刀劍,然後揚長而去。

  這完全可以說明黃衫女此次的出現,就是為了完成黃蓉郭靖生前的願望,在合適的時機,將刀劍中的秘密交給合適的人選,祛除韃虜,恢復河山的。

  那麼我就要問啦,江湖上關於倚天屠龍的爭鬥由來已久,黃衫女是如何監控,而且到時候就會知道誰爭得了寶刀劍,然後發現了秘密的,她整天去跟蹤,不得累死。

  就拿周芷若這次得到刀劍來說,那是在荒島之上,周使計拿到刀劍,當時在場的張無忌都被蒙在鼓裡。後來回到中原,周芷若取得秘笈,偷偷習練,黃衫女又如何知道的?

  如果說是跟蹤,難不成她跟蹤謝遜到冰火島?江湖上有什麼消息,她都馬上去跟蹤,還不得累死。何況世界之大,百年以來,所有的消息都能得到,然後都去跟蹤,如來佛祖也不見得能辦到。

  所以我認為可行的方法只有一個,那就是黃衫女知道刀劍秘籍的埋藏地點,而且那是她的勢力範圍,百年以來,她家中的人只需在原地守株待兔,等人前來就可以了。

  以前聽一個網友說,黃衫女出場太高調了,她能確定屠龍刀、倚天劍的歸宿,姿態也太高了。難道黃衫女是菩薩?他認為金庸寫得黃衫女有點假。

  但現在知道了黃衫女的真實身份,那麼她的姿態就是合理的啦。她出場的排場,是金庸做的某些暗示。

  金庸可以這樣寫楊過16年後相會:

  「二人娓娓談到半夜,解衣而寢。醒來時日已過午。」

  但金庸就是不給二人辦事的時間:

  「兩人長談了一夜,直到天明,這才倦極而眠。醒來時日已過午。」

  「直到天明,倦極而眠」,這是明明白白地告訴讀者,他們沒辦任何事。

  金庸不是二流寫手,這種重要細節,金庸是不會疏忽的。

  退一步講,就算金庸疏忽了,那怎麼解釋在新修版中,又特意將君子淑女劍給重鑄了。

  金庸嫌質疑楊龍的人太少了?

  再加上龍女40歲出谷,年齡太大了。楊龍這樣的夫妻,很難想像會有孩子。

  郭芙16年來也沒生孩子,方便楊過在暗線中娶郭芙。

  以前的版本金庸也是楊芙結合這個意思,否則黃衫女的各種行為解釋不通,只能用菩薩來解釋了。只有她是郭家的後人,才符合情理。新修版只是強調了神鵰末楊龍都希望再次見到郭襄,又重鑄了君子劍和淑女劍,使線索更明顯。

  目前個版本的電視劇,都或多或少地黑了郭芙,所以大家總容易忽視金庸老人家苦心造詣埋下的暗線。就說06版吧。

  06版是黑郭芙最少的一版,但還是在幾個地方與原著不同。

  1.原著中,眾人鄙視楊龍的師徒戀,但郭芙從來沒有。但06版中,添加了郭芙鄙視楊龍戀的鏡頭,還是個特寫鏡頭。

  2.原著中,亂石陣打完之後,是程英先馱了楊過走;06版中,是郭芙等人先馱了黃蓉走。這是很不一樣的,這樣安排,變成了郭芙把楊過當路人。如果按原著,程英先帶楊過走,那就是程英沒查看師姐黃蓉的傷勢。因此06版在這點上是洗白了程英,抹黑了郭芙。

  3.楊過斷臂:06版中是郭芙狂怒,踹門而入,找楊過興師問罪;而原著是郭芙坐在楊過床邊,從爭執假許婚、丟嬰兒、污衊偷劍、講半夜聽到姑姑的事、甩耳光、郭芙劍砍、楊過冷笑,是一步步升級到狂怒的。這個改動使郭芙的形象更加魯莽。

  4.原著中有很多郭芙不要命地守護家人的情節,例如,亂石陣郭芙提劍護在母親身前等,這些在06版中也大多沒表現。

  已經很欣慰了,其他版黑郭芙更多。


【總結】
  其實,楊過和郭芙兩個人都是極端傲嬌,明明想吸引對方注意,卻都是採用了相反的行動,造成兩個人都認為自己永遠走不到對方心裡去。一旦有一個人服軟,另一個立馬崩潰。

  原版處理才是好的,郭芙什麼都得到的太容易,但是得不到楊過。同樣楊過也是如此。(個人認為楊過對小龍女並不是真正發自男女之情)

  這樣挺好,看似圓滿的結局(小龍女沒死並且16年後和楊過又相見了)中隱藏一點點小小的無奈。各方的讀者都皆大歡喜。

為什麼要改。改了大家都不高興。喜歡楊過的人不高興,喜歡郭芙的不高興,喜歡小龍女的不高興,喜歡大圓滿的更不高興。

  所以不能這麼改啊。

  下面,梳理一下楊芙之間的故事。

  郭芙【笑】道:「【楊哥哥】,你捉這小黑鬼啊。」楊過聽出她話中有【嘰嘲之意】,激發了【胸中傲氣】,說道:「好,捉就捉。」當下將黑蟋蟀捉了過來。郭芙【笑】道:「你這隻小黑鬼,要來幹甚麼?想跟我的無敵大將軍鬥鬥嗎?」楊過【怒】道:「斗就斗,小黑鬼也不是給心【欺負】的。」將黑蟀放在郭芙的瓦盆之中。

  楊過從幼年開始,只要見到郭芙就特別易怒,而且總覺得郭芙在欺負他。大家看看這段,把自己換成楊過,你們會覺得郭芙欺負自己,嘲諷自己嗎?郭芙好好地叫他「楊哥哥」,「笑」著跟他說話。

  對比:小龍女對他一直冷冰冰一開始還要趕他出去。

  對比:陸無雙見面就打,傻蛋笨蛋的亂罵,甚至對楊過動了殺心。

  為什麼楊過不覺得被欺負了?自尊心受損傷呢?可見他潛意識中就是太在意郭芙對自己的看法,在意郭芙心中自己的地位。從楊過小時候開始,不管是真的還是他臆想出來的「郭芙輕視他」就是楊過心中的一個結。

  我一開始看到楊過對郭芙經常性的莫名其妙的敵意也很詫異,但後來發現這其實是大有深意的。

  在原著中,楊過初遇郭芙,郭芙是個非常美麗的女孩,楊過曾給她【採花兒】,和她斗【蟋蟀】,但這兩件事,都以不愉快告終,留下了遺憾。

  後,楊過希望姑姑下山,對姑姑說:「我【採花兒】給你戴,我【捉蟋蟀】給你玩兒!」

  這是巧合嗎?

  我想談一下小說的橋段設計。

  楊過和郭芙,發生過兩件不愉快的事,一件是【採花】事件,一件是【蟋蟀】事件。

  幾年之後,楊過慫恿姑姑下山入世,對姑姑說:「我【採花】給你戴,我捉【蟋蟀】給你玩。」

  如果在生活中,發生這樣的巧合,就可以質疑:「這種巧合能說明有愛情?真逗。」

  但如果出現在小說中,就可以認為是作者有意安排的。除非作者寫第6章的時候完全忘了第2章的內容,可能嗎?

  四年了,楊過仍沒有忘記【採花】和【蟋蟀】,並且,他希望讓姑姑代替郭芙,重溫一次。

  楊過出古墓找姑姑,可以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楊過一路下山,第二天早上就遇到了陸無雙,一路上很快樂,他本來就是野外生存的強者嘛。第二階段,他覺得活在世上了無生趣,他上了雪山,餓了摘些野果,一個月後衣服破爛不堪,人形枯槁。

  是什麼原因使他改變了呢?只因為他遇到了郭芙。

  楊過與郭芙多年不見,【偶爾想到她】時,總紀得她是個驕縱蠻橫的女孩,那知此時已長成一個【顏若春花的美貌少女】。她一陣急馳之後,額頭微微見汗,雙頰被紅衣一映,更增嬌艷。她向雙鵰看了片刻,又向耶律齊等人瞥了一眼,眼光掃到楊過臉上時,【見他身穿蒙古裝束】,【戴了面具後又是容貌怪異】,不由得雙蛾微蹙,神色間頗有鄙夷之意

  楊過【自幼與她不睦】,此番重逢,【見她仍是憎惡自己】,【自卑自傷之心更加強了】,心道:「【你瞧我不起,難道我就非要你瞧得起不可】?你爹爹是當世大俠、你媽媽是丐幫幫主、你外公是武學大宗師,普天下武學之士,無一人不敬重你郭家。可是我父母呢?我媽是個鄉下女子,我爹不知是誰,又死得不明不白……哼,【我自然不能跟你比】,我生來命苦,受人侮辱。你再來侮辱,我也不在乎。」他站在一旁【暗暗傷心】,但覺【天地之間無人看重自己,活在世上了無意味】。

  這段就更是直白。二人長大以後,郭芙初見楊過時,他穿著蒙古人衣服,並且臉上帶了人皮面具。那人皮面具也是雙鵰常見道具之一,戴了以後人臉上毫無生氣,彷彿殭屍一般,所以郭芙見到這麼個怪人才會「雙眉微蹙,神色間頗有鄙夷之意」。

  其實郭芙那時沒認出是楊過,只道是個蒙古怪人才鄙夷的。但楊過就能自卑自憐、傷心得「但覺天地間無人看重自己」「活在世上了無意味」,找姑姑的事都拋到腦後去了,折返上了雪山。

  按說楊過從小過著乞丐的生活,受到的白眼肯定不少,而郭芙無意間一個非針對性的表情能令楊過傷心得覺得活著都沒意思了。如果不是自己非常在意的人,別人怎麼看都會一笑置之的。顯然楊過非常在意郭芙的。

  楊過去郭家以前,故意滾了一身泥,又自己把臉打青了,還抓了一條血痕。這是唐伯虎化妝成乞丐點秋香嗎?郭芙會怎樣對待他呢?

  郭芙【低聲軟語】:「【楊大哥】,你這就去安置罷,明兒我再找你說話。」楊過淡淡的道:「好罷!」隨著那庄丁出了書房,隱約聽得郭芙在發作武氏兄弟:「【我愛找他說話】,你們又管得著了?【他武功不好,我自會求爹爹教他。】」

  看看郭芙見到落魄的楊過時的反應,可真比其他女子見到他時的反應好多了吧?叫他「楊大哥」,對他「低聲軟語」,即使他再落魄也「愛找他說話」,還要求郭靖教他武功。

  從這裡就可以看出,郭芙的本性很好,她不是嫌貧愛富之人,她一開始對那樣落魄的楊過絲毫不嫌棄,反而非常親切友好。之後為什麼鬧到那樣劍拔弩張的地步,我覺得跟楊過本人有很大關係。

  楊過【淡淡】的道......。呵呵,你那麼在意郭芙,這時卻【淡淡】地,該有多能裝啊!

  此時,郭芙14歲。

  儘管楊過打扮成乞丐,還撕破了衣服,滾了一身泥,打腫了眼,自稱沒有武功,但郭芙對楊過是非常好的:

  【原文】
  好容易奔近黃蓉平時傳授魯有腳棒法之處,見武氏兄弟已爬在樹梢,四下張望。【郭芙躍上樹枝,伸下手來拉楊過上去。楊過握著她溫軟如綿的小手,不由得心中一盪,......】

  楊過和郭芙分開5年後的第一次相認:

  各人相隔已久,少年人相貌變化最大,數月不見即有不同,何況一別數年,又何況【楊過故意扮成窮困落魄之狀,混在數百人之中。她(郭芙)見楊過回來,不禁心中怦然而動,回想當年在桃花島上爭鬥吵鬧,不知他是否還記昔時之恨?眼見他這副困頓情狀,與武氏兄弟丰神雋朗的形貌實有天淵之別,不由得隱隱起了憐憫之心】......

  她擔心的,竟然是楊過是否還記得昔時之恨?她早就忘了自己挨了楊過一個耳光,那估計是她人生的唯一一個耳光吧。

  看到這裡,我深信郭芙是一個豁達、體貼的女孩子。

  再說下他們小時候的事。

  楊過13歲半打了9歲的郭芙一個大巴掌,被二武修理了一頓,然後楊過躲著她們三個。

  這可能是郭芙有生以來挨的第一個大巴掌,我心想郭芙怎麼也得記仇吧。

  後來幾個孩子無意中相遇,郭芙先對楊過拍手笑道:「......」,

  人家妹子早就忘了那個耳光,多健忘啊!挨打的忘了,打人的倒還記著呢。

  在三聯版中,那一章的標題叫【意亂情迷】,凌亂了。斷臂那一章寫得很隱晦,很多事用的倒敘。郭芙那個時候是恨楊過的。後面我可能會分析這一章。不過我的坑很多,哈哈

  正是有了楊過和郭芙的詭異,楊過的感情世界才更完整。神鵰才有看頭了。

  【原文】楊過正吃之間,眼前斗然一亮,只見郭芙笑語盈盈,飄然進殿,武氏兄弟分侍左右。只聽武修文道:「好,咱們今晚夜行,連夜趕到大勝關。我去把你紅馬牽出來。」三人自顧說話,對坐在地下吃飯的楊過眼角也沒瞥上一眼。三人走進後院取了包裹兵刃,出了破廟,但聽得蹄聲雜沓,已上馬去了。【楊過的一雙筷子插在飯碗之中】,聽著蹄聲隱隱遠去,心中百感交集,【也不知是愁是恨?是怒是悲?】

  這一段其實是很直白的。看見郭芙和大小武相親相愛,飯也不吃了,心中不知是愁是恨,是怒是悲。其實是【醋罈子打翻了】。

  這用自卑是解釋不了的。楊過有什麼自卑的?郭芙有人愛,自己也有一個天仙似的小龍女愛著,扯平了;自己的武功已經能打敗全真第三代弟子中最厲害的趙志敬;自己是古墓的傳人,無論能不能找到姑姑,王重陽花重金建造的古墓都是他的,還擁有李莫愁得不到的武功秘籍。

  楊過此時已經沒有自卑的理由,反應如此劇烈,答案只有一個,他已經擁有的,並不是他想要的。他想要的,卻不是他的。

  樓上的那個場景,是楊過混在丐幫里坐在地下吃飯。郭芙沒有認出他來。因此對楊過沒瞥上一眼。

  這一段,是摘自百度貼吧【郭芙吧】里一位叫【莫名取妙】的文章:

  郭芙對楊過的想法太過略寫,沒法細挖。但要說楊過對郭芙,的確是很懂的。比如這一段:

  【楊過見她臉色嬌紅,禾眉微蹙,確是個絕美的姑娘,比之陸無雙、完顏萍、耶律燕等還都美上三分,心中微微一動,說道:「我知道你為甚麼煩心。」郭芙笑道:「這又奇了,你怎會知道?真是胡說八道。」楊過道:「好,我若是猜中了,你可不許抵賴。」

  郭芙伸出一根白白嫩嫩的小手指抵著右頰,星眸閃動,嘴角蘊笑,道:「好,你猜。」楊過道:「那還不容易。武家哥兒倆都喜歡你,都討你好,你心中就難以取捨。」】

  【楊過道:「大武哥哥斯文穩重,小武哥哥卻能陪我解悶。兩個兒都是年少英俊,武功了得,又都千依百順,向我大獻殷勤,當真是哥哥有哥哥的好,弟弟有弟弟的強,可是我一個人,又怎能嫁兩個郎?」】

  有人說,比神鵰書中女子,郭芙是唯一一個,因為相貌便讓楊過心動臉紅的姑娘。但其實,郭芙更是唯一一個,楊過會代入自己去琢磨去猜她心思的姑娘。

  楊過說這番話時,他剛和郭芙大小武重遇,話都沒有說幾句。大小武的性格,郭芙和他倆的相處模式,郭芙的心情他已經這麼清楚了。原因在於他對郭芙的探究,敏感和專註。

  就像再回襄陽,他「準備」找郭靖黃蓉報殺父之仇換取解藥的這種時候,他仍是躲在那兒聽完郭芙和大小武的全部對話,雖然小武走之後大武來之前郭芙一個人坐那兒發獃【良久】,楊過還是帶著小龍女不說一句地在旁邊躲著。郭芙走了之後,楊過便拉著小龍女問,【倘若你是她,便嫁那一個?】還問了兩遍。他是真的在探究郭芙的心情。

  龍女那麼簡單的心思,他時常不懂;郭芙的微妙心情,他卻懂得細緻。

  對比一下,小龍女在古墓先愛上楊過一年半,楊過卻不知道,真是有差別啊。

  至於砍手。可以算是普通人家應愛生恨打架。而且本來神鵰的情感金庸就寫的很虐心。

  楊過的感情很複雜很複雜。對小龍女的多重感情,和黃蓉之間的亦敵亦親,對郭靖的敬重和仇恨,和眾女的微妙。

  真實的楊過,他愛好熱鬧,他喜歡有趣的生活,他雖然渾身是刺,但如若足夠溫暖,他其實很容易打開心防,尤其是對桃花島上,那些他在意卻未能走近的人。

  只是他所需要的安全感,小龍女給了他。母親的博大胸懷和細心照料、父親一般傳功授學、妻子的溫柔深情。他覺得無論自己變成什麼樣子,無論發生了什麼,世上唯有姑姑一人,對他心意毫無變異。楊過缺少的,苦苦尋覓的,夢寐以求的,便是這個。

  為此安全感,他逼著自己壓抑了太多本性。也喪失了,釋放本性,放開去愛,去感受,去經歷的可能。

  楊過和郭芙之間的感情,是埋了一整部的暗線,直到電光火石那段,撩起了那一點點的線頭,就看讀者會不會沿著去翻出這條線來仔細品了。

  有些不知是刻意還是巧合。有人說楊過的朋友其實只有兩個,一匹癩馬,一隻丑雕。而剛巧郭芙的愛寵,正是一隻紅馬,和一對雙鵰。

  楊過覺得那匹癩馬就像自己。而郭芙,大概嬌艷高貴好似那隻紅馬。

  而和雕兄第一次見面時,【楊過心想:「將這頭丑雕捉去,跟郭芙的雙鵰比上一比,卻也不輸於她。」】

  那隻癩馬最終卻是一隻駿馬,而雕兄更是傳奇。

  這大概映射的也是楊過的一生。這比對也暗射了楊過這一生的心事,有太高的比例都是「不輸於她」。

  其實很多人不能接受楊過和郭芙這條線,很重要的原因是:楊過出古墓之後,兩人相處時間並不長,相互間都不了解,只有誤會和傷害,有什麼好愛的。如果一旦了解,郭芙草包更是有什麼值得愛的。

  但楊過和郭芙相互間,其實是「懂」的,這是更加匪夷所思的地方。

  說郭芙完全不了解楊過,說話總是傷到他,並且總是誤會他;說楊過只在意自己的感受,怎麼會花心思去了解郭芙。但神奇的是,也許靠的是第六感,也許這就是愛的奇妙,他們居然是有些懂對方的,甚至在某些方面,比很多人都懂。

  16年後,郭芙聽著眾人講述神鵰俠的事迹,從一開始便知道,那斷臂神鵰俠必然是楊過。就像楊過在16年後,仍能在聽到郭芙的第一句話,就聽出是她,並且【雙眼精光閃爍,神情特異】。這便說明,他們對對方的一切是十分敏感的。也許就因為這份敏感,他們之間的交流和「懂」異於常人。

  先從郭芙那個遭人唾罵的想法開始。「她想自己斬斷了楊過一臂,楊過卻弄曲了她的長劍,算來可說已經扯平」。這真的是神邏輯,一隻手臂就等同一把長劍?但可怕的事實是,楊過卻也真是這麼打算的。自從弄曲了她的長劍之後,楊過對斷臂之仇就絕口不提。弄曲長劍,便是他對這件事情的最後了結。

  而在送郭襄三份大禮的時候,郭芙覺得楊過是來削她面子的。雖然這樣的想法半是掩蓋自己的吃醋半是她針對楊過的習慣,但恰恰這還真可能就是神鵰大俠的用意。

  有人說,楊過只是為了報答郭黃或者在郭黃面前證明自己;有人說,他只是俠義心起,想為國為民做點好事,但不想顯得太過高尚,所以以生日禮物的借口進行。

  但其實,根據文中便可清晰看到,楊過本身是想單純地來給郭襄過個生日,可能就準備在羊太傅廟和她見面說話慶賀。但看到郭芙來了,於是躲開。碰巧在廟裡聽見郭芙郭襄的對話,便改變了主意。他甚至就以羊太傅廟為聯絡英雄豪傑籌劃大事的基地,開始張羅起「生日禮物」。所以說,為了郭黃或是一開始就打算做點大事,這是站不住腳的。起因明顯便是羊太傅廟裡那一段對話。

  郭芙誇讚耶律齊說:【「他這等文才武略,小一輩中,又有誰及得上他?你將來的丈夫能有他一半好,爹爹媽媽便已心滿意足了。」】於是楊過做了轟轟烈烈的大事,證明自己的文才武略比耶律齊高;

  【「你所說之人既然這麼厲害,叫他來跟你姊夫比一比啊,瞧是誰奪得幫主之位。」】於是楊過成了丐幫的英雄被推薦為幫主,連耶律齊幫主之位都是楊過讓的;

  【郭芙更加好笑,譏諷道:「到那一天啊,襄陽城中幾千位英雄好漢,都來給我們郭二小姐滿十六歲啦,不再是小娃兒,是大姑娘啦!哈哈,哈哈!」】於是在英雄大宴上搭了檯子演戲,現場的英雄好漢都算是為郭襄慶賀生日。

  郭襄的三件生日大禮,件件針對郭芙說的話,這是為了給郭襄慶祝生日呢,還是在和郭芙慪氣呢?

  【郭芙想起妹子在羊太傅廟中的言語,說有一位少年大俠要來給他祝壽,現下果如所言,不禁暗藏恚怒,拉著黃藥師的手問長問短,對身周的熱鬧只作不見。】楊過的目的,便也達到了。

  雖然也有為國為民的想法在裡面,但不可否認的是,十六年後,他依然為了和她鬥氣讓她生氣而大費周章。

  神奇的是,郭芙其實並不清楚知道楊過去過羊太傅廟,聽過他們的對話。但她卻仍在楊過送出第一份禮物,便想著,楊過是【故意削我面子來著】。大概也只有她,才可能感覺到楊過這細微的心思。

  誰在意了,誰吃醋了,他就是為了誰。

  郭襄哪裡猜得到,楊過送給自己的三件生日大禮,竟然是因為羊太傅廟裡姐妹之間的對話給楊過偷聽去了,自己只是楊芙二人鬥氣的平台,誤了一生。

  這條暗線可長,從神鵰一直延續到倚天的黃衫女。老金神奇!

  姑姑和楊過的性格是完全相反的。楊過熱切地盼望入世,姑姑卻一心想隱居。

  李莫愁攻入古墓,斷龍石被放下,古墓進出很難,二人就在終南山上搭了兩間小屋,在那裡練功。楊過的屋前,種了很多花,開得爛漫;姑姑的屋前,卻野草一片。

  16年後夫妻相聚,楊過興緻勃勃地講自己16年來的各種經歷,姑姑的回應只是「淡淡一笑」。

  妻子和老公的愛好不一樣,這沒有關係;但如果對丈夫的經歷也毫無興趣,這也有些太乏味了。

  書中有很多楊過【口不對心】的描寫,他說出的話,未必是他心中的想法;而他的想法,也未必是他的潛意識。例如這段:

  楊過自離桃花島後,心中氣惱,絕口不提島上之事,這時忍不住道:「郭伯伯,這地方倒有點像【咱們桃花島】。」郭靖聽他說「咱們桃花島」五字,不禁憮然有感,道:「過兒,此去終南山不遠,你在全真教下好好學藝。數年之後,我再來接你回桃花島。」楊過頭一撇,道:「我這一輩子【永遠不回桃花島啦】。」

  第一句【咱們桃花島】脫口而出,說明楊過的對桃花島有了歸屬感;但為了掩蓋這一心理,馬上又說了【永遠不回桃花島】。這就是口不對心。

  楊過拉住郭芙的小手,【心中一盪】,但隨即想到,【你就是再美十倍,也不及姑姑半分。】

  【心中一盪】是身體的反射,說明在潛意識中,郭芙是令他心動的;【但隨即想到,你就是再美十倍,也不及姑姑半分】,這就是用思維來壓制潛意識了。

  楊龍之間,很多對答都是,楊過因為怕小龍女不喜,而改變了自己的初衷。

  比如書中小龍女曾問楊過:「【要是另外有個女子,也像我這樣待你,你會不會也待她好?」

  楊過道:「誰待我好,我也待她好。」

  他此言一出,突覺小龍女握著他的手顫了幾顫,登時變得冰冷,抬起頭來,見她本來暈紅嬌艷的俏臉忽又回復了一向的蒼白。

  楊過驚道:「我說錯了么?」】

  小龍女馬上說【:「你若要再去喜歡世上別的女子,那還是別喜歡我的好。」】,並要楊過發誓一生一世心裡只有姑姑,不然就殺了他。

  然後,楊過就說了很多類似「你是和別的女子不一樣的,你是獨一無二」的話,讓姑姑開心。

  這裡的楊過表現很像是一個面對著老師的小學生,說出了自己的答案,看到老師臉色不對,忐忑的問自己是不是答錯了,然後馬上根據老師的意思,更改了答案。

  對小龍女言聽計從的楊過,馬上依言發了一個誓,這個誓言,他以後果然信守了終身。而發這個誓言時,楊過從心中只把小龍女當師傅敬重。

  在姑姑讓楊過發誓的時候,她已經把楊過當成了戀人。而楊過,還是把姑姑當師父敬重。

  一年半以後,發生了尹志平事件,楊過仍然把姑姑當師父。一直到楊過遇到完顏萍,從完顏萍的眼神聯想到了姑姑,才知道姑姑原來是把自己當戀人了,到這個時候他才明白。

  戀人總是在乎對方的每一個眼神,每一個細微動作。對方的一個眼神能讓自己如沐春風,也能讓自己心冷如冬,要說楊過在古墓就愛上了姑姑,我是如何也不會相信的。

  楊過對姑姑的感情,很類似親情。像姐弟,又像母子,男女之戀的成分太少。母子是一種什麼樣的感情呢?很親,但也有句這樣的話,叫「母行千里兒不愁」,楊過對姑姑,就有「千里不愁」現象。

  尹志平事件發生後,姑姑氣跑了,楊過去找姑姑。

  按照一般的尋人方法,應該是先找遍終南山,再回古墓看一看。因為楊過知道,姑姑從小在古墓長大,對其它地方有恐懼心理。

  如果姑姑沒回古墓,再逐步擴大搜索範圍。

  楊過怎麼做的呢?一路下山,第二天早上看到了陸無雙,糾纏了幾天後,決定陪陸無雙到江南!

  終南山(陝西)距離江南幾千里,而小龍女二十多年來沒有出過古墓,她會去江南?楊過真的是去找姑姑?但楊過卻自己對自己說,萬一在江南碰到姑姑呢?這是自己騙自己,讓自己心安罷了。

  原文:
  她(小龍女)自與楊過別後,在山野間兜了個圈子,重行潛水回進古墓石室。她十八歲前在古墓中居住,當真是心如止水,不起半點漪瀾,但自與楊過相遇,經過了這一番波折,再要如舊時一般諸事不縈於懷,卻是萬萬不能的了。每當在寒玉床上靜坐練功,就想起楊過曾在此床睡過;坐在桌邊吃飯,便記起當時飲食曾有楊過相伴。練功不到片刻,便即心中煩躁,難以為繼。如此過了月余,再也忍耐不住,決意去找楊過,但找到之後如何對待,卻一無所知。

  看看,是楊過找錯了方向吧?小龍女在山野間兜了個圈子,就又回古墓了,待了一個多月呢!

  而楊過,卻去江南了!

  其實金庸可以這樣寫:楊過找遍了終南山,回到古墓也不見姑姑,一個多月來為了找姑姑,把自己弄得形容枯槁,然後再到遠處找。

  不是金庸想不來這樣的情節,金庸可不是二流網路寫手。金庸確實寫楊過「形容枯槁」了,但那是為了郭芙。

  姑姑離開了四次,沒有一次楊過是迫不及待地去找。就說絕情谷那次吧,楊過陪著一群蒙古人到處晃悠,晃悠到絕情谷,留下來吃喜宴,一不小心,碰到姑姑了。

  如果晚到一天,楊過就得管公孫止叫姑父了。

  這一段是姑姑對楊過的感情,躍然紙上:

  每當在寒玉床上靜坐練功,就想起楊過曾在此床睡過;坐在桌邊吃飯,便記起當時飲食曾有楊過相伴。練功不到片刻,便即心中煩躁,難以為繼。如此過了月余,再也忍耐不住,決意去找楊過,但找到之後如何對待,卻一無所知。

  金庸寫情是很到位的。但楊過對姑姑的感情,卻寫得又費力又受質疑。

  金書男主最虐心的失意表現誰更甚?提起這個,大家一定會說令狐沖,其實錯了,是楊過。我現在粘貼一段,大家看看:

  他本來自西北向東南行,現下要與這些人離得越遠越好,反而折返西北。【心中混亂】,厭憎塵世,摘下面具,只在荒山野嶺間亂走,肚子飢了,就摘些野果野菜裹腹。

  越行越遠,【不到一個月,已是形容枯槁,衣衫破爛不堪】,到了一處高山叢中。

  他也不知這是天下五嶽之一的華山,但見山勢險峻,就發狠往絕頂上爬去。

  他輕功雖高,但華山是天下之險,卻也不能說上就上。待爬到半山時,天候驟寒,鉛雲低壓,北風漸緊,接著天空竟飄下一片片的雪花。

  他心中煩惱,【儘力折磨】自己,並不找地方避雪,風雪越大,越是在懸崖峭壁處行走,行到天色向晚,雪下得一發大了,足底溜滑,道路更是難於辨認,若是踏一個空,勢必掉在萬仞深谷中【跌得粉身碎骨。他也不在乎,將自己性命瞧得極是輕賤】,仍是昂首直上。

  看這段的幾個關鍵詞:

  【心神混亂】:表示此人已經有些神智不清了

  【形容枯槁,衣衫破爛不堪】:令狐沖在思過崖為小師妹神傷時,也不過是面容憔悴,生了一場大病。和形容枯槁,衣衫破爛不堪,還是不可同日而語的。

  【儘力折磨自己】:這個就不用解釋了吧,夠直白了

  最後故意向懸崖峭壁上走,跌的粉身碎骨,都不在乎,【將自己性命瞧得極是輕賤】:這是完全有心而發,不可控制的殉情自毀傾向啊。

  極是輕賤,自輕自賤到了極致。

  為了什麼呢?因為郭芙無意間看了楊過一眼,就引發了楊過這一個多月的瘋顛。

  楊過不愧金書第一情聖。

  一月過後:

  這番下山,仍是信步而行,也不辨東西南北,心想大地茫茫,就只我孤身一人,任得我四海飄零,【待得壽數盡了,隨處躺下也就死了】。

  在這華山頂上【不滿一月,他卻似已渡過了好幾年一般】。上山時自傷遭人輕賤,滿腔怒憤。下山時卻覺世事只如浮雲,別人看重也好,輕視也好,於我又有甚麼干係。【小小年紀,竟然憤世嫉俗、玩世不恭起來。】

  【待得壽數盡了,隨處躺下也就死了】:這一句和霍青桐失意於陳家洛以後,準備浪跡沙漠,埋骨大漠的想法何其相似。沒想到楊大俠自傷自憐起來,比女子更甚,隨處躺下也就死了,想的何其詳細,連死時的情形都想好了。

  【不滿一月,他卻似已渡過了好幾年一般】,不滿一月,便如好幾年,好滄桑的感覺

  【小小年紀,竟然憤世嫉俗、玩世不恭起來。】:為了一個不經意的眼色,竟致性情大變,過神你要不要這麼誇張。

  中間插播一段楊過旅遊途中思念小龍女時的心情:

  沿路想起調笑陸無雙、戲弄李莫愁師徒之事,在馬上不自禁的好笑。想起小龍女不知身在何處,何日再得和她相會,卻又愁思難遣。

  這就是楊過對小龍女的刻骨相思,坐在馬上偷笑之餘,愁思難遣。

  比起前面楊過對郭芙那一眼的反應,我特想問問金老,您老就是這麼描寫刻骨相思和及其討厭這兩種狀態的嗎?

  小龍女跳崖,生死未明,楊過離開小龍女的狀態:

  下得山來,在江湖上【東西遊盪,忽忽數月】,這日行近襄陽,見蒙古軍燒成白地的廢墟中已添了些草舍茅寮,人煙漸聚,顯是近數月中蒙古鐵蹄並示南下。他雖牽記郭靖,但不願見郭芙之面,心想:「【與雕兄睽別已久,何不前去一訪】?」當下覓路赴荒谷而來。

  東遊西盪,優哉游哉,忽忽數月,一晃而過,拜訪老友,何其輕鬆自在。

  有形容枯槁嗎?有食不知味,夜不安寢,度日如年嗎?

  【忽忽數月】,完全是【度日如年】的反義詞。

  看到這裡,大家明白了么?誰才是真正的主角

  在讀者眼裡,有那麼一個女人,有眼不識金鑲玉,偏偏喜歡別的男子,簡直愚不可及,蠢到了極點。

  在讀者眼裡,有那樣的一個女子,對過兒情深義重,應該報以深情,如果辜負了,必然遭人唾罵。

  但是偏偏在楊過自己的內心深處,就是喜歡那個蠢笨而美麗的女子,到最終的最終,該厭惡的喜歡了,該報答的辜負了。

  情之所起,與恩義無關。

〔這段推論是答主轉載,但找不到原創者。佳文共享之〕


推薦閱讀:

《倚天屠龍記》中,既然張三丰喜歡郭襄,為何不上峨眉呢?
郭襄在出家為尼後,給自己的弟子取名「風陵」,那她自己的道號是什麼?
楊過好好的,為什麼要去招惹郭襄?
為何惹人厭的郭芙能嫁好丈夫,可愛的郭襄卻單相思當尼姑?
如何解讀《風陵夜話》這一章在《神鵰俠侶》里起的作用?

TAG:倚天屠龍記書籍 | 郭襄 | 神鵰俠侶 | 神鵰俠侶書籍 | 神鵰俠侶電視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