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陵是否保存大量文獻檔案?其發掘是否會顛覆歷史學?

流傳至今的上古史基本是經過儒家話語體系重構,乃至重寫的。
考古發掘,如東晉發掘的竹書紀年,近現代的甲骨文/竹簡/帛書。
都部分地揭示出其他角度解讀的可能性,以及解讀的顛覆性。
秦始皇曾經焚天下書,而聚其餘於咸陽。秦始皇建立了巨大的陵墓。

問題:
1.秦始皇是否會陪葬相當數量的原本和佚本?
2.如是,是否意味著會對歷史學產生顛覆性影響?
3.具體可能會影響哪些方面,收穫什麼,打破什麼,開創什麼?

進一步提問:
假設通過發掘秦始皇陵,獲得大量文獻——
1.傳統意義上的漢文明,是否會從根基受到顛覆性影響,會是什麼影響?
2.如果漢文明的根基被顛覆,對當代社會文化會產生什麼重大影響?

/* 討論記錄 */
&>螺旋真理

沒有考古發掘,前三個問題都無法回答。但是可以回答的是:
1.不存在「漢文明」這種說法,漢族成型是很晚近的事兒,而中原文明也絕非單一民族所創造的。
2.現代社會已經顛覆了傳統社會的根基,我們現在生活得如何呢?

&>&>光榮之友

0. 確實沒有考古發掘,因此針對認為不存在的,提問中提出了『假設發掘成功』這麼一個情景,能否撥冗作答?
1. 漢文明也許不妥,但我想不出一個合適的詞指代以『漢語』(而非**漢族**)為基礎載體的前現代文化。比如,『儒道釋文化』就又片面又冗長,您能給提一個合適的代替名詞嗎?
2. 傳統社會曾被顛覆根基√
傳統文化仍作為當代文化的重要源流和組成部分√
我的意思是,會不會對傳統文化再次顛覆。而其程度,是否非常劇烈,?比如直接打碎話語體系,又比如像『古史辨派』那麼激烈(後一個比方側重於其程度,並不代表題主支持古史辨派觀點)

&>&>&>螺旋真理

考古發掘無法假設。
1.如果非要用標籤式命名法的話,繞不過去的就是佛教的影響,我覺得佛教已經很傳統文化融在一起分不開了,但佛家又是外來文化(會撼動「漢語」這個前提),所以我覺得乾脆還是用中國傳統文化吧,大家應該都能明白。
2.已經顛覆的東西再顛覆一遍我覺得影響不大,因為傳統文化已經基本上沒有指導我們生產、生活的作用了。
3.說點兒個人的私貨認識,中華傳統文化最大的優點是什麼?我覺得是兼收並蓄,在發展過程中一直吸收外來因素完善自己,而宋以後的保守趨勢正是衰落的一個表現,所以我覺得如果顛覆了,搞不好才是一次復興。

/* 討論記錄 */
&>匿名用戶

顛不顛覆要挖看了內容了才知道啊,你說我們又不是神仙誰能未挖先知?
按當時葬俗應該會隨葬一些書籍,至於會隨葬什麼書籍,書籍歷經兩千年會不會保存下來,只有天知曉了。不過出土文獻顛覆文明啥的,想太多,腦洞一下,挖出一塊證明秦始皇是外星人的石板就能顛覆了吧。

&>&>光榮之友

比如出現大量類似『帝辛是明君,姬旦是叛逆』,『舜殺堯,禹囚舜』,『蘇秦張儀不同時』之類的記錄,對儒學和泛儒文明造成二次打擊之類的。

&>&>&>匿名用戶

你看竹書紀年馬王堆帛書郭店楚簡出了那麼久,最近還有清華簡,扔社會還不是半點影響力沒有只是學術界一幫人自娛自樂而已,現代社會儒學傳統文化真的影響力就那麼點。


難說,楚地有帶著書陪葬的習俗,所以我們現在看到的戰國楚秦簡和秦漢簡大多是楚地墓葬發掘。秦始皇陵的隨葬品可能更偏重於享樂和體現皇帝生前威儀,未必考慮陪葬文獻,古代抄書不容易,如果是副本下葬,抄一遍都要花很久呢。


我一直比較堅持秦始皇陵的發掘絕對會改變很多歷史,至少很多文字文獻得以考證。但我不主張開陵,一旦開了很多東西就留存不下來了。很矛盾的想法


竹書紀年裡對堯舜禹禪讓的那段不就很可怕嗎,孔子遊說諸侯時主張仁,明君也提倡仁德化人,如果竹書紀年是真的,那麼所主張的大賢大仁大德從何而來,依據什麼,細思極恐,


不會顛覆


傳統上講的「歷史」(或者說是經過儒家話語體系重構的歷史),很多根本就不算歷史學,不存在顛覆的問題。現代的歷史學其實有點像理科,是求真的,是求客觀的,不存在顛覆的問題,只有不斷的改進。

中國的文明傳統並不需要以史實為根基。從儒學的角度,與其講那些上古帝王多麼英明偉大,不如去讀讀詩經,「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詩」本是人性,唯有以人性為基礎才能歷經社會變革而立於不敗之地。道家、佛家在人的心性上下的功夫則更大。
西方的文明也不是以史實為根基,它的基礎是信仰。就算證明了聖經中無數故事都是無稽之談,他們也照樣能找到一萬個理由能圓過去,這根本動搖不了基礎。


推薦閱讀:

中國是儒家治國還是法家好,抑或黃老?
為什麼說朱熹的學說是新儒學?
為什麼《論語》裡面孔子對管仲的評價還不錯,而《孟子》對於管仲的評價很低呢?
如何從陽明心學的角度看待徐階對嚴嵩的阿諛奉承?

TAG:考古 | 秦始皇 | 儒家 | 歷史學 | 中國上古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