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車是不是大多數安全性存在問題?

國產車安全性有問題嗎,為什麼碰撞測試得分不高,生產商採取了哪些措施?


真正的問題是:無論哪國出產,為什麼使用老平台的車大多數安全性存在問題?

答案也是顯而易見的:因為隨著技術進步,汽車安全標準在不斷提高。

很多早期的國產車缺乏工程開發能力,又要壓縮成本,因此往往「借用」了國外很老的平台(所謂平台也就外殼鈑金底下的車體基本結構,你可以看成一種模板),比如曾在國外創造「最差碰撞成績」的奇瑞老旗雲用的是大眾A2平台,八十年代技術,另一個撞得慘不忍睹的江鈴陸風用的是五十鈴TF平台,還是八十年代技術。這些國產車抱著靠低價佔領市場的不成熟心態,把八十年代的技術投放到二十一世紀的國外市場,雖然勉強通過了當地最低限度的准入標準,卻被有心人----也許是某些競爭對手-----拿去用超前十幾二十年的ENCAP高標準碰撞來檢驗,得到慘不忍睹的結果是毫不意外的。

就算我們拿使用同樣平台的八十年代老捷達、五十鈴老Rodeo去撞,我相信結果不會有多大分別,所以這在本質上不是哪個國家出產的問題,而是技術水平是否跟上時代的問題。即使當年被譽為「車中坦克」的沃爾沃,放到今天又能好到哪去?Fifth Gear曾經拿一輛經典沃爾沃940跟一輛較輕、但安全結構採用現代設計的雷諾微型MPV對撞,結果前者毫無疑問地慘敗。

正是由於這些早些年慘不忍睹的碰撞結果導致在外國、一定程度上也在國內讓國產自主品牌車背上了「安全性差」的偏見。事實上現在新開發的,八萬十萬左右的自主品牌主流車型(超低端定位和邊緣產品不算),就算有很多依然在「借用」別人的平台,也不會再抄幾十年前的貨色了,同時國產車也在採用越來越多的優化設計和正向開發,包括完全正向的艾瑞澤7。由於自身工程設計能力的增強,無論正向逆向,這些車的安全性能還是能跟上國外上一兩代的主流車型的,也就是說不會比現在歐美國家街頭最常見的,開了五六年的普通家用車要差多少。現在自主品牌這些拳頭產品如果拿去高標準的ENCAP,混個四星應該不難,這不只是我腦補,帝豪EC7就確實在歐洲拿了四星,那還是三四年前的事了。在歐美相當於人民幣八萬十萬,最低端的小車,會比這些國產車好很多嗎?我很懷疑。至於有些國產精品,能拿五星(我說的還是ENCAP,不是標準更低的中國CNCAP)如今也不值得驚訝了,像觀致那樣跟國外品牌同價位競爭的車型,當年在ENCAP不但是五星,而且超越賓士寶馬奧迪等等,同級別總分第一,Best in class,至於更貴的紅旗,雖然沒有在ENCAP測過,作為豪華車也不會差到哪去。

簡單來說,實現跟國際大廠同類車型同等水平的基本安全性,對如今的最大的幾個自主品牌來說已經不是甚麼高精尖技術了,更大的限制反而是成本,比如你現在用幾萬元買一輛低端長城皮卡,你買到的安全設計必然是陳舊而簡陋的,肯定沒法跟美日的新款皮卡相提並論,但換成幾十萬的H8、H9就完全不同了,不見得比普拉多差多少,甚至更好也說不定。至於八萬十萬的國產車,面對比它們貴50-100%的同類國際品牌車型,也許會差那麼一點,但也就是一點,絕不是前面那種沃爾沃940對撞雷諾,而且這種差距在具體到個別車型,也不是必然存在,不是說合資或進口車就「絕對」比更便宜的國產更安全了。

現實已經改變了,但偏見總是滯後的,我們等著瞧。


安全性可分為兩大類,「常規安全」(名稱是答主自己取的) 與 功能安全。
常規安全包括主動安全措施(減少事故發生可能性,比如ABS與ESP)與被動安全措施(減少事故發生後果,比如安全氣囊、安全帶)。
所述的常規安全邏輯中,是"安全措施"來降低事故的可能性或後果——這都是基於一個假設,安全措施是正常生效的,不會出問題。那麼實際情況是什麼樣子呢?請看這兩個例子
1. 該彈出時不彈出:氣囊未彈出一汽大眾賠錢
2. 不該彈出時彈出:比亞迪F3安全氣囊自爆
大家請看,常規安全措施有時候不能夠保證安全,甚至有時候會憑空製造出新的風險!這時候,就需要功能安全來出馬了,功能安全要做的就是:要你彈出就彈出,不該彈時絕不彈。(註:功能安全同時也涵蓋非安全措施的功能)
那麼,評價一個車企安全做的怎麼樣,要看兩點:
1. 常規安全措施有沒有,全不全。
2. 功能安全水平高不高。

第一點,其它答案應該會論述很多,而題主不太精通,在此就不答了。
第二點,功能安全方面,現狀是:

  • 由於汽車電子系統越來越複雜(特別是新能源汽車),功能安全問題會越來越多,給企業帶來的風險越來越大(可參考豐田召回事件_百度百科),功能安全在汽車安全中的地位會逐漸上升。
  • 整車廠功能安全水平:ISO26262有詳細的評審標準。目前能夠完整地通過的ISO26262認證的公司,全球不超過5家,主要集中在德國。日本美國應該會很快趕上。中國各車企正處於起步階段。
  • 零部件供應商功能安全水平:由於整車廠提的要求越來越高,要求向下傳遞給零部件廠,供應商提供的零部件要滿足功能安全要求。目前,即使是全球一流的供應商,也很難完全滿足功能安全要求(因為很多器件,比如單片機,比如感測器,在設計的時候就沒有考慮功能安全要求,而更新換代是需要時間的)。但一流供應商已經將ISO26262吃得比較透了,在未來幾年會逐步提供符合功能安全標準的零部件。
  • ISO26262:目前是推薦標準,是否能夠成為強制標準還不好說。主要取決於兩點:一是整車廠與零部件廠是否具備這個能力,目前來看國內,乃至全球企業具備這個能力的不太多,但未來幾年,國外車企會逐步具備,國內還不好說,目前來看進展比較慢。二是是否具備足夠的動力?如果在未來幾年,功能安全導致的事故頻發,再出現幾次豐田召回事件,那可能就會成為標準轉正的契機了。

提高安全性都是要花錢的,成本上去了,售價自然高,群眾又不滿意了。

你看觀致,安全絕對過關,大家又嫌貴,說國產車憑啥跟合資車賣一個價。

你們這純屬耍流氓。


現在國產車安全性不算差,觀致3在歐洲5星,成績非常好。

國內的測試,新車基本也都不錯。

不是安全性差,是轉變思想難


其實題主是對自主車沒有信賴感,所以自主車的任何一個方面都可以被質疑,沒有足夠的證據表明自主車的安全性要低於同價位的合資車型。


國產車這些年的進步有目共睹


我還真不知道國產車是因為安全性比不過合資的~我還以為因為做工,穩定性,外形,還有面子


汽車使用過程中,有問題不會分合資還是自主,
現在自主企業差的是售後服務,
當用戶使用中發現汽車有異響等小問題時,你們的售後會說便宜車都這樣。當有發動機或變速箱相關問題時,又搞不定修不好。維修隊伍水平跟不上。。
有問題不可怕,不給解決或解決不了問題,讓用戶花完錢不能得到應有的服務和產品,才是用戶不樂意買他們的原因。


原答案刪了,雖然我得到的信息確實是準確的,希望自主品牌越做越好吧。


奇瑞自己搞15%偏角對撞和空中360度碰撞;
比亞迪的碰撞實驗室是外媒評比2013年世界最佳;
對自主品牌看法偏低在世界有普遍性的,
就是在日本,日本人自己對豐田評價也不好。


誰更安全不敢說,只知道在某瑞典汽車安全系統企業生產的雙田馬自達的氣囊標準沒有吉利長城高。


竊以為國內車商差的只是海爾般的服務,加15塊延保8年,無論任何問題直接免費上門服務免費換件,包你滿意


只是大家的偏見而已 安全沒問題 只是開個3-4年以後小毛病會有點多


說白了, 各種耐久性及剛性測試做到位了沒, 這是關鍵


時速80邁以上我請問哪個車能保命?國產車可能小毛病會多一些,但是要說安全的話,還是靠自己的雙手吧


評論這麼多,看完後仍然得不出任何實質性的結論。各位行家能不能告訴個大概,選一款車型作為標準,其他的大體上打個分。總說什麼國產車安全性能不差,但是它給我們這些門外漢的感覺確實是安全性挺差的。也別扯太多這個方面那個方面的安全,直接說同等被撞條件下,哪款車更容易死就好了。這東西肯定也沒法確定,只求各位行家在自己以前積累的知識的基礎上,告訴我們個大概!


價格因素唄,國家也對這塊沒什麼作為。
而且和什麼車沒啥關係,你只要買30萬以下的乞丐版的車鐵定安全性很低,甭管在國外通過了啥測試,至少給你省掉4個氣囊外加穩定系統。買就買頂配吧,少年。


車身強度是由,材料強度和結構 共同作用。 而汽車用的所謂高強度高,超超強度鋼,都不是什麼高技術產品。
結構設計,通過有限元分析之類的計算機模擬就能基本保證。
所以總體就是成本問題。

買自己能承受的最貴的車 是有道理的。


在自主車企工作,其實個人感覺國產車的安全性並不差,差的只是質量由人引起的質量


你好,總體說平講的話沒有國外的好,但是國內的安全性在逐步提高,特別像奇瑞、長城等車安全性很不錯了。從碰撞試驗就可以看出來。


推薦閱讀:

男人們,送愛人珠寶,你願意選擇定製的還是大眾品牌呢?
如何讓我媽清楚的擁有品牌意識?我媽總是覺得安踏,360要優於耐克阿迪,到底該怎麼說服這種中年大媽?
徐震超市按商品原價格銷售仍人氣爆棚,消費者這是一種什麼心理?
在上海上大學一個月生活費大概要多少?
佳能與尼康的產品定位有何不同?兩家的消費者有何特點?

TAG:汽車 | 消費 | 生產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