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評價《哪啊哪啊神去村》這部電影?


一到七歲時,我生活在中國最北的小鄉鎮,家在鎮子的東山根兒,奶奶家在西山旁,大姑家出門走十步是北山,老姨家在南山腳下。青翠林海,草木瘋長佔據了整個童年。外面的人叫這裡林區,報紙的名字叫林海日報,第一次聽說這裡上了中央新聞是一場大火在大興安嶺燒了三天三夜,萬眾可惜,我內心卻感覺九牛一毛——林海之大,無窮盡也。

這個地方,叫莫爾道嘎。

和神去村相仿,莫爾道嘎也有幾個特別之處。1:靠山吃飯;2:夜不閉戶;3:火車沒有下一站;4:冬天最低氣溫達到零下五十度;5:這裡有一個莫爾道嘎原始森林公園。其實它的特別遠不止此,但這幾個確實我記憶點最閃光的地方。

上次回這裡,與家裡聊天時,得知小鎮平時有大約5000人口,逢年過節,能漲到40000,火車只有一班綠皮,巴士也一樣,所以春運也會一票難求。

和那些學了林業想往山裡跑的人不同,我們拼了命的想離這裡遠一些,去見見大世面。它沒有麥當勞肯德基,沒人認識巴黎世家、庫奇,沒有超市、專賣店,沒有順豐、申通;前兩年甚至沒有中工農建四大銀行。物流是EMS,儲蓄是郵政和農村信用社。洗澡是大河,廁所是兩塊木板撐起來的茅廁。樸實無華是人們的優點,落後是它的宿命,考上大學是光宗耀祖,出個國一定是上輩子全家都在積德。如果一一列出,相信這能剝離許多人的生活常識,可你們偏偏對這樣的地方有所嚮往,是啊,它是個悠然自得的哪啊哪啊,它是神去村一般的深山人家。

深山人家靠山林樹木,松子榛蘑養孩子走出深山,但似乎無一把這個新鮮的世界帶回去。
儘管莫爾道嘎沒有外面世界的一切,可我回想它時仍然常含淚水,因為不能不對它愛的深沉。

說說關於大山的記憶吧,我出生沒多久,爸爸作為一個道橋工程師就常年在外面工地,而老媽在我不到一歲時就上山看點兒——看點即是看山,在林子里生活做飯,防止偷偷伐木賣錢的人出現。由此導致,我媽在她下山回來後,剛回牙牙學語的我不肯叫媽,叫姑姑。
離家二里地有一個貯木場,我們平時點火做飯都是去那裡拉樹皮和鋸沫子——伐下的樹木圓柱都運去那裡,長年累月後樹木上的皮掉了一地的瑣碎,用耙子將地表面的干樹皮剝進麻袋,然後拉回家,就可以生火了,而鋸沫子顧名思義就是在貯木場里鋸木頭落在地上的木渣,堆起來都是小山一般高,這兩種東西足以長期點燃整個鎮子的爐灶。
除了貯木場外,我們那還有一個大廠,叫雪糕把廠,沒錯,就你乃們這些人吃雪糕的那個木把,我們用這種木把編織精美的小木框和蟈蟈籠子。一到夏天,漫山遍野的蟈蟈叫,無數的油蘑、草蘑、棒槌蘑雨後一夜瘋長,成片成片的篤市(藍莓)和雅閣大(紅豆)、子部撈幾(旱葡萄)、高粱果(野草莓)等著我們去採摘,山上的清泉野果、過年時的野味山貨、河裡的小魚貝殼、豐富了我們整個童年,多少次與人聊天談起家鄉,我都深感榮幸在那裡成長過。
姥姥家院子有個油鋸,就是神去村中的那電鋸,打小至今沒碰過,因為大人說危險,許多時候油鋸不在了,就是大人們扛著它進山了,一去兩天,他們沒什麼護膝設備,就是粗布粗衣,麻線手套,坐在晃晃悠悠的卡車上,一行六七人都跑到沒人影的地方,往往回來時,除了伐木,便是額外收穫的野果蘑菇,偶爾還能打到狍子野豬和山雞,不過要是遇到熊瞎子,萬夫莫當,所以至今也沒吃過熊掌。

我記得清楚,老爸有一張照片,肩膀上停一鷹,巨帥,說是當時餵了一年半,後來飛走沒回來,我們房檐常見燕窩,柈子落(柴火堆)上常跑松鼠,是吧,沒有科技時代產物的地方,便是這些原生態的美好與感動了。


這裡的時節與電影不同,常常是冬季進山伐木,大山中、鎮子里的任何角落都有類似「飯可以一日不吃,火不可一日不防」的大字標語,深冬時,過了防火期,大雪漫山,行路及膝,人們穿上厚厚的棉衣棉鞋,扛著斧頭,喊著號子,提起精氣神兒,探索年輪的秘密。


共鳴的電影聯接無數的記憶,神去村的山影疊加了我的故鄉,所以嘮嘮叨叨這些瑣碎,希望人們更了解林區這樣的地方吧。畢竟是大山的養育,所以我們也有封山一說,伐木的人也有些細節的儀式,也聽過山神的種種,卻未曾有神去村那樣的純正的信仰和敬畏之心吧,所以比之起來,同為山中客,我們自有慚愧不足。


兩個不知者會琢磨的地方:

愛羅武勇是I Love You的日文音譯,同愛老虎油;

山神牽起平野勇氣的手,是因為他曾獻給山神半塊飯糰,所以他被牽之後,發現手上有米粒。


作為山的孩子看這部片子,拍的是絕對是極好的,除了山神和男主衝鋒神技,幾乎完全的寫實,當然,因為中日差異的關係,我會驚詫於斧子還有套?爬樹還有梯子?油鋸居然這麼有設計感?這些小細節,而那泡了蛇的酒,卻是我們幾乎家家都有的玩意。


有個劇情點,就是紐約來妞,讓男二性奮不已,確實,在我們那種小地方,出國都是難能可貴的事兒,何況那是電視里所曾說過的,紐約那種地方的來客,所以雖然有悖道德,卻是透漏出山裡人對外面世界的好奇和渴望,他們只是體驗而已,內心卻不曾不忠於山,打心底認為自己世世代代該是大山的子孫,所以只是體驗,並不會去不顧一切的追求。

城市街頭的對比,也是恰到好處,男主在深山磨鍊一年回去,行動處處透著不和諧,這也是我們出來北漂滬漂的人常見的心理——我們回去能做什麼?與家裡的三觀完全相悖,節奏也踩不相同,所掌握的技能都是在這樣的城市裡才能有所運用啊。除非心中有愛,有個小芳綉著愛羅勇武,等著我們回歸故里,生死相依。

總個結,自然是值得敬畏的,依山傍水的百姓更能體味到其中的深意,也請城市森林下的人們,能懷著一顆回歸和感恩的心,在探索旅行時,對鄉下人多些友好,少點嫌棄,對並不便利的生活環境多點包容體驗,少來挑三揀四之心。萬物皆有因,我們有藍天白雲青山綠水,你們有西餐商場WIFI電梯,大家都是公平的,別懷著羨慕之心看此處,電影畢竟是除去柴米油鹽的濃縮化,說不定呆幾天你們就厭倦了露天茅房公共洗浴、生火做飯蚊蟲蛇蟻,所有的願景都起始於未曾感受,如果做好了由奢入儉的準備——


請懷著大愛之心,慢行到神去。


《哪啊哪啊神去村》

豆瓣評分8.5,超越了95%的喜劇片,89%的劇情片,品質有保障。

主人公王祖藍···不是···平野勇氣···

生活在大城市的他,考大學失敗,又被女朋友狠心拋棄,被迫站在了人生的十字路口。

因為被林業培訓生宣傳材料上的美麗女孩吸引,腦瓜一熱,竟然來到了一個連手機信號都沒有的偏僻山村。

在這裡,他真的見到了自己朝思暮想的「封面女神」。

也是在這裡他慢慢的愛上了這份平淡無味的工作。

總之,這又是一個意外愛上工作的故事,這樣的劇情走向和《入殮師》十分相似。

《入殮師》的主角小林大悟,是因為丟掉了工作失去了生活來源,被迫找到了一份薪資較高的入殮師工作。

從一開始的厭惡,反感,到最後的尊重與熱愛,小林大悟成功的完成了轉變。

這種類型的電影的一個關鍵,就在於人物轉變的是否合情合理。

在《入殮師》中,本來反感這項工作的的大悟,看到一個個往生的逝者,在老師的手下煥發光彩開始心生嚮往。

而且本來看不起老師的家庭,在目睹整個過程之後,還會鞠躬道歉,送上禮物。

這樣的情結觸動了每一個觀眾的神經,大悟的改變也就變得順理成章。

《入殮師》的重點在於改變大悟身邊人們的態度,而《神去村》則是把更多的篇幅留給了主人公平野勇氣的改變。

在片中平野勇氣無數次嘗試逃跑,只是因為捨不得「封面女神」才選擇留在了這裡。

直到他看到了大自然的偉大壯美,也是在聞得樹葉香氣之後,他開始情不自禁地哼起了伐木工人的歌,對這片土地產生感情。

對工作轉變了態度之後的平野勇氣相對起《入殮師》中的小林大悟要堅定的多。

他的前女友帶著一幫人來體驗「山林慢生活」的時候,他本來是非常開心的。

他興奮地向這些同齡人介紹自己來到這之後的所見,積極的配合他們取景攝像。

但這幫人在談笑間表現出的是對這份職業的不尊重。

當平野勇氣確認這些人只是來消費山林文化,取笑山林文化,懷著輕慢的態度來對待山林的時候。

平野終於忍不住了,他抓起存有影像的內存卡丟到了山窪。

收入有多少,職業卻沒有高低,或許這些輕慢的學生們確確實實選到了一個值得驕傲的專業。

可他們並沒有資格去對從事其他職業的人們評頭論足毫不尊重。

平野勇氣爆發性的扔掉那些帶有醜化意味的相片,再加上與喜大叔的會心一笑,情感輸出瞬間爆炸,就連我這個身處事外的觀眾都不由得大呼解氣。

如果僅僅是日復一日的砍樹,哪怕還有木材生產最終在都市獲得利用,這部片子都會給人一種距離太遠的趕腳。

所以電影明智的增加了平野和「封面女神」的感情線還有最終的祭典部分。

感情線加強了故事的豐富性,祭典則是使得整個故事達到了一個戲劇上的「最高潮」

在感情線當中,多次出現了一塊寫著「愛羅武勇」的布。

一開始我是蒙逼的,連續讀了十遍之後,我才發現了這個驚人的秘密。

卧槽,這不就是「愛老虎油」嗎!

關於最後的祭典,當我看到他們一大群幾乎全裸的男人上山就有一種不翔的預感···

在看到他們把大樹砍倒後按著一頭開始削砍之後這種感覺就更加明顯了。

然後我看到這一群幾乎全裸的男人一起推這個圓頭的粗木,嘴裡還不斷呼喊「兒孫滿堂」

當我再看到另一頭的終點全是女人之後,我努力的抑制我的大腦,告訴自己這一切都是巧合。

可是···可是···這個稻草做的門也太TM直白了一點吧!作為東方人含蓄一點不好嗎?

雖然直白,但這一段也是一個相當值得一題的地方。

以導演本人的話來說就是:

「拍攝這部電影讓我體驗了很多的第一次,我希望能夠把在山林中的那種純粹生活狀態,通過影片完全展現在大家眼前。」主演的染谷將太表示:「影片的題材特殊:林業,幾乎沒有使用CG,演員們也沒有配音……這些部分都是近來的電影所罕見的,拍攝過程中,心裡的愉悅越來越多」

劇組從縣周邊募集了1600名男子穿著兜襠布表演,還幾乎摒棄CG技術。

採取全實景拍攝的方式再現了那極具危險性和衝擊力的祭祀經典段落無疑增強了感染效果。

現在越來越多的影片在商業化面前淪陷。

越來越多的電影由最初的先前看變成了「向錢看」,比重越來越大的特效套路大片就是最好的證明。

可是一部又一部的日本電影卻讓我們看到了另類套路。

節奏慢一點,再慢一點,感情細膩一點,在細膩一點,故事平淡一點,在平淡一點,故事治癒一點,再治癒一點~

或許這也勉強可以算得上一眾套路,但是這種套路是真誠的,真實的,不浮誇的。

在這種套路中我們能找到一種在現在社會能難找到的安詳與寧靜。

這樣不在主流的影片隨著社會的愈加浮躁只會越來越少,看到了就好好享受吧少年~

本文首發於腹黑電影(公眾號:fhmovie)


有些莫名其妙的片名——神去なあなあ日常,中文翻譯為:哪啊哪啊神去村 WOOD JOB!和《編舟記》同一編劇——三浦紫苑。
由此,可以想見,這又是一部關於日本冷僻職業的影視。高考落榜的青年平野勇氣因為宣傳畫上的照片,參加了林業培訓課程。而後分配到了位於深山老林中的中村林業。現代社會,沒有手機信號覆蓋,沒有抽水馬桶的鄉村簡直是另一個神奇的存在。日本有太多這樣關於鄉村的作品,最近大愛的《小森林》也是。但是,《小森林》中小森是市子出生與成長的地方,而神去村確實平野勇氣被迫分到的實習場所。精確的說出距離實習結束還有多少天,未果的兩次正常的城市青年不就是這樣嗎?但是,慢慢的融入鄉村,在木材市場看到中村林業的木材被交口稱讚,想像著如果把林中樹木都伐去,就成了億萬富豪,村長卻告訴他「如果我們現在都砍掉了,那麼將來我們的子孫怎麼辦。」就像勇氣參加林業培訓可能只是為了理想中的那個女孩,村民們在砍伐的同時注重可持續發展,出發點也僅僅是為了子孫後代。並不崇高的目標,卻有深遠的影響。勇氣收穫的並不僅僅是愛情,更重要的是人生目標;而日本呢,森林覆蓋率遙遙領先。無論是《小森林》還是《哪啊哪啊神去村》,我們瞥見的日本鄉村,春時綠樹蒼蒼,秋時滿山黃葉,冬時白雪皚皚,村中的老人各個都可以拍攝關於「長壽村的秘密」廣告,寧靜質樸。還有,他們的節日。從一開始的不理解,到後來把自己的飯糰分一半給溪水邊的山神像,從不相信到相信。那麼多的人載歌載舞,全情參與,高舉的火把,參天的樹木從天而降,乞求著來年的風調雨順與平安喜樂。大概有信仰的人都比較快樂與簡單。


對於此劇竟然沒有松田龍平,我感到匪夷所思。要知道,三浦紫苑姐姐擔任編劇的六部映畫作品中四部都有松田龍平的身影。不過,此劇中最亮眼的角色,我認為是伊藤英明扮演的飯田與喜。脫下西裝的伊藤英明扮演林業工人,完全毫無壓力。大嗓門,粗魯(當然這裡沒有貶低林業工人的意思)。


人真是神奇的生物。一開始完全不適應的生活,在真正融入其中後,會無法自拔的愛上它,且愛的極其真摯,那是融入靈魂的愛。

這是一部清新、勵志、治癒系的電影,這種能把慢生活中不刻意追求價值觀的劇拍到極致的國家非日本莫屬了,也許北歐國家也會有。劇中主角平野是城市男孩,高考落榜後無意間看到林業宣傳單的姑娘,被其吸引,便決定去沒有手機信號的農村培訓一個月的林業知識,後到更偏僻的神去村參加林業工作見習,見不得當地人吃死了的鹿,喝蝮蛇炮製的酒,沒辦法吃加了蝮蛇肉的便當,受不了林業工作,都要逃跑了,看到了宣傳頁上的姑娘,決定留下來。

任何事情只要認真投入其中就會愛上的,為姑娘而來,結果收穫的不僅是姑娘的愛,還有沉甸甸的林業樂趣,與一生隔離不舍的生活。這一點很像我的工作體驗,我很慶幸有在廣告公司工作的經驗,當初只為了儘快工作卻不承想收穫了隨時隨地看廣告牌並思考人家創意的習慣,並且更重要的學會了去站在消費心理學和消費行為學的角度看問題,以至於在沒任何電商經驗的前提下,擔任某公司(化妝品類目)運營負責人,可以獨立去帶領一個團隊,這是不斷積累下來的內功帶給我的,因為帶給我的是商業的本質,是任何浮誇所不等比的。


回到電影,給我印象很深的一個片段是:平野在親眼看到他們砍的樹木價值80萬日元時,給前輩和村長說如果全部砍了,不是成富翁了嗎,可以換賓士開開了。

當時前輩飯田與喜敲了下他腦門,說——
不能只考慮活著時候的事
把祖上的樹全部賣了的話
我們的下一代和再下一代怎麼辦
100年就到頭了

村長接著說——
所以要繼續種樹木
再好好養大它們
不覺得是份很有情趣的工作嗎
種的好不好人死了才知道
從事農業的話
費時費力種出來的蔬菜有多好吃啊
吃了的人喜悅啊,都能體會出來
林業可不是那樣
做得好不好
到我們死後才能看出來
嘛 哪啊哪啊

是啊,林業是經得起等待的事,是造福後代的事,是容不得一丁點兒不負責任的,要認真間伐,悉心呵護,像對待好朋友一樣真誠的對待他,才能在100年後長成有價值的好木材。其實,這裡日本電影很含蓄,這何嘗不是在保護環境呢,不隨意砍伐,只是有計劃的種植,有計劃的伐木,他們的伐木是神聖的,也不是我們想像中的直接用斧子砍,很有技巧。


原野的城市朋友們來到神去村,對村莊的事物滿是新鮮,各種拍照攝影,口出卻是不屑,不懂這裡人的生活,言辭間有種居高臨下的態度。原野就怒了。我理解這種怒,就像前輩飯田與喜看到這一幕時,瞬間覺得這孩子雖然笨手笨腳,但會成為比大家想像中更優秀的大山之子。

只有當真正融入了神去村的生活,才會體味那那裡最真的美,人的生活是慢悠悠的,不用鎖門也沒人會光顧的,男子們的事業就是林業,他們認真的生活,快樂的工作,這裡的陽光穿過樹林,是和煦美好的,他們承載著日本的建築業。原野是真正融入的,他的那些朋友只是新鮮,和這裡的一切是格格不入的。真正融入和格格不入終究不同,一種是發自內心的摯愛與快樂,一種的表面的體驗與浮誇。讓人怎能不惱?你可有過別人對你認真的付出完全不懂而隨後評價的case,就是這種感覺。

在當地重大的祭典節日里,原野騎著大樹向下滑的那一幕真是太神奇了,騰山駕樹,平安落地。此時,他已真正融入當地的生活,是那種發自內心的融與誠。

以至於,平野離開的時候,曾經怒罵他的前輩都哭了,村長的兒子跟是哭著追車,老鄉送來了了蝮蛇酒和蝮蛇肉的便當。她心愛的姑娘直紀也騎著摩托車來送行。

一年見習結束,從剛開始的數著日子過生活,到最後的依依不捨,恨還剩的時間太少。回到城市,剛到家門口,嗅到附近林木的味道就迷住了,然後是會心的笑,他知道他輩子再也離不開林業了。

我們可以想像,神去村多了一位翩翩少年和一對如花美眷。清新自然的直紀教書燒飯,原野為在林間樹上快樂的工作,過他們風華恬淡的一生。


感覺日本總是可以將一些比較冷門的職業拍出很好的效果,如早期的《鐵道員》到《入殮師》,我看到了有一種職人精神在其中。


特別難得的青春喜劇題材電影《哪啊哪啊神來村》,通過一部電影了解到一個行業——林業,演員真實參與伐木、森林生活等等顯得畫面特別生動。電影立意很好,價值觀很獨到——青春沒有浮躁的小情小愛不分手不打胎不泡夜店沒有小三等等一堆亂七八糟的事而是告訴我們青春就是單純的,認認真真的去做一件事(也不是掙大錢不是追求牛逼的地位嘛的),最後收穫了感動與幸福,也正好很好的對比了都市生活的擁擠浮躁和大山生活寧靜與美好。真的很好看真的很好看真的很好看!

台詞特幽默,一邊笑一邊又很感動,看了不會忘的電影。男主萌化我了,女主純得像一縷清泉


覺得這部電影除了治癒,還給了我們反思。
世界上是不是真的有那麼一個地方,對大自然心存敬畏,不戚戚於貧窮落後,夜不閉戶路不拾遺,有穩定的經濟來源,足夠養活全村人,這樣的村不僅值得人喜愛,而且我也很樂意去那裡生活,做個伐木工或者老師甚至農民也不錯。
而我看到的農村總是年輕人不停往外走,中年人要麼不回來了,要麼在村裡勉強過活。覺得農民不體面,只能出外打工,沒有穩定經濟來源,這是其一。
環境被破壞,山地已經賣給別人,或者搞果園或者單純種速生桉之類的,常年光禿禿。河流乾涸發臭。對大自然沒有敬畏,沒有想過子孫後代的居住環境甚至生存,這是其二。
村民做起了小平房,就少了串門,各自在家放碟片上淘寶。文化娛樂方式沒有跟上經濟上的轉變,精神生活貧乏,這是其三。


這部電影裡頭美化了很多很多東西。先別說我的女神麻醬,裡頭的所有女性角色都挺美的。而實際情況,你在國內看到的絕對比電影里所有女性角色卸妝了還要顯得淳樸,長期的體力勞動,長期風吹日晒,生活條件不佳,美女存在的可能性非常低,so想著麻醬的可以歇歇了,這點和小森林類似,天天干農活你還想著妹子是個呆萌白美的橋本愛?
其次,這部電影只說好的,實際上...偷獵者,那群偷偷伐木的人,有的時候比山林野獸更加恐怖。山村裡頭的人們大多是大家族,同樣教育問題,性格問題,利益問題,人們也不會像電影裡頭那樣和藹可親,平易近人,雖然我很不喜歡那句話,但窮山惡水出刁民,是真的存在的。此外收入不高(相對而言),醫療水平教育水平得不到保障,看似自給自足的生活,有時候意味著自生自滅。這一切有時候真的會讓一個城裡人感到絕望。
但是這一切都不妨礙我愛這部電影,愛裡面的風景,愛裡頭人物爽朗的笑容,愛他們那熱鬧山神祭,裡面的一切都很平凡,但卻很美麗。雖不是大山出來的人,但從小暑假都在山間田野中賓士,當我看到男主和男二爬上巨杉看風景的時候,真的激動得快哭了。不由得想起大學去野外露營,早上起來的時候,山林,露珠,鳥語,那微風輕拂樹葉的聲音,彷彿天籟,在這種情況下,你怎麼可能不愛上這片山林呢?當然,那無時無刻的危險,那煩人的蚊蟲,又給我潑了一頭冷水,我愛上這片山林的美,但我無法永遠和你在一起..對不起,我就是那麼自私的一個人。
這電影也一樣,他展現了大山裡頭的所有的美,讓我們了解了一種世代在山間傳承的工作,一切的一切,彷彿在呼喚著我們走進大山裡頭。這部電影真的太富有魔性了,魔性到讓人想立馬放棄鋼筋水泥的生活,問著木頭的芳香,走入大山,成為大山的一員,走進那世外桃源般的神去村。
很幸運能看到這部電影,一切都那麼美,但也很不幸,看到這部電影..這讓我輾轉難眠,整整一個星期滿腦子都是那片山林,還有那個妹子。

題外話,王祖藍用一個糯米糰子收買山神幫你泡麻醬是犯規的!!!放開麻醬,讓我來!!

PS:有這樣的麻醬,別說去當伐木工,TMD讓我去掏糞我也願意啊!


同樣是提倡青年人到鄉村志願建設,我們大多都是空洞的口號和各色的感動人物評選,但日本人拍出了各種小清新、治癒和勵志電影。與這部電影主題相似的還有《遲開的向日葵》等一系列電影,雖然不知道效果怎樣,但起碼我看了有感動和感悟之處。同樣是號召青年下鄉服務,兩種宣傳手段的優劣大家可自行感受…………


我一直不能理解為什麼這樣一部電影會被認為是小清新。這明明是一部處處充滿性暗示的電影啊!影片中彷彿出現的泡著腹蛇的酒,這東西不是壯陽的嗎?男主被蝮蛇咬了耳垂,注意,耳垂~~~~~咬耳垂難道不是充滿強烈性暗示的舉動嗎?最後那個神木衝下山的儀式更是充滿了強烈的原始的生殖崇拜,如果你們注意到山下那個稻草綁成的圈圈的話。


清新撲面,原生態的勵志加點童真,當然了也有那麼點不切實際,日本電影和漫畫的美學底蘊應該是同氣連枝的吧,看過的日本電影大多畫面乾淨、唯美到爆,絕對堪稱把「少即是多」做到極致的典範,而這個故事,要換做在中國拍,拍我們國家的林子、鄉村、村民什麼的,可能鏡頭底下大多數就是真的不忍直視的髒亂差了,又或者《鄉村愛情》??。。不過有一部拍雲南彝族的《花腰新娘》真真也是很不錯呢。。
伐木工人也能拍得酷酷噠,這個故事也只能在日本電影或者日本成立吧,呵呵要是在中國、、、看到的大概不是民間疾苦,就是苦大仇深了。。。電影劇情還是蠻搞笑的,笑點也是絕對的原生態哦。


轉,一個日本落榜青年,上山下鄉,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的故事。

另,初識麻醬,驚為天人,路人轉粉


六一過完、高考考完後「小朋友」的職業選擇——《哪兒哪兒神去村》

日本導演矢口史靖的電影,根據三浦紫苑的同名小說改編。電影講述了高中生平野勇氣高考落榜,不堪背負重讀的壓力之下,偶然被林業部門的宣傳海報女主封面吸引,決定去做伐木工的故事。妥妥滴一個熱愛森林的光頭強養成計劃。

友愛的畫面要放兩張才有誠意:大山、陽光、微風、還有,你

為期一年的實習期,從剛開始的不適應幾次要逃跑到實習期結束回到城市後又回到村子,發現內心所愛,重新開始。美麗的山林,幾代人的文化傳承。高考落榜只是上一段時間學習的結果,以後的日子長著呢。找到自己熱愛的東西努力去做多美好的事。給男主爸媽點贊,不給孩子過多壓力,自己的幸福生活自己掌控,孩子在不在身邊都一樣。

在大自然中更容易釋放天性。滿山的樹,風兒輕吹過樹梢,美極啦

找到自己所愛多幸運,勇敢去行動,一切都是新開始。

歡迎關注公眾號:五月半夏生


這部電影告訴我們,廣告有時候是可以信的。太YY了好嗎!山裡要有長澤雅美我也去好嗎!

其實這部電影在劇情上還是顯得太趕了,在城市與鄉村間的糾結、鄉里人從懷疑到認同和泡女主幾條線同時走,前後還有一大堆鋪墊,放在兩個小時的電影里最終的結果就是哪條線都有點進得莫名其妙。當然,三條線最後收束為裸男砍木頭儀式的全片高潮,合邏輯也夠燃,就是感覺有點莫名的猥瑣…

嗯,大概是看到嘉郎和輝叔串戲太厲害…染谷將太真是專註廢柴一百年。

總的來說,是一部可以看著一樂的片子,但是枝節太多,成不了佳作。

P.S. 長澤雅美真的好…好…看……


影片開頭還是個吃著M記的城市孩子傲嬌樣~

影片結尾,男主一年回來後,就似乎對都市生活產生了不可思議的陌生感~這兩處有著鮮明的對比。從厭惡山林生活到漸漸融入,再到喜歡上作為林木工人帶來成就感的工作,也是覺得蠻勵志的。
從頭看到尾都覺得男主呆(好)萌(慫),沒有山裡大叔的穩重剛毅的氣質,但是又帶有些善良、細膩、真實。還有宮崎駿里的大叔就是男二畫出來的吧,氣質模樣什麼的太像了。


一開始有多不喜歡,最後就有多不捨得。
即使閉著眼、嗅著林木的氣息我也能找到回家的方向,因為你在。


可能比起梭羅通過《瓦爾登湖》所描述的與自然獨處的美好,更嚮往這部電影的氛圍生活狀態,因為人總是渴望報團而脆弱的吧

不止自然本身的美好,有樸素的人文信仰,傳承下去,世世代代守護山林,以虔誠之心向自然索取一小部分以求生活,更多的則是保護

「一棵就賣八十萬欸!今天的量全部加起來,整座山都賣掉不就是億萬富翁了,何必開國產車,快換賓士吧」

「如果把祖先種的樹賣光光,我們的子孫該怎麼辦?百年事業不就停了嗎?所以我們必須繼續種樹,好好培養留給下一代,很奇怪的工作吧,農家可以親口嘗自己種的菜,可是林業大不相同,我們的工作表現,要在下輩子才知道」

記得《曉松奇談》關於台灣的幾期

可能因為之前有過日據時代的緣故,台灣的氣質和日本很像,精緻而質樸

台灣媒體打雞血,熱衷於爭吵,真實台灣百姓生活極其平和,保存著儒家傳統的東西,大陸反而因為幾次運動文化風氣被破壞

慵懶,隨意,不奮鬥,安居樂業,到處賣萌的小日子,不愛結婚不愛生孩子,明顯富裕與安逸的標誌

反思中國,什麼東西太快了就泥沙俱下帶著往前走,損失很多精神上生活上的東西

「追求的意義太多,就少了很多意思」

其實與成都和成都人的氣質是相似的,但是我覺得很神奇的一點是,成都畢竟在大中國範圍內,社會福利醫療制度和教育也沒那麼發達,照理說大家應該是沒有安全感的忙於生存的,但整個城市民眾的狀態生活節奏普遍慵懶隨遇而安沒追求

也不知是否真如某歷史老師所說,自從李冰父子修好了都江堰,成都平原無旱無澇,過上了吃飯睡覺打麻將的日子

這兩天江蘇高考外調的新聞鬧得沸沸揚揚,全國各地嚇死人的彩禮新聞頻頻爆出,但真的很奇怪的是,在某一張圖表裡四川的一本率是全國墊底的,好像沒聽過集體性抱怨抗議的事出現,另外彩禮好像不怎麼興,都只是意思一下不會說讓一個家庭負擔不起那麼嚴重,倒插門耙耳朵也不丟人啊,雙方哪邊條件好些就多出些也是自然,畢竟婚姻不是一場買賣,女方父母更在意的不該是對她好不好嗎?再說兩個原本可以幸福走到一起的情侶因為望而卻步的彩禮問題被迫分離,不是很可笑嗎?

我深之自己的想法和很多觀點是十分局限的,因為你是那個幸運兒,有人愛,有人為你的任性無作為兜底,然後自己本身也沒有非實現不可的理想,也沒有真正的努力過。能想像到最差的境遇,僅有的付出打水漂,出社會不被認可的迷茫,真誠的對待一個人後被辜負。還是有信心,回頭親情友情一定在的,踏實一點靠著雙手勞動從不起眼的工作做起至少能養活自己,這哪裡叫一無所有呢?

中國農村的現狀和日本的小山村也還是有很大差距的,中國貧富差距過大,社會進展太快了,資源分配太不公平,很簡單的一個細節差異,同樣是農村孩子,中國的留守兒童的教育存在很大的問題,很有可能因為缺愛走上錯誤的道路,而神去村的孩子們上幼兒園的情形,直接讓我聯想到《音樂之聲》,有負責人充滿愛的老師帶領著在自然中遊戲,父母也在身邊。神去村的村名不必去融入現代社會,背井離鄉離開孩子長輩打工,建築木材是有穩定的市場的,他們不必擔憂自己吃不上飯,保持著原始生殖崇拜,不擔心討不到老婆,沒有中國男女比例差的問題,老齡化也步入穩定,看似達到了峰值,但並沒有中國棘手,中國的人口老齡化問題剛剛開始,退休年齡調後是一方面,社保在未來存在的危機已經漸漸浮出水面,畢竟這麼大一個國家,穩定民心的困難也更大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直觀看來命運取決於幾次重大的選擇,是否有那個機遇,又是否努力把握上了那個機遇

但據自己一些淺顯的觀察吧,也許以後不見得這麼想,決定一個人最終幸福與否的還是性格,看待事情的角度,愛比較與否,把握幸福發現幸福的能力。快不快樂和你能達到什麼個高度,好像沒有必然絕對的聯繫,無敵也會寂寞,錢多了也會懷疑是否有真心的存在


想去神去村,或者祖國邊陲大興安嶺深處
想坐那個野生的過山車
想走在冬天的森林,踩在綿軟的雪裡,一步一個腳印
更想回家,抱著媽媽睡嘻嘻


唯一一部看了好幾遍的電影,每次低落的時候看。好棒的…


躲雨時男主遞給長澤雅美的頭巾 覺得是她潛意識的表白 最後男主走時 長澤雅美舉起了頭巾 愛羅武勇 =I LOVE YOU 真是見過最有愛的梗了
劇情都比較好 而且前面對後面的鋪墊都很到位 印象最深的是男主給了山神半個飯糰 後面山神幫助找到了小孩 然後男主手上有米粒
高三的這個寒假 還有一百多天 看了一個假期的日劇 真的是無妨了 愛上了日劇的風格 而且C超級喜歡穿衣的風格都是淡淡的 青春片都很寫實 比國內的好了太多 所表達的思想不只是一些情情愛愛 有更深的意義

還有最後的祭典 太明顯的性崇拜了 可能原始社會的第一要義就是繁殖不要滅亡
最後 覺得長澤雅美感覺長發要漂亮一點 在海街diary里的感覺 短髮萌一點
愛羅武勇


那個大山的硬漢居然不是七武士里的菊千代。。長得太像了。。。


推薦閱讀:

《大話西遊》中「那人好像一條狗啊」有什麼寓意?
功夫瑜伽這部電影值得看嗎?
如何評價電影《百鳥朝鳳》?
你心目中歌影兩方面都很厲害的明星是誰?
姜文電影《讓子彈飛》到底想要傳達什麼?

TAG:電影 | 日本電影 | 林業林學 | 哪啊哪啊神去村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