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很多歷史學家對商周歷史情有獨鍾,並評價其為中國最令人沉醉的一段歷史?
如題。
老生常談的話題,人們總是對現狀不滿,要麼緬懷過去,要麼憧憬未來。
春秋戰國時人就動輒上古堯舜禹如何如何,祖宗之法不可變了。
秦漢人動輒商湯、周武如何如何。商湯伐夏桀的歷史太過久遠不清楚,周武伐商紂的過程並不比秦始皇的滅國大戰高明多少。
然後,唐人憧憬強漢,迷戀魏晉,什麼建安風骨、小謝新發啦——儘管漢朝自漢武帝以後就乏善可陳(包括劉秀那個),儘管曹阿瞞早就念叨」鎧甲生蟣虱,萬姓以死亡。 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了。晉朝么......江北不提也罷。
宋人憧憬漢、唐——就當玄武門的血是橫店的道具,杜甫的三吏三別是郭敬明的小時代似的。
再往後,明人寫小說都把背景放到宋朝了,好或者歹,借個屍,還魂先。
清朝的人動輒反清復明......大明朝的大臣被打屁股、皇帝被瓦剌活捉、被義軍逼得上吊、被趕到緬甸的事兒全忘了。
民國的時候,起先喊著驅逐韃虜恢復中華,日本人一來,開始緬懷康乾盛世了。
以及當下活躍在各條戰線上的民國粉們。
每個時代都有各自的輝煌和不足,沒有什麼大同世界小康之家。因為所處的局面、情況、條件、資源,當時人的所作所為在我們看來可能是頗有爭議甚至顯而易見的,在他們卻可能是最優選擇或者無奈之舉。畢竟史書多半總是勝利者書寫的,壩娘敏感詞們的前世今生與歷史糾纏糾葛,早就湮滅了許多可能是關鍵點的細節,讓歷史變得宛如電視上光鮮照人的明星,至於它的痔瘡、盲腸、肚臍、偏頭痛等,早已不為人所知。
說穿了,一些人自以為研究的是歷史,其實更可能多半是他自己一個一廂情願的夢境。本質上,這和大多數人飽含深情的回憶「我小時候」沒太大分別。我要說昨天前天如何如何你們肯定會表示不同意見,可我說我小時候,你們大多數也都不知道啊,我怎麼說都可以。
大抵如此。
知道的越少話題越多
三代燦爛,暴秦凋弊
距離產生美
先秦文化之於我國就相當於古希臘文化之於歐洲,百家思想影響至今
如果他被選中當祭品就不會嚮往了
我們所熟悉的,符合中國傳統認知的歷史,是從秦漢開始的,這2000多年是漢族的歷史,是大一統王朝的歷史。
而商周歷史,是漢族形成階段的歷史,是多民族多國家的歷史,中國的絕大部分東西都未形成,有著迥異於傳統史官的新鮮感,而且還關係到我們的祖先源流這一曾經被忽略的重大問題。極容易引發歷史學家的好奇心,更何況這段時間的歷史由於考古和記載不足,處於雲山霧罩之中。
未知是最讓人感到興奮的學問。
另外,由於中國的史學傳統,封建時代的歷史基本依賴記載,流於講故事而缺乏科學的分析,而且還有政治對學術的影響。但商周歷史這一段,歷史學家可以盡情地利用科學方法,真真正正地去研究歷史。
個人認為嘛,禮樂俱全是商周的特徵,中國文化的禮制就是發源於這個時代。我對之後的幾個朝代的評價是:尚武之漢,文盛魏晉,我對晉朝也是挺有好感的,晉朝雖然武功不咋地,但是晉朝的文人留下了很多典故,竹林七賢、陶淵明……,是個文人喜歡玩的時代~
先問是不是,在問為什麼。
我認為如果是學習中國史的,基本一開始就會接觸到字秦朝以來的歷史,前面那一段基本上很少接觸,所以新鮮,而且那個時期文獻資料偏於實物而非書籍上的文字(連紙都沒有)。
論怎麼坐實中華五千年?
如果說的夠多,一萬年也攔不住。
推薦閱讀:
※帝乙和帝辛均以「帝」為自稱,這是表明二者對神權的藐視還是憑藉神權來加強自己的統治力度?
※商朝人是否認為自己是華夏族,炎黃子孫?
※秦始皇建立了第一個統一的國家,那夏商周算什麼?
※為什麼商朝皇帝都是以天干命名的 ?
※商朝歷史起源考究,祖先到底是從何處而來?又有怎樣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