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巴威為何通貨膨脹如此嚴重,辛巴威人民目前真實的平時生活是怎樣的?

還希望有真實實地考察經歷的人前來回答這個問題。


瀉藥。我在辛巴威常駐過一整年(2012年初至2013年初),遺憾的是沒有趕上傳奇的通貨膨脹時期。國家的經濟金融從來就是與政治密不可分的,所以後文的解釋也有諸多政治內容。


聲明幾個:數據均來自公開渠道,對津巴經濟政治的分析亦無關政治立場。本文與本人所在機構立場無關。


一、從津巴歷史看惡性通脹的歷史準備


早期,津巴當地的紹那人形成了紹那王國,留存有著名的大津巴遺址(實際就是王國的王宮,照片見原創-非專業鏡頭下的辛巴威(連載之一)_WallaceTong_新浪博客,但你要是想像成故宮或者盧浮宮的樣子,下巴就要掉了)。1890年淪為英國南非公司殖民地(關於南非公司創始人羅德西亞的傳奇故事,見原創-非專業鏡頭下的辛巴威(連載之二)_WallaceTong_新浪博客 ),1895年被命名為南羅得西亞。1953年,英國將南羅得西亞(現辛巴威)、北羅得西亞(今尚比亞)和尼亞薩蘭(今馬拉維)合組為「中非聯邦」(辛巴威、尚比亞和馬拉維曾經是英國殖民下的一個國家)。1963年底「聯邦」解體。


20世紀60年代,辛巴威非洲人民聯盟(ZAPU)和辛巴威非洲民族聯盟(ZANU)先後成立,領導人民進行反對白人種族主義統治的武裝鬥爭,其中Nkomo領導著ZAPU,穆加貝領導著ZANU。用更方便國人理解方式講解吧(但會不嚴謹):ZANU就好像當年我們的主席領導的紅一方面軍,ZAPU就好像張國燾領導的紅四方面軍吧。兩派後來在英國Lancaster簽署了著名的蘭卡斯特協議(Lancaster House Agreement),實際上就是結束游擊戰爭、兩派的分權妥協協議。之後在1980年,穆加貝領導的ZANU取得了大選的絕對勝利,逐漸清洗了ZAPU派,獨掌大權。

為何我國現在與辛巴威如此鐵?因為ZAPU是受蘇聯支持的,ZANU是堅定的毛澤東思想者,受我國支持。鑒於我國和蘇聯長期論戰,穆加貝的ZANU在我國支持下清洗了ZAPU,所以我國更要珍惜這個毛澤東思想的勝利。


穆加貝奪取政權初期,和英美有過蜜月期,穆加貝94年還被英女皇冊封為騎士(08年又被取消)。ZANU完全掌控國家後,尤其是土改後,受到西方制裁、採取向東看政策更多依賴我國。


以上是歷史簡介,尤其是後半部分兩派鬥爭和穆加貝領導ZANU掌權,是關聯著後面的經濟受封鎖、金融崩潰的。所以需要稍有跑題的介紹一下津巴歷史。


二、經濟金融崩潰的原因試分析


實際在2000年土改之前,津巴是全球知名的居住地,津巴的哈拉雷甚至超過現在南非約翰尼斯堡的地位。哈拉雷緯度宜人,四季氣候如春(緯度類似於我國雲南昆明)。現在市中心的高樓大廈,其實都是上世紀70-80年代修建的,當時絕對是超過北京上海的水平的。

據老一輩的外交系統前輩講,上世紀80年代外交官們外派,最想去歐美,如果擠不上,次選就是津巴的哈拉雷。網上盛傳全球十大不適合居住城市竟然包括哈拉雷,我呵呵……


這麼好的國家,如何一步步經濟崩潰,以惡性通脹聞名全球呢?


1. 2000年左右的土改是衰敗的開始。

土改的原因包括但不限於:白人農場主佔據著大量土地,導致財富差距過大;同時穆加貝也要履行對黨內打天下同志的承諾。土改背後的曲直,有不同說法。但真正開始時,土改變成了暴力土改,很多打天下的老兵直接用武力搶佔,對土地原所有權人賠償不足或沒有賠償。土改的負面結果很明顯,包括但不限於:


(1) 激化了種族矛盾。暴力土改造成了白人農場主和黑人的長期衝突,也造就了一幫脫離英國多年、但津巴土地被剝奪的白人。他們家族數輩來到津巴,入了津巴國籍,英國沒再有親人,土改後難以返回英國,只能待在津巴受苦。所以你到津巴時,不要驚訝於街頭眾多的白人乞丐。


(2) 農業受損,津巴從麵包籃子變成進口國。農業本是辛巴威的支柱產業,煙草生產又是津巴農業的支柱。黑人老兵、黑人當權者拿到大片土地後,並不會有效耕種。2000年以來,農業持續萎縮。


(3) 國際形象下降、資本外逃。土改後國際嘩然,西方社會一篇譴責,津巴與英美關係急劇下降。同時投資資本不安心津巴的所有權制度,大量外逃。當年的資本外逃情況我沒有找到,從2012年津巴政府預算報告可以看出當年的端倪:【20世紀80年代外資投資佔GDP比重約18%,90年代約為20%,但21世紀前十年這個比例降到了1.1%。2011年全年辛巴威資本項目僅流入1.25億美元,預算報告用「sad story」描述這個事實。】


2. 政府長時間忙於黨爭,無暇發展自身經濟。


先是1980年代,ZANU和ZAPU之爭:Nkomo領導的ZAPU背後是津巴第二大民族Ndebele人(集中在津巴第二大城市布拉瓦約附近,Northern Ndebele people),穆加貝領導的ZANU背後是津巴最大民族紹那族(集中在首都哈拉雷附近,Shona people )。據說ZANU和ZAPU爭權期間,穆加貝動用過武力鎮壓,在Ndebele人密集的地區進行過屠殺。所以前述的兩大革命政黨表面的政治權力之爭,實際上背後還摻雜著國外政治勢力之爭和國內民族糾紛。


2008年左右,又來了一次MDC和ZANU大選爭議。MDC黨於1999年9月成立,得到大部分城鎮居民和一些白人的支持,約有120萬黨員。創始人茨萬吉拉伊原是ZANU黨員,穆加貝支持者,後來自立門戶。在2008年發生了具有爭議的津巴大選爭議(Zimbabwean general election, 2008)。國際社會認為執政黨ZANU在首次選舉失敗後,利用軍隊武力威脅和實物賄選,強行組織了第二次投票,並在第二次投票一舉擊敗反對黨MDC。國際社會多不承認選舉結果。兩黨相互攻擊且引發了社會動蕩。經過國際社會斡旋,兩黨後來簽署了分權協議(http://en.wikipedia.org/wiki/2008%E2%80%9309_Zimbabwean_political_negotiations)。分權協議的相關內容還可見原創-辛巴威政治局勢分析(三)。簡單來說就是聯合政府,穆加貝任總統,茨萬吉拉伊任總理;ZANU指定一些部長(多為實權部長,如國防部長、警察總長、交通和基礎設施建設部長、農業部長、礦業部長、外交部長),MDC指定一些部長(少數為實權部,如財政部、能源部)。導致惡性通貨膨脹的臭名昭著的儲備銀行是ZANU控制的,行長Gono號稱穆加貝的私人銀行家。部長分屬不同黨派而互不合作、即便同屬同一政黨的部長之間還有接班人之爭……


長久的黨爭,政府無心經濟社會發展,釀成惡果。

3. 西方多輪制裁令津巴經濟雪上加霜。


2000年至2002年,辛巴威政府實施「快速土改計劃」,徵收白人的土地,安置無地或少地的黑人農民,導致辛巴威社會矛盾空前激化。隨後,美歐相繼宣布對辛巴威實施一系列制裁措施。具體措施包括針對特定個人的財產凍結和旅行禁令;如與國際金融機構(IFIs)有關的制裁政策;如政府與政府間對貸款和發展援助以及武器禁運的限制。西方的經濟制裁使得辛巴威國內經濟每況愈下。

2008年間歐美宣稱穆加貝侵犯人權和大選舞弊後,美國和歐盟又採取了一系列制裁措施。2009年,在布魯塞爾舉行會議的歐盟成員國外長26日決定將針對辛巴威的制裁措施再延長一年,並將更多人員和企業納入制裁範圍。歐盟外長們決定,對27名辛巴威政府人士進行入境限制,從而使這一名單增至203人;同時,將36家企業新列入歐盟黑名單,這些企業不得在歐盟境內開展業務。歐盟外長會文件暫未公布被新列入黑名單的企業名稱,也未公布新限制入境人士的姓名。


4. 超發貨幣導致經濟崩潰

現在經濟學上一講到惡性通貨膨脹的例子,最著名的便是09年前的辛巴威。1980年獨立之初,津巴幣與英鎊1:1,對美元1:1.5。


【21世紀初辛巴威開始經歷惡性通貨膨脹,通脹率升至2004年初的624%,其後降至三位數字低位,之後攀升至2006年四月1,042.9%的新高。2006年的2月16日,辛巴威儲備銀行行長Dr Gideon Gono宣布政府印了21兆辛巴威元來換取外幣,以支付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欠款。2006年五月初,辛巴威政府印製一共60兆辛巴威元的貨幣,用來支付兵警300%和其他公務員200%的薪金加幅。這筆錢不包括在本年財政年度的預算案中,而政府沒有解釋這筆錢的來源。2007年6月,在辛巴威的通貨膨脹率已從早先估計的9,000%上升到11,000%。在2008年5月5日,辛巴威儲備銀行發行的鈔票的價值1億元和2.5億元,10天後,新的無記名支票,價值5億元(當時約等於2.5美元)印發。5天後,一個新系列的筆記形式的「農支票」的發行面值50億元,250億元,500億元和1000億元(7月21日)。辛巴威5月份的通貨膨脹率已上升到2,200,000%。官方數字公布的6月份的通貨膨脹率估計超過11,200,000%。至2008年12月,辛巴威政府發行100兆面額的新鈔,但實質上僅值25美元。】(以上【】內信息來自維基惡性通貨膨脹 )。最終最大面值的100萬億的津巴幣見下文的照片。


央行行長Gono完全沒有貨幣政策獨立性,瘋狂超發貨幣迎合國內政治需要。同時實現匯率雙軌制,管制官方匯率。一方面津元(辛巴威元)急速貶值,持續惡性通貨膨脹;另一方面,官方匯率保持穩定,造成了與市場匯率的巨大差別,因此官方換匯指標造就了巨大財富和巨大的腐敗。

惡性通脹掏空了津巴百姓的財產,拖垮了津巴經濟。辛巴威面對經濟金融崩潰,無奈之下於2009年取消了津元,實行美元、南非蘭特、波札那普拉等一攬子貨幣的方案,匯率問題隨之消失。


但2009年津巴美元化時,政府宣布所有自然人和法人在津巴境內賬戶的津元存款只顯示一個數字,實際上所有公司、組織、個人的銀行內財富因政府無法履行兌換義務而事實上被清零。實際上剝奪了所有津巴境內企業法人、居民自然人的儲蓄財產所有權。惡性通脹及後來的美元化措施既侵犯了財產權利,傷害了投資者信心,又為未來多年內境內經濟實體沒有復甦的資本埋下伏筆。


三、經濟崩潰當時的狀況描述


1. GDP增長率慘不忍睹

根據IMF數據,2006至2011年辛巴威GDP實際增長率分別為:-3.5%,-3.6%,-17.6%,5.8%,8.1%,9.3%。數據來源:IMF, Sub-saharan
Economic Outlook 2012.2006-2008是大負數,2009年美元化後開始變正,但也不要理解為經濟大發展,只是多年壓抑的釋放而已。


2. 惡性通貨膨脹(一百萬億一張,當時黑市價值不到10美元吧?)

3. 價格雙軌制+惡性通脹的結果是,啥也買不到。


在通脹初期,其實商店、農場、加油站還是有存貨的。但是在價格雙軌制下,政府為了維持社會和諧,禁止商店加油站隨著通貨膨脹漲價。標著通脹前的低價,賣得多賠得多,商場加油站自然就不把商品擺出來。據說當時連最基本的麵包都沒有,很多津巴人走在街上都是餓的發晃的。這也反映了津巴人溫和的性格,基本的麵包都沒了,也沒有起義。


4. 中國人當時在津巴做項目的情況


雖然環境險惡,但07-09年還是有很多堅守崗位的國人,向他們致敬。寫幾個聽到的、當時親歷者講的故事。


某國企美女,開車深入鄉下做項目,先要託人用外匯買到基本食品和汽油。出去後住宿鄉間,停水停電。汽車一旦路上拋錨,求助都沒有辦法(津巴的電信商多已無法工作)。當然也有好的一面,在可以通手機的地方,(雖然信號極差)國際電話是用非通脹的官方定價,換成美元基本可以認為是24小時免費國際長途;去五星級酒店吃飯(小飯店裡已經沒有吃的賣了,五星級酒店大餐也就是奶粉、麵包、黃油),先在黑市用美元換當地幣,坐下點菜吃飯,吃完發現價格漲了,換的當地幣不夠……一氣之下用美元結賬!高興死飯店工作人員。那段時間在津巴打高爾夫換成美元基本可以算免費,更誇張的是在俱樂部寄售高爾夫球杆的地方,有些白人寄售的好杆子是幾個月前委託的價格,一段時間後,這個價格變得可能不到一美元(一整套名牌球杆)……


當時一些中國企業在當地受到追捧和愛戴,因為他們發工資不像俞敏洪用麻袋發錢,而是實實在在給員工發些麵包、玉米粉。僱主界良心。


5. 大量津巴人非法移民南非。

這事沒法怪津巴人非法滯留南非,生存權都保不住了,都沒有惡性犯罪、沒有暴力革命,還怎樣苛求津巴人民呢?但也要理解南非人民的抱怨,南非也是失業率很高,突然大量津巴人湧入搶就業機會、分南非財政的救濟,地主家糧也不多啊。


大量的津巴非法移民,難免有在國外混不下去的,形成乞討、盜竊、搶劫的組織。所以津巴人在南部非洲的口碑直超奈及利亞人在非洲的口碑。我在南非常駐時,出了治安事件,南非人多恨恨的說,又是津巴人……其實津巴人真的不錯。


四、目前情況


1. 兩黨分權下的不作為變為ZANU一黨統治,開始關注發展經濟


權力使人墮落,不是掌權人水平差,是群眾裡面有壞人(知識產權歸《私人訂製》)。MDC和茨萬吉拉伊自從在政府分權後,一改往日對百姓承諾的廉潔執政的忽悠,和ZANU一起,甚至貪腐的更凶。津巴人民終於看清了MDC的面目,在剛剛結束的大選中,MDC慘敗,穆加貝領導的ZANU大勝。


所以我想說兩點,別聽BBC和VOA對穆加貝的妖魔化,津巴人民還是很愛戴他的;關於MDC,我想借宋美齡的一句話,上台以前的承諾和作秀,「那是他們還沒嘗過權力的滋味」。


自從ZANU大勝後,該黨單獨組閣,少了MDC部長的掣肘,普遍認為津巴的經濟會有個上升。


2. 恢復美元並進行金融改革


辛巴威實行美元化後,在GDP增長率和通脹率方面成績還是不錯的。GDP增長率前面有講,通貨膨脹率低於周邊非洲國家。2010年底年通脹率為3%左右,而其它國家為南非(3.5%)、波札那(7.4%)、莫三比克(16.6%)、坦尚尼亞(5.6%)、尚比亞(7.9%)、馬拉維(6.3%)。


津巴在經歷了令全球愕然的惡性通脹後,央行行長Gono失去權力,財經金融大權集中於津巴財政部。津巴也在痛定思痛,在艱難中緩慢的進行著金融改革,具體見原創-辛巴威金融業近期改革情況。

3. 外債暫時不可持續


津巴政府外債以中長期外債為主,負債率和債務率均遠遠超出國際標準警戒線。根據津政府近期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12月底公共外債中欠世界銀行10億美元,非洲發展銀行6.1億美元,歐洲發展銀行2.8億美元,國際貨幣基金組織1.2億美元,且絕大多數為到期債務。在雙邊債務中,欠德國、英國、美國等"巴黎俱樂部"成員國債務達33億美元且七成逾期。


順便提一句,津巴在財政收入赤字和外匯儲備可憐的情況下,還是勒緊褲腰帶還了中國不少借款的。


4. 百姓仍然安居樂業


津巴普通百姓目前生活水平已經恢復。津巴民族性格溫和,講究和諧,艱苦的時期都和平度過,現在基本可以用安居樂業形容。言語不如真相,上照片。(我不是津巴政府的五毛黨)

上圖:中國駐津巴使館內舉行活動。

上圖:津巴主要創匯產品煙草。

上圖:主要商業區Sam Levy,號稱小倫敦,商業區的逐漸繁華明顯反映經濟的復甦。

上圖:周末看賽馬,普通百姓免費入場,可買1美元的賭注,樂呵一上午。

上圖:普通農場,機械是舊了,但是能用……

上圖:農村普通的養豬場。

上圖:和當地人吃撒雜(玉米粉做的主食,鍋里是配主食的肉湯)。


總結

和諧一下,痛定思痛,未來會更好……


在辛巴威已經是第三個年頭了,簡單說說我的體會。
通脹之後辛巴威本國貨幣廢止流通了,目前主要流通的貨幣是美金,混用一部分南非蘭特和鄰國尚比亞,博茲瓦納,馬拉維的貨幣。前段時間聽說辛巴威政府把人民幣列為第六種正式流通的貨幣,不過至今沒有在任何地方看到。
高通脹一般被認為是社會混亂的導火索,但是辛巴威至今沒有發生任何動亂,社會治安也很好,辛巴威是非洲為數不多的可以在深更半夜放心大膽的在街上走的國家(你說南非經濟發展好?在南非半夜上街,你是在賭命。。。)這除了歸功於英殖民時期建立的相對完善的司法執法體系外,更重要的也是辛巴威人民天性善良和睦。
在政治上講,辛巴威至今是個獨裁國家,總統穆加貝擁有絕對權力,很多人,尤其是城市居民也未必真心擁護他,但是面對他的軍隊,不敢反抗。去年辛巴威大選,我問了很多當地人為什麼投票給穆加貝,他們大多告訴我說因為穆加貝有軍隊,如果他落選,可能會發生戰爭。這並不是無端猜測,上一次大選時穆加貝製作了很多假選票,被反對黨發現了,穆加貝索性出動軍隊,要剿滅反對黨,反對黨領袖嚇得跑到了尚比亞,後來南非總統祖瑪帶著南部非洲六國元首一起出面調停,最終同意讓反對黨領袖做總理。不過這個總理做的也是夠憋屈的,據說國防部長某次有一份文件要總理簽字,總理拒簽,國防部長直接用槍頂著總理的腦袋逼他簽。
值得一提的是,辛巴威的政治並不像樓上有些人說的那麼黑暗,至少人們確實有投票的機會,而且也的確有很多人告訴我他會投票給反對黨,以年輕人居多,他們期待反對黨會給這個國家帶來一些改變。目前城市裡的年輕人大多支持反對黨,但是對於一個城市化程度極低的國家來說,決定選舉結果的,是廣大農村,而農村地區的人大多還對穆加貝帶領他們打敗英國人心心念念。
在這裡講一則趣事吧,去年總統選舉之前,穆加貝發表電視講話,大意是:你也可以選總統,他也可以選總統,我為什麼不能指定我老婆當總統呢?老頭兒看來年紀大了,腦子也不清楚了。
和非洲絕大多數國家一樣,辛巴威的社會構成比較複雜,既有現代性的政府和司法體系,也存留有原始社會性質的社會組織,至今在辛巴威農村地區,酋長依然擁有糧食分配,懲罰犯罪等等權力,而且酋長的位置是世襲制的。酋長往往在一個地區擁有極大的影響力,今年上半年,我們所在地區的酋長去世,他沒有兒子,所以他的弟弟繼位,當地政要,主要企業領導都出席了葬禮。而總統穆加貝也樂於通過酋長來控制農村地區,上一次大選期間,穆加貝就曾經給各個酋長贈送汽車以換取選票。
經濟上來說,自從趕走白人之後,經濟一直在倒退,這一方面是因為西方的經濟制裁,另一方面也是當地人無論從技術上,還是資金上,都無法經營大規模農場。辛巴威以前號稱非洲的菜籃子,是非洲糧食主要出口國,現在糧食卻不能自給,農業生產極度凋敝。由於農業水利設施的年久失修,農村的大部分地區現在都只能在每年九月份的時候下種,趁著雨季種植一季玉米。失去了農業的支撐,工業生產也逐步萎縮,我在這裡的兩年多時間裡,已經有包括國家礦業在內的好幾家大公司倒閉。目前木塔雷地區的鑽石開採,主要由中國人進行。某次我們去當地一家公司考察,該公司的人全程拍照錄像,並且直言:在辛巴威開公司,要是不跟中國人打交道,一般這公司也不怎麼樣。饒是這樣,辛巴威政府還在計划進行大規模的國有化和本土化,目前已經規定所有新註冊的公司,必須由辛巴威當地人控股,持股至少51%,外資占股不超過49%。對已經成立的外資公司,無償徵收51%的股份,由辛巴威政府持股,只是這一規定目前還沒有大規模實行。
從基礎設施上來說,以前英國人留下來那點家底,現在也基本掏空了,以首都哈拉雷的自來水供應為例,以前英國人建有四個取水泵,目前已經只剩下一個可用了,這導致首都地區的自來水供應基本癱瘓,家家戶戶基本只能靠井水。英國留下的高速公路目前狀況尚可,首都哈拉雷到第二大城市布拉瓦約(白人統治時期首都)的高速公路近期由一家南非公司投資進行改造,收取養路費。目前辛巴威交通部還在計劃新建五條高速公路,全部為BOT模式,但是因為各方對辛巴威經濟前景不看好,投資意願不強,這一計劃能不能實現還未可知。
辛巴威的基礎教育做的還算可以,公立學校雖然條件和教學質量都比較差,但是基本能夠滿足識字率,到中學階段,學費就逐漸成為一筆比較重的負擔,所以普通當地人能夠上一到兩年中學再退學的就算是上學比較多的了,更多的上了幾年學連英語都說不順溜。也有高檔的私立學校,校車都是美國標準的,當然那是少數有錢人家的孩子去的。
醫療條件相對比較差,我們所在的小鎮有一家公立醫院和一家私立診所,但是都沒有常駐醫生,醫生都是巡迴出診的。某次我們一個同事高血壓,我帶他去醫院,護士找血壓計找了半個小時,後來告訴我們,整個醫院只有兩個血壓計。X光機早就不能用了,其他很多設備也已經損壞了。私立診所倒是條件挺好,醫療器械也比較新,只是規模較小,但是收費極高,拍一張胸透要收120美金,絕非普通當地人能夠承受。除此之外,80多公里之外的煤礦上,有一家礦業醫院,據稱條件不錯,我沒有去過,具體情況不清楚。再然後就得到三百多公里之外才會有醫院了。
總體來說,目前普通辛巴威民眾的生活處於基本能夠維持生活的水平,餓是餓不死,但是指望有什麼享受型消費就不可能了。一旦家裡有人生病或是發生其他變故,基本不可能有錢應對。不過相對於大多數非洲國家來說,辛巴威還算好,至少文明開化程度比較高,社會穩定,沒有動亂,也鮮少發生惡性犯罪。很多辛巴威人至今還認為在非洲,南非經濟第一,辛巴威第二,實際上現在莫三比克,尚比亞,博茲瓦納,衣索比亞等國發展都比辛巴威要好。
我對辛巴威的印象還是相當不錯的,風景秀麗,氣候宜人,相對於其他非洲國家的人來說,人民也較為勤勞,有一次跟一個歐洲人聊起這個國家,他就直言,辛巴威什麼都好,就是總統的腦子不太好。可惜總統個人權威過高,除非他死了,否則很難有什麼改變,好在他也的確年紀大了,估計也命不久矣,而兒子年紀還小,要接班估計也不太可能。


必須來答一下這個題以作為2014的收尾。

@華萊士 前輩的回答已經很詳細地解釋了津巴通脹的前因後果。我來補充一下問題的另一部分。

在哈拉雷兩年多。算起來,這是我在老家之外待的最久的城市,這裡氣候宜人,環境優美,人們勤勞又友好,真是非常適合養老的地方。為什麼適合養老?稍後解釋。

由於老穆整土改,弄得津巴上了英美黑名單,所以一直和天朝走地近。學天朝,又只學了個半桶水,整得現在津巴的政治環境快趕上天朝六七十年代了。瀏覽下近兩個月發生的幾件大事,有一種似曾相識燕歸來的感覺。


1. 第一夫人Grace光速取得辛巴威大學博士學位,當任「ZANU-PF婦女協會」主席,即進入了執*政*黨*政*治*局。同時不斷攻擊副總統Mujuru,要求其主動辭職。

2. 執*政*黨黨代會後宣布,總統Mugabe以90歲高齡當選執*政*黨在2018年的總統侯選人。

3. 隨後總統炒了副總統及15個部委的魷魚,不知道算不算斬草除根。

其實整這套也不怪人家老穆,孩子還小,這麼多財產,不在自己腦子都動不了前好好準備一番,將來兩腿一伸,誰能保護他的家族利益?


但是這可苦了普通老百姓了。如@華萊士前輩說的,辛巴威以前是非洲的菜籃子,30年前就可以算得上發達國家了。1978年獨立,是非洲最富裕的國家之一,是非洲識字率最高的國家,沒有之一。還是羅德西亞的時候,英國人對辛巴威的規劃是發展金融業,看看哈拉雷市中心的金融一條街,再想想那時候的天朝,十年人禍才結束,還在挽褲管,準備下河摸石頭。津刀強健的時候,與英鎊等值,本地朋友說,那時候100津刀夠他在學校一個月的花銷。無法想像一夜之間財產歸零的感覺,這之間也有些精明人撈了很多好處,可是長遠看都是受害者。


土改趕走了白人,工廠倒閉,農場荒廢,導致高達95%的失業率,物資匱乏。加上受制裁,津刀貶值,可謂外困內乏,雪上加霜。雖然歐盟剛宣布解除對津巴的制裁,但是這失去的十幾年如何找回來。直到現在,大部分(95%以上)工業製品依賴進口,很多蔬菜瓜果也是進口,可以出口的主要是煙草、鑽石。進口導致的結果就是:貴,哈拉雷的生活成本相比周邊的幾個國家都要高的多。很多年輕人畢業後找不到工作,只好在家閑著,或者家裡有點積蓄就申請留學,然後留下工作不回來,回來的基本是一些在外漂泊多年,回鄉找個工作養老的。經濟發展停滯不前除了受制裁影響外,還與津巴的外資政策有極大關係,「外資若想在津投資開公司,本地資本須占股超過51%」,僅這條讓多少英雄好漢望而卻步啊。


經濟發展不好,政府有一大幫公務員要養,稅從何處來?只好增加在一些躲不開的地方。9月政府宣布提高通信稅及進口稅10%到40%不等,進口稅加在了生活必須品上,最後還是剝削了平頭百姓。

作為非洲人民,生活中不能少了音樂和舞蹈,是的,即使現在的生活大不如前,他們也沒忘享受生活。從少到老,只要音樂響起,都能扭起來。隨心所欲,未經雕琢的舞姿,是一種傲人的天賦。而本地的音樂個人感覺很好聽,雖然我聽不懂歌詞。哈拉雷每年有HIFI藝術節,各國藝術團齊來表演。但是,此處必須有但是,個人覺得經濟是一切的基礎,經濟差,肯定要阻礙文化藝術的發展。


以上種種不好只為說明津巴人民的好,他們真是太有忍耐力了,就這樣也沒想反抗一下。而在廣大農村地區,老百姓還在念老穆的好。這一招學得太祖的吧。

以上並非我對辛巴威的全部印象,倒像我來幫津巴人民來吐槽津巴政府的。

以下放組圖:津刀的進化


我是在朝鮮上過半年學,,雖然通脹沒有辛巴威這麼嚴重但是也十分嚴重了
到朝鮮的時候黑市價是1kpw:1rmb接近500:1(12年5月)回來的時候(12年11月)已經到了1000:1了
我們當時是在金日成綜合大學上學,接觸到的朝鮮人只帶一些朝幣同時帶500+美元出門一般
朝幣商店資源匱乏,小賣鋪都能幫換朝幣 特別急需美金
哪怕搶劫都是要美金 對朝幣完全不感興趣


我木擊啊。

非洲的殖民地經濟。非洲的情況不是你們想的那樣,把非洲經濟模型移到中國,應該是這樣!上海在餓死人,河南在種煙草然後出口歐洲。

假如非洲還是殖民地的話,說不定早就進入發達國家行列了。

1、埃及的悲劇

先是被奧斯曼土耳其帝國佔領,接著又被英國佔領,二戰後獨立卻在美國和以色列的陰影下走不出來,曾想藉助蘇聯對抗西方,結果蘇聯卒。接著就是民主運動,最後卻是穆斯林兄弟會選舉上台,沙特大為刺激,買通埃及軍方推翻了穆斯林兄弟會。

埃及哪有時間發展?埃及那有精力發展?至於埃及的傳統文化,不做詳解。

但就全世界而言,只有新教和東亞地區的經濟有活力,這就文化的力量。

2、南非衰落

1972年的南非是一個經濟高速發展的發達國家,被稱為「非洲經濟巨人」。自從曼德拉上台以後,黑人替代白人,處處打壓白人,造成了一種新的隱性歧視。黑人警察、黑人醫生,我就呵呵。曼德拉只想到了推翻一個舊世界,卻沒考慮過如何建設一個新世界。或者說曼德拉只不過把白人壓迫黑人,變成了黑人壓迫白人,僅此而已。

下圖為白人接受救濟。

我講過印度、巴西、土耳其這些國家的衰落,因為這些國家不願意奉行脫亞論,不願意現代化,因為他們有自己盛極一時的傳統文化。而非洲都是些沒有傳統文化的國家和地區,所以這些國家獨立以後迷失方向,也就很正常 !

民主和自由的好處,南非的民主和自由是一種無政府狀態的民主和自由,每當選舉的時候,候選人就鼓動選民鬧事,然後把水攪渾,好從中漁利。

被當地居民洗劫的中國人商店。

3、非洲的種植業

看了糧食危機,我大概懂了,非洲沒有農業。

這是非洲獨立前的狀況圖。

對於世界經濟而言,二戰就是一個錯誤,非洲獨立就是一個錯誤。

首先,非洲的農業完全就是出口導向的農業,對非洲的經濟發展一點用處都沒有。非洲不願種糧食,為什麼呢?因為沒有經濟效益,非洲種經濟作物,而且是定向的經濟作物,那就是定向出口歐洲。比如說茶葉、煙草、橡膠等。而歐洲的價格更高,所以經濟作物也不賣給本地企業,說難聽點,本地企業也買不起。最後富了小地主,窮了非洲大陸。

第二個非洲出口糧食,當世界範圍內糧食減產的時候,就從非洲大量進口,糧食出口國優先保障本國的糧食供應,而非洲的碎片化導致非洲無組織的出口糧食,因為歐洲的買方價格更高。而非洲糧食進口國根本買不到糧食,就是買得起,窮人也吃不起,於是東亞、西歐、北美糧倉裡面放著陳芝麻、爛穀子,而非洲卻在餓死人。

南非糧食連續多年凈出口 維護非洲糧食安全

4、非洲的製造業

非洲的製造業面對的是殖民地經濟,那就是高端有德國、日本製造競爭,中低端有中國製造競爭。而德國、英國、法國、日本、中國又利用自己取得的市場經濟地位,抬高原料價格,降低工業製成品價格,從而使當地的製造業破產。

而在全球化的過程中,這些後發國家卻利誘非洲國家開放市場,用金融工具不斷的摧殘和蹂躪這片野蠻的大陸,使這片大陸的經濟不斷崩潰、重建、再崩潰。

這就是殖民地經濟控制下的非洲大陸。

5、第三產業

非洲的碎片化導致沒有哪個國家是具有經濟規模和競爭力的,所以當外國的資本進入的時候,本地的第三產業的命運註定被邊緣化、凋弊。因為這些外來的金融資本可以從母國獲取利潤,然後轉移至非洲和本地企業競爭,對於優良資產可以溢價收買,然後以此類種種手段控制非洲經濟。

6、非洲自己的問題

非洲沒有自己統一的語言,沒有自己統一的文化,沒有自己統一的市場,沒有自己統一的政治力量,這些才是非洲問題的本質。

非洲根本沒有出路。


辛巴威的廁所都有提示,請勿用錢擦屁股....... 會塞住馬桶!(?>?<)。


謝邀,首先我得聲明,我工作坐標在奈及利亞的拉各斯,因此我對辛巴威的情況並不了解。
就拉各斯而言,這裡的通貨膨脹同樣嚴重,過去這裡是大英帝國殖民地,那時候這裡的貨幣奈拉是和英鎊等值的。現在的情況則是:1人名幣=25奈拉,可見其通貨膨脹,至於原因這裡就不做贅述了。
拉各斯人民的生活水平怎麼樣呢?貧富差距明顯,窮的人甚至吃不上飯,而富得人也大有人在,最明顯的是馬路上分分鐘都有陸虎SUV馳騁而過。


幾年前曾經有機會去過一趟辛巴威,沒有什麼國家能讓這個國家讓我印象這麼深刻.說幾個片段:
1. 當時從辛巴威的首都哈拉雷去第二大城市bluwayo,因為在辛巴威,尚比亞和波札那三國邊界有世界上top3的大瀑布,所以坐車去那玩,一路上塵土飛揚,經常車要停住,路邊有斑馬羚羊這些動物在悠閑散步,不時會跑到路上來,在酒店住下來,有天上午居然有條黑曼巴鑽進住的酒店,感覺這真是個人與動物和諧共處的國家;
2. 首都哈拉雷氣候宜人,我們國家都很難找到氣候那麼好的氣候的城市,還有漂亮的紫薇花樹灑滿了大街兩旁,郊區有很多漂亮的別墅,是英美當年在這建設遺留下來的,在80年代跟英國交惡之前這裡發展很快,英國人走後,連紅綠燈都壞了,黑人在治理和規則上沒有把英國人的那套東西留下來也是遺憾,英國走後靠資源和農業來發展經濟,經濟不如預期就通過超發貨幣來發展經濟,。
3.對的,現在這個國家居然沒有貨幣,就是哈佛案例里的超級通貨膨脹,把這個國家的經濟進一步拉低,並且喪失了主動發行貨幣,物價用美元計,十分昂貴,也還可以支持南非的蘭特,在超速通帳下的國家,很受美聯儲貨幣影響所以完全喪失了對貨幣的掌控權.
而現在我的柜子里還有一打辛巴威幣。


坦克和印鈔機鑄就了這個國家的傳奇


感覺問世界的各個角落生活是種怎樣的體驗都會有人來切身體會的回答。


從非洲的麵包籃到糧食都要進口,我只能說反智的狹隘民族排外主義讓這個希望之星墮落了。
ps:推薦大家一本書《聆聽南非》雖然寫的是南非,順帶也把鄰居辛巴威寫了,視角很平民,很值得一讀。


我有兩張辛巴威的貨幣 請看圖
通貨膨脹到要放棄本國貨幣
國內混亂的金融秩序可見一二


我記得當年津巴驅散了所有的白人農場主,效仿中國打土豪分田地的做法,但是他高估了當地人的能力,造成了農場大幅減產,還驅逐了白人,致使歐美國家對其經濟制裁。所以導致其通貨膨脹。據我所知,現在辛巴威使用多國貨幣,美元,人民幣,蘭特,普拉等,最近幾年的津巴經濟也有所回升,當然主要是中國對其的援助,之前幾年的辛巴威人都外出他國討生活,現在雖然也有但是比以前少多了。以上僅代表個人觀點瞎說而已。


我主要在西非工作,對辛巴威的情況到不怎麼了解。不過所有貧窮國家都有有一個共同點:貧富差距特別大。


(首發於公眾號「生想」)

1980年獨立之初,穆加貝接手的辛巴威是個經濟結構多元、工業化程度較高的非洲國家。1980年到1989年期間,辛巴威的製造業產值平均占國民生產總值(GDP)23.3%,而農業產值的平均佔比只有12.2%。相比之下,撒哈拉以南的其它非洲國家同期的製造業產值只佔到GDP的10.4%,而農業佔GDP的比例達到31.6%,與之恰好相反。

剛上任的穆加貝如同現任總統姆南加古瓦,是外國資本的「好朋友」。他採取溫和的種族和解方式,保護了白人在辛巴威的利益,因此外國資本家和援助機構也願意繼續對其投資。這注入的外資和技術在20世紀90年代助飛了當地的黃金礦業發展,辛巴威在90年代末一躍成為非洲第三大黃金產地。正所謂禍福相依,對外國資本的依賴也導致辛巴威的國際收支不平衡。據1986年的辛巴威政府報告,國內2/3的資本投資來自國外,國有經濟的佔比非常低。1980年到1983年間,共有3億津元以分紅和利潤的形式流出國外。到1998年,辛巴威欠下的外債高達900億津元,辛巴威的經濟危機在1997年以後愈演愈烈。

1997年末,戰後沒有得到合理安置的退伍老兵上街遊行,向穆加貝索要賠償和養老補貼。之後,老兵們每人收到了一次性支付的50000津元賠償金或是每個月2000津元的養老金(1997年的匯率是12津元兌1美元)。當然,這一大筆錢不會憑空而來,穆加貝的應對之策就是印錢和加稅,他把消費稅從15%調高到17.5%,還對養老金的投資利潤增收15%的稅。如果說給老兵的高額補貼和寬鬆的貨幣政策已經拖累了辛巴威的經濟,那麼1998年穆加貝介入剛果內戰的決定就更是給其沉重一擊。

1998年到2003年的第二次剛果戰爭,堪稱非洲的世界大戰,前後有9個非洲國家參戰,導致540萬人死傷。穆加貝當時打的如意算盤是通過支持剛果民主共和國的總統卡比拉,來保障辛巴威與剛果鑽石、礦產乃至木材等貿易的優惠政策。雖然辛巴威和安哥拉支持的卡比拉最後勝利了,但是卡比拉原本許諾給穆加貝剛果金屬礦業公司Gécamines的30%利潤並沒有兌現。此時的穆加貝只能用自家本來就不多的美元支付向東歐購買運輸武器的費用,還得承擔這幾年出兵作戰的開支不得不走上了繼續印錢的高通脹發展之路。

(世界銀行:1980年-2016年辛巴威的通脹率)

據世界銀行的數據,辛巴威的通貨膨脹率從1997年的18.7%一路升到2003年的431.7%,到2008年官方給出的通脹率已是231,000,000%。一包香煙的價格在前一天晚上可能是25億津元,到第二天早上就變成了225億津元。2009年1月,辛巴威央行更是印出了100萬億面值的津元。同年4月,央行不得不放棄津元,使用美元、英鎊、南非蘭特、波札那普拉等貨幣作為法定貨幣。

隨著物價飛漲,國內的抗議聲音也越來越多。2000年,老兵在拿到賠償後又開始佔領白人土地,穆加貝的土地改革運動如火如荼地展開了。土改十年間,1400萬公頃的白人土地被收回,白人農場的數量從4000個減少到400個。大部分被收回的土地沒有還給普通農民和農場工人,而是掌握到高級軍官的手中。200名辛巴威國民軍將領中有大約90%的人得到了辛巴威最富饒土地的農場。據稱,前副總統穆菊茹夫婦至少擁有25處農場,佔地10.5萬公頃,穆加貝夫婦也擁有16處農場。

(糧農組織統計資料庫:1980年-2007年辛巴威的農業生產,從上至下分別是玉米、煙草和棉花)

土改之後,首先受影響的是農業。辛巴威的農業產值自土改後開始直線滑坡,2008年的煙草產量僅為2000年的21%,許多在農場工作的辛巴威人也成為流民。其次,外資開始不斷撤離辛巴威。2001年,大部分西方金主包括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都因為穆加貝針對白人的土改項目而暫停對其援助。此前由外資推動的黃金礦業也走向沒落,1999年至2001年間,黃金出口急劇下降,15處金礦關停。2003年,辛巴威的黃金產量只有12.5噸,不到1999年產量的一半。2008年,大部分商業活動已經停轉,黃金產量達到辛巴威獨立以來的最低水平,只有3.5噸。

2006年,辛巴威的馬蘭吉地區(Marange District)新發現了大量金剛石礦砂,從中開採出的鑽石成了辛巴威經濟的新希望。據總理姆波夫估測,馬蘭吉地區生產的未加工鑽石佔世界總量的25%,每年可以給國庫帶來20億美元的收入。由於金剛石礦砂分布廣而零散,不同於集中於一處的金伯利岩礦床,馬蘭吉地區的鑽石開採難以監管,小工坊的人工非法開採不佔少數,尤其是在2009年前沒有正規化的自由開採年代。2007年至2012年間,因走私、腐敗而未計入的鑽石大約價值20億美元。

同時,鑽石也成了穆加貝獲得黨內政治支持的工具,軍隊尤其是穆加貝圈子裡的人成為了鑽石交易的最大受益者,而2009年聯合政府中掌管財政部的民主改革運動黨(MDC黨)卻被屢屢排斥在外。總理姆波夫在管理辛巴威礦業發展公司(ZMDC)和辛巴威礦產銷售公司(MMCZ)時常常避開MDC官員,兩者爭奪鑽石收益已經變得公開化,後者往往難以了解鑽石開採的實際情況。2016年3月,穆加貝宣布2012年以來原本預估有150億美元的鑽石利潤只有不到20億美元進入國庫,他將這怪罪於礦業的私有性質,要將鑽石產業國有化,實則淡化了腐敗走私和黨派之爭帶來的內耗。

(世界銀行:1980年-2016年辛巴威的國民生產總值,2008年達到最低點)

辛巴威的經濟在經歷了1980年到2008年的過山車式時高時低的起伏發展,在2009年津元廢除後漸漸好轉,但是如今國內高達90%的失業率和高額的負債表明這場經濟危機仍然沒有結束。

參考資料

  • Economic Management in a Hyperinflationary Environment: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Zimbabwe, 1980-2008 (2016)
  • Facets of Power: Politics, Profits and People in the Making of Zimbabwe』s Blood Diamonds (2016)
  • Mugabe』s War Machine (2011)
  • Twenty Years of Independence in Zimbabwe: From Liberation to Authoritarianism (2009)
  • The Battle for Zimbabwe: The Final Countdown (2005)
  • BBC, Afro Barometer, African Arguments,Wikipedia

不知道普通人生活生准如何。不過我之前在紐約工作的時候一個同事就是辛巴威小黑哥,90後,生活水平挺高的。美國讀的大學,住在upper east,英語說起來基本上沒什麼口音。自我介紹的時候給我說自己進了IMO名人堂(hall of fame) ,把我給嚇的。結果後來發現是「只要」參加了IMO就能進。當然中國隊隊員進了IMO基本上都是金牌銀牌的,辛巴威國家隊的水平就不好說了,反正那哥們數學感覺很一般……


推薦閱讀:

中國為什麼不發行大額鈔幣?
為何美國使用了四年的量化寬鬆,但是通貨膨脹率還可以維持那麼低?
为什么美国 QE 后仍然能保证较低的通货膨胀水平,而我国四万亿投资计划后就明显感觉物价有所上涨?

TAG:貨幣 | 通貨膨脹 | 人民生活 | 辛巴威Zimbabw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