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衛的電影風格是什麼呢?

一直很疑惑王家衛導演的電影風格到底是怎樣的呢


王家衛的電影在中國電影中,是一面獨樹一幟的旗子。而他本人也區別於其他導演,出現在公眾場合時永遠摘不下來的墨鏡,無論說什麼都是一臉平靜的面容,機智幽默的回答,無緋聞,無炒作,特立獨行,讓人愛到骨子裡,卻又無法表達的喜歡。

他的電影並不多,不過十多部,但每一部幾乎都是經典。1988年的《旺角卡門》,1990年的《阿飛正傳》,1994年的《東邪西毒》、《重慶森林》,1995年的《墮落天使》,1997年的《春光乍泄》,2000年的《花樣年華》,2004年的《2046》,2007年的《藍莓之夜》,2013年的《一代宗師》,2015年的《繁花》。只看看這個片單,就能勾起很多人青春的回憶。那些年,我們愛過的影片竟然有那麼多出自王家衛之手。

王家衛的電影幾乎全是愛情片,或者就是在隱晦的講述愛情。他對愛情有著極致的理解和體悟。所以在影片表達時,才有了獨屬於他的味道。看魯豫《說出你的故事》,採訪王家衛,忽然發現他是一個很真誠的人,真誠的讓你有些不習慣,和他電影傳達給我們的信息有著十萬八千里的距離。他的電影,光影斑駁陸離,對白極致短促,人物內斂沉默,但內心卻蘊藏著巨大的風暴。但是當他為我們講述他的故事時,你只覺得這僅僅是一個熱愛電影,用千分之一千的精力在拍電影的導演。或許,他把生活中不能表達的情感全部放進電影里了。所以,才有了張國榮和梁朝偉的《春光乍泄》,有了張曼玉風情萬種又暗自悲苦的《花樣年華》,有了王菲傲嬌可愛的《重慶森林》,有了章子怡念念不忘必有回想的《一代宗師》。

一般的電影,刻畫人物都是根據劇情的需要,而王家衛的電影,劇情是為人物服務的。這個人物的性格是這樣的,劇情就應該跟著他走。因此,他的影像中的人物都是深刻的,讓人過目不忘的,同樣是憂鬱的眼神,張國榮看著讓人心碎、梁朝偉讓人著迷,金城武則會隱隱的喜歡,同樣的側影,張曼玉妖嬈嫵媚,劉嘉玲孤獨落寞,王菲俏皮性感。王家衛通過冰涼的機器把每個人的味道都發揮到極致。

電影是由無數個鏡頭組成的,如果仔細觀看,你會發現,王家衛尤其會捕捉鏡頭。無論是人物,才是空鏡頭,都有他的情緒表達在裡面。用晃動的鏡頭表現林青霞丟了毒品奔跑時的絕望,用長鏡頭表現金城武給所有人打電話時的孤獨和渴望交流,用快鏡頭表現王菲偷偷暗戀梁朝偉的小女人心理。這些鏡頭的運用在王家衛手裡,如同手術刀,一刀刀剖開人物的外邊,把深深藏在最裡面的心掏出來給大家看。或許,這也是為什麼許多人喜歡王家衛電影的原因吧!

當所有人爭前恐後的用電影講故事的時候,王家衛更願意給我們講述一個個獨特的人。失戀的,迷失的,遭遇背叛的,得不到愛的,無論他們是男是女,身份背景如何,首先他們是人,就都有著人的情感和愛恨情仇。他更願意用情緒和行為表達情感,因為情緒和行為是情感的外在表現形式。《重慶森林》中金城武失戀後每天都買一罐五月一號到期的鳳梨罐頭,給阿MAY的家人挨個打電話;林青霞不願意脫下來的雨衣和太陽鏡;梁朝偉是空姐女朋友甩了之後每天和肥皂、毛巾說話;王菲偷偷去梁朝偉家裡幫著打掃衛生,買金魚,換毛絨玩具;這些都在表達著他們各自內心的情感。對愛的缺失,對愛的渴望,以及對愛的不安全感,這些不僅是影片中的他們所有的,也是我們所共有的情感問題。王家衛恰恰捕捉到了,也完全的表達了,這是他最敏感的地方。

好多人分析王家衛電影,說他喜歡用數字,比如時間,距離,日期等。這些又是敏感的證物。只有敏感的人,才會對日期、時間、距離等記得那麼清楚,因為刻骨銘心,因為不能再輕易忘記。電影里一定有著編劇的態度和導演的態度,除非他不是個好編劇或好導演。王家衛的電影證明了他做導演是非常卓越的,因為他的電影無人可以模仿,即便《東成西就》致敬了《東邪西毒》,但《東邪西毒》就是《東邪西毒》,無片可超越。

這和他做電影的態度有關,和他的情感體驗有關,和他對人的觀察和了解有關。有時候,我們僅僅是在做一件事,但這件事的背後,往往映射著我們如何在做人。致敬王家衛,因為他滿足了太多人無法輕易表達出的情感體驗。王者家衛,無人可替。


反正台詞風格是這樣:
王家衛體是網友根據王家衛台詞的風格而造的網路文體。基本格式是:一個事件+一個繞口的時間+一個無聊事件。
例:發生車禍之後的三天零五小時八分鐘,我又去吃了甜筒,不過這次,我沒要香芋味。


人間五毒,王家衛的電影,林夕的歌詞,王菲的聲音,梁朝偉的眼神。沒有中過毒的人永遠不會了解什麼是王家衛,更別說他想表達的東西。


那一天的氣溫是26度,天氣微涼,卻又不失溫暖。
陽光透過樹葉打落在地斑駁成一片零碎又完整的記憶。
他在兩點鐘的時候,路過我的店門口,稍微駐足,然後又抬腳離開。
我們之間沒有一秒鐘的對視,沒有一句言語的交流。
我甚至不知道,在一個小時零七分鐘之後,我們會再次相遇,然後這個相遇,記憶如同那天的陽光一樣,燦爛地清晰,卻又模糊人的眼睛。
一個小時零七分以後相遇的片段,我明明覺得記憶猶新,卻又想不起什麼來。我只記得他離開時說的那句話:你記得我告訴你我叫什麼名字嗎?
我不記得了。我現在想回答那時候他的問題。
是的,明明那樣記憶猶新,卻又什麼都抓不住。
我花了很長時間,找到我那天寫下的日記。
我翻開那本紙張泛黃的日記:
今天的氣溫是26度,天氣微涼,卻又不失溫暖。
陽光透過樹葉打落在地斑駁成一片零碎又完整的記憶。
我遇見一個人。他在兩點鐘的時候,路過我的店門口,稍微駐足,然後又抬腳離開。
我們之間沒有一秒鐘的對視,沒有一句言語的交流。
我甚至不知道,在一個小時零七分鐘之後,我們會再次相遇,然後這個相遇,記憶如同那天的陽光一樣,燦爛地清晰,卻又模糊人的眼睛。
他走了進來,對我說:
你好,我叫王家衛。


就像是安靜的告訴了你一個故事,然後留你一個人安靜的難過。


他的電影就是講感覺 用隻言片語講支離破碎的感覺 把曖昧明確的做的曖昧


再補充一點 他的電影應該是弱化情節 強化情緒的 情緒通常很飽滿很有張力 但是很多人都說看完他的電影不知所云 其實看他的電影就是不必要求得甚解 而是更注重感受體驗


曖昧 愛日未日

昏暗 潮濕 幽謐

高架 鏡子 煙酒

自語 獨舞 精分


我覺得王家衛的電影給人的感覺是:你雖然也覺得故事情節稀鬆平常沒什麼驚天動地吸引人的地方但是卻會狠狠地動情,似乎情感是凌駕於一切之上的存在,能無聲無息地吞沒你而不需要其他手段的推波助瀾


難道不是傷感和物化?還有對時間流逝都無可奈何


墨鏡王,個人風格走向極致。支離破碎的敘事,孤峭寂寞的角色,回味再三的台詞。電影配樂,纏綿悱惻。拍攝角度,獨特橫斜,變化莫測的廣角鏡頭,疏離、彌亂,冷僻、孤獨,幽微的視覺意境,猶如巴山夜雨中一盞晃動的昏黃燈火。華麗都市,或大漠客棧的轉角,得、失,追尋與記憶,「王式電影」。


王家衛太像古龍了,簡直就是古龍的導演版。古龍的小說有一大特點:裝逼。


霓虹燈 侍應生 小警察 承載故事的酒吧 自念自叨的台詞 疾速飛行的列車 移離的鏡頭 失魂落魄的愛情


每一個畫面都可以獨立當作壁紙


。。。。。。

只是突然對王家衛的瘋迷和一場措手不及的失戀導致了今晚的失眠

能預感到下個夜晚我還是會難以入睡
可不久之後即將收到的成頓的贊能讓我繼續在這條巷子里對那日復一日,不曾離開過的青苔和陰霾滿懷期待

也許出生那刻就決定了此生要以悲傷和離別為主的基調
像那瓶原裝銀山
持著中性風格令深愛著它卻永遠駕馭不了它
那遠遠的看著他聞著它
應該也滿足了

晚安


僅僅回答一個小方面,王家衛的電影很喜歡用窺視的視角。怎麼表現呢,就是用一個虛化的前景(看似不經意的布景),實際上主體在後面。這樣的好處怎樣?顯得鏡頭一個有拉伸感,一個是讓觀眾似乎在近距離的看故事,但又有置身其外的感受,迷幻且引人注意。

這樣的構圖也可用於自己的照片里:

有沒有覺得逼格提高一點呢?


其實王家衛的電影有點好看,但是並不是別人解讀的那麼有內涵。
好多電影其實導演拍的時候只是根據自己的感覺拍,並沒有什麼深刻的內涵,比如劉鎮偉拍大話西遊時就不知道什麼是後現代主義,也不知道愛你一萬年會變得那麼經典。
王家衛算得上是一個電影大師,但是其作品,個人感覺有點華而不實,刻意追求外在的晦澀,本可以好好講故事,偏偏要取巧。
我覺得張藝謀之所以被稱為「國師"(雖然現在被黑),是因為他拍的故事接地氣,符合中國人的環境,並且講述現狀和情感。而馮小剛也是這樣,早期的電影被人稱道,也是接地氣。
其實真正受大眾歡迎的導演還是那種有個人主觀情感和傾向的導演,而不是像現在市面上的那種只會把整個故事拍下來的導演


苦逼文藝小青年的苦悶掙扎,自言自語,自我表演,積力展現城市森林中的城市病


四個字:無病呻吟。


生命的呢喃~~不安分,不穩定的孤獨感和距離感。
因為擔心被拒絕所以由自己先開口


簡言之就是各種晦澀,一些看上去很深奧的台詞,你一定會思考一番,思考完之後似乎悟出了什麼又似乎沒有悟出什麼,悟出了什麼就哦一下:恩,有深度,沒悟出什麼也可以哦一下:恩,果然有深度。
哈哈哈哈哈!
我會說《重慶森林》看完絲毫無感,完全沖著電影的呼聲強迫自己看完好裝逼么?
看完搜索演員表,發現自己沒有認出林青霞回頭又放了一遍她帶著假髮坐在過道上的鏡頭;
本來《2046》也想逼著自己看完的,但是實在看不下去了,
算了,少看一部也不會影響我裝逼的!


推薦閱讀:

如何理解姜文所說「《太陽照常升起》是上天給我的禮物,《讓子彈飛》是我給觀眾的禮物 」?
Wally Pfister 和 Christopher Nolan 緣盡了嗎?
有哪些拍過的電影幾乎都是爛片的導演?
為什麼北野武的母親脾氣不好?
导演电影和话剧哪个更难?区别在哪里?

TAG:電影 | 導演 | 影視評論 | 王家衛導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