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大部分人覺得腦力勞動者比體力勞動者要高級?

在這個社會,體力勞動者如農民,工人等普遍為弱勢群體。大部分人甚至覺得體力勞動者是社會的下層人,即使工資很高也低人一等,但是我們會發現很多體力勞動者所從事的工作也有很高的技術要求和難度,而且工作態度,工作精神也有比白領層優秀的,那為什麼人們始終無法在心裡正視或者說正確看待從事體力勞動的人?


還有一種薪水的演算法,不是按貢獻算的,是按破壞力算的。
就是你賺多少錢不取決於你的貢獻,而是取決於你如果不好好乾可能造成多大的損失。

一個清潔工搬運工如果不認真幹活,甚至乾脆曠工能有多大損失呢?
但是如果一個外科醫生做手術不認真,一個律師上庭遲到,那麼損失是多少呢?

這就解釋了為什麼很多非常輕鬆的工作也有很高的工資,很多需要很高技術很苦很累的工作薪水也不高。

比如同樣是寫程序,給中小企業寫信息管理系統薪水就不高,但是給銀行證券寫交易系統薪水就高好多倍。因為他們同樣寫出一個bug損失是差幾百上千倍的。可是成為這兩種工程師難度差別並沒那麼大,甚至他們的實際水平正相反,這是選擇職業方向造成的差異。

回到題主的問題,因為腦力勞動者能惹的禍能捅的婁子更大啊。

最近發生的多起不幸事件證明,隨著科技的進步、教育的普及,底層從事體力勞動的弱勢群體完全有能力搞出大事件了,是應該重新考慮下分配問題了。


先擺姿勢:

不是你覺得。腦力勞動者就是應該收入高!不然不科學!!!

關於為什麼腦力勞動者待遇高的論述早在經濟學的萌芽階段就有所討論了。《國富論》中亞當斯密就指出,個人的收入差距的一個原因是技能的稀缺性。而技能稀缺度的來源是技能獲得的成本差異。
舉個栗子:
一個鐵匠從零基礎到可以獨立操作,可能需要半年培養時間,同時前期的基礎類知識培訓甚至可以沒有。而一個律師或醫生從零基礎到可以獨立操作可能需要5至8年的時間,前期的基礎知識培訓也需要至少五六年。而且除了這10多年的學費差距,還有機會成本差異,這十餘年,律師和醫生以投入為主,鐵匠卻在經歷半年投入後餘下時間以產出為主。這進一步拉大兩者的成本差異。
好啦,我們論證了體力勞動技能和腦力勞動技能獲得的成本差異大,現在再解釋為啥成本差異大會導致稀缺性大,進而影響收入。還是鐵匠和醫生律師們的栗子
鐵匠學費低,周期短,見效快,能夠負擔的起的人群是很大,這就造成這類工作的門檻低,從事人員多,稀缺性低。而根據供需原理,收入也自然會低下來。同時該技能獲得的成本低,議價時價格也會偏低。
律師醫生們,首先高昂的學習成本就把大部分窮苦人家孩子排在門外(這樣間接的造成了社會板結化,但是這是另一個話題,不展開),同時漫長的培養周期也造成了存在短期供給短缺的風險。進而造成稀缺性高,依據供需原理,收入自然偏高。同時,高昂的學習成本,也壓縮了醫生律師在議價時下調的區間。另外,如果醫生和律師承擔著高出鐵匠幾十倍的培訓成本,卻只有和鐵匠相仿的收入,正常人是都不會去做的。而從業人員少了,就會提高稀缺度,進而通過無形的手把工資待遇再拉回合理的水平。

所以你看,腦力勞動者待遇高不是誰定的,也不是社會預期的。腦力勞動者待遇高是經濟的自然規律導致的!

以上所有觀點都是建立在整個以職業為單位的大樣本之上,拿個案過來跟我說有的人怎麼地有的人怎麼地的,請回家抄《統計學原理》10遍。

另外替中國醫師鳴個不平,收入真心不合理啊。向你們致敬之餘表個決心,生孩學醫打折腿。


講兩個行業的笑話:

單位來了個西安交大的研究生,某日他出去幹活,路過大媽對小孩說:「你再不好好用功讀書,長大後就像上面那個爬電線杆的一樣,永遠沒出息。」

春檢期間出差在外,一幫人找了個小飯店吃午飯,吃了一會,老闆把我們班長拽一邊去小聲問:「你們在哪個工地上干啊,農民工都抽這麼好的煙」。

我們這些搬磚狗就靜靜看著樓上優越感爆棚的諸位裝逼┐(′-`)┌


腦力勞動也是體力勞動,兩者沒區別。人們看不起的不是體力勞動,而是可以被機器取代的重複性勞動。但近年有很多例子證明,哪些勞動可以被機器取代,往往和人們之前的預想不符。例如駕駛交通工具這種工作(「體力勞動」)就比想像中難取代,Google 的無人駕駛車直到今天還處在很初級的狀態。另一方面,辦公室白領每天在電腦上做的工作裡(「腦力勞動」),有不少是寫一個程序就能自動化的,但他們也不太願意開動腦力去寫一個。


說到底這是一個專業領域護城河強弱高低的問題。即:外行進入本行業的難度,外行進入本行業並與本行業的內行競爭甚至超車的難度係數的問題。

錢鍾書早在70年前的1947年就在《圍城》里發表了振聾發聵的論斷:「在大學裡,理科學生瞧不起文科學生,外國語文系學生瞧不起中國文學系學生,中國文學系學生瞧不起哲學系學生,哲學系學生瞧不起社會學系學生,社會學系學生瞧不起教育系學生,教育系學生沒有誰可以給他們瞧不起了,只能瞧不起本系的先生。」這種大學裡的院系鄙視鏈,就是一個雖不完全嚴密但卻足夠典型的鄙視鏈低端群體的護城河攔不住高端群體的生動案例。

文科專業有什麼技術含量?不就是背一背嗎?只要下點功夫誰都能學好,我們量子力學可不是背一背就能掌握的--理工科學生如是說。

高曉松一個學電子的,輕鬆混入民謠行業紅透半邊天。這就是理工科學霸跨行玩票卻碾壓中文系一眾作詞人的鮮活例證。

羅大佑學醫的,跨行玩玩,成了台灣音樂教父。學音樂的,有幾個跨到醫學行業混成鍾南山這樣的知名專家國務院津貼享有者的?

在五星酒店當門童,中科院任何一個壯年研究員都能幹,你讓酒店門童反向跨界,去中科院研究一個大氣變幻試試?

體力勞動者被腦力鄙視的根源就在於中國自古以來,高端教育不普及,一直是精英化的小眾福利。而社會資源的分配權,高端職位的敲門磚,又全部是以文化和知識水平為首要參考。所以為官做宰的,解甲歸田只要你想就可以。但是趕大車種地賣苦力的,想穿上那套舉人往上才夠得著的官服,卻沒那麼簡單。

同樣的,在知乎大V之間是不是也存在鄙視鏈。這是肯定的。

經濟學大V看不起心理學大V,段子手看不上講故事的,賣毒雞湯的看不起賣雞湯的,天文話題優秀回答者看不上情感類問題優秀回答者,會說他們「一點乾貨都沒有,全靠低質量答案刷屏騙贊」。不知道常混知乎的你感受到了嗎?

腦力勞動比體力勞動高級,說到底就是這種專業門檻和行業護城河強弱問題。

低者被高者鄙視,自古而然,概莫能外。

公眾號:花重城。


因為很多「腦力」勞動者只是自以為自己是腦力勞動者。

其實他們每天的工作,既不用體力,也不用腦力,基本屬於,把一頭豬綁在凳子上也能完成的無腦工作。

他們瞧不起體力勞動者是因為她們發現很多體力勞動者的工資竟然比自己還高,心裡不平衡,於是就搞出這種腦體貴賤論,聊以自慰。

能力的價值在於不可替代性,也就是稀缺性。最基本的經濟學常識:供求決定價格。一種技能,不論是體力還是腦力,在勞動力市場上越稀缺,那麼價值就越高。

不說別的,建築工地上的苦力活,回答者里有幾個人能做的?活該你沒農民工兄弟收入高啊。

而你的工作,可能隨便去街上揪個人過來,培訓一個禮拜就能達到你80%的水平。那活該工資低啊,因為你那技能就是隨處見的大白菜,只能白菜價。

利益相關:被綁在凳子上的豬。


看供需,看可替代性


當然,這裡首先涉及一個問題,就是什麼是勞動,什麼是勞動者。

實際上,在我們日常的生活常識里,我們對勞動的概念並不是很清晰。在一般人看來,只要付出一定體力和腦力就都是勞動者。但實際上,付出腦力和體力並不等於勞動,它只能泛泛的稱之為一種活動。但很多人在生活中都都把勞動這種特殊的人類活動與其他活動混淆了,這實際上表現出了對勞動這一概念的不理解。比如有人認為妓女與嫖客做愛是一種勞動,有人認為按摩也是勞動,有人認為士兵在戰場奮勇殺敵也是一種勞動。而他們的理由也很簡單,他們認為妓女給嫖客提供了一種性快感的「產品服務」,士兵給領導者提供了一種名為作戰的「產品服務」,所以他們實際上就是勞動。很顯然,在這種庸俗的定義下,成吉思汗的蒙古軍隊攻城略地是一種勞動,十字軍戰士在聖城大肆燒殺就也是一種勞動了。

於是在他們眼裡,妓女並不是發泄了嫖客們積壓已久的性慾,而是生產了性快感。按摩師不是緩解了顧客積攢已久的疲勞,而是生產了名為「減輕疲勞」的產品。士兵不是殺死了敵人,而是生產了名為「打擊敵人」的產品。仔細看來,他們這種對勞動與生產的理解,和非法傳銷分子對生產和勞動的理解邏輯是一致的。那就是只要付出了一定努力,並同時得到了回報,那當然就是勞動了。

顯然,勞動與生產並不是如此能理解的。就像再怎麼試圖用經濟學語言包裝戰爭,都不能改變成自古以來戰爭的掠奪性質一樣。勞動首先是一種對我們周圍環境的改造,是人類有目的的改造周圍環境以適應自己生存與發展的手段。而這也是人類與動物的區別。動物捕獵與覓食並不稱為一種勞動,就在於動物的覓食只是被動的適應環境,他是一種發自本能的行為。而人類不一樣,人類的捕食則是為了主動地創造更美好的生活,這體現在人類的行動總是有組織性,計劃性,並不斷發展的。人類的勞動總是有計劃有組織地一步步改變環境,創造有利於自己的生存與發展環境。所以我們發現老虎和獅子的捕食技巧幾萬年來沒有任何變化,但是人類的捕獵技巧,卻從木器石矛一直發展到如今的長槍短炮。而這正如馬克思所說的:「蜜蜂建築蜂房的本領使人間的許多建築師感到慚愧。但是,最蹩腳的建築師從一開始就比最靈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蠟建築蜂房以前,已經在自己的頭腦中把它建成了。」

而關於人類和動物的區別上,黑格爾也曾經說過,動物並不會勞動。動物只會把食物吃掉,這是一種單純的否定,而不生產任何東西。但人類不一樣,人類並不是直接去否定外在環境,而是會利用環境作為手段來滿足自己的發展。用荀子的話來說就是:「君子性非異也,善假於物也。」所以這也是人類的勞動與動物的捕食的區別,這個區別的主要體現就是人類會有目的利用外界的環境來作為自己生存與發展的手段。

而關於這一點,黑格爾在《精神現象學》也說了:

勞動是受到限制或節制的慾望,亦即延遲了的滿足的消逝,換句話說,勞動陶冶事物.對於對象的否定關係成為對象的形式並且成為一種有持久性的東西,這正是因為對象對於那勞動者來說是有獨立性的.這個否定的中介過程或陶冶的行動同時就是意識的個別性或意識的純粹自為存在,這種意識現在在勞動中外在化自己,進入到持久的狀態.因此那勞動著的意識便達到了以獨立存在為自己本身的直觀.

「勞動陶冶事物.對於對象的否定關係成為對象的形式並且成為一種有持久性的東西」恰恰就是我們之前所說的,即人對客觀環境的改造主要表現在勞動不是對周圍事物的單純否定,而是人類意識有目的改造周圍事物,使得事物在自我意識的陶冶下成為一種持久性的東西。而這種持久性恰恰是動物的生存與人類的發展的根本區別。因為人類能將自我意識的烙印深深印刻在自然界環境中,而動物則不能。比如即使最原始的部落也可以製造保存數十年甚至上千年的石斧,壁畫,甲骨與貝殼飾品,但是動物對於周圍的環境幾乎沒有任何深刻性的長久性的改變。而這種持久性也使得人類可以繼承前人的基礎上,不斷發展自己的科技樹。可以說人類勞動的持久性特徵恰恰也是人類文明繼承性這一特徵的基礎。

在這一點上,妓女的所謂勞動與動物的所謂勞動是類似的。從她張開腿到她合上腿之後,他除了周期性地替某些男性消除那些永遠可不可能根除的性衝動之外,他並沒有給這個社會留下更多更持久性的痕迹。但是一個最低級的流水線工人,他生產的最便宜的螺絲釘,塑料袋和水泥混泥土,都要比妓女更符合黑格爾對人類勞動的定義。同樣,很多低端服務業工作其實都是如此,它們在根本意義上是不能稱之為勞動的。而例如實驗室的科學家與發明家的勞動則不在此列,是因為知識分子對周圍人類環境的改造與影響是持久而根本的,例如愛迪生與牛頓。

那麼在初步了解了勞動這個概念以後,那麼我們就明白了一個問題,即勞動本身與其他的活動的根本區別在於它持久性地改變這個世界。所以在比較腦力勞動者比體力勞動者哪者更高級的問題上,它的標準在於誰從更根本跟長遠的角度改變了這個世界。

在這一點上,答案呼之欲出,當然是腦力勞動者。


這實際上是高、低級商品觀念的衍射。

我們都知道,相對於體力勞動者而言,腦力勞動者的工資一般都比較高,工作也是比較舒服的,用老百姓的話說就是「風不打頭,雨不打臉」。

而工資高是什麼意思?就是價格高。而價格是商品的屬性,價格高的商品一般都是高級的。而高級的商品受到的保護也是高級的。翡翠要用綢緞、盒子包幾層,玻璃球就隨便在地上摔。所以腦力勞動者得到的待遇也好,老闆比較重視,親自把盞,工作室還給裝上空調,布置得很漂亮。

所以,腦力勞動者比體力勞動者高級,和商品的高、低級是相通的,勞動者就是商品,雖然懂馬克思主義的不多,但是人們都不自覺地用看待商品的眼光來看勞動者。

由於腦力勞動者的工資普遍比體力勞動者的高,人們就會形成這樣的錯覺:腦力勞動是高級勞動,是高貴的,是聰明的象徵,體力勞動是低賤的,是愚笨的象徵。這種觀念和「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也是暗合的。所以即使有個別體力勞動者的工資很高,也受老闆重視,但仍然被人看不起,因為他們還是體力勞動者,愚笨的帽子脫不掉。這和一個奴隸當了將軍,他奴隸的身份在眾人心裡永遠都抹不去一樣。

可是腦力勞動就真比體力勞動高級嗎?

我們來看看商品的價格是由什麼決定的。商品的價格由供求關係決定,稀少的商品價格就高,泛濫的商品價格就低。

商品的價格由其使用價值決定嗎?高貴的就天然高貴?都不是的。金碗和瓷碗,使用價值一樣,價格相差千萬倍,是因為金碗稀少。翡翠比玻璃高貴,是因為玻璃泛濫。如果一個星球上到處是翡翠,那麼玻璃球就會被用錦緞包起來。糧食的使用價值是最大的,可是糧食的價格很低,是因為不缺糧食。老虎肉很貴,還傳言老虎肉的營養多麼多麼高,是因為老虎稀少。如果遍地都是老虎,豬是瀕危動物,那麼老虎肉就會是10塊錢一斤,豬肉就會是100000塊錢一斤,還會有吃了豬肉就能成神的傳言。

由商品價格的決定因素我們可以知道,腦力勞動者之所以價格高,並不是因為他們天然高貴,也不是因為他們使用價值大,貢獻大,而是因為他們稀少。如果腳踩肩碰的都是博士、大科學家,體力勞動者很少,那麼體力勞動者就成香棒棒,街上討錢的就得是科學家了。

那麼到底誰的使用價值大呢?其實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者,都是人類社會必要的組成部分,貢獻都是一樣的,缺哪一部分都不行。腦力勞動者的想法,要靠體力勞動者把它變為現實,也靠體力勞動者來檢驗他們想法的對錯。沒有體力勞動者,腦力勞動者永遠都在空想,人類社會也不能有絲毫髮展。沒有腦力勞動者,人類社會也很難發展。

那麼為什麼科學家很稀少呢?其實老天爺的安排非常合理。因為一個腦力勞動者的想法,需要很多體力勞動者來實現。一個工程師設計一幢大樓,要成千上萬個工人來建築。如果體力勞動者少,腦力勞動者多,腦力勞動者的想法那麼多,根本實踐不過來,大多數想法都得白費。所以老天爺的安排很合理。

腦力勞動者和體力勞動者,就好比人的五臟六腑,各有分工,缺一不可,所以千萬不要比誰重要,比誰的貢獻大,比誰高貴,應該是平等的。現實中之所以會產生腦力勞動高貴的錯誤觀念是市場經濟造成的,公有制計劃經濟里沒有價格,不會有這樣的觀念,一切物體和人都要現原形,黃金比鐵還賤。


官本位思想作怪-&>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

中國人走到哪裡都要把人分出個三六九等來,從來也沒有想過平等意識,比自己位高就舔,反之則~~。源源不斷的內訌,窩裡斗便是這種文化誕生下的家常便飯。

PS:

白領除了外表光鮮亮麗,有些知識,不從事體力勞動之外,其實骨子裡也是個農民,鼠目寸光、急功近利、無契約精神、愛扎堆小圈子和高度依賴熟人關係、非理性,一言不和就開戰,君不見網上罵戰最凶的,恰恰是些白領工作者……

哦,又有人生氣了,趕緊打住!


反對一下@無路之路的遊盪者這位同志無限拔高腦力勞動者的做法。

題主你的問題相對簡單。我記得有這麼個「段子」:「張華考上了北京大學;李萍進了中等技術學校;我在百貨公司當售貨員:我們都有光明的前途」。很多人聽了這句話會鬨笑,一共「勞動最光榮」的意識形態現在看來像笑話,進技校和當百貨公司售貨員怎麼可能和去北京大學讀書一樣呢?現在對體力勞動者的不屑是「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這種傳統思想的複位,較之於體力勞動,讀書看起來是一個實現階層躍升的好渠道。讀書人在舊社會地位較高,和勞苦大眾相比知識分子有更大的話語權和影響力。在一個村子出不了幾個讀書人的前提下,肚子里有點文墨的先生會被當作話事人,好比《白鹿原》的朱先生。知識分子對百姓存在天然的精神威壓,他們壟斷話語權和解釋權。這是農耕社會中士人的優勢。你看農民起義經常會用破落秀才裝點門面,畢竟不是人人都會望氣這些亂七八糟的玩意兒。

覺得腦力勞動者厲害的理由:

一,從精神區隔的角度來說,腦力勞動者「逼格」高一點;二,看起來,腦力勞動者從事的勞動不是機械的重複勞動,他們在發揮人的創造力;三,對腦力勞動能夠實現階級越遷的迷信;四,我反對的這個答案試圖論證的:腦力勞動者的影響力持久。

隨著現在生產技術和信息傳播技術的更迭,腦力勞動也在日益萎縮為機械的重複性勞動。現在經常能看到各種抄襲啊,洗稿啊,還有吐槽精神產品的套路重複,這些都是精神產品工業化的表徵。對於這些文化產品的製造者來說,重要的不是進行什麼文化創新,而是如何緊跟熱點,如何定時定量地抓住受眾的注意力,這背後比拼的是生產效率和對粉絲心理的把握,知道品牌遠比知道這個人寫了什麼重要。比如知乎的第一大V張公子,出書現在也有三十多本了,一般的文學作家產出不如張公子高,張公子其實很勤奮。那些抄襲和套路化的作者你們也看到了,關鍵不是寫得好,而是有人知道,他們必須製造足夠多的新內容,所以你看,知識的搬運工越來越多了嘛。當然會有愛因斯坦啊,牛頓啊之類的大拿,但是網紅多還是專家多?一目了然嘛。貴知大V抄伍迪艾倫之前就在豆瓣捅出來了,什麼都不影響啦。

隨著這種文化工業流水線的普及,腦力勞動者內部在發生貧富分化,富得像唐家三少收入上億,窮得像無名的網路寫手無人問津。唐家三少之前鄙視托爾金和江南是有道理的,精工細造的手工生產效率低,怎麼可能做到唐家三少這樣的豐富?一般的腦力勞動者也沒有三少這樣的底氣,除了天然的心理優越,大家都是社畜嘛,來,讓我們一起為中國夢添磚加瓦。

關於精神區隔呢,我覺得這個東西沒啥好講的,參閱知乎《北京摺疊》的答案,清潔工那條。不論什麼時代城市居民都對流動人口充滿了不信任。

======

可能因為我比較「白左」,我對上面那條答案的英雄史觀天然的不信任。我學得不太好,簡單捋一下概念:

討論這個問題肯定要明晰「勞動」和「勞動產出」。無路之路的答案在談到性工作者和軍隊的時候混淆了兩者。他質疑性工作者和軍隊的勞動沒有什麼物質產出,反過來拒絕承認兩者在提供服務時算是真正的「勞動」。

生產者的「勞動」是資本主義社會商品流通的一個環節,不把軍隊算進來是有道理的,因為戰爭的毀滅本質上不存在交換,更像是社會對物質產品的一次極大的浪費,這種狂歡化的行為中財富的浪費是慶典儀式本身的一部分。在巴塔耶看來,這甚至是資本主義社會本身所無法避免的。從沒有物質產出反過來質疑性工作者賣淫不算勞動有點站不住腳,因為性工作者的這種「軟」產出和服務業提供服務沒什麼差別,精神產品只是不太好量化而非不能計算。從「勞動」的角度質疑可以,因為性工作者賣淫的過程不涉及對對象的改造,她出賣的是自己的「身體」。不過這麼討論下來的話,我很好奇該如何定義現代社會的軟色情產品呢?比如賣肉的圖包、直播中對自己「圖像」和「聲音」的販賣。

無路之路在引述黑格爾的時候有點歪曲了文本的原意,拔高了「持久性」。一般意義下的勞動的含義很簡單,是指對對象的改造,再具體點,是指人通過勞動把非人的自然轉化為人造物,比如一個木匠用木材做了椅子,在相對時長內椅子都會是椅子不會是樹。從歷史持續的影響力來定義「勞動」很荒唐,誰聽說過死者還在「勞動」?改造世界這個梗是因為喜歡馬克思那句哲學家的目的是改造世界么…可是這句也不是為了說明名垂千古的重要性,可以說很不歷史唯物了…


抱歉,所有勞動者都低級

1、只有勞動者愛勞動

下層階級取得財物的通常手段是生產勞動,這些下層階級無論如何不能避免勞動,因此勞動至少在其階級內部說來,並不是怎樣有失身份的。還不止是這樣,由於勞動是他們既有的、公認的生活方式,當他們在工作能力上有所表現而獲得好評時,還存有幾分競賽下的自傲心情,因為勞動往往是他們惟一可以選擇的競賽方式。


2、視勤勞、節儉為美德是下層階級標識

有些人只是在講求生產效率與儉約的範圍內,才有可能取得財物和展開競賽,對這些人來說,要從事於金錢地位的競爭,在某種程度上只有從進一步克勤克儉的方面著手。


3、勞動意味著服從、懦弱和卑賤

在人們的思想習慣中,是把勞動跟懦弱或對主子的服從這類現象連結在一起的。因此勞動是屈居下級的標誌,是一個有地位、有身份的男子所不屑為的。在這樣的傳統觀念的影響下,人們感到勞動是要降低品格的。至於勞動,既已在習慣上被認為是處於劣勢地位的證明,因此自然地出於心理上的武斷,它也就被認為生來是卑賤的。


4、腦力勞動者以為避免體力勞動意味著脫離懦弱服從

除了最低的文化階段以外,在一切文化階段,一個普通的、正常的人,如果能夠有一個「相當過得去的環境」,能夠免於「躬親賤役」,就會感到安慰,感到一種自尊心。


5、勞動是貧困的證明

因此,明顯地不參加勞動就成為金錢上的優越成就的習慣標誌,就成為聲望所歸的習慣指標;正相反,從事於生產勞動既然是貧困與屈服的標誌,它同在社會上取得崇高地位這一點就冰炭不相容了。

社會學家T.B.Veberlen 在1899年的《有閑階級論》中,已經把這說得很明白。

而更早的1800年附近,詹姆斯·穆勒就詳細論述過「機械的發明,絲毫不會減輕人類的辛勤勞動,只會產生新的勞動形式」。

至於,為什麼會產生腦力勞動高於體力勞動:

1、有產者需要通過自己的奴僕亦可脫離體力勞動,來彰顯自己的財富。

因為這類工作可以用來表明主人或主人的整個家庭的金錢榮譽,理由是某一定量的時間和勞力是在這上面顯然虛耗了的。 這樣就構成了一種附屬的或派生的有閑階級,其任務是為了原始的或正統的有閑階級的榮譽而執行一種代理有閑。這個代理的有閑階級與純正的有閑階級的不同之處,在於其習慣的生活方式自有其特徵。主人階級的有閑所體現的,至少在外表上是一種任意地避免勞動的性格傾向——認為這樣足以提高主人本身的福利,使自己的生活豐富多彩,僕役階級從脫離生產勞動得來的有閑則是某種在強制下的表現,一般或根本並不是為了他們自己的享受。一個僕役的有閑並不是他自己的有閑。只要他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僕人,並非同時是純正有閑階級中的一個次級成員,他的有閑就總是來自一種借口,即這是增進其主人生活上的豐富多彩的一種專門職務。這種從屬關係的跡象,在僕人的動作和生活作風中是顯然存在的。在整個拖得很長的經濟時期中,當家庭中的主婦基本上還處於奴役地位時,就是說當家庭仍然以男性為主時,這位主婦的情況也往往是這樣。


2、僱傭各種訓練有素的專業勞動者,產生各種「專業化」高級腦力勞動目的同樣於此,可以顯示僱傭者有閑錢僱傭這些人:

為了滿足有閑階級生活方式的要求,作為一個僕人,不但應當表現一種卑屈逢迎的態度,而且應當表明他在這一點上是訓練有素,具有實際經驗的。僕人和主婦不僅應當完成某種任務,顯示出一種服從的性格,同樣重要的是他們還應當表明,關於服從的技術他們也是十分熟練的,對於有實效而明顯的奴性的準則,能夠圓熟自如地完全遵守。即使在今天,這種在形式上表現服從關係的資質和技能,仍然是構成那些高薪僕役的功用的主要因素,仍然是那些有教養的主婦的動人點綴之一。 一個得力的僕人的首要條件是他深切了解自己的地位。僅僅懂得怎樣完成某些需要完成的機械任務是不夠的;他首先必須懂得怎樣以適當的方式來完成這些任務。家庭服役也許可以說是需要智力的職務,而不是機械的職務。於是逐漸形成了在容態舉止上要求合乎禮儀的精細制度,專門規定了僕役階級表現代理有閑時的規格方式。在任何情形下違背了這類準則是要受到責難的,這主要不在於由此顯示了機械效能上的欠缺,甚至也不在於奴性態度或奴性氣質上的欠缺,而歸根到底是在於由此顯示了特種訓練上的欠缺。進行關於如何侍應主人的特種訓練是費時費力的,這種訓練的效果如果在僕人身上顯然高度存在,那就表明,這個僕人不論現在或過去都不慣於從事任何生產工作;而這一點很久以來就是代理有閑的一望而知的確證。因此侍應工作上的諳練是有它的功用的,它不但可以滿足主人對優良服務和熟練技能的本能的愛好,不但可以投合主人與賴以為生的那些人對比而感到明顯優越的那種性格傾向,而且由此還足以證明,比之一個未經訓練的人所表現的單純的明顯有閑,它是消耗了大得多的人力的。如果一位體面紳士的廚司或馬夫,在他主人進餐或出行時侍奉得那樣地不中程式,以致使人要想到他以前也許是個種地的或牧羊的,那就糟了。這樣笨手笨腳的動作足以表明,主人並沒有能力僱用受過專門訓練的僕人來為他服務,也就是說,這位主人無力負擔使他的僕役獲得特種訓練時在時間精力與教育方面所需支出的代價,無力培養有充分訓練,能夠在嚴格符合禮儀準則的情況下從事專門的服務工作的僕人。如果僕人的表現所說明的是他的主人缺乏資力,那就直接破壞了役使奴僕的主要實際目的,因為僕役的主要用途原是在於證明主人的支付能力。


除此之外的另一些冷知識是:

只有哲學、社會學這類基本無法從事就業、勞動的才是為上層階級準備的學科。

因此,如對大學與專科學校生活的近代發展作一觀察,應當可以看到,而且事實上情形也極為明顯,這類學校如果原來是為下層階級設立的,它們所教導的是直接有用的一類知識,當它們發展成為高級學識的教育機構時,其在儀式與裝備方面的發展以及精心擬就的學校「任務」的發展,將與學校教學內容的轉變同時發生。


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社會評判你,不是看你的苦勞,而是看你的功勞。

在一般情況下而言,一個周期下,腦力勞動創造的價值是遠遠高於體力勞動的。

就拿,農業的袁隆平他的幾年下來思考,研究發明的雜交水稻,比你干幾百年你的體力勞動都價值大。

瓦特發明蒸汽機,後來的工業革命,這些都是腦力勞動的創造的價值,比工人天天在流水線上創造的價值也是不是一個量級的。

我們中國人,非常看重苦勞,覺得只要我儘力了,就應當值得尊重。

但是我想問,憑什麼?

比如,蘋果手機要是做不好,做不到極致的用戶體驗,為你創造價值,而他只是靠苦勞,說自己很辛苦,很有工匠精神,你會買么?

包括,在知乎上有人辛辛苦苦碼子,說自己體力付出很多啊,可,他寫的文章別人都看不下去,無法創造情緒、知識的價值,別人為什麼要認你的苦勞?

所以,這個問題的關鍵在於,你為社會創造多少價值?

不在於你是不是腦力勞動還是體力勞動,但是通常情況下來說,腦力勞動的邊際成本會小很多,而且,他可以把他做成一個技術或者產品,批量打包賣個全世界,讓全世界足夠的他人收穫這份價值。

這是體力勞動很難達到的。

當然,運動員,可以把這種精神通過媒體傳播全世界,也是可以的。

原理都一樣。

功勞比苦勞重要,而且遠重要於苦勞。


腦力勞動的複雜程度及對勞動者的要求

腦力勞動性質的工作,其內容及遵循的邏輯往往千頭萬緒,且時間跨度更長、重複性更低、變數更多、結果更不可控。故而對個體在創造性、思維靈敏度、跨文化和行業的知識面、抗壓和決斷能力、溝通和協調能力等諸多方面都有更高的要求。

腦力勞動者的技能習得成本

基礎、進階、專業、強化,整個過程一路(反覆)下來,往往意味著高昂的學習費用、龐大的閱讀/分析/思考量和近乎一生的時間投入。

體力勞動者的可替代性

所有體力勞動占絕對比重的工作,稍誇張一點地講,在此後若干年內完全可以並且也必然將會實現數位化、機械化、自動化。這意味著在可預期的將來,此類工作崗位將廣泛地被軟體和應用、機器人及機械手臂們替代,也就是說科技進步和產革新便會使得體力勞動者失業。假如屆時還剩下幾類職業,是軟體和硬體們難以完全取代的,那麼很不幸,這僅僅表示那些崗位上在職者們將有可能隨時被更年輕、更低廉的人工所取代。

體力勞動者出賣的是時間

因為體力勞動者的職業門檻及單位時間內的產出較低,與其說是在以勞動力、勞動技能和熟練度換取收入,更殘酷地講,他們真正付出的是自身低附加值的時間,是真的在「賣命」。全憑不斷衰減的人生,每交出一寸,便短去一寸,所換取的卻往往僅是相應的生活資料,而無力對自身命運進行補償和獎勵。


有很多原因。
1.普遍認為腦力的提升難度要低於體力,或者說,腦力的提升是一個看不見的過程,會讓人有難度較小的錯覺,在這種情況下,就會不自覺地避免走提升體力優勢的方向,然後基於自己的利益,就會歌頌腦力勞動者的偉大,從而逃避自己的責任。

2.一定程度上來說,腦力勞動者確實比體力勞動者要偉大,因為腦力勞動者的門檻相對較高,要擁有政治地位,同時還要有技術能力,同時,在同一個行業中,優秀的腦力勞動者服務的對象要比優秀的體力勞動者要多,造成的收益也要更大。

3.對腦力勞動者的單純歌頌確實是一種對體力勞動者的不公平,體力勞動者是所有工作開展的基石,二者即便有能力區別,地位上也不該有貴賤之分。

4.在一些體力勞動者無法取代的行業里,比如運動員,體力成為不可或缺的要素,如果耍小心眼贏得比賽會為人不齒,但是相對而言,腦力勞動者與日常生活更加息息相關,人們從腦力勞動者身上獲益也確實更高。

5.體力勞動為主的社會經濟向腦力勞動為主的社會經濟過度是一種必然的方向,工具的進化使得腦力勞動者的社會服務能力更加強大。

6.大部分歌頌腦力工作者的人是懶人,不要理他們。


職業的等級評定,絕對不是按照工作態度品質之類的,而是根據可支配的資源來的(或說影響力)。

再直白點說,就是有多大能量,能辦事不。

一般情況下,腦力工作者可支配的社會資源都會多些。

即使在腦力工作者內部,分層也很明顯。

在很多地方有這樣的分級:

老農只會田間地頭種點菜。

你在公司做個職員,自然強過地頭老農。

但你的同學甲在醫院當醫生/學校當老師等,別管人工資多少工作做得怎樣,評定就高你一等。

無他,教育和醫療都是避不過去的,涉及的社會資源多。

然而,公務員可能又通殺所有,他們可關聯的社會資源更多了。

至於工作態度、工作質量等這些都是話外的事,真的會有人在意么?

社會的規則是腦力勞動者制定的,又是他們具體執行的,他們把持社會秩序運行的各個節點。

在社會活動中,只要需要經過這些節點,就可能經過他們「勢力範圍」,大到委託辦事,小到打聽消息,都是有用資源。

而體力工作者即使他們精擅自己工位工作,辛勤加班勞動,所影響的也只是自己的工位。他們的產品已經被商品化,甚至商品化的規則都是腦力勞動者制定的(如糧食限價政策),整體上屬於「被規則者」,在社會活動中能量有限。

當然,腦力腦洞者也分三六九等,整體上體力勞動者和腦力勞動者還是存在鴻溝。


目前工業製造方面的現狀不得不提。

深圳高級技工最難求

深圳市2004年曾向社會公布過當年勞動力市場指導價位,一般專業的碩士研究生月薪比高級鉗工低了800元。

高級焊工月薪超"總監" 上百崗位難求一才
28萬難聘高級電焊工 「技工荒」成長三角新瓶頸
大船廠開打高級焊工「爭奪戰」 ·
廣州讀本 城市 · 2009-02-06 ,南都網,數字報,電子報,南方都市報
省城高級技工一人難求
高級技工難找 首席工人重金難求
准技工被「搶光」 十萬年薪難求高級技工
江門新聞網---高級技工難求!技術崗位為何粥多僧少?(圖)

且說我所了解的。
手工焊接時國內製造行業一個重要的生產過程,隨著船舶、軍工、核電、航天等領域發展,對焊接的質量、成功率有很高的要求。
如果有缺陷,返修起來的時間成本、重新評定成本都比較大。
隨著製造規模的提升,有經驗的高級焊工供不應求。
前段時間焊工組團技術移民澳大利亞、加拿大有很多人聽說了吧。那些還不算頂尖的焊工。

某製造廠為了確保關節工序的焊接質量,高薪返聘高齡焊工。
這樣的焊工別說拿高薪,就算他們想辦理技術移民去法國、德國都沒問題。

勞動市場市場化是大趨勢,哪個崗位稀缺人才,你又剛好具備過硬的技能,那麼你就可以拿高薪,享受好待遇,得到老闆的尊重。

所以體力勞動要看你是不是稀缺的體力勞動,是不是需要專業技能的體力勞動,你的技能水平是不是過硬。


我能可恥的說,要是我有錢我他媽什麼勞動及其勞動者都會鄙視么?


從成本角度考慮很有說服力啊。不過,我考慮的是,由於中國的體力勞動者幾千年都被歧視(我想看到這個問題的多是會中文的人吧),並且地位低下,如果不來個反歧視或者持續的政治正確的話,接受教育少,思考能力薄弱的體力勞動者的自卑將會持續下去吧。
另外一個反對的理由很簡單,很多人從事體力勞動並不是他們心甘情願,而是他們沒有能力接受教育(也許偏笨,也許是教育資源稀缺的原因,肯定多數不是腦殘的原因),加上社會上動不動就業歧視(沒必要講究學歷的地方講究學歷),那麼你讓他們不能上學從而從事腦力勞動,並以此為由而鄙視從事腦力勞動的人,這不是對那些好動腦筋的腦力勞動者的智商侮辱么?


目前大部分腦力勞動者乾的活其實都不用想的,或者說根本不應該想的。雖然目前不能被機器替代,但是被其他勞動者替代太容易了。
所以在發達資本主義國家體力勞動賺得比低端腦力勞動還多些。
因為後者沒有難度,也就沒有稀缺性,沒有稀缺性怎麼可能獲得高薪和社會尊重呢?


推薦閱讀:

大量腦力運動能消耗能量減肥嗎?

TAG:農民工 | 工作 | 腦力勞動 | 弱勢群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