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媒體堅稱活字印刷起源於韓國,我們該怎樣回應?

「對於冬奧會閉幕式上展示的韓國活字印刷術與中國類似的疑問,韓國wikitree網站24日表示,這是中國自古以東洋文化宗主國自居而帶來的誤會。文章稱,事實上,世界現存最早的活字印刷品是韓國在1239年印刷的《南明泉和尚頌證道歌》。」
——摘自新浪。
對於這樣的行為我們該如何回應呢?
韓國媒體這樣的言論是想說服自己還是說服世界?會有多大的效果?


我不是專門研究這個的,就僅從目前能知道的二手信息來扯一下這個問題:

「沈括以後北宋文獻很少記載活字印刷活動,但地下出土的北宋活字印刷品則正補充文獻之不足。1965年,白象塔在重新修復時,從塔身第二層發現《佛說觀無量壽佛經》印本殘頁,同時還發現手寫《寫 經 緣 起》殘頁,有崇寧二年(1103)年款,因之可確定此印本佛經年代即是該年或相近年代所印……經鑒定這北宋泥活字本,在畢昇之後50年左右……我們同意《佛說觀無量壽佛經》是活字印本。」

1965年浙江溫州市郊白象塔內出土一件佛經《佛說觀無量壽佛經》印刷品殘片。……經與宋版書比勘,特異之處殊多,而具有活字版特徵,如字體比宋版書小,技術拙劣,長短大小不等,經文出現漏字,墨色濃淡不勻,在迴旋處字形有顛倒現象等等。又據同塔出土北宋文物考證,初步確定為宋泥活字印刷品……這是現存世界上最早的泥活字印本。它的出土對研究活字印刷的發明和應用具有重要意義。」

(一)溫州白象塔在建於北宋崇寧二年(1103)至政和五年(1115),歷史上沒有發現重建和修建的史料記載,足以證明《佛說觀無量壽佛經》活字本年代即北宋崇寧二年前後;(二)同層手寫《寫經緣起》殘頁,有崇寧二年(1103)年款,兩者紙質、色澤基本相似;(三)同層壁內窖藏文物封蓋磚有 政 和 五年銘文。

其中引用資料來自
《印刷史論文集》
《中國活字印刷史》
《中國文化史知識叢書·中國印刷史話》
《中國科學技術史·造紙與印刷卷》
《中華印刷通史》
《中國、韓國與歐洲早期印刷術的比較》
《中國活字印刷術的發明和早期傳播》
《中韓兩國古活字印刷技術之比較研究》
《現存最早的印刷品和雕版略評》
--------------------------------------------------------------------------------------------------------------------------------------------

再者,關於韓國人認為的中國活字印刷技術其實很爛的評價:《夢溪筆談》:

版印書籍,唐人尚未盛為之。自馮瀛王始印五經,已後典籍,皆為版本。慶曆中,有布衣畢升,又為活版。其法用膠泥刻字,薄如錢唇,每字為一印,火燒令堅。先 設一鐵板,其上以松脂臘和紙灰之類冒之。欲印則以一鐵范置鐵板上,乃密布字印。滿鐵范為一板,持就火煬之,葯稍熔,則以一平板按其面,則字平如砥。若止印 三二本,未為簡易;若印數十百千本,而極為神速。常作二鐵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畢,則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數印, 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餘印,以備一板內有重複者。不用則以紙貼之,每韻為一貼,木格貯之。有奇字素無備者,旋刻之,以草火燒,瞬息可成。不(應該是把不去掉)以 木 為 之 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則高下不平,兼與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訖再火令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升死,其印為予群從所得,至今保藏。


他們認為 沈夢溪自己都說了木頭都做不到,泥巴(韓國人認為膠泥是泥巴我已經無力吐槽)更做不到,後面那句不若土根本是不可能的,畢生的活字是劣質的效果很差的停留在理論階段的。


這段「他們認為」簡直是誤導。。。。。因為唯一一點正確的是當時的印刷效果不太理想,原因在於"火燒令堅"這個度比較難掌握,這玩意燒過頭了就會出現碎落的問題,其他口胡點中國都有完備的歷史文物作為畢生活字印能使用並且比韓國銅活字早的駁斥證據。。。。


而韓國人以中國活字不給力來標榜他們的銅活字,那簡直是自尋死路。。。原因如下:

PS:中 韓當時都沒有油墨,使用的是水墨。

我們可以看看現存的古老印刷作品:年畫,現在跟以前用的相同的工藝,植物礦石水性染料,印的年畫還算不錯,雖然不能以畫比字,但是至少可以確定用水性墨水必須配有一定吸水性的活字模具才行,沈括說木字之所以不好使因為易變形,而膠泥字沒有這個缺點,至於之後的金屬活字。。。那根本就是不適合水性墨!別以為中國人不知道。。。。中國人在膠泥活字之外搞過的奇葩印刷多了去了,陶 錫 銅 鐵 棗木 瓷 鉛,最後還不是在用改良後的膠泥活字。。。。

也就是說,其實在同樣是水墨的前提下,金屬活字印刷的實際效果還不如膠泥活字。。。。


結論也就是:韓國人不僅不是活字印刷的發明者,金屬活字印刷術還是個沒什麼用的發明,甚至連改進也算不上。。。。


至於他們認為自己踏入了現代印刷術的大門那更是扯淡。。。。
真正意義上的「現代」印刷術其實應該是西方的油墨印刷,也就是1450年古騰堡用油性墨水+鉛銻合金弄出的印刷機。。。。。。。。。。這個就和韓國人更是沒什麼關係了,當然這裡我們一直認為自己是現代印刷術的發明者是值得商榷的。。。。不過活字印刷這個版權肯定是在中國這的。
(更新,關於契丹的活字印刷我還不是很了解,據說是在巴林石上弄出來的?在980年就弄出來了?那麼畢生就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第一個活字印刷了?)

接下來就說說我對這個事件的看法,媒體,自然是為了抓眼球而存在的東西,你看CNN都說了「壞消息就是好消息」所以CNN的各種負面報道旁敲側擊簡直卧槽的多。。。。 So,國內外記者那這個做文章賺人氣是很正常的。。。。。。。沒必要為這事著急上火,反正現在的媒體要麼是沒人看,要麼是沒節操,要麼是被弄成了公知集中營。。。沒必要像個鳥毛沒長齊的小憤青上去怒噴棒子二百五是不?


而韓國那邊的記者放這個話的意圖就更簡單了。。。。錢啊!《白雲和尚抄錄佛祖直指心體要節》這本書是韓國印刷術這個技術活的唯一證據啊,反正就那麼點東西,當然要費盡心機去創造價值,又是紀念館又是命名還這搞那搞,還開世界展覽研討會之類的東西。。。。。不過中國一直沒有版權啊產權啊之類看不見的東西的保護意識,所以好多東西給韓國人弄走了張冠李戴也是挺正常的,畢竟利益這種東西你不在乎人家可在乎的很。。。。


「有沒有活字印刷品「,"最早做出了活字印刷品",以及"發明了活字印刷術",
"發明了有實際推廣價值的活字印刷術「。

我覺得大多數討論問題的人沒有把這4個命題之間的差別搞清楚。

還有個問題,有些人在回答中就更忽略了:「漢族發明了活字印刷術」,和「中國發明了活字印刷術」。又是2個不同的概念

契丹文銅活字實物的發現足證 韓國吹噓「活字印刷術源於韓國論」的無恥_peiyuanbo448_新浪博客

早於畢發明泥活字數十年 活字印刷術可能源於契丹

說實話,我支持活字印刷術契丹起源說,這能很好的說明為何韓國與宋各自在差不多的時間應用這個技術。有人認為需要實物證據,現在契丹活字,你們為何不承認呢?公元10世紀早於畢升50年,你們為何要對契丹這麼民族歧視呢?就因為人家沒有一個國家?

另外很多人在這個問題上去談「世界發行量最大的活字出版物是德國古登堡「,老天!風馬牛不相及啊!如果這樣:「全世界造自行車最多的是中國,所以,中國對自行車的發明貢獻巨大?「

另外,支持韓國起源說的,能把你們到底支持哪個證據先明確一下么?
我現在已經至少看到3個說法了。(韓國人自己都沒搞清楚?)

1.大約在公元1234年晉陽公崔怡用鑄字印成《詳定禮文》二十八本分付各衙門收藏。崔氏又於已亥年(公元1239年)募工重雕鑄字本《南明證道歌》,可見原來鑄字本還在公元1239年前。 (這個判斷中國學者張秀明給的,但是他同時承認畢升陶活字的發明說,並且認為韓國主要是用了金屬活字,因為2者之間還有木活字)

2.題主在那裡說,1239年印刷的《南明泉和尚頌證道歌》然後下面說1376年的《清涼答順宗心要法門》 ,

3. 然後我又看到有人主張11世紀韓國就有木活字了(但沒看到列出實物證據)。

======================================
我又查了一下,

北宋崇寧二年(1103)年間的《佛說觀無量壽佛經》殘本於1965年在浙江溫州市郊白象塔內發現。經寬13厘米,殘高8.5-10.5厘米,紙色發黃,但質地堅韌柔軟,經文按迴旋形排列。經與宋版書比勘,特異之處殊多,而具有活字版特徵:字體較小;字體長短大小不一,筆畫粗細不均;字距極小,緊密無間;排列不規則(呈迴旋形排序,有縱有斜有橫);漏字;紙面可見到字跡有輕微凹陷,墨色亦濃淡不一。 有學者認為,「溫州發現的印本殘頁……考古學家金柏東將此本鑒定為北宋泥活字本。這說明畢昇之後50年(1103)北宋仍以泥活字印書……溫州發現的印本是現存最早的泥活字印刷品,這個結論仍然成立,它是畢昇活字技術的最早歷史見證。」

[2]

;有學者認為,「儘管這一文獻還不能確定為真正意義上的活字印刷品,但它卻不失為當時活字印刷的一個特例,它可以證明活字的存在、活字印刷技術的存在。」

[3]

西夏時期採用畢昇泥活字印刷術創製的西夏文泥活字排印的《維摩詰所說經》,印製時間約為公元12世紀前期,只比畢昇發明的活字印刷晚一百多年,是現存世界上最早的泥活字印本。

[4]
[5]

西夏(1032-1227)時期的《妙法蓮華經集要義鏡注》某卷末頁有6行題款,記錄了參加印刷該經書的人名及其工作分工,如「印面校者」、「印取字者」、「作字兼丁者」等,僅十餘字,但已概括了活字印刷所經歷的必要工序,有校對、取字、作字兼作字丁、刷印。「取字」、「作字兼丁」等工序,是雕版印刷中根本不需要的工序。

南宋紹熙四年(1193年),大臣周必大用沈括在《夢溪筆談》中記述的銅版膠泥活字法

[1]

,印製所撰的《玉堂雜記》

甚至金屬活字是否起源韓國都有疑問啊,韓國方面拿出最早(由中方學者承認的印刷物件是1234年,拿去申遺的1239年)

金屬活字起源於宋代銅板紙幣,紙幣票面印有料號、字型大小;這些防偽的部分,每張鈔票不同,在鈔票銅版上留出四方空位,填植活字形成完整的鈔票銅版:每個字取自《千字文》,兩個銅活字可得499500種編號。1914年出版的羅振玉《四朝鈔幣圖錄》收錄1215年鑄金代「貞佑寶卷」五貫八十足陌拓片,其中字料行有銅活字「輶」,但字型大小行上卻留出一個四方孔。上海博物館藏有1215年金代「貞佑寶卷」五貫八十足陌銅版,其中字料和字型大小行上各留出一個四方孔未植字。對比這兩張鈔幣,可見銅板上留的方孔9為植入字粒,因為鈔幣版是銅版,植入的字粒必是銅活字;鈔幣銅板上除字料字型大小外還有印造庫使、寶卷庫使、寶卷副使、攢司、督造庫掐等八個銅活字。金代在1154年就開始印銅版寶鈔,因此金代在1154年就有銅活字;北宋用銅版活字印鈔票應早於金朝,但未有早於1154年的北宋實物,現存最早的北宋行在會子庫是1161年印的,其中有三個字歪斜排列,與其它字大小不同,應當是植入的銅活字。不容置疑中國最遲在12世紀初就通行銅活字,最最當在11世紀北宋銅版活字交子

[11]

各位注意 爭議《佛說觀無量壽佛經》殘本是否為活字印刷品的學者同時也明確承認該物品不失為當時活字印刷的一個特例,它可以證明活字的存在、活字印刷技術的存在。」


就像你們自己說的,不能憑感情和主觀臆斷啊。現在能找到的文獻記載政局有2個,周必大的記述,和《夢溪筆談》


實物證據至少有3組,

A.《佛說觀無量壽佛經》殘本:1103年

B.契丹石活字,970年

C.金屬活字銅板紙幣,金代鈔版實物1215年,北宋行在會子庫實物是1161年

再補充一個技術如何流傳到朝鮮的旁證:


遼早在太祖時就發明了石活字印刷術,並印刷了活字版的《契丹字書》。以後陸續發明了木活字印刷術,銅活字印刷術,鉛錫活字印刷術,鐵活字印刷術,並利用它們印刷了大量契丹文、漢文書籍。這些技術和印刷品,大量地不斷地傳入高麗。《遼史·聖宗紀》載:「統和十三年十一月,高麗遣童子十人來學本國語」,「開泰六年十二月,歸州言其居民本新羅所遷,來習文字,請設學以教之,詔允所請」。《遼史·道宗本紀三》:咸雍八年(公元1072年),「賜高麗佛經一藏」。著名的《慧琳音義》即由此時傳入高麗。

另外補充某些人所說的沒多少實際印刷品。

  • 元朝王禎在造活字印書法提到南宋有人使用錫做為活字:「近世又鑄錫作字,以鐵條貫之作行,嵌於盔內界行印書」。
  • 元成宗大德二年(1298年),安徽旌德縣尹王禎,製造3萬餘木活字,排印6萬餘字《旌德縣誌》100部。並余此後不久,刊行所著《造活字印書法》

    [12]

  • 1287年起發行的貳貫至元通行寶鈔上有銅活字「劭」,文物現存內蒙古自治區額齊納旗文物管理所

    [13]

  • 1341年至1345年刊行的《御試策》銅活字本現藏中國國家圖書館

    [14]

  • 1375年大明通行寶鈔壹貫銅版有「泉字參拾號」5個銅活字,文物現藏貴陽市博物館

    [15]

  • 明孝宗弘治三年(1490年),江蘇無錫印書家華隧,用銅活字排印書籍千餘卷。台北中央圖書館所藏的1490年華燧銅活字《宋諸臣奏議》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全金屬活字印刷品。

    [16]

  • 1502年華珵尚古齋刊行銅活字本渭南文集50卷劍南集8卷

    [17]

  • 1500年-1508年常州人用鉛和銅活字排印書籍

    [18]

  • 1517年浙江刊行銅活字諸葛孔明心書,現藏上海圖書館

    [19]

  • 1521年無錫商人安國用銅活字刊行《東光縣誌》6卷,1524年刊行銅活字《吳中水利志》17卷,1524年至1534年刊行銅活字版《古今合璧事類考》69卷

    [20]

  • 1552年明嘉靖刊銅活字蘭墨印本《墨子》15卷,現藏中國國家圖書館

    [21]

  • 明神宗萬曆二年(1574年),銅活字排印《太平御覽》1000卷。

明代銅活字本包括《宋諸臣奏議》、《渭南文集》、《石湖居士集》、《曹子建集》、《蔡中郎文集》、《吳中水利通志》、《唐人集》、《玉台新詠》等。

  • 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在常州刊行的銅活字本《文苑英華律賦選》現藏中國國家圖書館

    [22]

  • 清世宗雍正三年(1725年),內府製造25萬枚銅活字,排印66套《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共萬餘卷,1.6億字。內府製造的銅活字,中間也有小孔,用鐵絲貫穿,和元代王禎所述宋代錫活字中有小孔一脈相承

    [23]

  • 現存清代活字刊本還有〈常州府志》、《近台記聞》、《無錫縣誌》、《精訂綱鑒二十一史通俗衍義》、《紅樓夢》、《萬曆野獲編》、《續資治通鑒長篇》、《學海類篇》、《南疆譯史勘本》、《仙屏書屋初集》、《音學五書》、《琳琅秘室叢書》等。
  • 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福建林春祺的福田書海費銀20萬兩鑄造20萬枚銅活字刊印顧炎武《音論》和《詩本音》共12冊及《軍中醫方備要》2冊

    [24]

  • 1850年廣東佛山鎮唐氏用錫活字印刷彩票和《文獻通考》

    [25]

  • 1907年,法國考古學家伯希和在敦煌發現1300年的幾百枚全套維吾爾文字母活字。1928年中國考古隊在吐魯番地區發現帶漢字的維吾爾文活字印本

    [26]

現存最早的活字印刷品實物:1103年《佛說觀無量壽佛經》殘頁

1215-1216年金朝貞佑寶卷」五貫八十足陌拓片

元朝王禎著作《王禎農書》里所繪的印刷活字盤。

1490年華隧銅活字印本 《宋諸臣奏議》


我那個匿名的觀點正好相反,金屬活字印刷術的重點並非金屬、而是活字印刷。且不說 畢升,北宋時期的《夢溪筆談》 就清晰記錄了活字的製作 打版等過程,此時要遠遠早於韓國人的古董這本書。
關於泥活字一碰就爛 更是可笑的痴人妄語,China 一詞就源於 瓷器 ,瓷器源於陶器 陶器就是你所謂的泥巴做的。且不說陶丸泥字不宜破碎,古時建築工藝等對泥的運用早已突破只用水活制,米漿、葉草甚至牲畜糞尿的拌制早已將泥的凝固特點鞏固。就算麵粉活的你說一碰就爛的那也可笑之極。
還有 就現代印刷業來說 整版報紙常用漢字 4000+,「據日本主漢語研究所通過對我國現代九十種流行的報紙和刊物的常用字調查,其中出現不同漢字的字數為三千三百二十八個字。」即便古書中重字比現代少,往多出說6000常用印刷字 做出來 不難吧?不多吧,
尊崇創新的同時也請千萬不要忘卻原創。雖說活字印刷後期有了更好的創新和發展。可這創始的功勞卻是至大的。而我也堅信正是因為 常用常用漢字數量過多 限制了活字印刷在中國的發展。
本論據講述的是活字印刷術的發明,韓國人可笑之極的 說是他們發明了金屬活字印刷術。那我可不可以說 賓士汽車公司 發明了 賓士汽車啊?汽車是他們發明的么? 這種混淆視聽避重就輕的 可笑態度註定了韓民族成不了器。

切莫妄自尊大,但也記住且們妄自菲薄。曾經是我們老祖宗的成就,那就是留給我們的驕傲。不容懷疑。

我再次重申要表達的觀點 活字印刷術 是技術 是辦法。它的發明者就是 中國人,而 別人不能因為 或了解或沒了解到活字印刷術的技術 而用金屬製版就 聲稱他發明了金屬活字印刷術。這是對歷史的詭辯。


印刷術不是德國發明的?(滑稽)


《清涼答順宗心要法門》,是韓國的國寶,屬於金屬活字印刷術,在世界上也是很珍貴的。
.
畢昇發明的那個是膠泥活字,實用性不大,漢字數量巨大,且容易損壞,保存成本比較大。推廣的不是特別理想。一直到明清主流都是雕版印刷。
.
通過文物看,時間上來說,最早的可能也不是畢昇,而是契丹的銅活字。
.
世界上影響最大的印刷術方面的人是古登堡,一般認為是獨立發明的,也是金屬活字。
因為拉丁語系是字母文字,所以對宗教和文化的傳播有比較大的影響。
.
在國外念書的時候只是亂七八糟讀了一些書,有記錯的地方歡迎大家批評,我也重新查查書,維基什麼的。謝謝。


我在想是不是因為韓國諺文相比起中國漢字更類似於字母,所以使用活字印刷更方便?


其實中國真沒有多少活字印刷品 其實韓國的銅活字作品不算晚 最多出土的是西夏文的銅活字版 世界發行量最大的活字出版物是德國古登堡
現存最早的 1965年在浙江溫州發現崇寧年間的《佛說觀無量壽佛經》殘本,字體大小不一,有個別字被橫置,被鑒定是1103年活字本 但時間和是否是活字版有爭議
1907年,法國考古學家伯希和在敦煌發現1300年的幾百枚全套維吾爾文字母活字。
1928年中國考古隊在吐魯番地區發現帶漢字的維吾爾文活字印本。
  1322年,浙江奉化縣尹馬稱德,用十萬木活字,排印《大學衍義》。
  1490年,江蘇無錫印書家華隧,用銅活字排印書籍千餘卷。
  1574年,銅活字排印《太平御覽》1000卷。
畢生的泥活字只見於 &<夢溪筆談&> 可以算是民間最早的活字嘗試
秦朝宮廷才是最早的活字版想法的開創者 秦始皇統一全國度量衡器,陶量器上用木戳印四十字的詔書
中國能發現的作品大多是雕版印刷的 所以說活字印刷尚待考證 雕版印刷中國和埃及 巴比倫都算早
韓國並不是完全胡諏 這些問題都是我們和韓國人一樣自傲自己的歷史而導致的 沒有尊重事實


我覺得在如何回應之前,應當確立評判的標準:對於一些有關於古代的爭議,我們是應該憑感情,憑自己的主觀臆斷,還是應該憑證據?我覺得應該憑證據(覺得應該憑感情的,為了避免雞同鴨講,這個答案就不要看了)。既然是憑證據,那麼文獻記錄和文物實物哪個更有說服力?我覺得應當是後者。

現在是韓國提出了一項文物以支持其」活字印刷起源於韓國「的觀點。如果我們想要反駁其觀點,就必須打倒韓國的證據。要麼拿出比韓國文物還要早的文物,要麼證明韓國的文物不靠譜。只要做到其中一點,韓國的觀點就不成立。不幸的是,這兩點都是專業性非常強的。(我沒什麼研究,這裡就不班門弄斧了,期待大神能給出符合國人期待的結果。)

也只有基於以上兩點的回應才是有意義的。否則,回應還不如不回應。

至於,想說服自己還是想說服世界?只有不夠充分的證據,而沒有說服不了的理性的人。


推薦閱讀:

博客還有前途嗎?
中國中央電視台被一些本國民眾稱為 CCAV, 這是什麼緣故?
如何評價「霸王洗髮水含冤6年」的言論?
大家去看 The Daily 了嗎?對默多克這次的行動有什麼看法?

TAG:媒體 | 韓國 | 中國 | 2014年索契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