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為什麼現在跑步的人越來越多?他們都是什麼樣的人?
我是一個長跑愛好者,我發現身邊跟我一樣有跑步習慣的人越來越多。開始我覺得可能是因為我進入了一個愛跑步的圈子的緣故,但我覺得從宏觀來看,這些年無論從北馬廣馬的盛況,還是各地越來越多的各種形式的馬拉松,10公里、越野跑等比賽。還有各種跑步的app也越來越多
土摩托說這恰恰說明中國的傳統體育太弱,所以才會選擇這種沒什麼技術含量的體育運動。
各位知友們怎麼看?
真實的中國跑者到底是怎樣的?
愛燃燒聯合虎撲跑步、上海跑步者共同發布問卷調查,還原更多中國跑者的真相,給出了這份萬人樣本的《中國跑者調查報告》。
當你穿上跑鞋,身上就多了張「跑者」的標籤。如今跑步大熱,「跑者」標
簽可以幫你快速找到同道中人,並獲得來自外界的認可感。只是標籤化難免片面,比如說到馬拉松,每場比賽都有上萬張完全不同的臉,總結下來的「馬拉松跑者」
特性一定太過泛泛。當身邊接觸的跑步圈子越來越大,難免沉迷跑者標籤,反而變得不了解這個群體。真實的中國跑者是怎樣的?
2016年初,愛燃燒聯合虎撲跑步、上海跑步者發
起了問卷調查,旨在還原更多中國跑者的真相,讓熱愛跑步的人去了解中國的馬拉松跑者——他們都有哪些特徵,來自什麼行業,有怎樣的跑步方式和習慣,喜歡購
買什麼品牌,最愛報名怎樣的比賽,又有哪些意料之外的有趣點?這份調查問卷最終收集到來自34個省市、10725個跑者的反饋。問卷的統計很詳細,開始調
查時我們還擔心過完成這樣一份調查對多數人是否太費時費腦了,跑者們顯然是最有耐心的人,問卷的完成度超過95%,最終得以呈現出這份萬人樣本的&<中國跑者調查報告&>,感謝!
報告中40%的調查者已經完成過全程馬拉松,75%的跑齡在一年以上,他們正是國內最主流也最有代表性的跑步人群;跑步不在只是「時尚人士」或者愛
健身的大爺們才樂於乾的事,IT/互聯網行業成了最愛跑的一群人;跑鞋之王亞瑟士ASICS也為自己正名,成了跑者的最愛;男性跑者大多已過而立,女性跑
者更趨於年輕化;男性在結束單身後更喜歡跑步,女性又恰好相反…
數據有意思,數據不說謊。這份中國跑者調查報告有很多有趣的結果呈現,我們做了一張信息圖,當然這只是調查中的很小一部分↓↓
- 愛燃燒 | 最專業的中文跑步運動社區
- 3年來我們為中國跑者撰寫了2800多篇關於跑步的原創高質量文章
- 愛燃燒的知乎專欄 | 精選了200多篇原創高質量跑步運動文章
歡迎進入中國跑者調查報告 小站下載詳細報告,再一次認識中國跑者。
原來,「你」是這樣的跑者。
- 愛燃燒 | 最專業的中文跑步運動社區
- 3年來我們為中國跑者撰寫了2800多篇關於跑步的原創高質量文章
- 愛燃燒的知乎專欄 | 精選了200多篇原創高質量跑步運動文章
因為你不用刻意找場地,就可以隨時出發;
因為你不需專門遠程旅行,就能探索到身邊的小驚喜;
因為你即使沒有夥伴同行時,就能一個人跑到高潮;
因為你不必吃傷害身體的葯,就可以在感冒後很快痊癒;
因為你不需要整容,就可以容光煥發;
因為你不用吃減肥藥,就可以獲得美麗的線條;
因為你不用找心理治療師,就能在跑步途中獲得自愈;
因為你甚至不需要一雙腳,只要你想,就可以上路!
我跑步大概一兩年了。參加幾次馬拉松,越野跑山凍得牙齒咯咯響然後完賽。那種爽感無法用語言表達,貌似走在路上都昂首挺胸了捏,得得瑟瑟地默默開心。
另外就是為了保持身材外加跟人裝比保持優越感~~~而且比健身房便宜,還可以藉機買各種好看的nike adi 亞瑟士 美津濃跑鞋緊身衣~~~不愛紅裝愛武裝啦啦啦!瘦了差不多20斤,2年時間。肩膀脖子腰部酸痛完全消失。鼻炎沒了不知道和這個有沒有關係,可能沒有可能有。成為基友的榜樣和小夥伴們眼裡的傻逼傳奇。讀了些跑步的專業和非專業書籍,10本左右,對人體有了全新認識。可以做一字馬的動作。專註力和毅力有所提升。跑步1年之後把英語撿起來了。
不好的方面是,媽蛋的感覺自己壯實了胸小了!!!!
呼呼叫的大風裡跑步,下大雨跑步,夜跑身上衣服帶反光條蹭蹭穿過馬路,夏天跑得褲管里滴水,冬天跑得凍得嗷嗷叫,出差帶著跑鞋跑步,吃了垃圾食品帶著罪惡感跑步。已經習慣這樣的感覺。
綜上,為了裝比。OVER。正好剛剛寫了篇關於「為什麼中國人都開始跑步了「的稿(我們約跑吧 - 專題),我來回答一下吧
1,大背景是,人均GDP過了5000美元線(2012年8月)。呃不要笑,過了這個線呢,民眾對於娛樂、生活方式、生活品質的要求會多起來,消遣、休閑、健身這些錦上添花的事兒在生活中占的比重會越來越高。
2,空氣越來越差,食品安全也沒有保障,這種生存背景上的逆境,某種程度上會激勵人自主的自發的為」怎樣活的好一些「找些事兒做。有人問空氣這麼差怎麼跑,先不說有健身房,可以室內跑,根據德國一項研究,」空氣好+運動「好於」空氣不好+運動「好於」空氣好+不運動「好於」空氣不好+不運動「,有點繞,記住霧霾國不運動是最差結果就是了。
3,我個人覺得很重要的一點,是社交媒體對跑步的推動作用。跑步是孤獨的運動,跑上癮之後有各種樂趣(體驗無聊啊,極限啊,冥想啊,放空啊,獨處啊,隨便說),但怎麼吸引從來不跑步的人進入它?直接貼我稿子里的一段話好了:
跑步的人群是存在的,只是你不知道他們紛紛跑在哪兒。2012年,一個關鍵的節點是——耐克公司與蘋果合作推出了手機應用程序Nike+Running,鼓勵跑步者將運動數據分享到包括Nike+、path、facebook(在中國是微博)的平台上。憑著這項創意,耐克公司獲得了2012-2013年度最佳創意公司第一名。
根據耐克公司提供給《南都周刊》的數據,Nike+的全球用戶現場超過了1800萬,年增長達到130%。中國的增長率則高達258%。「其中,絕大多數用戶都在使用其跑步功能。」
這款軟體對於吸引無數從未跑步人的跑步衝動的貢獻是難以估量的。「即使你從來沒有跑過步,裝上了Nike+Running,你也有可能變成一個跑步狂熱分子。」28歲的Yumi Yang告訴記者。在社交媒體時代,人類內心深處的炫耀衝動得以得體而盡情地釋放。當然,跑步仍然是一項孤獨的運動,但是我們需要別人知道:我在孤獨。
戴上耳機,選擇自己最喜歡的音樂,打開Nike+Running,在第一個步子邁出前你就可以將「我要跑步」這一信息分享、昭告天下。Yumi最喜歡她的跑步狀態分享到Path上去,有人給你點「贊」時,你一邊跑一邊就能聽到加油聲。跑完,發布成績,「收穫更多的贊」。
作為社交義務,Yumi當然也必須給別人點贊——不過她點的也是真心實意的,當一屏幕的人都跑得比自己遠的時候,她會很焦慮地覺得要加把勁了。
「越是孤獨的運動,越需要有人和你一起跑的感覺。這個一起不一定是要在身邊,但要在同一個時空里。」Yumi承認,歸根結底,她不喜歡忍受寂寞——如果你讓她扔掉蘋果手機徹底跑一場不為人知的馬拉松,她一定不幹。社交媒體上所有的行動都是自我形象管理的一部分:Yumi跑步、分享、看,她是這麼一個運動、陽光、時髦、有趣的女孩。
而在這一場「讓跑步時髦化」的聲勢浩大的運動中,努力的絕不僅僅是耐克公司一家。中國的企業家和企業高層們也在最早的時候就嗅出了跑步這項運動中迷人的味道。當郁亮、潘石屹紛紛跑下了馬拉松時,你會不會覺得,跑完馬拉松——也可以混上那麼一分成功人士的影子?連王石也從登山轉跑步了,萬科的高管們都在跑,辦公室都設上了健身房和淋浴——看,連科層制的現代企業都因為跑步而展現出了它人性關懷的一面。
4,跑步是中產階級運動。在美國,對抗性運動,像籃球足球這些,在下層階級中更受歡迎。馬拉松、長跑流行在中產。1962年,比爾·鮑曼(後來nike創始人)寫了個小冊子《慢跑》,點燃了跑步運動;1970年,喬治·西恩和吉姆·菲克斯寫了《跑步聖經》,跑步這項運動開始神話化,被推向高潮。菲克斯有句名言」玩讓我們保持年輕,且維持我們對相關事務嚴肅性的看法。跑步就是玩,這就是解脫」深受中產階級的追捧,而他本人頻繁地接受著專訪,成為了社會名流,也充當了跑步運動的「上師」。
5,說的再玄一點,慢跑作為一種體育運動,其本質是對」現代化工業城市生活的反制「。(英國倫敦大學的阿蘭·拉薩姆(Alan Latham)《一個習慣的歷史:1960年代美國,作為工業緩和劑的慢跑》)中產階級大規模的開始跑步,這種現象突然地出現,如同「被發明出來」,並不如其所宣傳的那麼自然,而是作為一種可組織的健身運動,在中年、中產階級中大面積流行的。這篇論文里還說,參與跑步的人所昭示的」健康和健美的生活」,能成功地把他們同「頹廢、煙酒不離身的左傾年輕人」和「大腹便便、乏味老朽的右翼大亨和政客區別開來。」
6,最後關於」中國人跑起來了「,我覺得有。國內的馬拉松比賽,2011年是22場,2013年是44場,增長得非常快。在一線城市、偏中產的人群中,跑步作為一種生活方式也十分容易傳染,不少人談事情談生意都開始約跑(而不是約飯)了。土摩托的結論我覺得是成立的,跑步的入門要求比大部分運動都低(起碼不高),但他這個論調沒法解釋跑步在美國、日本、澳洲等各地(歐洲人好像愛騎自行車一點,美國完全是跑步佔主流)長時間的大規模流行。
說一個身邊的例子,大學一同學,學習成績優異,熱於幫助他人,但時運不佳,一直無法找到稱心的工作,後陰差陽錯參加了深圳市一次馬拉松比賽,獲得冠軍,後據說就憑著這塊金牌,順利進入騰訊公司任職。故事在同學中傳了開來,大家熱情空前高漲,朋友圈,空間突現各種參加馬拉松比賽的照片。這就是我身邊的人,跑起來的故事,見笑了。
跑步的人是否是越來越多了,這個不好回答。
講講我的經歷吧,一年前上海馬拉松結束的第二天開始跑步,現在已經跑過4個馬拉松半程比賽,已報名準備參加1月份的廈門國際馬拉松賽全程,之前半程時間都在2小時以內,全程計劃關門前跑完。曾經參加過李寧10k上海站50多分鐘,跑完沒有任何不適的感覺,跑過5k的比賽22分鐘,也跑過操場繞圈,沒有什麼值得驕傲的,唯一驕傲的是沒受過傷,因為從沒想著去拼,只是想著隨著自己的感覺走,怎麼舒服怎麼跑,能力到了速度自然就有了。跑起來的感覺很爽,尤其以不算太慢的速度跑起來。最初,剛開始跑個三五公里就氣喘吁吁的,體質差的不是一點,當然從開始到現在我並不胖,也從未胖過,慢慢的跑了三個月,就去參加第一次半程馬拉松,期間經歷了3k---5k---8k----10k-----12k---15k----17k---25k,循序漸進,把跑步當作一種娛樂,簡單的娛樂,簡單的快樂。跑步快樂,不追求結果的快樂。
跑步的將近一年時間裡面,認識了很多愛跑步的人,也知道了各種跑步組織,大家經常去約跑,跑步不只是一種孤獨的表演,而是一群人的狂歡。與其說馬拉松是一種運動賽事,還不如說他是業餘愛好跑步人的一個節日。慢慢的也會發現,跑步的人很多,不跑步的人更多,當然,跑步的人會越來越多,因為這是一種健康積極的生活方式,雖然很多人不喜歡,很多人認為跑步很枯燥,但是真正跑起來你就知道,跑步總有千般好,不跑的人總有借口。
中國人都跑起來了嗎?希望中國人都跑起來,這樣路上的私家車少了,汽車尾氣就少了交通也就好多了,自然的污染少了霧霾少了環境好起來,大家生存的環境也就更好了。
可是,如果你現在問我中國人跑起來了嗎?我只能說不可能的。
當一個國家有汽車專用道路,而沒有專為跑步等運動專門設立的道路的時候,就算是再多的明星,再多的運動達人加入進來,中國人離跑起來還差得遠呢。
等什麼時候大街上跑步的人多於開車的人,等到圍觀參加馬拉松賽的人全都參加到這項賽事中來,這個時候才能說一個國家的人跑起來了。
不知道這一天什麼時候會實現,也許只是一個美好的嚮往,不過還是期待終有這麼一天,而且這一天可以早點到來。
原本跑步就是最有效的健身手段,沒有之一。
在經歷了各種運動模式的衝擊之後,人們開始理性的選擇經濟實惠的健身方式,這其中經濟和社會原因也佔了很大比重,賺的不多,還受到各種或明或暗的健康威脅——食物空氣和水,還想要健康,怎麼辦?跑唄。
跑步的人貌似在增加,但是堅持不了放棄的人也不少,另外,國人人口基數大,愛運動堅持運動的人還是小眾人群,相比其他國家,乃至亞洲,也差很多。
舉個例子,台灣、香港、日本韓國和新加坡的中小學生談長大要做什麼,很多孩子都會選擇踢球,打球,當各種運動員(注意,目標不是拿冠軍),而這些孩子業餘時間也有場地和精力去享受自己喜歡的體育運動。
反觀國內,我們有多少孩子能痛快踢一場足球,暢快玩一會籃球呢?網球棒球一類的就更別提了,打個籃球都被各個球館和單位攆著跑!(你有過跑到某單位籃足球場玩球被保安轟出來的經歷不?有的請點贊!)
國內各學校的跑道,除了體育特長生和附近鍛煉的人,幾乎看不到正經喜歡跑步的孩子了。18歲的夏天照鏡子,看見自己一肚子肥肉,從那個時候起,下決心要改變這種狀態,然後開始每天跑步,從一開始完全無裝備到現在的緊身衣,跑步給了我更好的身體線條和毅力,治好了鼻炎,每到一個城市,一定要抽時間跑一程,每年的聖誕節晚上,都一定要出去跑步,在流光溢彩的城市裡,在裹得像粽子一樣的路人的視線中穿梭而過,在姑娘們驚嘆的目光下疾馳,感覺非常好,雨天的話,感覺更好。
只是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注意到這種美而已。因為吃貨和胖紙越來越多了。
其實並不是跑步的人越來越多,而是關注自身健康、關注自身價值,開始投身於運動的中國都市人越來越多了。
從某個意義上來說,可以說中國大都市裡的一些以前沒什麼運動習慣的人,最近一兩年開始有明確目標的培養自己的運動習慣了。
而跑步只是運動的一種方式。
其實需要回答的是兩個問題:
1、為什麼大都市裡的中國人開始有目的的培養自己的運動習慣?
2、為什麼是跑步?跑步的人在所有運動里人數最多嗎?
關於問題1,主要原因——生活水平提高了。
健康意識顯然屬於形而上的部分,得先溫飽,吃穿不愁,希望有更好的生活質量時,人自己會想出各種方式讓自己享受生活,運動就是其中一種。
運動消費,比起其他類型消費,在觀念上應該是進步的。
或者說,其實是重新找回運動的習慣。
回想我小時候,運動一直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從小學到高中,甚至到大學,運動從未離開我的日常生活,我喜歡從事各種體育運動,當然都是普通愛好的級別。
但都市化高強度的日常工作,運動習慣被迅速打破,甚至運動習慣被徹底遺忘。
我在2007年年初,得過一次很嚴重的頸椎病,那是我還不到28歲,已經好幾年幾乎沒有任何運動,那是我第一次認真反思我的日常生活方式。
但那時依然沒有開始嘗試恢復運動習慣,借口可能是太忙了。
但真正行動起來,卻是到了2010年。
那年冬天,我開始學習滑雪,自學單板,上手很快。
2011年冬天,偶然開始重新跑步,後來逐漸堅持下來,到現在每周跑得並不多,但至少跑步和健身房鍛煉,已經成了生活里日常的一部分,應該說跟學生時代有些接近了。
身體和精神狀況這一兩年都感覺不錯。
運動習慣的重新養成,還有一個次要原因,就是社會因素。
《天生就會跑》里有種說法,說每當一個國家發生危機和劇變時,跑步就會在此時興盛起來,因為人會普遍感到一種「危機感」,人的基因會驅動人喚醒自己,應對危機,方法之一就是行動起來,跑步就是一種表象。
這種說法有點虛,但可能有它的道理,所以,或許這個是個社會因素。
關於問題2:為什麼是跑步?
這個我覺得倒是比較簡單,因為在各種運動中,跑步是對運動條件依賴最少的。
只需要一雙跑鞋,加上普通的運動衣服,就足夠了。
游泳需要泳池,滑雪需要季節和雪場,籃球、足球等所有球類運動需要場地和隊友,高爾夫太高大上。。。這個可以一直列舉下去。
還沒有哪個運動像跑步(或者快走)一樣如此方便,只要天氣空氣還好,沒有什麼可以阻攔你出去跑兩步。
另外,跑步是一種你平時最容易見到的運動,其他運動都在專屬場地里,你走馬路上可碰不到,但你可能在街邊、小區里、公園裡經常看到有人在跑步。
跑步是普通人撞見概率最大的運動,原因跟上面一樣,因為它很方便。
正因為方便,也因為大家很容易都看得到,所以跑步就成了比較容易堅持的運動,也成了比較能滿足大家互相「炫耀」一下的運動。
你踢一場球,只有隊友之間知道你們踢的咋樣,但跑步,你要樂意,飛奔在長安街上,千百雙眼睛都可以羨慕的盯著你哦。
所以,跑步有著各種正向循環疊加的心理效應,會讓人容易產生身邊跑步的人越來越多的感覺。
其實,從絕對人群和比例來說,有運動習慣的人依然是少數,有跑步習慣的人更是少數。
現在你覺得多,那是因為過去幾年有這樣運動習慣或者跑步習慣的人實在是太少了。
未來幾年只會越來越多。
這一定是一個好的現象。
我個人是明確反對,不做任何運動,只靠最近風行什麼喝果汁就能達到健康目的的行為。
飲食當然很重要,但生命要只靠吃就能活得好,那人類真是白白進化了。
生命本質在於運動,我之前好久就真的忘了小時候最常聽到的這句話。
過去一年主要的變化,表面上是國內馬拉松數量增加,報名人數增加,甚至搶一個馬拉松名額都很難。
但更顯著的變化,還是媒體的態度在轉變,從專業媒體到主流媒體,從傳統媒體到新媒體,都開始關注跑步,相信以後會擴散到其他運動的關注,這些都會逐漸影響大眾對這件運動和跑步的態度。
我挺佩服NIKE最近的宣傳語:跑了就懂。
不登山的人會很奇怪,一幫神經病幹嘛要去爬雪山,還非要問人家為什麼。
結果人家只能回答那句名言:因為山在那裡。
其他運動也是如此(不只是跑步),只有參與進去,只有從事自己真正有興趣的運動,才能享受到其中的樂趣。
而不參與進來的人,自然不懂。
你去運動了,自然會懂。
具體到跑步,真是,跑了就懂。
如果平時工作壓力不大,只要吃好、休息好,精神應該也不錯。
但現實不是如此,所以就需要通過運動,讓自己身體和精神可以強壯到應付高強度工作和快節奏生活,這裡主要指大都市。
回想以前,很長時間我都處於所謂亞健康狀態,就是總會覺得很累。
其實這是不正常的,但因為時間久了,我們會誤以為這是正常,會忘記一個身體、精神狀況正常的狀態應該是怎樣的。
這個只有通過運動、飲食、休息的結合,才能達到。
所以,啰嗦這麼多,我並不想強調跑步就一定如何好,而是應該去運動,什麼運動都可以,只要是你喜愛的。跑步只是選擇之一,不要迷信跑步。
-----------------------------------
非答案相關部分,可忽略:
我本人小時有跑步習慣,但我早忘記了我是否從小喜歡跑步,我只記得跑步就是玩,海里游泳(我們叫「洗海澡」)還是玩,運動給我的童年回憶,都是玩啊。
一年半前重新開始跑步,只是因為減肥,但後來會慢慢地停不下來,會越跑越長,這個真的是,跑了才懂。
但骨子裡,現在對跑步,很大程度,其實還是童年玩的心態,因為實力水平,真不能往競技方向去發展,一定要避免受傷。
甚至,因為跑步,我會主動把其他的運動愛好都砍掉,因為生活時間有限,還要保證工作和生活時間,運動只能變得單一,所以過去一年多,都不再滑雪或者其他運動,因為時間有限。
我第一次看到這個問題,剛好手裡正拿著《南都周刊》封面約跑專題那期,而我也正好在前往香港參加跑步比賽的路上,當時就很想回答,但網路不是很方便就一直拖著。
跑步比賽對我的意義也迅速發生著變化,我從2012年5月開始參加跑步比賽,2013年12月底,參加了將近三十場距離不等的越野跑比賽(其中公路馬拉松全馬其實只有三場),從一開始好奇,逐漸有點狂熱,現在開始重新認識,但參加跑步比賽已經成了生活里的一部分,每場比賽之間就是一段有目的的日常訓練的過程。
幸運的是,我居然從來沒有受過什麼傷,最多是疲勞性磨損。
在看到這個問題的第二天,我參加了一個香港有史以來難度最大的百公里越野賽,首屆TNF100 HK站,累計爬升6330米以上,然後又遇到全天大雨,山頂都是能見度不到1米的超大霧。
但因為比賽心態還是變化了很多,最後有驚無險,我還是按計劃順利完賽,只是時間因為天氣比預想慢了兩三個小時,最終25小時0分5秒完賽,總排名200。
百公里組據說這次報了600多人,最後只有259人完賽,完賽率不到一半,完賽後,心情很好,路上雖然比較辛苦,但衝過終點,腦子裡就會去想著趕緊回去恢復、抓緊工作、安排時間,準備著下一場的比賽。
其實,跑步除了鍛煉身體之外,主要是那段時間自己可以靜靜思考,什麼都可以想什麼都可以不想。跑步,最重要的是堅持下去。這其實是一件小事,但沒有多少人堅持下來。從跑步這件小事,可以看出很多的。
首先聲明,我非常欣賞土摩托,但是他也經常有很多很糟糕的觀點。在說話極端這件事上,他比方舟子還是好了不少的(方也是我在很多方面認可的人,但是不敢談欣賞了,哈哈)。
首先,你覺得跑步的人越來越多,這是絕對正確的,各方面統計數據我就不列了。
其次,你發現的跑步的人的增量要比實際增量偏高,這個你了解一下為什麼你或你老婆懷孕的時候就會發現滿街都是孕婦,屬於一個心理作用。
第三,中國遠遠沒有跑起來,遠了不說,和台灣比較一下(在台灣想湊夠一百塊馬拉松完賽牌,你夠強的話兩年內就可以做到),大陸的跑步也就是剛剛起步。
第四,土摩托總覺得自己對體育了解多牛逼,相當不謙虛,真正跑起來的基本不會說跑步沒技術含量了,他的體型已經說明問題了。不要以為看懂美式足球就怎樣(要知道世界公認的三大高難度體育項目除了美式足球還有個400米跑啊),我看得懂但是也不喜歡看,要知道美國特有的競賽規則很多時候是為電視轉播插廣告設計的呵呵呵。對於中國大陸來講,也不要他那樣站著說話不腰疼,沒有足夠的運動場所,有多少人玩得起美式橄欖球?退一步來講以下這些哪個可以和跑步的便捷性比:英式橄欖球、棒球、冰球……其實跑步過程中有時間來思考冥想,讓我自己變得更加開朗更加自信了!恩恩。
最開始跑步是因為辦公室坐久,有段時間頸椎和太陽穴體感上的壓力很大,每天幾乎都在處理投訴心情也不是很愉悅,多少也惡化了內分泌本來就不太好的悲劇(。)當時就想找個活動的機會。剛好家門口有比較適合跑的公路,人煙稀少,靠著附近最大的一座花園,植被不錯;公路跑也不像健身房需要更多的時間、物質成本, 夏天裡只需要換上背心短褲跑鞋下樓就能說跑就跑。大概一兩個月後,新痘痘沒有再長,第三個月姨媽開始也不太疼,當時還完全為能保持這樣的結果堅持跑。每周基本保證5天,從開始的3公里到後來差不多6公里(各種想方設法的繞路導致自己經常邊跑邊笑,簡直就是有病233)。
再到後來跟我媽視頻她都能透過渣畫質說我起色看起來不錯,那會我覺得已經到了在為跑而跑的階段,單純心理上無法停下來,一晚不出去就不想睡覺。事實上我剛開始都是晚上十點左右出門,回來沖了澡就躺平,基本躺平時渾身都還在比較興奮的狀態,雖然感覺哪裡不太科學,但我屬於沾枕頭5分鐘就能睡的那種,睡眠效果也比以前好太多了,第二天上工也有精神。
當時工作壓力真的很大,被領導不怎麼公平地對待,我自己不是太會去爭辯的人,很多情況願意選擇從自己角度去妥協。有一次真的覺得忍到盡頭,好不容易熬到下班,出去一口氣跑了10km,繞到了從未到過的區域後來還迷路了= =途中對自己默念了一路「你可以」「沒啥大事兒」「湊傻逼去死吧」各種不能直視的slogan(夠),回到家直接累趴但身心都極度愉悅,是真的是非常非常解壓。
以前一直覺得自己是樂觀開朗MAX的人格,直到跑了步,覺得這是迄今為止所有我有意識用過的方法里最好的自我激勵。
很贊同最上面的說法,Nike+ Running助跑神器。第一次刷出100km的時候我爸都因為不相信而沒看明白這軟體的用途。往SNS上分享也有成(顯)就(擺)感,很多朋友都覺得好有毅力,「啊,這麼厲害,我一個800都及格不了的人」,我只能說,慢跑跟800m根本是兩件事,動機在這種時候太重要了。
後來也有幾個朋友在我的(完全自發的)佈道下嘗試去跑了,後面結果我不清楚,但我很贊同答案里有人提到的傳染鏈的原因。有人給你開了新大門(即便你是一個對800m都聞風喪膽的體育渣),就會有嘗試的可能。為啥要跑步這件事吧,別人解釋一大頁好處、分析幾個索引的原因,都不如,「你跑了,就知道了」。
唔說了這麼多,其實我沒有非常系統地去找跑步的技術貼,只粗略看過一些防膝蓋損傷、跑步裝備以及天氣各方面的知識。跑步對我一直以來都是個非常隨心所欲的事情,只要副作用的強度沒有太大,我就樂意。
最近半年因為奇怪的原因沒有堅持一直跑括弧笑,但不是說就此終止或者厭倦了。只要想,我隨時(除了生理期)都可以再開始。嘛,即便很久沒跑了,我還是滿懷激情羅嗦了在知乎以來最長的回答。
去年一年最讓我開心的,除了升職加薪(不)就是開始跑步。
以上僅針對題主的前一句陳述下個體案例:)
我來宣傳快走了,本來我是同意跑步傷膝蓋的,也同意現在的跑步宣傳有商業目的在,不過後來那個答案改的面目全非了,我決定自己寫一個!
我個人是快步走的愛好者,我覺得快步走更適合普通的鍛煉愛好者,他同樣可以達到強身健體的作用。但為什麼跑步會越來越流行?而快走基本……不太有人自豪地提起呢。。。
首先,跑步的快感體驗比快步走強烈。長跑過的人都明白,跑過一個點後,會很爽。跑完以後有一種類似於朦朧潔白的快樂和欣喜,感覺什麼都很清晰,很快樂。這個感覺我個人只有長跑結束後有,因為我不會游泳所以無法比較其他高強度有氧,但快走以後的快感要比跑步弱。快走的定義是你在運動中能不能保持正常語速說話,這個強度達不到出現比較明顯快感的。所以我覺得,跑步是會上癮的。其他可以達到這種快感的騎車或者游泳,對裝備場地的要求都更高,相比之下,跑步最簡單。
比較激烈的有氧運動無論是過程中的自我激發,以及達到目標後的自我肯定,都是有癮的。所以能跑步的人,會覺得能跑何必走,快走體驗不到極限快感,也不能顯示自己有不錯的身體素質。如果要從跑步轉到快走,當中是要有點心理克服的。
其次,快走的強度基本沒有宣傳賣點,在個人感情中,特別是健身愛好者的心目中,快走無法體現身體素質,我能跑五公里是一種身體素質,我走五公里不累那是。。。反正不是個話題吧。而且對於商家來說,跑步對裝備要求更高,他們更樂於把宣傳點放到提供專業保護啊,可以快速排汗啊這種裝備上面去,許多初級只有樸素願望類似於我想動一下的人根本不了解快走也是有氧運動的一種。
再次,快走的肌肉塑性效率不如跑步。我個人體會和推廣下來,快走配合飲食一樣可以減肥,但這需要比跑步減分花更長的時間,這更長的時間包括每天快走的時間,最好是一天可以走兩次,每次保持在40分鐘以上,當然一次也可以,但還是要保持40分鐘以上。還有就是見效的時間,我經常聽人說跑步啊一禮拜就減了三公斤五公斤,但是快走不會見效那麼快,我都是鼓勵別人過一個月再去稱體重。另外快走的肌肉塑性的確不如跑步,如果要局部塑性還是得配合做力量。所以對於健身愛好者來說,快走的效率低,而自己的身體素質又可以跑步,就不樂意選擇快走。
不過我覺得快走應該多宣傳下,他並不是身體素質低不得已用到的手段,相反,作為有氧運動它更適合普通健身愛好者
1、你不用研究裝備去做特殊保護膝蓋,你不用特地去買減震鞋,你可以穿正常寬鬆的衣服鍛煉就可以了,不用特地去買排汗快乾內衣。
2、安排比較靈活,在有戶外運動的空氣條件下,戶外快走可以利用上下班時間(當然這個時候速度和姿勢就不容易保證了聊勝於無吧),如果沒有(很有可能沒有),室內快走的跑步機要求也比跑步的跑步機要求低一些。一般有了孩子後你一天抽不出一個多小時集中訓練,就可以把快走和力量利用零碎時間練一練,效率雖然不如集中訓練那麼高,但一樣可以起到減脂和鍛煉的效果。
3、如果要以減肥為目標,或者體重有點超重,更加適合快走,比如你可以懷孕的時候仍然保持鍛煉。他對於身體素質的要求入門更低,更容易被普通愛好者接受和堅持。(也更適合胸大的妹子吧……)
脂肪肝,每兩天一次十公里,基本一小時左右,每周遊泳一次,期望可以脂肪肝逆轉。運動是一輩子的人生態度,堅持下去對提高工作效率、生活熱情很有幫助。在運動中不斷超越自己,長久的堅持也讓自己更有耐心和信心。
跑步的不多,只是跑個步還要曬一下的人太多了。
最近我也在跑步 至少有七個理由
這個運動不需要伴
不需要太多技巧就能開始
不容易受傷
半小時也行
已經有風潮,容易互相提醒
App好用
樓下有條慢跑道
跑步是一項非常好的運動,我在英國留學,相比較而言,英國騎車的人比跑步的人要多的多,基本每次晨跑看到的人不足10人,但是騎車的嗖嗖過。跑步對於心肺以及身體素質的提升非常有幫助,nike+running這個軟體把我真正的帶入到跑步運動中,每次跑完上instagram分享之後都會有很多的人點贊,這個實在是我沒有想到的。大家互相打氣,互相鼓勵。在跑完人生的第一個五公里之後,越發覺得跑步的重要性。
順便提一下,我之前每天健身,但是一直都是無氧運動,基本上沒有有氧,可是發現力量是有了,型根本沒有,177,原來是76kg,現在目前累計也才跑了50公里,持續兩個星期,變成了73kg,肚子圍度從87下降到80,估計在堅持就可以出腹肌了。
鍛煉身體減肥什麼的就不說了,效果是顯而易見的。我一開始跑步的主要目的是為了遛狗。我有一隻壯年薩摩耶,不說大家也能想像到精力多麼旺盛,每天靠走根本滿足不了它。
自從開始一起跑步,它就滿足多了,跑完它回家之後也消停多了,我也瘦了,享受了運動的樂趣,一舉多得。
哦,對了,還能用nike plus裝逼。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