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柳永?


雖然沒多少人看這個答案,但看到評論我還是覺得不爽,此第一非彼第一好不好?
請看仔細再評論,我想,我還是喜歡做一個不怎麼發火的人。
至於文無第一的說法,我想,我不至於笨到這種程度。我最讚賞清真詞,最崇敬東坡詞,最敬佩稼軒詞,最傷感柳七詞,最憐惜漱玉詞,可我要說最愛,還得數浣花詞不可。.「當時年少春衫薄」啊!我從來未認為自己有這個資格去給宋詞大家排名,所以就別折騰我了。
---------------------------------------------分割------------------------------------------------------
仆才疏,僅一人之見,難免一葉障目,望指正。

正文:

北宋詞第一人。
這個第一絕不是指他填的詞是北宋最好的,而是指第一個專業詞人,第一個把詞國民化民眾化的人。

而且論詞的開拓,無人能出柳七之右。(修改:有開拓性的詞的發展應是從柳開始,過後東坡的內容與境界開拓,清真先生的音律與鋪陳開拓,其餘開拓影響較之弱一籌。

詞是從南北朝時期濫觴,唐時有發展,五代開始盛行,北宋達到鼎盛。而奠定詞的正名「宋詞」的地位,柳永功不可沒。試想唐時只有白居易劉禹錫這種善於與民同樂的文士才會深入基層去學習詞的填法,去學習詞的唱法,去學習詞的清麗之美。從劉禹錫白居易開始,詞才算第一次比較正式地出現在文學視野中,但也只限於出現。劉白的《竹枝》,白傅的《憶江南》《長相思》,用王國維的話來說,便是有境界了。可惜在唐時詩風盛行,敢於創新不等於得到成果,而如白傅作詞,也只是限於下等民眾的「山歌」似的小曲,入不得「上等人士」的法眼。就連李白的兩首詞,格高千古,卻似為偽作,仍留爭議。

真正獲得發展是在五代時期。基於歷史原因(不多贅述),詞在五代時期,尤其是後蜀、南唐,得到了真正的發展,詞作為小曲似的宮廷樂,在帝樂中逐漸佔主體地位。從溫庭筠起(唐後期),詞風上承南北朝齊、梁、陳宮體的餘風,下啟花間派的艷體,民間詞開始向文人詞發展。

尤其是在上流社會,花間詞已形成一種格調,像唐宣宗就愛唱《菩薩蠻》,而令狐相國甚至假借溫庭筠《菩薩蠻》詞上奏,落得個「中書省內坐將軍」的稱號,可見詞風之盛。至於後蜀南唐等花間詞人,幾乎都以浮華穠麗著稱,除卻少數幾個詞風清新的如韋莊、馮延巳、中後主一流的人物,幾乎都使詞變成了一種另類的上流社會「淫靡之樂」。可見詞風之淫。

宋朝才是詞的鼎盛,而柳永是一個真正的轉折。

一般認為詞的發展分為那麼幾個階段:五代花間及其以前、柳永時期、蘇軾時期、周邦彥時期、辛棄疾時期、南宋格律派時期,宋後不提。而柳永作為北宋第一個時期,其北宋詞第一人(僅指時間)地位也就不言而喻了。

柳永作為這個時期的最代表人物,最突出的成就是慢詞,也就是長調,在柳詞之前,幾乎沒有人填長調,只有在如敦煌曲子詞之類的民間詞中能瞥見一兩首,連花間這種艷體也是看不起慢詞的。這個時候,可以說是」根本沒有長調「,而長調作為詞的重要形式,也便從柳詞開始


儘管《宋史》上沒有柳永。


柳詞也和花間一樣,仍然在描寫所謂的「閨情狎情」,但涉及離別、懷想、念家等等題材也是令人迷醉。但柳永更接地氣,樂工、 歌妓 等市民階層讓柳永明白到了音律的妙處,而柳永可以算是整個宋朝第一個音律大家,精於音律,使其詞唱得更好聽——可以說在清真以前,柳永的詞估計是最好唱的,無怪乎那麼流行,一句「凡有井水處,皆有柳詞」是多麼高的榮譽!即使官方不認可!

除了工音律,自度曲外。柳永最擅長的是——長調——「長調以周柳蘇辛最工」這個觀點我是贊同的。而柳永,可以說是長調的開創者,把許多五代時就存在的詞牌字數長度擴展開來,形成了更易表達複雜心情的長調,諸如《木蘭花慢》《定風波》(慢)等等數不勝數。最令人欣喜的卻是創造了 三疊這種詞的形式——
《戚氏》、《夜半樂》 等。而詞這時候也就開始可以容納更多的內容。

可別小看「僅僅是變長了」這種話。不是從前的人不能讓詞變長,換句通俗的話來說,就是以前就算變長了也不好看。而柳詞好看,確實好看。(可以直接跳到最後看那些「好看」),而且好聽,自度曲一兩百字,每個字都有音律講究,難道容易?這種人幾乎都是小學音韻玩得爐火純青的人。

有人肯定會問,以前沒人音韻玩得好?

有的,以前玩音韻出神入化的也有,溫庭筠溫八叉便是一個。可沒人會如柳永般天天流連於勾欄瓦肆之間。沒人有柳永之中當詞人的「專業情懷」。沒人會讓詞唱的那麼好聽,那麼動人!不然柳七死後,每年祭日為何汴京全城妓女皆奔走哀悼!

而長調還在於鋪陳。不然當小令寫哪有那麼多內容?柳永便是看中這一點,繼承了南朝宮體的鋪敘手法,讓每首長詞看上去是章法完備,前後相應,結構合理,通篇下來,回味無窮。
這點,極大地影響了後世的東坡與清真。

而柳詞最大的語言特點便是感情直白,這點有褒有貶,卻是難以公正,便不評價了。

有興趣可以看看淺談柳永在詞史上的地位和貢獻――中國文學網

以上是歷史發展中的柳詞地位,我也只是摘取一些小段小陳述一番,畢竟這樣討論起來有些贅余了,況且筆者能力有限,就到這兒為止了。

說說詞風。

柳永詞,眾所周知,柳詞是婉約派一大代表(雖然我討厭「婉約派」這樣的分法),其語言第一次跳脫了花間詞在上流社會畫的圈圈,開始描寫民間生活,從妓女開始,從勾欄瓦肆開始、從市井民間開始,將整個詞界的傳播交流第一次從文人中跳了出來,變成了「凡有井水處,必有柳詞」。

「鋪敘刻畫,情景交融,語言通俗,音律諧婉」,這些形容詞,是慣常加在柳永身上的,貼切但卻顯得過於刻板。在我看來畢竟柳永本來應是多情之人,其詞亦是多情之詞,幾乎都在竭力直白出自己的真實情感,一個「多情」便將柳詞的所有境界概括得淋漓盡致。

「楊柳岸曉風殘月」是離情。
「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是賞情。
「亂灑衰荷,顆顆珍珠雨」是孤情。
「願天上人間,佔得歡娛,年年今夜」是 雅情。
「願奶奶、蘭心蕙性,枕前言下,表余深意」是狎情。
「更回首、重城不見,寒江天外, 隱隱兩三煙樹」是傷情。
「系我一生心,負你千行淚 」是專情。
「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 」是洒脫的情。
「長安古道馬遲遲,高柳亂蟬嘶」是羈旅的情。
「漸霜風凄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是凄涼的情。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是堅守的情。
「脈脈人千里,念兩處風情,萬重煙水」是念懷的情。
情之一字,何其深也!

最多情的詞人,最無奈的詞人。北宋詞第一人,柳永是也。

能讓極其偏激的王國維在對其為人與為詞深惡痛疾的情況下,贊一句「長調詞以周、柳、蘇、辛為最......柳詞《八聲甘州》蘇詞《水調歌頭》更是格高千古,不能以常調論。」
一個婉約詞人,格高千古,可想其地位。

附《八聲甘州》。也是我最喜歡的詞,沒有之一。
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
漸霜風凄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
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
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
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
嘆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
想佳人、妝樓顒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
爭知我、倚闌干處,正恁凝愁。
全詞一氣呵成,毫無凝滯,稱為長調冠冕,也是使得的。

以上。


1、生平與心態
柳永首先是一個很有音樂天才和文學稟賦的人,這樣的人大多浪漫不羈。他宋仁宗時代的汴京坊間很是走紅,卻在仕途上一直不得意。一方面是考試不中,另一方面是寫的詞得罪了當局。比如他很有名的《鶴衝天》:
黃金榜上。偶失龍頭望。明代暫遺賢,如何向。
未遂風雲便,爭不恣狂盪。何須論得喪。才子詞人,自是白衣卿相。煙花巷陌,依約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尋訪。且恁偎紅翠,風流事、平生暢。青春都一餉。
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
這首詞不但表達了自己落第的自負鬱悶之情,還體現了對人才選拔標準的不滿,甚至帶了對皇帝的不平之氣,從而觸怒了宋仁宗。不過,柳永到底是官宦家庭出身,他心中的價值標準,或許是矛盾的:既看不起仕宦,又有傳統儒家「兼濟天下」的理想,他寫過一首七言古詩《煮海歌》(可自行百度),對鹽民的辛苦生活作了很細緻的描寫,並對這現象提出了自己的建議。他屢次考試,最後當個小官,流離輾轉,終身潦倒。或許這樣的現實經歷,足以讓一個有浪漫情懷的人內心懷著深切的苦悶。

2、作詞風格
柳永的詞之所以自成一派,一是直白細膩,二是婉約流暢,三是意境開闊。這三點看似矛盾,然而在他的詞文中都有體現,所以才見難得,也使他在文學史上占具重要的一席之地。
(1)直白細膩。
張舜民《畫墁錄》有如下記載:柳三變既以詞忤仁宗,吏部不敢改官,三變不能堪,詣政府。晏公曰:「賢俊作曲子么?」三變曰:「只如相公亦作曲子。」公曰:「殊雖作曲子,不曾道:『針線慵拈伴伊坐。』」柳遂退。
」三變」便是柳永。晏殊鄙薄柳永:「我雖然作曲,但我才不寫什麼『針線慵拈伴伊坐』的詞。」這句詞來自《定風波?自春來》:
自春來、慘綠愁紅,芳心是事可可。日上花梢,鶯穿柳帶,猶壓香衾卧。暖酥消、膩雲嚲,終日厭厭倦梳裹。無那。恨薄情一去,音書無個。
早知恁么,悔當初、不把雕鞍鎖。向雞窗,只與蠻箋象管,拘束教吟課。鎮相隨、莫拋躲,針線閑拈伴伊坐。和我,免使年少,光陰虛過。
這邊不對晏殊這麼說的目的和是非做過多評價,因為晏殊是高官,而柳永是為仁宗不喜的文人,他這麼說可能有政治的色彩。單看這首詞。柳永的詞分「雅詞」和「俗詞」(也稱「俚詞」),這便是俗詞中很有代表性的一首。口吻非常的直白,朗朗上口,還帶有民間風味。特別是「針線閑拈伴伊坐」一句,小兒女卿卿我我的熱戀形象躍然紙上。這在當時士大夫流行的含蓄、幽怨寫法中顯得別具一格,十分大膽露骨。

(2)婉約流暢。這個其實不需要細講,婉約本就是柳永的代表風格,他的《雨霖鈴》已經被傳誦得爛大街了,這裡再舉一首比較常見的《卜運算元漫》:
江楓漸老,汀蕙半凋,滿目敗紅衰翠。
楚客登臨,正是暮秋天氣。
引疏碪、斷續殘陽里。
對晚景、傷懷念遠,新愁舊恨相繼。
脈脈人千里。
念兩處風情,萬重煙水。
雨歇天高,望斷翠峰十二。
盡無言、誰會憑高意?
縱寫得、離腸萬種,奈歸雲誰寄?
剛才說過,柳永一生顛沛流離,所以他的作品中有很多描寫羈旅之情的佳作。這首開頭「江楓漸老,汀蕙半凋,滿目敗紅衰翠。」先寫出一派登高望遠的暮秋氣色,渲染了悲秋之情。再一收,回及自身:「脈脈人千里。念兩處風情,萬重煙水。」,千里情絲,萬般念想,娓娓道來。再放眼「雨歇天高,望斷翠峰十二。」,再回來「離腸萬種」,相識只寄雲知道。其中綿綿相思,蕩蕩離愁,被抒發得淋漓盡致。

(3)意境開闊。
很多人不理解了:柳永以婉約出名,怎麼還和開闊豪邁沾邊?吳曾《能改齋漫錄》卷一六載:「晁無咎雲:『世言柳耆卿曲俗,非也,如《八聲甘州》雲:『漸霜風凄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此真唐人語,不減唐人高處矣。』」
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漸漸霜風凄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
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嘆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妝樓顒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爭知我、倚闌干處,正恁凝愁。
什麼是唐人高處?我們常說「盛唐氣象」,盛唐時期,國家強大,經濟發達,文化交流頻繁,詩人的作品大多意象開闊。如李白的「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王維的「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等,無不流露出瀟洒的氣魄。
柳永這首詞,用「對」字引領全文,看「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瀟瀟」寫出雨勢急驟,「暮雨」點明時間,又有夕陽的光影,「灑江天」,江水湯湯,灑盡大江東去天際流。「漸霜風凄緊」,身臨其境,詞人佇立風中,只覺「關河冷落」,並看著「殘照當樓」。寥寥數筆,便把秋時日暮,急雨驟停的風物描繪出來。」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由大自然的凋殘景象,寫到了長江水「無語東流」的無奈和悲慨。接著「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慢慢由悲懷時間流逝,到了一發不可收拾的「歸思」,長嘆人生「何事苦淹留」 ,汲汲營營,到底為了什麼?想到了「佳人」正誤識「天際歸舟」,而「我」,也正「倚闌凝愁」。
整首詞以景色鋪陳為始,再到後來悲慨去日苦多,及於最後相思遙寄,一氣呵成,又氣勢悲壯,是柳永「不減唐 人」的代表作。


1.葉夢得《避暑錄話》記載:「柳永為舉子時,多游狹邪,善為歌辭。教坊樂工每得新腔,必求永為辭,始行於世,於是聲傳一時。余仕丹徒,嘗見一西夏歸朝官云:』凡有井水處,即能歌柳詞。』」
2.金國海陵王完顏亮讀罷柳永的《望海潮》一詞,稱讚杭州之美:「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立馬吳山之志」,隔年以六十萬大軍南下攻宋。


柳永為大家熟知的身份是詞人,可以說「詞人」這個身份,作為第一位專註於詞的文人,柳永當之無愧。
從「春女善懷」到「秋士易感」,開宋詞格局。
從詩酒佳人到行役羈旅,極大擴充了詞的題材。
從小令一統江山到長調能平分秋色,奠定了宋詞的體裁基礎。
從文人詞到市井詞,能大俗亦能大雅,開發了詞的受眾群體(一味說柳詞俗的,去看看《玉蝴蝶》《雙聲子》,提《八聲甘州》都算欺負人)。
單這幾點,說其在宋詞史上有劃時代的意義也不為過。
究其為人,我認為單純的浪子的形象是不完整的,《鶴衝天》只是一時牢騷罷了,沒有很多人說的反叛精神啊那個高度,放浪形骸的外衣下,其精神內核還是傳統讀書致仕的士大夫,不然也不會改名應試了。其骨子裡還是渴望著治國平天下的,家學淵源使然,不信,去看看他唯一流傳下來的詩作《煮海歌》,單看詩本身你會誤認為作者是白居易有木有。
另外說句題外的,別看蘇軾一副我看不上柳七的樣子,其實應該是個真愛粉。
南宋俞文豹在《吹劍續錄》中記載:
東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謳,因問:「我詞比柳詞何如?」對曰:「柳郎中詞,只好十七八女孩兒,執紅牙拍板,唱『楊柳岸,曉風殘月』;學士詞須關西大漢,執鐵板唱『大江東去』。」公為之絕倒。
東坡曾寫信給好友:「近作小詞,雖無柳七郎風味,亦自是一家,呵呵」這是有意無意地在比啊,打個平手就灰常得意了,是有多可愛。
還批評人家秦觀「不意別後,公卻學柳七作詞。」少游答以「某雖不學,亦不如是。」結果人東坡一針見血地指出:「『銷魂當此際",非柳七語乎?」都這麼了解還假裝鄙視,你倆也是夠了-_-#


職場上亂說話得罪頂頭上司的老司機。


大概是「一生負氣成今日,四海無人對夕陽。」吧。


柳永的故事是傳奇的,同時也是悲劇的。他年輕時逍遙自在,文採風流,卻在科舉上屢屢受挫。第二次落榜時被皇上詔書批評「屬辭浮糜」,寫下了一首鶴衝天,在這首詞里,柳永不僅自封白衣卿相,而且把功名說成「浮名」。皇帝當然勃然大怒,這首詞也給他的仕途宣布了死刑。

「文章憎命達」在柳永的身上的體現是矛盾的。


「奉旨填詞柳三變」在市井紅塵中獲得了巨大的成功。許多青樓女子因唱柳永的詞而紅透京城, 「一生贏得是凄涼,追前事,暗心傷」。又是青樓女子最終成全了柳永,讓一個斷然無法立足的人成長為一個讓人無法忘卻並使歷史閃爍光輝的詞人。

同時他的文化身份也就變得模糊而曖昧了。浪子文人功名未成,不為文壇所接受,飽受宦官文人的白眼。

李清照在她的論詞專著《詞論》中曾這樣評價過柳永「語出塵下」。但是李清照的評語顯然是有失公允的。歷代以來的詞論家在充分認識到柳永詞作的價值的同時總不忘批判一句艷俗。

誠然,柳永詞作中卻有艷俗一類的作品,但是我們至少可以看到歷代傳統的觀點多是根據一些詞話的記載還有他的《鶴衝天》以及以《木蘭花》為題的描寫青樓歌姬的一類作品把柳永定格為瀟洒不羈的「浪子詞人」形象。我個人認為正是這種歧視色彩的存在導致了我們沒能充分認識到柳永詞的更為深層次的精神內涵,也忽視了柳永詞對於整個宋詞發展所作出的傳統認識以外的巨大貢獻。《樂章集》中六十多首羈旅行役詞,比較全面地展現出柳永一生中的追求、挫折、矛盾、苦悶、辛酸、失意等複雜心態。在這類詞中,柳永寫其行蹤所至,自抒漂泊生活中的離別相思之情,意境蒼涼。只有真實感人的個人情懷才容易造就偉大的作品,因而柳永將個人鬱結不平之氣融入詞作的先例無疑會有效帶動宋詞的健康發展。

這種士大夫情懷有力的影響到了蘇軾和後來的詞人。比如後世詞人有與柳永相似的「狂」字的用法。《八聲甘州》也更加表明,柳永的詞並不是通常意義上的所謂「婉約」,柳詞其實是豪邁而豪情的。

從現存資料來看,柳永自離鄉之後便再也沒有回去過。雖然他在詞中一再抒發思鄉之情,然而功名未成,鄉關何處?這個無根浪子留給我們的,只有人生飄泊不定的無依之感。同樣是遊山玩水,李白通常是「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而柳永則是「漸霜風凄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


詩人,總是要掙脫無法容身的現實空間,而回歸到屬於自己的時間裡。但柳永的離別恰恰與此相反,它逃向一個永遠無法把握的空間,卻把所有的美好都變成遙遠的過去。「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離別帶給柳永的是悔恨,而不斷的離別帶給柳永的就只能是虛無,是自己和自己的告別,是靈魂的遊離和放逐。

放不下,回不去,情深沒人訴,壯志無處酬。

在青樓夢好里依紅偎翠,沒能使他留戀忘返。像封建時代的大多數知識分子一樣,柳永其實從未放棄過對功名的渴求,畢竟家學淵源使然。他一方面想歸隱漁樵,另一方面卻又干謁權貴、苦心經營,可見其用世之心。畢竟入仕做官才是正途,他還是無法擺脫時代的桎梏。他有限的晚歲光陰就虛擲在愁苦凄涼的旅途之中了。失意。還是失意。他也漸漸開始懷疑,這從金鑾殿施捨下來的功名,是否值得自己如此苦心經營?

這樣的柳永分明是另一個王勃,然而王勃是幸運的,因為他英年早逝,所以他可以在最風流的年紀演繹最風流的故事。他還不用領悟官場坎坷,不用在乎天子喜惡,他做他自己,他活他自己。柳永卻不可以,他要生存,即使他的詞作很多,即使很多女子心甘情願供養她。可他是一個男人,一個有尊嚴的男人,他可以大笑『奉旨填詞』,他可以自封『白衣卿相』,可他終究是一個平凡的人。他不能像魏晉那些狂人一樣,隱居山林。他只能捨棄掉自己年少時的骨氣與尊嚴,希冀在那自己毫無容身之處的朝堂苟延殘喘。那時的他年過古稀,說他想在朝堂再有一番作為,那隻能說是不現實的。他更多的是想向那高高在上的皇帝證明,自己不是一個只會做婦人之語的文人,他要向他證明,當年的自己被針對是多麼的可笑與荒謬。

可笑的是他準備奉獻後半身的官場給了他一次又一次的打擊,以至於當時的正統文人將他作為笑柄,即使後世有著無數人仰慕他的瀟洒,喜歡他的詞作,正史上卻沒有他的隻言片語。

你說我的詩下流?我偏偏要叫「上風流冢」。人生若能一路歡歌,倒也不枉桐花萬里。

今宵酒醒何處?管他呢。

他的風流倜儻也給後人留下了一個沉重的命題:那就是風流與才華。

人生在世,天地公心,人各其志,人各其才,人各其時,人各其用,無大無小,貴賤無分。只要其心不死,不得其用,時不我失,有助於民,就能名垂後世,就不算虛度生命。這就是為什麼歷史記住了秦皇漢武,也同樣記住了柳永。


柳三變不僅是仁宗朝四大詞人中有著特殊地位的一位,而且可以說在有宋一代,他也是一位呈現異彩的文人。

唐圭璋《全宋詞》根據疆村本並加了若干補訂,共錄用212首,其中雖然包含了多少有些問題的作品,但是可以認為是現存耆卿詞已盡於此。

  1. 存在這樣一個事實,耆卿所用詞牌中,耆卿以外別無作者的,或者至少是作品沒有流傳到現在的,格外的多。這一事實,看了清萬樹《詞律》的記載就明白了。
  • 《迎新春》:「總無他詞可證,難以臆斷」
  • 《安公子》:「惟耆卿有此詞,他無可證」
  • 《夢還京》:「無可徵引,姑為分句,恐有落差,未必確然」
  • 《迷仙引》:「大約此調定有訛脫處,無他詞可證」

《詞律》中的這種注文,並不僅限於耆卿的作品,但是如此集中於一位詞人,則除了耆卿外很難找到其他事例。

(留坑,慢慢填滿)


在驛館裡形影單只,度日如年。秋風和露水都開始變得寒冷,在深夜時刻,胸中愁苦更甚。浩瀚的蒼穹萬里無雲,清淺的銀河中一輪皓月明亮。綿綿相思,長夜裡對著如此的景色不堪忍受,掐指細算,回憶往昔。那時功名未就,卻在歌樓妓院等遊樂之所出入,一年年時光耗費。

美景無限的京城,讓我想起了年少時光,每天只想著尋歡作樂。況且那時還有很多狂怪的朋友相伴,遇到對酒當歌的場景就流連忘返。然而別離後,時光如梭,那些曾經的玩樂尋歡情景就好似夢境,前方一片煙霧渺茫。什麼時候才能到岸?都是那些功名利祿害的我如此憔悴,將我羈絆。追憶過去,空留下殘容愁顏。滴漏的箭頭輕移,寒意微微,畫角的嗚咽之聲從遠方徐徐飄來,餘音裊裊。靜對著窗戶,把青燈熄滅等候黎明,形影單只徹夜難眠。


在我的心目中,詩者唯有李青蓮,詞者唯有柳三變

詞者中能如柳永落寞者寥寥無幾,但若柳永如此風光者亦是寥寥無幾。

不同於張先、晏殊和歐陽修,柳七公一生不得志,五次科舉,四次落榜。

只因皇帝,這個手握天下權柄的人,像個無賴一般,將自己的喜好納入到選官制度。

一句「且去填詞」,便斷送了柳七公的仕途之路。

從此,廟堂少了一位能臣。

而江湖,卻多了一位名垂千古的歌者。

黃金榜上。偶失龍頭望。明代暫遺賢,如何向。未遂風雲便,爭不恣狂盪。何須論得喪。才子詞人,自是白衣卿相。
煙花巷陌,依約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尋訪。且恁偎紅翠,風流事、平生暢。青春都一餉。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

奉旨填詞的柳三變就像「十年一覺揚州夢」的唐代詩人杜牧,一生流年秦樓楚館,市井瓦肆。

縱使仕途將其拋棄,他還有他的紅粉佳人,在溫玉滿懷中輕撫著他那顆受傷的心靈。

柳永毫不諱言沽酒而歡的生活;

深巷花開,小樓香濃;

他乘興而來,縱酒恣歌;

為妓者歌: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為飲者留名:

嘆笑筵歌席輕拋嚲。背孤城、幾舍煙村停畫舸。更深釣叟歸來,數點殘燈火。被連綿宿酒醺醺,愁無那。寂寞擁、重衾卧。又聞得、行客扁舟過。篷窗近,蘭棹急,好夢還驚破。念平生、單棲蹤跡,多感情懷,到此厭厭,向曉披衣坐。

他的一生,可謂為妓者而生,為伶女而歌。

他的西陵松柏,一片痴心。(才子佳人在憨語中把兩心同)

小樓深巷狂游遍,羅綺成叢。就中堪人屬意,最是蟲蟲。有畫難描雅態,無花可比芳容。
幾回飲散良宵永,鴛鴦暖,鳳枕香濃。算得人間天上,惟有兩心同。
(同心:即為生生世世不離之意)

他歌詠她們的愛情。

自春來、慘綠愁紅,芳心是事可可。日上花梢,鶯穿柳帶,猶壓香衾卧。暖酥消、膩雲嚲,終日厭厭倦梳裹。無那。恨薄情一去,音書無個
早知恁么,悔當初、不把雕鞍鎖。向雞窗,只與蠻箋象管,拘束教吟課。鎮相隨、莫拋躲,針線閑拈伴伊坐。和我,免使年少,光陰虛過。

他表達對佳人的相思情深。

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漸霜風凄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是處紅衰綠減,苒苒物華休。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
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嘆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妝樓顒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爭知我、倚闌干處,正恁凝愁。

王國維老先生在人間詞話中言

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
第一種境界是「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西樓,望盡天涯路」(出自宋朝晏殊的《鵲踏枝》),
第二種境界是「為伊消得人憔悴,衣帶漸寬終不悔」(出自宋朝柳永的《蝶戀花》),
第三種境界是「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出自南宋辛棄疾的《青玉案》).

他是博學多才,妙解音律的「才子詞人」;

他是「淺斟低唱」,「怪膽狂情」的勾欄浪子;

他是偎倚紅翠,一鶴衝天 的白衣卿相;

政治上的抑鬱失志,生活上的特殊經歷,並不能磨滅他對美的追求,對繁華的嚮往,以及對百姓困苦生活同情和感同身受。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雲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
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千騎擁高牙。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誇。

煮海之民何所營,婦無蠶織夫無耕
衣食之源太寥落,牢盆煮就汝輪征
年年春夏潮盈浦,潮退刮泥成島嶼
風乾日曝鹹味加,始灌潮波塯成鹵
鹵濃鹼淡未得閑,采樵深入無窮山
豹蹤虎跡不敢避,朝陽山去夕陽還
船載肩擎未遑歇,投入巨灶炎炎熱
晨燒暮爍堆積高,才得波濤變成雪
自從瀦鹵至飛霜,無非假貸充餱糧
秤入官中得微直,一緡往往十緡償
周而復始無休息,官租未了私租逼
驅妻逐子課工程,雖作人形俱菜色
鬻海之民何苦門,安得母富子不貧
本朝一物不失所,願廣皇仁到海濱
甲兵凈洗征輪輟,君有餘財罷鹽鐵
太平相業爾惟鹽,化作夏商周時節


宋仁宗景祐元年(1034)恩科,柳永進士及第,吏部卻辭不授官。
柳永投訴到官府衙門。
宰相晏殊:這位才俊,是寫小曲的吧?
柳永:就如相公您寫的歌詞一樣。
晏殊:老夫歌詞里可沒有「針線閑拈伴伊坐」。
。。。

呵呵

詞以境界為上,有境界自成高格。

古往今來,能把世情寓於詞章,把性情揮灑的如此自然的人,恐怕只有李太白能夠與之比肩。

且將浮名,換了淺斟低唱。

人生入世應當是如此放得開。

他做到了。

「凡到飲井水處,即能歌柳詞」。

今之世人多隻曉得宋仁宗姓趙,對柳永的詞卻是引而不絕。

這名與不名,得失之間,誰可意料?


一位意氣風發,有著政治理想抱負的讀書人。
考取功名,是每一位讀書人的理想。柳永也不例外,他也是位讀書人,論其才華能俯視同時代任何一人。
不過上天似乎不願意讓他的才華埋沒在明爭暗鬥的政治官場。一生五次趕考,四次落榜,最後皇上特開恩科才得已遂願。
第一次趕考,從錢塘入杭州,迷戀杭州美景,遂作《望海潮》,「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誇」,詞中最後想像自己在朝廷上跟同僚暢談美景的畫面。「是啊,我這麼有才華,考功名對我來說,就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不幸的是,柳永落榜了。之後一首《鶴衝天》既表達對朝廷不識明賢的不滿,也是對自己的寬慰。「明代暫遺賢,如何向? 」「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 」,雖說如此,但對試舉仍抱有希望。(據說由此事件得了「奉旨填詞柳三變」的稱號。)
之後三次試舉皆無功而返,憤而和蟲娘浪跡天涯。
直至第四次恩科,柳永登進士榜。之後開始自己的政治理想抱負,在任浙江定海曉峰鹽監時,作《煮海歌》,對鹽工的艱苦勞作予以深刻描述。柳永為政有聲,被稱為「名宦」。慶曆三年,調任泗州判官。時柳永已為地方官三任九年,且皆有政績。
似乎柳永將要實現了自己的理想,但命運還是給他開了個玩笑。之後柳永處於「久困選調」,遂有「遊宦成羈旅」之嘆。雖然最後因范仲淹頒行慶曆新政才得已轉官,但對於他來說已經不那麼重要了。
「長安古道馬遲遲,高柳亂蟬嘶。夕陽鳥外,秋風原上,目斷四天垂。歸雲一去無蹤跡,何處是前期?狎興生疏,酒徒蕭索,不似少年時」
自己也曾是意氣風發的少年,對未來滿懷憧憬。而如今尋歡作樂的興緻早已經淡漠,那些一起喝酒的朋友也散去,再也不像少年之時狂放不羈。雖然嬉笑怒罵當朝,但從未放棄過理想。是我錯了嗎?或許我本不該踏足官場。
罷了罷了,我這一生能有這麼多紅顏知己為伴,也算不負此生。
皇佑五年,柳永辭世。死後無家室,無錢財,由煙花巷陌的眾女子合金而葬。


河圖有歌名《白衣》,柳七品性,於其中可見一斑。

誰曾在城門深雨中,尋覓過我
雕得古拙的山水,夜把明月照
我留下傳唱的歌謠多少
奉旨而揮的筆墨,每為羅綺消
誰懂我的潦倒誰又知我的驕傲

誰曾在煙花巷陌里,等待過我
開了又敗的花牆,只剩下斑駁
我曾與過誰在花下歡笑
青瓷如水的女子,寧靜中微笑
歲月靜凋時才知道已不復年少

風吹開枯葉抖落了空蟬
掉在了開滿牡丹的庭院
台上唱歌還要掛著珠簾
怎麼可能讓我的筆驚艷

這白衣 是平凡 也習慣
新詞一夜唱了八九遍;
換了斷弦琵琶再復返;
對酒當歌長亭晚;
品其中味 一成不變。

這白衣 是羈絆 是疲倦
杯空杯滿誰將酒打翻
拋了亂卷換我醉中仙
就算看不清眼前

誰風雨不改紅樓游,載不動悲愁
滿座詩賦換熱酒,此局棋怎走
塵香露花瑩流連珠簾後
黃土塵塵何遼闊,難再聽前奏
淡看秋雨凄凄功名佳人伴今宵

風吹開枯葉抖落了空蟬
掉在了開滿牡丹的庭院
台上唱歌還要掛著珠簾
怎麼可能讓我的筆驚艷

這白衣 是平凡 也習慣
新詞一夜唱了八九遍
換了斷弦琵琶再復返
對酒當歌長亭晚
品其中味 一成不變

這白衣 是永遠 也瞬間
今夜的燈油已經燒乾;
故事我還沒寫完一半;
過去誰幫我杜撰;

一步踏盡一樹白
一橋輕雨一傘開
一夢黃粱一壺酒
一身白衣一生裁

這白衣 是平凡 也習慣
新詞一夜唱了八九遍
換了斷弦琵琶再復返
對酒當歌長亭晚
品其中味 一成不變

這白衣 是永遠 也瞬間
今夜的燈油已經燒乾;
故事我還沒寫完一半;
過去誰幫我杜撰。


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只覺得這一句道盡世間離愁別緒。


近代學者王國維先生說:「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學:楚之騷、漢之賦、六代之駢語、唐之詩、宋之詞、元之曲,皆所謂一代之文學,而後世莫能繼焉者也」,柳永無疑是宋詞發展日臻佳境過程中的一位關鍵人物。但是筆者認為受歷代詞話對柳永「風流才子」形象的一再確認與對其人品低劣評價的影響,傳統的關於柳永對宋詞發展的貢獻還是有些保守。筆者希望通過這篇文章揭示出柳永對宋詞意境的構築與開拓和創作手法的巨大貢獻。

一、 柳永詞問題的所在

首先,我們來比較柳永的《定風波》和李清照的《減字木蘭花·買花擔上》。

《定風波》

(上闋省)

早知恁么,悔當初、不把雕鞍鎖。向雞窗、只與蠻箋象管,拘束教吟課。鎮相隨,莫拋躲,針線閑拈伴伊坐。和我。免使年少,光陰虛過。

《減字木蘭花·買花擔上》

賣花擔上。買得一枝春欲放。淚染輕勻。猶帶彤霞曉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雲鬢斜簪。徒要教郎比並看。

柳永的《定風波》歷來被認為是他的艷俗詞的代表之作。在張舜民的《畫墁錄》中曾有這樣的記載:「三變不能堪,詣政府。晏公曰:『賢俊作曲子么?』三變曰:『只如相公亦作曲子。』公曰:『殊雖作曲子,不曾道:綵線慵拈伴伊坐。』柳遂退。」,可見這首詞尤其是「綵線慵拈伴伊坐」一句是因頗不和中國古代傳統的封建禮教思想而受世人所詬病的。儘管現在的文學史家對這首詞中的抒情女人公的看法有所改變,認為這是一類敢愛敢恨的女性形象,但是《定風波》這首詞依舊沒有擺脫艷俗或者俚俗的身份。

在李清照的《減字木蘭花》的下闋中,作者所描繪的女性主人公向丈夫撒嬌並詢問自己同花兒孰美的嫵媚嬌膩的場景較之柳永的《定風波》中的「綵線慵拈伴伊坐」,可謂是不逞多讓。按照傳統的禮教觀念,我們有理由也把這首《減字木蘭花》歸入艷俗一類。這並不是空穴來風之說,王灼在《碧雞漫志》中就曾這樣評價易安居士「閭巷荒淫之語,肆意落筆,自古搢紳之家能文婦女,未見如此無顧忌也」,這「荒淫之語」指的就是如《減字木蘭花》一類的詞。

有意思的是,李清照在她的論詞專著《詞論》中曾這樣評價過柳永「語出塵下」。依照我們上述的分析,李清照的評語顯然是有失公允的。更為有意思的是歷代以來的詞論家都給與了李清照極高的評價而在充分認識到柳永詞作的價值的同時總不忘批判一句艷俗。誠然,柳永詞作中卻有艷俗一類的作品,但是透過筆者對上述現象的列舉與分析,我們至少可以看到歷代關於柳永和柳永詞作的評價確實帶有一定的歧視色彩。筆者認為正是這種歧視色彩的存在導致了我們沒能充分認識到柳永詞的更為深層次的精神內涵也忽視了柳永詞對於整個宋詞發展所作出的傳統認識以外的巨大貢獻。

欲要科學地評價某人對文學史發展的貢獻必先科學地認識此人及其作品,順著這個思路我們將進入到本文的第二部分。

二、 柳永和柳永詞的再認識

首先對於柳永形象的認識,傳統的觀點多是根據一些詞話的記載還有他的《鶴衝天》以及以《木蘭花》為題的描寫青樓歌姬的一類作品把柳永定格為瀟洒不羈的「浪子詞人」形象。實際上,這是很不公允的。

第一 詞這種文學樣式發展到北宋前期已經超出了酒邊餘興的範疇。換句話說,當時詞人們是帶著一定的文學意識進行創作的並在詞作中會融入自己的文學個性,甚至是傳統的詩歌意緒。而我們所見的大部分詞話往往只是對柳永詞作的細節即一些隻言片語進行評說而且往往是以諷刺的態度反覆陳述並把詞作的語言直接當做柳永的真實形狀,這樣就忽視了柳永詞作的獨特魅力進而對於柳永的形象也只能停留在「浪子詞人」的層面上。並且柳永在《宋史》中無傳,關於柳永形狀的記載大多保存在詞話和筆記中,這些文獻中難免不會有捕風捉影和街頭巷尾之談,因而柳永的真實形象確實值得商榷。

第二 一個人的成長勢必會受到其家庭環境的影響。據考,柳永的祖父柳崇是五代末年的「處士」,柳永的父親柳宜進士及第並且官拜工部侍郎。因而柳永身上一定會有傳統士大夫階層所具有的意識文化特質。另據一些地方縣誌記載,柳永在他的後半生的官宦生涯中小有所為,做了許多勤政愛民的實事並且頗受人民愛戴因而被評價為能吏。正如西諺所言,今天的你是昨天你的延續又是未來你的預示。依據上述分析,很難想像柳永真的存在一個完全是「風流浪子」的突變期,這是柳永傳統形象值得商榷的又一依據。

中國傳統文化一直存在著一個潛移默化的經典命題「人品即文品,文品即人品」,可以這樣講傳統的我們對與柳永其人與詞的認識恰恰就是受到了這一命題的影響而存在片面。基於上述分析,我們看到以往對與柳永形象的認識與評價確有問題存在,因而下面我們將結合柳永詞作的具體特點對柳永的形象以及柳永詞的精神內涵做出些新的闡釋。

第一 在柳永的詞作中大量的出現了「對······」句和「狂」字的使用,這是和前代詞人以及當代詞人很不同的地方,值得我們的關注。那麼這種特殊的使用偏好又有著什麼深層的含義呢?我們將在下面引用村上哲見得觀點加以說明。

首先,我們來看「對······」句。「對」有什麼特殊的含義嗎?《說文解字》的解釋是「對,譍無方也」,《廣雅》的解釋是「對,當也」,其他的字書的解釋大同小異。但是在今人王力先生的《古代漢語常用字字典》中對「對」的解釋很值得注意,「對字一般只用於對上回答,對下回答則不用對字」,在結合「對」的古文字字形,其中的一個構件是「鼎」字的古文字字形,這就說明了「對」字本身就附帶有一種精神緊張的意味。在結合柳永詞作中的一些具體的句子,如「對嘉景,觸目傷懷,盡成舊感」(《笛家弄》),「對月臨風,空恁無眠耿耿,暗想舊日牽情處」(《女冠子》),「見岸花啼露,對堤柳煙愁」(《臨江仙引》其二)進一步分析,我們可以發現柳永並不是我們通常認為的一味的沉浸於紙醉金迷中而不可自拔。相反,柳永應該是以一種嚴肅認真的態度來審視著自己所處的環境並思考著自己的人生哲學,這就說明了柳永的詞是超越了單純寫風流韻事的範疇,接近於一種自省式的內心獨白。如果細心的話,我們還可以發現上述的例子中基本都是以往認為的是柳永「艷詞」中的抒情關鍵句,這就更能說明問題了。

接著,我們分析「狂」字。「狂」字在古今字典中的解釋基本一致,都是「病態,精神錯亂」之意,趨近於貶義。但是在傳世文學作品中,「狂」字的意思卻與字書中的解釋截然不同,謹舉幾例,做簡單的說明。

楚狂接輿歌而過孔子曰:「鳳兮鳳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已而,已而!今之從政者殆而!」孔子下,欲與之言。趨而辟之,不得與之言(《論語·微子篇》)

狂風吹古月,竊弄章華台。(李白《司馬將軍歌》)

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杜甫《贈李白》)

通過上述幾個比較典型的例子的分析,「狂」在中國古代文化中有代表著包含著士不遇的郁屈並能堅持獨立操守的士人的特殊功用。將這種用法和柳永的仕途遭遇相結合再去品讀柳永的詞作,不難發現柳永在花前月下中總有著一股鬱結不平之氣。更為重要的是「狂」字在宋詞的這種用法是由柳永開啟的。

第二 柳永後期羈旅行役題材詞中有所改變的女性形象及影響。柳永後期的羈旅行役詞歷來被詞論家和文學史家們褒獎,被認為是不同於柳永前期的艷俗詞作的雅詞。可即便是這樣傳統的評論仍對柳永的此類詞作存在不好的看法。這裡我們以柳永羈旅行役的名篇《八聲甘州》(對瀟瀟暮雨灑江天)為例來說明柳永詞中女性形象的改變。

《八聲甘州》(對瀟瀟暮雨灑江天)

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漸霜風凄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

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嘆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妝樓顒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爭知我,倚欄杆處,正恁凝愁!

我們要注意到以往柳永詞作中的女性形象的塑造都很大膽,除了直接描寫女性的外貌服飾外,不乏有女性在男性前嫵媚姿態的描繪。可是這首詞中的女性形象是很模糊的而不是具體的。換言之,這裡的女性只是一個符號,不宜坐的太實。中國古典文學自起源階段就有所謂的「香草美人」手法以寄託作者自己的情思的傳統。結合上述我們對「對···」句和「狂」字的分析,我們有理由相信,柳永很可能是在借用女性形象抒發自己的身世之感。

另外,我們除了確認這裡的女性形象只是一種寄託心情的符號外,還要看到它所起到的獨特作用。詞的上闋寫出登臨縱目、望極天涯的境界,可謂是大氣磅礴。王國維先生在《人間詞話刪稿》中稱讚道「佇興之作,格高千古」,但是上闋其境過清並且下闋身世之感過重會使詞太過凝重,反而不好。女性柔美形象的加入使得詞境有所緩和,一張一弛,相得益彰。同時,把男性黯然傷心的一面呈現在女性的面前,其實也是一種更大的傷感,都之更令人悲切,增強了藝術表現力。

通過上述的分析,我們認為柳永在傳統的「浪子詞人」形象外確有其懷才不遇、鬱結不平的一面。並且在柳永的後期詞作中發生了以往人們忽視的重要變化。接下來我們將圍繞著這兩點談談柳永對宋詞發展的巨大貢獻。

三、 柳永詞作的後世迴響

北宋詞壇的第一期詞人主要有晏殊、歐陽修、范仲淹和張先。我們以晏殊為例來說明第一期詞人的特點。晏殊的詞把他與《宋史》中記載的「性剛峻」截然相反的一面的完全的暴露了出來。人生什麼都能看透,只有戀情是參不破的,什麼都能夠容易的志得意滿,只有戀情卻終似明月般易缺難圓。因而他的詞是這樣的:「且留雙淚說想思」(《浣溪沙》),「何況新歡舊寵阻心期,滿眼是相思」(《鳳銜杯》)還有「昨夜西風凋碧樹,獨自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蝶戀花》)。可以這樣講,晏殊的詞作基本都是「情語」一類,尚未盡脫《花間》派的衣缽。其他三位亦是如此。當然范仲淹的《漁家傲》有所突破,但是范仲淹只有三首詞作傳世,影響有限。因而概括的來講第一期詞人創作的情況是有技巧而沒有豪邁的氣勢,有纖麗沒有健全創造的勇力。顯然,宋詞如果只是沿著「代女性立言」的路子走下去的話,它是很難取得一代之文學的輝煌的。筆者認為恰恰就是柳永在宋詞日臻佳境的關鍵環節中起到巨大的作用。

在本文的第二部分,我們分析了柳永「對···」句和「狂」字使用背後的精神內涵,並且這種使用具有某種開創性。這就使得在當時不便在詩歌中抒發的專屬於士大夫階層的感傷情懷有了宣洩之地。這種沉鬱凝重的士大夫情懷一掃唐五代以來以纖弱華靡為主的詞風,使得當時的詞壇為之一振。只有真實感人的個人情懷才容易造就偉大的作品,因而柳永將個人鬱結不平之氣融入詞作的先例無疑會有效帶動宋詞的健康發展。這種士大夫情懷有力的影響到了蘇軾和後來的詞人。比如後世詞人有與柳永相似的「狂」字的用法。

殷勤理舊狂,欲將沉醉換悲涼,請個莫斷腸。(晏幾道《阮郎歸其四》)

諳盡悲歡多少味,酒杯付與疏狂。(秦觀《何滿子》)

漸解狂朋歡意少,奈猶被、思牽情繞。(周邦彥《氏州第一》)

當然,將這種士大夫情懷融入到詞作中最好的並且指出「向上一路」的創造性發展的當屬蘇東坡的以《念奴嬌·赤壁懷古》為代表的豪放詞。這樣從某種角度講,柳永同樣深深影響到了蘇辛豪放派。同時這種士大夫情懷在南宋伴隨著國貧民弱的社會現實進一步發展,又進一步包含著對國家、對人民的一腔熱血。比如,陸遊和辛棄疾等人就把這種情懷寫進了政治詞和社會詞中。

周濟在《宋四家詞選》中這樣評價道秦觀的詞「將身世之感打併入艷情,又是一法」,筆者認為這種手法的開創應始於柳永。柳永在他的羈旅行役詞中就多次藉助女性形象來抒發自己的漂泊無依和功業無成之感,這點我們在第二部分就已經分析過。後世詞人將這種手法不斷改造來創造新詞。比較不錯的,秦觀是一例,他的《滿庭芳》(山抹微雲)明顯受了柳永的用法。當時人就有這樣的看法,蘇軾就說「公卻學柳七作詞」,當然這只是從封建倫理思想的角度評價,還是有失偏頗。然而將這種手法應用的出神入化的應數南宋詞人辛棄疾。試看辛棄疾的代表作《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

(上闋省)

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可惜流年,憂愁風雨,樹猶如此!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搵英雄淚!

這首詞出語沉痛悲憤、基調慷慨悲涼,歷來是辛棄疾傳誦的名篇。我們可以看到辛詞的結尾同樣也有女性形象的出現並且也是符號化的抽象形象,這與柳詞很是相同。我們在來看這個符號的作用。詞的上闋借景抒情,在最後直抒胸臆,寫進詞人心中悲憤,雖痛快淋漓但是太過「直」。詞的下闋一連使用多個典故,難免有倒書袋之嫌且有些乏味。然而結尾紅巾翠袖的女性形象的出場有效的解決了這個不足。還有借用女性抒情就使得感情含蓄不再一味的宣洩,這就避免了詞的粗直。同時破落的英雄需要美人的安撫,也表現出了詞人更大的悲哀。不過,辛棄疾將女性形象融入身世之感的詞作中最成功應該是他的《摸魚兒·更能消幾番風雨》。

更能消、幾番風雨,匆匆春又歸去。惜春長怕花開早,何況落紅無數。春且住,見說道、天涯芳草無歸路。怨春不語。算只有殷勤,畫檐蛛網,盡日惹飛絮。

長門事,準擬佳期又誤。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縱買相如賦,脈脈此情誰訴?君莫舞,君不見、玉環飛燕皆塵土!閑愁最苦!休去倚危欄,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

這首詞的確沒有直接的女性符號出現(不考慮玉環飛燕的用典),但是辛棄疾引入了閨怨這種傳統題材。實際上,筆者認為閨怨是上述女性符號的一種變形。其一在詞中作者並沒有把閨怨鋪敘開來,而是借用其依舊抒發自己的身世之感。其二,閨怨題材與女性符號的共通之處在於陰柔的意味,這點很重要。

豪放詞以慷慨激昂見長,但是過於激動就會把詞變為口號。一旦變成了口號就毫無美感可言了。辛棄疾這種將閨怨題材抒發身世之感的手法引入到豪放詞中就有效的解決了這個問題。在這首詞中中閨怨與作者對投降派的激憤控訴和作者自己對生命就是的惋惜怨恨融為一爐,呈現出陰陽相濟的獨特美感,這無疑是對豪放詞直露淺近的一種較好糾正。

綜上所述,本文從柳永的生平與其詞作中特殊的用字法揭示出了柳永「浪子詞人」面具下鬱結不平的更為深刻的精神品質。本文還從柳永詞作前後期女性符號的變化角度說明了他對後世詞人的創作影響。因而,在承認傳統的對柳永的宋詞發展貢獻之外,柳永確實對宋詞意境的構築與開拓和創作手法有著不容忽視而且是創新性的作用。


忍卻虛名浮市井,
填詞奉旨沉人間。
掬月邀花春且聚,
蘭泣露幽別伊秋。
隻身盡受鋒針眉,
孤影望鄉獨憑樓。
怎奈君今身不在,
才子墳前香淚流。


才子詞人,本是白衣卿相;
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


評價任何一個文學、歷史人物,終歸要回到他的生活環境與人生境遇。
柳永生在官宦世家,從小受的是經世致用的正統教育。
在試圖考取功名前混得還算瀟洒如意,到處旅旅行,寫寫遊記,拜訪名人。
這一時期的他衣食無憂,自由散漫,文風華艷。
後來考功名,當權者提倡儒學正統,有點反感他略顯浮華艷麗的辭藻,每每落榜不得志。
這讓柳永頓生厭世情節,還寫詞表達對當權者的不滿以及對功名利祿的鄙視,轉而投身花街柳巷,與一眾青樓紅顏知己縱情歌酒,樂不思蜀,這一期間形成了他婉約的標籤詞風。
後來連續考了幾次都不中,其中有一次宋朝皇帝還專門把他從進士榜單中可以划去,還引用柳永自己寫的諷刺詩詞來故意懲戒之。大概意思就是:這傢伙既然視功名為糞土,酷愛花街柳巷之風,那就那讓專心去填詞吧。後來柳永還專門頂著皇帝給的這頂帽子,大肆出入娼館酒樓,自詡「奉聖旨填詞柳三變」,其實是反諷皇帝不識貨,耽誤了他的大才。
後期朝廷換了主,他才算晚年的了點小志,做做縣令,管管法院,搞搞農田。
柳永對文字的駕馭之才自然是不可多得的,只是他的人生境遇導致他的才華並未在他夢寐以求的正統文學道路上施展。
流落花街柳巷一方面是因為他骨子裡其實愛這個東西,另一方面也純屬懷才不遇的無奈之舉。然而,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他的不得志在很大程度上也源自他自己的矯情。就是剛遇到點小挫折就憤世嫉俗罵天罵地,作為那個時代的自媒體,文人大夫的圈子本來就小,這種態度很容易就能傳到皇帝老兒那裡,對於人情世故的修養,這顯然不能承載一個大才子的人生抱負。
故柳永是算是那個時代文壇的偽搖滾青年。因為他表面上縱情花街柳巷,一片出世情懷,骨子裡卻有著對功名利祿的百般獻媚,固算不得真正的搖滾英雄。


凡有井水處,皆能歌柳詞。


直率而諧婉,且以浮名換得淺唱。 我懷念他詞里紛陳的歡情與哀愁,恍如晚秋煙雨中木葉裊裊而下。


說出來你可能不信。他能把嫖娼寫的清新脫俗!


高中的時候稍微了解過一點柳永,真的就是稍微,具體也記不清了,就記得一點,柳永絕對是議論文神器啊!
當年同學們都是蘇軾司馬遷,我就喜歡寫柳永,那坎坷的一生,不羈的話語,繾綣的詩詞,寫出來妥妥高分啊。
柳三變這名字,白衣卿相這話,在加上凡有井水處,皆能歌柳詞和那些風流佳話,高中好多議論文都妥妥拿下啊。
配合李白和莊子使用效果更佳。
但是可能不同老師審美不同,所以…我奏是隨便縮縮。


推薦閱讀:

如何理解木心的」懂得樹就懂得貝多芬」?
厄普代克關於如何寫書評的六條「金科玉律」是什麼?
你覺得《你的孤獨雖敗猶榮》怎麼樣?
有哪些周朝的文學作品流傳至今?
怎麼看待買iphone就是不愛國的論點?

TAG:文學 | 詩詞 | 宋詞 | 文學鑒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