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香港黑幫電影中,為什麼老大們碰面經常喝可樂?

如《黑社會》,《無間道》...幾個老大一碰面,總會有人開瓶裝可樂,這裡面有什麼文化么?


雖然這個提問已經有了很多回答,從手機知乎上看到這個話題,點完幾個贊之後,心裡還是有話想說,忍不住開電腦狂敲一番。
我的看法是,也許,從戲劇的角度,是能帶來反差,或者凸顯人物的個性。但我更相信,這只是為了戲劇的真實性。
廣府文化向來崇尚踏實,發家之後依然低調,是很普遍的。開著賓士去大排檔吃早餐或者宵夜的老闆,也見過不少。以我的了解,土豪們絕不是炫富,而是真心喜歡和習慣草根口味,或者叫念舊也可以。
其實所謂屋村文化,並非香港屋村獨有。我在東莞鎮區長大,根據本人觀察,東莞由於地理位置接近香港,許多人在香港都有親戚,同時廣府的本土文化底蘊厚實,某種程度上也更緊貼香港生活潮流,90年代初甚至回溯到80年代,街上售賣的精品、文具、服裝都已經是洋品牌或洋款式遍地了,盜版磁帶或者CD都是跟香港正版准同步的,士多店和糖水店也很常見……可以說也是生活在類屋村的環境中。
所謂屋村文化,究其本質,大概可以叫做第一代城市人的文化,或者隨著城市成長而派生的亞文化。香港城市跟京城那種大開大合大拆大建不一樣,光看建築就知道了,依然會保留很濃厚的來自底層和歷史的生活氣息與印記。所以,小混混到黑幫老大的成長史,也只是城市發展史的縮影,保留著來自草根的口味,再正常不過了。
每次回到中學母校旁邊的小巷,我都忍不住坐下來,吃碗西米露或者蘿蔔牛腩,而無論吃什麼,都要配一瓶維他奶或者可口可樂,或者每樣一瓶。聚會時也聊過,其實像我一樣口味「念舊」的同學,還為數不少。我們當然最終誰也沒有成為黑幫老大,但當年也算得上是半個小混混吧。
綜上所述,黑幫老大無論是夜場泡妞,還是士多店喝可樂,又或者路邊攤吃火鍋,這其實已經是一種切合生活的真實場景,絕不是刻意的為體現角色個性做的設計。
而其中士多店喝可樂,又是成本最低的場景之一(天台是另一個)。
糟糕,寫著寫著,忽然很想喝樽裝可樂了。。。好吧,到此為止,下樓買汽水去。
———————分割線,補充———————
有朋友提到贊助商的因素,我覺得會有吧,但應該不是主要的,因為可樂已經不僅僅是普通商品,而是帶有區分人群的符號性道具了,區別只是pepsi還是coke。不過,可樂適用範圍應該還是蠻廣的。
我想導演恐怕不能同意贊助商要求黑幫老大喝維他豆奶或者陽光檸檬茶(都是那個年代的流行飲品),那就真的是為了突出人物個性了:陽光帥氣學生style或者溫暖顧家婦男范的黑幫老大?


從文化角度來說,@Tony Wong :這個是為了引起小混混的共嗚。小混混還沒有「上位」時,大多還是學生,只能放學在士多飲氣水,而氣水是可樂為主。可樂樽其實是武器,談條件,談不攏,就用來爆頭。

同時喝可樂也是屋村文化在電影批量工業生產中的一種延續,我同意。早年黑幫是從屋村崛起的,屋村中特有的「可樂大排檔」文化在這些人身上得到了延續

另外,這種情節也可以製造一些戲劇反差,使黑幫老大的這個身份更加立體,生動。

你想,通常黑幫老大吃飯的樣子在你印象中是什麼樣的?應該是金碧輝紅的餐館,皮脆肉鮮的佳肴這種是吧。但是你可以自行腦補一下《富春》《小時代》裡面那些豪華的場面,如果一個電影里出現一個黑幫老大真的在這種至尊豪華的場合用著金湯匙,用肥厚的嘴唇親吻晶瑩剔透的羹湯,你是不是瞬間就會有一種「我靠」「low爆了」的感覺。心想這人真他媽土豪。

什麼樣的戲份才是正確的示範?你看看無間道2裡面開場曾志偉和黃秋生在桌上吃盒飯的那場戲,還有無間道1中曾志偉在警察局吃盒飯的那場戲,堪稱精彩。你看到一個黑幫老大不喝1978年的紅酒而是喝兩三塊錢一瓶的可樂,吃幾塊錢的拉麵這種平常的東西還吃的津津有味,就會對人物本身這種「低調行事」的風格產生興趣,濃厚的神秘感會讓你產生這人「深藏不露」的錯覺,這樣一來這個黑幫老大的形象就變得更加立體和生動,因為這些戲份讓他脫離了表面表演的浮誇,深入到了人物內部的形象塑造。

同理,那些依靠黃金手錶,鑽石項鏈,名牌豪車出場的老大多半都會被人認為是一些中二low逼貨,你看看吳鎮宇飾演的倪永孝,一副眼鏡,像個文化人,舉止談吐有理,當年向華強什麼的一些黑幫老大早就都洗白白了,看上去沒什麼特別,這樣才顯得低調沉穩有內涵。電影人物的個性就是從這些細節中體現出來的。

PS:以上文字系本人原創,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或演繹。發現侵權,立即起訴。(個人分享至微博、微信朋友圈、微信好友及微信群註明作者及出處,無需授權)。更多交流可關注微信公號:BehindMovie,(認認真真看電影,寫有良知的影評)


哪有那麼多過度解讀……………

1*香港是亞熱帶地區,常年都很熱
2、很多老大(其實電影里的角色大多也就是中層吧)本來就是從小混混做起來的,一個小時候形成的生活習慣的延續而已,別的地方我不知道,廣東地區來一瓶可樂仔是很街頭很常見的
3。也許就是可樂贊助了
4*老大也得過平凡日子,哪有那麼多去大酒樓的時候,平時吃頓便飯也不可能天天VSOP,只不過香港影視作品這方面會更貼近生活一些


「士多」、「大排檔」以往多出現於舊式公共屋村。在「士多」、「大排檔」喝可樂,是回歸前草根階層式的「咖啡室喝下午茶」,只是回歸後隨著大企業不斷吞噬社區、衛生條例又不斷收緊,「士多」跟「大排檔」日漸式微,所以內地朋友不知道香港有這地道習慣而已。而黑道中人早年多在公共屋村長大、崛起,你知道原因了。

另外,玻璃瓶裝飲品,無論汽水或牛奶,一般是較新鮮好喝,我們不清楚是飲品跟容器的化學作用還是甚麼,總之就比鋁罐裝好喝。

附上短片一條,可以更清楚黑道如何在屋村中長大、崛起,也可以聯想到為啥他們愛喝可樂。
http://www.youtube.com/watch?v=HOvdP5CKPMQ


很多人覺得這是香港的習慣,其實是香港把我們粵語文化區的生活傳統保護得比較好。三五知己在士多門「隊啤」在廣州曾經何時也是一種根本不需廢口舌解釋的生活。特別是打完籃球的時候,叫上女朋友一起。以前沒空調啊,粵語地區全是亞熱帶。所以這也解釋了,為什麼電影黑幫老大在大排檔「傾數」的時候,衣著都很清涼,人也似乎汗流夾背。這時候啤酒妹也特別「索」,把她叫過來,她身上穿著珠江純生的宣傳服。叫上一打,「辟過」。

說回汽水。愛喝汽水廠回收玻璃瓶,所以玻璃瓶包裝價格也低。反正是坐著邊喝邊聊天,不會帶走,因此都會買玻璃瓶。如果說是感覺更好喝,原因可能是玻璃瓶比鋁罐保溫的緣故吧,畢竟玻璃這麼厚。也夠氣。直接往喉嚨里灌,嗓子辣得特別爽。

由於這是快樂的時光,所以特別容易讓人懷念,順帶會懷念當時的汽水。本地人往往對本地產的啤酒、汽水特別有感情,就是這個原因。例如廣州人對於亞洲汽水。亞洲汽水廠近年推出「金典沙示」,當時為了推廣,網上出現有很多軟文。這些軟文都打廣州本地人的感情牌,例如:沙示廣州味道:一個玻璃樽開啟的城市記憶。

茶餐廳和碟頭飯也是香港與廣州共同的傳統(不過香港的茶餐廳發展了很多西餐的內容)。現在廣州常常打出「港式碟頭飯」、「港式茶餐廳」的招牌,年輕人或外省人也真以為廣州以前沒有這些。當年這麼多茶餐廳、冰室、大排檔倒閉了。現在在廣州食一碗水準正常的雲吞面,都要去一間香港人回來開的店。朋友也是一樣,以前大家之間沒有什麼差別,有共同的生活共同的興趣共同的話題。可是,多少風浪起跌,當然有幸有不幸。現在,我早就沒有那樣了,你還有?你也保留不多了吧。差別太明顯,各走各路。


至於這個問題,可以去看《南方人物周刊》連載的專欄,一個叫鬍鬚勇(原名潘志勇 系香港14K的3名掌門人之一)的人寫得,曾經的黑幫老大。他展示了他經歷的黑幫生活。


沒幾個人說到點子上:
作為社會底層的矮騾子,都會有一種當大哥的上進心,因為大哥上檔次夠威風。
對,你想要成為矮騾子里的霸主。

然而你還是矮騾子,從精神上還是社會底層。

這和可樂有什麼關係?那就不得不說說可樂本身。

汽水最早於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傳入香港上海等港埠,和現在認為可樂是垃圾飲料不同,當時的汽水在滬港人民看來是高大上的飲料,並擁有一個牛逼的名字———荷蘭水。

荷蘭,是當時很多舶來品的前綴———高端的進口商品啊。

以當時的價格,一般市民是沒有能力消費汽水的,偶爾捨得喝一次必是有重要的好事發生,如同九十年代我們這裡還有人在肯德基辦婚禮一樣的心態。

而矮騾子們,成為大哥後第一件事就是要顯擺,就是要喝荷蘭水,就是要表示自己有消費能力,就如大陸很多五大三粗的混混必戴金鏈一個道理。

況且,在港九這種熱帶地區,來一瓶荷蘭水,坐士多里休閑,這本就是一種讓在外面曬太陽的小弟所羨慕的生活。

所以,汽水來源於矮騾子們獨特的價值觀和審美文化,底層,但是赤裸裸直白白明晃晃地讓自己的同類表示羨慕。

後來雖然有了人頭馬,再後來有了拉菲,但汽水作為一種價值觀得以保留,於是形成了現在混混們的汽水文化。

可是那麼多汽水,為何可樂成了主角?
一,投資方
二,中國人的口味偏甜,蘇打和湯力還有乾薑之類是喝不慣的。裝逼要講成本,同樣是汽水,當然要挑自己喜歡的甜味,要不為了裝逼,苦了自己的嘴才是大大的不值。


因為大家就是愛喝可樂啊,前段時間可樂還在香港搞了一輪廣告的campaign,概念是「打邊爐就是要喝可樂才爽」~~~

可樂在香港就是一種文化,記不記得當年梁山伯與茱麗葉的「No Coke, No Hope」?這個當年在香港也是一個好出色的campaign.

不只是草根而已,當然草根也是非常接受可樂的。因為可樂,就是香港日常生活之中,最常見的飲品之一。


飲完爆樽~~~


1.「索可樂」是草根,街頭的標誌之一。這是草根的文化。
2.坐士多至今仍是省港澳的年輕人標誌之一。
3.玻璃可樂瓶子,是威力巨大的武器。


如果碰面之後一人一盒舒化奶,場面不要太健康


我來說一個真實的事。
我奶奶的妹夫(我們廣東稱為姨公),是香港一家老字號牛排屋的老闆,他說星爺經常晚上來光顧的時候,就是司機載著來,放下他和自行車就走。星爺吃完以後就自己騎車回家。
就像喝可樂一樣,這都是有血有肉的人會幹的事。黑社會老大也好,明星也好,他們都只是人,和我們有一樣生活和經歷。誰會喜歡每天五星級飯店吃味精菜啊。而且你喜歡他們的作品和為人,很大程度上不也是因為他們夠真實嗎?


哇,校花竟然會拉屎啊。

我想起這個好古老的笑話來。


有范


主要還是給錢了。你看特殊任務,人家就改喝國窖1573.


答案有如大話西遊為什麼深刻,過度解讀得讓導演都佩服不已。
首先,在拍電影時,用可樂,吃大排檔的劇務成本低。一場戲cut十遍,劇務也搞不來那麼多拉菲給你開,那麼多大閘蟹給你擺,那麼多燕鮑翅給你熱。
其次,如果導演真的重視通過日常生活刻畫人物,沒可能所有黑幫大佬都一個飲食習慣,如果沒有人喜歡扮高貴甩票子吃大餐,拍別人去小排檔就談不上是用心設計,不過人云亦云。
第三才是因為這種場景每個人都熟悉。這個是人類本性,大多數黑幫片粉絲都是低收入低教育人群,你布置個用心的場所,能有幾個人認得出酒標,懂得雪茄的講究?純粹是媚眼做給瞎子看。


喝完可樂會打嗝,同大哥諧音,圖個吉利。


這些年道上的生意不好做啊!白粉都讓陸豐的村委書記給做了,鎮委書記縣委書記嫖娼又總是賒賬,省委書記賭輸的又老是讓秘書來打白條!心想白條賒賬也總有還的時候啊,誰知道紀委一來都進號子了!看來是要轉行了,賣可樂不錯,日用消耗品,薄利多銷!


那你說喝啥?奶茶?「憑什麼?憑什麼街邊奶茶店給的的珍珠每次你的都比我的多」 「出來混的 憑的還不是誰的拳頭大!」 啤酒?倒出來都是沫子,喝完還漲肚影響接下來談判不成打架發揮。紅酒也不行,總不能天天帶醒酒器吧,而且太貴了,要是個中層幹部談判幾次都得破產。白酒也費勁,容易醉而且太辣。喝酸奶你身為老大舔不舔奶蓋?舔了沒威信不舔算不算暴殄天物?茶類飲料又都是塑料或者紙包裝,真打起來連趁手傢伙都沒有。


這是根據當地人習慣所形成的,沒什麼好深究的,


推薦閱讀:

你最喜歡的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主演的電影是什麼?
預測2018年奧斯卡(90屆)的電影獲獎者?
有哪些笑點密集的喜劇電影?
為什麼1994年出現那麼多好電影?
貓眼電影iOS APP左上角的數字圖標有什麼含義?

TAG: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