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怎樣利用日程管理和任務管理軟體來提高工作效率的?

正如老話所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GTD和Calendar工具間接提高了我們的工作效率,同時也避免了瑣事繁多忘事的幾率。想找到一種合理利用這兩種工具的方法,即不強烈依賴,又能發揮它們的優勢。


我比較喜歡折騰軟體,GTD方面用過切不限於:

  • idoit
  • any.do
  • wunderlist

這三款都是支持多平台同步(mac ios win android)的好工具 各有特點,無論排名,可以自己都試用下,選擇自己喜歡的

但用著用著你會發現,計劃還是完不成,本來在「今天」項目里的,一周後還在「今天」
就像我們都知道拖延症,怒改之,但往往還是拖到最後一刻;資深煙民何嘗不知道吸煙有害健康,還是飯後一根賽過活神仙
所以,不從自身發掘的話,即使有最好的軟體,也無法阻止時間的耗散


如何防止「無效時間」

首先聲明,時間是等價的,沒有「無效」這一說。我只是想表達,過去的這一天中,與你自身所期望做的事情不同,而你又不知道「怎麼又過去一天了」)

《奇特的一生》中描述了一個與時間作伴的人——柳比歇夫,並介紹了他的時間統計法,據說此人有種內在的時間觀察
TED的這個視頻中 菲利普·辛巴杜 介紹了健康的時間觀念 ,我想應該是同一類東西

柳比歇夫那種對時間流逝,精確到分鐘的感受,我想可能也不是什麼難事,(比如以前天天用普屏,多少年了,也沒啥感覺,看過Retina再返回來,怎麼就不行了呢,可能就是注意到了那些細節)精確到十分鐘,半小時,總是可以的

所以,應該先花一個月,至少也一周,先不去計劃什麼,以半小時為單位,如實的寫下自己的時間用到哪裡去了,積累一下原始數據,看看平時自己是怎麼度過一天的

你可能發現刷微博了,上網了等等等等,有了這些數據,下次在做這種事情時,心中就會留意了


如何善用Google Calendar

我自己用Google Calendar兩年了,最早好像是標記各公司的面試時間,後來慢慢開始把別的一些事情記錄上去,之後才看到了《奇特的一生》,居然和大神的習慣相吻合,好開心 ……
(累死我了,回來再寫)

之後雖然一直記錄,但真沒怎麼總結過,直到前些天看到這本書

我還沒看完,但收穫頗多,筆記在 把時間留給最重要的事
(此作者好像集大成了,包羅各個方面,從如何找到自己的興趣到如何實現夢想,等等等等。我這個回答不看也行,但那本書最好去看看,強烈推薦

書裡面把日曆加入了顏色:

  • 黑色: 事業與成就
  • 紅色: 家庭與社會交際
  • 黃色: 健康
  • 藍色: 人生的意義與價值

當時我眼前一亮,有種醍醐灌頂的感覺,立即去Google Calendar嘗試標註了幾周

果不其然,如此以後,每天晚上,每周末,只要掃一眼,就知道時間在各方面大致消費情況了
而以前不一個個Event看下去,搞不清楚自己做了什麼

我想許多人不願意總結、不願意整理桌面,可能就是因為繁瑣的東西太多,腦子一團亂麻,感覺整理耗時太長,又沒有一個好的框架,化繁為簡,那就拖著吧。這大概也是熱衷於追求軟體(工具)的原因

其次是Google Task
這東西好像就是一個列表,還可以分級
我用來記錄一些最近要做的事情,在加Event的時候,方便複製粘貼(這是Google的本意嗎?囧)


思維導圖

Mindjet上面提到了,用的人也比較多,略過
下面我說下,另一種思維導圖,也是無意中在知乎上看到的: 電視里主人公整理線索時,會把釘在牆上的資料用線連起來,然後找到交匯點,那是什麼方法?

TheBrain,神器

甘特圖

這個東西的好處是你可以清楚的知道自己的進度,特別是好幾個項目並行的時候
當時我在瘋狂的尋找一款好的軟體(不用Ganttproject的原因是界面太丑了,-_-|||) 後來發現其實Mindjet支持,但操作很不方便
Mac上OmniPlan不錯,可是收費的

但是!!但是!!當我看到我們的項目經理用Excel用作甘特圖(一個小格子代表一天,還能標註顏色),我驚呆了!!


其他

還有一些如:晨間日記、Evernote、輕重緩急四象限,以後有機會再說吧


這東西就像功夫,到了大師級,飛花摘葉即可傷人
比如我有個同學就用3M便簽來當Note用(後來我看到《太傻天書》中說道一次不要超過三個,完成一個,從顯示屏上撕掉一張)
當然在我們還不那麼NB時有了一款NB軟體,無異於如虎添翼
最最重要的是不要用用著忘了GTD本來的目的,形成自己的管理系統


我想從一個日程管理和任務管理普遍的誤區,來談談這個問題。這個誤區是,可以用日程管理來替代任務管理;它的另一種形式是,在任務管理軟體中,為每一個任務定下具體執行時間。

以下展開論述:

說到時間管理,我們想到最多的應該就是日程表,我猜這得歸功於陪伴我們從小到大的課程表了吧。日程表,具體來說就是給每一個待辦任務安排好執行的起止時間,然後在一張時間表上直觀的排列出來。課程表、傳統的紙質枱曆、電腦和手機上的日曆軟體,都是實現這個功能的工具。這是最直覺的時間管理方式:每一個空閑的時段就是一個坑,任務就是一個個蘿蔔,一個蘿蔔一個坑。如果僅限於紙上談兵,這個解決方案是完美無缺的。我把所有時間都合理的分配給了任務;分配的時候,我肯定還仔細考慮過任務的輕重緩急,確保過沒有重要的任務被遺漏;執行的時候,只管讓日程表提醒我,一項任務要開始了,然後我只需專註地做這項任務就好了,不用再來考慮一遍上述問題。一切井然有序,還有更完美的世界嗎?

但是現實終究是殘酷的,我們必須接受不完美的世界:領導臨時安排我去接個人,只能趕緊停下手頭的工作;一直打不通客戶的電話,沒法確認這次重要會面的時間,而一周內接下來的時間安排都要讓位於這次會面,只能苦等;本想今天花半天思考一下明年的工作規劃,結果白天沒人打擾,卻只做了一些不費腦筋的例行公事,到了下午以為可以靜靜思考,卻每隔10分鐘就有電話或者同事有瑣事來找,結果什麼也沒寫出來……理想世界中,我們以上帝視角沾沾自喜的審視著規劃得完美無缺的日程表;現實世界中,一個個安排好的日程因為各種自己的或別人的原因,沒有完成,只能推延,安排到明天,明天的事情不得不順延後天,後天的事情又順延……;推延的同時,我還得重新考慮,是不是明天的事情比這件事更重要,不能推延;最後還得通盤想一遍,全部任務都推後了,會不會遺漏了什麼不該遺漏的事情……

顯然,越依賴日程表管理任務,我的日程表就越充實,可調整的餘地就越小。看似完美實則僵化的日程表,最終卻成了嚴謹的時間管理實踐者的噩夢。我本來是想讓它像個秘書一樣,做好計劃後就放心的交給她,她會適時地提醒我到時間該做什麼事了;至於其他還沒開始的任務,暫時還不需要佔據我的頭腦。據說焦慮很大程度來源於對現在不可把握的未來的恐慌,有效的時間管理可能是解開這種焦慮的鑰匙:專註當下,讓未來可預期。顯然日程表沒能做到。

值得一提的是,有時候我們以為自己沒在用日程表,實際上還是在用日程表的方式來做安排。比如使用其他待辦任務軟體,包括outlook、gmail的任務管理,iOS上的reminders,跨平台的Wunderlist等。它們都有設定任務執行時間的功能,和日程表的區別是可以設定到天,而不一定要到小時。雖然調整的靈活度更大了,但是如果還是僅僅按照執行時間屬性來安排任務,終究還是容易陷入拖延、重新調整的怪圈。

那麼,有沒有其他方法,有效管理時間、緩解焦慮呢?也許我們將任務執行時間作為解決問題的切入點,本身就錯了。那我們就回到原點再出發。這個原點就是,我們有很多要做和想做的事情,我們想充分利用有限的時間和精力,盡量多地完成優先順序更高的事情。下面介紹的GTD方法,轉變切入點為任務的重要性,以及當前是否具備任務執行的條件;不再強調一次性的全盤規劃,轉而關注計劃執行過程中,是否有足夠的靈活性進行調整。

未完待續……


我想結合3個工具來分享我做任務管理、日程管理的方法。
這3款工具分別是:

  • 奇妙清單(wunderlist)
  • Mac/iPhone日曆
  • Mac/iPhone提醒事項

一、任務管理工具 奇妙清單(wunderlist)

在介紹這款工具的使用方法之前,我想先介紹自己的清單管理思路。

在《搞定 Getting Things Done》這本書中詳細介紹了GTD時間管理理念,較為重要的理念之一是通過5個清單來管理待辦任務。

1、今日行動清單
從任務/行動清單中提取的、需要今日處理的最重要的3-5件事
2、任務/行動清單
所有需要自己處理的任務/子任務、行動,對於優先順序高的事項,可以加星標註。
3、項目清單
需要多人協作完成的事情。標註項目任務list、負責人,將需要自己完成的任務寫到「任務/行動清單」,定期回顧時將已完成的部分劃掉。
4、等待清單
委派給他人做的事,或等待他人完成自己才能開展的事情
5、將來清單
每周回顧時翻開看看,有沒有什麼事情可以孵化成行動/任務

你可以在我的公眾號後台回復「清單」,獲取相關文章。

我曾經嘗試嚴格按照5個清單來管理我的待辦任務,但經過一段時間的嘗試,發現幾個弊端:

1、清單太多,每天回顧今日有哪些待辦任務時,需要在5個清單中來回切換瀏覽每個待辦任務。這樣在審視、比較事情優先順序時不是太方便。

2、今日行動清單,一般都是從任務清單、項目清單中提取的,等待清單、將來清單的利用率偏低,一段時間後就會忘記看這兩個清單的待辦任務,導致某些事情過了等待期而忘了處理。

經過改良,目前我的清單是按照工作、學習、生活來分類的,每個類別只有1個待辦清單。

下面結合奇妙清單這款軟體,來詳細介紹我對待辦任務的管理方法和技巧。

1、3個主要的待辦任務清單

工作清單:與自己所負責的工作職責相關的所有待辦任務。

學習清單:工作之餘的時間,用來提高自己各方面技能的任務,比如主題閱讀、輸出總結等。

生活清單: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瑣事,可能是公司組織的活動、可能是自己或家人的生活瑣事。

2、任務和子任務

每個任務的顆粒度不同,有的一次行動就能完成,有的需要分階段完成。前者管理相對簡單,後者略複雜些。

以我的日常工作為例:

作為交互設計師,我主要是接需求做設計方案,這項工作分為幾個階段:完成需求的交互方案→跟進視覺設計中的問題→驗收開發效果→bug跟進→上線效果跟蹤。

對某個需求設計任務,我會根據任務進度,不斷調整任務標題。

第一個階段,任務名稱是——【需求】需求描述,做交互方案,某月某日星期幾完成初稿
第二個階段,任務名稱是——【跟進視覺】需求描述,某月某日進入開發

這裡的任務名稱有2個小技巧:

一是用中括弧【XX】開頭,中括弧里寫著這個任務的階段或類別。這樣做的好處是通過這個關鍵詞,大概就能知道這個任務當前的優先順序了。

二是體現時間節點,在評估優先順序時時間信息很重要。

對於一個待辦任務,如果需要自己處理的事項很多很雜,可以在任務詳情視圖(界面右側邊欄)建立子任務,每做完一項就可以劃掉一項,讓自己對手頭的事情、進展心中有數,也不至於遺忘某個小任務。

以「【主題閱讀】獨立思維的相關書籍」這個任務為例,它的子任務可以包括:

《書籍1》閱讀書籍
《書籍1》思維導圖筆記

《書籍2》閱讀書籍
《書籍2》思維導圖筆記

獨立思維的知識點總結-知識點1
獨立思維的知識點總結-知識點2
...

3、加星標記

任務列表的事項非常多,對於優先順序高需要在最近兩三天處理的任務,我會加星標記,並根據優先順序調整這些任務的順序。

前面提到5個清單之一的今日待辦清單,雖然被我省掉了,但我通過加星標記來實現類似的效果,使用起來也非常方便。

4、備註欄

奇妙清單的備註欄,是我非常喜歡的一個功能。

我可以在這裡寫一些關於這個任務的思考、完成思路,也可以在這裡標註需求方給的部分信息和資料地址等,也可以註明這個任務上次討論的結論等等。

當我著手完成這個任務時,看看備註欄可以了解相關信息,很方便,不用到其他地方尋找。

5、提醒功能

奇妙清單的不足之處是,提醒功能不太好用。我沒有辦法讓它稍後提醒我,這意味著我要麼立即處理、要麼修改提醒時間,否則我很容易錯過和忘記處理這個任務。

對於奇妙清單在提醒上的缺點,我嘗試用日曆、提醒事項來彌補,配合的也不錯,後面詳細介紹。

工具小貼士:

奇妙清單(wunderlist)支持Mac、Window、iPhone、Android 多平台同步。

二、日曆

日曆,適合用來設置對時間有嚴格要求、必須在固定時間進行的事情。比如已經預約好的會議,比如某個待辦任務需要與某人溝通、聯繫之類的事情。

在工作日,我不會將自己單獨完成即可待辦任務填在日曆里。

一方面是因為我會在奇妙清單里註明某個任務是在星期幾的上午/下午完成,除了會議佔用的時間,其他的時間都有我支配,我都可以按照任務的優先順序來做,不需要在日曆里重複安排一遍。

另一方面,通過日曆上的空白,我可以了解這一天有多少自由支配的時間來做最主要的設計工作。如果某一天日曆上佔用的會議太多,我就會適當控制一下推遲或拒絕一些會議邀請,給自己預留時間來做最主要的任務。

但是在周末或下班後的時間,雖然所有的時間都由自己支配,但通常人會處理放鬆狀態,容易忽略、遺忘要學習的任務。這個時候,可以將待辦任務按照時間、優先順序記錄在日曆上,讓自己按照一定的規律生活和學習。

工具小貼士:

如果是Windows電腦或Android手機,同類的日曆軟體都差不多,不過建議挑選多平台同步方便的工具。

三、提醒事項

Mac/iPhone的提醒事項,支持稍後提醒、1小時候後提醒、明天提醒我。

而我最喜歡iPhone提醒事項的一個體驗是——它提醒我某個事項,但我沒有標記推遲提醒或已完成,那麼它會一直存在我的鎖屏界面上。每次我在鎖屏狀態下按亮手機屏幕能注意到這個未完成的提醒,讓我不容易錯過它。

基於這個特點,我常用提醒事項來添加一些需要當天處理,但時間可能沒法精準的事情。

比如下班後去超市買點東西、取快遞。下班時間不固定,我處理這件事情的時間也無法確定,所以特別需要推遲提醒我。

比如習慣養成類的事情,早上看看投資的基金股票情況看要不要買入或賣出、每月10號交房租等等。有時候沒空處理,可以不用理睬、讓它一直顯示的屏幕上,等我有空了再處理它。

——END——


時間管理方法為GTD,工具:Google Tasks+Google Calendar


從接觸到GTD概念開始,嘗試了很多方式和工具,也算樂在其中吧。算算差不多有3年時間了。

可以說,GTD很深刻的改變了我的工作習慣和效率(這一點因人而異,我只能說像我這種缺乏強大意志的易走神者,特別有效);

現在的用法是:
1、用EVERNOTE做時間管理;
2、每件事情記錄,用標籤做優先順序管理;
3、用紙質筆記本參加會議與討論,會議結束後馬上整理和記錄;
4、沒了~

心得是:
1、記錄很重要,「我不會忘記事情」這種信心,本身就很有價值;
2、行動、讓改變發生,這才是最後的目的;


紙做list,Evernote做知識管理,excel統計時間並透視紀錄


首先,我用的是Evernote的電腦版和iPhone版,記錄備忘、名單、突如其來的想法、雜誌電視上的新知,是不是的回顧一下,加深印象。
其次,用單位Mircosoft Exchange系統,從outlook中同步需要響鈴提醒的會議、備忘等。利用Mircosoft EXchange可以和iPhone的日曆、郵箱、Reminder同步,非常方便。
最後,會議做一些筆記。


以前用此類軟體都是虎頭蛇尾, 堅持不下來
直至前段時間朋友推薦了TickTick, 最初在安卓上用, 覺得頁面很簡潔, 因此用起來無負擔
後來換了iPhone, 繼續用TickTick, 現在基本已經習慣了
有時候在辦公室就直接用她們的網頁版http://www.ticktick.com
尤其是做一些清單非常簡便, 還能和別人分享,值得推薦


因為大部分工作相關事宜都會通過郵件處理,Outlook就可以了。可以通過category變相實現靈活的tag功能,通過folder來歸檔,Outlook自帶對每封郵件的重要級別設置和提醒。周期性任務可以通過Outlook calendar設定。覺得有意義的各種想法和各種知識都會放去evernote,方便保存和查找。重要任務單列在一張A4紙上,時時看得到。很喜歡Google Calendar,無奈連接時斷時續,不得不放棄。


  1. Any.Do 記主要任務和每日瑣碎的事情;
  2. MyChain 記錄每日都要做的事情,比如喝水2L;
  3. 印象筆記 Evernote 記錄每日的摘抄、自己的感想以及晚上對一天的總結。

公司用Evernote企業版,Google calendar

個人用Evernote, Google Calendar, Rememberthemilk。


凡是能夠手寫的,盡量手寫,且編序號,完成後一項一項打勾予以確認;
其他需要依靠手機或電腦的:有道雲筆記+桌面小便簽


1. Outlook 使用其中的標記和顏色就可以完成todo列表。
2. 紙質筆記本,記錄並跟蹤非電子郵件類任務,跟蹤方法也簡單,在每個任務前面畫個框,完成了打鉤,取消了就打叉。

以上,夠用了。


iphone自帶日曆APP


一直在用http://www.xiaomilaile.com/?from=zhihu


以前用google calendar,現在用微信上的一個公眾號,叫有約日曆


記憶力的提高可以用在其他地方。如果依賴時間管理工具而忘記某件事,只能說沒用心去記,或者不需要去記憶這件事。並不能說明記憶力下降。如果擔心記憶力下降,試試背單詞什麼的,人沒有衰老,不會記憶力下降。


個人:Omnifocus
團隊:Worktile


我喜歡用那個【高效todo】就是四象限軟體


一直用的是桌面日程,以月為單位,可以看到整個月的內容,直接生成桌面壁紙,打開電腦就能看到。但現在覺得它每個格子太小了,想換一個用。


推薦閱讀:

Getting Things Done(GTD)是否有效?
大家使用什麼樣的GTD 工具,有什麼好的時間管理心得?
如何協調印象筆記(Evernote)的「標籤」和「筆記本」整理筆記?
如何高效地使用 OmniFocus?

TAG:GTDGettingThingsDone | 日程管理 | GoogleCalenda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