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你的童年,有哪些書是你愛不釋手、抱著捧著,為你拓展了無限的想像空間,帶你的心走出了街道、家鄉,伴隨你走過好多年?

我知道問題標題有點長,但精簡一分則無法表達出我的全部用意。


《中國少年兒童百科全書(全四冊)》
既然這個答案被翻起來了,就更新一張圖片吧~


我童年看過的書看來都好冷門...

上海譯文出版的雜誌《世界之窗》,從親戚家翻來的。大概是從79年到87年的全部期刊。在沒有互聯網的時代,這本書上的很多東西看起來如同天方夜譚一般。陪伴我度過無數漫長的排便時間,經常坐到腿麻,爬出洗手間。

《世界地圖冊》

五年級的時候幸運地把腿摔斷,在家靜養半學期。父母沒有逼著我看教科書,於是我就有了大筆時間來看書(那時候我的FC還處於被管制階段)。這本世界地圖冊的特點是不光有圖,在每兩頁圖之間還會介紹國家的大概信息,民族,經濟,與我國關係等等。閑來無聊於是這本地圖冊在三個月後就爛了...之後每每看到好看的地圖冊都會買一本。《簡明不列顛百科全書》

沒記錯的話,應該是10+1本,最後出了個補遺本。
這是初中時看的。在燈市口的中國書店舊書店裡看到成摞成摞的這套書,售價不到300,但對我還是很巨大的數字。於是有一年春節用剛剛收到的壓歲錢偷偷買了一套,回家挨了一頓暴打。
初中時開始玩電腦遊戲,而且很悲催地選擇了光榮的遊戲。所以很多不明白的事情,都需要一個百科全書來查。我最開始的樂趣在於找到裡面一個個中國三國和日本戰國的人名,看看背景故事。後來漸漸地開始隨便翻出一本、翻到一頁就開始看,看見不懂的或者相關的就跳到新條目去看 ----- 這和現在看Wikipedia是完全一個感覺。
我的那套書遠沒有圖片上那麼乾淨:那是一套某個工廠圖書館淘汰或者變賣的舊書,充滿了陳腐的味道,書籍上是厚厚的塵土,但書裡面完全是全新的 ------- 恐怕自從進了圖書館就沒人再碰過它吧?
自從有了電子版和Wikipedia,這套書也就失去了即時查閱的意義。


聖經。

唯獨聖經。

從兒時起,家父家母就給敝人一本小小的聖經,並且告誡我:我將你的話藏在我心裡,免得我得罪你。
那是敝人會背誦的第一句話。敝人平生的第一本《聖經》,依然有頑皮的筆跡和劃痕,尤其是當初背誦過的經文。今日依然可信手拈來。

自幼,家祖母,家母,家姨母,家表兄,每晚睡前,便給敝人講聖經故事。每一則故事。故敝人讀小學前已經可以自己閱讀聖經了。裡面的故事,給吾輩無限的想像空間。

後來,老師,師父,恩師,教授,教敝人聖經學。從高中開始專門拜師學經,尤其是本門的啟示文學及預言學。大學讀神學,也是研究聖經。曾花時間,專門學本門的聖經預言學和相關的聖所神學。碩士開始研究舊約中的五經。其實貧道非讀神學者,乃讀聖經學生。故諸多神學問題,私未能解答,非吾輩之專業也。其略懂教牧學,也是屬於家傳和自修而得。

敝人患有家族遺傳疾病——聖經收藏慾綜合征。家中收藏了自民國初年至今的各種中文聖經,從深文理到淺文理,從滿洲康德年間,到上海公會年間出版的大大小小諸多聖經。也有文革手抄聖經的分卷本等。

家姨母用自己私人收藏辦過中文聖經展覽。敝人不單喜歡收藏中文聖經,更是收集各種語言之聖經。從希伯來文希臘文聖經,到英法德西,韓日泰緬,環遊世界,所見之聖經,統統買來。從專業原文聖經到教牧聖經,巨大的儀式聖經到袖珍便攜聖經。


但是,只有一本長年相伴左右,無論去哪裡都帶著那本小聖經。早晚必讀。

每次家母,打電話,也是會問,有沒有天天讀聖經?吾輩笑矣。

很舊的一本聖經,隨身帶了很多年。3.5*5.5inches大小,金邊皮面拉鎖,聖經紙張,荷蘭Jongbloed-Heerenveen印製。

燙金的英文名字也模糊不清了

扉頁印有敝人篆刻的第一枚印章,好醜。還有一枚藏書印。

聖經內頁。

鼓浪子
波士頓


鄭淵潔的所有童話,安徒生童話,科學畫報,科幻世界(至今還在看,還有凡爾納幾本出名的書:從地球到月球,海底兩萬里,環遊地球八十天等等。


《哈爾羅傑歷險記》
《昆蟲記》
《海底兩萬里》


各種小人書

《說岳全傳》、《興唐傳》、《薛仁貴》、《薛剛反唐》、《楊家將》、《呼家將》、《東周列國志》、《明代開國英烈傳》等等。。。

好吧,我也貼幾張圖,幾個印象深刻的章節


中華上下五千年,十萬個為什麼


我在童年裡非常幸運一件事就是得到了一本DK (Dorling Kindersley)出版的百科全書。

不少人應該也見過DK的Logo,雖然不太清楚這家公司,擁有過DK書籍的人應該都深有體會,閱讀DK的書籍是非常享受的一件事。DK的書籍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滿篇精心挑選的圖片和漂亮的排版,最後點綴上精闢的文字。在不少人眼裡,這家英國出版公司幾乎是等同於大英百科全書的,但實際上DK只是一個出版公司,而DK的百科全書系列也是他系列圖書中最負盛名一款圖書。

我是因為非常巧合的原因得到這本百科全書,不少90後的同學們童年時代都有父母被傳銷安利(大霧)後買來一大堆奇奇怪怪教材的經歷。

我的童年時代父母望子成龍心切,心一橫決心不讓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買了一堆奇奇怪怪的教材。而其中投資最大的應該就是這套階梯兒童英語,是一個美國叫階梯教育(Ladder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Group Co. Ltd )的公司製作的英語教學教材,一套下來書、磁帶、光碟各種東西都有,最後要按箱來算........然而這套教材的教學效果親驗非常一般,課本內容很生活化但非常無趣,作為一個兒童對這樣的教材並沒有什麼興趣。雖然父母不死心逼著看了一段時間,但是不感興趣就是不感興趣,一段時間之後也自然而然地丟棄不用了。

除了這幾箱質量一般的教材之外,該公司還有另一款產品,就是那本DK的百科全書(就是上面那個箱子)。階梯是個美國教育公司,階梯將DK的一個黃金時代系列百科全書版權買來後進行聯合出版,作為自己的產品錄製磁帶、製作光碟後再和百科全書一起進行銷售,當時可能打包銷售的吧,於是我就誤打誤撞地得到了這本百科全書。

當時可能才六七歲,但還清晰地記得當時翻開它那時候的心情。一打開這本書直接感覺就是「這實在是太!酷!了!」這本書雖然是1997年出版的,但依舊具有DK高質量的配圖和排版。至今翻起來還覺得是一本非常棒的百科全書。

配圖還有非常復古的麥金塔電腦。

翻開了這本書之後,突然間世界不再是日常生活的那樣重複無趣,各式各樣建築、物件、人都突然變得鮮活起來。
後來在小學時代,有一次班級裡面的個小活動,讓學生去了解蝴蝶的知識和觀察蝴蝶的標本,搜集資料並上台做一個小報告。後來在報告上我直接根據百科全書闡述了蝴和蛾的異同點和它們各自的特徵,我清楚地記得老師在一邊不停點贊。

那節報告課下課之後,幾乎沒什麼人走出去玩,大家都圍了過來聽我講各式各樣蝴蝶的故事。有一位同學無意中翻動了百科全書,翻開的那章章節是「大爆炸」,大家一看是有關宇宙的起源,馬上就好奇了起來,要求我來講有關宇宙的故事。
這本百科全書只是全套百科全書的第一本,涵蓋的知識也只局限於A-C之間的一些詞條。也許是這些詞條裡面天文學的辭彙比重比較大,從那時候開始,我就對天文學懷有極大的好奇心,所以有關天文學的詞條我都有仔細閱讀,聊起大爆炸一點都不吃力。於是大家就從宇宙的起源一直聊到了宇宙的最終命運。
那時候書里記載的宇宙最終命運是會因為萬有引力的原因,最終收縮,引發「大崩潰」,最後引發另一次大爆炸,然後周而復始,而我當時也是這樣解釋給我的同學們的。

而在1998年(這本書出版後的第二年),人們才通過觀察Ia超新星(也稱為宇宙的燈塔,是天文學家測量宇宙距離的重要星體)發現宇宙其實是在加速膨脹。而加速膨脹背後的動力暗能量(Dark Energy)的概念也是在1997年12月才被首次被提出,這本書里自然還是保留了原來「大崩潰」的觀點。

我們現在生活在天文學領域的大航海時代,天文學的認知邊界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不斷被拓寬。在也正是很早就接觸到了一些天文學知識,隨著我成長迎來的一次次天文領域大發現對我來說就像是不斷快速地從一個時代跨越到另一個時代,那種刺激感無以言表。

最後這套英文教材並沒有給我帶來什麼英語上的突破,但這本百科全書卻很大一定程度上激發了我探索這個世界的好奇心。現在我已經可以不用字幕直接觀看各種最新的紀錄片,而同時我也在努力掌握德語和日語,和更多各種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一切都只為更加了解這個世界,因為好奇。

也許對一個小學生來說,知道鹽酸和鋅反應會生成氫氣、14世紀歐洲因為黑死病差點死絕、宇航員掉入黑洞會被拉成義大利麵條這些知識沒什麼用。但通過這本百科全書他們看到的是一個極其有趣、充滿各種有趣事物等待我們去探索的大千世界。孩子需要的也許只是一個觀察世界之美的視角,剩下的路,好奇心會帶領他們不斷走下去。


喜歡儒勒.凡爾納的所有書,特別是《神秘島》——至少買過3個版本的


《天體的來龍去脈》(上海人民出版社)

小時候俺爹書櫥里少數幾本俺能自己大概看懂的書之一。
小學幾年裡翻來覆去不知看過多少遍,整個被裡面描繪的世界迷住,初中還會不時拿出來翻閱。
因為此書,一度想要成為天文學家,後來看科幻小說也尤為偏愛太空、外星球這類的題材。

《元素的故事》
同上,小學時期的愛讀物,翻自俺爹書櫥。
封面的樣子實在記不起來了,印象比較深刻的是氧氣的發現、質譜儀的故事,還有書後附的元素周期表。
算是我的化學啟蒙讀物。

《英語名歌金曲》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印象中是因為當時很喜歡聽The Carpenters,而這本書里收錄了我沒聽過的曲目。
同期還有一本《百唱不厭英文歌曲》(四川人民出版社)

這本里有更多當時的我比較熟悉的歌曲,也另外學唱了一些沒聽過的。
.
嚴格說來上面這兩本已經不能算童年讀物了,大概是俺初二的時候買的。
但是因為完全符合「愛不釋手、抱著捧著,為你拓展了無限的想像空間,帶你的心走出了街道、家鄉,伴隨你走過好多年」的定義,還是把它們放進來=v=
當時知道的一些歐美經典歌手/樂隊和曲目,很多都是來自於這兩本書的啟蒙。
這兩本書,加上兒時的一架木製玩具鋼琴,構成了俺整個中學時代的主要娛樂活動之一vvv
那段時間裡對簡譜的視唱很熟練。(雖然現在已經變音盲=_=)

因為現在正好在老家,剛在書架上翻了翻,又找到了下面這本
《世界科幻經典:卷三·太空探秘》(九洲圖書出版社)

也是初中時代的讀物。我就是在這本合集里,第一次看到亞瑟·克拉克的《與拉瑪會合》。
截至目前我所看過的科幻小說中,再沒有哪部能像這篇作品一般,給我的世界觀造成如此之巨的震撼,克拉克的文筆也直接影響了我後來在科幻作品上的欣賞趣味。
大學時在新加坡的國家圖書館裡,無意間看到英文原版的RAMA II和RAMA III,才知道此文還有續篇。後來從書店裡買下了拉瑪系列全套的台版中譯本,帶回家收藏,如今還會不時翻看。(※以上所有引用圖片均來自互聯網)


不知道你們聽沒聽過一本書叫三毛大世界。小時候居住在一個遠離市區的廠礦-醫院-學校-社區一體的地方。很多過去大型國企都這樣。那地方信息閉塞到一個境界了。但是就是這套書給我的影響非常非常大。那時候因為父親的影響很難出去玩。要出去也是跟他們上山或者出遠門。所以就窩在家裡看書。算是我的啟蒙吧。。。無論哪個方面。

打開世界之窗

探索兵器世界

漫遊錦繡中華

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漫遊錦繡中華里有關辛亥那一部分以及打開世界之窗這一冊。
可以說我所謂自以為對很多事情略知一二以及行萬里路的現狀。就是從這冊書里打下的基礎


《機器貓》二年級到五年級


金庸小說... 痴迷了好久。


各類作文選。

每次買到作文選都是先當故事書一般看完。
那是最開始也最純粹的的與遠方的同齡人的交流。


正經回答。我小學的時候看的是《釋迦牟尼傳》,被悉達多堅忍不拔的精神給感動到了。後來又看了《觀音傳》,更是心生一種悲憫之感。概括這兩本書帶給我的正面影響就是我懂得什麼是堅忍與善。但我不是佛教徒。


《十萬個為什麼》。。四本


已有的答案精彩紛呈,我就不在這裡重複了。
補充我自己童年中的一個。
貌似是小學4年級(具體時間真的淡忘了)從姥爺的書櫃里發現一本和我同歲的書。
哎,貌似挺有意思,還帶畫。
(那時候以為帶畫的書就好玩,就喜歡讀,現在我自己都無法理解這是為什麼)
耐著性子讀完了。
現在我覺得這輩子就"毀"在這上面了。

(圖從網上找到)

(Born in Riot...)

懷念當時的書價。。。


以前住在爺爺的家裡,二樓有一間總是鎖著的房間。五年級的時候,恰好一次那房間的門是開著的,住了一年多的我第一次進入這個房間。原來裡面藏著的大多是上一代的「古物」,在滿是灰塵的書堆里有一本散文集,我翻看著一篇文章覺得不錯,就拿走了。
當時還不知道它是《荷塘月色》,只是覺得裡面詞句優美,讀起來心曠神怡。後來這本散文集一直放在我的書櫃里,偶爾拿出來看看。


我的有點怪,一本是叫《上古神話演藝》,書前引用書目列表長達三頁,但寫的跟小說一樣……再一本是《長干行》,幾乎沒人看過吧,古龍的早期作品,沒什麼名氣,據說還是口述代筆的,但……真的很好看啊……還有一本超厚的《新365夜故事》裡面的故事其實很多都不太和諧的……最後是儒勒凡爾納的幾本小說,總結以上,可以知道我後來不迷戀幻想小說都難啊……


《大衛·科波菲爾》
《愛麗絲漫遊奇境記》《愛麗絲鏡中奇遇記》
《彼得·潘》


推薦閱讀:

把你讀過的好書推薦給他人吧,真的讓你受益匪淺的一些書(最好有個人的體會或心得哦)?
古人是如何排放書籍的?
電子書和紙質書的閱讀速度,哪個更快?
Steve Levy 新書《In the Plex》怎麼樣?有什麼有趣的段落?
舊書應該如何消毒?

TAG:閱讀 | 書籍 | 調查類問題 | 童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