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上帝存在的證明有哪些?


Monash University 的Graham Oppy寫過一本叫Arguing About Gods, 因為在寫關於宇宙論論證的期末論文所以把這本書下下來看,在wiley在線圖書館有電子版下載。
這本書基本上將現有的上帝存在證明,和相關證明的前沿論證都給出來了。可惜沒有中文版,因為2006年才出版,基本上是最前沿了吧。
高票回答的已經很好了,但是根據這本書來講並不全面。除了四大證明以外,還有帕斯卡爾的賭注,通過權威論證(authority),通過宗教體驗論證(religious experience),通過道德論證(morality),通過奇蹟論證(miracle)通過意識論證(consciousness)通過未解現象論證(puzzling phenomena)。想要了解的筒子們可以下下來這本書,只要不嫌裡面分析哲學式的論證虐人就可以看看。


2015.6.11 用了四年的時間拿到知乎上第一個過百贊的回答……不知道該說什麼了……
================================================================
宗教人士常用神秘主義證明上帝存在,比如神跡之類的,由於這些往往難以相信,所以接下來我只介紹哲學上的證明。
哲學上關於上帝存在的證明很多,但可以分為四種:

1.本體論證明
2.宇宙論證明
3.設計論證明或者目的論證明
4.道德論證明
本體論證明指,從上帝的概念出發證明上帝存在。例如,曾有人提出,上帝是你可以想像的最大之物。顯然這個最大之物是存在的(因為倘若你認為不存在的話對方便可以駁斥道你所談論的那個東西不是上帝)。另外一個本體論證明是認為上帝是完美的,而上帝顯然在我們的思維中存在。如果上帝僅在思維中存在而不在現實中存在則並不完美,進而推出不在現實中存在的不是上帝,上帝在現實中存在。(個人認為上帝存在無須證明的觀點本身也是本體論證明的一種)
宇宙論的證明嘗試著將上帝解釋為宇宙中的第一因或者第一推動力。這一類證明首先論述的是萬物有果必有因,或者一切運動的物體都有一個推動它的力量,然而這樣的因果鏈或者動力鏈是不能無限延續的,一個只有結果沒有原因或者只提供推力本身不被推動的存在便是上帝。
設計論證明或者目的論證明,認為宇宙存在目的,為宇宙提供這個目的或者說引領宇宙走向的,便是上帝。
道德論證明認為上帝是善或美得事物的原因,或者認為上帝是至善或至美。由於世間存在善或美,便認為上帝存在。或者由於世間萬物是不完美的,便有一個完美的上帝存在。
上面四類證明是哲學的證明而不是宗教的證明,這些證明從人的理性出發而不是從宗教本身的「上帝存在」這一前提出發,體現出了人類理性與智慧的光芒。(如果從上帝存在作為基本前提出發證明其存在,顯然是有違理性精神的反智的證明)
上面四類論述都有其對應的駁斥觀點,比如:宇宙論證明並沒有辦法說明宇宙中必然有這樣的因果鏈存在,而且上帝是第一因的觀點顯然和萬物有果必有因的前提相矛盾;目的論證明的前提是宇宙存在目的,但是並沒有辦法證明這一前提;道德論證明中認為宇宙中的善和美是由上帝提供的,但這樣一來難以解釋惡的存在;對於本體論證明的駁斥中最為精彩的來自康德,他提出存在先於屬性的觀點,也就是說從屬性出發定義存在這樣的論證是無意義的。
另外哲學上也存在對神秘主義的證明的反駁,理由很簡單,出現了一個現象,我們把它解釋為偶然或者其他的因素,比認為這是上帝造成的更加可信,更加靠譜。
上面關於幾類證明的介紹和駁斥都只是簡單舉例,有興趣的話可以去搜集更多相關的資料。
關於道德論證明我再補充一點。宗教人士常使用各種不好的社會現象來論證這是因為不信仰上帝而造成的,因此要信仰(一個顯然存在的)上帝。(有意思的是,道德論的論述常將世間的善歸因於上帝,而將惡歸因於其它方面)出現這一情況是對「上帝不存在」這一信息產生的定義缺乏延伸的理解。作為無神論的存在主義者薩特從上帝不存在這一前提出發得出了關於存在、自由與責任的推論,對使用道德論證明上帝存在的論證可以說是一個有力的回擊。然而從薩特的觀點出發,如果認為上帝不存在人類就必須為自己的行為承擔責任——也就是說,世間一切的善和惡都是人類自己行為的後果。在這一前提下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是很痛苦的,所以很多人選擇了使用自欺(Bad Faith)逃避這一痛苦,進而需要有一個他者(比如魔鬼、原罪、前世的孽債)來為自己的錯誤負責——這從部分程度上可以解釋信仰的力量。


本渣無恥而機智地把自己曾經在另一個類似問題上所做的回答原封不動地貼了過來。
原地址為:西方哲學史上對上帝存在的證明有哪幾種? - Pascal 的回答
————————————————————
哲學史上的上帝存在證明,本渣很早之前做過總結,並在豆瓣上以《上帝的證明史》為標題發過一篇小文章。現在貼給題主和各位答友,希望能夠對該問題的解答有所幫助。
本文涉及到奧古斯丁安瑟爾謨托馬斯·阿奎那笛卡爾帕斯卡爾萊布尼茨貝克萊伏爾泰康德共九位哲學家分別從各自角度對上帝存在進行的證明。
現按順序分述如下:

————————————————————

1. 奧古斯丁的「知識論證明」

所謂「上帝存在的知識論證明」,其主要思路為,通過為實存的確定性知識(真理)尋求來源,反推上帝的存在。奧古斯丁借用柏拉圖主義的思想,把知識能力和知識對象按等級排序,認為只有處於最高等級的理性才能擁有真理和知識。那麼這些真理和知識的來源是什麼?奧古斯丁認為只有三種可能:真理的來源要麼低於理性,要麼就是來自於理性,要麼高於理性。首先,真理的來源不可能低於理性。真理要為理性提供規則,因而不可能低於理性而被理性判斷;其次,真理不可能來源於理性。理性活動是一個變動不居的心理過程,而真理則是永恆不變的,二者不可能等同;最後,真理的來源只能高於理性。在人類的知識等級中有一個處於最高等級的真理,為人類理性提供規則,使之認識真理。這一最高等級的真理就是上帝。

————————————————————

2. 安瑟爾謨的「本體論證明」

所謂「上帝存在的本體論證明」,又稱「先天證明」,即不經過後天的經驗,僅依靠上帝的概念推論出上帝的存在。這個證明可以概括為如下三段論:

(1)大前提:上帝被設想為一個無與倫比的東西。

(2)小前提:一個無與倫比的東西意味著它不僅存在於心靈中,也存在於現實中。

(3)結論:上帝存在於現實中。

大前提所斷定的內容僅就人們所設想的上帝「觀念」而言。小前提涉及觀念完滿性的比較,它隱含了「僅存於心靈中的觀念不如既存在於心靈中又存在於現實中的觀念完滿」這一前提。在這一隱含前提下,如果不想引起上帝觀念的內在矛盾,即,如果上帝不存在於現實中,那就不是「無與倫比的」,也就必須承認它在現實中存在。因此,安瑟爾謨得出了結論。

該三段論是有問題的。小前提所斷定的是對大前提中的上帝觀念進行分析得出的另一個觀念「存在於心靈中並且存在於現實中的東西」,歸根到底是「上帝觀念」的性質。結論卻將這個無與倫比的觀念存在偷換成觀念之外的「現實的存在」。因而屬於一種「詭辯」。

————————————————————

3. 托馬斯·阿奎那的「宇宙論證明」

托馬斯反對安瑟爾謨的先天證明(上帝的性質不可為我們認識,因而先天證明無效),主張後天證明,又稱為「宇宙論證明」。所謂「宇宙論證明」,即從後天的具體經驗入手,反推上帝存在。論證共有五點,因而也被稱為「五路證明」:

(1)第一推動者。任何事物的運動都是由他物所推動,如此推論下去,必然有一個不受他物推動的第一推動者;(2)第一原因。任何事物作為結果必有其原因,如此推論,必然有一個自因的第一原因;(3)必然存在者。任何事物必從他物處獲得存在的必然性,否則將會有某一時刻,世界不存在。如此推論,必有一存在者,它自身就是必然的,且能賦予他物以存在的必然性;(4)最完善存在等級。事物的存在等級、完善程度是有次序的,如此推論,必有一最完善的存在,其等級和完善程度可以作為一切他物的標準和原因;(5)最高目的因。事物的和諧秩序不是偶然的,而是有目的的,這得益於某個最高目的因、宇宙設計者。

托馬斯·阿奎那認為,這裡的第一推動者、第一原因、必然存在者、最完善存在等級、最高目的因即是上帝。

五路證明從經驗出發,更具說服力,但隱含著兩條先驗原則:第一,因果性是線形的有限鏈條,由果溯因必終止於某一點;第二,因果鏈條的終點就是基督教的上帝。

————————————————————

4. 笛卡爾的「實在性證明」

所謂「實在性證明」,即依據實在性的因果原則,由結果回溯到原因,有些類似於托馬斯·阿奎那的「第一原因」證明。但二者是不同的,托馬斯·阿奎那的證明建立在具體的感性事物之上,而在笛卡爾證明的起點處,僅有「我思」是確定的,其它一切事物都是被排斥的,無法作為論證的出發點。

笛卡爾的證明建立在「觀念的對象實在性」和「實在性的因果原則」這兩個普遍原則之上。所謂「觀念的對象實在性」(舊譯「客觀實在性」),是就觀念總是表象某對象而言的。鑒於諸對象本身的實在性差別,諸觀念的對象實在性也有著等級之分。大體說來,觀念的實在性由低到高分別為表象樣式或偶性的觀念、表象有限實體的觀念、智識(理解)無限實體的觀念。所謂「實在性的因果原則」,即,「原因不得小於結果」,也就是說,「原因的實在性等級不得低於結果」。

通過懷疑,笛卡爾唯一可以確立的就是「我」的存在。這個「我」很明顯是有限的實體。而在「我」之中卻有一個無限觀念。根據實在性的因果原則,有限的「我」不可能作為無限觀念的原因,一個無限觀念的原因只能是一個無限的實體,即上帝,是他將無限觀念賦予我內心的。因此,笛卡爾得出「上帝實存」的結論。

除了「從無限觀念推論無限實體」,笛卡爾的證明還有另一條思路,即從「我的實存」反推「上帝的實存」。具有「上帝觀念」的「我」是由什麼創造和保存的呢?笛卡爾相繼排除了「我」、「父母」、「其它不完滿的原因」,這樣就僅剩下「上帝實體」。他認為,只有上帝這個無限的、完滿的實體,能夠創造時刻創造(即,保存)「我」,使我具有如此的本性。

————————————————————

5. 帕斯卡爾的「功利選擇證明」(賭徒證明)

在帕斯卡爾的時代,無神論者基本上被認為是沒有信仰的、自私的人,而他的證明主要是為了說服那些無神論者,讓他們從自己的利益角度出發,來選擇信仰上帝。

帕斯卡爾認為,上帝是否存在無法靠理性推論,因為人的理性是非常有限的。所以上帝的存在與否,完全是一個信與不信的問題。於是,帕斯卡爾將是否信仰上帝視作一次賭博,分析了四種情況,分別是:

(1)上帝存在,我信仰上帝(認為其存在);

(2)上帝不存在,我信仰上帝;

(3)上帝存在,我不信仰上帝(認為其不存在);

(4)上帝不存在,我不信仰上帝。

通過比較這四種情況,帕斯卡爾發現,第二種、第四種上帝都不存在,不管他輸贏,都沒有什麼損害;第三種他賭輸了,而且上帝存在,那麼他將受到最重的懲罰;只有第一種情況,他可以最大程度地獲利。基於功利的考慮,帕斯卡爾選擇信仰上帝,相信上帝存在,因為這樣至少不會對自己產生損害。

————————————————————

6. 萊布尼茨的「理由律證明」

萊布尼茨以上帝的存在作為形而上學的前提,他又反過來使用邏輯兩大律,提出關於上帝存在的兩個證明。他認為,任何事物都有其存在的理由,理由分為必然理由充足理由

(1)必然理由律(矛盾律)的證明(先天證明):上帝是所有可能事物的源泉,根據「所有可能性的總和是必然性」,上帝是一切必然理由的依據。因此,上帝是必然的實體,因為上帝的本質即包含著其必然存在。

(2)充足理由律的證明(後天證明):所謂「充足理由律」,即依據該原則,必須有一個某事物之所以是這樣而不是那樣的充足理由,即使這個理由並不為我們所知。既然一切偶然事物的存在都有其充足理由,對這些充足理由的追溯必然要達到偶然事物的系列之外,否則將會陷入無限推論。而這個「偶然系列之外的存在」即作為必然實體的、自因的上帝。

————————————————————

7. 貝克萊的「經驗論證明」

貝克萊認為,依據其經驗論原則「存在即是被感知和感知」,宇宙中的存在只有三種:感知者心中的觀念、有限的感知者(個體精神)、無限的感知者(上帝)。他首先否定物質實體,認為認識的對象只能是觀念,事物只是「觀念的集合」。由於觀念是被動的,它只有被主動的精神感知到才能產生、存在。即使沒有任何有限的個體心靈感知到它,事物還會被「永恆的精神」、「宇宙的大心靈」,即上帝所感知。觀念的存在,事物的多樣性、連續性、永恆性恰恰證明了上帝的存在。

貝克萊這種從觀念產生、存在的原因出發來證明上帝存在的方法是十分獨特的。但他並沒有將其經驗論原則貫徹到底,因此包含著理論矛盾。貝克萊雖然承認,只有觀念才是認識的對象,精神實體是不可感知、因而不能對其形成任何觀念的,但他還是肯定了精神作為感知活動承載者的實體性存在。很明顯這與其宗教信仰有關。

————————————————————

8. 伏爾泰的「自然神論證明」

伏爾泰的證明是以牛頓力學為背景的。牛頓的力學把世界視為一個機械系統,以作用力與反作用力解釋事物運動,因而最終不得不藉助於超自然原因(上帝)來充當宇宙的第一推力。伏爾泰基本繼承了牛頓的觀點,但同時融入了自然神論思想。上帝的確是第一推力,但上帝施展第一次推動後便不再干預世界,他在為世界立法並使「世界機器」運轉起來後就永久休息了。於是世界就按照「法」運動著。因此,自然規律(主要指牛頓力學)的存在本身必然要求設定上帝的存在。

伏爾泰同時還認為,上帝的設定更主要的是為了保證道德生活和社會秩序。我們相信上帝的實存,更重要的原因不是出於形而上學的考慮,而是維繫道德生活和社會秩序的必要前提。因此,上帝是一個必要的信仰對象。

————————————————————

9. 康德的「倫理學證明」

康德認為,「上帝」是一個超驗理念。傳統的理性神學用知性範疇規定它,無疑是一種錯誤的行為。他對以往各種上帝證明進行了批判和清理。以往的證明大體分為三種:本體論證明、宇宙論證明、目的論證明,其中又以本體論證明為基礎。康德指出,本體論證明之所以直接從上帝概念推論出上帝實存,是由於它混淆了判斷的邏輯必然性(事物的概念存在)和事物的現實必然性(事物的時空實存)。因而,上帝理念只是一種人為設定的「理想」,它超出我們的認識,對其存在我們既不能肯定,也不能否定。它超出現象世界,屬於物自體。

儘管我們無法獲得上帝的知識,但康德指出,理念的作用不是「建構性」的,而是「范導性」的,因而設定這樣一個最高存在者並不是錯誤的。從認識論上來看,上帝理念的范導作用體現在它可以滿足人類追求無限的形而上學思維的要求,也有助於引導人類對自然的認識,把自然視作有著最高根據的統一體,從而尋求系統化的自然知識;從倫理學的角度看,上帝的范導作用則起到可以為道德行為提供一種仿效「原型」的作用,儘管這種原型人們永遠也達不到。康德指出,在我們的道德世界中,上帝是必要的,我們出於道德的原因設定和相信上帝的存在

康德強調,道德只來自於純粹實踐理性,與感性經驗無關,這樣才能保持其普遍必然性。道德法則來自於理性,道德行為的結果卻必然落入感性世界,因此,德性與幸福二者是分離的。那麼,道德目的(至善)如何在感性世界中實現呢?換言之,理性所追求的至善(德福一致)怎樣才能實現呢?

康德認為,這就需要輔以「道德公設」。道德公設有三個:意志自由靈魂不朽上帝存在。(1)我們必須假設有一種擺脫感性世界限制、而單純依靠理性世界的道德法則決定自己意志的自由,否則,實踐理性就不能以「至善」作為其最高理想;(2)人的有限性使得在今生今世實現「至善」成為不可能,因此必須假設靈魂不朽,否則「至善」沒有實踐上的可能性;(3)為了保證在感性世界中德性與幸福能夠一致地實現,必須假設一個上帝進行公正的協調。

因此,就本主題來看,上帝雖然在康德的認識論中失去了以往的地位,但卻在其倫理學體系中作為道德實現的必要條件重獲存在。

————————————————————

————————————————————

除了上述各種」證明上帝存在「的觀點之外,對上帝存在的」反駁「在哲學史上也是一個十分重要且有趣的話題。在這裡,本渣將自己對該話題的總結一併奉上。

反駁上帝存在「的思路大體有四種(本渣能力有限,如有遺漏,望各位大神勞神補充),本渣分別簡要地給出這四種思路的代表:

————————————————————

1. 休謨的反駁

休謨作為懷疑論者,認為上帝的存在既不能被證實,也不能被證偽。從「觀念不能超出經驗」的原則出發,我們關於上帝的觀念都是缺乏經驗基礎的,因此,對上帝存在與否就不能下任何判斷。休謨根據經驗論的原則,對傳統理性神學中上帝存在的各種證明進行了批判。

首先,反駁宇宙論證明。休謨認為托馬斯·阿奎那的宇宙論證明的本質,是從經驗結果反推其超驗原因,因此是以「必然性的因果觀念」為根本的。在休謨看來,因果觀念之間的恆常聯繫只是「習慣性的聯想」,本身並不包含可以直接為我們經驗到的必然性,而且,我們也無法直接經驗到上帝就是這個第一因。因此,這個證明是不成立的。

其次,反駁「神跡」證明。休謨認為我們從未直接經驗到「神跡」,並且它違反自然法則,而自然法則乃是經驗所確立、所證實的法則,因而該證明不成立。

最後,反駁目的論證明(宇宙設計論、自然神論證明)。休謨認為,這種證明運用類比的方法,從自然物與人造物的相似出發,根據」人造物有其製造者「這一經驗事實,推論出」自然物也有其作者即上帝「,很明顯犯了「不當類比」的錯誤。從經驗論原則出發,我們對所謂上帝造物是沒有任何直接經驗可以作為觀念的根據的。因此,這種證明也是不成立的。

總的來說,休謨所得的結論是:在知識論層面上,我們不能對上帝做任何判斷。休謨的反駁並不是要顛覆宗教信仰,而是以極端經驗論為手段,拒斥各種理性神學的證明,從而將宗教信仰的根基建立在個人良知和情感之上。

————————————————————

2. 康德的反駁

康德並不排斥上帝理念,相反,他認為上帝理念對於知識論的范導作用是非常明顯的。康德批判的對象只是傳統形而上學中對知性範疇的超驗誤用,這使得理性神學所獲得的上帝的知識只能是「先驗幻相」。因此,他要把上帝從知識論中清除出去

康德分析和批判了各種關於上帝存在的證明,他認為安瑟爾謨的本體論證明是其餘一切證明的基礎。該證明的本質是從上帝概念直接推論出上帝實存。康德指出,這種證明的錯誤就在於混淆了判斷的邏輯必然性事物的現實必然性」。所謂「判斷的邏輯必然性」是一種分析性的必然性,即從主詞中可以分析出謂詞。而「事物的現實必然性」不僅需要這種邏輯聯繫,還需要一種「綜合」,即經驗直觀的依據。我們可以從上帝概念中分析出「上帝存在(是)」,但這種「存在(是)」僅僅是一個邏輯系詞,是對上帝觀念某性質的描述,但安瑟爾謨卻將其偷換成在時空中「實存」。對於這種「實存」,我們並沒有任何經驗直觀的依據,因此該證明是不成立的。

在康德那裡,以「存在」(實存)來規定「上帝」即是一種誤用,因為「存在」作為「量的範疇」,屬於知性範疇的一種,而知性範疇恰恰是不能運用到超驗理念上的。因此,說「上帝存在(實存)」是錯誤的。

————————————————————

3. 費爾巴哈的反駁

費爾巴哈從唯物主義的角度,指出上帝並不是實在的存在。上帝是人的本質的異化。也就是說,人把自己的本質對象化為一個獨立於人的精神實體,從內部分離出來,並無限擴展。這個分離物與人相對立,反過來束縛人、限制人、統治人,成為人的異己力量。異化為上帝的本質,在費爾巴哈看來,不是個人的本質,而是人類的類本質。要克服這種異化,就要揭露宗教之虛偽,指出上帝的本質乃是人的精神的創造物。

————————————————————

4. 弗雷格與羅素的反駁

弗雷格、羅素二者都是從語言分析哲學的角度上對「上帝存在的本體論證明」進行批判和反駁的。

弗雷格從語言邏輯上區分了對象與概念。對象指個體事物,概念是含有空位的函數表達式。如「蘇格拉底是哲學家」中,「蘇格拉底」是對象,「( )是哲學家」是概念。概念可以分為兩類:一階概念,即在語句中充當謂詞的部分,如「( )是哲學家」;二階概念,即語句中的量詞,如「存在( )」。對象、一階概念、二階概念之間的關係是:對象處在一階概念之下,一階概念處在二階概念之下,即,一階概念只能規定對象,二階概念只能規定一階概念,而對象與二階概念之間則不存在邏輯關係。

因此,「上帝存在」這句話本身就是不成立的:(1)這句話中,「上帝」是對象,「( )存在」是二階概念。因此,說「上帝存在」,即把對象填進二階概念中,這是不符合語言的邏輯結構的;(2)如果這句話符合邏輯結構,那麼「上帝」便不再是一個實存的「對象」,而是一個擁有無限性質的概念,這也就無法得出上帝的現實存在。總之,本體論證明是無效的。

羅素的思路與弗雷格基本一致。羅素也認為,存在不是個體的性質,因而不能修飾個體對象,只能修飾命題函項。這裡的命題函項與弗雷格的一階概念大體是相同的,羅素也將其稱作「摹狀詞」。在摹狀詞理論中,「存在」被表述為一種命題函項的可滿足性。那麼,「上帝存在」轉化為邏輯語言便是:(存在x)(x具有性質p1、p2、p3、p4、p5、p6、p7、p8…)這便是「上帝」的摹狀詞,表明「上帝」在這裡只是一個具有無限性質的命題函項。本體論證明的錯誤便是:(1)將「存在」視作「性質p」之一,但實際上「存在」是量詞;(2)現實中也並不能找到一個滿足該命題函項的個體,該命題函項的滿足需要經驗。所以,如此斷定上帝存在是錯誤的。

————————————————————

————————————————————

好了,先講這些,以後又想到什麼再做補充吧。


證明上帝存在的八個邏輯推理
雪峰
1.萬物有源,源頭為上帝  
  橫貫南美的亞馬遜河、一瀉千里的尼羅河、奔騰不息的長江黃河、波濤洶湧的密西西比河,都有自己的發源地;本格拉寒流、秘魯寒流、莫三比克暖流、蓋亞那暖流,都有自己的來源處;里約熱內盧--倫敦航線、洛斯安赫萊斯--巴黎航線、火奴魯魯--馬尼拉航線、巴黎--科倫坡航線,都有自己的起點.
  我們常用的所有工具,從鉛筆、針、鏟子、勺子、鉗子到汽車、電腦、印表機、攝像機、機床等等;我們使用的物件,從琴棋書畫、手錶鬧鐘、桌椅板凳、鞋襪衣帽到茶杯暖瓶、檯燈電話、冰箱電視等等,凡人類創造的一切,都有它們的起源,不是憑空而出。
  我們家裡養的貓、狗、羊、豬等都有一個來源,即使園中載的牡丹芍藥、桃梨杏果等植物也不是憑空而來,可以追溯其原始淵源。
  音樂文字、藝術醫術、理論方法、法術方術、公理定理等等無一沒有來源。
  歐洲白人、非洲黑人、亞洲黃人、阿拉伯人和巴西人,無一不是自己祖先的子孫。
  高聳的喜馬拉雅山、沃野千里的尼羅河三角洲、遼闊的亞馬遜沖積平原、銀裝素裹的南極冰川,沒有一處不是形成於滄桑變遷。
  萬物有源,那麼地球呢?太陽系呢?宇宙呢?同樣也有起源。
  一切都有起源,那麼,必然有一個最初的源頭,這個最初源頭就是上帝。

2.萬物在動,初動力來自上帝  
  群山在旋轉風在舞,河水在流淌泉在涌,白雲在飄過大地在動,大海在翻騰火焰在熏;
  草木在生長鮮花在謝,細菌在繁殖昆蟲在忙,牛羊在吃草獅虎在跑,母雞在下蛋百靈在唱;
  電子在飛旋分子在動,粒子在流瀉電波在沖,紅外在輻射伽馬在刺,電磁在波及光子在閃;
  心臟在跳動血液在流,皮膚在呼吸胃在動,神經在敏感毛髮在長,思想在連接心神在盪;
  坐地日行千千里,銀河瞬間萬萬年,日月星辰閃電轉,凌晨黑髮傍晚白。
  萬事萬物在運動,相互推動才運動,最初動力從哪來?沒有上帝哪來動?

3.萬物有象,象的本質是能量,能量的核心是上帝    
  象就是圖象,指物體的大小形狀、外貌特徵及結構類型,象是一種物質區別於其它種物質、一個物體相異於別個物體的分水嶺。微生物與昆蟲、小草與大樹、人與其它動物、山與河流等等,等等相互不同,原因在於各自的象不一樣。萬物有各自不同於他物的象,那麼,象是如何產生的?
  象的本源是基因結構,有什麼樣的基因結構就有什麼樣的象。水與油的象不一樣,在於水與油的分子結構不同,也就是基因結構不同。但任何的結構,若沒有能量的參與,只能是一個幻影。
  比如我們要造一所房子,首先要在大腦中設想出這所房子的結構來,複雜的房子還要畫出結構示意圖來,但是,若沒有機械人工能量的輸入,這所房子結構只能永遠是一個幻影,只有當我們投入了人力物力這個能量,我們大腦中設想出來的結構才能成為一所現實的房子。
  一粒種子,只有吸收了土壤中的養分和水分及太陽的熱能和光能後,才能成為一株植物。
  母體子宮中的受精卵,只有不斷地給它供給營養能量,它才能發育成長為一個頭是頭、腳是腳的動物來。
  一隻燈泡,只有輸入電能,它才能發出光亮來。
  一堆土丘,只有獲得地球不斷運動的能量,才能變成一座高山。
  一條小河,只有彙集千百條小溪的能量,才能成為一條洶湧奔騰的大江。
  那麼,能量是從哪兒來的?
  讓我們來追根溯源。
  一株小樹苗要展葉生長,必須要獲得水分,根系吸收的水分主要來自雨水的滲透,那麼雨水是從哪兒來的呢?雨水來自天上帶水汽的雲。那麼雲又是從哪兒來的呢?雲是由風從海洋上送來的。風又是從哪兒來的?風是由地球上的冷熱氣流對流形成的。冷熱氣流又是如何形成的呢?是由於地球旋轉時地球表面不斷獲得太陽熱能和失去太陽熱能形成的(忽略月球引力等因素)。那麼地球是如何開始旋轉的?又是什麼力量促使它不停地旋轉的???
  根據能量守恆定律,宇宙中不可能有永動機,任何一個物體的運動變化必定要受到一個或幾個其他能量的推動,沒有能量,就沒有事物的運動變化,那麼,一切事物的運動變化,歸根結底,必然要有一個最初的不受其它能量制約的能量的推動,這個最初的能量,就是上帝。
  地球最初的旋轉是由上帝這個能量推動的,推動起來後,就由太陽系其它行星包括彗星來帶動運行。

4.因果相連,凡果都有因,所有因的初因是上帝  
  我們都有過頭痛的經歷,儘管每個人頭痛的原因有所不同,但頭痛肯定是有原因的,絕對不可能有無緣無故的頭痛。
  任何人,不論患何種疾病,任何疾病的產生都是有原因的,先天性疾病也是有原因的。對此,想必沒有人提出異議。
  同理,颱風、龍捲風、地震、火山爆發、沙塵暴、撒斯(sars)病毒等,都有其發生的原因。
  第二次世界大戰、十字軍東征、中東戰爭等都有原因,不會無緣無故發生。
  許多猶太人在二戰中被殺、泰坦尼克號撞上冰山、美國世貿大樓被炸、蘇聯解體、香港收回、薩達姆政權被強行解除等都有原因。
  地球圍繞太陽旋轉,月亮圍繞地球旋轉難道就沒有原因?
  飛機失事、火車相撞、牆倒屋塌、江河泛濫難道就沒有原因?
  千夫唾罵、家破人亡、坐牢殺頭、死於非命難道就沒有原因?
  頭上長瘡、腳底流膿、眼瞎耳聾、缺胳膊短腿難道就沒有原因?
  虎豹捕鹿、鳥雀捉蟲、豬遭屠戮、人遇橫禍難道就沒有原因?
  早期的瑪雅、希臘、埃及、古羅馬、敘利亞、波斯、巴比倫文明失落了,難道就沒有原因?新生的美國文明逐漸強大了起來,難道就沒有原因?
  我在《生命禪院》"必然"篇中列舉的以下現象:
  風起浪涌、潮起潮落、雲升雨降、雪飄霧罩、雷鳴電閃、海嘯轟鳴、颱風肆虐、火山爆發、地震裂變、江河泛濫、沙塵滿天、鳥雀失蹤、早晚出霞、彩虹昭天、日食月食、四季更換,候鳥遷徙、蛙蛇冬眠、百靈晨歌、雄雞報曉、昆蟲泛濫、細菌繁衍、春生夏長、秋收冬藏、蔓藤纏繞、桂樹飄香、花開花落、葵花向陽,大陸漂移、地殼裂變、雪山融化、小島消失、江河改道、高山滑坡、山峰增高、岩石風化、溝壑縱橫、沙丘推移、石縫出泉、瀑布掛川,河流運沙、三角洲出現等等都有原因。
  不論是天上的,還是天下的,一切的現象或結果都有原因,無論如何,我們也找不到一個沒有任何原因的現象或結果來。如果說地球上出現的生命現象其原因是由於有了地球和太陽系,太陽系產生的原因是因為有了銀河系,那麼銀河系誕生的原因是什麼呢?一直追尋下去,我們就會知道宇宙誕生之初,必然有一個最初的原因,這個原因(動力因)就是上帝。

5.萬物存在都有目的,終極的目的是上帝  
  微生物的目的是沃化土壤和腐化物體,土壤的目的是養育植物,植物的目的是為昆蟲和動物提供食糧,動植物的綜合目的是為人類服務。那麼,人類的目的是什麼呢?
  人類製造的任何物件都有目的,汽車的目的是運輸,電話的目的是通訊,衣服的目的是保暖,房子的目的是居住,人類製造的數以千萬種記的東西,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為人類服務,那麼人類的目的是為了什麼呢?
  整個銀河系的目的是為幾個特殊的星系服務,其中之一就是為太陽系服務,太陽系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為地球服務,地球的目的也只有一個,那就是為人類服務,那麼,人類是為誰服務的?
  太陽、月亮、海洋、空氣、大地、臭氧層等等的存在都是為人類服務,即使蒼蠅、蚊子、老鼠等的存在,其終極目的也是為人類服務,殺人的病毒也是為了維護人類的平衡而存在,那麼,人類存在的目的是什麼呢?
  物質世界的一切都在為人類服務,那麼我們人類天經地義就是至高無上的享受者嗎?我們的存在難道就沒有目的嗎?
  我們人類養牛、養馬、養豬、養羊、養雞養鴨為什麼呢?難道沒有任何目的嗎?我們種莊稼難道沒有目的嗎?我們造飛機、原子彈、宇宙飛船等等難道沒有任何目的嗎?人類的一切活動都有明確的目的,宇宙中的一切都有它們存在的目的,難道人類是唯一沒有目的的動物嗎?
  人類存在也有目的,那就是為上帝服務!
  為什麼我們人類意識不到我們的存在是為上帝服務的呢?
  這就象我們養的蜜蜂意識不到它們是為我們服務的一樣,除非蜜蜂有人一樣的思維。
  除非我們有上帝一樣的思維,否則,我們是不知道我們人類生存的目的的。
  人類史上,只有耶穌、釋迦牟尼認識上帝,穆罕默德和老子了解一點上帝。
  我明確地告訴大家,人類存在的目的是為上帝服務。宇宙中一切存在的終極目的是為了上帝。
  知道了人類存在的終極目的,我們就有了生存的目標:為上帝服務。
  為上帝而存在,我們就有光明的前程;背離上帝,我們的未來就將漆黑一團。

6.生命有等級,最高級就是上帝  
  宇宙以秩序而存在,而秩序的本質就是等級。
  以石頭為例,鑽石的等級就比較高,而能用手掰開的石頭等級就比較低,紅寶石、藍寶石的等級比貓眼石高,貓眼石的等級比黃寶石、尖晶石高,黃寶石、尖晶石的等級比海藍寶石、鋯石高,依次下降為祖母綠、綠寶石、碧璽、水晶、石榴紅、橄欖石、翡翠、木變石、軟玉、歐泊、月光石、日光石、綠松石、岫玉、孔雀石、珊瑚、土拔石、花崗岩、青石等到普通卵石。
  以人為例,依據靈性在人性中百分數的含量,人有十八品級。耶穌、穆罕默德、釋迦牟尼、老子等為一品;聖彼得、聖保羅、唐僧等為二品;中國道教人物如張三丰等為三品;貝多芬、巴赫、羅丹、施特勞斯、愛因斯坦等為四品;姜子牙、張良、諸葛亮等為五品;民風淳樸、未經商品社會污染的鄉村農民為六品;華盛頓、林肯等為七品;南丁格爾等為八品;莎士比亞、魯迅、胡適等為九品;唐太宗、康熙等為十品;象小說中人物梁山泊、祝英台、羅密歐、朱麗葉等為十一品;絕大多數的老百姓為十二品;中國自古以來各級政府官員中的絕大多數為十三品;莎士比亞小說中的葛朗台、夏洛克及惟利是圖的商人等為十四品;玩世不恭、及時行樂的人為十五品;自私自利、不講公德的人為十六品;稀里糊塗活者的人為十七品;顛倒是非善惡的人為十八品。
  以生命為例,由低級到高級依次為:熔岩烈火中的生命--冰天雪地中的生命--永恆黑暗中的生命--山石中的生命--土壤中的生命--水中的生命--空氣中的生命--植物--昆蟲--陸地動物--空中動物--家畜家禽--狗--人間人--千年界人--萬年界仙--極樂界佛--天界神--清涼界上帝。
  生命有等級,只要有等級,肯定有個最高級,生命的最高級就是上帝。

7.萬物有序,秩序的制訂者是上帝  
  人類社會是有秩序的,一個國家只有一個總統,這就是秩序,若一旦出現兩個總統,這個國家肯定要分裂為兩個國家。十個公司合併為一個公司將會產生一個總經理,不可能有十個總經理。下級服從上級,職員服從老闆,警察克制罪犯,經商要有營業執照等等,等等都是秩序。憲法和法律是人制訂的,但這不能說秩序就是人制訂的,人制訂秩序必須符合人性和社會基本規範這個大秩序。比如,不論一個國家的人們如何聰明絕頂,如何智慧高深,你也無法制訂一個國家兩個總統這種秩序,因為一個群體一個頭是上帝制訂的秩序,這個秩序人是違背不了的,一群螞蟻、一窩蜜蜂、一群山羊、一窩狼、一個家庭、一個家族等等,只能有一個頭。人從胎兒、嬰兒、少年、青年、壯年、更年、老年、死亡,這是上帝制訂的秩序,人是無法違背的,餓了必須吃,吃了必須排泄也是秩序,也是無法由人能控制的。
  每個人有自己的人生軌跡,也就是生命程序,這是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所有子女都能出人頭地、光宗耀祖,但希望歸希望,子女會按照自己生命的程序生活,這就是為什麼有的子女行,有的子女就不行的原因。若個人的意志能夠決定自己生命軌跡的話,豬和狗就都變成人了,人人都可以當皇帝了。絕大多數的人,特別是有錢有勢的人都不想死,但想歸想,死還得要死,因為這是上帝制訂的秩序,如果前面的人不死,後來的人就沒有活路了!
  死亡面前人人平等,這就是秩序。
  月亮繞著地球轉,地球繞著太陽轉並自轉,太陽系跟著銀河系轉,這就是秩序。
  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子女會挖洞,這就是秩序。
  凡敬畏上帝,按照上帝制訂的秩序生活的人,都可以進入高層生命空間;凡蔑視上帝,違背上帝的秩序而生活的人,死後必然要下到低層生命空間,這也是秩序。
  萬事萬物都有秩序,那麼這個秩序是誰制訂的呢?是人類的祖先嗎?是哪個朝代的皇帝嗎?是恐龍嗎?肯定都不是。除了上帝,還有誰有這個能耐呢!

8.萬物相互感應,感應的終端是上帝  
  宇宙中的萬事萬物都是相互聯繫的,相互聯繫的方式就是感應。
  感應就是一個事物對外界刺激的感受和應變。外界的刺激分兩種,一種是顯形刺激,另一種是隱性刺激。顯形刺激主要通過形態、氣味、顏色、聲音、冷熱、軟硬、明暗等方式進行;隱性刺激主要通過聲波、電磁波、思維波、生物波、同頻波、輻射等方式進行。
  比如,人看到美麗的鳥、藍天白雲、俊男倩女就喜悅,看到毛毛蟲、蛇、黑雲翻滾、恐怖片中的魔鬼就害怕,看到穿超短裙的性感女郎就心馳神盪,看到自己不喜歡的東西就厭惡等等,主要是形態刺激引起的不同感應;聞到從廚房飄來的香味就食慾大開,聞到廁所溢出的糞便臭味就掩鼻噁心,聞到花香就覺心神清爽,聞到酒醉的人嘔出的食物味就覺混濁難受等等,主要是對氣味的感應;看到萬紫千紅的鮮花就歡心,看到兇殺場地噴洒的鮮血就揪心,看到藍色就覺得清涼,看到火紅的顏色就覺得溫熱等等,主要是對顏色的感應;美妙的歌聲、動人的旋律、心上人甜蜜的情話能使人心潮起伏、思緒聯翩,而鐵杴在水泥地上摩擦的聲音、哀樂、凶神惡煞的喊叫使人心悸神躁、情緒低落等等,主要是對聲音的感應;寒冷時肌肉收縮,悶熱時汗腺擴張,睡在席夢司床上感覺舒服,躺在石頭旮旯中讓人難受,春光明媚讓人心花怒放,黑咕隆咚使人心驚膽顫等等,主要是人對冷熱、軟硬、明暗的不同感應。
  以上是人對外界顯形刺激的感應,對外界隱性刺激的感應如下:
  人有時候會有莫名其妙的心驚肉跳或心神煩躁,這是對與自己有關聯的人的思維波或生物波的一種感應,從超時空的角度來講,有些要發生的事件提前會有一種同頻波刺激人的神經,這時候人也會有感應,就象地震前的地磁波一樣,許多動物對地震前的地磁波感應敏感,如魚兒不斷地躍出水面,狗亂吠、馬亂嘶、老鼠亂跑、公雞亂叫等,有時候我們的耳朵發熱、臉蛋發燒,那是與我們有關的信息在提前預告我們,就象即將到來的寒冷氣流對有關節炎的人的刺激一樣,《水滸傳》中的八十萬禁軍教頭林沖"風雪山神廟"看似是偶然的事件,實際上是對未來要發生的事件的一種感應,沒有這個感應,他就要葬身火海了,《魯濱遜飄流記》中的主人公有這麼一段描述:"我把事情料理清楚,把貨賣出去,又把我的動產換成可靠的匯票後,下一步的難題是走哪一條路回英國去。我走海路本來是走熟了的,可是這時我心理卻對走海路產生了一種奇怪的反感,不願意從海路到英國去,雖然說不出什麼理由來,可是這種阻力在我心裡不斷加強,有一次,甚至把行李都搬上船去了,臨時又變了注意,而且一連兩三次都是這樣。
  不錯,我這一輩子在海上碰到的倒霉事兒實在太多了,這可能是一部分的理由,但是,在這種事情上,一個人也不能完全忽視自己內心的衝動。有兩條船,本來是我決定要搭的,我的意思是說,是我自己特意挑選的,其中有一條,我的行李都搬上去了,另外一條,我和船長都講定了,可是結果兩條船都沒有上。後來這兩條船果然出了事,一條被阿爾及利亞人擄走了,另外一條在托貝灣附近的斯塔特地撞沉了,全船的人除活下來三個人,其餘都淹死了,反正不管我上了哪條船,都得倒霉,至於說搭哪條船更倒霉,那就難說了。"
  這就是對隱性刺激的一種感應,若不是這種感應,魯濱遜就要葬身海底了。
  下意識的行為就是一種莫名其妙,很難解釋的感應行為,這種感應行為挽救了數以億計人的性命,同樣也使數以萬計的人踏上了死亡之途。
  有人研究過生物感應,他把50個蝸牛分成25對,然後將每對單獨放在一起,過了一些時候,在每對蝸牛的殼上寫上同樣的字母,將每對中的一隻帶到美國,另一隻留在巴黎,後來在約定的時間用電流刺激留在巴黎的蝸牛,在同一時刻,帶到美國的成對中的另一隻也同樣表現出電流刺激反應。
  在巴黎的蝸牛有電流刺激反應,那是因為它被電流刺激了,而在美國的蝸牛並沒有受到電流刺激,它為什麼也有電流刺激反應呢?因為它是感應到了,它的反應是一種下意識行為。
  鴿子、狗、馬等動物對主人的行蹤有感應,鴿子放飛後,能找到它那搬了家的主人,把狗裝在箱子中帶到幾百公里之外再放開,它能準確地找回來。
  有個訓獸師叫杜洛夫,他能用思維暗示動物進行表演。一次,他心裡暗暗地命令一隻狗:"上鋼琴那兒去,用爪子敲打白鍵!"據說那隻狗照辦不誤。還有一次,根據大家的請求,他讓兩頭已友好相處3年的獅子相互咬了起來。
  曾經有一位研究人員卡仁斯基對杜洛夫說:"你能進行思維暗示,那麼就請你暗示我做個什麼動作看看!"杜洛夫同意了,讓他坐在那裡不要動。杜洛夫拿起一張紙條,在上面匆匆寫了幾個字,然後將字條用手捂住,看著卡仁斯基,卡仁斯基並沒有什麼特殊感覺,只是不由自主地用手搔了搔右耳朵後面,他的手尚未放下,杜洛夫就把那張字條遞給他,只見字條上寫著:"搔搔右耳後!"
  從以上例子看出,卡仁斯基在沒有特殊感覺的情況下不由自主地搔了搔自己的右耳後面,這個動作看起來似乎是卡仁斯基的個人行為,而實際上他卻忠實地執行了杜洛夫的指令。
  名震世界的通靈大師沃夫.梅森一次在愛因斯坦在維也納的寓所同大名鼎鼎的心理學創始人弗洛伊德共進晚餐,席間,弗洛伊德不露聲色地進行了一個實驗,他不說一個字,僅僅向梅森心授了一項指令,要求梅森到衛生間鏡架上去取一把鑷子,並拔掉愛因斯坦下巴上三根鬍子。
  "弗洛伊德授完無聲的指令後依舊自顧吃喝,賓主仍是談笑自若,梅森似乎毫無察覺,但當咖啡送上來後,梅森立即起身,到衛生間取來一把鑷子,走到愛因斯坦身邊,俯下身去,輕輕抬起甘受擺布的愛因斯坦的下巴,小心地拔下三根鬍子放到弗洛伊德面前。"
  這樣的事例舉不勝舉。
  大千世界的芸芸眾生,都在下意識地執行著一個個指令,我們的下一個動作,下一句話,看起來似乎完全是個人行為,實際上都是對外界顯形的和隱性的刺激的一種感應反應。
  那麼,我們到底是受誰的指令呢?
  依據生命的等級,低級生命感應高級生命的指令,低能量的生命感應高能量生命的指令。也就是說,植物受動物、人、仙、佛、神的指令,動物受人、仙、佛、神的指令,人受仙、佛、神的指令,仙受佛、神的指令,佛受神的指令,神受誰的指令呢?
  神受上帝的指令。
  歸根結底,感應的終端是上帝。
  從以上40個證據和8個邏輯推理,想必大家再也不會對上帝的存在有所懷疑了吧!既然上帝是存在的,那麼上帝有些什麼特徵呢?


其實,有關上帝存在,生命禪院上帝篇中早有證明即:
一.宇宙中有一個超自然靈魂
證明上帝存在的40個例證
二、證明上帝存在的八個邏輯推理

因40個例證篇幅略長,故將其目錄和鏈接置於此處:
《證明上帝存在的40個例證》目錄:

1、有序運行的太陽系需要有「人」設計安排。
2、地球至太陽的距離是刻意安排的。
3、地球的自轉是有意安排的,自轉的速度是經過精確的計算確定的。
4、地球環繞太陽運行及運行的速度是嚴格按照物質運動規律設置的。
5、地球的傾斜是特意的設置。

6、月球是地球上生命的保證。
7、地球至月球的距離是絲毫都不能有偏差的。
8、大風大浪、颱風和雷鳴閃電是有意編排的。
9、整個太陽系是專為地球人類而設置的。
10、地球的皮膚——大氣層。

11、生命的保護神--臭氧層。
12、地球的血液--水。
13、價廉物美的日用品--鹽。
14、光合作用--生命食糧的源泉。
15、自然界的對稱--神秘而偉大的力量。

16、黃金分割--絕美的比例。
17、大腦--宇宙的縮影。
18、基因--"生命的天書"。
19、千姿百態的生命奇觀。
20、生命的保護機制--條件反射。

21.兩性愉悅,不僅僅是為了傳宗接代。
22.上帝的傑作——自然之美。
23、明亮的眼睛--通向美的窗戶。
24、奇妙的生物遙感、感測和感應。
25、腐化--新生命的養料。

26、生死--令凡俗人迷惑的現象。
27、公雞打鳴。
28、蜜蜂的智慧。
29、小雞破殼而出。
30、候鳥遷徙,奧秘在哪?

31、動物本能--上帝智慧的顯現。
32、天女散花--蒲公英的絕技。
33、神秘的金字塔昭示著什麼?
34、法老的詛咒--神的約束。
35、神秘的百慕大為何神秘?

36、海市蜃樓--極樂世界的顯現。
37、夢--在昭示著什麼?
38、宗教與上帝。
39、科學與文明。
40、人類文明的興起和衰落。
鏈接:http://lifecosmos.org/bbs/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1extra=page%3D1


這裡只是對七種證明上帝存在的理論進行個人梳理,如有錯漏,還望海涵。

第一種證明: 精心設計論 設想你在馬路上撿到一塊精心設計的手錶,你會想:「究竟是誰設計了這塊手錶」。同樣,如果你看到大自然中的精巧設計,如蒼蠅的複眼,蝴蝶的翅膀,那麼你也有理由相信背後有一個至高無上的「設計者」,上帝。

第二種證明:精心調整論 這種證明跟人擇原理有點關係。設想如果太陽離我們近一些或者遠一些,那人類就不可能產生。人類的存在是如此的偶然,讓我們不能不相信有一種看不見的力量對這個宇宙的各種係數作出了「精心的調整」

第三種證明:首因論 因果關係是我們賴以認識世界的工具。如果b導致了c,c導致了d,那麼我們就有理由懷疑有一個最初因,A,它導致了B的產生。而這個最初因,便是上帝。

第四種證明:帕斯卡的賭徒證明。 這實際上並不能說是一個證明,而是一種賭徒心理。所謂賭徒的心理是指: 最理性的事情就是儘可能地加大獲勝的機會,減少失敗的概率。簡而言之,正如《三體》中所說的:信仰上帝,如果上帝最終不存在,沒有什麼損失,但是如果上帝存在則可能獲得永生。

第五種證明: 非現實主義證明 即認為上帝是我們應該追求的道德目標和精神目標的總和,類似一種神話學的思維模式。

第六種證明:只是信仰問題 某種程度上類似於康德的理論,上帝的存在不在討論的範疇內,只是一個faith的問題。

第七種證明,也是個人認為最有價值最有思辨力的證明:本體論證明。 St.Anselm認為:上帝就是「一個這樣出現的一個存在物,就是人們想像不出來一個存在物會比他更大。」上帝是一個至善至真至美的存在,他是全能的、全知的、極其仁慈的(至善)。 如果我們能夠設想這個存在,這個完美的實體必然存在, 因為一個完美的實體如果不存在,就不算完美了,此外,如果世上沒有所謂的完美實體,我們也不會具有完美實體的概念。因為我們本身是不完美的,所以完美的概念不可能來自於我們。笛卡爾認為,上帝這個概念是與生俱來的,乃是我們出生時就烙印在我們身上的,就像工匠在他的作品上打上記號一般。


對於不信的人來說一個都沒有。

對於相信的人來說全部是證明。

對於某些人來說,比如我,那不需要證明。這依然不妨礙我相信上帝。


一蘇聯宇航員同腦科醫生對話。
宇航員:「這世界上根本沒有上帝,我去過地球外面,那裡根本沒有上帝。」
腦科醫生:「嗯,是的,我給那麼多人做過開顱手術,我也從沒見過思想。」
(應該是節選自《蘇菲的世界》)


上帝存在嗎?

對於上帝存在與否,普羅大眾可能會認為,這是無法證明的。因為上帝存在與否,直接關係到應不應該信上帝,所以又不得不對此問題給予重視。
哲學家帕斯卡(也有被翻譯成帕斯卡爾的)有一個著名的關於上帝存在與否的賭博論。

帕斯卡說從賭博(可以理解為概率)的角度看,有以下四種情況,大意是:
1.上帝存在,我們信上帝,結果是我們會獲得無限多的好處。
2.上帝存在,我們不信上帝,結果是我們失去無限多的好處。
3.上帝不存在,我們信上帝,我們則無所得亦無所失。
4.上帝不存在,我們不信上帝,我們依然無所得無所失。
即便是上帝存在的可能性很低(小概率事件),但是,如果你選擇相信上帝存在,如果你贏了,你就能贏得一切(在此處的「所得」,則是死後升天堂);而假設信仰上帝存在沒有直接的成本,如果你輸了,你也一無所失。
結論是,應該毫不遲疑地選擇相信上帝存在。

帕斯卡的「上帝賭博論」,其實就是一句話,即便是上帝存在的概率極低,但是,由於收益極大——死後進入天國哎,兩者相乘所得(收益X概率)為「相信上帝存在」的「預期收益」也有可能足夠大,而由於損失也極大——墮入地獄萬劫不復——由此導致的「預期損失」也可能會足夠大,此即為信仰上帝存在的成本。如此,權衡預期收益和預期損失,即便是信仰行為存在成本,只要信仰的預期收益大於信仰的成本,人們應該相信上帝存在。

比起康德用哲學論證上帝的存在,帕斯卡運用數學概率的論證過程,可謂簡單、清晰、精湛。牛逼呢!如果你還相信數學(或者說科學)的話,不知道,此刻你是否會驚出一身冷汗,拍案叫絕。

但是,上面這個論證過程,也只是看起來很有邏輯性而已。其實,用我們中國人的話,就八個字——不怕一萬,就怕萬一。萬一上帝存在,而我卻沒有信,那豈不是吃大虧了。這裡面的隱含意思則是,信仰行為可能不是完全自願的,信仰動機可能是不純粹的,存在著機會主義的信仰者。

但是,波斯納(Richard Posner),一位美國聯邦法官、法學學者、法律經濟學學者,發出了追問:如果我們信錯了「上帝」怎麼辦?

什麼意思?

帕斯卡的上帝賭博論,只是在說,我們應該信某個「上帝」,或者說應該信某個東西,至於這個「上帝」的「原產地」在哪裡,我們不知道,也無法證明。世界上有很多宗教,各個宗教內部又分門別派,派系紛呈。它們都有自己的「上帝」。我們熟知,基督教有上帝,佛教有佛,伊斯蘭教有真主,等等等等。總之,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特別的,在一神論、一元論的情況下,信錯了「上帝」,同樣是要受到懲罰,要墮入「地獄」。某一特定的宗教,只能在自己宗教的教義內部證明自己宗教信仰的正當性。而在這一特定宗教信仰的外部,是不同信仰之間,不同的「上帝」在「鬥法」。可是沒有人,也沒有哪一位神或者「上帝」能夠在他的外部證明自己的正當性。回到世俗社會,從怕信錯了的角度看,我們允許宗教信仰自由,只是一個權衡了上述利弊之後的理性選擇,而並不涉及政治話語上的人權等高達上的辭彙。

細細說下去。行文至此,筆者可能陷入了另一個「宗教」——科學。沒有人能夠真正證明,我們應該相信科學。「科學」在此成為了另一個「宗教」。然而,我們在一些人(甚至很偉大的人)身上看到了科學與宗教信仰之間的平衡。為什麼會這樣?宗教與科學,各自作為一個獨立的體系,都是我們認識世界的一個視角,而一切視角,都是不完全的,並不存在一個特別優越或者正確的視角。在此處,邏輯規則和證明規則,是宗教和科學各自的內含要素,不是推翻對方贊同自己的工具。這也就意味著,在獲得可確信的知識上,邏輯的力量是有限的甚至是蒼白無力的。

舉個例子,我有一個朋友,是個非常虔誠的基督徒。有一次,我們閑聊到死刑存費的問題。他就說,根本不需要討論死刑的存與費,因為《舊約全書·創世紀》已經說很清楚了,「凡流人血的,他的血也必被人所流。」這和《舊約全書·申命記》:「要以命償命,以眼還眼,以牙還牙, 以手還手,以腳還腳。」的說法相一致。他就是在《聖經》的體系內進行思考和判斷,而按照聖法,上帝唯一全知全能至仁至善,由此得出的結論和判斷便是可靠的。但是,一個簡單的道理是,只要有被錯殺的可能性,我們就不能輕率地支持死刑。說「不輕率」,是因為錯殺的概率永遠存在,而此概率在不同的條件下有大小之別,依照經濟學的邏輯,必須要在比較了特定條件下死刑存廢的成本與收益之後才能做出判斷。真理之真,不是永恆不變的,而只意味著一個獨立體系內部成員之間的一致。上面敘述也意味著,不同的體系和視角可能獲取不同的知識,體系和視角的轉換能夠帶來知識的改進。法學屆,有一人叫馮象,文筆了得,因為實在看不過去通行和合本《聖經》錯訛百出,潛心譯經。我朋友的反應是,譯經不是凡人都能譯的,需要有聖靈的指引,和合本的內容因為有聖靈的作見證和指引,是不可更改的。他一再跟我說,《聖經》不是書,必須要把它放在所有書的最上面。我一個佛教徒朋友也有類似的做法,若他背包裡面裝有佛經,他進洗手間時是不會把背包帶進去的。

上述追問,永遠沒有盡頭。似乎有一個聲音在抵抗:屁啦,我們飲食男女,食人間煙火,愛滾滾紅塵,弄不清楚就隨它去吧。

如何說服自己「隨它去吧」?
如果把「真理」看做「辯論或者思考」的「收益」或者「產出」,那麼,「真理」也同樣服從邊際報酬遞減規律或者說邊際效用遞減規律。邊際報酬遞減規律是經濟學的一個基礎,簡單舉個例子,一門滿分100分的課程,同一個人要從60分增加到61分時所付出的努力,要比從70分增加到71分時所付出的努力要小,同樣的努力所能增加的分數,在邊際上是遞減的。依此,「辯論或者思考」的邊際收益或邊際產出,也是遞減的。一直辯論或思考下去,則意味著一直「投入」,即「成本」一直在增加,但是「產出」(此處即為真理)增加的速率會逐漸降低甚至為負,最後低到「不划算」。因為邊際報酬遞減規律,理性人要權衡成本與收益,追求真理亦不例外,也應當比較成本與收益、投入與產出,結果,真理並不能越辯越明。說「真理越辯越明」,是錯的,至少是有條件的。理論上,存在著一個追求真理的均衡點,在這一點追求真理的邊際投入等於追求真理的邊際收益。追求絕對的真理,是不理性的、不划算的。
那麼,先就此打住吧。

實際上,上帝存不存在是一個問題,而我們選擇信與不信是另外一個問題,這是兩碼事。對於很多問題,確實會有一個確定唯一的答案,但是,我們根本無法獲得這個確定唯一的答案。比如,在2014年4月4號晚上10點41分我的偶像陳道明明叔的頭髮數到底是奇數還是偶數,這一問題有確定且唯一的答案——要麼是奇數要麼是偶數,但是,我們幾乎無法獲得這個答案。上帝存在與否,也是這樣一個問題。

還是孔子他老人家精明。
孔子說「未知生,焉知死」,採取只關注現世的實用主義做法。這種關注現世的做法正是考慮成本與收益的結果。這是一種很狡猾的態度。如果,我們繼續「狡猾下去」,我們發現,上面的談論可能沒有任何「意義」——「意義」到底意味著什麼?「信仰」是一個很主觀、很個人的問題。一再說過,信仰是,信則有,不信則無。對於一個普通人,不管他選擇相信東西南北神中的哪一個,若能行善避惡,心態平和,一生安穩,誰又會在意他選擇的是何方神聖呢?

2013年10月30日初稿、2014年4月3日補寫。
補:遲遲沒有拿這篇文字示人,是因為有顧慮。朋友裡面,有一些是虔誠的基督徒,怕他們誤解。然而,若細讀,當明白我的苦心。
2014年12月18日。


神是啟示的神,不是被證明的神。首先是舊約的啟示,舊約的神不是哲學裡面定義的神,而是有性格的神;新約裡面啟示的神是代恕的神,饒恕的神! 聖經上說:驕傲的人,比不得見神!

真正的想要認識神的,不會假冒為善的尋求,不會大張旗鼓的顯示自己的不一般,不會招搖過市的喊叫,而是回到神親自的啟示裡面,回到自己的靈魂裡面,那裡面有一切問題的答案。

我們認識神卻不按著神啟示的方法來,按著自己的想法來,是多麼的不符合邏輯呢?是多麼的愚蠢呢?真正尋求神嗎?聖經你讀了幾遍,你細細的研究過嗎?沒有幾個人真正的以這樣的方式尋求過的,因為聖經上說沒有人尋求神,沒有人渴慕神,都是在黑暗和罪中,不願意脫離。


既然掛哲學了,我就來答答哲學的
公認有兩個思路
安瑟爾謨的第一本體證明
托馬斯阿奎那的第二本體證明
托馬斯阿奎那的第二本體證明有5種具體證明
上檔次的就這兩個


關於這個問題,我只想提一個關鍵點,在於上帝的定義。
笛卡爾,是的就是你們熟悉的那個笛卡爾,寫過一本書,叫《第一哲學沉思集》又叫《形而上學沉思集》
其中的某一章專門論證了上帝的存在性。
其觀點簡述如下:
存在不完備集,而不完備集必由較之更完備的集合導出,一層層推進,將導出一個真正的完備集,這個集合就是上帝。
用數學的語言可以表示如下:
存在不完備集S,則S真包含於S∪N,N為一組元素的集合,S∩N=?。遞推可知存在Smax,不真包含於任何集合,那麼這個Smax就是上帝。

笛卡爾不信教,但他提出了上帝的證明,當然這個證明存在一定的假設前提,但在前提滿足的情況下,這個證明確實沒什麼問題,至少我看不出來有問題。

這說明兩個問題,上帝的定義因人而異,局限於某個「類人生物」,是沒有意義的。在黑格爾的哲學體系中,上帝是一個甚至凌駕於邏輯界之上的「絕對精神」。也就是說,基本上無論哪一個哲學的流派,上帝都是一個極度抽象的名詞。
第二個問題,上帝這個概念,在大部分哲學體系中,都存在不可描述性,笛卡爾在文中寫到,因為我們是不完備的,所以我們無法揣測較我們更完備的集合,更別談揣測上帝集合。黑格爾的哲學體系中也曾提到,人類處於自然界,對邏輯界的探索是歸納的過程,即由具象的實體抽象化得以探索邏輯界,但除非人類能窮極自然界,否則不可能探索全邏輯界,更別談絕對精神了。

就我個人而言,我認為這個問題只在上帝的定義上有所爭議,一旦確定了一個上帝的定義,已經有無數的理論來闡述這個定義下的上帝到底存在不存在了。


剛剛又看了一些知乎上關於〔上帝存在與否〕的問題,我又補充了一點:

我信上帝,但我不看《聖經》,也與基督徒有些差別。我不信《聖經》里的上帝,《聖經》是由統治階層和受苦的下層人民寫得,它裡面包含的普世價值究竟多大,值得商榷。

我信上帝,但我也熱愛理性與思辨,這兩者之間並沒有衝突。我信上帝但更相信萬物自有規律以及能量守恆,上帝不是萬能的,或者說上帝是萬能的,但上帝遵循一些我們不可知的守恆規律。
還有,我相信上帝本身也是理性思辨的。
另外,我覺得上帝不具備人們認為的人格,人們排斥上帝,是因為把人類統治者的形象轉移到上帝,上帝不具備人格,也不具備人類的「殘暴」特質,這些辭彙與他無關。當然你們眼中的「君主慈愛」或許也不是上帝遵循的,「慈愛」與「殘暴」或許不是他執事的標準,他有自己遵循的法條,亦隨心亦遵循規律(只是我的個人理解)

另外,有時候我也懷疑人們眼中的「上帝」以及「各種神話人物」是不是人類浪漫主義文化的象徵,那是一種浪漫優雅的文化,也具備文明特質,十分神秘而吸引人,當然也具備一些普世價值,既然如此,就沒必要推翻,把它當作人類繁衍、文明變遷的文化。拿來欣賞,豈不更好?

所以,就我本人而言,信上帝和信理性邏輯一點都不衝突,也與我相信一些科學研究成果並不衝突,科學家也許已經慢慢揭露了一些宇宙的規律,其中有多少接近真理就值得進一步探索了。
生活實屬不易,信仰不同也沒什麼可撕逼的,
各自安好,互不打擾。

………………………………以下原回答…………………………
我沒法證明,我只能告訴你,我感受到他的存在了,他聽到我的聲音了,很多次,他聽到我的難處和畏懼,也聽到了我的心愿和渴望,他不一定全部滿足你的願望,他更想通過一些事情告訴你些什麼。

我沒有在胡說,我是平和而感激地想敘說這種感受,所以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我熱愛邏輯和理性,也樂意永遠保持懷疑和接納,永遠信奉很多東西是假的,很多東西又是真的。

我熱愛哲學和智慧,也願意探索宗教和人性以及人們所謂的政治文明,但我也接受〔上帝存在〕的浪漫學說,並且,我感受到了,很多次,我沒法證明,我只能說我感受到了。


我只知道托馬斯·阿奎那在他的《神學大全》里有著名的關於上帝存在的五路證明。


「上帝」是什麼樣的?
就像關於上帝的大部分學說來自於希伯來聖經,關於上帝權力的大部分學說則來自於創世紀。我沒有通讀聖經(為什麼要承認乃至強調這一點留待後文解釋),但聖經和其所創立的神創學說明顯影響到幾乎所有想我一樣對聖經並不捻熟的人。除了討論對這部作品如何加予偉大等溢美之詞或者忤逆地提出其中一些明顯的紕漏,我們先拋開任何心理上的先在印象客觀地總結一下,上帝是什麼樣的?不然,我們連要找尋和證明什麼都不清楚。

本源:上帝是人的創造者,他用肋骨和泥土造人。
結論:上帝在道德上是至高的,他為榜樣和道德導師。
本源:上帝是世界的創造者,他用七天創造了世界。(那是誰創造了七天或者時間呢…)
結論:上帝在世界規律上是至高的,他制定和控制所有規律和一切。
(注意,這些功能都是由故事引出來的,即便故事是真的,這種推理邏輯依然值得注意。)



最大的?
絕對完美的?
創設我們的?
規定和統治一切的?
但如上分析的,上帝的主要角色是宇宙的「統治者」,如果你們不用社會階級色彩看待這個辭彙的話可以暫時用它。大部分關於上帝的證明都是在證明這種統治角色,比如是不是上帝造的人,是不是完美和至高無上的。需要強調的是,這其實並不是對上帝證明的全部,因為即便存在一個宇宙的統治者,即便他造了我,我依然不必然「服從」他。如果我願意為了反抗這種沒來由的統治而拒絕屈膝祈禱,哪怕牽涉到我下輩子的輪迴,誰又能說我錯了呢?或者說,別人說我錯了又能如何?(這種強化的逆反姿態其實是一種萌芽。)

再回來看,上述兩個簡單的推理幾乎能夠涵蓋一個主要方面的關於上帝「角色」的表述,而另一方面的表述是關於上帝對於人,尤其是對於人類社會的「功能」,即:
上帝讓人信他,聽他指引,賜予福祉,實施獎懲。
或者最經典但我倒認為最迷惑的是,上帝令人學會愛別人。迷惑是因為對於愛我有著不同於服從宗教者的理解。

人們宣稱相信上帝的理由是什麼?
因為我這裡說的是「理由是什麼」,而不是「最好的理由是什麼」,所以這其實是個社會學問題而不是宗教哲學問題。我的意思是,從耶路撒冷繁榮之日至今,成千上萬(這個詞在這裡太嬌氣了)的人相信一種理論的動機或者根源是什麼?
這個問題似乎不好回答,我們不能掰開歷史上每個新教徒的腦袋去詢問,即便我們有上帝般的能力。另一個簡單且更適合人類的方法是,將這個問題轉化為,信和不信上帝有什麼區別?

交易論。
為善,許願,然後實現,作惡,然後懲罰,這樣構建出一套道德貨幣的流通市場,上帝成了終端交易撮合機,他決定每個人付出的估價,再按自己的報價回饋。沒有商量,沒有砍價。當然也沒有三包服務和消費者保障。令人驚奇的是,即便我們現在已經發明出了股票交易系統,我敢說,基於現實貨幣的統一計量和現代電子計算系統,我們的交易模式遠遠比上帝的道德交易更為嚴謹和稱職。而相反,人們認為上帝從來不出錯,卻想盡辦法破壞計算機來獲得不當之利。
拋開嚴謹性不說,如果說上帝確實通過這種模糊浮動的道德交易體制引導和純化人的道德秉性,我不想反駁,只想報之以笑容,像我對任何善良的誤解所做的那樣。我的外婆不喜歡每天頻繁地服用各種藥物,比之於向她仔細講解化學分子層面各種藥物對她身體的好處,我更願意安慰她說,這是老天爺給她愛我們的禮物。與之類似,老人家也經常教導我們要做道德上善良的人,她給的理由是「頭上三尺有神明」,我學習法律並由此從社會科學角度學習了作為社會柔性規範的道德如何在人類社會產生、發展併流變,有哪些基本模式和衝突乃至弊端,但回到家不會以此責怪老人的神明理論是胡謅。這些小事也許是上帝在內的宗教理論嵌入我們生活哲學之中發揮作用的最好案例,但要是在科學上論證某個宇宙統治者從社會學角度對我們道德的產生和純化起到引導和規範作用,我提請注意道德自身的發展規律尤其是和迷信人士所熱衷的道德交易相悖的那部分,以及歷史上宗教在所謂道德的掩護下對非道德的縱容事故。
另外,對道德交易的反思和最好的質疑不是什麼名家高論,而是來自一個祈禱的小女孩,她跪在某菩薩前,合手許願說,菩薩天天站在桌上太辛苦了,祝菩薩健康。請反思這種祈禱和任何我們聽到過的祈禱,如果你能洞察其中差別,便能明了為何交易之下的道德並不一定持久,以及為何交易並不是唯一且甚至不是最有效的道德激勵模式。

獎懲論。
獎懲是另一種特殊的交易,但也是交易,區別的是適用於坏人,也許迷信人士會同意這點吧。獎懲的最終標的是苦難或者下地獄。不懷好意地提一句,倚賴這一點,歷史上不少宗教界人士得以操縱信徒以達至他們各種稀奇古怪甚至泯滅人性的目的。回過頭來說,獎懲論能夠讓極大一部分人開展反思並對其歸順。下地獄這種代價及其高昂的懲罰能夠讓人立刻三思而後行,它幾乎抬升了任何作惡的成本。加之上帝的萬能,逃避這種成本也成為不可能或極其高昂,高昂至你也要成為上帝或者宙斯之類的什麼神。這是上帝作為宇宙統治者的必然「刑罰」,或者說具有宗教色彩的死刑——剝奪生命,以及以後輪迴中的生命。這一點讓大多數人認為上帝對道德有著極佳的捍衛力,無論事實上是否如此(佛教徒和伊斯蘭教徒該如何給新教徒作證呢…)
但是,倘若一個人是因為畏懼來世的命運而收斂此世的作為,恐怕不能說是智慧,是否你不用思考和學習以求對世人大眾的福祉有所察見,僅通過打算自己的來生就可以博得個明察聖訓的好名聲?是否為了此世眾生的福祉,你更應該無遲疑地奉獻和果決地付出,哪怕是長袍下的佝僂威脅你將葬送來世的一己之幸福呢?
獎勵同樣獨出心裁——成為上帝的選民。如何成為選民你就得認真閱讀聖經,就像如何加入高級俱樂部就去讀它的章程。如前坦白我沒有讀過,但我作為一個局外人恰好完整清晰地知道一個普通人如何看待上帝的選民這件事。這種獎勵依然沒有脫離任何一個統治者會施與的恩惠種類——地位和權力,而且從底層來看,如果不是生來做信徒而沒有機會反觀的話,總會有一種「違和感」,如果這種高級俱樂部僅是為了我等草民追隨不止,究竟是推動還是阻礙了我們社會作為一個整體的進步步伐?這並不是沒有意義的問題,因為大部分人關注於如何加入這個俱樂部,也許有人想過為什麼會有這個俱樂部,以及能不能再創一個俱樂部(參考釋迦摩尼,穆罕默德,但我沒說他們是時間上的承繼關係)。要回答這個問題,社會學關於階級分化和權力分配的浩瀚著述可以為君參考一二。

心理歸因
請默念下面一段話:

他開了靈光,他擁有了永恆,他知曉這世間的一切,和一切之外的東西,包括別人未曾想到,未曾見過,未曾觸及之物。他懂得天上和地下,他知道過去和未來,他知道所有貪慾之心和鴻鵠之志,他知道眾生從何而來,將向何往。

如果你感到澎湃之情或者彷彿獲得從未有過的力量,如果你迷戀這種無窮盡的權力和能量,請相信,這就是部分宗教的力量。就我讀過的有限的聖經而言,其中大部分有這種敘事方式和修辭手法。而且除了聖經文本,迷信下的宗教理論主要內容就是渲染這種力量。不需要邏輯和反思,只要你是生活中的人,只要你不是太過一帆風順或者清心寡欲,某種程度上你需要這種心理按摩和潛意識激勵。我相信,如果你是準備一場艱難的面試或者一場焦灼的比賽,默念這種文字對你大有益處。
但未必總是有益處。不需提醒我們也知道對一台陪伴自己已久的冰箱心生不舍和認為自己就是一台冰箱之間有重大區別的,感受這種潛意識力量和將這種力量作為你人生框架的基本支撐亦是不同的情形。前者中你可能並不太了解心理學,但你知道自己會做夢,懂點佛洛依德和榮格,後者卻是對自身思維和心理機制認知的嚴重匱乏。
除了對道德交易的遵守和對至高權力獎懲的順從,潛意識對至高權力的迷戀和依附也是信徒無視各種邏輯衝突而選擇更加華麗澎湃的生命框架的心理動因。對此沒有什麼好辯論的,大家開始討論詩歌是個更好的選擇。

上帝的目的是什麼?
如果有上帝,有那種全宇宙的統治者,我們且不討論有沒有其他的統治者與之爭奪權力和競爭,對我們螻蟻般的人類他有什麼樣的寄望?
全部的宗教理論都假定一個前提,神明也是以我們的價值最大化為目標,他希望我們善良,制裁我們的惡,引導我們走向光明。但沒人說這個前提怎麼來的。
即便如此,上帝對我們的指點也頗有疑處。
無論是宗教歷史上還是網路中所謂信仰人士的字裡行間,都曾有這樣一種傾向,以非理性的方式極力反對和阻撓對上帝的質疑。他們也許想聲稱,妄想證明上帝本身是不對的,為了尊崇上帝的權威,就像為了遵從父權而不能質疑和反思任何與父親相關的問題一樣。如果這種質疑是來自上帝的真意,倒更加令人生疑了。我倒覺得,如果是上帝賦予了我好奇和思考的能力,以令我得以在無知和混沌中逐漸進步,那就應該允許我對其本身進行思考和追尋,並且不以任何額外的方式懲罰我所得出的任何結論。換句話說,倘若真有上帝,且他為我們福祉的最大化考慮,那就只需讓人去思考,去尋智慧,去提升自我追求進步,就像上帝給予山川水流的任務一樣,而不是讓某人加入某個俱樂部獲得永生,或教會某人點石成金。

這是個證明題嗎?
也許我應該承認,如果妄想證明上帝是不對的,但並不是因為上面提到信仰人士主張的原因。問題的關鍵不在證明,而在妄想上,與我們少數人為整個人類的代表在幾個世紀中取得的那些自然科學上卓絕的貢獻相反,我們中大部分人基於智識的匱乏在對自己的反思上處於盲知狀態,而且極易被影響和干擾,甚至被「洗腦」——他的思維及其疲軟和狹隘,以至於別人稍微加設一層幔帳將其包圍,就能偷換他對整個宇宙的觀景。他的思維走不出一步,即便知道自己處於幻境,無力反抗,唯有的只是猜忌,漫無目的的猜忌,在自身潛意識中埋藏的那些仇恨、控制欲、佔有慾等引導下逐漸瘋狂的猜忌,而他跪在泥像前時也宣稱自己是篤信的。
個體智識的卓絕和群體智慧的貧乏幾乎是社會學的基本前提之一。浩瀚的政治學和宣傳理論幾乎以此為良機,歷史上同樣豐富的智慧產物也幾曾因此而葬送冥靈。如果整個社會的智識可以看做一個整體,這點可以看做社會大腦的健忘症和狂躁症並發。不必為此哀嘆,我們每個人擁有的上百億腦細胞中只有極少數貢獻力量極大,大部分同樣碌碌無為。
但我們每天受制於碌碌無為不是嗎,如果真有上帝,作為最高的統治者和創造者,我得以直面他,我想我是願意跪下以為這征程的完成以示慶賀。而若是碌碌無為不曾反思之人捏造了泥像,縱是他手中有刀懸於我項頸,縱是斷了我雙膝,我又緣何跪給這假象和你們呢?我想,真的上帝,也在看你們演戲,但不會允諾任何人加俱樂部。

申明:我是來交
練筆小作文的…


對造物主是否存在的問題,人們有不同的見解。相信進化論的人認為,生命是在大自然中碰巧產生的,然後逐漸演化成各類較複雜的生物。但你認真想過,生命碰巧產生的機會究竟有多大嗎?
生命能碰巧產生嗎?


生物的基本單位是細胞,而細胞則由蛋白質構成。進化論者承認,一個簡單的蛋白質分子碰巧產生的機會只有10113(相當於1後面有113個0)分之一。也就是說,要嘗試10113次,才有可能發生一次。數學家認為,任何事情發生的機會率如果低於1050(相當於1後面有50個0)分之一,就根本不可能發生了!

請再想想,生命可不是單靠一個簡單的蛋白質分子就行的。要維持細胞的活力,至少需要兩千種蛋白質。那麼,兩千種蛋白質在同一時間裡碰巧產生的機會又有多大呢?科學家估計,機會只有1040000(相當於1後面有4萬個0)分之一!機會這麼渺茫,你真的願意相信進化論,以此作為信心的基礎嗎?


既然碰巧產生一個細胞的機會已經微乎其微,那麼要細胞再碰巧演化成結構複雜、種類繁多的生物,機會就更渺茫了!事實上,人和動物除了結構上的差別之外,還有許多的差異,例如人有良心、感情和道德觀念,人也會思考、審美,有推理能力;動物卻缺乏這一切特質。如果人是從動物逐漸演化而來的,人和動物之間又怎麼可能存在這麼巨大的鴻溝呢?這是進化論無法解釋的難題。


上帝存在的價值,就是由其不能證明確立的。
如果上帝存在能夠證明,勢必與人類發生聯繫,神壇就此崩塌。
只有一個所有人都不可見不可聞不可觸不可想像描摹的上帝,才能避免被少數人壟斷,成為所有教徒的信仰。
在這樣的上帝面前,教徒之間的平等才有可能真正得以實現。


請注意,「上帝」和「基督教的上帝」是兩個概念!

世界上到底有沒有「神」/「上帝」?我的回答是:我不知道!原因很簡單:人們既沒有證明有「神」,也沒有證明沒有「神」。

既然人們既沒有證明有「神」也沒有證明沒有「神」,那麼,不管是相信「無神論」還是一般意義上的「有神論」,還是「不可知論」,這都是個人的選擇問題。

但是!!!請大家注意,雖然人們沒有證明沒有「神」,但是我們卻可以證明「基督教的神」不存在。而且,按照「聖經」描寫的情節,耶和華/耶穌這個虛構的人物也是極其邪惡的下流的骯髒的。崇拜耶和華/耶穌這樣的東西,是人們良心和理智的自我閹割!

「基督教的神」不存在,提供幾個證明供參考:

生物滅絕的事實證明了基督教是騙人的

「聖經」和基本事實矛盾,證明基督教是騙人的

再比如:

按照「聖經」,耶穌吹牛說「信的人」「手按病人,病人就__必__好了」,基督徒們真的相信耶穌的瘋話嗎?世界上能不能找出一個「信的人」能夠「手按病人,病人就__必__好了」???能「按」好艾滋病嗎?


按照「聖經」,耶穌吹牛說「信的人」喝了毒藥也「__必__不受害」。基們會引用「聖經」說:「不可試探你的主」。我的問題是:如果你不小心喝了氰化鉀,你真相信你「必不受害」嗎?


等等。


對於未信者,無論任何宗教,金錢與刀劍永遠是證明他們所信真神的最好方法,教義和信仰則往往是證明他們所信真神不存在的最好方法。。。


因為有兔角龜毛這些你理解不了的事。對未知的恐懼證明神跡。其實都很扯。


創世也要按照基本法,呱。


推薦閱讀:

有哪些常見的觀念或感情其實是思想鋼印?
一切事物是不是命中注定?
表示「宇宙」含義的κ?σμο?, mundana與universalis三詞之間有何意義上的區別?
你如何理解矛盾論?
「缺乏深刻的個人思想」這一問題是如何造成的?如何解決這一問題?

TAG:哲學 | 文化 | 上帝廣義 | 宗教 |